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8 07:00: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xx)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xx)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的xxx)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xx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xx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2

  一、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有其优越性,我们在运用课件教学的同时,需要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我们教学者而言,运用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中太过依赖多媒体,反而是舍本逐末。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之初,有些教师不是认真研读教材,遴选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思路和方法,而是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学软件的寻找、课件的制作上,看到一个好的课件后就以此来设计教学目标和环节,把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寄托于多媒体课件,把上好一节音乐课的“赌注”押在多媒体课件上,最终却使课堂效果落了空,徒有热闹的表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所拥有的媒体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从而更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功效,让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焕发闪光点。从另一方面来说,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大可不必舍近求远地去掘井止渴,同样可以正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用好现有媒体资源,挖掘传统媒体的优势上下功夫。教学实践中,许多成功的、优秀的课例,虽然运用了多媒体为其增色不少,但关键还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现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全身心投入。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举手投足一笑一颦中透射出的人格魅力及严谨有序、机智灵活、即兴生成的课堂调控能力等,才是他们能够上好课的本质所在。

  二、对于合作教学的全面认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很多老师都觉得,上音乐公开课、观摩课,必须要体现一些新课程的新事物,如小组合作、探究体验等,想法虽好,但有的.效果却事与愿违。从一些课堂活动热闹的场面可以看出,教师往往只是注重音乐课的形式,并没有深入考虑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参与,场面热闹了,音乐美感却已缺失。如果只考虑形式如何与众不同,不考虑教学目标是什么,只考虑气氛如何活跃,不考虑“热闹”背后的价值,那么,教学目标将会远离我们,新课程的实质将无法得到体现。

  三、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

  新课标颁布实施后,学科综合的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所接受,很多教师都能在课堂上运用学科综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现实中,短短45分钟的音乐课,各种各样不同学科的内容充满课堂,但从热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不到音乐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大量综合知识的灌输干扰、削弱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综合,偏离了教学重点,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地理课。例如有教师在教授有关藏族民歌知识的时候,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藏族的风土人情、的历史、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等问题上的介绍,而忽略了歌曲的教唱,对藏族音乐的风格、节奏特征却鲜有涉及,一堂课下来,只让人觉得这并非音乐课,而偏离了音乐课堂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学目标。

  因此,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而不能简单的拿来即用,应结合音乐课教学的目标,抓住教材的音乐性特点,并善于寻找其他学科知识与音乐知识相对应的切合点,通过综合学科知识带动学生进入音乐知识的学习课堂。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不是一定强调知识的笼统综合性,而要让其他学科知识为音乐课服务,为学习音乐知识服务。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3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初中阶段,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音乐课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用好“范唱”

  音乐教师的范唱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音响器材如何先进,这些电声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正确范唱。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义务阶段的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演唱他们最爱听,通过范唱,师生间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心灵的共鸣。好的“范唱”是提高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的关键。?要完成好的“范唱”,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歌曲的结构、感情与速度的关系。要表现好这首歌曲,应用什么情绪、速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运用正确感人的声乐技巧,要具有弹跳、强弱、渐强、渐弱,音色变换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乐感。感情表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它发挥的好,可以弥补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乐感,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听多实践,欣赏多类艺术品种的表演,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情,绘声绘色地完成范唱这一环节,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练唱结合,普及“乐理”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练习是落实“减负增效”的一种手段,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学习和实施,音乐知识在音乐学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包罗万象:乐理知识、歌曲教学、视唱练耳、器乐欣赏……就乐理知识来讲,一方面由于它比较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听;另一方面,它不向语文、数学有经常性的考查、考试,学生记不牢。对“乐理”的教学,讲究教学艺术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比如:(1)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兴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想让他们端端正正坐着听讲,他们会觉得“累、没意思”。我在授课时适当地加以律动。如讲解拍子、拍号时,可向学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让学生也当“小小指挥家”;再比如常用速度的标记“慢速、渐快、原速”,我就用火车的“起动―飞驰―到站”的过程来让同学们边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起动―飞驰―到站”过程的动作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速度标记的'含义。再比如:力度记号mf与f、mp与p的教学,我向学生指出它们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指在同一作品中而言的,因为在某作品中的“f”是那样强,而在另外一作品中就可能变为”mf”,这与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有关。通过这样动与静的结合,当场听讲、当场练习,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趣味”,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2)在愉快的游戏中长知识,提高兴趣。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在音乐课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如进行听音训练时,我就做“给音符找家”的游戏。教师用琴弹奏几遍,学生听后,记在心里,不说出来,到黑板找出来。这样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提高了听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还可变化形式或平分比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4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而课程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以音乐艺术为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它既是学生构建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技能,体验表现过程,形成基本音乐素养,内化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提升个人魅力,交流思想情感,发展专业素养的过程。如何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如何创建音乐教学有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广大一线音乐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笔者结合音乐新课程教学,围绕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投入小,产出大,取得显著教学效益,即常说的教学效果好。从音乐新课程标准视角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双方都有明显的收获,即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音乐素养的共同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对学习内容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热情洋溢,魅力四射,对课堂生成能智慧应对;课堂教学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完成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三维同步发展目标。

  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西洋管弦乐队》这课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并没有安排,这是笔者为完成《梁祝》欣赏教学所作的铺垫。《梁祝》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民族音乐中的珍品,随着其创造性地改编成管弦音乐,又成为世界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中反映的人文思想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不了解管弦乐队,就不能深入理解《梁祝》这部伟大作品。但面对组成复杂、结构多变的西洋管弦乐队,如何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呢?这还得依靠精心备课。虽然,音乐被称为小学科,中考不考,学生不太重视,但笔者每次都能做到“小学科,大备课”。例如,本课的备课就是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依据,以新课标“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理念为指导,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从管弦乐曲的选择、到乐队演出画面的剪辑;从乐队结构的剖析到管弦乐器种类的介绍;从有效教学情境的设计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都精心进行准备。功夫不负有准备的人,本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备课的传统内容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案。新课改中很多教师又增加了备学案、备课件、备生成、备评价等内容。笔者认为传统备课的精益求精和新课标理念方法的融入应是精心备课的指导思想,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比如,新课标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所以教师要在仔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度创造,并和学情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视角来考虑学习过程中可能生成的种种问题,设计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应从激发并保持学生鲜活的兴趣出发,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必须依靠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课选择《北京喜讯到边寨》片段为开场乐曲,展现出一幅炽热欢庆的少数民族群舞场面。其热情奔放的舞蹈节奏,高亢矫健的音乐旋律,一开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演播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和《SHE不想长大》,同学们在欣赏古典交响乐的同时,又品尝现代管弦乐所蕴含的流行味道,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正当他们对本课学习什么充满悬念时,西洋管弦乐队这一学习主题映入学生眼睑,这就为后续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反思:人总是有探索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未知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会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心理需求。本课的导入、例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曲选择不但要为本课教学服务,即体现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还要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管弦乐队的例曲既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又要有一定的流行性,但要避免滥用流行曲。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出一些有效教学的经验,这样教师就会自信满满地走进课堂,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快乐。

  (三)营造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本课以《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步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和演奏特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来组织教学资源,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西洋乐器知识,循序渐进地播放耳熟能详的流行或经典的乐曲片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学会音乐学习的方法。在本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互动过程。课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乐器知识抢答,并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竞赛。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问题,还可随时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即使平时默默无言的同学,也在分层设置的问题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努力为小组添分争光,下课铃响时,大家觉得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

  反思:音乐课堂有效教学需要有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和宽松快乐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感觉状态、注意状态和情绪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出内在的情感和动因。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互动中的合理成分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尊重、宽容、激励、欢快的教学氛围中,人人都体验到“我行”、“我会”、“我成功了”的情感,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把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按先熟悉后陌生的顺序,依次演示。木管乐器是首先学习的内容。在欣赏影像片段,看图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乐曲,说出相应的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分别选了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和刘若英《后来》,熟悉的旋律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接着的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因专注听歌却没有抓住乐器的声音特点,在竞赛中明显吃亏了。通过本课学习方法的指导,当铜管乐器在影像中出现时,同学们专注倾听,尽心体会,并在欣赏习曲《大进行曲》当小号嘹亮的声音响起时,学生都能心领神会,感受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在行进中的矫健英姿及那一刻人们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很多学生还为乐曲创新曲名,如《行进中的歌》、《凯旋之歌》等。最后一轮打击乐器的识别同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者。以往教师一谈到自主学习,总会担心学生不会学、学不好、学得慢,总以为要讲个明明白白才放心。其实音乐课堂完全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体验、模仿、探究、实践。教师的责任就是扮好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把握好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向。可以由学生思考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行解决,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仅作补充;教材中的难点,也可由教师提供探究资料,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和对音乐很感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会挤占其他同学参与的机会,因此要加强对基础较差但喜欢音乐的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巩固性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点的归纳总结,以使这部分学生加深印象。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5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

  1、新课改实验过程中音乐教学行为

  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么,具体怎样实施,还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音乐教学要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面貌,如果运用得当,会大大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课堂时间,出现画蛇添足的效果。如范唱,教师范唱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较容易效仿的感受,就比放不熟悉人唱的光盘的效果好,感觉目标离学生自己较近,当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欣赏可以放。再如伴奏,录制好的伴奏听起来可能会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它有死板、不灵活的缺点,当学生在练习学唱时,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可以灵活的随着学生走,并能够通过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比伴奏带更有感染力。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2、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2.1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犹如教师的自我对话,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通过反思,更新理念

  首先明确中职音乐教学以弹、唱、跳技能学习为主,教学更应该体现“以音乐为本,以情感体验为主”的审美性。

  其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包涵两层意义:第一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发展”是归宿和目的。音乐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常用且必备的专业技能,从她们进校接受学习之初就将决定她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应始终围绕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第三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幼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能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她们生存于社会的基础。因此,教师尤其要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以“实际运用能力”为基础,并以此构建符合幼儿园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课程结构。

  二、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策略实践

  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过程中的意识行为,可包涵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对话,教师与教学理念的对话等。在音乐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想教学生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对方案实施后的预测与定位。教师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全盘预设课堂,做出缜密的预案。预设往往与现实的教学情境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预设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出现某种偏差时,教学即会出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流程要充分酝酿,通过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行为,使教学设计渐趋完美。教学设计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学情的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接受能力水平。

  (2)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碰到这些问题时可以采取什么策略解决?如何进行调整教学计划?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如何教会学生?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特定的教学目标;若干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的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职高音乐课中,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以取得逐步提高的效果。

  2、反思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是否凸显音乐的审美体验性?

  (2)是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技能习得?

  (4)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审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培养了什么能力?”“获得了什么技能?”“学生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4、反思教学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就是以赏识、激励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可能性更有信心。

  再次是教学效果的反思――学生学会了吗?

  虽然课堂教学过程稍纵即逝,但是还会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情景,比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还有值得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就是把课堂上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完成:

  1、教师写好教后录

  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对该教案及教学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记载下来,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就是教后录。教后录可记录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材挖掘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学法的指导情况及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内容。

  2、学生写好学后记

  学后记是学生在每堂课的学习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真实、真诚地表达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分享、探讨,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也是一种自由开放、用心交流、新颖独特的双向教学信息反馈作业形式。学后记不仅让教师掌握教学的真实信息,也起着促进师生感情的催化作用。具体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写如“我的收获“、“我的遗憾”、“我的愿望“等后记。

  三、教学反思实践的收获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7

  一直以来有个心愿,那就是: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的状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每节音乐课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让他们开心、快乐!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自认为与扑克、麻将无缘,也懒得同电视连续剧中的人一起儿女情长,所以大部分业余时间我都潜心钻研教学,泡在书海里,看书、学习,并自得其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研修的大力推行,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教师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己、改变自己与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找问题,定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开题之初,认真听了主管教学的谭校长的开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意义,弄清了自修――反思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正确填写《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

  1、找问题,定目标

  找准问题,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几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每次都是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订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的。例如:针对学生的视唱、听音能力较差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如何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视唱、听音的能力的训练”的目标;针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问题,我制订了“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教学法”的目标;针对唱歌课教师的教学艺术问题,我又制订了“探索唱歌课中的教学艺术”的目标……总之,时刻以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中心,及时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制订目标,进行反思,并不断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课堂。若不能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及整改,自己的教学水平将永远不能得到提高,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了。

  a、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记得刚从中学调到小学的那几年,的'确有些不适应。小学生的活泼好动与中学生的沉默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习惯了自己固有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绷着脸,不爱笑,上完课就走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把这些“坏毛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了。习惯了安静,所以无法接受热闹活泼的氛围;习惯了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教学,所以无法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不能与学生很好地交融。那时的教学风格,如果要我自己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成熟、稳重,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有点可笑。不是吗?面对一群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居然采用这样的风格来教学,试问:有谁会喜欢一个年纪轻轻却古板又不爱笑的音乐老师呢?又凭什么来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喜欢你的音乐课呢?的确,那是我的错啊!

  转变角色,改变风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活动,以及听各个学校同行的课,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适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每参加一次培训学习,每听一次同行的课,我都会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日积月累,我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再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做法加进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常见我甜甜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同唱同跳;课堂下,也多见学生追着我与我谈心、和我唱歌的情景。事实证明:转变角色,常存一颗童心;改变风格,常挂一丝笑容,的确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我,喜欢我的音乐课了。现如今,如果再要我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依然会用四个字来概括――清新、活泼。从“成熟、稳重”到“清新、活泼”,我付出了汗水,但收获了喜悦与成功!这都是反思带来的可喜变化。

  b、适应学生,适应课堂。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应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唱唱、跳跳、听听、玩玩,才会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悦,才能真正使音乐课成为他们“快乐的天堂。”我该如何去适应他们,又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适应课堂呢?

  思来想去,我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课堂的音乐课教学模式,那就是:开课先律动,律动揭新歌;新歌先要听,听后再来唱,反复听反复唱;接龙巩固歌,创编掀高潮;最后是拓展,小结后课完。这套模式,经多次实践,我觉得很有效,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无论是课前的律动,还是课中的创编活动,我都始终把孩子们放在主体地位,围绕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引导他们听一听、唱一唱、编一编、跳一跳。特别是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更是有意识地突出了音乐课中“听”的重要性,在学歌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听唱法来教学。即:让学生一遍遍的听,先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再体味歌词的内容,最后再随着音乐按照“默唱――张口默唱――轻声跟唱”的步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歌曲。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歌,还编了舞蹈动作,让他们觉得音乐课没有压力,很开心,很快乐。就这样,我适应了学生,学生更适应了我,我们的课堂因为彼此的相互适应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二、动脑筋,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到最high

  喜欢看娱乐节目的人,每次看都觉得很开心、很轻松。为什么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拥有那么多忠实的观众呢?我想,是主持人活泼风趣、幽默诙谐的主持风格和他们的多才多艺吸引了我们。他们善于调控现场气氛,可以让每个人都玩到最high。

  作为音乐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呢?要让学生放松、轻松,就必须自己要放得开。只有自己彻底放开了,课才会上得轻松、活泼。例如在上《小鸟》一课时,我就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美丽的小鸟,穿着一条如小鸟一样的五颜六色的毛线裙,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他们一种美的感受,让他们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我身上,让他们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了。紧接着,听小鸟的叫声,随音乐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包括舞蹈动作的创编,我都激情饱满,全情投入,完全放开了,已经进入到音乐课的状态中去了,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很大方、很活泼。课的拓展部分时,我和学生一起折小鸟、剪小鸟、贴小鸟,“送小鸟回家”,既在学生面前露了一手,又让学生觉得好开心――音乐课上还可以画画、折纸,真是好high啊!

  三、反思来,反思去,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阶梯

  三年的自修――反思实验研究,使我的教学模式日益完善,教学风格颇具特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上了一个新阶梯。在这个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学校优质课竞赛中,我多次取得好成绩:06年执教的《小小雨点》获一等奖;07年执教的《小乌鸦爱妈妈》获二等奖;08年执教的《小小葫芦娃》获一等奖;在全县新教材培训会上,提供了示范课《新年好》一节,同时《新年好》教学设计发表在县《教学研究》刊物上;说课稿《新年好》、教学反思《孩子眼里的五颜六色》、《少了小半截》获部级二等奖,还有多篇反思及教学设计获一、二、三等奖。07年参加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全能三等奖;《教师个人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优秀报告册”;曾被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评为“自修――反思”实验先进个人。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8

  音乐的学习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当中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本文就多元文化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时期的学习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教学方式的好坏影响着高中生接受知识的深浅与理解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在翻阅文献著作中我发现,有效教学理论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符合当时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并且随着多种教育学说和教育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学生的反思与学生创新,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一线教师的互动也对于教学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可行的教学服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以高中课程中的音乐鉴赏为例进行了课题研究。

  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是根据我国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安排的,是普通校高中生必修课之一。音乐作为我们的重要一项文化传承,是最具感染力的一项艺术形式。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及欣赏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二、有效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本文中提到的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教学过程的行为合规律性,并且可以成功引起且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相对达到了预期的教师预想效果的教学。”有效教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这是现代的教学理念,并且符合我国在普通全日制高中对于音乐课程的标准,即“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在有效教学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有机结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合理结合以及对教学的科学评价。

  1、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来合理确定该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2、设立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课程中的教学评价是在高中音乐教学的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学评价应该本着对于教与学的双方协同发展、提高的原则,切实对于音乐教学相关教学材料进行合理使用。由于音乐鉴赏课程在高中高考体系中没有考试要求,因此许多高中学校对于音乐鉴赏课程并不重视,甚至出现了取消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做法。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直接关系着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应设立教学评价机制。音乐课程教学评价是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次有效的尝试和创新。可以对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为目标,结合教师课程教授内容,如可要求评价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方面的音乐基本素养,分别通过乐器的辨认、音节音色的听辨,再到音乐风格特征的辨认、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等方面,设计口答与听力笔试不同形式的测试题。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9

  反思性教学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群体反思的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促进教师,又发展学生,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教师学会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继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通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实践证明它对实施高效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反思性教学应该如何融入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努力:

  一、抓好备课环节发挥专业素养

  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尤其要采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备课要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

  (一)教学目标要实在,体验设计要丰富

  教学目标太多或太高就会难以实现,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复斟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性后确定目标。音乐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验要强调身体的参与,要求学生用律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动手、动脑思考,亲自经历操作,感悟。比如在进行曲教学中,我设计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模唱《运动员进行曲》,模仿运动员队列表演,体验进行曲的节奏旋律美和队列的整齐矫健美,获得审美体验。此外,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课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学形式不宜多,只要每个环节自然、顺畅、水到渠成即可。

  (二)巧设问题,精备教语

  课堂中有效性地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要提问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课堂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预设的。提问要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这样才不会造成老师精心的引导而学生却无人能回答问题尴尬。

  教学语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优美精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虚假的教学语言、简单幼稚口头禅等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使用要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要常态

  多媒体课件视听于一体,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乐曲《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对音乐的理解及情感表现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当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音乐教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体”,往往教师激情的演唱,一段优美的舞姿,一曲悠扬的乐声都可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与学生零距离的表演更具说服力。还要多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过大脑的深入思考后,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有积极地、深层次地情感体验,把被动的学习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坚持反思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一)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记录自己对课堂的点滴体会

  常规教学因为是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不能突破原来的教学束缚。而反思性教学能体现出教育创新,反思性教学强调“两次反思”,一是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理念;二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教学理念。在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学研究,在专家专业引领下进行,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日记记录下来编成精彩的教育故事,发表在教学博客中,进行网络交流,提升推广;当然网络交流也要用辨证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行动计划。

  (二)相互听课,多听常态课

  观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各自优点,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研讨,再逐一解决问题。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上音乐,学会对音乐的欣赏、审美以及表达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教师更应该重视通过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形象,因此教师本身更应该要先把握好音乐形象才能做到准确地传授。音乐语言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聆听音乐,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三)观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视频,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视频的观摩和教师间的讨论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时,经常是陷入自我意识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通过对他人课堂的观摩和讨论交流能够为自己提供借鉴从而进行反思。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情况能够引发听课者的思考,发现别人的有点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多多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课堂的优缺点很有发言权,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挺有思想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行民主教学,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科群体资源开发,解决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模式,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优的互动教学。当然,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学难题也不会一次性就能完满的解决,当我们再回头过来思考的时候,新一轮探讨又开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讨也因此而不断发展,不断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进步。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10

  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以“审美、创造、交流和传承”为教育主导思想,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教育核心,把音乐实践活动作为实现音乐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音乐新课标的出台与实施,反映了音乐教学顺应时展而进行重组和转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我们教师又该如何搞好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触音乐、走进音乐、爱上音乐和感受音乐的美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实践的前提。按新课标修订的新教材,同以往相比,不但容量大、形式丰富,而且非常重视活动的开展,操作性、趣味性更强。这些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出发,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用新观念来探求音乐教学的新方法,用新方法来实现音乐教学的新突破。

  1、要树立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观念。面对新课标,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认为没有以往的课程标准实施起来简单、容易,缺乏开拓实践的勇气。其实这是因循守旧的心理在作怪。克服这种心理障碍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要敢于打破它,不要怕难,静下心来,沉下去,认认真真钻研新课标、新教材,彻底把它们读细、读懂,领会其意图和宗旨,掌握其特点和重点。这样一来,在教学中就会胸有成竹,不会再感到新课标虚无飘渺,看不见、摸不着。

  2、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这是新课标教学的精髓。以往音乐教学是教师唱主角,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看教师教学表演的观众,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因此,要实施新课标教学,就必须把学生推到教学的中心位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音乐课的吸引力。

  二、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

  备课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要想实现音乐新课标要求,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从备课开始抓起,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1、要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如今,学生对音乐的接触渠道增多,家庭、社会、传媒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会对学生的音乐爱好产生影响。而学生也往往会把从这些渠道获得的见闻、疑问、感想等带到课堂。比如,在哪里学街舞效果好?戏曲为何没流行乐普及?音乐课上能否讲讲像阿宝那样的陕北音乐?我们想听肖邦的夜曲等等,这些信息反映了学生的想法以及爱好倾向。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这一教学资源,及时交流,充实完善自己的备课笔记。这种途径实施的备课,内容丰富、有针对性,能很好地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有利于上课质量的提高。

  2、要有把自己当学生的换位思维。新课标无论从立意还是实施方法都要求不能脱离学生这一根本,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经常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看看他们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形式,并以此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保姆式的教学准备模式。

  3、要优选创新的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动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发现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各种音响材料如刮风、雷电、飞机起飞等音响,混声合唱曲,打击乐,人讲话声,水声,钢琴、木琴等乐器组合声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三、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传统教学下的学生缺乏自主意识。要实施新课标教学,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1、要转变单纯“授”的教学方式。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上主动求变,变“授”为“教”,克服教学中的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缺乏交流、理论过多、不求生动的诸多不足,认真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成长。让教师这个角色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引导者、促进者。

  2、要积极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环境。自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主人翁意识的树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方法措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采集、构建和消化音乐知识。

  (1)自选歌曲学习。当前,各种媒体传播的音乐风格各异,学生选择音乐的空间不断增大。对于学生喜欢的音乐,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与爱好,积极地加以引导。比如对于流行音乐,教师应该拿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放手让学生自选一些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歌曲一起欣赏学习。教师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像《同一首歌》、《爱我中华》、《大中国》、《祝你平安》之类的优秀流行歌曲,在课堂上讲解和教唱。

【新课标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标教学反思03-28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10-31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12-11

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五下《卡普里岛》教学反思03-23

新课标教学反思(精选20篇)12-17

新课标教学的反思(精选20篇)07-12

音乐教学反思01-18

音乐教学反思05-17

音乐的教学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