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篇(荐)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历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一、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是联想式教学方法,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2
本节课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通过讲述杰出科学家的故事,来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塔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通过对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方面的反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多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加深认识各国的外交政策都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还可让学生用图表法,来编制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大事年表,把捏二战的基本线索和知识点,如原因,开始的'标志、战场、战役、过程,转折、重要会议、结果等等,列出相关知识细则,认真体会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4
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能力考查,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进入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初三应如何低耗高效复习,力争高分呢?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深度、外延和内涵,与往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历史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开卷考试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逐年增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5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6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7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8
] 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我主要从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认真备课: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
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
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
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
学生掌握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二、 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 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 ?
5.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
6.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三)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就一定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9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
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一战时还没有出现法西斯主义。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练习册上的题绝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自己做出来。课堂上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提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和我讨论问题时也时不时我和说几句笑话,还有的干脆就面带微笑向我招手,要我过去给他们讲解。甚至相互“抢”着要我过去,我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平等。当然,以上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与不给学生压力的理念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时间不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摸不准,还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学生间的讲解有时候不很透彻,但我想要改革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也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喜欢这种没有压力和紧张的课堂。以上只是我在历史复习课上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在历史新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0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初三6、7班级历史成绩总体下滑,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归纳如下:
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23、24、25、28和36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24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36题,这道题目失分率相当高。主要是对材料了理解不准确。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一些地理概念比较陌生。如第28题失分较多,如在材料中,提到古巴和海地,这是美洲的,好多学生不知道
5、材料题失分较多。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二、今后的对策: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6、加强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多向周边学校的同行取经,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1
九·八班学习《冷战中的对峙》一课中,我采用的是学生分段阅读方式进行,在学生分目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然后讲解,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比较窄,最后还未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问题有:
1.部分同学始终未进入学习状态;
2.提问后响应者较少;
3.第一部分内容用时太多;
4.第一部分内容阅读前所提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作答。
我想,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有:
1.引入是按照给九·三班上课时的'设想,这对于八班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
2.在阅读前所提问问题可能难度较大。
3.没有让同学起来回答相关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压力与动力,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与我害怕耽误时间的想法有关,从而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4.美苏争霸这部分基本上由我讲述,并且不太简洁,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实际可能通过一系列小问题概括其特点和突出事件。
思考:
1.教学设想必须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并要不断总结经验。
2.阅读前的问题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知识,稍有难度的问题在讲解中、讲解后才提出,利于解决
3.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予适当压力,课堂氛围才能有大的改观。
课前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
本课线索明确,且知识点难度稍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带领学生感受中古欧洲庄园。
二是列表格。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把晦涩的'数据内容对比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理性的思维方式。直观准确地概括庄园法庭的概况。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科大讯飞提供的影音素材等),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如:播放《中世纪农村》的视频,真实画面比老师的任何语言都更能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概述、分析、与教师一起完成板书内容、课堂练习等交流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学史能力教育。
在本课教学当中,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所限、深度所限,依然以教师讲述为主,如果能找到一种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法,就会更加理想。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3
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组内探讨研究后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并加深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能力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节反思如下:
1、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
对于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积累。这一步体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经过本节课堂复习,我认为这一步应该放到课前完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但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难以形成惯例。
2、重难点突破
在基础知识积累了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小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 “改革”这一专题的理解认识,突破难点的认知门槛,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深化学生对改革专题的理解。
3、能力拓展,学以致用
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等检测学生对改革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中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但在这一方面,我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没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抛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显得呆板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
4、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对本课的知识体系用列表对比法、联系法、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归纳出一些学法和历史规律等,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5、合理安排,堂堂清
本单元课容量大,理应把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放到课下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安排当堂练习,争取做到复习完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6、复习课如何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张小龙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复习课出新意。一新,思维模式、过程可以新奇,比如逆向思维;二新,例题新意,讲解可以多种方法;三新,知识新,如归纳概括一些规律,学习方法等等。用新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收获快乐与成就。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4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了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不足,发扬光大优点,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任教九(3)(4)两个班的历史课,看到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成绩单,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差距明显。另外,优秀率较低,后进面还是很大,成绩不太理想,历史学习基础较差。
二、主要经验
(一)认真设计每节课的导学案: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
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探究活动做好设计,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没设计出导学案坚决不讲新课。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我凭借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把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我都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考意识。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做为九年级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了解中考新信息。因此,我平时较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我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尽数传教学生。
三、不足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0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对学生辅导还不够到位.
(1)对尖子生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我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能及时找他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抽时间帮他在做难题的解题思路上进行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
(2)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学科更失去了兴趣。
4、教法呆板。课改我注重了导学案的使用,很少在用多媒体了。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更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4、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5、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力度。
6、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多了解中考信息,把握中考趋势,多训练中考练习题。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
一、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03-29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06-13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31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20篇)06-16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21
历史教学反思02-07
历史教学反思06-11
初三历史的教学总结01-10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