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2 21:29: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

  《槐乡的孩子》这篇自读课文,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用一个课时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读了一遍课文,让他们找出并且概括出槐乡和槐乡孩子的特点,学生们在读,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课后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提问方式带有一种强制性,就是让学生去找,而且提问有点繁琐,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以一个“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让学生整体地去把握课文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会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我想,在对阅读课文的教学中,以后要形成一个规律,就是先让学生去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去把握课文的脉络,再去分清课文的层次,我觉得这方法很好,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这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我先让学生们自读感受,然后请学生个别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来点评。个读和学生点评后,应该及时做到反馈后的指导,这一点我没有做到,我觉得在这时,老师也可以示范读,而且读的形式还要进一步多样化,男女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这堂课后,自己觉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点懊恼,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该努力的方向,而且还听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去努力的实践并且积极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2

  激发起学生的感恩之火

  ——《师恩难忘》一课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做人的道理。从而培养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难忘师恩”这个问题并激发起学生的感恩之火呢?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抓句子和抓词语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个唯美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句子理解田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中田老师的敬佩。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而最后一小节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句,学生本来不明白,我指导学生先理解两个“树”的不同意思,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从中感受到培养一个人才的不容易,从而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更深了。课后,我抓住第29个教师节即将来临的契机,让学生完成一些与“谢师恩”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做一张祝福卡,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等,相信学生从内心迸发的对老师的感恩之心会更让人感动!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3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重点是能找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初读课文,尝试理解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字优美,用了较多的四字词语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想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初步感受瀑布雄奇的美和形容枯槁的悲凉。之后,我还尝试着用这些词来训练学生说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品读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语句。

  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景物写具体的。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品读这两段文字,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以及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了解本文 “保护环境” 的中心奠定基础。因此,该板块教学,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感触深刻的词句,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惊人落差。

  第三板块:为文章补白,训练写作。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学生积蓄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文章补白训练。我仿佛听到瀑布在对那些惆怅的游人无助地诉说些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替它写写告别宣言吧。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这一课四字词语比较多,由于学生预习不到位,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在这一环节中耗的时间比较多。第三板块的补白练习,如果成功,应该是课的一个亮点,但因时间关系,也只有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了。

  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学校条件受震,一直没有重修,无法使用多媒体,也是本文教学一大遗憾。诚然,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但像这类课文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引发强烈的冲突,激荡思维,让人深深震撼,进而为教学的成功做一定的铺垫。而今天的教学仅仅靠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以及教师的情境创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后的形容枯槁。没有强烈视觉冲突,学生感受自然不太深刻。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4

  《半截蜡烛》课文生动记叙了二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法国女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门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性强,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要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反复、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斗争中感受人物品质,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中丰富人物形象。

  导入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的3至7自然段,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的?其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以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展开重点部分的'教学。在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勇敢机智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德国军官的蛮横、凶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换位创设学习情境: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杰克或杰奎琳),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通过角色朗读,加深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想要抓住两条线,即蜡烛的变化和人物心理的变化。教学完重点部分,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明知传递情报的工作如此危险,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还要义不容辞地参加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同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5

  核心提示:《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 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三、 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6

  核心提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多措并举,培养自学能力。借助预习单,让学生独立识字、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较好地预习了课文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培养。2.循序渐进,提升概括能力。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多措并举,培养自学能力。借助预习单,让学生独立识字、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较好地预习了课文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培养。

  2.循序渐进,提升概括能力。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我通过让学生填空,再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小标题,为学生完成理清文章脉络,以及讲帮事扫除了障碍,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有机结合,情感能力并重。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的形式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弄明白正面与侧面描写均体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而为后面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在精读感悟环节,如能放手让学生以演促悟,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不够强,在复述这一环节,有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较多,而自己的语言运用较少,形成了半背诵半复述的状态。

  教学建议:

  1.在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时,不必强求学生的用词是否与教师的预设一致,只要学生运用的词语精炼且可以概括大意即可。

  2.由于文本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动物内心,感受中国古代这种敬畏词语、沉入词语的品评风气——从表达的妥贴与精准出发的“推敲”文化,并继续传承。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7

  第七单元第25课《望月》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写的是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赵丽宏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深入词句,很好地感受到小外甥的特点。

  教学中,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使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从而感受到小外甥的话语“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同时我让学生细读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诗和提问题,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和爱想象。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月夜的魅力。

  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紧抓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体会夜色之美,从“喷洒”、“镀”、“黑色剪影”、“隐隐约约”等词中体会月色朦胧、柔和、均匀、薄的特点,进而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对诗部分,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历代诗人心中,赋予月亮不同的情感,代表着诗人当时细腻的心思和美好祝愿。读文字也要读标点,我抓文中出现的十二个点的省略号,和学生补充对诗,感受一轮多情的明月。在品读体悟中感受“我”眼中月亮的安详,通过引导学生在对诗中沐浴诗中月亮得多情,在迁移想象中放飞小外甥幻想中月的奇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诗句积累、品析研读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由“感”而“悟”,由“悟”到“读”到“背”。

  三、善于归纳、积累古诗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归纳和积累同类型的古诗词等。课上我让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展示交流时还是以4人小组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可以2个人分角色继续对古诗,第3个人说古诗出处和作者,第4个人议一议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还可以做补充。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全员参与,收获更多。

  四、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他们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无限的。文中的小外甥认为月亮像眼睛,是天的眼睛,这一比喻太贴切、新颖了。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我问:“你们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它为什么有变化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有学生把月亮比成玉盘,天狗总在农历十六开始打玉盘,越打越小,织女从月初开始补月亮,一直补到十五……有学生把月亮比成好吃的蛋糕,可总是被天狗偷吃,被嫦娥补圆……有的同学把月亮比作化妆镜,是那么神奇美丽……还有的同学把月亮比作苹果,小朋友越吃越小……可见,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下,我还要求学生们把课上对月亮富于的想象写在小练笔本上。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古人对月亮的喜爱,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在教学中没有把古诗和作者的心境结合起来,学生的朗读感情还不是很到位。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堂课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但只有多学习多反思,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所提高。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8

  《望月》是一篇极其富有诗意和童话色彩的文章,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诗意在课堂中流淌,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赏——江中月的多姿多彩。

  文章第二自然段所描绘的江中月色静谧而美好,在教学中,我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借助美丽的月夜江景图,加上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在自读体会时能抓住“安详”、“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隐隐约约”等关键词语,感受到月夜江景的的宁静之美、动态之美、颜色之美。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朗读的时候声情并茂,能把月夜的'迷人朗读得很到位。但这一小节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偏少,学生能找到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但是老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体现不出老师的指导作用。

  二、诵——诗中月的多情多愁。

  舅舅和小外甥的对诗,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进入对诗的情境中去,对于诗句的诵读分为两次,一读,整体把握,读熟诗句,二读,理解诗句情感之后,带着表情,动作、语气来读。但是在这一段落的教学中,在理解诗句中的月亮寄托这是人怎样的感情,所花的时间太多,理解得太细,脱离了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诗,体会这种沐浴在诗和月光中的清幽旷远的意境,而不是理解诗句。对诗句的情感,点到为止就行了。

  三、喻——心中月的多趣多变。

  小外甥心中的月亮很独特,充满童趣,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小练笔:“同学们,你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可爱,一样的充满幻想,那么,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把你心中的月亮也写成一首童话般的诗。”学生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学生只会写月亮像镰刀,像小船,像眉毛,可是他们的回答却让我惊喜:

  月亮像什么?像路灯,在夜晚,它为我们照明,即使夜深了,它仍然那么亮,不忍心离去,不忍心让大地黑暗一片。

  月亮像什么?像月饼,美味的月饼。每天,星星在不断地吃月饼。日积月累,月饼越来越小了,而星星却长胖了。忽然有一天,月饼变圆了,而星星还在吃月饼,这样的事,每个月都在发生。

  月亮像什么?像小船,月亮女神坐在上面,每到夜晚—— 就会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让我们不再为黑夜而害怕,不再为黑夜走路而苦恼,给大地一片光明。

  月亮像什么?像镜子,庞大的镜子,在夜晚,它便照亮大地,用柔和的光线,寄托它对我们的思念。

  …………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9

  从学情来看,学生跟以往相比语文能力较弱,虽然已具有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等,但方法的灵活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更多需要老师进行思维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加以重视,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和以往相比有如下特点。

  1、“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实际:课文不难懂,能感知到了小姑娘的乐于助人,但对“我”的`做法和感受缺乏理解。另外文本很有特色,其写作特点也值得学生体会,以学生的学习经验读书感受为基础,根据教材特点,确定好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设计,旨在依学而教、顺学而导,上课更能游刃有余。

  2、以语言为立足点,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理解人物的表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情感、感悟人与人互相关爱的真情。

  从学生对小姑娘的印象入手,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我”。从“我”为小姑娘考虑的角度抓住“我”的做法上钩下联,从探寻“我”做法的原因,回溯到“我” 的心理活动----抓住“恍然大悟”—结合小姑娘的表现理解“我”的情感----回扣对做法的理解,感受互相关爱的一幕。使学生在老师适时引导中层层深入,从而感悟到“我”和小姑娘的互相关爱之情,领悟文章的主旨。

  3、能结合课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语言、学表达,使学生学有所得。

  理解人物做法、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设计了讨论的环节:题目好在哪儿;同是“让座”有什么不同?在交流与适时的引导中使学生关注课文的写作目的和选材,为学生习作提供借鉴。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0

  《新型玻璃》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开展有趣的互动活动,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一:我是小小推销员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段落结构基本相同。于是我采用精讲第一自然段“夹丝网防盗玻璃”,先引导学生总结这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其中所用的说明方法。之后我出示“新型玻璃名称、特点、用途”的表格,让学生分小组对其他四种新型玻璃进行自主学习,边读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出描写玻璃特点和用途的句子——归纳说明方法”等步骤学习后面的四个段落。在学生对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后,我开展了”我是小小推销员”活动,让学生推销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既使他们掌握说明的语言,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思维能力能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

  活动二:我是小小发明家

  为了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表达,交流,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在拓展学习阶段,我启发学生打开想像的翅膀,开展“我是小小发明家”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的世界中放飞自己的想像,发挥创新的潜能。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还能设计出哪些更有创意的新型玻璃?”这时,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大家议论纷纷,设计出了许多种新型玻璃,我不得不赞叹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是大胆、新奇。他们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只要用心浇灌,每天都有新的惊喜带给你。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1

  《语言大师》是一片学生习作,文章浅显易懂。这次,我通过本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为调动学生的学习语言积极性。通过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得失;

  1.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根据本可语言浅显,内容通俗的特点,我在教学上设计了由理解奶奶的老话入手,进而深入到学习概括节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语言生动的特点,最后用搜集到的老话模仿小作者的写法练习写话。整个设计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理解到学习,最后运用,全过程比较流畅。学生的学习也随之水到渠成。

  2.强调积累运用,注重读写结合。

  文中的老话通俗易懂,通过理解收集,能引起学生对老话的研究兴趣,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兴趣。在运用中,针对一个情况用上一句老话,既深层次的理解了老话,有恰到好处的`练习了写作。这样做,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较好的选择了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摹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本科的教学仍有不足之处。在处理如何理解小作者语言生动丰富时,对于“唠叨、冒、钻”这三个词理解,未能落到实处,有些“蜻蜓点水”。总而言之,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又一次得到了锻炼。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长足的进步。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2

  《富饶的海洋》这一篇科普知识性极强的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洋孕育生命的过程及对人类的贡献。如果泛泛而谈,也能解决课文内容,但是,我选择了借助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探索、了解”广阔的学习平台。

  一进入课堂,我首先紧扣题目,谈海洋,借助形象的图象,帮助学生感知大海的美丽。并在指导读课题中,就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海洋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奠定了学文感情基础,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了生字词语。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重点,理清了文章的条理。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我抓住了关键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反馈、读文中,逐渐深入感受海洋的富饶以及海洋对人类所作出的具体贡献,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热爱、赞叹和感激之情。

  课堂是一门艺术,终身学习是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争取在每一次的课堂中,吸取教训,取长补短。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3

  一、课内知识的掌握。

  很都老师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了解课文内容,其实课文教学是一种方法的传授,怎样阅读,怎样写作,都藏在课文教学中,如果只是把课文读熟,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把他当做是一个阅读解剖题,对一个问题进行研读,我们可以把他当做作文范文来教学,课文只最好的资源。这样就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主动地解决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挖掘。

  二、注意课外积累。

  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学生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4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单元“异域风情”的最后一课,是一篇描写非洲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观的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表达。它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二是语言。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作者联想丰富,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

  基于本文的特色以及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浏览全文,抓关键句了解主要内容,借助课题含义,触摸作者围绕主题进行选材的'写作方法,理清文脉,并体会文章首尾呼应及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妙处。

  2.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并通过图文回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3.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习,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日常生活及艺术风采,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简单复述非洲的彩色。

  关于略读教学,小语专家沈大安老师曾讲过,可以分三步走:初读知大意,再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根据这一方法及略读教学略教但不略学理念,我的课堂主要围绕目标分两个板块来展开。第一板块便是“列提纲,理文脉”,扶放结合,引领学生将全文进行梳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达特色。而后在粗犷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从大量图片中走进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紧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读悟结合,感受非洲风情”教学,主要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并能迁移运用。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法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而且文中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的优美词句,他们都是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找出来的。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15

  《金钱的魔力》是世界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的节选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关照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采用前后内容对比的方法,通过托德和老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刻画出两个市井人物的见钱眼开、惟利是图的丑恶嘴脸。文章本身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对于人物形象学生也容易把握,因此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一方法成了这节课的重点。

  一、适当补充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是节选,又是外国作品,所以学生在初读时由于不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因此难以理解,读不进去,更不用说体会写作特色啦。所以,在备课时,我搜集了许多资料,对原文作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一下小说《百万英镑》的故事起因,否则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怎么会拥有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一个百万富翁怎会连买一件最蹩脚衣服的零钱也没有?在教学结束后,我又以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看整本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我们把这篇课文放在完整的故事背景中时,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会自发地产生进一步的.阅读需求,由课文转向小说,由单个故事走向多个故事。这是我本堂课首尾如此设计的意图,应该说完成得较好。

  二、体会人物内心,不够深入。

  《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精彩的人物形象刻画。无论托德还是他的老板,其一举一动,一言一颦,无不是金钱力量的化身。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反复体悟,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走进人物充满铜臭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理解金钱所焕发的巨大“魔力”。在教学中,我觉得我对于托德这个人物的讲解不够到位。只在于从文本的表面句子加以体会,没有深入托德的内心。托德在对待“我”的前后动作、语言、神态变化中,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以此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托德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进入他“认钱不认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悟不到金钱的巨大“魔力”。本课教学的最大遗憾也正在于此。文字对托德和老板的描写极为精彩,应安排学生在品味之后形象地将其展示,让文字鲜活起来,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讲完此课,在赞叹马克?吐温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我不由地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教育孩子,金钱买不到亲情、友情------很多东西,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要。

  三、存在的疑问

  内容实在是太多了,环节又不想舍弃。结果拖堂4分钟,还要思考哪些环节可以再精简些。略读课应该放手让学生学呢?还是教师要抓重点进行指导?这也是我迷惘的一个问题。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3-25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4-05

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29

五年级语文《牧童》教学反思04-18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03-19

五年级语文上册《鲸》教学反思03-13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