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材料动手做玩具。
2、训练思考的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纸陀螺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剪裁直径为8厘米的圆形卡纸、色笔、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把事先做好的各种颜色的纸陀螺给幼儿看,先不要转动陀螺。
(1)出示陀螺,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这是什么颜色的陀螺?(教师依次出示红、绿、黄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学做陀螺呢?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儿对陀螺的兴趣。)
2、幼儿自制陀螺。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圆形卡纸,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在卡纸上面涂颜色。
(2)颜色涂好后,请小朋友拿一根牙签穿过卡纸中间的小洞,这样陀螺就做好了。(教师可以协助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自制陀螺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尝试让陀螺转起来。
(1)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动起来呢?(幼儿自由发言)
(2)如果都没想起来,教师提醒幼儿转转牙签看看,幼儿练习转动纸陀螺。
(3)下面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纸陀螺转的时间比较长。
(4)教师小结,表扬玩得好的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玩陀螺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尝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本活动由于材料来源于生活,内容贴近生活,由涂色到动手操作逐步让幼儿自主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心理和能力,因而能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
教师在探索活动中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除了做一名指导者、合作者、还是评价者。当幼儿操作时,发现有的陀螺转起来,有的陀螺转不起来,结果是因为有的洞太大了,教师能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鼓励幼儿动脑解决问题——用双面胶固定牙签。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及时了解幼儿的水平并给予评价,且能客观地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也更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幼儿,更好地保持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身心愉悦地发展。
幼儿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认识陀螺的构造,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引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能尝试说出自己的发现。
3、幼儿在了解陀螺构造的基础上自制陀螺,锻炼幼儿的动脑、动手的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陀螺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陀螺若干个;
2、各种纸片、彩笔、剪刀、圆形瓶盖(供画圆用)、短尺、小木棒、火柴棍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玩具?(出示陀螺)你们玩过什么样的'陀螺?
幼儿争着说自己玩过的陀螺。
(玩过木陀螺、玩过铁陀螺、玩过塑料陀螺和纸陀螺)
二、基本环节
1、幼儿分组玩转陀螺,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陀螺的构造以及转动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讨论:陀螺是用一个纸片和一根小木棒制作成的,涂上颜色的陀螺转动起来后变成了一圈圈色环,很漂亮!
3、幼儿动手制作陀螺(向幼儿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展示作品,玩自己制作的陀螺。(幼儿玩,教师细心观察)
幼儿甲:咦,我的陀螺怎么转不起来?
幼儿乙:我的怎么歪歪斜斜转几下就倒了?
幼儿丙:我的刚做好的时候就能转,现在有不能转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做的陀螺与老师带来的陀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与幼儿共同寻找原因、修改:制作陀螺的纸片太薄;圆孔不在纸片中心;小木棒转轴太长……。)
三、结束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四、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都懂得了怎样制作陀螺。下面请小朋友再去用其他材料制作陀螺,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得又稳又快,并选出转动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准备参加幼儿园组织的转陀螺比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开动脑筋,自己的发现创造,他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才是真正的活动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材料动手做玩具。
2、训练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剪裁直径为8厘米的圆形卡纸、色笔、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把事先做好的各种颜色的纸陀螺给幼儿看,先不要转动陀螺。
(1)出示陀螺,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这是什么颜色的陀螺?(教师依次出示红、绿、黄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学做陀螺呢?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儿对陀螺的兴趣。)
2、幼儿自制陀螺。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圆形卡纸,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在卡纸上面涂颜色。
(2)颜色涂好后,请小朋友拿一根牙签穿过卡纸中间的小洞,这样陀螺就做好了。(教师可以协助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自制陀螺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尝试让陀螺转起来。
(1)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动起来呢?(幼儿自由发言)
(2)如果都没想起来,教师提醒幼儿转转牙签看看,幼儿练习转动纸陀螺。
(3)下面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纸陀螺转的时间比较长。
(4)教师小结,表扬玩得好的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玩陀螺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尝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本活动由于材料来源于生活,内容贴近生活,由涂色到动手操作逐步让幼儿自主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心理和能力,因而能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
教师在探索活动中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除了做一名指导者、合作者、还是评价者。当幼儿操作时,发现有的陀螺转起来,有的陀螺转不起来,结果是因为有的洞太大了,教师能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鼓励幼儿动脑解决问题——用双面胶固定牙签。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及时了解幼儿的水平并给予评价,且能客观地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也更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幼儿,更好地保持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身心愉悦地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材料动手做玩具。
2、训练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剪裁直径为8厘米的圆形卡纸、色笔、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把事先做好的各种颜色的纸陀螺给幼儿看,先不要转动陀螺。
(1)出示陀螺,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这是什么颜色的陀螺?(教师依次出示红、绿、黄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学做陀螺呢?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儿对陀螺的兴趣。)
2、幼儿自制陀螺。
(1)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圆形卡纸,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在卡纸上面涂颜色。
(2)颜色涂好后,请小朋友拿一根牙签穿过卡纸中间的小洞,这样陀螺就做好了。(教师可以协助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让幼儿自制陀螺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幼儿尝试让陀螺转起来。
(1)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陀螺转动起来呢?(幼儿自由发言)
(2)如果都没想起来,教师提醒幼儿转转牙签看看,幼儿练习转动纸陀螺。
(3)下面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纸陀螺转的时间比较长。
(4)教师小结,表扬玩得好的'幼儿。
(设计意图:通过玩陀螺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尝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本活动由于材料来源于生活,内容贴近生活,由涂色到动手操作逐步让幼儿自主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心理和能力,因而能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
教师在探索活动中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除了做一名指导者、合作者、还是评价者。当幼儿操作时,发现有的陀螺转起来,有的陀螺转不起来,结果是因为有的洞太大了,教师能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鼓励幼儿动脑解决问题——用双面胶固定牙签。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及时了解幼儿的水平并给予评价,且能客观地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也更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幼儿,更好地保持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身心愉悦地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纸陀螺》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陀螺》教学反思04-20
陀螺教学反思04-21
纸教学反思02-22
《纸》教学反思03-08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3-29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纸发明》教学反思02-28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2
科学《纸》教学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