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3 09:57: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1

  本堂课的教学重视诵读、探讨、自主与合作。

  四读诗歌:听朗读录音。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登高》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此为情读。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此为音读。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此为意读。四读诗歌,有利于实现大纲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体味诗歌的音韵。

  探讨景、境、情的关系:此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新大纲中学习目标应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新课标分层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具体到诗歌教学,就是本着学生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在完成探讨景、境、情关系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此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本堂课师生对话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调动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想象与直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解释诗句的含义与思想蕴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探究型语文审美教学课使学生认真地阅读作品,师生之间平等尊重,相互交流,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受力,而且也能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把握作品所传递的诸多信息。

课程教学反思2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发展进步,一节课每位学生至少发一次言。因此,在读单词和学语言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学生one by one,line by line开小火车读,group by group, boys & girls等方式,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多次说英语的机会。

  在复习单词和看图片描述(a black T-shirt)的环节,我特意加入拼单词spell的`环节,一般的学生可以读词,需要挑战的学生可以拼词;再从易到难,学生能用短语描述衣服的颜色,学生从个别描述,再到全员齐读,看似简单的过渡,其实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八个短语的朗读,为新授课的play a game in the class 环节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学生如果理解了所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在这篇诗歌的学习中,我首先教学生要会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学语言。如:poem、 Can you remember the text?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明白是“听、读和背诗歌”,任务明确,再学新知。听两遍诗歌,找出难点“Run out of the door.”,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趣味的突破难点,并运用旧知突破新知,这两种方法结合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此我让学生play the game-listen and mime, 用Get out of the bed.& Run. 导入 “Run out of the door.”学生能熟练运用Put on your… 若进行灵活运用则更好,由此设计了 Put on my…最后学生能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熟练背诵诗歌。本环节的不足之处是:Run out of the door.部分学生读起来仍然比较吃力。 从旧知的巩固到新知的学习,能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有熟悉感,并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我用What’s she/ he wearing? She/ He is wearing…,描述五幅已学的图片,导入“What am I wearing? I think…”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在Play the game环节,学生能将知识灵活运用,确实用英语思维理解和表达所学。

课程教学反思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凭借其备受欢迎的系统和APP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海量数据自此不再是Google等大公司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拥有海量数据。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挖掘出令人感兴趣和有用的知识,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他们对数据挖掘分析师求贤若渴。在这一社会需求下,培养出优秀的数据挖掘分析师,是各个高校目前急需完成的一项任务。

  一、教学现状反思

  目前,各大高等院校本科阶段争相开设数据挖掘课程。然而,该课程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交叉学科,涵盖了概率统计、机器学习、数据库等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大部分高校一般将此课程开设在研究生阶段,在本科生中开设此课程的学校相对较少。另外,不同的学校将其归入不同的专业中,如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统计学、医学等。可以说,这一课程基本上处于探索的过程中。我院灾害信息系于20xx年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学生中首次开设了该课程。通过开设此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挖掘算法等,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高级数据库编程等技能,达到数据聚类、分类、关联分析的目的。然而,通过前期教学过程,我们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

  1.数据内驱力差

  以往数据挖掘课程重点讲授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源的获取和处理极少获取。目前各大教材都在使用一些公共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有些已经非常陈旧了,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加州房价数据。这些数据脱离现实,分析这些数据,学生没有任何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就无法发现价值。

  2.过于强调学习数据挖掘理论及算法的`学习

  大量具有难度的数据挖掘算法的学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学完即忘,不知所用。

  3.忽视对数据预处理过程的学习

  以往所使用的公共数据源或软件自带数据源,数据量小,需要的预处理工作比较少;这部分内容基本只安排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而实际通过爬虫获取的数据源数据量大;这部分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占到整个数据挖掘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因此,一次理论课和一次实验课是无法让学生掌握数据预处理技能的。

  4.算法编程实现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如R语言、Python语言,对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课时安排只有48课时。

  5.数据挖掘分析及应用技能较差

  学生能够理解课堂案例,但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完成整个数据分析流程。

  二、数据挖掘课程改革

  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大四学生。因此,培养实际应用人才,使其完成整个实际数据挖掘分析流程是教师的教学目的。笔者对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51job等几个大型招聘网站的几百个数据挖掘分析师相关职位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相關职位的工作内容、职位要求以及需求企业。数据分析师主要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运营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进行预处理、建模、挖掘、分析及优化。该职位是受业务驱动的,特点是将现有数据与业务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变现数据价值。该职位对计算机编程等相关技术不作要求,但是需要有深厚的数据挖掘理论基础,熟练使用主流的数据挖掘(或统计分析)工具。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改革。

  1.加强对业务数据的理解

  数据挖掘分析师是受业务驱动的,所以要理解实际业务,明确本次数据挖掘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可以构建案例库,包括教师案例库、学生讨论案例库。教师案例库由教师构建,可用于课堂讲授。学生案例库由学生分组构建,并安排讨论课,由学生讲述、讨论并提交报告。

  2.加强对数据的获取

  对学生感兴趣的数据源进行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因此,可以教授学生爬虫技术,编写爬虫程序,使其自主获取感兴趣的数据。

  3.加强对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在数据挖掘之前使用数据预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挖掘模式的质量,降低实际挖掘所需要的时间,应将其作为整门课程的重点进行学习。增加理论课程和实验课时,使学生掌握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归纳等数据预处理技术,并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数据源,最终利用爬虫程序获取的各种数据源进行预处理工作。

  4.强化数据挖掘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SPSS Modeler这款所见即所得的数据挖掘软件作为配套实验平台。该软件具有必需的数据预处理工具及预设的挖掘算法,学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要挖掘的数据及相关需求上,设定挖掘的主题,然后通过鼠标的点击拖拉即可完成相关主题的数据挖掘过程。学生最终可对自己获取并已处理过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5.加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数据挖掘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是近来比较新颖而且发展迅速的技术。教师长期身处三尺讲台之上,远离了新技术,脱离了实际。因此,需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学习数据挖掘教学技术,到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学习,到企业进行实战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形成了新的数据挖掘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课程内容,安排如表1和表2所示。共安排48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理论课重点讲授数据的获取、数据的理解、数据的预处理以及常用挖掘算法。实验课重点学习基于SPSS modeler的数据挖掘,对理论课的内容进行实践。整个学习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该工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通过爬虫程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源,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完成后续数据的理解,再进行预处理,建模分析,评估整个过程。在课程结束时,完成整个项目,并提交报告。

  三、结论

  在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数据挖掘分析人才。教师应以培养实际应用人才为目的,充分培养学生对数据挖掘的学习兴趣,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整个课程周期。在教学中,打牢数据获取、理解预处理这一基石,加强建模挖掘分析,弱化对晦涩算法的编程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数据挖掘技术,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海林.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时代,20xx(2):54-55.

  [2]宋威,李晋宏.项目驱动的数据挖掘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xx(27):116-177.

  [3]徐琴.应用型本科数据挖掘技术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2(8):148-149.

  [4]李姗姗,李忠.就业需求驱动下的本科院校数据挖掘课程内容体系探讨[J].计算机时代,20xx(2):60-61.

课程教学反思4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资料,一共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颜色,哪一种面额是什么颜色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到商店里去购买商品,购买时哪一种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就应怎样付钱。第三课时让学生到商品里进行价格调查,那一件物品需要多少元钱,并记录好物品的价格。在这单元的教材分析时,我有这麽几点想法:第一、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额价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经验,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潜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下面我将这单元第一课时谈一谈自己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老师教学的起点。

  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明白了什么。老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个性是教学资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时,老师更就应先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践经验能够借用做一个细致的思考。比如在板书设计这一节认识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时,能够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先学学认识人民币。所以,学生对认识面额大的人民币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这部分资料就能够一带而过,不必作为重点。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贴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只有在要跳起来摘果子的状况下,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只有在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好处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老师能够用猜谜语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透过大象爷爷如何给小动物发奖励才能满足小动物的需求的情景,使学生立刻联想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透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00元以内的人民币后,再让学生观察国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护人民币的意识。又创设了如何凑8角钱的问题情境,透过合作交流,体验凑8角钱的不同方法。和商店购物的问题情境,透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法,学生的学习情绪到达了高潮,每个人都想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00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使同学们乐于学习。故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向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

  3.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让学生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这些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里购物的生活实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产生主体作用,并透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老师务必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象、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让学生初步明白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透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一元五角的`尺子、五角的铅笔、三元五角的卷笔刀,五角的橡皮,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并掌握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4.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能够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状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带给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资料的延伸。

  (1)凑8角钱的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以及到商店里购物的活动既是让学生针对前面难点的应用——“扎实”,也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拓展”。(2)透过“同学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索,使学生就应怎样运用人民币更好。这样就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上课纪律差,还就应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的工作。

  2、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应平时加强对教材的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多带鼓励性语言,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性评价就应适当。

  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

课程教学反思5

  中期考试硝烟弥漫过后,反观前半期的教学,感触颇多。

  从教学教育活动过程看,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深入了解,按以前对高一学生的教学教育方法和观念来教学,通过平时考试才发现我们的教学对象已大大改变,有那些不同呢?

  一、现在的`学生初中用的是课改教材,教材的侧重于从感性认识来引导学生明白一些生活的道理,但缺少基本知识、理论的系统学习;

  二、学习习惯差,不会听讲、记笔记(包括成绩好的);

  三、考试是开卷,学生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四、对高一经济学中基本理论的理解缺少心里准备,学生的角色还处在初中阶段,角色转变太慢。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要低估学生的水平,把他们当成是以前初三的学生,要求他们记住基本知识,先记再理解,循序渐进;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记笔记、会使用工具书,增强自学能力;

  三、教学中注意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落实教材,加强书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四、课堂课后严格要求,加强训练。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劳动、努力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课程教学反思6

  习作要求:

  1、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事迹.。

  2、根据内容自拟题目。

  3、 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写法指点:

  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会在亲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爱。那就快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记下来。写时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等等。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还有父母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加深感情,和谐相处。

  我用生动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父母对他们爱的涟渏,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纯纯欲动,想把父母对自己爱的故事一吐为快。但此时我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再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父母对自己疼爱的事例,其意图是让学生在组内互相启发,让学生获得多的习作材料。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汇报这一小组的集体成果,让全班学生获得更多的素材。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不可能在这很短的时间内涵盖各个方面。于是我通过课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让每个学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接下来面临的是如何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如何来记述的问题。我采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来探讨如何来写的问题。学生在交流,同时如何来写的方法也逐渐明晰。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班上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代表说出了许多表现父母关爱自己方法:有的说抓住父母关爱自己的语言;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疼爱自己的动作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动来表现;有的说要抓住父母的神态来表现;还有的说要抓住一些细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来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经意的交流中获得了如何来写好本次习作的表达方法。其实,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说到这么多的内容和方法,却不易。但要把这些内容很好地写下来,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课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现的是:一位生病的妈妈在雨天为自己的孩子送雨伞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了妈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要疼爱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学生在欣赏图文并茂的情境朗读时,很多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他们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将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赶紧跃然纸上。

  本次习作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1、采取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了许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为这次习作教学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作文教学合理地使用课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中教师亲自拟写下水文,能够体会到学生习作时的艰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享受着那博大而无私的母爱。从而拉近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从而间接地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同时让学生领悟习作其实并不是太难,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素材,写作时就可以轻松应对。

  虽然有所收获,但也不尽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从作文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令我堪忧,这不能不说是我语文教学上的一大失误,所以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自身到学生都真正树立起大语文观的思想。本次的教学没有留给孩子们足够的写作时间,所以没来得及让学生互评和个别点评。

  自信心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起步,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失败过,他们的确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我在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时做得不够,如果从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只要能使学生攻破这一关,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更能顺利进行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兴趣也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课程教学反思7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促进英语课程的改革,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就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话,那么,她一生的教学工作也只不过是一年的教学工作的重复而已。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也提出了本次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了教师对自己的分析与反思。作为课程改革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课程的改革,这是相当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教学反思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既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次方法。根据十一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经验,下面将教学反思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支配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不应该一成不变,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与时并进。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使得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比如,英语教学目标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却忽略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如何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就要了解英语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反思后的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及消化。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和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不断反思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一堂课选择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有

  1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没有更好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又能做到“治而不乱,秩序井然”?不同的课堂需要利用不同的媒体展示,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我们就必须思考: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教师在每堂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方法能否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否落实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反思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反思对课程的调整作用。

  1、教学反思贯穿于常规课的整个教学活动。如,在第一个班教学九年级英语《Module 10 Fitne》时,感觉自己当时教得很认真,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情绪却相当低落,完全没有与老师互动的意识。课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感觉有趣并乐于参与进来呢?而后便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处理:首先由小组讨论,在我们生活当中,What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or unhealthy?每个小组都必须列出三到五种食物。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讨论:第一组讨论What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why?第二组讨论What kind of food is unhealthy, why not?最后,根据他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和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和劝诫。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课前的反思活动真的让这堂课“活”了起来。并且,通过讨论,学生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增强了健康意识,懂得了爱护自己身体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的反思令课堂再现了生机,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教学反思贯穿于专题课的整个教学活动。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如何培养学生泛读及精读能力?等等。教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还要以学生的反应为“镜子”,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教学反思对教学资源的完善作用。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应再被作为课程之本。教材只能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更不能是完成教学活动的权威文本。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合理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参考提示,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的同时,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使其简单化,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真正地适合学生学习而且富有实效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得到知识,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中进行,这并不只是在课前的认真准备就能达到的。

  教师不仅要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还必须经过实践、对比、反思、修正并加以记录,这样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和谐统一活动于课堂教学当中,使教学资源更为完善,教学更为合理有效。

  四、教学反思对教师经验积累的辅助作用。

  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师每次教学过后的反思,总能从中找到一些或缺的东西,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

  1、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并不是一味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实用,提高课堂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她的教学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2、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在教学过程当中,任何教师都会在实践中困惑。如何从理论的迷茫中走出来,就要依靠反思这一教学手段了。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面对缺憾,善于突破自我。发现问题就要反思,存在问题就要解决,这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更新的过程。

  五、教学与反思研究之间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然后知困”,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进我们书海求宝,不断提升,从而集优储备走向创新。

  总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从而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得经验不断去粗存精,得到提炼和升华。只有让经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课程教学反思8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引领孩子去读书,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2、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课程教学反思9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这一专题的第一个视频里, 鲁子问博士通过小组教学演示给我们展示了 “阅读中的信息处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这个片段里,鲁博士把阅读文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分个两个部分.

  首先, 鲁博士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如on a bus,从而激活学生已有信息.

  然后,阅读第一部分,回答两个问题:What is the part about? What is it related to the topic? 在第一次阅读之后,学生知道文章讲camel,然后鲁博士让学生推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els and train. 引导学生明白both are means of transport…carry goods…教师一开始不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阅读全文,验证自己的推测.

  在这个视频里,鲁博士给我们显示了阅读的一种新的模式,主要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些理念:

  一. 教师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生已存储的信息,积极调动原有信息去理解阅读.

  二. 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解码的过程,更是一个假设,推测,验证和取舍的过程.

  三. 针对不同的阅读文,要有指导性地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质量.不要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阅读.比如这里就显示了阅读文要注重篇章结构和信息的组织建构,要站在 “整体阅读”的高度去理解文章.

  在另外一个视频中,鲁子问博士对于如何处理理解阅读中的生词给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

  鲁子问博士给出一篇短文,其中下划线的单词是需要理解的生词.短文如下:

  Despite the frustrating years of 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and persuading them to go to school, young children have an internal drive to learn about their world and become industrious and productive individuals. Their educational eagerness and curiosity can either be stifled or encouraged by parents, teachers, and other adults.

  鲁博士首先让大家通读全文,理解它主要讲什么---children’s education.在激活了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理解生词.

  鲁博士通过鼓励,启发,引导,帮助,参与,监控,适时的反馈与评价,出色地扮演了教师在生词处理中的角色.他恰当地 “粗放经营”, 对不同的单词做了不同的处理.

  一.利用context来猜测词义.

  比如frustrating. 下文后有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在这里是一个negative word.而想到孩子们肯定那时是unpleasant.

  又比如industrious. 在这里,并不是和industry相关,而和work hard意思相近.

  又比如stifled. 根据句子结构either…or…,猜测与encouraged的意思相反.

  二.运用构词法和句子成分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和词性

  比如internal drive 首先处理drive,鲁博士用充满激情的体态语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在这里的意思是sth makes you go forward,当学生说出motive,他指出这是名词,即motivation,然后处理internal, 来自于in,和 inside相近的意思.

  又比如eagerness 和curiosity .通过构词法知道它们分别是来自词根eager和curious.

  从鲁博士的精彩示范中,我们可以知道只要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猜词策略,让学生在语境当中去理解词语,学生是可以克服看到生词难词的焦虑和紧张,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好的扫清阅读障碍,更加有效的阅读.

  通过阅读课程文本和观看视频,我对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中英语新课标摈弃传统的read for language, 倡导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beyond language, focus on meaning.超越传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把语言上升到语用的角度.

  高中英语新课标的目标突出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用英文思维,用英语做事的能力.这是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需要,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 “信息爆炸”的时代,靠单纯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获取,挑选,调取,整合信息,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我们的高考也非常注重考察阅读能力,所以,阅读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养成符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 “会学”,而不仅仅教会学生 “学会”.

  高中英语新课标倡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有:

  一. 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如略读,寻读,预测,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细节,理解作者意图,把握全文结构等.

  二.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包括生词处理策略,文本阅读策略,图示利用策略,选择注意力策略,策略调控策略,文本利用策略,整体阅读策略,信息分析策略,结构分析策略等.针对不同的策略,采取不同的活动.

  三. 阅读主要教学模式是PWP模式,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采取 “任务型教学”.阅读前,要通过提问,头脑风暴,概念图,图片讨论等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阅读中,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如略读,寻读,研读,为文章添加或选择标题,判断信息的正误,为文章的信息制作图表等,积极调动学生开展有效阅读.阅读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改写,缩写,复述,讨论,采访,写摘要等活动.

  反思我的阅读教学,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能.

  二. 开展限时训练,每天阅读一两篇,形成习惯.

  三. 利用多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观看精美的相关图片,话题讨论,知识小竞赛,调查,歌曲,视频等来进行课前导入.阅读中,注意设置难易相当,形式多样的任务来让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后,常常采用复述课文,角色扮演,讨论,做报告等形式进行升华.

  比如学习SCEF Book3 Unit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部分的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欣赏了<悯农>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教育了学生要珍惜粮食.在观看非洲挨饿的儿童的图片时,播放了Heal the world,启发学生要学好知识,争取以后为解决粮食问题做贡献.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图片和标题的预测,略读,分段研读,填写袁隆平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了设置了两个角色扮演的任务,一个情景是袁隆平参加湖南卫视何炅和谢娜所主持的<成人礼>,袁老赠送了青年人超级杂交水稻,假设你是主持人,用英文介绍袁隆平.另一个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曾经采访了袁隆平.假设你是鲁豫,对袁隆平进行采访.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完成了相对容易的任务,获取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当然我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虽然有培养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但是培养得很不够,尤其是整体阅读策略,结构分析策略, 选择注意力策略,策略调控策略等.

  2.没有做到每一堂阅读都做出精心的阅读设计, 阅读教学模式有点僵化,不够创新,使得阅读效率不够高.

  3.堂上的阅读课和课后阅读缺乏一定的联系,显得有点脱节.

  4.阅读训练缺乏梯度和分门别类,缺乏良好的规划.

  5.有指导性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课外阅读不够.

课程教学反思10

  心得体会: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标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

  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课程教学反思11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校组织了多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我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认真观摩并在课后进行了相关教研活动。针对教学展示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反思: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本学期教学展示活动中,大批教师展示了他们的优质课堂,展现了他们出色的教学能力,其中有一些突出的共性是值得肯定、借鉴和推广:

  1.在教学中,都凸显了学科的特点。如政治教学,以新春佳节之游为线索,表现了衣食住行的价格随市场波动而变化的情况,凸显了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又如历史教学中,凸显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贯彻了历史学科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论丛史出的思想。

  2.在教学中,都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探究。本学期的展示课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手段丰富,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的基础上开展众多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模仿秀、话剧表演及视频观看等。这些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教学中,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展示课中,教师所设计的活动都关注到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都注意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要培养的是人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光辉。在展示课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理性的判断能力,并在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适时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通过本学期展示课的观摩及我教研组教学活动的研讨,我教研组认真审视和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对教学活动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1.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老师们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注重形式不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知识是基础,是载体,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线索和具体的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因此,要真正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2.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话剧、开展知识竞赛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教学中,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似乎流于形式。比如:讨论几乎是老师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因此,课堂教

  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

  3.在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对基础知识也采用不同的方法,个个击破,但是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时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使学生缺乏对知识的一个整体把握和清晰脉络的理解。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息”,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学习完成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总之,“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具有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做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反思教学,使教学设计更能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课程教学反思12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整亿数和求整数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两部分内容。学生有了知识背景,有了认知链接,有了操作基础,实际上教学中师只需为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便能寻求把大数目改写成用 “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很是容易,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学生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或多或少还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如何在细节之处做文章?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在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总结了三句话,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受益匪浅。

  “分一分”。把所给的数按每四位一级用虚线隔开,如21 2558;1 6065 6000;

  “点一点”。按照题目的要求,以谁作单位就在所在的一级后点上小数点。如把212558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在此(21 2558)基础上点上小数点变成21.2558;

  “写一写”。不要忘记单位这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提醒学生写单位,以什么为单位就在改写后的数的末尾写上单位,如21 2558=21.2558万。

  此法学生在应用中既易于操作,又避免学生出现不应有的错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关注细节上有一定的效果。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又能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解决问题,尝试到归纳解决问题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带来的巨大益处。

课程教学反思13

  今天,教学《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上节课我就留了作业,让学生这节课准备活蚯蚓5——10条,把捉到的蚯蚓放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用瓶子带到学校。为了学生实验方便,土壤由教师提供。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因为经历过绿豆发芽的对比实验,学生设计实验的时候,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课前的忽略,没有准备干燥的土壤,设计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在盒子里一面放湿土,一面不放土,保持干燥。这样就形成潮湿和干燥两个对立面了,实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黑色的盒子----旧的简单机械试验盒。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这样实验就可以进行啦!

  实验进行时,学生总是抑制不住,往里面看,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等待5分钟之后,再看实验现象。否则实验现象不明显。5分钟后,实验现象和预想的完全一致。设计蚯蚓对阴暗的环境选择实验时,为了让实验效果明显,学生设计实验后,我给学生提了两条改进措施:一是不要在盒子里放湿土,也不要铺湿巾,只是在实验和里放入少量清水,保持实验盒里湿润,把活动放在室外进行,因为室外阳光充足,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看蚯蚓如何选择。(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做过实验,课上就没必要再让学生走弯路了。)当把蚯蚓放在盒子明暗交界处的时候,蚯蚓会很快作出反应。不同小组的学生不时来向我汇报,拉着我去看他们的蚯蚓。通过这样的话活动,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程教学反思14

  《用彩墨画鱼》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情感,并通过简单的彩墨画技巧,创作彩墨画。

  在教学中,我先带学生领略了美丽而又奇妙的海底世界,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常见的鱼的形象,感受鱼的美。再通过复习、演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让学生欣赏大师的范画,让学生感受用中国画形式表现出来的鱼的美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就跃跃欲试起来。

  本课是一节中国画基本技法练习课,所以在技法的传授中,我先让学生自学,初步了解书中介绍的两种技法,再用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仔细聆教师的讲解,然后教师再亲自示范,从墨色的调配到笔墨的运用,从勾线和晕染的介绍到画面的构图,逐一示范,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用彩墨画鱼创作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学习解决了用什么方法画?如何添加背景等问题,演示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完成创作。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只用文字去解读,学生理解起来不够直观,也就不像一堂美术课。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牢固的记住了这一知识点,并能应用在创作中。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我鼓励他们大胆下笔、大胆表现,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因为是初学中国画,在作画过程,我发现部分学生有的勾线造型不够大胆,有的在晕染时将颜料涂得比较厚重,有的或者水份太多而渗化。这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环境限制,没有水源,学生就不敢洗笔,也不敢用水,一用水就脏了,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干画法,体验不到墨色、水在宣纸上的变化。

  本课的作业展示我用了中国画屏风式的展板,让学生把作业有序的贴在展板上。学生进行互评、师评,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国画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遗憾的是,本一环节的时间有点紧,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本课的亮点:

  1、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流畅,我用微视频、欣赏、示范等方法直观有效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作业的展示形式比较独特能凸显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3 、小结部分,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孩子的回答:我学会画画了,我会用国画的形式画鱼了,我知道了墨分五色……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本课的不足:

  1、时间有点紧,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稍显短,多数学生的创作还是很好的,却没有机会去很好的展示、评价。

  2、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墨色的变化不够丰富,用笔还不够大胆,有部分学生对构图造型、对“染”的技法掌握不到位。这说明了中国画的学习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可以学会的,必须多多练习、多多实践,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兴趣去多画画。

课程教学反思15

  《星夜》这课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星夜图:天空中,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跳进了银河,把自己洗得亮亮的;高楼里,无数的“星星”光彩夺目、十分美丽;田野上,顽皮的`萤火虫提着灯笼飞来飞去……

  教学本课,我有以下心得:

  1.本课我着重进行划分自然段的指导,长句练读,认识省略号,读出感叹语气,都是在课文的学习中相机进行了双基训练。

  2.课堂中,以学生的喜好进行主导学习。“星夜里,你觉得什么最迷人?”引导学生体会闪烁的星空,高楼里光彩夺目的灯光,萤火虫点着灯笼都是挺迷人的课件的配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回环读出多么迷人的星夜。加深主题。

  3.读写结合,学完后,指导学生写“星夜里,你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发现流星,灯光很美,发现星座,北斗星的方向等问题。

【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反思01-03

新课程教学反思02-24

物理课程教学反思03-12

篮球教学课程反思总结12-11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04-10

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04-19

课程教学反思15篇01-14

地理课程教学反思01-05

课程教学反思(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