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8 12:07: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这篇课文在聋校九年级时学过了,对照两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现在要面对的这篇篇幅长一些,我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想对这篇说明文应有不同的认识。于是我就拿出一课时对这篇课文来重新温习。一是检查一下同学们以前的学习效果,二是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上课我首先对九年级时的课文和我们现在这篇课文进行了对比,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因为聋校九年级的课本上没有注明作者,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删减。因为学过,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个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五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这这示意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了这种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这样随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学生比较容易学会。课后我想如果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内容有些快,前松后紧。而我原本还想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从课文第5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6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7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而实际上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引导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科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2

  4月4日,有飞机飞过紫禁城,在南三所投掷了一颗炸弹。当时史学家陈垣和几位同仁目睹这一幕,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陈垣在炸弹的铜螺丝盖刻字,铭记此事:“丙寅寒食,有飞机掷炸弹于故宫南三所前,余与庄思缄、沈兼士、俞星枢、李玄伯、马叔平、胡文玉、吴稼农、吴景洲、李春圃诸君往观,拾铜螺盖、铁碎片各一。翌日植柏于其处,新会陈垣记。”虽然只有短短的71个字,却让这个铜螺盖成为军阀破坏国家古建文物的铁证。

  陈垣之所以有招集同仁往观现场,拾取炸弹零件、刻字纪事之举,还要从他与故宫的渊源说起――

  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早年在广州参加反清斗争,辛亥革命以后,他以革命报人身份当选众议员,留居北京,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为应事态之变,国务院紧急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全体委员由国务院聘任,李煜瀛任委员长,聘请蔡元培、陈垣、沈兼士、俞同奎等十人任委员。善委会成立后,李煜瀛经常出外公干,故宫方针大政,渐渐担在陈垣身上。1925年10月,善委会与北京各界人士在故宫乾清门广场召开故宫博物院成立大会,决定设古物馆与图书馆,陈垣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并任图书馆馆长。

  在陈垣主持的清点中,故宫陆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典籍、孤本、底本、档案等。如在斋宫中发现了元刻本《元典章》,有汲古阁毛晋私印,以及在懋勤殿发现了当年罗马教宗就中国礼仪的通谕等珍贵档案。最重要的发现大概要算1925年4月发现了尘封多年的《四库全书荟要》。

  1926年7月,吴佩孚主持北京政务,决定成立“故宫保管委员会”,以前清遗老赵尔巽、孙宝琦为正副委员长。赵孙二人与故宫博物院诸理事商洽接管事。理事会派陈垣、俞同奎等四人前往。谈判开始,陈垣发言说:“如果要接管故宫,必须组织点交、接收两个委员会办理接交手续。须点完一处,移交一处。接收一定要做到三点,故宫所有藏物:一不能还给溥仪;二不得变卖;三不能毁灭。如果你们不同意点交,可以登报声明说明自愿负故宫的全部责任……”陈垣的主张惹恼了很多觊觎故宫财宝的人。8月8日清晨,陈垣突然被宪兵司令部抓走了。故宫理事会同仁得到消息后,忙多方营救。后来陈垣虽然被释放回家,还有两名宪兵跟到陈宅,将陈垣软禁在家中一百多天。直到北伐胜利在即,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接管了故宫,任命易培基为院长,李煜瀛、陈垣等37人为理事,故宫才安定下来。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3

  在前不久进行的辽阳县初中优秀课评选中,我执教的课题是八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为了充分体现我校的课改思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并结合学科特点、文体特点、学生实际,整个课堂教学由“课前展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教材,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细读感悟,体会特色、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六大环节组成。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能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课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4、巧妙利用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相同的图片,于是,我动手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讨论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内容要点之后,我及时点拨:在说明文阅读中,经常出现概括文章说明内容的题型,要在把握各段要点的基础上,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加以概括。适时地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词,进而把握立足点的内涵后,我又适时拓展,告诉学生立足点有两种,一种是立足于某一点,另一种是不断变换立足点。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4

  在“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珍罕文物,这就是《清黄思永状元卷》。

  黄思永(1842~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安徽徽州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还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组建北京爱国纸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被时人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不久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遂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

  黄思永于清光绪六年历经乡试、会试后,进京入朝上殿,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夺得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清黄思永状元卷》即应试作文“殿试对策卷”,长1米,宽20厘米,宣纸托裱,折页形式,毛笔书写,封面上有“清黄思永状元卷”题签及收藏家程道德先生的“古癖斋主”四字篆印,首页有“光绪六年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黄思永殿试对策卷”等文字及程道德的收藏专用章。

  这份《清黄思永状元卷》之所以珍罕,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这是休宁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试卷,也是休宁县19位状元中唯一被发现的状元殿试试卷;其二,状元殿试卷流散民间的很少,这份试卷可能是华东地区目前馆藏的唯一一份状元试卷,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三,历经130余年,本当成为清宫秘档的《清黄思永状元卷》竟鬼使神差地流出深宫,散落民间,直至以如此精美的品相回归状元的故里,堪称奇迹。在20xx年11月7日举办的“海阳课堂”第一讲“金榜报告会”期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状元文化研究专家胡忠良博士称:在他所在的权威档案馆的清宫秘藏中,尚未见到过这样的状元试卷。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黄思永状元卷》是休宁籍国际法学专家、北京收藏家程道德教授慷慨捐赠给桑梓故里的。20xx年9月初,程教授从一位徽州人开的古玩店里见到了两件与休宁县有关的文物,其中一件经过他反复鉴别,确认属于清末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由于该卷已经部分残缺,程教授当即约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对试卷予以修补、托裱,之后精心保存。同年9月23日,程教授将包括该件在内的反映我国科举制度的两件文物一并捐赠给设在家乡的中国状元博物馆。为此,休宁县特地在中国状元博物馆里专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德馆”(又名中国科举文化馆),展示包括这件珍罕的状元卷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以为答谢。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5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6

  上完公开课《故宫博物院》之后,我感觉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有点仓促。我之所以敢这么上,主要是想换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案。

  读过福州一中陈日亮老师的书《我即语文》,曾见书中谈到若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不应该把一篇课文上得支离破碎,而应该相应设置若干种课型,这些课型分别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标,比如,有只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课,有教师主持引领的新课教学,有集中巩固旧课的复习课,还有作文专项值得的课型和学生修改的课型,等等。于是,我想尝试将必须花两教时解读的课文,分成两种课型来上。这种上法,肯定会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故宫博物院》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内容涉及生字词正音和解释,归纳课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顺序,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在运用说明方法的字里行间做批注。此外,课后练习也都必须完成。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情,对个别难点进行适当点拨,但不能给出答案,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第二节课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第二节课(即公开课)里,多数问题跟第一节有关,意在让学生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一旦回答正确,学生心中就能获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开课上完,我在来个班进行了调查,好中差的层面都咨询过这样的问题:“《苏州园林》那样一节课教一半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而《故宫博物院》那样前一节课预习后一节课教课,你说那一种教法你更喜欢、听得更清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像《故宫博物院》这样上比较好。”我再问:“可是,《故宫博物院》上的太匆忙,进度太快,你全听明白了?”“听得懂啊,不会太快!”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因为我这堂课没有误人子弟。

  语文教改的口号喊了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为本”,以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旨归,这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矛盾。了解学情、尊重学情,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并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20xx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厦门市中考说明,也是老师严格施教的主要根据。这里就不赘述了。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7

  本周三,xx老师在八年级一班讲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者14课《故宫博物院》,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加。现在就这节课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师在这节课中,正确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休地位,面教师则成了这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说明我校自从课改以来教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充分,态度认真。并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别是字词注音的处理上,学生能说出每个词语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比较好。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组内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劢,建议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感。

  5、在字词注音处理的环节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师学习。让展示的小组当擂主,挑战其它小组,以便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8

  本课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其中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课文前面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阅读。

  在课堂上,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一,引导孩子们重点阅读了材料一,同时,对照材料四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了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在示意图上画出了故宫参观路线。

  其次,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二,精读了材料一中关于太和殿的介绍,并引导学生看示意图。

  在学习本课时,着重训练了学生对于行踪词和方位词的运用,并进行了写话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词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楚,不能够准确地描述位置与行踪。

  同时,在材料一的学习中,再一次巩固复习了说明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继续找到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所以学习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较长,部分学生不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所以没能完成阅读任务,这足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弱,进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9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文本并不难,但说明文一向不太受学生欢迎,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不够吸引学生。这恐怕就是一个难点,难以上出彩来,会使得这堂课在全校所有公开课里暗淡无光。经过几番斟酌和与师傅苏老师的讨论商量,我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围绕“太和殿”阅读,掌握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4、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定为: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2、以太和殿为例,把握本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先行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并查找故宫相关知识,写写“我心中的故宫”的小文章,抒发对故宫的热爱之情。这样做,好处是让学生对故宫有了更多的了解,课堂上也显得从容。然而,竟然有个小变故,学生没听清我的作业要求,竟把小文章全交至办公室,而我到了课堂才知道。本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抒发情感,并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好铺垫,不想竟泡汤,并给我抛下难题:怎么继续课堂。我还是硬着头皮让学生发言,学生依据自己零星的记忆,草草说了一些对故宫的了解和感触后,我也就只好强行进入下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文意,并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积极而流利,我高兴进入下一环节——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作者游踪的词,我让学生找到这些词,然后完成故宫平面示意图。学生完成比较轻松,但当我展现课件,由于投影仪的问题,屏幕上的平面图不清晰,不能不引为憾事。这个重难点解决好了,就要突破另一个重难点,把握本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重点解析5-8段。我引导学生思考了如下问题:5-8段分别写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内容?分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第6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以便让学生体会故宫的特征,并进一步讲用空间顺序说明时要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方便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顺利进行说话训练。几个问题,都不太难,但学生的回答还是不够准确到位,想来是问题设置顺序有些不妥,而我引导也不够。接着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太和殿,温习知识,又训练用空间顺序说话。此时学生都埋头写,不敢大胆回答。快下课时,我匆匆让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导游词,下课铃声就响了,遗憾收场。

  回想这堂课教学设计还不够精心。有些枝节,无关紧要,大可以删去。如通读课文后,要学生回答问题,我设置的问题大多过于简单,学生一看便知。张老师批评说这样的问题大可以不要设置,要提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虽然课堂看上去热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没有开动脑筋,不可取;要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们可能有问题。张老师批评极是,因为担心学生冷场,给听课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故意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容易回答,制造一种貌似热闹的气氛,没想到我这小伎俩,被张老师一眼看穿。再让我上这一课,我想大刀阔斧,删减枝节。初读课文时,就应让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不要那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出故宫的整体特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以太和殿为重点,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语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个故宫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太和殿,此前,我还是给学生讲方位词和立足点,并以第六段为例。之后我应展示太和殿图片,学生虽然学过课文,但显然空间想象力没那么厉害,还是应当有直观形象,学生才好介绍。这样应该更为简练紧凑,重难点突出。

  课后我反思,除了教学设计不够完美,我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我所欠缺的,别人的课堂往往能从冷场到热场,而我的课堂往往相反。这应当与教师有关。回顾这堂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予以评价,并尽量从细处着手。但学生一旦冷场,或者回答不出来,我往往缺乏热情洋溢的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可能与我的比较冷的性情有关。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时,往往做得不够,这可能与我平常较少思考学生的想法和较少不断设置小问题细问题有关。因此课堂学习氛围不够热烈,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想法,思考他们的重难点,分解问题,设置小问题,多培养自己的引导能力和调控课堂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0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少,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并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为四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课外延伸,课后讨论,时间为一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自己感觉不错的设计是课外延伸环节:我让同学们设计一篇导游词,并配以FLASH动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课上同学们都积极踊跃,令我比较高兴。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1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其次是农村中学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教学反思《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3.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2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5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2.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在讲解过程时,能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尤其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六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七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本课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简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较好。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补足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景点内容(如:后三宫等),另外,又可锻炼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三、不足之处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特点。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脚印片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结构层次。然后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参观顺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学习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太和殿),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3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2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

  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整堂课,由我告诉给学生的`只有两点:一是怎样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二是拓展了驻足点的相关知识。

  2、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进措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有力于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不光备知识,还要背学生、背课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在确定探究方向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充分走进文本之后,思维活跃,主动质疑,老师整合问题,确定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不足之处:

  文章5—8节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5

  回溯这节课,我感慨万千:

  成功之处:

  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集中的大问题:“请以‘太和殿 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______。’的句式来评说太和殿的特点。” 在这里,我注意了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说话训练,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了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中间插入了作比较的特别训练,学生从中得到收获,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出了关于一些说明方法的特点、作用及规律性的东西,因为是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我相信我的学生会因此学会触类旁通。在这里我做到了立足于脚下,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教给学生一些东西,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教学原则,即:让一切教学设计都为教学目标服务。

  不足与败笔:

  1、 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有些环节急于求成,没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 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3、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自主探究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4、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最后当堂写导游词没能当堂完成。我最初的设计是先出示“写作提示”,然后看视频回顾校容校貌(边看边构思),接着给出数据做参考,随后马上写导游词,最后选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着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尽己所能,展示文采。本来这个环节应该将这节课推向又一个高潮,可惜的是选读的环节还没进行就下课了。反思其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有几个问题耽误了时间,有些重复或者说教师太过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完全可以借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而灵活处理,马上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结果只能将此留为作业结束本课,实在留有遗憾!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02-06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03-07

关于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04-26

《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合集]03-07

《故宫博物院》教学教案11-16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05-08

《故宫博物院》教案04-20

《故宫博物院》教案优秀03-15

《让》教学反思12-12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这篇课文在聋校九年级时学过了,对照两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现在要面对的这篇篇幅长一些,我想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想对这篇说明文应有不同的认识。于是我就拿出一课时对这篇课文来重新温习。一是检查一下同学们以前的学习效果,二是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上课我首先对九年级时的课文和我们现在这篇课文进行了对比,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因为聋校九年级的课本上没有注明作者,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删减。因为学过,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个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五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这这示意图。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在黑板上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了这种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在内容理解上,我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这样随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学生比较容易学会。课后我想如果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说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内容有些快,前松后紧。而我原本还想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特别从课文第5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6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7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而实际上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引导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科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2

  4月4日,有飞机飞过紫禁城,在南三所投掷了一颗炸弹。当时史学家陈垣和几位同仁目睹这一幕,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陈垣在炸弹的铜螺丝盖刻字,铭记此事:“丙寅寒食,有飞机掷炸弹于故宫南三所前,余与庄思缄、沈兼士、俞星枢、李玄伯、马叔平、胡文玉、吴稼农、吴景洲、李春圃诸君往观,拾铜螺盖、铁碎片各一。翌日植柏于其处,新会陈垣记。”虽然只有短短的71个字,却让这个铜螺盖成为军阀破坏国家古建文物的铁证。

  陈垣之所以有招集同仁往观现场,拾取炸弹零件、刻字纪事之举,还要从他与故宫的渊源说起――

  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早年在广州参加反清斗争,辛亥革命以后,他以革命报人身份当选众议员,留居北京,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曹锟政府,驱逐溥仪出宫。为应事态之变,国务院紧急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全体委员由国务院聘任,李煜瀛任委员长,聘请蔡元培、陈垣、沈兼士、俞同奎等十人任委员。善委会成立后,李煜瀛经常出外公干,故宫方针大政,渐渐担在陈垣身上。1925年10月,善委会与北京各界人士在故宫乾清门广场召开故宫博物院成立大会,决定设古物馆与图书馆,陈垣担任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并任图书馆馆长。

  在陈垣主持的清点中,故宫陆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典籍、孤本、底本、档案等。如在斋宫中发现了元刻本《元典章》,有汲古阁毛晋私印,以及在懋勤殿发现了当年罗马教宗就中国礼仪的通谕等珍贵档案。最重要的发现大概要算1925年4月发现了尘封多年的《四库全书荟要》。

  1926年7月,吴佩孚主持北京政务,决定成立“故宫保管委员会”,以前清遗老赵尔巽、孙宝琦为正副委员长。赵孙二人与故宫博物院诸理事商洽接管事。理事会派陈垣、俞同奎等四人前往。谈判开始,陈垣发言说:“如果要接管故宫,必须组织点交、接收两个委员会办理接交手续。须点完一处,移交一处。接收一定要做到三点,故宫所有藏物:一不能还给溥仪;二不得变卖;三不能毁灭。如果你们不同意点交,可以登报声明说明自愿负故宫的全部责任……”陈垣的主张惹恼了很多觊觎故宫财宝的人。8月8日清晨,陈垣突然被宪兵司令部抓走了。故宫理事会同仁得到消息后,忙多方营救。后来陈垣虽然被释放回家,还有两名宪兵跟到陈宅,将陈垣软禁在家中一百多天。直到北伐胜利在即,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接管了故宫,任命易培基为院长,李煜瀛、陈垣等37人为理事,故宫才安定下来。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3

  在前不久进行的辽阳县初中优秀课评选中,我执教的课题是八年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故宫博物院》。为了充分体现我校的课改思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并结合学科特点、文体特点、学生实际,整个课堂教学由“课前展示、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探究教材,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细读感悟,体会特色、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六大环节组成。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能够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课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4、巧妙利用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相同的图片,于是,我动手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利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讨论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5、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内容要点之后,我及时点拨:在说明文阅读中,经常出现概括文章说明内容的题型,要在把握各段要点的基础上,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加以概括。适时地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词,进而把握立足点的内涵后,我又适时拓展,告诉学生立足点有两种,一种是立足于某一点,另一种是不断变换立足点。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4

  在“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省休宁县的中国状元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件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珍罕文物,这就是《清黄思永状元卷》。

  黄思永(1842~1914年),字慎之,号亦瓢,安徽徽州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还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组建北京爱国纸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被时人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不久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遂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

  黄思永于清光绪六年历经乡试、会试后,进京入朝上殿,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夺得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清黄思永状元卷》即应试作文“殿试对策卷”,长1米,宽20厘米,宣纸托裱,折页形式,毛笔书写,封面上有“清黄思永状元卷”题签及收藏家程道德先生的“古癖斋主”四字篆印,首页有“光绪六年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黄思永殿试对策卷”等文字及程道德的收藏专用章。

  这份《清黄思永状元卷》之所以珍罕,主要有三点原因:其一,这是休宁最后一位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试卷,也是休宁县19位状元中唯一被发现的状元殿试试卷;其二,状元殿试卷流散民间的很少,这份试卷可能是华东地区目前馆藏的唯一一份状元试卷,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三,历经130余年,本当成为清宫秘档的《清黄思永状元卷》竟鬼使神差地流出深宫,散落民间,直至以如此精美的品相回归状元的故里,堪称奇迹。在20xx年11月7日举办的“海阳课堂”第一讲“金榜报告会”期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状元文化研究专家胡忠良博士称:在他所在的权威档案馆的清宫秘藏中,尚未见到过这样的状元试卷。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黄思永状元卷》是休宁籍国际法学专家、北京收藏家程道德教授慷慨捐赠给桑梓故里的。20xx年9月初,程教授从一位徽州人开的古玩店里见到了两件与休宁县有关的文物,其中一件经过他反复鉴别,确认属于清末状元黄思永的殿试卷。由于该卷已经部分残缺,程教授当即约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对试卷予以修补、托裱,之后精心保存。同年9月23日,程教授将包括该件在内的反映我国科举制度的两件文物一并捐赠给设在家乡的中国状元博物馆。为此,休宁县特地在中国状元博物馆里专辟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德馆”(又名中国科举文化馆),展示包括这件珍罕的状元卷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以为答谢。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5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6

  上完公开课《故宫博物院》之后,我感觉在一节课内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有点仓促。我之所以敢这么上,主要是想换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案。

  读过福州一中陈日亮老师的书《我即语文》,曾见书中谈到若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不应该把一篇课文上得支离破碎,而应该相应设置若干种课型,这些课型分别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标,比如,有只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预习课,有教师主持引领的新课教学,有集中巩固旧课的复习课,还有作文专项值得的课型和学生修改的课型,等等。于是,我想尝试将必须花两教时解读的课文,分成两种课型来上。这种上法,肯定会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故宫博物院》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内容涉及生字词正音和解释,归纳课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顺序,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在运用说明方法的字里行间做批注。此外,课后练习也都必须完成。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情,对个别难点进行适当点拨,但不能给出答案,给学生留下悬念,以便第二节课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第二节课(即公开课)里,多数问题跟第一节有关,意在让学生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一旦回答正确,学生心中就能获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开课上完,我在来个班进行了调查,好中差的层面都咨询过这样的问题:“《苏州园林》那样一节课教一半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而《故宫博物院》那样前一节课预习后一节课教课,你说那一种教法你更喜欢、听得更清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像《故宫博物院》这样上比较好。”我再问:“可是,《故宫博物院》上的太匆忙,进度太快,你全听明白了?”“听得懂啊,不会太快!”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因为我这堂课没有误人子弟。

  语文教改的口号喊了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为本”,以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旨归,这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矛盾。了解学情、尊重学情,是教师进行校本教研并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20xx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厦门市中考说明,也是老师严格施教的主要根据。这里就不赘述了。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7

  本周三,xx老师在八年级一班讲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者14课《故宫博物院》,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参加。现在就这节课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师在这节课中,正确地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休地位,面教师则成了这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也说明我校自从课改以来教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充分,态度认真。并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别是字词注音的处理上,学生能说出每个词语应该注意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比较好。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组内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劢,建议在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激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会成功感。

  5、在字词注音处理的环节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师学习。让展示的小组当擂主,挑战其它小组,以便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8

  本课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组成,其中有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太和门被烧的故事,以及来自官方网站的'游览须知和平面示意图。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提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课文前面提供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展开阅读。

  在课堂上,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一,引导孩子们重点阅读了材料一,同时,对照材料四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布局结构进行了了解和认识,并让学生在示意图上画出了故宫参观路线。

  其次,为了完成阅读任务二,精读了材料一中关于太和殿的介绍,并引导学生看示意图。

  在学习本课时,着重训练了学生对于行踪词和方位词的运用,并进行了写话训练,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词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楚,不能够准确地描述位置与行踪。

  同时,在材料一的学习中,再一次巩固复习了说明方法的运用,让学生继续找到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这是学生们第一次学习非连续性文本,所以学习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较长,部分学生不能够准确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所以没能完成阅读任务,这足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弱,进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9

  《故宫博物院》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文本并不难,但说明文一向不太受学生欢迎,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不够吸引学生。这恐怕就是一个难点,难以上出彩来,会使得这堂课在全校所有公开课里暗淡无光。经过几番斟酌和与师傅苏老师的讨论商量,我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字词,掌握它们的音、形、义;2、围绕“太和殿”阅读,掌握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4、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定为: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2、以太和殿为例,把握本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先行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并查找故宫相关知识,写写“我心中的故宫”的小文章,抒发对故宫的热爱之情。这样做,好处是让学生对故宫有了更多的了解,课堂上也显得从容。然而,竟然有个小变故,学生没听清我的作业要求,竟把小文章全交至办公室,而我到了课堂才知道。本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抒发情感,并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好铺垫,不想竟泡汤,并给我抛下难题:怎么继续课堂。我还是硬着头皮让学生发言,学生依据自己零星的记忆,草草说了一些对故宫的了解和感触后,我也就只好强行进入下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文意,并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积极而流利,我高兴进入下一环节——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文中有很明显的体现作者游踪的词,我让学生找到这些词,然后完成故宫平面示意图。学生完成比较轻松,但当我展现课件,由于投影仪的问题,屏幕上的平面图不清晰,不能不引为憾事。这个重难点解决好了,就要突破另一个重难点,把握本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重点解析5-8段。我引导学生思考了如下问题:5-8段分别写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内容?分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第6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以便让学生体会故宫的特征,并进一步讲用空间顺序说明时要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方便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顺利进行说话训练。几个问题,都不太难,但学生的回答还是不够准确到位,想来是问题设置顺序有些不妥,而我引导也不够。接着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太和殿,温习知识,又训练用空间顺序说话。此时学生都埋头写,不敢大胆回答。快下课时,我匆匆让一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导游词,下课铃声就响了,遗憾收场。

  回想这堂课教学设计还不够精心。有些枝节,无关紧要,大可以删去。如通读课文后,要学生回答问题,我设置的问题大多过于简单,学生一看便知。张老师批评说这样的问题大可以不要设置,要提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虽然课堂看上去热闹,实际上学生没有学到知识,没有开动脑筋,不可取;要把学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们可能有问题。张老师批评极是,因为担心学生冷场,给听课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故意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容易回答,制造一种貌似热闹的气氛,没想到我这小伎俩,被张老师一眼看穿。再让我上这一课,我想大刀阔斧,删减枝节。初读课文时,就应让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不要那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出故宫的整体特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以太和殿为重点,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语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个故宫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当导游介绍太和殿,此前,我还是给学生讲方位词和立足点,并以第六段为例。之后我应展示太和殿图片,学生虽然学过课文,但显然空间想象力没那么厉害,还是应当有直观形象,学生才好介绍。这样应该更为简练紧凑,重难点突出。

  课后我反思,除了教学设计不够完美,我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我所欠缺的,别人的课堂往往能从冷场到热场,而我的课堂往往相反。这应当与教师有关。回顾这堂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尽量予以评价,并尽量从细处着手。但学生一旦冷场,或者回答不出来,我往往缺乏热情洋溢的鼓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可能与我的比较冷的性情有关。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时,往往做得不够,这可能与我平常较少思考学生的想法和较少不断设置小问题细问题有关。因此课堂学习氛围不够热烈,回答问题不够积极。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想法,思考他们的重难点,分解问题,设置小问题,多培养自己的引导能力和调控课堂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0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少,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并且本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为四个部分:导语引入,文本解读,课外延伸,课后讨论,时间为一课时。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疏通文意,体会文章篇章结构安排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自己感觉不错的设计是课外延伸环节:我让同学们设计一篇导游词,并配以FLASH动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课上同学们都积极踊跃,令我比较高兴。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直接过渡,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缺憾。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1

  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虽然有前两篇文章作铺垫,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很关键,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其次是农村中学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因此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的使用特点。

  根据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教学反思《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

  3.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当导游,从总体上把握全篇说明顺序、建筑结构及布局,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2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找准作者的立足点;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告诉学生有关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课后故宫建筑的简单示意图——就是根据课文内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称,我想这应该是很简单了,因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览者参观故宫的顺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绍说明。5分钟过去了,令我无语,大部分学生没能完成示意图。看来同学们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能形成对故宫博物院的整体印象,对一些方位词的理解也不到位,看来课堂上只靠老师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导式的学习,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坚决不能代替,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来完成,并且日后要经常复习巩固。

  2.重点在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在讲解过程时,能抓住文章重点进行讲解,尤其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壮丽的特点。如: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金锁窗。第六自然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第七自然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本课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较简洁,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同时又不过分突出该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较好。在课后作业部分,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故宫博物院,这样的课外练笔设计可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补足课堂上没有讲解的景点内容(如:后三宫等),另外,又可锻炼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明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三、不足之处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特点。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脚印片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结构层次。然后以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参观顺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学习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太和殿),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间顺序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3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故宫博物院》的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今天这堂课,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处: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篇幅较多,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语文,尤其是通过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

  从整体上看,导入部分较好,简单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体。内容理解上,通过设置问题,分配任务,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预期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整节课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老师们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教学反思2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按照参观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完全撒手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

  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整堂课,由我告诉给学生的`只有两点:一是怎样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点;二是拓展了驻足点的相关知识。

  2、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不足之处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进措施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有力于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不光备知识,还要背学生、背课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课堂更加完美。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在文本探究中,不断质疑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怎样采用这种顺序。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须根据说对象来确定最合适的说明顺序。在空间顺序说明时注意确定立足点和准确的方位词。在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在确定探究方向时,注意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充分走进文本之后,思维活跃,主动质疑,老师整合问题,确定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不足之处:

  文章5—8节是课文重点,没有很好的自然的安排,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对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重点介绍,由于课前学生资料查阅不够,阅读文本不够深入,讨论之后依然没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学生在说话训中立足点过渡不自然,没有准确使用方位词。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反思15

  回溯这节课,我感慨万千:

  成功之处:

  在“自主探究”环节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集中的大问题:“请以‘太和殿 ______,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______。’的句式来评说太和殿的特点。” 在这里,我注意了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说话训练,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了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等。中间插入了作比较的特别训练,学生从中得到收获,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出了关于一些说明方法的特点、作用及规律性的东西,因为是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我相信我的学生会因此学会触类旁通。在这里我做到了立足于脚下,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教给学生一些东西,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教学原则,即:让一切教学设计都为教学目标服务。

  不足与败笔:

  1、 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有些环节急于求成,没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 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3、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自主探究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4、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最后当堂写导游词没能当堂完成。我最初的设计是先出示“写作提示”,然后看视频回顾校容校貌(边看边构思),接着给出数据做参考,随后马上写导游词,最后选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着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尽己所能,展示文采。本来这个环节应该将这节课推向又一个高潮,可惜的是选读的环节还没进行就下课了。反思其原因,就是因为前面有几个问题耽误了时间,有些重复或者说教师太过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完全可以借同学们的精彩回答而灵活处理,马上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结果只能将此留为作业结束本课,实在留有遗憾!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点,多和同组老师交流,更充分地备课,使授课内容更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同时,通过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