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8 07:44: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

  20xx年3月14日,诸城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来我们朱解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工作。学校领导让我讲一节科学课,我听了好紧张。说真的,在科学这科上,我是个生手,所以心里直打鼓。但领导既然让我讲,那是对我的信任,这样一想,心里就充满了信心,准备好好讲这节课。课题是三年级科学下册《制作计时工具》,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

  这节课的实验是学习古人经验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沙漏。需要准备的器材有:矿泉水瓶、沙子、小刀、锥子、胶带,矿泉水瓶和沙子我安排学生准备的,由于没有事先讲明白沙子要用干的,第二天早上学生拿来的全是湿的,放在瓶子里做沙漏根本不往下流。我一看,真急了,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和实验室刘老师商议临时改为制作水漏。由于没有预设,没有经验,心里很慌,很多想好的语言、环节这一慌也就忘了。

  上课开始,我首先简单进行了课题引入,对学生说要做水漏,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下这个实验的设计方案。好在学生们脑子灵活,大家互相补充,大致说了一下制作步骤,就开始做了,有些学生没有想到的,我也没能给提出来。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问题就出来了。当学生们水漏做出来后,水不是预想的那样一直往下流,而是一滴一滴的,一会就不滴了,幸亏这时听课的陶老师给指点一下,要把上面盛水的瓶子扎上个孔,空气对流了,水就流下来。这时问题又来了,学生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水是流了,可是也从外面流,怎么办?上面瓶子里的水一会儿流完了,要是再测的话没水怎么办?下面的瓶子水满了怎么倒出来?我一听,这些问题还真是不好解决。于是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把两个瓶盖上的孔对好了,用胶带封紧了,可是还流;用一小段吸管插在孔里也许也行,没有吸管所以没试;上面的瓶子没水可以从小孔里往里倒水,可不容易倒进去呀;可是插上吸管往里吸,也不大好弄呀;等等说了好多方法都被同学们否定了,终于有同学说了,把上面的`瓶子底割了去直接往里倒水就行了,同学们一听,对呀,于是又动手割,水流完了可以直接从这里倒上水;下面的瓶子水满了可以拿开倒出来再接起来,那太费事了,不行;也说了不少方法,最后说了一个方法,把下面的瓶子也扎上个孔,然后放在一个大的容器里就行了,同学们都说行,就这样通过了,可是还有漏水问题就是没能解决。快下课了,这个实验还没能按照我预想的完成,做好水漏,用秒表测出来这个水漏能计时多长时间。所以下课总结时我总结说这节课的实验不是很成功。希望同学们把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回去再好好考虑,动手做一下,看能否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课讲完后,教研室王主任,刘校长,陶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听了他们的点评,我真的受益匪浅,感到有点对不起学生,没有尊重这一节课他们的劳动。是啊,难道就是因为这个水漏没有做成功,就说这个实验不成功吗?科学课上,不就是让小学生们能够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吗?这一节课虽然水漏不成功,但学生们提出来那么多问题,又解决了那么多问题,这不就是我们想要吗!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只顾做实验了,没能及时跟上评价,虽然也有一些激励性语言,也评价了一些学生,但是,还是太少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科学对他们来说很陌生,老师要用心想,多动脑,想办法不断的激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乐于在科学的领域里探索,积极动脑,实践。跟上适当的评价,给他们荣誉,让他们快乐!

  通过这节课,我明确了下一步科学课上应该怎么做:放手让孩子们去思考,去解决,多给予表扬鼓励,然后跟上小组评价,组内评价,让他们乐于合作,乐于互相学习,乐于改正自己,乐于为小组争取荣誉,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2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

  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2、节约用水的措施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3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试卷难易适中,从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试题分为五大类: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科学与生活。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卷面分析:

  1、由于时间紧,复习时间短,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实践能力题是同学们的一大弱点。比如:科学与生活中的畅想未来通信学生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所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地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自如运用。

  2、教学中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性思维,让学生不只是借助课本单一的`学习,而是做到在生活中掌握课本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3、平时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多观察,多积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4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很多是以“接受”的方式形成的。这种“接受”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告知,有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观察所“积累”的。正因为如此,我剪辑了一系列有关自然现象的影片,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对自然现象的好奇”“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一线索,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习以为常地“积累”中怎样得到一个真切的体验,怎样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问题开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组织形式中加入了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想象中,科学研究是高深而神秘的,而且可望不可及。为了消除同学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在中插入了《伽利略 摆的等时性》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工作,需要协作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检测一些科学理论。“金鱼在水里上浮和下沉”,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为了理解这一现象,我安排了一个“会沉浮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节课最后我安排了“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这部分内容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和交流中明白了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在不断提出和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科学不断地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

  玩了近15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为什么红和红的碰在一起会弹开,红和白的碰在一起却吸在一起了?”“小铁钉为什么能吸起另外的一枚铁钉”……“玩磁铁”不仅仅成为本堂课探究的一个起点,而且为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埋下了伏笔,也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1.课堂按“展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各个环节进行的还不错。

  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了解骨骼的作用。

  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地方:

  在《肌肉》的教学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学生的.活动不规范。有些学生不按要求活动,以后,活动要求需要再细致学生活动之前必须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按要求去活动。

  还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这个活动,由于需要材料多,准备不全,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这样,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少了学习体验的机会和乐趣。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7

  由于学校安排,我除了教学一年级数学外又安排教三年级科学,初次教学科学课真的是无从下手,刚开始上课时,没有教参,没有试验器材,只有靠班班通上面的资源,首先我根据教材内容写好备课,其次选好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件,视频以及课外拓展练习。我是边学边教孩子们,对我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学生们很喜欢上科学课,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首先我发现了学科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学生明白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它还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我们平时只说一年有365天,其实并非365天,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这样 每4年多余的'时间又凑够了大约一天,我们把这一天放在了2月的最后,即29天,凡是 2月有29天的年份我们就把它叫做“闰年”,学到这里学生们算是彻底明白了数学上的《年月日》这节课的有关知识,怎样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看来数学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实验课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例如:再讲《沉与浮》这节课时,它是《水和盐的故事》中的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上好这堂课,在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同学们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作为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原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让学生走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而沉入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这一误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方法,而且还让学生对沉浮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本节课的亮点,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让他们想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中,沉在水中的物体浮在水面,在选择这一活动环节的实验材料时,我费尽了心思,最终选择了橡皮泥,锡皮纸团和空玻璃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沉与浮的知识,这样设计,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拓展活动中:通过对《沉与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这一科学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先让学生说,然后带领大家看一看一些人们利用浮力的图片,这样做是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做些简单的实验。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在科学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我现在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愿今后努力学习在科学学科继续探索。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8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节课是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让学生充分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概念。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研究“烟带来的消息”时,充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且给学生们适当的引导。而是引导他们发现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成功。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我把有结构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现各种现象和规律,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事物的探索过程。比如在探究出流动的空气就是风后,我就把准备好的气球、扇子、电吹风等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制作风,感受风。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风有大小、冷热等现象,从而引发新的问题风有什么好坏处呢?使他们产生自主活动的冲动,激起了探究的欲望。接着课件里出现风力发电、春景图及暴风后的情景,从而使研究引向更深一层。

  三、相互合作,实现脑力资源共享。

  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本节的难点。比如在设计“烟带来的消息”实验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智力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把所有的不可变因素准确的讲述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班级内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补充,竟然完整的探究出来,这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惊喜。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整堂课探究氛围浓郁,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9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学生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学生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己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学生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学生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学生:“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发现自己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己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学生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学生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学生选了几个问题: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学生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领取材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0

  在《浮与沉》一课上,我采用了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1、首先,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一个《阿凡提帮助穷人的故事》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浮与沉还能帮助人们做事。

  2、在活动1的教学环节,我首先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实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猜想不同物体可能会产生的沉浮现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猜想,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在这个环节后,我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怎样让浮着底瓶子沉下去,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两个问题,这样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探究时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团结、合作、互助的科学精神。在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把自己的智慧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同时分享同学的智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又可以促进小组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成就。

  4、在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自由谈本课的收获,自我评价在本课中的表现或小组表现,使学生敢于正视自我。发现自我和小组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利取长补短。教师的随机评价,给予学生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勇气,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在观察种子这一环节的时候,当对种子外部观察前,我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小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对于三下的学生,仅仅观察到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的光滑度还不够。于是,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十分重要,我认为时间要充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我同样的错误了。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养、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3

  一、总体情况:

  本次期末质量检测,我校三年级应参加考试32人,实参加考试32人,总分2229.5分,平均分为69.7分,优秀率为15.6%,及格率为84.4%。从整体上来看,这份试卷既检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二、试题情况

  本次试卷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涵盖了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卷分为五种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和问答题,符合三年级的学生特点,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中,检测内容比较全面、到位,突出了以教材教辅为主,并且从整体上来看分值所占比率期中前为30%,期中后为70%,完全符合教研室出卷的指导思想和宗旨。

  三、学生得分分析

  1、填空题共36分,每个空1分。学生在做填空题时,能够写出正确的答案,但写较多的错别字;学生在填“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时,出现的错误较多;失分严重。

  2、判断题共21分。这个题学生普遍做得比较好,正确率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马虎造成的。如第9小题:“空气是无气味、无味道的白色气体。”大部分学生失分。

  3、选择题20分,学生在做题时,有的存在不理解题意的情况,有的是由于学生马虎造成的。这题大部分学生得了12分左右。

  4、连线题8分。本道题是请同学把下列食物及含有的相应营养连接起来。大部分学生只得一半分。原因是老师地讲课中没有列举更多的实例,实际生活中又没有认真观察造成的,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5、问答题15分,计三个小题。学生基本能完成,但答案有的不完整,不具体。失分情况不严重。

  四、反思及建议

  仔细分析考试试卷,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普遍存在审题不仔细,没有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缺乏正确分析题目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不擅长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变的能力较差。这提醒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余仞有余。

  3、学生书写较差,错别字太多。

  4、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来源渠道,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这是与新的课程观不相适应的。

  纵观《科学》试卷,我提出这样几点建议:

  1、题目出得太死,好像只需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科学思维及科学观察在考试中体现不充分。

  2、填空题太多,只考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却没有考出对知识的应用。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七种动物中渗透的哺乳动物生活习性与形态结构相适应的观点;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及起源于古代爬行动物的证据;黑猩猩与人类相似的特征,说明与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通过蝙蝠回声定位在仿生学中的应用;通过人类控制鼠的数量、减低鼠害;通过对虎的保护,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的关系密切,应该保护,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哺乳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认识研究哺乳动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研究人类自己,研究人的生存空间和人的生存条件问题,这是动物学学习最根本的目的,不可忽视。

  本节所提供给学生的代表动物是自动物学学习以来行为最丰富、最复杂、最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其丰富复杂的行为方式体现着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料,努力流畅地、潜移默化地宣传生物学观点,既不能仅凭兴趣,热热闹闹,走过场,也要纠正将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全条理化、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

  因此本节的教学易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法,教师应带领学生从丰富的资料和感性认识中沉淀出动物学的基本观点。

  二、反思教学过程:

  1.课前将学生分成七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一种代表动物,教师可提示研究方法,可采用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参观动物园等。

  教师尽可能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给予指导,如研究鼠,查阅鼠的资料时要注意到我国鼠的分布,鼠疫产生的历史、现状等。研究黑猩猩,除可以到动物园观察其行为特征外,还应注意到目前对黑猩猩行为的研究,在研究手段上,如录音、录像、照相、做资料卡片等,教师也应给予具体指导。

  2.课上,以七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二节课连排最好。各组代表就研究题目、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对结果和其中问题的讨论等发言。

  教师应敏锐地注意到并适时点播强化这其中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应鼓励研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补充发言,鼓励其他同学对自己认为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质疑,应该对能够提出合理的、难以解释的问题(教师也解释不了的)的同学大加称赞,并鼓励接下去进一步研究。

  3.教师总结,教师应该情绪饱满的、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串联这节课、深化这节课,突出哺乳动物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起源,以及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15

  《倾听声音》这节课我上完了,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比,觉得学生几乎达到了自己设想的结果。我采取引导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年级的学生互动得很好,充分调动了他们对声音这部分的积极性。因为这部分内容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在不断地寻找声音并积极回答,感受体会到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样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听录音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反复听了三遍,浪费了课上的时间也没达到很好的效果。二、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这方面需要我注意引导,如果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话就是混乱了,学生就会学不好知识。三、课上时间我没有把握很好,以致最后下课了过了一会才讲完,时间很紧张。我课上的声音很洪亮,但不会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自己嗓子也很累,这方面我需要及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真学好科学知识。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科学这门课,学好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科学《纸》教学反思03-25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6-15

科学教学反思范文05-07

科学杠杆教学反思11-30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2-04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2-06

科学教学反思(精选16篇)03-07

[实用]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