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0 07:02: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对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花教学反思

对花教学反思1

  《金色花》这首小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气而又浪漫、富有爱心的儿童形象。一天中,她尽情地与她的妈妈嬉戏。早上,在妈妈做祷告的时候,给妈妈散发香气,为妈妈消除疲劳;中午,在妈妈读《罗摩衍那》的时候,将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使妈妈不伤眼睛;黄昏,当妈妈在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变回了自己跳到妈妈跟前,求妈妈讲故事。面对妈妈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她却故作神秘地说,“我不告诉你,妈妈”。表现出了恋母的娇态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丽可爱、小精灵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会有一位慈爱、善良、温柔而又有母性光辉的妈妈。那么如何教学这篇充满了童真和母爱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以下一个教学片段。

  袁源《金色花》教学片段一:

  “下星期年级要举行个人朗读比赛,我们班派谁去呢?”一上课,我就这么问大家。几乎是同时,十多个名字被喊了出来,其中还夹杂着“派我去”的声音。玲玲也抬起眼看了看我,眼睛亮亮的。我向大家摆摆手:“我推荐一个人,玲玲,大家看行不行?”又几乎是同时,七嘴八舌的否定响了起来。课代表——有着甜润音色的小馨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派她去,不等于让我们班输吗?那还不如弃权呢!”玲玲的脸涨得通红,头开始低向臂弯。我再次向大家摆摆手,微笑地看着大家,说:“同学们都担心玲玲朗读得不好,对吗?而我们班有那么多朗读高手,大家就不能帮帮她,让她也品尝到朗读的快乐吗?”我又转身看向玲玲:“玲玲,抬起头来,你愿意在大家的帮助下,代表我们班参加朗读比赛吗?”我看见玲玲咬着下嘴唇,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全班同学:“大家愿意帮助她吗?”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看见许多同学同样认真地点了点头,连小馨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咧嘴笑了。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助玲玲朗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吧。大家先轻声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这首散文诗若要朗读好,应注意哪些事项?”

  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朗读声,玲玲也举着课本用心地读着。读完,有的同学在书上画着,有的同学在写着什么。大约两分钟,我再次问大家朗读这首诗要注意些什么。

  “要读出感情。”“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字音不能读错。”“要读得流畅、通顺。”

  “如果玲玲朗读,声音一定要大一点。”……

  “总结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读准字音,读美语气、语调都读出感情吧?”我问。

  大家纷纷点头。

  “那么,有哪些字音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给玲玲提个醒呢?请把你挑出的字词抄在黑板上,并注上音,可以吗?”我鼓励地向大家微笑。

  于是,许多同学先后走向黑板,有同学发现自己挑选的词语已被别人写了,就中途返回了座位。大约一分钟,黑板上就出现了下面的词语:

  匿(nì)笑沐浴(yù)祷(dǎo)告嗅(xiù)到罗摩衍(yǎn)那

  膝(xī)上

  “玲玲,你能把黑板上的词语读一遍吗?”我走到玲玲身边问她。

  玲玲站了起来,看着黑板,念了起来,满脸羞涩,声音不太高,但每个词都念对了。

  同学们脸上显出了不满,分明听到有人“嗤”了一声。

  “玲玲,你真棒,你全念对了。可你自己满意吗?”我看着玲玲的眼睛问。

  “不满意,我声音太低了。”玲玲红着脸说。

  “那么,你大声念,咱们班同学都跟着你念,就像老师带大家读生词一样,好吗?”我又转身向着大家:“玲玲能很大声地念,大家也大声地跟着她念,咱们试试,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赞同,声音很大。

  接着,“匿笑!”“匿——笑!”“沐浴!”“沐——浴!”……教室里仿佛响起了一曲合唱,领唱很卖力,合唱也很认真。玲玲亮开了嗓门,同学们都惊异地发现,玲玲的音色还是蛮不错的。玲玲自己呢,也兴奋极了,脸上的晕红不再是害羞的颜色了。

  “同学们合作得真好,老师为大家鼓掌!那么读准字音的要求,无论是玲玲,还是咱们班的任何一名同学,都能完成了,对吗?”我边轻轻地拍了拍巴掌,边对同学们说。

  同学们点头。

  看完这个教学片段,我们会被教者深深的师爱之情所感动。在我们的教室里,像玲玲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隐匿在众多的学生中间,平时比较纳言,并不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对优秀的文学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时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师点拨,需要优秀的学生的引领,他们才能深刻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让年幼的“我”张开幻想的翅膀,把“我”的天真、顽皮,“我”和母亲的真挚情感,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文中的“我”随心所欲,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金色花,就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可以随意变化,可以“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在“树叶上跳舞”,还能挑逗母亲,“匿笑”她找不着“我”时的可笑神情……最后一动意念,又变成人了。文中小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有无限的自由,似真似幻,诗中洋溢着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

  对于这样美的文学作品,我们的教学设计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循循善诱着她的可爱的像玲玲一般众多的孩子们,徜徉在爱的圣洁的光辉里,感受着爱的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样的课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让人欣赏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诗中的意象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花朵。“金色花”这个意象不仅赞美了孩子的可爱,还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又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花,所以诗人吟咏此花,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着花一般美丽的外表、活泼鲜灵的身姿、温馨袭人的花香,还有点调皮,但他心灵圣洁,高尚无邪。在他的心灵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处处都是爱和美。而学生玲玲呢?她是细腻的`,含蓄的,害羞的女孩。尽管如此,她也像金色花中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童真,是一位美丽可爱娇嫩的学生。而另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妈妈,她的沐浴、祷告、读书、拿灯到牛棚去、讲故事等,这些平凡、琐细的家务事以及对神的虔诚、对文化生活的执著,都是通过孩子的口述表现出来的。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爱,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丰满高大;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孩子的一切娇姿中看出这位妈妈也是很美丽的。

  而我们的教者在教学这篇美和爱的文章时,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也如圣洁的金色花般让人迷恋。我们的老师孜孜不倦地在美的领域中开垦和耕耘。不是用匕首或鞭子去惊醒学生,而是用微笑用爱去溶化学生,是用善意用爱来感化学生。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老师,不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更是充当了一个爱的传播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地播撒了师爱的种子,犹如圣洁高贵的金色花般地让人恋恋不舍。金色花——孩子、母亲——学生、老师——是世界上最圣洁的爱的圣花!

对花教学反思2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教学的`难点是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失望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遗憾 花藏在草下

  惊奇 冷风冷雨中冒出来

  心头怦然一震 花的勇气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等,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感受本文语言之美,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遗憾──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通过反复诵读“心头砰然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了解这是全文的中心,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让他们明白花都有如此的勇气,我们更应该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你有勇气就会有希望。谈到激情处我顺势让学生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感受,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效果很好。

  遗憾的是课文较长,含义较深,一节课内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品读赏析,积累运用。

对花教学反思3

  今天第二节我在初一4班上课一节公开课《金色花》。《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想象奇特,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适合训练朗读的佳作。其内容看似浅显易懂,实际上要多读、读懂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写这篇诗歌的绵长意蕴。据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是以“读”贯穿整个课堂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2、品味诗歌精美语言,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整堂课有几处比较成功的`地方:

  1、老师亲自示范朗读,然后学生在语气音调和感情把握上有个准则。

  2、在赏析完人物形象后,设计了情景朗读。

  3、整个课堂还算流畅,思路较清晰,引导和点评比较及时。

  当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代入感不够强,如果在课前,或者让学生写几句想对妈妈说的话时,请同学播放小时候的照片,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便更能唤起孩子们对妈妈小时候的回忆,更能引导他们对妈妈的依恋;

  2、在品读句子把握人物形象的环节可以给学生参考表述的句式,培养规范,学生便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3、如果最后多一点时间请学生分享对母亲说的话,这堂课会显得更加完整。

  最后,衷心感谢周级长、杨晓仪老师陪我一起磨课,给我许多修改意见,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陪伴与帮助!感谢陈主任张主任还有各位老师莅临指导,课后给了我许多宝贵建议!初三老师因为要改卷子没能过来,这是我的一大损失。当然也得感谢我们初一4班的孩子们,他们太棒棒哒了!

对花教学反思4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结尾的这句话,一定会引发学生许多思考。

  本篇课文我主要抓住鹿弟弟的两句话:“你的玫瑰白载了!”,“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载。”展开教学。在理解为什么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载时,我先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先提供给学生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让学生想象说话。

  摘录片段如下:

  师:除了微风、黄莺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还有哪些小伙伴也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沉思)

  师引:现在,你就是森林中的一员了。蜗牛慢慢爬来了,猴子跳来了,蝴蝶飞来了??

  生1:蝴蝶飞来了,它对小鹿说:“我看见过你的玫瑰花,可鲜艳啦!看到它,我就像跳舞。

  生2:蜜蜂飞来了,它说:我看见过你的玫瑰,我还在花丛中采了蜜,酿成了玫瑰花蜜呢!

  生3:一只乌龟慢慢爬来了,它对小鹿说:“小鹿,本来我爬得很疲劳,可是闻到你的玫瑰花香,疲劳全没啦!谢谢你!”

  生4:一只蜻蜓飞来了,它说:“小鹿,我看到过你的玫瑰,可漂亮啦!我在上面飞来飞去,引来了许多雄蜻蜓呢!”(众生笑了。)

  师:那就改成蜻蜓姑娘和蜻蜓小伙子吧!

  生5: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小鹿,你的玫瑰花真香啊!我带着玫瑰花香飞过森林,小伙伴们都称我是“玫瑰香鸟”呢!”

  师:老师从你们对小鹿说话的时候的表情里看到当你们看到小鹿的玫瑰花的`时候,心情都是那么的高兴。那么,当小鹿听到伙伴们称赞它的玫瑰花的话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1:高兴.

  生2:快乐

  生3:它觉得虽然自己没看到,可是小伙伴们都看到了,并且小伙伴的心情都那么快乐,小鹿肯定也很快乐。

  生:原来,我的玫瑰花是红色的,而且很香呢!

  生:原来,我的玫瑰没有白栽呀!

  师:同学们,小鹿辛辛苦苦种的玫瑰花,虽然自己没有看到,可是它的伙伴们都看到了,并且给它们带去了快乐。此时,小鹿的心情同样是很快乐的。因为它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有一句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本课中,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畅想,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对花教学反思5

  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尝试用折剪的方法探究团花设计、制作的奥妙,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课前我从多方面搜集资料,并仔细阅读,分析与课题有关的作品,然后进行试制范画,努力把教材理解深透。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在备课的时候,设计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方法、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启发联想、怎样解决具体制作的方法和步骤。努力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用直接剪纸教具导人新课,然后利用课本上几组民间团花作品,从而了解到团花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而激发学生要亲手设计的热情。“研究”环节通过看书上的步骤图,让学生与老师一同尝试“折”这一步骤,并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折法,了解对边折和对角折两种折纸方法。为了解决“折”的方法正确而进入“剪”的环节,尝试让同学先进行思考、研究,剪去哪一部分才能出现圆的`外形,然后再强调“捏住圆心”剪去一角。通过欣赏百变团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采用演示法,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学习对象和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同时也采用讲授法,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启发思维以及进行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节课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这些天真浪漫的孩子,既渴望增长知识,又需要愉快地玩耍。能不能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呢?愉快教育就是解决矛盾的金钥匙。愉快教育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例如,利用范图欣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激动不已的时候,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些团花吗?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些团花啊?在引起学生求知欲相当强烈时,演示讲解折、剪纸团花的制作过程,学生都能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展示不同纹样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纹样,在设计剪纸时,给同学们放音乐欣赏,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折、剪团花完成作业时,将团花作品展示在准备好的剪纸花瓶上或用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团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剪”团花的外轮廓时,语句啰嗦;

  3、可启发学生再用不同折法剪制出更丰富的团花作品,如十六边、六边形。

对花教学反思6

  《茉莉花》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八单元的歌曲,本单元以“花”的绚丽芬芳为主线,通过欣赏演唱感受“花”的寓意,表现美丽、幸福、和平、与爱的主题。弘扬民族音乐,充分领略民歌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此首歌曲是单乐段的歌曲,也是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它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在第一课时时候通过学唱《茉莉花》,体验民歌中“小调”的'美感,以及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并比较不同地区《茉莉花》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先是常规课的步骤,然后是出示茉莉花的课间,让学生在美妙的境界中欣赏茉莉花导入新课。然后进行歌曲学唱。第二个重难点八分休止符的演唱很好的表现。并在整个过程当中很好的提示学生声音的修饰和对花的寓意的理解,达到升华情感以美育人的目的。今天的教学效果不错,再加上歌词的串进,能够体会到我们中国广阔的民族音乐花园中有无数的芳香花朵等待我们去采撷,让学生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对花教学反思7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对唱形式。这课我从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开始,学生就感受着民族音乐的韵律,从体验对唱入手,再欣赏河北民歌《对花》,引入新授。在了解把握音乐的同时,教师始终把审美放在核心位置,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表现,来把握音乐整体形象。

  歌曲教学环节,教师从对唱入手,教师以演唱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解决“前倚音和上滑音”的教学。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积极大胆的表演,教师大力提倡个性化的表演。在歌曲《对花》的学习时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唱一唱,演一演,从而引导挖掘学生的创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我始终坚持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体现爱护和尊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客观、公正、鼓励为主的方式开展师生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进行生生互评,使教学在评价中提高和升华。

对花教学反思8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可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感悟、理解和体验,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写字教学中,可对难写的字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字书写的规律,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感悟,要重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想想,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品位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组织学生排练课本剧,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对花教学反思9

  本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室里分别摆放几盆盆栽,请学生观察,植物的枝叶是怎么生长的?叶片或花瓣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如何穿插的?得出画画前要先仔细观察对象的认识。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的`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引导学生讲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或花瓣的形状特征。如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有的时子还垂下来。等学生心中有数了,再下笔去描绘。这时要注意画面的构图与盆栽外形有整体感觉,从什么地方画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叶,枝杈的形态画出来,后面的花叶枝可根据前面的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前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花”、“植物”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平时我们随时能看见的植物,要把它画到纸上去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本课大部分同学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对花教学反思10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用了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写花开。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

  1、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

  2、能体会“左右”用词的准确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为了让学生不仅会读词语,会认词语还要让学生理解词语。为此,我采取了直观图片教学和让学生做动作的方式理解词语。三年级上册时,我我关注到学生在做阅读题时,都没有关注到顺序。阅读题很多时候填空都需要按顺序找答案,而我们班的孩子这种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在找花的时候我特意强调了顺序,有意识培养他们去按顺序找,不遗漏,不乱找。第一自然段对不同的'花开放的描写都是不同的,并且语言十分的生动,为了让学生体会花开的多种表达方式,我特意用了枯燥的离开了开了开了和课文里的语言作对比,让学生体会拟人比喻的生动,和具体。并且联系语文作业本第五题的第二小题,更加直观的对比感受。但是这节课仍然有很多的不足,在学生朗读上比较欠缺。第一段的语言很美,但是却没有利用好朗读去感受。学生主体性还不是很突出,一定要注意老师要少说,多让学生去说。三年级学生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一点还需要不断加强练习。

对花教学反思11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鹿弟弟种了玫瑰却因养伤看不到花开的“惋惜之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言:“鹿弟弟辛辛苦苦种了玫瑰,结果一朵花也没看到。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大多数孩子说:“我会很伤心,那么漂亮的玫瑰花都没有看到,太可惜了!”这样的回答正合我心意。我满意地准备顺势而导:让学生准确地将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知,一声清脆的“不可惜”不合时机地冒出来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孩子们“唰”地把目光投向发出声音的赵琬滢,继而又扭头看着我,似乎在猜测老师将如何处理这个异样的声音。

  是啊,小鹿辛辛苦苦种了玫瑰,就盼着花开呢,想不到在花开的季节摔伤了腿不得不躺在床上,眼巴巴地错过了花期。看不到花开的美丽,怎么可能不可惜?但我明白,如果我贸然地否定她的说法,那么我否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想法,而将是所有孩子头脑中潜在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的火花!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我们所期盼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的见解。这一声“不可惜”,难道不是点燃个性思维火花的契机吗?

  我想,她这一声毫不含糊的“不可惜”后面肯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于是我面带笑容,满含鼓励地说:“这是你的'想法,是不是?老师相信,你这样想肯定是有理由的,能给大家说说吗?”我的诚恳,让孩子们托起下巴眨着眼睛期待着琬滢的回答。“今年看不到玫瑰花开,明年还可以看呀。花儿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嘛,小鹿没有必要伤心。所以我觉得不可惜。”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精彩的回答!这一声“不可惜”为大家开启的是另一扇快乐之门。我不禁为她的回答所感动:“你能这样想,太好了!老师相信,你永远都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我知道,这一声“不可惜”之后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它开启的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不该是单一的。

对花教学反思12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以提高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本堂课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从小就会玩的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这个游戏和打花巴掌游戏很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很高,很快把学生吸引入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

  一节好的音乐课关键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所以,我一直本着脚踏实地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上好每一堂课。本人认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是前面学习的节奏练习与歌曲的念白部分的很巧妙的进行结合,这样就为后边课程的学习做了铺垫,让学生把枯燥的节奏学习变得有趣,易学。这节课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我对学生的.创造力感觉很自豪。创造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创造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其实更喜欢唱他们自编的歌词,因为那些歌词更贴近生活,更易接受。以后的每一节课中,我要尽量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当然,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最后一个创编歌词的环节中,我学生们的创编热情都很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的纪律有点乱,在下次授课时,我会组织学生分小组,选好小组长,让组长代表本组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音乐教师我还需要更加努力,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对花教学反思13

  本课教学中,紧抓“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目标,有效链接生活情境、知识积累等,开展读悟、仿写、思辨等活动,发现文本的语言规律,体会表达的效果,尝试进行语言实践。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显著。

  一是链接其他作品,思辨悟法。在对“没有花的绿地”进行赏析时,初解“泛滥”一词后,链接《草原》中的“一碧千里”进行比较,体会到词语是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这也是本课最主要的语言学习点。

  二是链接三幅画面,迁移明法。略读课文要求抓典型的学。在明确语言特色基础上,重视学法引导,让学生把三段主要段落链接起来,品味有同样感情色彩的词语。“傲然挺立”、“改天换地”、“拔地而起”等词的品味链接日常写法进行思辨,从中感悟对那幅场景的赞叹,对小花的敬佩。

  三是链接生活观察,仿写得法。在感悟到花的勇气是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后,引导学生联想其他植物的'勇气。这样的链接迁移,是在充分感悟文本基础上的思维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跳出文本,学习用概括的方法去精炼地感情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课末,链接阅读原文片段,强化作品体验,并以“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为任务,有效驱动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

对花教学反思14

  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但在热衷于“流行音乐”的中学生面前,或多好少地遭遇一些冷落,我就如何充分利用音乐课堂传播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我选择了江苏民歌《茉莉花》这一短小经典的题材,并围绕这一题材深入挖掘、延伸、探讨这一题材的丰富文化内涵,收获有如下几点:

  一、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紧扣音乐文化这一主线进行设计。

  熟悉优美的旋律,辉煌壮丽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江苏民歌的演唱体验以及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都体现着音乐文化氛围,凸显了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二、 充分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该节课借用多媒体展示的精美风光照片和演出剧照,恢弘的演出场景让学生大饱眼福。既开阔了音乐视野,也满足了视觉和听觉,课堂容量有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

  三、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唤起手段,没有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 关于“提问”,以后的教学中对于设问的'问题要慎选,一定要有设问的目的和价值。

  五、 让学生自由展示,自我拓展知识的时间太少。

  另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情景问题设置上,以精确而生动的语言来牵引、唤起学生的活动思维,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让音乐课“活”起来。

对花教学反思15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本次教学是在“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借助情感变化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因此我在教学此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按照导读提示的要求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上四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学到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线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即情感串联法。然后再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及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教学时,让学生自学,用四字词语概括出作者有这样的情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了作者的感受。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再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花躲草下”和 “花开原野”两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让学家生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散文的教学应以情动人,学生深入了文本,入境入情的朗读,从而体会到作者感情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谈谈花的勇气是什么,面对冷风冷雨中的小花,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揭示了文章主旨。

  教学本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没在缺憾的课不是一堂真实的课,教学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课中的不足。

  《花的勇气》是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学。然而我在教学中处理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时,用时过多,未完全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学习,让我的课堂教学泛发出勃勃生机。

【对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花的教学反思02-05

《花钟》的教学反思04-21

茂密的花教学反思04-14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3-15

《花钟》教学反思06-09

花钟教学反思11-18

《花潮》教学反思12-09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03-29

《花的学校》教学反思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