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了,这学期主要是用笔算的方法,在算法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我在上不进位加法时把重心放在学生的.书写格式和从个位算起上,这个为后期学习进位加法和减法打基础。在进位加法时,我就一直在强调进位,什么时候进位?有些孩子还没有算就先进好位,导致有些不要进位也进位了;有些孩子是现在心里已经口算出结果了再进位,这些都是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进位。上课时就结合小棒以及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强调为什么要进位。有一题让学生填数字的题,我觉得对学生理解进位不进位有很大帮助。
我让每个孩子都在蝴蝶上写数,不能空,错了等会我们擦掉,这样一来转一圈就可以发现其实就那么几个答案,44+44=98,49+49=98 ,43+39=76,47+39=76,47+29=76,那这些答案写黑板上,一个一个排除,学生因为都写了答案,很想知道自己对不对,那么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在让认为不对的学生说出不对的理由,那么最后正确答案就出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逻辑思维的锻炼,对于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本质就更加清楚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一个盛产牛奶的小村庄,有两种鸟:一种是山雀,一种是珍珠鸟。它们经常偷喝农夫的牛奶。后来农夫发现了,就用锡箔纸把装牛奶的瓶口封好。从此珍珠鸟再也喝不到牛奶,但是山雀依然能够啄开锡箔纸继续喝牛奶。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者发现原来珍珠鸟都把同伴视为天敌,山雀则不然,山雀往往十几只鸟生活在一起,大约过半个月的时间,还要一部分鸟到其他群体中去。第一次发现锡箔纸能啄开也许是一次偶然,但这个消息马上传给组内山雀,又过了些日子又通过成员交换传给其他组的山雀。在消息传播中,他们在交流,互相启发,它们不仅仅又分享了牛奶的香甜,而且啄锡箔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学生不也经常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时闪现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在探索43+39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那么是不是只有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一次学习“9加几”的课堂上,我曾经“真正”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想一种方法后,我开始让小组交流,可是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向老师汇报,更多的时间便由每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课上气氛活跃,争取发言的小手此起彼伏......我还是第一次上了这么受学生欢迎的课。作为一位教师我当时的兴奋不言而喻。在我冷静地思考这样生动活泼的过程会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时,我拉过几个学生随便问问:“你喜欢这节课吗?”“喜欢。”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喜欢哪种算法?”“我自己的.呀!”“你不觉得其他的方法更好吗?”“别人的方法,我不清楚。您不说我的方法很了不起吗?”我哑口无言。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鼓励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学生的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容忽视。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永远进步。所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哪种方法适合做哪种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完成了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化过程。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的发展过程。真心希望有机会与您交流,让我在与您的交流中进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2个教学例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节课之后,要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规范课堂常规,做好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常规培养,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上课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共同做到规范课堂学习。
2、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重表现自己,他们在老师提问题的同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这样做以后,往往回答的结果答非所问。所以,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仔细思考,最后再回答。与我初带这个年级相比,学生们在倾听方面已经进步不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我组织学生摆小棒,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懂得合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带来小棒,在活动时便没有学具可供操作。我一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帮助。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不懂得分享与合作。
2、摆小棒之前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有些同学没有听清摆小棒要探究的活动内容,摆小棒变成了玩小棒。鉴于这种情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还要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二是整堂课的时间划分不合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没有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4
一年级的学生的年龄较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练习课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适时的激励评价,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智慧星,在我们看来多么简单的东西,但是孩子如获至宝,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了他们几天的情绪。这部分知识比较难,而且是以后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如果有问题立即解决,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且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每一次数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
第六周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但对我们这十二个新进实小的年轻教师来说却不同一般,我们的汇报课要在这一周紧锣密鼓地拉开帷幕。
我的课安排在了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讲的是《两位加两位数》。前两天苏老师说她要将这节课,我去听了苏老师如何讲这节课,星期三说课时,各位老教师又对我这节课的细节之处进行了指导。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我能讲好这节课。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来到了,我的实践开始了,总体上来说听课的各位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说我很有课感,课堂上注意与孩子们交流,能很快地与孩子融入到一起……。但是,课堂上的某些小细节还是不尽如人意。伏案反思,感觉还是自己的因素比较多。
一、没有给孩子留出自己充分动脑思考的时间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当我问学生:谁会列算式(指名汇报列式)
学生回答:26+12=38(只)(板书)
我没有给全班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自己动脑想一想的时间,而是直接向这位学生说:“算得有对又快,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这个学生说完,接着又找2~3位学生,同桌互相说,全班齐说。然后说谁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这个环节如果改成下面的设计效果更好。
师:这道题怎样口算呢?自己想一想,然后三人小组说一说,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全班齐说。
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小动作,但这样能充分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二、总认为一年级的孩子不会说,不敢大胆放手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即用竖式计算时,我唠叨的太多,明显出现了抢学生话的现象。本来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想通过边示范边问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是当我听到学生说的不完整的话,看到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而疑惑的表情时,我就忍不住开始了自己的滔滔讲解。但自我还是觉得话不多,看来真的管好自己的口,该学生说得就让学生说,要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课堂上问题讲解不到位,强调知识点不死
讲解用竖式计算时,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相同数位要对齐”,我示范写两个加数和“+”时还记得强调这一点,可是在书写最后结果时,却忘记了说明,只是当学生说出6+2=82+1=3时,我直接把8写在了个位,3写在了十位,并没有先问学生8和3应该写在哪个位置。
四、注重自己教学课堂上的小细节
自己一些不在意的小动作很影响课堂的美感,比如用手抹黑板,看似无意,但可能影响到孩子们以后上台板书时也出现此类现象,应当引起注意。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5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同桌讨论。在互动交流时,学生间互相引领,找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然后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他们的解决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
1、 笔算法。个位:4+5=9;十位:40+20=60;一共:60+9=69。
2、 拆分法。先算:44+20=64;再算:64+5=69。(拆第二个加数)
或先算:40+25=65;再算:65+4=69。(拆第一个加数)
3、 凑整法。40+20=60,60+4=64,64+5=69;
或:50+30=80,80-6=74,74-5=69;
……
学生的思维很是活跃,口算方法也很多样化。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他们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特别是他们在面临挑战时,都会产生要证实自己实力的愿望。因此我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才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学生呈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较优的算法,进而推广,这样才能得到提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6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为此,我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但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与设计预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本堂课的原意是让学生在已经能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但教学下来,学生似乎对这一新方法并不感兴趣,仍然执著地使用笔算这一方法,哪怕我在课前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新方法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或许笔算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大家已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本节课在体现算法多样的同时,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但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算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算”,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以为学生凭一已之力很难达到算法的多样化,显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看来,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8
开学已经一周,学生已经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因此我设计这节课时,结合数学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我觉得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尤其是进位1写的位置多样,我真没有预料到。
在上课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预习,预习的方式为我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结合问题去预习新课!这节课我课前预习的问题预设为:
1、结合问题该如何列式?
2、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3、若列竖式该如何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4、列完竖式后,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知道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首先先让孩子们自己去独立思考后,然后在小组交流算法,最后全班小组汇报的方式去上好这节课。汇报时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有摆小棒法,计数器,有数数凑十法和列竖式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充分的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说完之后,对比不同的方法,从而优化出最优方法——列竖式。于是,我接着引导竖式如何去列?着重问为什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算理,进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多找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上完本节课后,仔细想想,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能熟练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及方法。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对于课堂检测环节时间太少,以至于学生在写进位1的时候,写法成多样化,但都是错误的'趋势。因此,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争取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和谐,有趣,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
作为刚刚迈入教育界的我,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学习课标,用课标,写好每一节的反思与思考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我素质的良好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9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材隐含的理念:(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购物”来引发计算的需要和重要性;(2)渗透“估算初步”;(3)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一方面验证估算有误差,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亲自了解口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口算能力等。教学目标包括
1、用已有的口算能力,探究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经历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较易分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欢的材料,努力创设动态的.、有活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场境,如模拟商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二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此环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在学生经历“手、脑、口”的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去静静地观察伙伴的算法多样化,它能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深刻的锻炼。第二层次:整合拓展。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课堂上由买玩具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算方法多样化
(1)44+25
①40+20=60,4+5=9,60+9=69
②先算44+20,再算64+5=69
③先算44+5,再算49+20=69
④先算25+40,再算65+4=69
(2)25+38
①20+30=50,5+8=13,50+13=63注意: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②先算25+30,再算55+8=63
③25+8=33,33+30=63
允许算法多样化,体现数学的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口算方法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多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学生不也经常在交流中出现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启发时闪现创新的`火花吗?因此在探索36+35的计算方法时,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后,鼓励学生充分交流。那么是不是只有学生间的交流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事实证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必不可少。
在课堂上,我曾经“真正”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想一种方法后,我开始让小组交流,可是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向老师汇报,更多的时间便由每名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课上气氛活跃,争取发言的小手此起彼伏。我还是第一次上了这么受学生欢迎的课。作为一位教师我当时的兴奋不言而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是在学生的不同中,也存在着共同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不容忽视。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永远进步。所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间交流时,我特别提出“会说不如会听”的观点,要求学生在听中补充,听后评价。尤其要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方法相似,从而按照思维方式将多种方法归类,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哪种方法适合做哪种类型的题。这时学生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才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学生自愿地接受新方法,改善自己的解题策略。
如果是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注重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得出计算的方法,而不是由老师总结得出。另外,加强竖式的演算,完全是学生自己批改,由学生指出错误,让学生做个“小老师”,让学生体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更喜爱数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节课中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教学难点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上1。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了编儿歌的方法,这样符合孩子接受知识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习了。同时突破了难点,解决重点。在教法上我也深深的进行探究,例如:在导入新课时,为了新旧知识联系坡度小,容易让孩子接受新知安排26+32 26+10 26+38 32+10 32+38 10+38从中进行分类,这样找出26+38 32+38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不仅节约时间,还激发了学习的欲望。低年级学生由于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就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分工学习,给每个同学思考的'空间与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我看到每组在汇报时的解决办法有口算、摆小棒、竖式计算都能总结出计算的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上来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最大的感觉就是教师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究知识时给学生不够充足,自主。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3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第一次学写竖式,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洁,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而不是先从各位算起。二是在判断竖式对不对一题中,部分同学无法说出错的原因,说明他们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7抄成72,把加号抄成减号;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时的习惯有关,在平时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培养。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一会就不出错,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注意,多加强调,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并且,要注重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4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33页上的内容。教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图。小胖跟妈妈去玩具商店买玩具,小胖想买足球和飞机。接着(题2)介绍三种算法。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我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渗透于整节课。特别是在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这一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
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
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
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
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
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自己在尝试探索的学习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显现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在探索不同的算法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加强操作与讨论。优生明白理解,但中差生不一定明白,听懂,如果让学生将每种算法再用学具操作一下,或小组充分讨论,那么效果可能更佳。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一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计算教学这一块,我认为不是以简单的教学计算方法为主,而强调的是从算理到算法的建构过程。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注重算理的教学。要让学习借助直观教具或者其他来逐步完成建构。课的一开始,我首先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课件展示“参观博物馆”画面,把静态的情境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这个环节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一、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新课的导入这个环节时,我创设情境,根据课本的主题图内容,自制课件。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新课,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你认为哪两个班能合乘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我在这里也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能乘坐超载车辆。最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感觉本环节的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理解算理。
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计算教学方面必须给学生弄清算理,才能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如何突破“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1”这一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凑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说明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一个十就向十位进1”这个算理,使抽象的“进位”得到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的道理。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熟练地进行了计算。
三、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课前,我借鉴自己的教学经验,预想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有忘记“满十进一”的、或者有忘记加上进位上来的“1”、还有“个位不满十就向十位进1”的等现象。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我在练习设计中,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改正。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中既有正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反面的错例的借鉴,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地牢固。
反思自己的本节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自己探索算理时,我包办太多,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上没有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
总之,,今后要多加注意这些不足。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2-0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6-20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2-1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07-04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6-2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3-01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通用20篇)05-26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