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20 06:58: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篇(热)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篇(热)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

  数学的课堂要有数学的“味”,数学味应体现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打造“有味”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重视数学知识的本质特性和数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数学本身具有的育人价值。在本节课中,我们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铺桥搭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反观课堂,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一、科学预设,追寻数学知识之本味

  在素材选择方面,在遵循教材素材编排的基础上,引入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如人的体温、当地月平均气温、雾霾天气中PM2.5等,丰富教材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设置层层递进的学习坡度,激活思维潜能,追逐探究乐趣,充分体会统计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在数学思考方面,注重渗透“同化迁移”的思想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画图往往被程序化,而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们让学生从充分“读”图,理解点、线的意义,到尝试“画”图去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整个过程都先从条形统计图来引出:先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从而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边读数据边比划,体会每一年数量的变化情况,最后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动态变出折线统计图,使得折线统计图的形成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在巧妙暗示这两种统计图之间联系的同时,为教学折线统计图点、线的意义,对比沟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自主建构,感悟数学思想之妙味

  “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一堂缺少思维的数学课,即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再默契,也算不上一堂好课。因此为了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们借助多元表征来加深理解,具体体现为三,一是“手势比划+语言描述”暗藏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的`特点,二是开放探究“点、线”的意义,理解在折线统计图中如何表示数量的多少及增减变化情况;三是顺延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迁移”主线将其特点对比、运用,加深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递进练习,体会数学应用之活味

  练习中预测陈东11岁的身高,说一说病人的病情是如何发展的,分析统计图上的信息思考如何选择,以及根据条形或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等等,这些练习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学会解读数据,分析数据,运用统计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本质,提高学生统计意识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爱学”;创造有效条件,培养学生“能学”;关注学法指导,促使学生“会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随时捕捉精彩瞬间,巧妙撷取恰当问题动态生成一个个“课眼”,犹如大师烹饪,拿捏把握最佳火候,制造精彩课堂的绝佳数学味道。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课堂教学完美境界的追求永无止境,十分庆幸本堂课得到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点评,她指出统计教学应强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切实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为发展学生统计观念有较好的作用。面对有限40分钟课堂,我们可以将统计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前或课后。另外,选取与创设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素材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可以将有关灰霾天气中PM2.5的情境题调整为以“出现灰霾天气减少户外运动”为背景,出示对某个城市某几段时间里学生只能在室内上体育课的数据调查情况。这样统计活动就成为学生们的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时,老师也不是像往常那样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看到统计表中这组数据,有何感想呢?”像这样,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学习的,这种经历统计的过程才会更具备价值与意义。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上,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简单的推测和判断,并能绘制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姚明的身高统计图作为素材既有效复习了统计相关的知识,自然引入折线统计图,又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引入折线统计图时,让学生猜一猜三幅折线统计图中哪一幅能表示姚明身高情况,学生在解释是怎么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同时我采用了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转化的课件展示:直条变成细线——直条顶点出现圆点——细线消失——点与点之间出现折线。让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数据表示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

  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我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再让他们交流自己制作统计图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找到的经验。充分地利用电脑,演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通过形象的、具体的演示,学生清晰的掌握基本的作图步骤描点、连线、标数。通过对“描点了为什么还要连线”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明确了“点”是表示数量的多少,而“线”能表示数量的变化,线的平陡反映出数量增减的快慢;线的局部反映数量的增减幅度的'大小,线的整体反映发展趋势,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三)在分析中体会统计的意义

  在学生体验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后,让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在练习中出现的小明体温变化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能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学生通过走进生活、观察、分析、预测等活动,让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学成为“有源之活水”,由枯燥变生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6-24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4-07

《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03-28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1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2-2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15篇04-12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03-28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03-17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5篇)03-19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20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