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这节课也曾听过一些公开课,有过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但大体的也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三块内容。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这节课当中发展他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了解学生基础的环节“关于角,你听到过或者知道些什么?”,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基础呢?这个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的体验,因为文科更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理解文章的意蕴,那么在理科中又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字眼呢。我觉得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教育,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什么东西都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无论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学生自己体会到了这个点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的重视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刚才创造角的时候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这个步骤有比较成功的、简便的,也有比较繁杂的,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先画一条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将两条边延长到相交点,这个方法就有很多同学认为过于复杂,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入体验的概念,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
这节课,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还不够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给学生提供的素材太过于开放,没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2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以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我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除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文中是怎么写的,这样由图到文,文中的文字画面就丰富多了。在学生具体感受白云变化多端的特点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又让学生从文字到图,看图想像“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表象,说起来也就容易多了。这样再让学生边读边想像文字画面,学生就能读得有有声有色!不仅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 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其实,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没有必要让学生每一个词语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必要将课文分得支离破碎,揉碎了喂给孩子们,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鼓励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3
本单元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要求有感情朗读,可是,我在教学中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靠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上学期的教学中,缺乏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设计。通过一学期的反思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
1、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朗读的目的是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过朗读来达到目的,应该要有朗读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说逻辑重音的'处理等。学生对重音的处理也是五花八门。而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默认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必得不到提高。
2、老师缺乏示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遗憾的是课堂里老师忽视了这点,几乎没有示范读,学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4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1.开始直接进入主题,通过计算两班各多少人揭示本节课新知识研究的方向,根据9×4=36这道算式中三个数的关系,让学生初次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2.通过一道除法算式,使学生明确在除法算式中也存在倍数和因数这样的关系,巩固与深化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探索交流中,优化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获得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归纳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1.本内容属于数论方面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学生是在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及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学生肯定会受2和5倍数的特征影响,从个位观察找3的倍数的特征。而不会考虑各个数位,所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还需要引导一下。
3.先让学生用计数器拨数,学生慢慢会发现算珠的个数和如果是3的'倍数,拨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如果把算珠拨出的数投影在大屏幕上,学生更能直观地,比较迅速地观察出3的倍数的规律,这样省事省力,效果还好。
找因数教学反思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导入环节中,首先让学生事先准备了12个小正方形,学生通过拼长方形,观察长方形长、宽的特点,逐步引出找因数的方法。
2.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找质数教学反思
1.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正确结论。
2.小组合作不要仅仅限于形式,要有详细的分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避免一问一答。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5
对于语文课而言,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节课,我是侧重于语文的工具性。我希望达到:授之以渔,学以致用的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1、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本为基础,拓展课外的阅读量,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2、梳理学习说明文的思路:明确说明对象---抓住特征----理清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品悟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让学生感知说明文按内容和按语言的分类。目的再于让学生了解围绕说明对象用不同语言去描述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方法。
4、能力迁移准备的三个文本。药品说明书,中国石拱桥,水的语言
总结出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侧重点的不同。
5、结合自己的小练笔与三个文本进行对比,检验自己明对象、抓特征、品语言的运用效果。
6、总结出,说明文的.语言需要准确,但也可以根据说明的内容在准备的基础上,再加入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把对象说明白的目的。
现在反观这节课,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本节带着遗憾结束,由于我对时间的把握没有到位,整节的容量较大,学生显得消化不量,这主要是我在备课的时侯,没有深入了解学情,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估测不够精确。同时议题不够明确,显得没有主次。课堂的调控不够机智,从而也看出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6
这个单元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它们均是作家奇思妙想的产物。四位作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带领读者飞翔,从人间到天上,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瑰丽神奇,如梦如幻,抑或光怪陆离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神思飞扬,忍俊不禁,叹为观止。教学本单元重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阅读和写作中让思想自由地飞翔。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地品味,或扮演角色体验,体会其生动优美的语言,进入其奇妙深邃的意境,认识其鲜明独特的意象,感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解读其含蓄深刻的思想。要注意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追求光明的热情,培养其善良正直乐于奉献、顽强执着、诚实勇敢的品格,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怎样实现以上单元教学目标呢?
一、引导朗读、感知、品味,激发想象力,增长语文知识。本单元课文文质兼美,朗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人事物景宜在朗读中感知,优美的`语言宜在朗读中体会,思想意义宜在朗读中解读,语文知识可在朗读中掌握,良好的语感可在朗读中增强,整体把握、独特体验等语文能力可在朗读中提高。在感知、体会、解读中,想象力可以得到调动和激发。朗读采取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师生分读、学生朗读、自由选读等多种形式。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在意象的感悟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尤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提升想象力,看到想象力的发展空间。精心设计好多媒体可件,并安排好演示的最佳时间。在“引入”的环节就演示课件,在激趣上也许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这样往往会局限甚至代替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在意境、意象、构图、色彩等方面,难以跳出课件已展现的“框框”。在学生朗读、感知、品味、想象的基础上演示多媒体课件,则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想象力的发展空间,产生发展需求,提升想象力。还要让学生明白牢记:不管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怎样高飞远翔,始终只有一个目的—表达作者心底的情感和愿望。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运用想象力,培养良好情操和良好品格。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感悟理解,还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认识感悟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用抑扬顿挫、高底缓急、感情色彩鲜明的声音,充满想象力和创造性朗读,去因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演绎故事,塑造形象。要感动他人要先感动自己,这就要求朗读者除了认识感悟理解,还要产生真情实感,并移情入文,移情入事,移情入人,移情入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初一学生不可能一不到位。教师必须重视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正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形成学生美好情操与良好品格的过程。对未担任角色的同学来说,这个过程,则是一个学习观摩、培养兴趣、找到差距、被感动、被教育和提高欣赏评价能力的过程。
四、本单元课文与初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有较大的距离,有些语句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如《蔚蓝的王国》中的“........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启发引导,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如果“跳”过去,则会影响对课文的完整理解;如果由教师直接“讲”出来,则弱化了思维训练,也取消了学生阅读“过程”的美感体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7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在本单元的要求是理解课文中的词义,能正确地运用常用词语说句子。通过看图理解句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基础训练的要求是正确朗读拼音字母,认识大写的字母。能正确地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能按句子顺序能把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加到句子中并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地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能把几句话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看图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说、写一段话。
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死板,不会积累所学的知识,手语比较欠缺,和老师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根据学生情况我就降低学习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引导他们多多参与演示过程,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眼界,在讲解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特别注重手语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常用的一些基本手语能让他们理解词义和句意。从课堂教学情况看这四篇课文中的词义学生基本能理解,但是在课后问的时候却什么也不知道,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还没有调动起来,这在以后的字词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降低学习要求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把字词讲细讲准确,在课后抽时间和学生多交流,克服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在本单元内课文中的句子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讲解句子时主要是采用演示、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句意,但是学生和图、演示结合不起来,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导致学生脑子里没有所学知识的概念。尽管是课文但是我还是采取了看图学文的的方法讲解,即使降低了学习要求,但是学生看图的能力很差,不知道怎样看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困难还是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复习学过的课文,利用晨训前的一点时间督促学生朗读课文。
从我个人来说尽管投入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个人的业务学习抓的不紧,在学的时候也不动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特别是在评价学生方面存在着情绪化,有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很到位也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好,从中我也知道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由于个人的心情、时间等因素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调动起来。其次我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跟不上。其实我班学生的情况是最需要加强个别辅导,但是在这方面老是忙于个人事情,对学生的辅导缺乏耐心,致使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本单元内对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也教给了预习的方法,但是在课堂中没有强化这一做法导致学生预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预习的作用。
由于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事情都得需要老师去跟,因个人的精力有限,未免很多地方跟的还不到位,使学生的成效不大。从基础训练的练习中看学生没有养成看题目的习惯,不懂得题目的要求,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没有记牢,完成各类练习题困难较大,今后在答题的格式方面还需要重点指导。在后面的单元中我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预习的方法,努力克服在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多想些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8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教学效果: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成功之处: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改进措施: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根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顺序词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9
开学第一周,我们学校开始了听课,校长的要求是推门听课,不给任何准备。我也提前把每个年级的课都做了准备,认真背了课熟悉了内容。第二周星期二第二节音乐课是我的音乐课,黎主任去听了我的课。对本节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个别难点解决不够理想
在本首歌曲中有个重点的内容是八分休止符的空拍,我采用的先用打节奏的形式打出来再唱,唱的次数可能过少,少数同学掌握不够理想。
二、听范唱的次数较少
本节课只听了一遍音乐,我在倒磁带的.时候有的乱,找不着这首歌曲了,心里有点着急,就直接用琴来弹奏,个别地方进行了范唱。听得少了学生队歌曲的旋律不够熟悉,掌握起来可能有些慢。
三、学生反馈形式单一
学生反馈时只是分声部进行演唱,没有进行小组之间的演唱,不能更好地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我的心里素质还是需要继续锻炼,有老师听课我就会紧张,不能教好的调节情绪。我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弱点表现得更好。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0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包括发现规律学习两个整十数的乘法的口算,没有进位的两位数的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运算三个部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前面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发展,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估算能力,能够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通过发现规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法则,能采用多种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并准确地进行笔算。同时,通过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我认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环境中学习。
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景中提出问题,结合具体的情景展开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 重视知识的迁移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和算法基本相同,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练习,让学生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容关系,形成新的计算能力。
3. 将学习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发现数学知识,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地位。
4. 加强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要估算,什么时候要计算,鼓励学生应用估算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注意发现学生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计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1
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虽然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其中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所以复习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身边实例引导学生寻求科学答案,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的微观实质,让学生试着用分子和原子的理论解释化学变化,利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进一步深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复习学生加深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加深巩固了离子的知识,认识并理解了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学生对于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复习就变得轻松起来。
学案总结的知识点全面,重难点突出,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通过这次复习在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2
第三单元的2篇讲读课文,都是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学习寓言故事,大部分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讲述的道理。
这两篇课文我都是从课题导入的,从课题设疑,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课文分析中,主要抓住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里变化,进而总结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特别是学习《狼和小羊》一文时,男生读狼说的话,女生读小羊说的话。学生兴致很高,读出了狼的狡猾,小羊的温柔、善良。这样的对比朗读,学生很快总结出:对坏人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同样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狐狸说的话体会很深,读的绘声绘色。又抓住“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字词语进行理解分析。在体会人物的对话后,本想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的,却到了下课的时间。本节课的'时间分配还需在调整。
在这里两节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还需提高;有的学生心里想表达的意思表达不出来或是表达不清楚,也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培养;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读的多了,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3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生字宝宝,你能自己认认他们吗?让学生自由地读生字,学习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学会了哪个生字?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学会的生字,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很愿意地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如:记记字形,读读字音,组组词语等等,这个学生说,那个学生可以补充,我只是在边上提醒一下,有困难了引导一下,这样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以读代讲,充分朗读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第二段比较长,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这一段上,在学习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我将这一段的内容用粉笔板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看图读,接着我又引导学生给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加上动作,如:“更高了。”学生用双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为止,这样边做动作边朗读便于学生记忆。由于这篇课文要背诵,而这一段又很长,学生记忆有点难度,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记住课文的内容,而且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做做动作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语言感悟
实验教材给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这篇课文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拓展延伸,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在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两句的时候,我引导说一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然后又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说:“ ,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这样的设计从扶到放,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让学生理解了阳光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开发了课程资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第三单元单元导读,学生们学的很开心,由此,我今天的心情真的是无比敞亮,太高兴了。
《巨人的花园》直接带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生读文,然后汇报:能和大家一起玩就是真正的快乐。”师:放在课文中的确是这个意思,那读完课文你觉得真正的快乐究竟是什么样的?生:“能和别人分享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师“有一个很重要的词。”生“分享。”有一种写作手法贯穿课文始终。生:“对比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这篇课文为什么叫幸福是什么?师:你对课题产生了疑问,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吧。生:“幸福就是助人为乐。”师”概括总结的真好!”生:“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师:“你运用了课文中的话。”生:“幸福就是别人得到幸福自己也会幸福。”和《巨人的花园》有相同的触感,对吗?你真会学习!”
《去年的树》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生读文。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知道是“对话”,很多孩子想表达对话却说不明白。师进行引导。课文中的主角是谁?生“树、鸟。”师:“树经历了很多改变,可鸟贯穿课文始终,他一路上都遇到了谁?”生“树根、大门、小女孩……”师:“他们在做什么?”生“交谈、交流、对话。”师“《去年的树》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生:“对话。”师:“鸟儿会说话了、树根也会说话了。”生:“拟人。”师:“在这里我们叫拟人体的童话,《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里的主人公本来就是人,而《去年的树》中的主角会说话吗?”生:“不会说话。”师“所以这种把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特征的童话就叫拟人体童话。”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触要和大家交流分享吗?生:“我觉得我们应爱护树木。”“大树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很感人。”不管作者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们能得出这么多的感悟是我没想到的。说明他们真的用心感悟了。
一课带一课,读《小木偶的故事》,发现一下,他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似点?生:“都是对话,都是拟人体童话。”用学习《去年的树》的方法读《小木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触?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还是有牵引学生的感觉,但总体来说,学生们懂得感悟,学会了知识,乐于思考,勤于动脑、积极举手。我觉得这节课值了。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5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
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整篇课文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主,所以大多学生对我所提的问题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主要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15篇04-20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9-19
英语单元教学反思04-20
《统计》单元教学反思02-07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通用02-09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04-20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04-15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04-17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