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
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
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2
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
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谁来读?(生
1、生2)
2、一棵树、一鸟,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一起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
3、想一想,鸟儿可能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1春天,生2秋天)师:注意了时间的不同,有谁注意了心情的不同?
生:难过、开心、生病了?
师:小结,那么多的可能
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天天
师:天天出现了几次?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
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
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板书:深厚)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段文字。(生齐读故事开头)
(通过创设情境,品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
4、师:想看看这棵树吗?想看看这只鸟吗?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树长得-------------,鸟儿呢,长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这样一个词——“特别”。
师: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特别高大,特别粗壮,师:就像----------(生就像一把绿色的伞)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它得--------(特别娇小,特别可爱就像------(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精灵)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故事的开头。
5、师:故事的开头,写了树的健壮吗?写了树的高大吗?写了鸟儿的小巧玲珑吗?写了鸟儿的惹人喜爱吗?(生答没有,师擦去词语)
师:既没有写树的外貌,也没写鸟儿的外貌,这样的开头生动吗?具体吗?(板书:不写外貌)
师:这样的开头,暂且叫它平淡的开头。(板书:平淡)
师:那么故事接下来还是这么平淡地写的吗?自己接着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品读对话,体会情感
1、师: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五个会说话的人物,你还记得吗
生:树、鸟儿、门、树根、小女孩。
师:这五个会说话的人物,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对话)
师:五个人物,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最重要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一女生读鸟儿的话,各组分别读其余人物的对话,师读提示语)
师:读得都挺好,只有一个人没读好。(王老师)不能全怪我,这提示语还真不好读。怎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
(由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巧妙!自然!)
生:有形容词。
师:这一单元有一篇课文的提示语就很有特色。(出示《巨人的花园》片段)朗读片段。(三处:很生气、又发脾气了、大声斥责)
师:每段话当中有一个词提醒了你。我们这个故事有提示语吗?有形容词吗?加一加,能够表示鸟儿和树心情的词。
(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2、师: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到很远的地方去过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离了,树的心情怎样?鸟儿的心情又怎样?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树(依依不舍,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爽快地、肯定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板书:难过、认真、爽快??)
师:他们就要分手了,可谁也不会忘记这份约定。(齐读对话)
师: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树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鸟儿飞过了千山万水。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了森林,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惊呆了。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担心地、惊讶地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板书: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师:答案让人揪心,树根告诉她,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这时,鸟儿的整个心都提了起来。我们怎能忘记去年的约定,引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我一定要找到他,于是鸟儿飞越了山谷,飞越了工厂?(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板书:惶惶不安??)
师:听了大门的回答,她更加惶惶不安了,她觉得消失了整个春天,她知道她的朋友以被切成细条儿,可她依然忘不了去年春天的那场约定。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这声音一次又一次在鸟儿的耳边回响。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她继续找,夜幕降临了,她多希望小女孩告诉她她的朋友还在,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她会怎样问小女孩?
(指名读,板书提示语)
师:鸟儿对小姑娘的问是她的最后一问。鸟儿忐忑不安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心如刀绞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近乎绝望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的内心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她和大树要分手的时候,她——依依不舍;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地——爽快;
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的——惶惶不安;
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师朗读修改后的提示语)
3、师:我们都体会到鸟儿对大树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感情。在我们这个故事中,写了树的难过吗?写了鸟儿的迫不及待吗?写了鸟儿的惶惶不安吗?(教师将表示鸟儿和树的情感的词语一一擦掉)
师:这样的提示语具体吗?生动吗?(板书:不写表情、浅近)
师:开头浅近,过程也是浅近的,那结尾又是怎样的?
三、品读结尾,体悟永恒
1、师: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一个细节,很不起眼,是鸟儿唱歌前和唱歌后发生的。一个动作,一个字——看(课件上放大:白色空心字);意味深长地读——看;轻轻地读——看。
师:鸟儿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
师:是的,鸟儿在默默地看,静静地看,她看着眼前的灯火,思绪万千。它想起来了——(出示开头)
师: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她仿佛又看听了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昔日鸟儿和树的深厚情感,记忆犹新,树已不在。)
2、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树再也回不来了,火柴也已经用完了,只有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看着眼前的灯火,鸟儿一定有心里话相对朋有说。请用“树啊,树啊”开头。
(配乐,生写话)
3、交流。
师:当鸟儿看着这灯火,对着去年的树,她有千言万语想对树说。(根据学生的朗读,板书:自责,挚爱,祝愿,告别)
师:鸟儿还有很多话想对树说,可千言万语化作浅近的动作——看。(板书:浅近)
师:在故事中鸟儿有没有说自责的话?有没有说挚爱的话?有没有说祝愿的话?有没有说告别的话?
(师将板书一一擦去,板书:不写心理,深厚)
师:孩子们,听这歌声,这歌声曾在去年响起过。这是一首怎样的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词?(生自由发言:告别、永存友谊)
师:这首歌会随着大树的离去而离去吗?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去吗?这是一首——永恒的歌。
师: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写到鸟儿和树的外貌、表情、心理。(一一擦去板书)
师:他为什么不写?
(师在浅近和深厚之间画了一个方框)
师:这个故事留给我们这个空白,用最浅近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这个故事就是——去年的树。
附王崧舟课后分享:
贯彻一条主线落实三个融合——《去年的树》设计理念一条主线即学习语用
1、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写鸟儿和树的外貌,“一棵”、“一只”不仅是数量的指称,“一”是“唯一”,因此要用“特别”这个词。
2、扩大语用容量
设计了三次练笔,分别是写鸟儿和树的外貌,写对话的提示语,写鸟想对树说的话。
3、提升语用品位
写鸟儿想对树说的话,开头用上“树啊,树啊”,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落实三个融合:
1、学习语用与陶冶情感
2、学习语用与内容理解
3、学习语用与思想梳理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
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
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
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一)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
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二)幼儿说一说。
(三)再听一遍,检验一下孩子们说的对吗?
四、分组讲故事
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 结束部分
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4
目标:
1、锻炼钻、爬、跑的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感受参与大型亲子体育游戏活动的乐趣。
准备:
拱门3个、淘米竹筐15个、瓢虫头饰15个、毛毛虫30条、大白菜一棵、滑滑梯3组垫子3组。
方法:
1、幼儿扮演瓢虫从起点趴下,沿垫子爬过,然后钻过拱门,站起跑向大白菜,捉一条毛毛虫回起点。
2、每组10人,分三组进行。
规则:
家长不能在幼儿的活动场地走跑,幼儿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的稠、稀两种纸浆,既可当橡皮泥进行立体造型,又可当水粉颜料进行平铺涂色。在幼儿灵巧的手中,各色纸浆变成形态各异的瓢虫和五彩斑斓的.小路;小小的牙签成了瓢虫的脚,黑色的火柴头成了瓢虫的触角;树叶、纸条、棉花变成了天空、大海、花园、房屋、球场等瓢虫爱去旅游的景点。丰富多样的材料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活动中,瓢虫和旅游景点的设计及制作对幼儿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我把活动过程安排为“引入课题一幼儿操作一再引入一再操作一作品评价”,这样有利于幼儿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小班亲子游戏优秀教案《瓢虫旅行记》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392字。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2.体味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抓住特点,先概况后具体的写法进行表达。
3.朗读中感悟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知道乡情对人的一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读中悟思乡之情,朗读中感受小桥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感悟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读中悟表达方式,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进行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过渡:作者对桥的回忆,不仅包括桥的造型、名称,而且家乡的桥还盛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课本的第5小节,感受桥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乐趣。
一、启发思路,理清句子关系
师:作者童年时做游戏,和小伙伴玩耍嬉戏经常是围绕着桥展开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作者在桥边玩耍都有哪些乐趣?生:交流(1—2个,未点到的请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钓鱼摸螺蛳)
师:桥啊就像一个集合点一样,孩子们都聚在这里,这么多朋友都在,可以玩的游戏肯定少不了!我们可以______,可以_____,还可以_______。这些游戏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嗯,李老师也非常喜欢!不过李老师是北方长大的,体会不到水乡孩子的乐趣,咱们班谁小时候是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好!请你来读一读,让我们都来感受感受水乡孩子的幸福!
1生:读句子(2个)(1.读的不错,估计你小时候玩的也很疯啊!2.读的真棒!有幸捉到毛蟹的兴奋也读出来啦!)
师:水乡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啊!看!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语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师引读)
师:就是玩累了要休息,孩子们也离不开桥。他们是不是躺在沙发上休息?在哪里休息呀?生:船上!
师:还真是会享受啊!谁能把这种悠闲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出示句子: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人梦乡??)
师:真是惬意!我真是觉得他们休息的时候也是在玩呢!幸福吗?谁能把幸福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句子。
师:这句中省略号什么作用?
生:交流
师:省略了梦中的情景,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我们以后习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省略号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写出来!
二、反复朗读,学习有序表达
师:家乡的桥带给孩子们的乐趣还真是不少!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活动的呢?句子和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交流
师:(1你注意到了分号,有几个呢?还有个感叹号呢,感叹号说明了什么?抓到毛蟹很兴奋!这几个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吗?2玩累了,最好写在最后。3你注意到了不同的方位,桥头、桥上、桥边、桥下。)
师:大家读的都很仔细,如果老师让你们抓一个字眼或者词语来概括本小节,是什么?
生:乐或者乐园。(板书:乐园)
师:后面的这些句子都是围绕着“家乡的桥是孩子们的乐园”这句话来写的。
2师:作者先把中心意思点明,再从几个方面把“乐”写的生动、形象,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先概括后具体。既然是乐园,我们在读这一小节时,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当小老师读一读?
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出了那种快乐,读出了那份惬意。在整个炎热的夏天,桥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孩子们的快乐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家觉得作者只是回忆桥吗?
生:交流
师:作者从留恋桥,到留恋童年的快乐,到留恋童年的家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这样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谁能带着作者思乡的感情读一读?生:读本小节。
师: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复述本小节。
生:复述。
师:点评学生的复述。
三、总结本节,布置小练笔
师:同学们,时光流逝,或许作者长大以后已经忘记了在那座桥头下棋猜谜,忘记了讲的什么故事,忘记了在那座桥上跳水练胆量,忘记了摸到了多少螺蛳毛蟹,但是,那份快乐,那份惬意会永远留在作者的心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河一桥都是作者永远忘不掉的温馨回忆。这份对故乡难以割舍的情感,是一段长长的相思,是一段暖暖的牵挂。更是人生的一种幸福。但愿以后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样的幸福。
作者的魂牵梦绕,成就了这篇优美的文章,因此,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都要注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你的作品中去。我们班的小朋友来自四面八方,请大家课后写一写家乡让你印象深刻的情景或事物。
要求如下:
1.带上真情实感,试着把真实的感受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2.言之有序,抓住事物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表达顺序进行描写(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等)
【板书设计】
下棋猜谜讲故事
乐园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
荡舟进桥洞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6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地球是我家》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活动难点:
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7
《礼物》是一个语言活动,此时正是元旦节之际,大街上张灯结彩,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喜欢感受这种快乐,期待能收到更多的礼物,特别是礼物打开那一瞬间,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新年礼物》是非常结合幼儿生活的一个题材。
《新年礼物》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故事。《纲要》指出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生活中,孩子们都有过新年收到礼物的经验,但是很少小朋友会想到给别人送一份礼物,所以说故事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激发幼儿关心、体谅别人的情感,很有教育意义。
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环节,这是本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所在。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利用ppt逐图展开故事图片,采用分段理解的形式进行。首先,理解故事的前两段。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出示邮递员熊伯伯、大松树和小松鼠的图片,讲述完之后教师提问:"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什么礼物啊?"让幼儿学习讲述句型"熊伯伯给小松鼠送来了小绒帽"。接着,理解第三段。第三段的故事情节和第二段是相似的,由于有了前一段的讲述,幼儿对这一段不难理解,能够比较完整复述故事内容。然后,理解第四段。教师出示小动物和礼物的图片,让幼儿自己说说熊伯伯给大伙送去的礼物,并分析下小动物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最后,理解故事结尾。教师讲述完故事以后提问:小动物给熊伯伯送来了什么礼物?他们为什么要送熊伯伯一辆自行车呢?在这里,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之情,自行车正是熊伯伯需要的,它以后每天都可以骑着自行车去送信,多方便啊。这时熊伯伯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啊?让幼儿感受到熊伯伯此时得到大家关心、体谅的喜悦之情。
最后进行完整的故事欣赏,并进行了角色表演,加深了对故事的了解及情感体验。整个活动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参与积极,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新年礼物》这个语言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合适的礼物能带给别人快乐。通过大家相互赠送礼物,懂得关心和体谅别人。另外还要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让幼儿尝试用"邮递员熊伯伯给谁送来了什么礼物"和"我想送给谁什么礼物"这两个句型来说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现在正值新年来临之际,我觉得所选材料和生活比较接近,符合大班小朋友学习。在这次活动中我准备得比较充分,预先画了故事图片、各种礼物的图片,还做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等等。我相信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把一堂语言课上好。
活动时,我围绕"礼物"这个问题展开叙述,幼儿对"礼物"很感兴趣,发言也很积极。接着让幼儿听了"新年礼物"这个故事后,让他们说一说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他们收到了什么礼物,再让幼儿用"熊伯伯给谁送来了什么礼物"这句话来说一说。在这里,大部分幼儿说得很好,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说得不够完整,看来这里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以后要加强这一类语言训练。然后我们再围绕"为什么说这辆自行车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来展开讨论。幼儿各抒己见,想得很全面,回答得也很不错,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关心和体谅别人,教学目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表演故事这一环节中,由于幼儿只听了一遍故事,所以对内容还不够熟悉,在一些地方表演得还不够精彩。总体来说,幼儿表演得还是很不错的。我想,以后对故事内容熟悉了他们一定会表演得更好。
在最后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制作新年贺卡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他们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送上一份最好的祝福,那就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
这是我在学习后开展的一次大班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教材《礼物》是一篇拟人化的小故事,小树丫丫从得不到帮助而悲痛、伤心,到得到小象的无私帮助而感激万分,小象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被刻画得生动可爱。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上,并借助音乐作为教育的载体、手段,有机地融入幼儿的学习中。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体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不同感情,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本次活动是通过音乐将幼儿带入了童话的意境,使音乐与文学同时对幼儿施加影响,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幼儿获得帮助别人就会快乐的积极情感
体验。并能有效地把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自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准备的礼物拿出来要去慰问有困难的小朋友,使幼儿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紧密结合起来。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8
活动名称:
眼保健操
活动领域:
健康领域
活动班级:
大班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2、懂得爱护眼睛,渗透对近视同伴的关爱、尊重。
活动重点:
指导幼儿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爱护眼睛,渗透对近视同伴的关爱、尊重。
活动准备:
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用一则生动的谜语引入活动主题:有趣有趣真有趣,小小两颗黑葡萄。白天躲在草丛里,晚上急忙盖被子。是什么?(课件:眼睛)
2、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引导认识眼睛的重要性:我们的`眼睛重要吗?为什么重要?(讲到写字时)是呀,他能帮助我们写字。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黑眼睛,亮晶晶”
4、体验失去眼睛后的不便:这么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会怎么样呢?
(闭上眼睛再写一遍,一起睁开眼睛,先自己欣赏再前后桌交流欣赏。)
5、挑选几份进行展示、交流:看到小朋友写的两次完全不同的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眼睛的作用
眼睛可真了不起,但他也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听,是谁在哭……
1、以眼睛自述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带来的严重危害。
2、通过交流感受带眼镜的麻烦
三、眼球操
1、原来,戴眼镜是一件这么麻烦的事情。你看,我们拥有一双灵活、明亮的眼睛多棒啊!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我们的眼睛。(教师喊口令示范,学生跟)在看书、打电脑、看电视,弄得两眼发酸、疲劳的眼睛时,可以做《眼球操》
抬起头,呼气,眼球向上看五秒,然后吸气,头回到原来位置。低下头,呼气,眼球向下看五秒,然后吸气,头回到原来位置。按着相同的动作要领,头部左右上下晃动,前后左右旋转。最后,用力闭上双眼,再把眼睛一下子睁开。再跟着音乐做一做。
五、引导保护眼睛
集体讨论、交流保护眼睛的方法:
结束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让每一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活动反思:通过给幼儿的猜谜语、讨论、说、看、亲身体验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由感受到体验,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由理解、认同、到实践。对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学习了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了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9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简短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让孩子尝试着心怀大爱、学会感恩。在当今这个物质条件相当富裕的时代,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4+1的生活模式让稚嫩的孩子一味的索取,家长无限度的满足,爱的回报在孩子心里慢慢的淡化。培养和继承中华美德,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觉得《爱心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我将带着孩子一起品味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的同时,发展了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此活动主要采用倾听与表达、追问与设疑、联想与创作,通过听、想知道故事中的大树就是我们的妈妈,孩子就是逐渐长大的我们。在说与做中萌发孩子关爱他人及感谢之情,并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及身边人的爱。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述,萌发爱的情感。
2、知识目标: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的中的内容。
3、能力目标:认真倾听,能用不同的方式向身边的人表达爱。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与表达,读懂故事,明白大树给予了男孩所有的爱。
活动难点:
在故事中理解大树的付出与男孩的索取,懂得并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PPT、音乐《神秘花园》《感谢》《可爱颂》、爱心卡、彩色大信封3个、红色爱心袋1个、小图片2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绘本《爱心树》,引出主题。
1.教师与幼儿谈话。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最爱的人是谁吗?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本讲述爱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们从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它可能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呢?为什么叫它《爱心树》呢?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教师播放PPT,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分段落讲述并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感受大树不同的快乐。
(1)第一页到第四页
师:为什么大树很快乐呢?
师:对,因为有小男孩的陪伴。
(2)第五页
师:为什么大树会感到孤单呢?
师:要是有小男孩陪伴该多好啊!
(3)第六页
师:猜猜看那位孩子会说什么?
师:有可能,我们一起听听男孩说了什么?
(4)第七页
师:如果你是大树会答应男孩吗?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来听听大树是怎么说的?
师:孩子,大树这次是用什么办法带给男孩快乐与满足?
师:大树用自己的果实帮助了男孩实现愿望。
(5)第八页
师:男孩说,我需要一间房子保暖,你可以给我吗?
师:孩子说说你这次的想法?大树这一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大树说我没有房子,身体就是我的房子,你砍下我的树枝拿去盖房。
师:你是小男孩你会忍心砍掉树枝吗吗?为什么?
(6)第九页
师:孩子又有很长没有来看望大树了,当他终于又回来的时候,大树很开心,快乐的几乎说不出话来。
(7)第十页
师:男孩的心情怎样?我猜男孩这次又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赞同吗?会是什么困难呢?
师:大家说的都有可能,我们继续往下听。
师:我年纪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我要带着家人去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师:一条船?大树这次会满足男孩的愿望吗?
师:你是大树你会怎么做?听听故事中大树真实的想法和做法。
(8)第十一页
师:把我的树干砍断,用它做船吧……
(9)第十二页
师:男孩最后一次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大树跟前时,大树说:“我现在只是老树墩,真是抱歉...”
师:大树为什么要抱歉呢?
师:因为大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男孩,给予男孩,带给不了男孩快乐和满足。
(10)第十三页
师: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大树很快乐。
三、游戏《爱的传递》,幼儿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对话。
1.教师与幼儿讨论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喜欢故事中大树吗?还记得故事中的小男孩向大树要了哪些东西吗?大树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它们之间的故事就藏在老师这个爱心里,想打开看看吗?都想打开呀,这样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音乐响起时我们很小心的传递爱心,音乐停止时,爱心落在哪个宝贝手里,请你从爱心袋里抽出一个秘密信封,打开看看并说一说里面的图画故事,好吗?
2.音乐《可爱颂》,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爱心,遵守游戏规则中,大胆讲述图画内容。
四、借助图片,梳理梳理故事内容,分角色讲述故事。
师:男孩在一天天长大,由当初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位老人,大树给予了它果实、树枝、树干,最后只剩下一个老树墩。
1.分角色完成简单的表演,教师旁白。
师:在老师的小筐里就有故事中的男孩和大树,请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圈,先想好你要扮演那个角色,然后从里面选好自己的角色记住后贴在自己胸前,试着讲一讲?
2.感受大树给予男孩的爱
师:大树很爱小男孩,为小男孩做了很多事情,带给了快乐与满足。孩子你们刚才感受到大树的爱了吗?
小结:大树爱男孩,男孩给予大树快乐,爱与被爱其实都很很幸福。
五、找我身然的“大树”,萌发爱的情感.
1.情感迁移
师:那你们从出生到现在,身边有没有像大树一样爱你们的人呢?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2.幼儿相互讨论并回答。
小结:今天回家向爱我们的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向爱我们的老师说声"谢谢",抱抱一下我们的好朋友。
六、播放歌曲《感谢》,幼儿制作《爱心卡》。
1.教师讲解制作要求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有好多感谢的话要说给爱你们人,老师这里准备了爱心卡,请把你们想说的话画在爱心上,把我们的爱心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好吗!
2.幼儿开始制作《爱心卡》,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七、请幼儿将自己制作好的'《爱心卡》挂在“爱心树”上。
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爱心树给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爱心树》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专家之一希尔弗斯坦的作品,他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之间耐人寻问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的故事。因为故事讲述的小男孩在不断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是大树一直在默默的帮助和支持,男孩才获得了满足愉快。故事情节离孩子生活较远,孩子较难将情节与生活进行直观的链接,因此在执教过程中,提问环节及幼儿分组进行讲述环节,幼儿的能动性稍微有些欠缺,预设和生成有细微差距。根据幼儿反应进行灵活调整,采用猜想、假设、追问、移情等方式,又一次激活幼儿的思维,尤其在唤醒爱、萌发爱、表达爱的环节孩子的思维达到了制高点。
从整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来看,预设的三维目标幼儿情感、知识、能力相吻合。后面将一步结合本次反思进行梳理、整合,让本节课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极限,更好地为幼儿所享用。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0
在语言教学中设计的提问一般比较多,不同的提问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提问设计不仅能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从多角度认识事物,引发幼儿产生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提问往往太表面化、模式化。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语言活动失去了兴趣,甚至让他们不再去关注别人的发言。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幼儿已有水平的了解上对教案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比如在语言教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过程中,按照教案教师有感情地讲完故事后,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先后提出了下列问题:
小蝌蚪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最后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后,我认为:这些问题太过于表面化,完全是让幼儿在回忆故事的内容,没有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只要把故事的内容的记住就能回答出问题,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我觉得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呢?
2、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不像呢?
3、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呢?
随着这些问题的层层深入,能改变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故事的状态,逐步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几个问题的综合,在问题的答案中隐含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道理。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1
由于本学期的课题研究重点是提高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因此区域活动语言区自然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说完整话能力是区域活动语言区的重点活动目标。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区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学期对语言区进行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
一、书籍的投放。
以往语言区的图书以投放数量多为主,没有观察幼儿对图书的翻阅次数和喜爱程度。为此,我决定对语言区图书重新进行编号并制作阅读记录表。进入语言区阅读的幼儿在拿书的时候先将自己拿出来的书的编号写在阅读记录表上。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可以统计出孩子翻阅每本图书的次数,并且将幼儿不感兴趣的绘本及时更换掉。同时,我可以初步判断一下书架中适合投放的图书数量,以便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以提高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二、语言区玩具的投放。
以往语言区的玩具主要以自制玩具为主。形式也以故事创编、故事讲述、故事排序为主。加上自制玩具往往精美度可能较低,幼儿对语言区玩具的兴趣不是十分强烈。现在,我们语言区的玩具不仅有自制的,还添加了好多引进的做工精良的新玩具。比如“词语大开花”,不仅锻炼了幼儿对字宝宝的认知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组词能力。“量词汽车”不仅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很多量词,同时还让幼儿能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与合适的量词搭配并造句。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前语言区的环境布置比较简单,由于地方小,没有放入桌子和椅子。现在,语言区的空间被扩大了,还多加了一组柜子和一组桌椅。同时,墙面上还多了好多可供讲述的主题内容。同时投放了摸摸箱,让幼儿在趣味中不断感受语言区的阅读乐趣。
现在,幼儿进入语言区后不再乱翻书乱放书了,看书的渴望也逐渐增强了,今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完整话的能力依然任重道远,希望可以在不断摸索中有所突破。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娃娃上灶》,能够听辨并衔接好念白、间奏部分。
2.能用声音的缓慢、轻快来表现歌曲情绪的变化。
3.通过唱歌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自豪。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用声音的不同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能够分辨并衔接好歌曲的念白、间奏部分。
活动准备:
图谱,幼儿会唱歌曲《邮递员》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发声练习《邮递员》。
2.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二、理解记忆歌词。
1.以游戏的.情境进入,并引导幼儿理解两次做饭心情的变化。娃娃做饭要准备什么?做哪些菜?味道怎么样?心情如何?
2.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
3.幼儿跟着老师朗诵歌词,同时请幼儿找出歌曲中的间奏。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范唱。娃娃把做饭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唱给大家听。
2.通过找歌曲中唱法的不同引导幼儿解决念白部分和歌曲部分的衔接。
3.幼儿完整演唱,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指导。
4.提醒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注意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5.分组演唱。
6.与同伴结伴演唱。
7.全体幼儿共同为客人老师表演。
四、结束部分。
渗透健康常识,并引导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
小朋友,除了可以做鱼和肉,咱么还可以做什么好吃的菜啊?对了我们要多吃蔬菜,营养均衡了身体才能更健康。这样吧,咱们一起到市场上再买一些菜,我们一边做菜,一边唱歌吧!骑上小车出发吧!
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集体尝试活动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卫生的食品不能吃,如果吃了不卫生的食品会生病。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显微镜。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也会跑到我们体内。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如小摊上卖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品等。
3、小朋友不要买小摊上的食物,因为路上来往的车辆使尘土飞扬污染了食物。另外,小摊上有些食物没有经过卫生检验。有些小朋友喜欢卖小摊上的食物,这是很不卫生的。
4、小朋友知道如何判断食物是否过期?
5、购买食物时要注意看它的保质期,如果超过保质期,就不要购买,也不要吃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6、小结:幼儿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卫生,不卫生的东西不能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缺点是:对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总担心学生学不会,吃不透,老师讲解过多,以后应更着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另外本节课学生的活动量不足,如果能够让学生亲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结构估计效果会更好,但也比较费时间,课堂上不容易掌控。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活动道具:黑白棋子各1筐,空筐两个(自备)多用插板1个,已插好的29个组块(如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派派麦麦带来了许多围棋子,你知道一筐有多少吗,怎样才能知道呢?(数一数)“派派和麦麦想请你用一种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棋子,这种方法叫两个一数,你们知道两个一数是怎么数的吗?大家会数了吗?”
2、演示规则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去找一个好朋友,两人合作来做数数的游戏。(请一名幼儿配合,边说边演示下面的操作),两人分工,一个数白棋子,一个数黑棋子,一个数白棋子。数之前先在活动单上的方框先画出你数的是那种棋子,然后开始两个两个数,数完之后在活动单上圈出你的总数,然后两人交换材料再做一次、最后看看两人圈出的总数是否一样。“教师:“这个活动的名字就叫“数的'快“。大家会玩了吗?
3、介绍巩固活动 出示底纸1(排座号):“今天我们可以接着玩“排座号“的游戏,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请幼儿复述规则。
4、分组操作
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理解规则,教师重点关注幼儿合作游戏和两个一数的表现,并做个别指导。观察指导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观察幼儿能否友好合作,能否将两个数,选择指导对象,适时提供帮助。
5、提示换组
教师:“做完一个活动的小朋友 请你先把材料还原,然后可以去其他组去玩一玩。
6、交流评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为三点:
1、能进行30以内的物群计数,说出总数。
2、体验两个一数计算模式。
3、能友好合作,耐心细致地用新的办法计数。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操作,兴趣点很高。但是对于两个一起数的方式,很多幼儿还是在这节活动中很难掌握,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操作活动环节还是会一个一个的点数。通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减少棋子的数量,比如一开始各投放20个黑白棋子,然后通过幼儿的掌握水平,再逐渐增加棋子的数量。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9-29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反思03-01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反思06-14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6-23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热门】06-15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热】06-15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荐】03-26
【精】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3-25
有关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2-04
(推荐)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