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古白话小说。这个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也是一个想象的单元。所以,针对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及课后研讨题,我认为这一课需要两个课时。我把第一课时紧扣课后的前两个研讨题,把目标确定为: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经过。
2、细读课文,能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出语言的精妙之处。
默读是本单元对学生重点提出的一个要求,而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恰恰检测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果只要求概括,过于简单,且从题目足以看出。另外,学生在复述的同时,也是需要想象那个具体的场景画面的。所以我的第一个目标,重在训练学生的默读、复述及想象。而第二个目标,主要是源于课后研讨二,但研讨题说得过于狭隘,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但如果我放开让学生去谈语言,面又显得过于广阔,所以在提示出,首先出示了课后研讨中有意训练的“情节的紧张趣味性”及“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学生在思考时既有了方向可循,也更降低了品读语言的.难度。
这篇文章文白相夹,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讲,阅读起来稍有难度。这在之前磨课的时候,足以充分证明学生的吃力。(而且当时学生是有预习的。)但在80中上课前,学生还主动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上哪一课?”更别谈预习了。
基于此学情,再加上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我在学生默读环节,给足时间,然后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说出二郎神和孙悟空在打斗时,二者各有什么变化。这个从文中就能圈点勾画出来,学生回答得非常出色。但在复述环节,学生明显力不从心了,所以我临时加入了小组研讨,让学生再熟悉课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还不忘随时和我交流,我也从中对学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三四分钟后,学生敢于表达了,我凑巧提问了一个程度相当好的学生,回答简洁明了,且趣味横生。所以我没在扩在提问面,现在想来,关注面是否有点窄了,如果接着让每个同学或同桌之间在互说一下,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复述会更才充分。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2
对于一名年轻老师来说,上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虽然会累掉一层皮,但却可以换来自己在学科教学的成长与进步。以下便是我对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些许收获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有单元意识。《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速读的方法。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并说出人物形象。
2、课堂教学做到高效务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层层推进。首先,通过解读题目,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变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实了学习目标1。接着,还是多次投影7次变身,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课本中圈点勾画,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二、一个遗憾
既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想象力”,那么怎样才能检测学生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确实被激发了呢?本来是设计了一个堂上的练习,即“假如你是吴承恩,你会把大圣变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当堂展示。
三、两个不足
1、师生互动显单一。整节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较传统而单一的问答式,过分强调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到位,急于将学生引导到老师预设的问题中,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这节课更多的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自己走。
2、生生互动不充分。老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其实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那样往往可以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3
这篇文章是新选进初一教材的,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可能是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很熟悉的。在没有学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这篇学起来一定是比较容易的。我原以为一课时足够了。但事实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我们按着以往的教学程序,先学每日名言,然后学习新课,我先是带着同学扫除字词障碍。首先是预习提示里的两个成语,我一抽查竟然没有一个孩子知道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天马行空”“如虎添”,看来我这么做是对的,说明孩子预习并没有那么认真,用心。遇到不会的词不会主动去查。解决了预习提示的字词我又带着学生解决课后的词。找程度差的学习来读,竟然有学生不会读,字音不准,更有收益的是我们还发现两个多音字。解决了字音之后,我让学生们选词造句。学生们积极发言,看来这个环节,检查学生字词运用的一块可以到些为止,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文章标题可以问哪些问题。有一个学生问的非常得好,作者通过描写两者的争斗,想要表达什么思想,同学们纷纷回答,但是都没有答到点子上。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给学生总结,而是让学生自己回家查阅一下《西游记》。了解一下名著讲了什么内容。
第二天上课,我问学生查没查《西游记》,只有及个别学生回答查了但是查的效果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好。我简单的进行总结一下,告诉孩子们这部名著讲了什么内容,只有对这部名著所讲的内容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小圣和大圣战斗的过程,这个战斗的过程突显的一个变字,我就以此为学习的切入点,领着孩子从头梳理,在斗的过程中,大圣进行了哪些变化。同学们找得很准确。然后我又引导着他们分析,在写斗的过程中,进行哪些面描写,经过领导学生得出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我又问道:作者进行了这么多的描写,其目的是为了刻画谁,展现他什么形象,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终于明白,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
以后再学习名著的节选,看来还是先引导学生了解名著,这样对于学生学习课文就比较轻松多了。
另外老师一定也要多阅读名著,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4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的文言神魔小说,字词难度有点大,文章很长很乱,为了争取让学生能快乐地阅读,我以填空方式导入(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孙悟空,诨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悟净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以“演读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课堂阅读,以此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小圣施威降大圣》是篇妙趣横生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生动,本课所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一开始我让学生思考:从“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获得了哪些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圣施威想要降服大圣;《西游记》中大圣有72变,小圣有73变,本文就抓住一个“变”字,大圣小圣斗变化、显神通。在大圣和小圣的几次变化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这其中,小说语言是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抓手。
举例来说,当大圣变为麻雀钉在树上之时——小圣变做一只饿鹰。“收”“撇”“卸”“摇”四个动词,可以看出小圣变化有条不紊、从容淡定,与孙悟空斗变化,感觉是小事一桩。当孙悟空居然径直到灌江口,变做二郎神,并现出本相时——二郎神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之前的`从容镇定都不见了,恼羞成怒,恨不得一下子取了孙悟空的性命。大圣被众神挡住,于是,大圣变做个麻雀儿,“捏”、“藏”、“变”、“飞”、“钉”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示了大圣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当梅山六兄弟前后寻觅不见大圣,慌慌张张的样子,恰恰反衬了大圣的沉着、镇定。当大圣变做二郎神时——竟然坐中间点查香火,多么地从容淡定;见真君撞进门,悟空被迫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此时的悟空还有心戏谑二郎神,可见其大圣风范。透过语言,不难看出人物的心理也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小圣临危受命,降服大圣,越战越慌;大圣被迫迎战,戏耍小圣,越战越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也出现了几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小组合作效果不佳,讨论过程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没有多大效果,学生讨论热情比较高,但是都不愿意展示讨论成果。二、课堂上没能兼顾到更多的学生,只是部分学生在思考。在这里我还想提出一点,困惑我已久的问题:在课堂上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就是那种无论什么问题点起来永远都不开口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怎么更好的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让他们愿意开口说呢?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03-13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03-09
《小蜗牛》教学反思02-04
小音乐教学反思02-22
《小青蛙》教学反思02-17
《小泥人》教学反思04-08
小松树教学反思04-09
《小露珠》教学反思02-27
小蜗牛教学反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