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9 14:24: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整理家里的,变废为宝!”

  “老师,以后我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

  ……

  下课以后,同学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的笑脸,看着他们的那种热情,我由衷地笑了,看来这次课已经到达我所期望的成效,让他们收获不少,这课的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垃圾做起。本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活动二“垃圾分类”,

  活动三“分离可回收垃圾”,

  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的总体评价。也许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动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和垃圾的危害,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活动一的家庭垃圾调查中,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在活动二、三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在活动四中,制造再生纸,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美观精致,而且很有意义,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他人的,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积极地展示和自我表现构成了课堂活跃热烈的气氛。学生能够观察,有发现,能动手操作有收获,能够动脑有所挖掘,各项能力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从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

  本学期,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并引导他们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3

  第一次接任《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对我来说还是新生学科,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不多,上起这样的课不免有些心慌。虽说如此,但在本次的《趣味水果》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伊始,我让学生来猜猜我的“百宝箱”里装的是什么宝?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2、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的能力。如小组在讨论中,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小组中动手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作品真不赖。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等活动,要用到语文,数学,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4、本次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由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行确定主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准备不够充分,本科在选题方面很好,但渉及面较广,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的内容显得有些肤浅,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须要更多的'时间。真的是要做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做到小课题深研究,才能把这门学科做得更好。

  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各种水果的有关知识了解都还比较肤浅,还停留在表层,有些一知半解,一些体验的深度也还有待于加深.

  3、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承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4、部分学生还不太能够很好的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果与收获,需要老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评价。

  5、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需要完善,使自己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看来,综合实践课要上得成功,不能忘记一点:给学生方法,注意过程指导!还必须得做到小课题深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4

  一、做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这一节课中,以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通过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拓展延伸。利用《科学》这门学科来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用《信息与技术》学科中的知识来创建博客;综合《语文》学科进行小记者的采访和报道。

  二、结合时事选择主题,学生的兴趣非常的浓厚。

  三、展示形式多样。

  1、符合各小队的活动主题。例如粉丝带小对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汶川灾情,他们认为,图片是最能体验这一主题,能让人非常只管地感受灾情,从而引发人们去关注灾情,所以他们选择用剪贴集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2、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成果展示和交流,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他们的.自信。红丝带小队中的成员都是对电脑非常感兴趣的孩子,这次活动就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设计博客,搜集资料,教其他同学进入博客,发博文,对其他同学发的博文进行及时地跟贴。

  存在不足:

  1、每个小队在汇报时应当向大家介绍自己主题内容,再进行展示。

  2、活动环节相扣不紧密,使得课堂教学不够流畅。例如由于博客界面打开速度比较慢,影响了博客的介绍,这个问题是我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如果能在课前先打开最小化,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3、学生展示时老师的指导跟不上。例如:在博客介绍时,一位学生因为紧张而无法进行展示,这个时候,我就先对他进行鼓励,接着就帮助展示博客内容了。如果这个时候让小组成员帮助展示就更能体现小组合作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5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反映出来的进步。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区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及组织好校内综合组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7

  1、充分认识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落实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注重知行统一、实践体验、寓教于乐,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各中学要结合课程设置,统筹安排八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集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列入学校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计划,使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实践基地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实践登记制度》,依据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考评情况发放结业证书。今后无特殊情况,凡不能按要求完成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律不颁发初中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3、多措并举,周密组织,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各初中学校按照教体局统一部署,把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校长要亲自抓,由教务、政教部门组织实施。要根据实践基地确定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积极宣传、动员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放征求意见书,积极与家长沟通,认真宣传青少年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作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拥护,并根据实践基地确定的时间安排,切实做好活动的相关工作,参训学校到校前将参训学生划分好学习组(每组30人),就餐小组(每组10人,要注意男女生搭配)和宿舍管理(10人一室);根据收费标准提前做好相关收费,到实践基地时一并足额缴纳。活动结束后,县教体局将对该项工作认真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并将调控50分纳入对各初中学校的综合督导考核;对组织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

  4、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各初中学校和实践基地要密切配合,把师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大措施,制定出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要建立学生往返实践基地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安排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耐心的教干教师带队,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实践基地要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能,防止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自护自救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5、加强实践教育计划与管理。实践基地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活动质量。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中,树立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磨练意志品质。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活动期间,实践基地要与学校、家长及时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时整改,让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国教育改革中一种新型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式。

  温老师所上的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了解蔬菜的营养》,正是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教学。

  温老师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要他们善于把教材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问题、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程度,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达到双赢。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温老师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因为,知识与技巧在讨论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中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成功体验中学习,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更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凡是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外,我还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参赛的38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彰显了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活动形式可谓百花齐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不仅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功能,还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远教育意义,彰显教育功能,这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很重要的,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优秀教师指导的活动成效大,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疑惑,将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深入、加强,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从以上几节课中我感受到他们并没有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严谨的推敲,也没有刻意的限制课堂上每个环节的时间,就像是一位“孩子王”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做游戏。课堂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总是在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教师的作用突显出了。这也正应了当今综合实践活动最新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向常态化”。今年7月份陈树杰教授在福建举办的“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常态化”的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这32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当然有些地方也需要靠我们的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才能解决。但是,我们一线教师能做到的就是把课堂和每一次带领学生活动都做为实施常态化的阵地。在以上课例中,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常态化”吗?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指导教师不过分关注校长、同行、专家对自己指导课的评价如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拒绝表演课、做秀课,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机会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对比”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收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祝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尽管我们的资料搜集并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并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传统的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

  三、作为参与者,我们一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他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确认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在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不断地探求真理。整个过程中,不仅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更调动了教师全情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现自己才华,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在活动中,我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面更广了,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蜕变。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着、享受着这样的成长历程。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是参与者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教师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0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的美景吸引了学生,但文中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欲望。因此,一个以“神秘的西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语文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在电视上读广告语,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康杰同学创作的广告语:“尝尽天下美味,不如康师傅有味——康师傅方便面。”如此一来,教学课堂开放了,教学时间灵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三、激情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也会愈来愈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如《七根火柴》《马背上的小红军》等,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自选课题,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获得感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长征”时期官兵、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舍己救人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为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因此,设计奇趣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课前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自主活动,深化创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们能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完课文后,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大胆地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要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1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学生应该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2

  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春天的节日,并能初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了解春天里的节日由来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是什么过渡到为什么”的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回忆并结合查资料了解春天的节日有多少,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比如可以通过与长者交谈、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获取资料,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节日的了解涉及民族节日、环境保护节日,社会性公益节日,我适当进行总结和扩展,结合这些节日,教育学生学会保护环境,保护自身权益,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

  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经过第一课时的研究,小组内确定“研究计划书”,并由组长分配任务,组内成员各自去准备 。学生选择了他们喜爱的节日进行研究,在兴趣的基础上去探索,得到的成果自然非同一般。

  此外,学生在最后一个环节“创意无限”中,为我们自己的“家”——四三班设计了一个节日。联系了生活,把课堂学习应用在自己身边,学生更是跃跃欲试,绞尽脑汁,构思出了“同欢节”、“师生节”“同乐节”等奇妙且富有意义的节日。

  应该说,本堂课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了一个“春天的节日”,既表现了自己,又对春天各种节日的风俗、习惯、传说等得到了解,达到了本堂活动课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自我反省,认真总结及检验教训。激励优秀学生,戒骄戒躁、努力进取,向更高目标前进;使中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使学困生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从现在做起,抬起头来努力追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3

  【活动背景】

  姓名是每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凝聚着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通过姓氏变迁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基于以上思考,以“姓氏文化趣探”为研究主题,迈开探索姓氏文化的步伐。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含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探求中国姓氏蕴含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相互交流探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查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探究实践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活动课型】:选题指导课

  【活动对象】:四年级1班学生

  【备课团队】:钟艳杨俊文邓永军黄园华潘晶梁丽

  【活动准备】

  1、查字典弄清楚自己名字中的每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

  2、询问父母为自己取名字的寓意

  3、查找或询问与自己同姓氏的古今名人及与姓氏相关的文化背景与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视频

  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形形色色的姓氏,每一个都可以衍生出一个故事,韵味无穷!

  课件:姓氏文化探趣

  2、姓名趣话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看,这是全班同学的姓名(课件:全班姓名),

  师:不同的姓名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象我,我叫梁丽。梁是我的姓,丽是我的名。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花一样美丽大方。你们的姓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跟大家说说。

  二、百家姓探趣

  1、引入百家姓

  (1)从刚才的介绍中我知道有姓王、姓张、姓刘的。你姓什么…

  (2)(课件:全班的姓泛红)你们看,仅仅在我们班就有这么多的姓。中华民族的姓氏就更多了。宋朝时候有人把中国的姓氏做了统计并写成一本书流传至今——(课件:百家姓封面)

  (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起个头,许多中国人都能把这些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语句像歌谣一样背诵出来。因为大家明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蕴含着流芳百世的中华根基文化。(课件:百家姓视频)

  2、百家姓

  (1)师:怎么样,想不想一块来读一读!(课件:百家姓一览表)看,这就是百家姓的姓氏内容。(课件:前两列姓氏)请大家跟随电脑文字自由诵读前两列,初略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生自读)

  (2)师: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像童谣那样把节奏带出来。跟着老师再次去感受吧!赵钱孙李读……(师生同读)

  (3)课件:百?

  师:百家姓,这个“百”是指刚好100个姓吗?(生答)

  课件:百——言其多也,编写于宋朝的百家姓收集有442个单姓,61个复姓,凡503姓。由于百家姓流传了很久,期间有经历的多次的填补修缮,不同时期的姓氏数目也都不一样。究竟现在的百家姓记录有多少个姓氏?大家课后去了解吧!

  【板书:数目】

  (4)师:刚才读了百家姓,谁还记得排第一位的是哪个姓?(赵)

  课件:赵?

  师:为什么赵排第一?(生答)

  【板书:排列】

  师:我给你们些提示:百家姓是在宋朝编写的,宋朝的皇帝姓什么?(赵)

  师:百家姓最早是在宋朝编写的,当时的皇帝就姓赵,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理所当然就赵排在第一位。

  (5)师:一个赵字告诉我们百家姓编写的年代,现在我们把历史车轮往前推进到唐朝。谁知道唐朝的皇帝姓什么?(李)

  师:我们班上有姓李的同学吗?

  师:你知道的李氏名人有哪些?谁再说?

  我们跟随短片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播李氏名人短片)

  【板书:名人】

  师:(请李同学),当知道与你同姓的名人有这么多时,你有什么感受?

  说不定五百年前你们还是一家人呢!

  师:其他同学还想了解什么?

  三、姓氏的起源

  师:让我们把历史车轮向更早以前推进,去了解中

  国各个姓氏是怎样产生的,背后有什么起源故事?

  课件:姓氏的起源

  师:刚才说到了李姓,李姓是怎么来的?咱们去听段故事。注意边听边想,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

  课件:播视频李姓的起源

  【板书:起源】

  师:说说看,你了解到什么?

  师:这就是姓氏起源奇妙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其他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呀?

  课件:秦汉之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再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推究中国姓氏的起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可分许多方面:

  以职业为姓陶、屠、匠等

  以(方位)为姓西门、东方、南郭等

  以动植物为姓熊、马、柏、杨等

  …………

  师:职业、方位、就连动植物都能产生姓氏。真奇妙!你们猜猜看,姓氏还可能是由什么起源的呢?

  师:大家猜的对不对,究竟姓氏还有多少种起源?一切就隐藏在省略号中,等着你们去探究发现。

  四、讨论选题(相机指导)

  课件:活动要求: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商量选定你们最感兴趣的姓氏话题;

  2、由组长把本组选定的姓氏话题写在纸片上,然后分类贴上黑板。

  五、龙的传人

  师: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是中国,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欧洲姓氏的历史只有400年,美洲的姓氏历史也只有200多年,日本的文化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直到100多年前才有了自己的姓氏……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身为龙的传人,我们为民族的灿烂文化而自豪!(课件:龙的传人)

  六、小结

  师:下次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后续的调查研究。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姓氏文化探趣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门科学。一个姓就是一部史,一个姓续写千年情。透过姓氏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产生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上思考,此次,我们以姓氏为经,以文化为纬,延续去年的说姓氏写姓氏的活动,迈开了深入探索姓氏文化的步伐。

  亮点一:时间线索

  本次课从现在的姓氏追溯到姓氏起源,将博大厚重的姓氏文化由近及远逐次推移。让学生联系了现实,又追寻一下生命的过往。

  亮点二:文化线索

  通过开课视频、音效、加上一段吟诵,渲染浓厚的文化气息;话姓名含义;解百字,探数目;明赵姓,探排列;李入手,探名人;自由谈,引话题,逐层抽丝剥茧,将姓氏背后厚重的文化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及思考,拉近了学生与文化的距离。

  亮点三:趣味探究

  通过“说”姓名含义;“解”百字数目;“猜”赵字排列;“探”姓氏起源……增加话题趣味。同时注意关注学生,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运用语言神态拉近师生距离,趣味性、神秘感、自豪情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活动过程完整,较好的实现了预定目标。学生在本课中,各方面能力的得到了锻炼提升与展示交流,所达成的目标对于下一步探究姓氏文化活动的深入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人的姓氏,就是追溯那生命记忆的源头的一条线索。越探越有趣,越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灿烂瑰丽。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漠然视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

  二、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三、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四、结合时事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5

  《神奇的计算机世界》这一课主要是要掌握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有显示器、主机、鼠标、打印机等,软件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用鼠标画画、键盘玩小游戏就早已是大多数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鼠标、键盘、主机以及一些应用程序,学生多多少少都能说上一些。考虑到这些因素,在《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导入时,我使用了质疑导入,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和用到计算机,那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吗?

  本想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揭示出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谁知当我问下这个问题后,教室里却是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反应,过了半分多钟,才有学生举手。

  生:我知道比尔盖次,我来说说比尔盖次。

  接着,我又问,还有呢?教室里又是一片沉静,最后在我指着实物鼠标、键盘的引导下,才有人说出了鼠标、键盘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是知道计算机的部分硬件的名称的,只是设计的问题,无法让学生把已知知识与提问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这就需要重新设计提问,让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客观、直接的反应。

  为此,我又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面前的这台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生:鼠标、主机、键盘、音响、打印机、杀毒软件、防火墙……

  学生举手发言很涌跃,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只是,这回学生又提到了音响、打印机等,而这些,学生面前的计算机是没有的。是要求学生听清题意呢,还是重新设计提问?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发展,我又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面前都有一台计算机,哪你知道一台计算机一般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生:鼠标、主机、键盘、显示器、音响、打印机、杀毒软件、防火墙……

  这样的提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学生目前的信息知识水平,为下面新课的展开,作下了铺垫。

  因此教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扭转被动的课堂局面。在提问的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吃透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首先要理清本课主要讲授哪些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然后,再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转化成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能有较多收获。

  2、要分析学情。学生已有的信息技能水平,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将设计怎样的`提问,所以,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先要调查学生现有的信息技能水平。另外,要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他们的形象思维远远强于抽象思维,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提问要具体化形象化、富有趣味性,比较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提问。

  3、要逐层推进。一堂课,教师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呈现一种递进关系,即本课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学习上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设计提问时必须一个一个按知识的逻辑结构逐个推进。

  总之,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出来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必须要在提问设计上狠下功夫。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7-20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5-27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06-21

关于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2-19

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06-11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15篇02-24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3-23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4-10

[精选]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5-30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

  “,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整理家里的,变废为宝!”

  “老师,以后我一定不会乱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

  ……

  下课以后,同学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看着的笑脸,看着他们的那种热情,我由衷地笑了,看来这次课已经到达我所期望的成效,让他们收获不少,这课的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也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告诉他们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得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垃圾做起。本课的亮点在于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活动二“垃圾分类”,

  活动三“分离可回收垃圾”,

  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的总体评价。也许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动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类和垃圾的危害,这将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活动一的家庭垃圾调查中,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在活动二、三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分工合作,由组长分配任务,安排、调控组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自己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自行收集材料,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从而获得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知识。

  在活动四中,制造再生纸,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美观精致,而且很有意义,我想只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学习他人的,他们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堂上积极地展示和自我表现构成了课堂活跃热烈的气氛。学生能够观察,有发现,能动手操作有收获,能够动脑有所挖掘,各项能力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变废为宝”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从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

  本学期,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并引导他们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3

  第一次接任《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对我来说还是新生学科,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不多,上起这样的课不免有些心慌。虽说如此,但在本次的《趣味水果》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伊始,我让学生来猜猜我的“百宝箱”里装的是什么宝?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2、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的能力。如小组在讨论中,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小组中动手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作品真不赖。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等活动,要用到语文,数学,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4、本次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由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行确定主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准备不够充分,本科在选题方面很好,但渉及面较广,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的内容显得有些肤浅,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须要更多的'时间。真的是要做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做到小课题深研究,才能把这门学科做得更好。

  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各种水果的有关知识了解都还比较肤浅,还停留在表层,有些一知半解,一些体验的深度也还有待于加深.

  3、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承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4、部分学生还不太能够很好的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果与收获,需要老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评价。

  5、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需要完善,使自己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看来,综合实践课要上得成功,不能忘记一点:给学生方法,注意过程指导!还必须得做到小课题深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4

  一、做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这一节课中,以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通过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拓展延伸。利用《科学》这门学科来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用《信息与技术》学科中的知识来创建博客;综合《语文》学科进行小记者的采访和报道。

  二、结合时事选择主题,学生的兴趣非常的浓厚。

  三、展示形式多样。

  1、符合各小队的活动主题。例如粉丝带小对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汶川灾情,他们认为,图片是最能体验这一主题,能让人非常只管地感受灾情,从而引发人们去关注灾情,所以他们选择用剪贴集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2、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成果展示和交流,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他们的.自信。红丝带小队中的成员都是对电脑非常感兴趣的孩子,这次活动就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设计博客,搜集资料,教其他同学进入博客,发博文,对其他同学发的博文进行及时地跟贴。

  存在不足:

  1、每个小队在汇报时应当向大家介绍自己主题内容,再进行展示。

  2、活动环节相扣不紧密,使得课堂教学不够流畅。例如由于博客界面打开速度比较慢,影响了博客的介绍,这个问题是我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如果能在课前先打开最小化,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3、学生展示时老师的指导跟不上。例如:在博客介绍时,一位学生因为紧张而无法进行展示,这个时候,我就先对他进行鼓励,接着就帮助展示博客内容了。如果这个时候让小组成员帮助展示就更能体现小组合作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5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反映出来的进步。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区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及组织好校内综合组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

  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7

  1、充分认识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落实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注重知行统一、实践体验、寓教于乐,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各中学要结合课程设置,统筹安排八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集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列入学校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计划,使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实践基地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实践登记制度》,依据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考评情况发放结业证书。今后无特殊情况,凡不能按要求完成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律不颁发初中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3、多措并举,周密组织,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各初中学校按照教体局统一部署,把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校长要亲自抓,由教务、政教部门组织实施。要根据实践基地确定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积极宣传、动员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放征求意见书,积极与家长沟通,认真宣传青少年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作用,取得家长的支持和拥护,并根据实践基地确定的时间安排,切实做好活动的相关工作,参训学校到校前将参训学生划分好学习组(每组30人),就餐小组(每组10人,要注意男女生搭配)和宿舍管理(10人一室);根据收费标准提前做好相关收费,到实践基地时一并足额缴纳。活动结束后,县教体局将对该项工作认真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并将调控50分纳入对各初中学校的综合督导考核;对组织不力,造成一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全县通报批评。

  4、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各初中学校和实践基地要密切配合,把师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大措施,制定出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要建立学生往返实践基地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安排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耐心的教干教师带队,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实践基地要切实保证活动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性能,防止和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自护自救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5、加强实践教育计划与管理。实践基地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活动质量。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直接参与中,树立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精神、磨练意志品质。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活动期间,实践基地要与学校、家长及时沟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及时整改,让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国教育改革中一种新型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式。

  温老师所上的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了解蔬菜的营养》,正是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教学。

  温老师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要他们善于把教材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问题、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程度,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达到双赢。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温老师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因为,知识与技巧在讨论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中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成功体验中学习,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更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凡是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外,我还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参赛的38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彰显了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活动形式可谓百花齐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不仅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功能,还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远教育意义,彰显教育功能,这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很重要的,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优秀教师指导的活动成效大,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疑惑,将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深入、加强,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从以上几节课中我感受到他们并没有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严谨的推敲,也没有刻意的限制课堂上每个环节的时间,就像是一位“孩子王”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做游戏。课堂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总是在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教师的作用突显出了。这也正应了当今综合实践活动最新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向常态化”。今年7月份陈树杰教授在福建举办的“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常态化”的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这32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当然有些地方也需要靠我们的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才能解决。但是,我们一线教师能做到的就是把课堂和每一次带领学生活动都做为实施常态化的阵地。在以上课例中,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常态化”吗?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指导教师不过分关注校长、同行、专家对自己指导课的评价如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拒绝表演课、做秀课,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机会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对比”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收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祝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尽管我们的资料搜集并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并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传统的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

  三、作为参与者,我们一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他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确认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在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不断地探求真理。整个过程中,不仅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更调动了教师全情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现自己才华,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在活动中,我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面更广了,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蜕变。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着、享受着这样的成长历程。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是参与者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教师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0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的美景吸引了学生,但文中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欲望。因此,一个以“神秘的西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语文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在电视上读广告语,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康杰同学创作的广告语:“尝尽天下美味,不如康师傅有味——康师傅方便面。”如此一来,教学课堂开放了,教学时间灵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三、激情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也会愈来愈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如《七根火柴》《马背上的小红军》等,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自选课题,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获得感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长征”时期官兵、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舍己救人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为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因此,设计奇趣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课前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自主活动,深化创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们能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完课文后,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大胆地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要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1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学生应该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2

  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春天的节日,并能初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了解春天里的节日由来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活动“是什么过渡到为什么”的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回忆并结合查资料了解春天的节日有多少,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比如可以通过与长者交谈、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获取资料,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节日的了解涉及民族节日、环境保护节日,社会性公益节日,我适当进行总结和扩展,结合这些节日,教育学生学会保护环境,保护自身权益,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

  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展示他们研究的成果,经过第一课时的研究,小组内确定“研究计划书”,并由组长分配任务,组内成员各自去准备 。学生选择了他们喜爱的节日进行研究,在兴趣的基础上去探索,得到的成果自然非同一般。

  此外,学生在最后一个环节“创意无限”中,为我们自己的“家”——四三班设计了一个节日。联系了生活,把课堂学习应用在自己身边,学生更是跃跃欲试,绞尽脑汁,构思出了“同欢节”、“师生节”“同乐节”等奇妙且富有意义的节日。

  应该说,本堂课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了一个“春天的节日”,既表现了自己,又对春天各种节日的风俗、习惯、传说等得到了解,达到了本堂活动课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它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鼓励他们树立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自我反省,认真总结及检验教训。激励优秀学生,戒骄戒躁、努力进取,向更高目标前进;使中等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使学困生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从现在做起,抬起头来努力追赶。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3

  【活动背景】

  姓名是每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凝聚着父母深情厚意和殷切的期望,通过姓氏变迁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基于以上思考,以“姓氏文化趣探”为研究主题,迈开探索姓氏文化的步伐。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含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探求中国姓氏蕴含的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资料,相互交流探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查阅、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探究实践带来的愉悦和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活动课型】:选题指导课

  【活动对象】:四年级1班学生

  【备课团队】:钟艳杨俊文邓永军黄园华潘晶梁丽

  【活动准备】

  1、查字典弄清楚自己名字中的每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

  2、询问父母为自己取名字的寓意

  3、查找或询问与自己同姓氏的古今名人及与姓氏相关的文化背景与资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视频

  师: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形形色色的姓氏,每一个都可以衍生出一个故事,韵味无穷!

  课件:姓氏文化探趣

  2、姓名趣话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看,这是全班同学的姓名(课件:全班姓名),

  师:不同的姓名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象我,我叫梁丽。梁是我的姓,丽是我的名。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花一样美丽大方。你们的姓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跟大家说说。

  二、百家姓探趣

  1、引入百家姓

  (1)从刚才的介绍中我知道有姓王、姓张、姓刘的。你姓什么…

  (2)(课件:全班的姓泛红)你们看,仅仅在我们班就有这么多的姓。中华民族的姓氏就更多了。宋朝时候有人把中国的姓氏做了统计并写成一本书流传至今——(课件:百家姓封面)

  (3)、“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起个头,许多中国人都能把这些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语句像歌谣一样背诵出来。因为大家明白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蕴含着流芳百世的中华根基文化。(课件:百家姓视频)

  2、百家姓

  (1)师:怎么样,想不想一块来读一读!(课件:百家姓一览表)看,这就是百家姓的姓氏内容。(课件:前两列姓氏)请大家跟随电脑文字自由诵读前两列,初略感受其中的.文化韵味(生自读)

  (2)师: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要像童谣那样把节奏带出来。跟着老师再次去感受吧!赵钱孙李读……(师生同读)

  (3)课件:百?

  师:百家姓,这个“百”是指刚好100个姓吗?(生答)

  课件:百——言其多也,编写于宋朝的百家姓收集有442个单姓,61个复姓,凡503姓。由于百家姓流传了很久,期间有经历的多次的填补修缮,不同时期的姓氏数目也都不一样。究竟现在的百家姓记录有多少个姓氏?大家课后去了解吧!

  【板书:数目】

  (4)师:刚才读了百家姓,谁还记得排第一位的是哪个姓?(赵)

  课件:赵?

  师:为什么赵排第一?(生答)

  【板书:排列】

  师:我给你们些提示:百家姓是在宋朝编写的,宋朝的皇帝姓什么?(赵)

  师:百家姓最早是在宋朝编写的,当时的皇帝就姓赵,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理所当然就赵排在第一位。

  (5)师:一个赵字告诉我们百家姓编写的年代,现在我们把历史车轮往前推进到唐朝。谁知道唐朝的皇帝姓什么?(李)

  师:我们班上有姓李的同学吗?

  师:你知道的李氏名人有哪些?谁再说?

  我们跟随短片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播李氏名人短片)

  【板书:名人】

  师:(请李同学),当知道与你同姓的名人有这么多时,你有什么感受?

  说不定五百年前你们还是一家人呢!

  师:其他同学还想了解什么?

  三、姓氏的起源

  师:让我们把历史车轮向更早以前推进,去了解中

  国各个姓氏是怎样产生的,背后有什么起源故事?

  课件:姓氏的起源

  师:刚才说到了李姓,李姓是怎么来的?咱们去听段故事。注意边听边想,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

  课件:播视频李姓的起源

  【板书:起源】

  师:说说看,你了解到什么?

  师:这就是姓氏起源奇妙的地方!想不想知道其他姓氏是怎样起源的呀?

  课件:秦汉之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再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推究中国姓氏的起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可分许多方面:

  以职业为姓陶、屠、匠等

  以(方位)为姓西门、东方、南郭等

  以动植物为姓熊、马、柏、杨等

  …………

  师:职业、方位、就连动植物都能产生姓氏。真奇妙!你们猜猜看,姓氏还可能是由什么起源的呢?

  师:大家猜的对不对,究竟姓氏还有多少种起源?一切就隐藏在省略号中,等着你们去探究发现。

  四、讨论选题(相机指导)

  课件:活动要求: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商量选定你们最感兴趣的姓氏话题;

  2、由组长把本组选定的姓氏话题写在纸片上,然后分类贴上黑板。

  五、龙的传人

  师: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是中国,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欧洲姓氏的历史只有400年,美洲的姓氏历史也只有200多年,日本的文化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直到100多年前才有了自己的姓氏……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身为龙的传人,我们为民族的灿烂文化而自豪!(课件:龙的传人)

  六、小结

  师:下次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分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后续的调查研究。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姓氏文化探趣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姓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门科学。一个姓就是一部史,一个姓续写千年情。透过姓氏这个窗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姓氏起源与演化,纵览我们民族瑰丽神奇的文化发展史,产生民族自豪感。基于以上思考,此次,我们以姓氏为经,以文化为纬,延续去年的说姓氏写姓氏的活动,迈开了深入探索姓氏文化的步伐。

  亮点一:时间线索

  本次课从现在的姓氏追溯到姓氏起源,将博大厚重的姓氏文化由近及远逐次推移。让学生联系了现实,又追寻一下生命的过往。

  亮点二:文化线索

  通过开课视频、音效、加上一段吟诵,渲染浓厚的文化气息;话姓名含义;解百字,探数目;明赵姓,探排列;李入手,探名人;自由谈,引话题,逐层抽丝剥茧,将姓氏背后厚重的文化逐一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及思考,拉近了学生与文化的距离。

  亮点三:趣味探究

  通过“说”姓名含义;“解”百字数目;“猜”赵字排列;“探”姓氏起源……增加话题趣味。同时注意关注学生,倾听学生,鼓励学生,运用语言神态拉近师生距离,趣味性、神秘感、自豪情无处不在,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活动过程完整,较好的实现了预定目标。学生在本课中,各方面能力的得到了锻炼提升与展示交流,所达成的目标对于下一步探究姓氏文化活动的深入顺利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人的姓氏,就是追溯那生命记忆的源头的一条线索。越探越有趣,越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灿烂瑰丽。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主题内容,开展活动。

  一、从学生兴趣入手开发主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反之,如果学生对主题不感兴趣,漠然视之,就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在活动中倾注全部心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在一种欢快、愉悦、充满期待的活动氛围中自觉自愿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

  二、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开发主题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递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三、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发主题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四、结合时事开发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15

  《神奇的计算机世界》这一课主要是要掌握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有显示器、主机、鼠标、打印机等,软件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用鼠标画画、键盘玩小游戏就早已是大多数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计算机的鼠标、键盘、主机以及一些应用程序,学生多多少少都能说上一些。考虑到这些因素,在《计算机的组成》这一课导入时,我使用了质疑导入,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和用到计算机,那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计算机的名词吗?

  本想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揭示出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谁知当我问下这个问题后,教室里却是一片寂静,没有一点反应,过了半分多钟,才有学生举手。

  生:我知道比尔盖次,我来说说比尔盖次。

  接着,我又问,还有呢?教室里又是一片沉静,最后在我指着实物鼠标、键盘的引导下,才有人说出了鼠标、键盘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是知道计算机的部分硬件的名称的,只是设计的问题,无法让学生把已知知识与提问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这就需要重新设计提问,让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有客观、直接的反应。

  为此,我又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你面前的这台计算机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生:鼠标、主机、键盘、音响、打印机、杀毒软件、防火墙……

  学生举手发言很涌跃,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只是,这回学生又提到了音响、打印机等,而这些,学生面前的计算机是没有的。是要求学生听清题意呢,还是重新设计提问?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发展,我又重新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面前都有一台计算机,哪你知道一台计算机一般有哪些部分组成吗?

  生:鼠标、主机、键盘、显示器、音响、打印机、杀毒软件、防火墙……

  这样的提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学生目前的信息知识水平,为下面新课的展开,作下了铺垫。

  因此教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扭转被动的课堂局面。在提问的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吃透教材。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首先要理清本课主要讲授哪些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然后,再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转化成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能有较多收获。

  2、要分析学情。学生已有的信息技能水平,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将设计怎样的`提问,所以,在设计问题前,教师先要调查学生现有的信息技能水平。另外,要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他们的形象思维远远强于抽象思维,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提问要具体化形象化、富有趣味性,比较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提问。

  3、要逐层推进。一堂课,教师会提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呈现一种递进关系,即本课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学习上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设计提问时必须一个一个按知识的逻辑结构逐个推进。

  总之,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设计出来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必须要在提问设计上狠下功夫。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7-20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05-27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06-21

关于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2-19

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06-11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15篇02-24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3-23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4-10

[精选]综合实践教学反思15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