《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
本文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并且获得情操的陶冶,实在是一篇难得的好教材。
在学习本文过程中,怎样紧紧扣住“美”来具体理解呢?怎样涵咏其中,反复体味,从而获得理性升华呢?我们以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设色敷彩、描形绘态的色态美
俄罗斯艺术大师列宾曾经指出:色彩就是思想。本文作者在描绘“美的叶子”的时候,以“绿色”作为贯串全篇的基调,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十分鲜活,充满生机,使人顿生喜悦之感。你看,大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形象的比喻,多么贴切;这生命的色彩,多么耀眼,而绿云升起又多么轻盈可爱!
大树的枝头,叶片丛生,每一片叶子都形态各异,显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姿态飘逸,各式各样,绝不雷同,否则哪来的丰富多彩!自然,“美的叶子”尽管以绿色为主调,但是也并非纯粹单一,如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这美的叶子的“美”就美在随着季节的交替更迭而不断变异,它春天“嫩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固然顺应了自然规律,但它春萌生,夏旺盛,秋枯萎,冬终结,酝酿着又一个生命的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这是内蕴的“美”的质素。
应该说,作者抓住“美的叶子”设色敷彩,描形绘态,让读者的美感油然而生,可以说是匠心独运,颇见功力的。
二是突出功用、揭示联系的哲理美
本文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为题,描写“美的叶子”不是孤立的、游离的,而是将其与大树、太阳、土地有机交融起来,使它的“美”折射出哲理的光辉,令读者寻绎难尽:
“绿叶为大树而生。”它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酿造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使大树茁壮、葱翠地成长。同时,“美的叶子”在春、夏、秋、冬展现了不同的风采,然而叶落归根,直到生命的终结还要化为护树肥料,融进肥沃的土壤,使大树来年萌发更加繁茂的枝叶,挺立于大地之上,这是多么可贵的奉献精神啊!
另一方面,这“美的叶子”装点大树,奉献乳汁,最后化为护树的养料,但它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一星点儿炫耀自我的意味儿,而是自觉地让大树把它们“结为一个整体”,在大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它们知道,如果没有大树,这“美的叶子”就会无所依附啊!应该说,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谦逊自处的精神……
“美的叶子”对于大树来说,贡献殊多,功不可没,但它依存于大树,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一旦离开大树,它就失去生存发展的余地了,这里边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多么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啊!
三是由物及人、生发联想的情意美
美的叶子、美的大树,美在哪里?就美在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焕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这如同人类社会一样,生活之树为什么能够常盛不衰?就因为我们每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促成了生活之树蒸蒸日上,茁壮成长!因此,作者以“做一片美的叶子”为题,以“为了我们的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收篇,显然是由物及人、生发联想,饱含着美好的浓情深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为人类社会的生活之树作出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在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融人人类社会的大家庭中;
“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要像美的叶子一样,永远进取,为生活之树添色加彩,让我们的社会生机蓬勃地健康发展……
愿生活之树常青,美的叶子更美!
课文的作者金波,在谈到自己创作的这篇文章时说,树是最富于牺牲精神的。它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人类,毫无怨言。我自己写的时候,从外表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跟叶子相比,有很多相同之处,这棵树是个象征。可以是祖国、可以是集体,我觉得这篇文章倒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从奉献来说,是人就应该有奉献精神,就像树一样。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奉献。
这片课文的核心问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没在哪里?一是每片叶子都很美,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说明它形态各异;二是每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说明它乐于奉献,三是叶子飘零,回归大树低下的根,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鞠躬尽瘁。形态各异是它的外在美,后两点是它的内在美。这是一种丰富的统一。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我们的大树,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教学时,从抓课题入手,提出一个问题:叶子美在哪里?学生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形态各异、奉献、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学生通过阅读,知道叶子美在外表,更是美在心灵,从而体会到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响应作者的号召,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的生活,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2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金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这样,教学过程就能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解读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写出了大树的美和叶子的美,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翠,叶子因大树而美丽。但由物及人中,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那生活的大树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了一个整体,那什么将我们结为了一个整体?班级、学校、国家、地球、社会……各种答案由学生口中说出。我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古至今无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大禹、刘胡兰、爱迪生……他们就是一片片美丽的叶子。那么我们该为班级、学校、社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说出了为班级打扫、好好学习、不随地吐痰、不打架、积极为班级做事等答案,这时顺势而导总结文章:是啊,这样就能成为一片美的叶子,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我想: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3
我们常常思考儿童的语文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比如语文是我们塞给儿童的外在的东西,还是本来就生长在儿童心间的?儿童的言语生命发端于人类遗传的固有图式,还是完全依靠成人后天的种植?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是出于教师的愿景强化训练,还是承认和尊重儿童的语言天赋,着眼激活、唤醒,让这种天赋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潜在性变成生长性?毋庸置疑,语文教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因为儿童存在,才能从儿童出发,并在语文学习中最终成全儿童的生命成长,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意义。以此为出发地,遵循儿童的特点、遵循文体的特点、遵循学科的特点,才能为儿童搭建语文学习的“脚手架”,帮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遵循儿童的特点,保障学习主体的地位。
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默默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会识别面孔、声音、母语,习得以及对他人产生共情,这一切的过程没有人知晓是怎样发生的。直到某一天,他突然第一次说出了清晰而有意义的字符,使得身边的人们惊喜地发现他原来是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大约2岁末,他就建立了一个不小的词汇仓库。在5~6岁时,他已经拥有了好几千个口语词汇,并建立起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而这一切发生在学校教育之前,因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只要存在,儿童就能够显现出自己旺盛的语言学习天赋(人的基因遗传)。语文教学应该为儿童进入学校后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并通过阅读进一步发展儿童的语言天赋,使他们的口说之“话”与笔写之“文”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提升。
1.让学,满足自主学习的需求。
单向传授、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天性,注定是没有教学生命力的。为了满足儿童自主学习的需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处处体现我“让学”的思想。
这一学习单,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支撑的拐棍。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自己品味语言,自己动笔划出含有深意的句子,自己和同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集中汇报阶段,学生自由朗读,自主评议,自主交流朗读的策略和方法。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释放自主学习的巨大能量。
2.互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儿童是优秀的合作者。乐群喜伴,是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有“自来熟”的本领,只要有同龄人在场,不用多长时间,他们就能自发地变成玩伴。他们在共同的游戏中,彼此试探,各自调整,通过轮流、等待、合作、分享等方式迅速达成游戏的默契。即使有矛盾,他们多半能够自动化解。学习中的儿童也有明显的群体倾向,成绩相近的孩子或者座位邻近的孩子常常组成一个学习的小群体。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两张学习单都强调了小组活动。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中学会合作,他们互相朗读,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讨论,在彼此的启发与欣赏中,获得了更多的学习经验。
3.导学,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中,凭着以往的学习经验或者一时的直觉行为,也能获得新的学习体验或新的学习发现,但是这样的学习体验或发现稍纵即
逝。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帮助他们把无意识的行为提升为有意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把个别化的行为发展为普遍性的学习。
在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品味树叶相连、和谐共生的意境之美时,我就运用了“听关键词想自己的感觉”“比较阅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描述,引发想象”等多种导学策略,为学生体会这首散文诗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搭建了探究学习的“脚手架”。
二、遵循学科的特点,反映语文学习的特质。
如果说,儿童意识是语文教师的第一意识。那么,学科意识就是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第二意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人文性、整体性、实践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
1.人文性,体现语文学习的隐性目标。
语文学习不能简单地用学会了多少个汉字,背会了多少篇课文来衡量学习的结果。因为人的情感发展、精神生长、文化积淀都是隐性的学习结果,而这些隐性的学习结果足以影响人一生的幸福。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陶冶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为生活大树输送“营养”这些目标所指向的学习结果都是隐性的。在教学中,我努力追求“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境界,通过“练习朗读,品味树叶相连、和谐共生的意境之美”、“小组讨论,解密金波爷爷观察的窍门”、“简介作者,延伸课外学习之路”这三个具体环节来推进隐性学习结果的达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首散文诗的画面之美、语言之美、意蕴之美、情感之美和心志之美,感受审美的生活情趣。
2.整体性,彰显语文教学的思维特质。
汉语具有整体性,它“重意合”、“重虚实”、“重具象”,所以在理解的时候,要重视人的体味、领悟、想象、感受。汉字具有整体性,望形知义,音形义合一,是它的特色与个性。因而语文教学也必须具有整体性。20xx版《语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
课程标准》反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循词入文,整体感知作者的发现之乐,为全文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在课的结束阶段,我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并思考金波爷爷是怎样观察生活的。从远到近,这是观察的距离在变化;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是观察的角度在变化;从不同到相同,从外形到内在,从叶子到人,这是观察的方法在变化。看似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其实是对全文的再一次整体把握,并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3.实践性,运用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语文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在语言中学语言。意思是说,只有学习主体对语言文字的主体性地使用和交流,才是真正地学习。没有主体介入,就没有学习活动。母语的学习,永远比其他语言的学习有优势,就在于学习主体置身于一个语言环境之中,不管他是否有意识,都能大量接触语言,尝试运用语言。语文教学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把学生的被动变成主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大量主体性使用和交流语言文字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说,充分地说。“我是春天里的一片嫩绿的叶,??”角色的转换推动他们的言语表达,让他们不仅运用语言文字,还情不自禁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语言有滋有味、有情有意。“老师啊,您就是一片美的叶子,为我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要对您说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消防员叔叔不怕牺牲,战斗在火海之中,奋力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消防员叔叔,就是一片美的叶子!”散文诗具有缘情体物的特点,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得到最生动地注解。
三、遵循文体的特点,讲求语文教学的策略。
文体意识,也是语文教学要关注的重要意识之一。每一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模本,他们会把自己的阅读积累迁移、融通、整合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去,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阅读文本,领略不同文体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特点,
就是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氧”呼吸。《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散文诗,语言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多单句成行,富有诗歌的跳跃和灵动。同时,它又保留了散文描述性的语言,画面感十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它的画面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1.激发想象,感受散文诗画面之美。
激发想象,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三年级学生仍然是形象性思维见长,他们能凭借描述性的文字在大脑中快速勾勒、描绘、组合,不仅可以形成画面,还可以入其境、看其色、听其音、知其冷暖。所以,融入学生想象的语言文字会获得神奇的生命张力,意义向各方面扩展开来。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叶子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向大树输送的动态画面:根更长了,干更粗了,枝更密了,叶更绿了,花更美了,果更甜了。学生在这样的想象中,不仅读懂了句子的意思,还品出了语言的意蕴之美。
同理,在品读叶子四季的奉献之美时,我根据课后练习设计了想象说话的环节: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在不同的季节里,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化我入境,自由表达。“我是春天里的一片嫩绿的叶,我在辛勤地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我是夏天里的一片肥美的叶,我投下了一片绿荫,让人们乘凉。”“我是秋天变黄的一片叶,我想对大树妈妈说,您放心吧,我会回归到您脚下的泥土中,变成肥料,继续为您做奉献。”“我是冬日飘零的一片叶,我想对大树妈妈说,有我变成肥料滋养你,你一定能够平安地度过冬天。”叶的奉献之美,叶的情意之美,已经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中流淌。
2.反复诵读,品味散文诗节奏之美。
朱熹曾说:“‘大凡读书,多在讽诵中见义理’,而《诗经》‘又全在讽诵之功’。他认为即使本不理解的篇什,‘只背得,少间不知不觉,自然相触发,晓得这义理’。”诵读遵循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和规律,能有效促进语言的积累与内化,是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诵读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并作为推动整课教学运行的助力器。有整体感知时的静心默读,有理解关键句段时的小组练读,有感受语言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4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第一单元第四课。上这节课之前,我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因为文章写的是叶子为大树输送营养,由此让学生理解:我们要学习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片美的叶子,为祖国、社会这棵大树输送营养。说实话,这篇文章的语句是很美,但是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我把由叶子的奉献联系到自身的奉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我以朗读为基础,在朗读中融入抒情。文章的语句很美,多层次的朗读除了语感的培养还有助于帮助理解课文。
如讲到“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多美的句子呀!我先是配乐范度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让孩子们想象,语言描绘四季叶子的美丽,让他们朗读。最后,我问:“春天、夏天,叶子都为大树输送营养,让大树茁壮成长。秋天到了,叶子黄了,它像一只只蝴蝶从树上落下来了。它‘回归大树地下的根’,你们知道现在它们会为大树做些什么吗?”叶子飘零,仍然为大树输送营养。我又问孩子们,”如果你是一片叶子,你们愿意做哪个季节的叶子?”同学们各抒己见,我都给予肯定,讲得好的`进行表扬!
本节课有王老师和倪老师来听课,课后给我提了以下几点意见:1对于教材还要再钻研,吃透,多搜集教学实录。2文中”把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还讲得不到位。3讲课时要注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4注意教师评论语5拓展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并不是一定要为班级争光才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对于后进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是做一片美的叶子。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5
在精读课文时,我课前让学生观察了班级中的一个小盆栽,这样,在课上学习感受叶子外形美的句子时,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树和叶子外形之美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叶子美在哪,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形态各异”,体会它的意思,同时利用了小盆栽,让学生说说盆栽中叶子一样吗,不同在哪,这样从外型上直观地感受了叶子“形态各异”的美。在体会了叶子的外形之美后,引导感悟叶子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内在之美。在这里,我让学生抓住重点句研读,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从而真正理解“奉献”,之后还可结合“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感受绿叶为大树而生的无私奉献精神。由此,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便油然而生。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6
本课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我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而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过渡过来,对这种课文还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要和文本的思路相吻合,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环境中感知这些深奥难懂的语句。另外,在启发学生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人、事、物来感悟。
介于以上的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尽量通过图片、录像让学生用眼睛发现,用心感悟,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揭示也是直面文本,通过让学生自读、反复诵读而充分感知,再加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也变得轻松易懂,更能体会到只有人人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7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当我在读教材的时候,就被文章的优美的语言所吸引,读后很喜欢这篇课文。不过拿着这篇课文给三年级的孩子学习,要想领悟其文本的内涵,还确实是一件难事。
因此,通过研读教参,力争使这篇文章讲得简洁、易懂,我根据文章清晰的段落,分成了三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写的是大树之美。这种大树之美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来。第二部分:着重写叶子之美。叶子不仅有它的外形之美,更有它的内在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叶子的内在之美是关键。因此,文中的第三部分就是由物及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内在含义。教学离不开文本,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从问题走向文本,让孩子们在书中找出“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地”、“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等句子,以前后联系的范式,让孩子体会为大树输送着“生命的乳汁”,叶子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通过朗读,体会句子带给我们的含义,最后再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美,并且告诉学生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也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也便油然而生。
所以,我想,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8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它用亲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动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要让这群刚深入三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去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去感悟叶子的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俄是一件难事。
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的去教,我力图想把这篇课文教的简单一些。
第一层读课文体会大树的美。这种美学生是能够从书本中找到的。
第二层读课文体会叶子的美,外形的美,在到内在的美:为大树输送着“生命的乳汁”,叶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学生在理解外在美的时候并不是一件难事,引导学生感受叶子出了外形很美让我们喜欢,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称赞?这是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在美句子,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美,高斯学生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
第三层让学生由物及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他茁壮、葱翠。”由这句话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回上文的四句话“无数片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就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内在含义。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9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核心问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美在哪?”课文从表面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表述:一是外在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二是内在美,“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外在美”学生很容易感觉到,而“内在美”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课文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我们的大树,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这是课文的难点。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一边讲一边思考,本文文词优美,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如果浓缩一下就是一个“美”字。何不由“美”字展开,让教学成为对“美”的解读:大树之美美在颜色,美在形态,绿叶之美美在形态各异,颜色嫩绿,美在其境界――为大树奉献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点句研读,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谁的生命,明明是“树汁”,为什么说是乳汁?叶子会怎么想,大树呢?从而体会到在叶子心中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树没有叶的乳汁便很成为一棵大树,甚至于会死去。因为树汁就像婴儿的奶水一样珍贵。这样对“奉献”的理解就丰满了。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间的感悟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只是点拨而已,而结合感悟的读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所要做的是穿针引线,推波助澜。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大树,为生活的大树奉献时,我铺设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那么我们生活在哪儿,谁是我们生活的大树呢?”
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困难,很快不少小手举起来了。
“家庭是我们的大树,我们生活在家庭里。”
“学校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叶子。”
“地球是一棵大树,我们人都是叶子。”
“地球那是一棵超级大树喽!上面的叶子有五十多亿呢!”“还有什么也可以称得上是大树?”我继续鼓励。
“祖国也是一棵大树。”
“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棵大树,我们生活在家乡的怀抱里。”
“老师,老师,班级也是大树。”“我知道了,我们生活的集体就是大树。”……
“是啊,我们生活的集体,像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乃至整个社会,整个地球都可以称得上是大树。我们就是这些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啊!可是,我们怎么样才算是一片美的叶子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随即,我出示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大家自由练说——
()是一棵大树,
我是一片()的叶子,
我要(),
让()。
孩子们的热情很高,这样的一个因疑而思,从议到说的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文中蕴含的哲理,还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0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在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美的同时,还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我们为了生活的大树,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改变课文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本篇课文以短句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生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我便以现代诗的呈现方式,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在关键句子处让全班齐读。这就有点类似于舞台朗读的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二.画关键语句,体会叶子的美。文中直接描写大树美的句子很好找,就在前两自然段。描写叶子美的'语句,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出:一处是“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处是“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两点——形态各异和变化多端。但是这两处都是描述叶子的外在美,还要引导学生挖掘叶子的内在美。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内涵呢?当时,我随机举了一个例子。我找出我们班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站了起来,问同学们他美不美?孩子们忍俊不禁,都点起头并大声高呼“美”。我又问:“假如这位同学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说话,爱打架,同学们说他还美吗?”孩子们连连摇头。我趁机引导:当我们说一个人美的时候,不仅要看外在的,更要注重——。孩子们答出“内在美”。我又说“树叶也是一样,金波爷爷不仅赞叹了它的外在美,还歌颂了它的内在美,你们能够找到相关句子吗?孩子们赶紧投入到了阅读和寻找的过程之中。这样就顺利的分析了叶子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三.寻找叶子和大树之间的关系,联系实际谈感悟。“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句子来感悟大树和叶子的相依相存。再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果把我们比作一片叶子,那哪些事物可以比作大树呢?孩子们说了很多,有班级、学校、家庭、学习兴趣小组等,后来又类比到环卫工人和环境的关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骑车和道路畅通的关系等。最后我总结道: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那这棵生活的大树将会变得很美很美。
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层层递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种“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程。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既收获了不断挑战自我的喜悦,同时也有疑惑不解的紧张。但如何指导学生读出课文那种特有的意境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1
这篇散文诗很美,含义隽永深刻,三年级的孩子理解“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的课堂上,先引导学生理解叶子之美。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叶子很美的句子以后,强调“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指导朗读抓住“每一片”、“都”、“很”等词语突出没有不美的叶子,而且叶子美得不一般。叶子到底美在哪里呢?“形态各异”这个词语首先跳入眼帘。词语的意思不难理解,“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就是最直白的解释。请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树叶,说说对“形态各异”的理解。学生说有的树叶像手掌,有的像扇子,有的像针,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样子各不相同。教师强调,即使同一颗树上的叶子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叫“形态各异”。
理解树叶“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多数学生都有难度。只有一位学生说出“每一片树叶都很有爱心”。树叶的爱心体现在哪里呢?“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光合作用”这样的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当然是不知道的,教师只有和盘托出了,面对一双双懵懂的眼睛,“启而不发”的时候,就只能“灌输”了。经过这样的“灌输”,当我把“无私奉献”这个词语板书在黑板上时,绝大部分学生也能心领神会了。
课文中描写树叶的四季变化,语言非常凝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嫩绿”、“肥美”这些词语的韵味,学生可能还无法领会。学生交流较多的是“变黄”、“飘零”等词语。有一位很顽皮好动的男孩说秋天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就像一只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还有学生联想到《山行》中的枫叶,联想到冬天下雪时的情景。
总体而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虽然也有一些亮点,但是沉默的学生还是较多。看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是很薄弱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任重道远哪!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2
很喜欢这篇文章,它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动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要让这群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感悟叶子的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是一件大难事。总得来说,上的有点累。
为了把这篇课文教的简单些,我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去教。第一层,读课文体会大树的美。这种美学生是能够从书本中找到的。第二层读课文体会叶子的美,从外形的美,到内在的美:为大树输送着“生命的乳汁”,体会到叶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学生在理解外在美的时候并不是一件难事,引导学生感受叶子除了外形很美让我们喜欢,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称赞?这时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在美句子,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美,告诉学生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第三层让学生由物及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他茁壮、葱翠。”由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紧紧扣住上文的四句话“无数片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就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内在含义。
最后把人家的导入变为了我的总结。
诵读改动的文字。
远远望去,三年级四班很美。它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我向教室走去。走近教室的时候,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一个孩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孩子。无数个不同的孩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班级。
远远望去,麒麟小学很美。它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我向学校走去。走进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美。每一个孩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孩子。无数个不同的孩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学校。
班级把无数的孩子结为一个整体,学校把无数个班级结为一个整体……而无数个孩子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班级这棵大树,为学校这片树林,为祖国这片森林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我们为祖国,为社会,为人类而生。春天的时候,我们天真;夏天的时候,我们强壮;秋天的时候,我们智慧;而当生命的冬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将进入永恒的历史。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因为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3
为了让学生身同感受,在学习本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为理解文中叶自形态各异做好铺垫。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有着诗一般语言的散文,文章对树叶的无私奉献进行了礼赞,又由叶及人,从大树联想到社会,理解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社会,怎样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怎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这样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先引导学生欣赏远望大树和近观树叶的美,从而理解树叶的外在美。接着又引导学生感悟树叶的内在美,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应紧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把大树打扮得很漂亮。”“夏天的时候,树叶又葱翠又肥大,为大树制造很多营养。”“秋天的时候,叶子变黄了,但还是回到了它的根,化作肥料,继续为大树做贡献。”……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过程中,得穿插树叶中的`叶绿素与阳光、水、二氧化碳结合制造养分的知识,并介绍的成语“叶落归根”,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体会和老师的点拨相结合,感悟的文章的内涵和欣赏语言文字的美相结合,使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很好地对话,真正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4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金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这样,教学过程就能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解读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写出了大树的美和叶子的美,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翠,叶子因大树而美丽。但由物及人中,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困难。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那生活的大
树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了一个整体,那什么将我们结为了一个整体?班级、学校、国家、地球、社会……各种答案由学生口中说出。我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古至今无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大禹、刘胡兰、爱迪生……他们就是一片片美丽的叶子。那么我们该为班级、学校、社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说出了为班级打扫、好好学习、不随地吐痰、不打架、积极为班级做事等答案,这时顺势而导总结文章:是啊,这样就能成为一片美的叶子,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我想: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15
这是一篇美文,不论是从文章的情境或是物境而言,都很适合学生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远远望去,为什么说那棵大树很美丽呀?”让学生自己品味、自己找出文中是如何写这棵美丽的大树的';其次再让学生说说作者走近大树所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明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借此让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中有个教学重点,即让学生了解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的作用。在由远及近描绘景物之后,作者概括的写出了叶子一年四季的变化,而且写得很美,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嫩绿、肥美、飘零这几个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借此不仅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想像能力。但是,学生就是不能理解“叶”与“人”;“树”与“社会”这样隐晦的含义。无论你怎样启发,都是启而不发!最后,教得我心灰意冷。理解课文思想为什么这么难?如何使学生有兴趣了解课文的内涵?我深深陷入沉思,可是一无所获。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02-06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02-19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15篇02-06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优秀04-10
三年级语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03-29
小学三年级语文《做一片美的叶子》教案04-08
金波《做一片美的叶子》的读后感12-11
《做家务》教学反思04-08
《我们做朋友》教学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