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反思(必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反思1
上完课后,我的感受是:不好好准备的后果真的“很严重”。由于事情比较多,在接到汇报课通知之后一直没能好好花时间准备这节课,教案等都准备的有些仓促。有很多地方对学生指导不到位,所以孩子们课堂反馈的结果并不如意。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感受和听课老师的反馈总结出的内容。
第一:教学设计不合理。低年级第一课时的内容应该以生字为基础,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本课的.一类字和二类字,接下来将生字带入词语、短语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才是设计课文内容的朗读及学习。由于准备不充分,所以我的板块涉及很混乱。
第二:字音指导要更扎实,注意方法。本课“种子”,“鱼儿”两个词的轻声很难读准,孩子在提出这些字音后,我没有放开范围,请孩子去读,所以这个几个词在读课文的时候,依然有孩子出错。当孩子指出“种子”这个轻声难读的时候,我也没有很好的对“种”这个多音字进行拓展,导致后来孩子在这个字的读音上有所异议。
第二:读书指导不够到位。对于这篇儿歌性质的课文,朗读指导十分重要。在听了吴老师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如何划分节奏指导学生朗读。也从师傅那里知道了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如男女赛读、分组赛读等。丰富化的朗读形式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加强孩子对课文的代入感。
关于教学反思2
今天学区来我校听课,我上了《IEUEER》这一课,课后我静静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对课堂的预见性不强。初带这个班就觉得孩子们整体较好,特别表现在说话方面。大家基本上能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难能可贵。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想当然的认为:看图说话——小菜一碟。如果引导的好也许还可以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我设计让学生理清了看图顺序之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话。没想到可能是粗心,可能是没见过,大家异口同声的把枣子说成草莓。至于石榴的说法就更多了,什么柿子,什么橘子。当半天引不到正题上时。我竟然急出了一身汗。我觉得像石榴的认识,这属于基本常识性的知识,教师应该提前教给学生,没有必要为这耽误教学时间。以后教学时,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要注意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切不可想当然。
2、教学拼音时太枯燥。以前教学时还没有意识到,当红威给我提出来以后,我才发现整个课堂除了教师教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互相读、小老师教读以外,竟然没有什么花样。表面上看起来形式挺多,学生充分动起来。其实一部分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细细想一想这样机械的学习谁都会厌烦。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出示几张简笔画,这样把看图和读拼音联系起来,或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动起来如:大家一边读L——A——LA一边拉拉同桌的.小手。这样真正达到了边学边玩的目的。
以上两点就是我针对本节课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于教学反思3
我们班牟泽铭是一个有点内向,不太爱动,但很有主见的孩子。在班里老师让孩子们搬起小椅子去墙边围坐时,总是会看到剩他自己坐在桌子旁边。不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打闹。
这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带领孩子们来到院子里排好队,准备玩小纸球。我告诉孩子们:“今天小纸球告诉我想让三个小朋友为一组来陪它玩,小朋友分好组后就可以和它一起玩了。”说完,孩子们各自分好组玩起了游戏。在看孩子们开心的玩游戏的同时,我又看到了一个人蹲在沙池边上的牟泽铭自己低头玩着地上的'小石头。我得想个办法改变一下,让他开心的融入到大家庭里。这时我看到了正在旁边玩球的田宜朔和李韵,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是两个人呢?小纸球今天的愿望是有三位好朋友陪它玩,我们再帮它找一位好朋友好不好?”他们点头说:“好”李韵看了一会儿,看到了自己一个人玩的牟泽铭,对我说:“老师我找到好朋友了。”说着拉起田宜朔的手向牟泽铭走去,不一会就看到他们三个开心的玩起了游戏,也看到了牟泽铭暖暖的笑脸。对待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快乐活泼的成长。
关于教学反思4
《识字8》是一篇教学形声字的识字课。本课我教学的事第二课时。书本只有一首短小的儿歌,短短两句话,如何才能上出心意,让学生学到更多,在组内老师的讨论下设计了四个环节:①默词复习导入②猜谜导入、学儿歌③检查、交流前置性作业④自编儿歌。按这样的思路下来,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虽然之前试上两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课我将重心放在后面的编儿歌,看似与课文内容练习不大,花的时间过多,但是从长处想,学生不仅对形声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的是学生学习形声字的`兴趣大大提高,整个读、编儿歌的过程,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指导编儿歌环节中,我采用梯度教学,由易到难逐步指导,四部教学,先是回忆课文所学儿歌,后交流前置性作业搜着的儿歌,再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最后学生自编。逐步放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课堂上个别学生的表现确实不错,让我深感学生的潜力无限,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还有大胆地放手,敢于给学生提供舞台。
但好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存在遗憾,事实如此。由于准备得还不够充分,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较弱,该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儿歌分析琐碎,断了学生的想象。这首儿歌只有两句话,现在看来其实没必要分居解析、朗读。我的分句指导,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被问题阻断,导致后来的学生的说话训练不够到位。简短的儿
歌可以直接让学生来说,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好几个学生“咧”的发音不到位,但我只是简单、重复发音,若是能交给学生发音的方法,让学生做“咧嘴”的动作,学生通过嘴型的变化学习发音,效果会好些。教学,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会学习”的理念下,更需要老师改变思路,教学创新,让学生爱学、会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语言匮乏,不能带动学生学习。本堂课学生举手积极了,学生范围也扩大了。但还是能看出来部分学生容易走神、分心。想为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考验老师的能力了。老师的激情能带入学生进入课堂,老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我能表扬,但是这个表扬还不够,不仅将其赋予个人,而是要借助这个表扬鼓励全班学生,激发他们的学生信心。另外我深感自己语言匮乏,评价语较单调,不能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是需要积累的,平时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
3.忽略了细节。教学中的板书让许多老师一头雾水,其实原本是学生回忆一首儿歌,出示一组形声字。课件里的错字,以及不合时宜的小熊,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未能及时纠正??诸多的小细节,让这堂课失色不少。作为老师,还要心细,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准备。
关于教学反思5
表演是深受低年级小朋友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表演来展示课文语言的内涵,或者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凭借角色效应,促进感悟。如《野兔》一文中,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第三、第四小节中的内容,才能体会到野兔的机敏、老鹰的凶猛。这两节中有不少精彩的`词语,有的是学生已知的知识,有的是他们一知半解的,有的则完全不能被他们所理解。如将这些词语一一作解释,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因教学方式的乏味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时表演就成了最佳的教学方法,请看教学实录:
师:小朋友读得真棒,你们愿意把自己当成文中的野兔和老鹰,把这段精彩的故事来演一演吗?在小组中准备一下。(老师喊来两位同学表演,学生表演完后老师发现学生们能准确地掌握“猛扑、盘旋、敏捷、扇动、扑棱、四脚朝天”等词语,但不能准确理解“俯冲”这个词语。)
师:老鹰啊,你盘旋时姿势真美,但向下飞行时速度却不够快,小朋友你们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老鹰飞行的速度是很快的。(生回答“俯冲”)是啊,俯冲就是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你刚才只是向下飞,却没有做到高速度和大角度,你还能来飞一飞吗?(这次学生理解了俯冲的意思,表演得很正确。)
(全班同学拍手叫好。)
没有照搬词典理性的诠释,没有进行抽象晦涩的说解,一段妙趣横生的表演,就把理性、抽象的含义转换成了鲜明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触手可及,受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于教学反思6
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很少, 在教学“学戏曲”这一单元里,我先问孩子们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很多孩子说他们听不懂戏曲里唱的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我先从听入手,比如在教学《生旦净丑会精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风趣诙谐的京剧《三岔口》导入新课。然后我引导学生逐渐地体会听出京剧的韵味,听出唱词的精炼。又给学生听了婉转、哀怨和节奏比较慢的《大雪飘》。俗话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的次数越多的唱段会越喜欢。看着孩子们对戏曲有所感兴趣了,我就鼓励孩子们上 “ 中国京剧艺术网 ” ,让他们搜一些喜欢的唱段听,或者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京剧艺术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内容只能被一带而过。在堂课教学中,能让学生对中国的国粹有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整合学生材料方面要多加注意,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京剧艺术,进一步喜欢京剧艺术尽一份力。
关于教学反思7
《恐龙》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本课不应是枯燥无味的说明方法的学习,而应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让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在读中学习文章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
课前学生根据预习卡的要求进行充分的预习,包括生字词语、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自主探究喜欢的恐龙、查阅恐龙资料。
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生字朗读与书写,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全文的大体结构。
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了解第二段恐龙的形态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这些特点写具体的。这部分的设计思路:
(1)录象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在教学时,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象。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奔跑的宏伟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我微笑着念旁白:在6千万年以前,地球上到处都是恐龙,恐龙就是地球的主宰。那么恐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我们人类对他们进行了哪些研究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来学习新课《恐龙》。这时,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恐龙,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一下子被撩拔起来了。
(2)分类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借助形象的比喻介绍恐龙是本课的语言特色。由于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生活习性等,我设计课件时候力求图文结合,即每一种恐龙都和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相配。教学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习小组讨论,填写恐龙种类和特点表格,再进行小组归纳,互相补充。语文课是贯穿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充分做到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并让学生逐词逐句读中理解行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方法进行的描述。从一个句子、一段话,从文中的插图、环境描写入手,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识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教师只在一旁适时点拨。这正是“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例如教“雷龙”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雷龙的句子读一读。并问学生为什么叫它“雷龙”呢?雷龙的特点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然后在雷龙的鸣声中,庞大的雷龙形象图出现了,边上再配上大象走来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写雷龙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除了打比方,还将雷龙与生活中能见到的动物“大象”做了一个生动的比较呢!学生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写作方法,一举两得。由于课前的大量阅读,在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各种恐龙的特点,形态、习性进行了深层次地探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欲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致愈发浓厚起来。
(3)课尾设疑,留有余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于前面很多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所以当最后一段出现,恐龙的灭绝到今天还是一个谜团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和决心。我便放手让学生谈论研究,通过各种资料的搜集,以你的观点,你猜测一下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软性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各抒已见,让思维有灵活度和自由度。孩子们的各种设想引得周围听课教师哈哈大笑。因为课堂上时间不够,我布置学生课后再去找些资料讨论研究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寻资料的能力,准备来个“恐龙知识竞赛”。这样就能刺激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媒体的运用能使语文课增色不少,但它不可能完全代替语言文字本身,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怎样做到恰到好处,化难为易,需要今后的不断实践探索及同行们的集思广益。我坚信解放思想,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把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手段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于教学反思8
《边城》是一部非常唯美动人的小说,《边城》教学反思。它寄寓了沈从文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在上课前,主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基于第一课时对文章情节和环境的分析,第二课时我着重于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身上所展示的人性美。然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探究问题的方法提示上,我引导的不够到位。因为17班是普通班,其中不乏有一些艺术生。学生整体的文学功底和学习能力、自制能力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问题提示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人物这一思路提得有些笼统。学生在讨论时不能充分领会并运用。因此在学情分析这一预设上我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能力。
最大的问题在于课堂环节设置上。尤其是学生展示点评环节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学生课堂展示有些杂乱无章。这主要是因为我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明确分工。因此展示环节没有凸显小组的优越性,反而成了个人展示。这是我的一大失误。同时,在展示完之后,点评环节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打分上。
当然,这次汇报课让我有很大收获和体会。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导入时候要在很短时间内要将学生带入到湘西那景美、情美、人美的环境中。用一些图片、音乐资源,伴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且事半功倍的。
还有最后拓展延伸的对对联环节,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新形式、新思路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之,很感谢工作站的老师们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实践中进步。这次汇报课我收获很大。尤其是苗老师等给予的我指导与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有问题也有优点,有瑕疵也有亮点,这对于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分析翠翠人物形象,体会边城中的人情之美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教学反思《《边城》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文章如何展现人性之美
教学过程
1、课程回顾,展示图片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情节和环境两个角度来探究边城。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唯美的湘西画卷,再次来感受一下边城的自然魅力。那绵延的小山,那潺潺的流水,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古色古香的白塔,那日日撑船的摆渡人,这一幅幅清丽自然的美景,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陶渊明笔下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在桃花源生活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而我们通过对边城人民过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及翠翠祖父身上可以看出边城的风俗民情之美。
2、课堂导入,结合ppt
当然,除了自然美、风俗美,湘西的妹子也是柔情似水,有图为证。湘西的妹子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妹子更美。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边城》中对翠翠的直接描写。(学生朗读)这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那么我想读完《边城》之后,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个翠翠,你心中的翠翠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从她身上又体现出哪些人性之美呢?接下来,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提示:
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分析人物形象
4、课堂展示
展示方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展示内容:翠翠形象(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展示技巧:结合课本内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并运用对比手法
翠翠恬静、温柔、聪慧、孝顺、矜持、包括小女生与生俱来的小小的'任性与多愁善感也是那么美好。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在翠翠恬静而又平静的外表下,蕴含着喷薄般的激情,我们可以热切的感受到翠翠的爱,她的爱原始而自然,纯朴而热烈,含蓄而本真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之美,这是一种最为朴实而又趋于自然的情感。这正体现了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课堂总结
那静静流淌的沅江水,那矗立百年的吊脚楼,那撑篙摆渡的老人,那热闹非凡的端午节,那情窦初开的少年人,让我们看到了边城那令人窒息的自然之美,纯朴原始的风俗之美,还有那至纯至真的人性之美。如果说边城是沈从文给自己建造的一座理想之城,那么,我们也愿意在这座小城里陶醉下去。
拓展延伸
请大家根据本课内容,完善这副对联。
风声,水声,歌声,唢呐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_情,_情,_情,_
关于教学反思9
这篇通讯非常感人,但难度不大,怎样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流于肤浅,不流于表面,怎样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的情感,去咀嚼语言的精妙,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言入体验,这是我这次在教学设计中着重思考的问题。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很成功的,让学生做一回战地摄影记者,抓拍感人场景这一语文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能引领学生深入品味作品的感人之处、意蕴丰富之处,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得到了心灵的感动和净化,而且对于精彩的细节描写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学生的潜能被很好地挖掘出来了,他们的回答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这不由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总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总觉得学生对稍难问题不愿做深入的思考,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没能调动起他们研讨的兴趣,没能给他们一个思维的具体的触发点,没给他们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平台。如果课堂中只是简单地问:“你们觉得本文哪些地方感动你?为什么?”估计很多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老生常谈。所以,能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地投入学习,去和作品及作者认真“对话”,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课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否则,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理念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关于教学反思10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
1、读读、画画、说说,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课文第2小节时,我采用了创设了读读、画画的学习活动,抓住这节中的一些精言妙语——描写荷花各种形态的句子,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荷花姿态的婀娜,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诵读。当看到学生读书目在纸上,心人书中时,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荷花的各种美姿,激发学生地的兴趣,我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荷花的姿态画一画,说一说,通过动动手,动动口,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使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在赏读中培养审美语感。
2、拓展思维,激发想象,积累运用。
在第2小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一池娇艳多姿的荷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体会到小作者为何会陶醉在其中,从而达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后通过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一说:蜻蜓和和小鱼会对我说些什么?让学生用学到的课文语言来赞美荷花,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
关于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我选择的是语言活动,中班的故事《微笑》。一节活动下来,我几乎是按照我的活动步骤进行,整个课堂气氛温馨,幼儿与我的呼应也很多,幼儿大多都能够掌握知识点,整个活动下来没有太大的差错,但也有值得我去改进的地方。
为了使我的活动完成的更好,我总结出了以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方面,我是从教学准备、教学环节、教学细节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是从教学准备上,在教学活动的最后我需要使用圆形卡片和彩笔,由于没有太多的经验,没有准备周全,导致对时间的延误,这样一个一个的分发给幼儿,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这是我在教具准备上的一个失误,没有做到想细想精。在一个就是在动物图片的出示过程中不是很方便,通过尝试之后我想应该有更新颖的方式出示图片,可以采用在图片上拉上线的方法出示我想会更加的方便同时也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兴趣。
第二是从教学环节上,在第二次讲述故事是我当时设计的是分段讲述并向幼儿提出问题,结果我可能是有点紧张的缘故吧,我把故事的整遍都讲下来了,这样一来幼儿很难记住我先前提出的问题,幼儿回答的有些难度。还有就是在角色扮演的环节,我应该在表演之前向幼儿讲明表演的要求,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如果再去告诉知道幼儿怎么做就会影响幼儿的情绪,使角色表演就不会很完整。
第三是从教学细节上,首先是在导入的部分,我的言语上的引导不太恰当,这样会给幼儿造成负面的影响;其次就是在第一遍讲述故事的时候不应该放背景音乐,我刚讲述故事音乐起,我发现幼儿不会注意我所讲的都会去注意我播放的背景音乐,这样做会很大程度上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最后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经常我会对不同的幼儿说一样夸奖幼儿的话,这样是没用的夸奖,我要注意一些语言的运用技巧。
以上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今后慢慢改进的方面。我想通过我不断地反思、改进、总结、改正,整个活动会变得更加的鲜明,会更加的清晰、完整。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达到我想要的好的效果!
关于教学反思12
大家普遍认为,写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大家找不着值得动笔的心路历程呢?我想围绕“写教学反思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写教学反思的体会跟大家说说。
一、从重组教材中来
能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受传统观念、权威教条的束缚,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当我们实施这些重组教学内容时,会发现有太多的对比性理性认识和困惑,这些便是写教学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从落实课标基本理念中来
新课标倡导许多基本理念,落实新理念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反思与提升。如果我们还在过去习惯的轨道上奔跑,就难于实施新课程要求,即使每节课所倡导的反思,不需要很长的文字,不需要新鲜名词术语,也会令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和负担感。其实,理智地利用学校公共资源实践新课程,服务自身的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点也不累,教学反思的材料便会滚滚而来。
三、从开放课堂中来
当前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于课堂的过度控制。开放的课堂是学生心灵上有安全感的课堂,同时学生还高度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反思与总结了学习过程,适量监控自我认识活动,而教师也不囿于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眼前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权和主动性得到尊重,学生的观点、创意和合理要求,将层出不穷,如果获得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反思就不愁话题内容了。
四、从变革教学环节中来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环节论在我国影响至深,它的立足点是“教师传授”和“巩固练习”,目的'是按照教师的规定“打基础”。现在这个五环节精髓与时俱进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演绎模式,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必将对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反思变化了的东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课的学习,常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新旧知识联系,温故而知新,而且能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但是切忌复习时间过长,内容过多,而应做到短时高效,平中见奇,快速反馈,即刻人题。
需要说明的是,重组教材、落实课标基本理念、开放课堂、变革教学环节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以上只是为了叙说的方便而硬性划分的。其实,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头脑中始终有写教学反思的意识存在,随时都可以找到写作的材料。
关于教学反思13
一、一个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
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
二、两头并进: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
1、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的特点展开辩论。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教学的内容的个性理解就有了个性的切入。
2、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
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语文课上不能少了语言的品味,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有感悟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观。但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现在好多的教师都“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这样的提问来设置这一环节,我总是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怎么样才算好?这是比较模糊的。虽然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对语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点感悟,但这样的品总显得有点零碎,这样的说总有点东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许多学生的鉴赏因为没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而成了昙花一现。
我以为在品味语言教学这一环节中,必须在“情”“质”的带动下品,去感受、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萧山的优质课的评比中,有一老师在《济南的冬天》的语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儿化音的句子找出来,引导这是北方的语言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儿化音。学生读了之后马上就感觉有了儿化很软,感觉上很亲切,很温暖,这是老舍对济南有感情,去掉就会觉得冷冰冰。这种语言教学的设计才是有效的,实在的。学生明白了爱济南可以爱济南的山山水水,也可爱它特有的方言并运用它。所以品语言,要让学生在品中体会作者不用那个词而偏要用这个词的原因与情感。如果这样去考虑品味语言的教学设计,那肯定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无论以文本内容为切入,还是以文本语言的推敲为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内容与形式如漆似胶,互为依存的这条线。这样无论侧重哪点,都会让你的教学设计略胜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以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设计时挖深挖透,语言品足品够,过于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顺畅、教得轻松,即为“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内容,关注语言,教出自己的个性,不忘给学生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这样,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是一个好设计。
关于教学反思14
连续接触了两届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到这一届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我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停下以前的快节奏,静下心来思考工作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所以迫使我的课堂是快节奏,大容量的。由于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学生要进入更好,更高一级的学校,于是,我更关注于对教材的思考与拓展,对教材深度的挖掘,寻找有灵活度的习题,往往是由于学生欠认真推敲而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与触动。我现在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学习能力与习惯相对较弱,所以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已没有意义,我立足于如何帮助学生扎实的吸收课文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以教学大纲为立足点,放弃偏题,难题。题目做到少而精,不断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记忆。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书上的单词经常复现,做到我教的内容,就做并练这个内容。从以往关注教材,转为关注学生,在反馈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上unit5page32讲opendayprogramme时,原本是一个教时的课,由于学生掌握不好,我安排了三个课时,因为,我发现这一版的内容是这一单元的重中之重。我一课时是引入,让学生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复现,第三课时安排了一节复习课。再默写里面的短语,默不出的我利用课余时间到我办公室重默,在保证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再往前推进。后面的教学内容有很多与这一版有交叉,因此,我觉得每一次的强化,再结合我之前一直对这些知识点的反复,对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有帮助,我发现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一定要老师梳理出每单元的主要的教学内容,对知识点处理一定要细致,反复,及时反馈,再层层推进,不要急着往前推进度,而要关注学生,你教的是否大部分学生已学会。机械基础教学反思绘画游戏教学反思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有机物的开端,以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引领学生进入有机化学的世界。
在引入课题时,用了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过渡到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本节课是按照甲烷的结构、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这条主线进行,由于学生是首次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所以正式进入课题后,关键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其建立模型的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在本节课上便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多媒体视频及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学生实验等教学方法,通过比较、类比、模拟、抽象、模型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新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同学们亲身参与到实验以及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对甲烷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掌握,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及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
在学习甲烷的`结构时主要利用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学习物理性质是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在学习化学性质时利用实验探究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取代反应过程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及难点的内容——取代反应,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由于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既用了视频片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反应的过程,也用真实的实验予以支撑,并设置了相关探究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很快就理解了知识。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习效果较好。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参与活动多,但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课堂容量偏大,没有进行课堂练习,由于教室条件所限,甲烷有关化学实验未能现场演示等。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06
《让》教学反思12-12
精选教学反思04-21
教学反思03-02
教学的反思01-07
教学的反思12-08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2-04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教学思考的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