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笋芽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笋芽儿教学反思1
想来想去,除了“收获”二字,我实在找不到其他词作为此次反思的标题。虽然这次我的课让我自己很不满意,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很庆幸我因此而收获了很多东西,感觉就像一次“大丰收”。
收获一:
从课题的导入开始,我就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以至于学生小声讲了“竹笋、滋味”,我完全没听到,同时我也无意识地把自己的紧张传递给了学生。从这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在课堂上放大了自己的感受。作为教师,无论是什么情形,进入课堂,就得让自己进入上课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全部感官都关注学生,更好地引领学生。
收获二:
在生字教学上,我对自己原先的设计还是挺满意的,应该说我是很有意识地在归类,使学生更有效地识记及积累。评课时,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忽视的象声词潜藏的规律,这也使我发现了,其实自己还少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少了一颗善积累的心。一直下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习惯和能力,花了些心力,特地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现在突然发现我应该先让自己学会积累,这么明显的规律我没有发现,正是因为积累的意识在我的大脑里还很淡薄,所以把这么明显的特点忽略不计。我想,只有当自己有了积累的习惯,才有能力去培养学生,或者说感染学生。就像我用自己的用心倾听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学会静下心来听同学的朗读,现如今,只能和学生一起学着积累了。
收获三:
以前,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现在想来,太正确了,这节课的朗读指导上,雷公公和笋芽儿说了什么这一环节,就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我自己心中的预设只是一个框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或和我的预设南辕北辙时我该如何处理,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教了,以至于当时急出一身的汗来。当时的情况确实让我一下子懵了,因为我根本没有指引学生回归正途的招儿。这也折射出我在备课时,与文本的对话还不够,在研读文本时,角度单一,所以考虑得也就不周全了,备课前多角度地阅读文本,有利于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收获四: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如果学生体会得不到位,那么就是我们老师没有引导到位。如何及时引导学生,这是我下阶段急需努力的。
笋芽儿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在课文的第6自然段中,作者写到:“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笋芽儿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
她高兴地说:“多么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在这段话中的“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是对美好春光的最好的诠释。我引导学生找出本段话中有关手描写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后,出示了三幅能够反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自由结合,交流观察所得,研究如何运用文中的描写春天景色的方法来写图片中的景色,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动手写一写,改一改。几分钟后,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完成自己的小练笔。有的同学还能够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习作水平,我感到很高兴。
笋芽儿教学反思3
《笋芽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因为我的研究小课题是关于小学低段学生写字指导方面的研究,所以下面我着重就这课写字教学方面来做以反思。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评价没有进行
在写字教学时,由于我在范写“冈”字时,没有范写成功,导致学生提出了很多缺点;在范写“世”字和“芽”字时,由于它俩比“轰”、“喊”等其它几个汉字笔画稍少一些,我在书写时,没有注意到笔画少的字在写的时候,要写大一些,才能保证字的大小一样,所以导致字的大小不一,学生指出了很多缺点,所以讲课有点拖沓,耽误了课堂时间。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学生紧紧张张把字写完,还没有进行评价就下课了。
二、笔顺问题
二年级的孩子虽说比一年级的孩子写字能力强了许多,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笔顺存在问题。例如:“喊”字右边的部件“咸”,笔顺有学生先写外面,最后写里面。所以,在低段生字教学中,每个生字的书空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在写字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和高效课堂依然显得尤为重要。
笋芽儿教学反思4
——以己昏昏,何以使人昭昭?现在想来,太精确了,这节课的朗读领导上,雷公公和笋芽儿说了什么这一环节,就让我深入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我自己心中的预设只是一个框架,没有想到学生答不出来或和我的预设南辕北辙时我该如何处置,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教了,以至于当时急出一身的汗来。当时的情况确实让我一下子懵了,因为我根本没有指引学生回归正途的.招儿。这也折射出我在备课时,与文本的对话还不够,在研读文本时,角度单一,所以考虑得也就不周全了,备课前多角度地阅读文本,有利于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笋芽儿教学反思5
《笋芽儿》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课文时我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首先,师范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初次认识笋芽儿,融入课文意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其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从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和同桌议议:如有学生说“课文描写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我想给大家读一读”;有学生读了“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后说“笋芽儿真幸福啊!大家都关心她帮助她。”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到了一种自豪——为笋芽儿自豪。最后,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角色表演读文,再通过小组推荐,请四位同学上台表演春雨姑娘、笋芽儿、雷公公、竹妈妈之间的对话,学生把自己当作了课文中的角色,更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的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过“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经过尝试、指导、表演后,朗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由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笋芽儿教学反思6
长期以来,朗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以问答为主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样做,其实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和体验。我认为,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有体会、有感情的读,很多课文都可以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读出个性化的体会。
以下是我在《笋芽儿》第一自然段中的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读读这段话,想想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呀?(自由读)
生:指名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读得很急。)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春雨姑娘急着要唤醒笋芽儿,让她快点醒来。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声音很温柔,春雨说的话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
师:有道理,你读读看。
生:指名读(读得轻轻的、柔柔的。)
生:老师,那到底该怎么读呢?
师:那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小组讨论并再次阐述了理由)
生:我们认为两种读法都可以。(大多数学生观点)
师: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也觉得读春雨姑娘的话既可以着急地读,也可以轻柔地读,那我们能不能分别再用两种读法读一读呢?
(读得很投入。)
师:小朋友真棒,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吧。(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还配上了动作。)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学习语文是极具个性的.。他们在自主积极的阅读中,对教材肯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由于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性,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对于学生提出的“春雨姑娘低声呼唤”可以读得快一点也可以读得慢一点看法给予肯定,切切实实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笋芽儿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
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读好不同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笋芽儿教学反思8
本课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生一个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本课,我尝试抓住了以下语用训练点:
一、拟声词:
本课用了两个拟声词“沙沙沙,沙沙沙”和“轰隆隆,轰隆隆”。我问孩子们:“沙沙沙”在本课是形容谁的声音的?“春雨”。“对,像这样用来形容声音内容的类型的词语就是拟声词,我们在第一课学过的形容解冻的小溪的‘丁丁冬冬’也是拟声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本课还有没有拟声词?”“老师,形容雷声的‘轰隆隆’也是拟声词!”“你真聪明!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汪,喵喵喵,哗啦啦,哗哗哗,咚咚咚,咩咩咩,噼里啪啦……”孩子们畅所欲言,真正理解了拟声词。我相机指导,把这些拟声词用到你的日记中,会让你的句子更生动形象,文章更出彩!
二、省略号的填补,引导学生想象。
课文第6自然段,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我引导孩子:“笋芽儿钻出地面,她除了看到桃花、柳树、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一下,小笋芽儿还会看到什么呢?”“她会看到金灿灿的迎春花。”“她会闻到淡淡的玉兰花香。”“她仰起头会看到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小黄莺。”“她还会看到刚嫩绿的'小草。”“她会看到杨树上的毛毛虫,柔美的柳枝条”……
孩子们发散思维得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让人折服!
三、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本课有些句子很美。比如:“春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积累。交给孩子方法,期待厚积薄发!
以上是我对本课一些语用训练点的几点做法与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笋芽儿教学反思9
《笋芽儿》一篇拟人化的童话散文,课文生动形象,颇得学生喜爱。本文教学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重点。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备了课,并将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熟记下来。课上基本能按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教学,结合听课老师的看法自己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第二条主线“探究内因”结束时,用“为什么笋芽儿会有这样的变化?”去回应前面的教学,能让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形成完整性。
二、一堂完美的课应该没有拖堂,而我却足足延时三分多钟,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正的。
三、在课上,我还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竹妈妈对笋芽儿的'关爱对它的成长反而形成了一定阻力,而我却主观地以为竹**的关爱也帮助着笋芽儿长大。直到听课老师指出,才恍然大悟。
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掌握好指导力度:学生读到位,指出不足后,应该再给次朗读的机会,直到有所进步为止;学生能够用朗读体会的段落,不一定要强求说出理由;学生的朗读情况从一开始读的不到位到后来的声情并茂有一个明显的过渡。
五、在教学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时,我割裂得太过散了,可以把过程全说齐,再一个一个详说呢!这样才在教学的时候才有整体性,不会过于散乱。
老师们为我的这堂课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不小的帮助呢!师傅说得好,我好比是那幸福的笋芽儿,在大伙儿的关心、帮助下成长着……
笋芽儿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课文描写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课文描写的笋芽儿真幸福啊:“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幼小的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不断努力,终于成长为健壮的竹子,在反复地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课文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声唤醒她,雷公公大声地呼唤她,竹妈妈百般呵护她,明亮而美丽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励着她,笋芽儿从开始的撒娇,到钻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如果我们没见过笋芽儿,没见过竹妈妈给笋芽儿穿的衣服,那最好去看看竹林,去找找笋芽儿,至少也要看看它们的影像资料或图片,这些对于感悟和理解这篇课文,会有很多帮助。在授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学生借助原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读
懂了些什么,每组推派一代表归纳整理后在全班发言。学生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引导学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最原始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感受谈出来。)
2、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根据个体喜好演读课文,看看在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说说自己的解读。
(深入角色,朗读文章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
3、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学生在稍作努力的品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想象笋芽儿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后的自豪心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深入研读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活动,升华情感。)
4、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带着问题研读课文,经受人文熏陶。
(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与笋芽儿、春雨姑娘、雷公公、妈妈进行多向对话,从而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与感悟。)
(通过与文本四次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的有机融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3、《笋芽儿》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背诵课文最后3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能根据要求独立预习课文,对未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说些悄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笋芽儿得到了哪些朋友的什么帮助。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
笋、竹图片投影片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笋芽儿教学反思11
一、细嚼演绎寻觅语言深处的味道
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文本的语言读深、读厚,不断丰富文本语言的意境,让学生用内心感悟,入情入境地与文本语言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对文本语言内容有情真意切的情感体验,这是学生阅读文本语言的表层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情感的陶冶下,依据文本的语言内容想象其意境,然后将主观情感移入意境、丰富意境。把文本语言中的情境转变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尽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临其境,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如识其物,如闻其声,如感其情,进入文本语言描述的特定“角色”中。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一文第七自然段时,文本此部分章节的内容主要写钻出地面的笋芽儿所看到的景物,表达自己长大的快乐心情。教学时可首先安排读课文找出笋芽儿钻出地面看到的景物,再美美地读读;其次让学生借助文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说说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最后让学生体会文本描写笋芽儿成长时快乐心情的感叹句“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并通过朗读把笋芽儿这种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通过多层次的语言感受不断丰富语言的意境,学生对此部分文本语言的情感体验加深了、丰富了,自然就进入了文本语言描述特定的情境中。
此外,在阅读文本时,让学生通过一些虚拟的语言场景进行体验感受,同样能激发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细嚼演绎。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时,可以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生活体验、知识经验,把文中的语言置换成一幅一幅“画”卷。同时,让学生把脑中的“画”进行相互交流,使画境逐渐清晰。最后,教师再把精心制作好的课件用多媒体演示:桂林像老人、巨象、骆驼等“奇”形的山;像屏障、竹笋等“秀”丽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险”峻的山。媒体鲜明的景致使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真正“容颜”,把文本语言和课件欣赏融合起来学习,有助于学生与文本对话,达到细嚼文本语言、演绎情感体验的境界。
再者,把文本精彩的故事编成课本剧,是激发学生细嚼文本语言的有效手段。
二、品味汲取习得语言表达的艺术
潜心会文本,滋润言语情。对文本语言的品味,要用心感受,这样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语感;用心感受文本语言的妙笔生花所在,才能汲取文本语言表达艺术的精华,蓄积言语功力,这是学生阅读文本语言的深层目标。
聚焦语言出彩之处。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语言的特点,善于让学生发现文本中浓墨重彩之处,将文本语言中的相关内容聚集到焦点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如《笋芽儿》一课在引导学生品味第二自然段语言时,可以围绕本段语言的出彩之处“撒娇”一词展开。先让学生通过读句子、找词语,发现作者在这段内容中分别从语言和动作这两方面对笋芽儿展开描写。在品味语言时安排如下环节:
(1)品悟笋芽儿语言上的“撒娇”。从文本语言中想想,笋芽儿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把文本中笋芽儿“撒娇”的话“是谁在叫我呀”朗读好。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有板有眼地聚焦“撒娇”的语言表达艺术;
(2)品悟笋芽儿动作上的“撒娇”。先找出笋芽儿的.动作描写:“揉一揉”、“伸一伸”、“看看”,接着让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把这段话读出情感,在配合动作朗读中再次聚焦“撒娇”的语言表达艺术。
补白语言想象之处。所谓“补白”就是针对文本中一些用笔独到、内涵细腻的语言文字,教师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设计一些空白,激活学生想象,然后加以补充,达到对这一片段语言精髓的深刻领会。如学习《笋芽儿》第一自然段时,为形象地表现春雨轻柔的特点,教学中抓住关键词“低声呼唤”的学习,通过读、悟、想象、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读中水到渠成地感受到春雨轻柔的这一特点,让学生用“轻、柔、缓、急”等不同的语气读好“沙沙沙、沙沙沙”这描写春雨的象声词,在读中想象春雨下时不同的节奏、韵律,自然而然地理解“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乐曲”这句拟人话描写的语言意境。
援引语言相同(或近)之处。在品味语言的环节中,教师可以援引同一题材的相关文本学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汉语言的构成规律,培养言语能力。如教学《笋芽儿》一文揭示课题时,教师可以列举柳芽儿、草芽儿、叶芽儿、豆芽儿等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理解明白课题“笋芽儿”的意思。又如学习《笋芽儿》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时,可以安排语言相近的两类“揉了揉、伸了伸、钻了钻”、“抚摸、滋润、唠叨、呼唤”的词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语言独特的构词方式。
笋芽儿教学反思12
《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冲破一切障碍,由竹笋生长为竹子的经过。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关于笋芽儿教学反思。通过笋芽儿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一起来看下吧!
笋芽儿教学反思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考虑到《笋芽儿》是一篇童话,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强壮的竹子,告诉孩子只有从小敢于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才能健康成长。内容浅显易懂,语句优美。文中出现几次笋芽儿跟竹妈妈的对话,表达了她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是对学生进行有感情训练的好题材。因此,在设计有感情朗读方面,我做了如下安排: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笋芽儿先后听了谁说的话,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生读课文,有默读的,轻声读的,小组读的,气氛较活跃。)
全班交流。
生:我知道了刚开始时笋芽儿听了春雨姑娘的呼唤,想到地面上去,可被竹妈妈拦住了,她被吓住了,还是呆在了地下。从这里看出笋芽儿很害怕,课文中说笋芽儿“缩着身子,低着头”。
生(林燕芳):我还知道笋芽儿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后,是娇滴滴地在回话“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生纵笑,因为该学生说话时声音娇滴滴的。)
师:(面带微笑)我想:大家笑得那么开心总有原因吧!(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
生:我觉得林燕芳说的很像笋芽儿说话的'语气,是在撒娇!
生:我有时也是这么撒娇的。比如星期天妈妈叫我起床,我就说“我还没睡醒呢,再睡一会儿吧!”(声音很尖,很甜,同学们不断鼓掌。)
生:故意做撒娇的动作(揉揉眼睛、扭动身子)边做边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
师:我觉得同学们表现得精彩极了!很好地理解了“撒娇”这个词。那你们能不能扮演笋芽儿,“央求”竹妈妈让她到地面上去呢?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四人小组合作,挑选角色,认真地准备)
请一些学生自告奋勇表演。
生:我觉得“竹妈妈”表演得很不错,说话时有些担心,就像我的妈妈,叫我天冷时多穿点衣服时也是这么说的。
生:我觉得“春雨姑娘”很关心人,说话时很温柔。
生:我觉得他们把不同的人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了,让人佩服。
师:(点头表示赞许)我发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自己读读这些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同学读得有声有色。)
师:那你们喜欢文中的笋芽儿吗?
生:我喜欢,因为笋芽儿很坚强,后来破土而出了。
生:我也喜欢笋芽儿,因为刚开始笋芽儿很害怕,后来听了雷公公的话,终于沉不住气,钻出了地面,变得很坚强、勇敢。
师:那你们能把这种笋芽儿的情感变化读出来吗?
(四人小组合作,读得很成功。)
课后反思: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个性话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堂课上,我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如刚开始时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较快地进入了情境。在对话训练中,我让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出自己的感受。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如在朗读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娇”、“唠叨”、“沉不住气”等词的意思,朗读训练较扎实。
整堂课很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并能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过程和方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和价观:在朗读中体会了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强的态度变化,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当然,在朗读训练方面,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思考:
1、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如在朗读笋芽儿钻出地面这段话时,感情变化不明显。笋芽儿的心情、小草弟弟说话时的语气没有很好的区分。
2、《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们经常发现: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练习过的课文
笋芽儿教学反思13
《笋芽儿》是一篇童话。课文用亲切优美的语言、拟人的手法,记叙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艰苦环境能锻炼人的道理。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教师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不能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
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笋芽成长的快乐,是我这一节课的一大亮点。例如:让学生不但模仿春姑娘温柔的声音呼唤笋芽儿,还让另一个学生想象笋芽儿的动作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雷公公呼唤笋芽时,我问:雷公公怎么来的?生: 轰隆隆敲着大鼓。 师: 雷公公会对笋芽儿说什么呀?想象做动作说,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帮助学生找准想象创造的切入口,“笋芽儿终于成功了,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这一富于灵性的诱导,使学生心中想象的涟漪荡漾开去,思维的触角自由延伸,语言潜能得到开发,认知储备得到激活,情感世界得到滋养;使课堂高潮迭起。他们一个个浮想联翩,妙语连珠,无不令人击节叹赏。在这里,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笋芽儿教学反思14
《笋芽儿》是一篇很美的描写春景的,通过写笋芽的生长过程,让人们来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
成功之处: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拟人的童话散文,课文生动形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学时我围绕“美读”来展开。不断去指导孩子图文结合来观察笋芽,想象笋芽的动态的`生长,想象它钻出地面的开心,想象它长成竹子的自豪。用拟人化的语言来描述情景,让每个孩子都变成一个个茁壮成长的小笋芽儿,孩子们越读越兴奋。
2.带孩子走进情境,让表演与朗读相结合,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让男生来扮读雷公公,让女生来扮读小笋芽儿,给他们的朗读打分,都是百分出头,且不断鼓励,分数也不断适当攀升。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的读,声音中传递着一种快乐的情绪,同样也传递着春意。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一边沉浸于活跃而有效的教学氛围,一边暗暗的想这节课只用了“赛读”这一招来进行朗读指导,就取得那样好的效果。其实孩子想要的并不多,老师不断地赞扬和鼓励,胜过了任何物质的奖赏。如能天天坚持,该会有怎样的景象呢?
不足之处:
在朗读比赛,表演中还有部分孩子因为个人能力的缺陷,表现不理想,投入的激情不够,所以,面向全体,大力度培养学困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笋芽儿教学反思15
核心提示:《笋芽儿》这篇文章是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珠子。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
《笋芽儿》这篇文章是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描写了笋芽儿在别人的鼓励下,不怕困难,努力锻炼,终于破土而出,长成一株健壮的'珠子。
这篇课文自我感觉好的地方:
1、以“是谁帮助了笋芽儿?”引出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文段。让女生读春雨姑娘,感受春雨姑娘的柔和和轻声呼唤。让男生读雷公公,体会雷公公的声音稍大和急促粗重的语气。
2、在黑板上直接画图,展示笋芽儿在泥土中,眼前一片黑暗,到扭动身子,一个劲向上钻,再到长成竹子的过程。虽然形象,但自愧自己画工不好,由此萌发想学画画的想法。
3、课外扩展时,以“你喜欢笋芽儿吗?”抛出,孩子总是喜欢答一些和文章无关的原因,而没有从文章中找答案。下次应该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喜欢笋芽儿吗?”引导出,笋芽儿分发向上的精神,并隐射出,这棵笋芽儿其实就是孩子自己,虽然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要破除而出长成健壮的竹子,最终还是得靠自己。春雨姑娘就像自己的妈妈,总是温柔细腻,雷公公就像自己的爸爸,严格而又粗重。得出这样的结论固然很好,但是却不知学生有没有深刻体会。
不足之处:
1、本篇课文生字较多,不宜采用集中学习带读的方式,学生读着读着就没兴趣了。并且本课的生字可扩展的空间不多,不应一一细致讲到位。如果放在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方式更好。
2、文章1—5段采取模仿朗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读,都只停留在浅层面上。在6、7自然段时,因见学生反映不好,更是匆匆走了过场,没有抓住重点。“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没有很好地利用图片进行朗读和仿写。
3、第6自然段,问笋芽儿看到了什么时,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打不出来,其实问题很简单,由此可以看出,孩子课堂上不爱思考。
【笋芽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笋芽儿教学反思02-10
《笋芽儿》教学反思11-22
《笋芽儿》教学反思[荐]10-25
笋芽儿教学反思15篇03-02
《笋芽儿》教案09-19
笋芽儿教案03-01
《笋芽儿》优秀教案09-03
小学课文《笋芽儿》教案05-30
《笋芽儿》语文教案06-10
《柳叶儿》教学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