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教学反思1
首先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要求大家说了一些关于狼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咽虎吞,入狼似虎……,使大家对“狼”的形象有了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范读再找学生领读。这篇课文用181个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狼生死搏斗的故事。我要求学生依靠注释,和老师给予的提示运用加字改字法疏通文意。或者已经掌握的一些文言知识先尽力自行解决文字障碍问题,如果难以解决,可以“同桌合作攻关”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字词的读音渗透在了里面。分析故事情节:同学合作再归纳“屠夫 遇狼——惧狼——御狼——毙狼”的故事情节。请同学们在齐读课文中提炼文中关键性语句概括狼的.反应和表现。主要培养学生们从原文中提炼答案的能力。事实证明一段读三遍,二段两遍,三段一遍四段快速浏览学生们都能很准确无误的提炼出需要的答案。
最后分析屠户和狼的性格总结归纳课文的启示,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看来文言文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因材施教”。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吸引人的优势,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让学生动起来”。
《狼》教学反思2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虽不是童话故事,但由于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而课文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时,第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鹿和狼,再由此导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接着,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自悟,将感受深的句子和不懂的画出后,又引导学生在“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鹿数量上的变化”、“凶恶的狼保护林,而可爱的鹿破坏林”这三者存在什么联系,画出关系图。然后进入教学的探究过程,理解课文句子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接着再出示质疑问题“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破坏会怎样?”从而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昔日森林和现在森林、鹿群前后变化的句子。创造情景让学生想象从整体同时也点出本课一个特色:对比手法。最后,谈谈发生在身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使课堂内容能以延伸。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遗憾,以下就这节课中的不足谈一谈。
首先是朗读,引导昔日森林与现在森林对比时分角色读,可学生没有读出语气来,如果教师在之前加以引导学生也许会读的好些。
在自学自悟中,让学生抓住了鹿、狼、森林三个关键词,由词来带动课文的理解,体会,感觉有些词讲得很到位,学生也都理解了,但是画起之间关系图时花的时间长,拖慢了教学进度,乃至教学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
此外,我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细,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我的提问初衷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服务于朗读,自读自悟,但结果并不明显。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狼》教学反思3
《狼》这篇文章有什么让人感到奇“异”的地方呢?这个问题太难了,初一的学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异。文笔的简约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色,但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进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绝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文言文都简练,不必讲。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讲,是我们不会。文言文为什么都简练?《聊斋志异》的语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这其中当然有原因,只是我们不知道。近来,我在想,一个教师,即便是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绝不是据此便可以大有作为的,其关键还是要看自身的学问根底。
《狼》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设计理念】
1.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悟情。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太多繁琐,抽象的叙述,以读带讲,边读边思,读中悟情,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多种形式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项比较,深入探究。抓住文本,通过对比朗读,重点引导学生比较1、3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究造成这原因的根本所在。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
2、出示狼和鹿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漂亮,活泼。)
3、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设计意图】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常常能为阅读文本提供诸多资源。这一揭题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本文题目中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让学生的认知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反差”,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行为首先应该从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二、导出末端,设置悬念。
1、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查个究竟吧!
三、多项比较,深入探究。
(1)探究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
2、请生自由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交流:
①、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
②、可是经过25年之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凯巴伯森林的两次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变化,因势利导,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些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它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说一说。
(2)探究鹿群的变化
交流:
1、出示句子: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这时的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活泼,美丽,健康,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
总结:是啊,快乐中存在着危险,嬉戏时也要时刻提防。
2、后来鹿群又发生什么变化?请生再读读。
交流:A、数量变化:4千只——10万只——8000只病鹿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从而感受到此时凯巴伯森林已经成了鹿的王国了。)
【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十万只数量之多,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出示: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群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交流:
出示: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数、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鹿群这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饥荒)这里的“一切”指什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同学们补充完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小花还没来得及装扮森林,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凡是森林中能吃得到的东西,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鹿宝宝对鹿妈妈痛苦的哀鸣,它们好像在说:“妈妈,我……”(指名说)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那就是疾病。
出示: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地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学到这儿,老师不禁纳闷了,鹿好好的,为什么会有疾病?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B、状态变化:现在的这八千只病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从哪儿可以看出?
C、那么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森林的消退,食草动物没有了食物和家园,而食肉动物也连带受到了影响。
总结:此时的凯巴伯森林荒凉萧条,死气沉沉,病鹿奄奄一息,小动物无家可归,没有了狼的威胁,鹿群反而失去了快乐,森林反而失去了和谐,此时的.你心情如何?齐读这一段。
(3)探究狼的变化
1、过渡:那么森林和鹿群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狼的变化)是啊,狼的大量捕杀正是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导火线,当时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们一样恨透了狼。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恨透了狼?
出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
(交流:从“一个跟着一个,25年,六千多只”中体会人们的残忍。)
3、再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这句话时,体会当时人们对狼恨之入骨的心情。(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领悟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奠定了基础。
(四)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过渡:当地居民捕杀狼是为了什么?然而事实上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吗?
2、读最后一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事情出乎他们的预料?(做梦也不会想到,居然,反倒,倒成了。)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现在,凶残的狼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而善良的鹿却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吗?
4、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想些 ;
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说些 。
【设计意图】通过对当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语言的想象,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
四、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功臣” 吃 “祸首”
▽
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教学反思
————在对比碰撞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和鹿》一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将教材所载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选取重点——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着以“狼、鹿和森林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主线,紧扣教材中的对比描写,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教学的设计着重体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与碰撞”。
一、碰撞于反差强烈的画面对比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尽管文章对凯巴伯森林变化有一些描写。但为了再现和强化森林之变的特定场景,我用多媒体课件将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与后来的荒凉之景作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学生一见原来那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兴奋、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心理顿时活跃起来。而后来的凯巴伯森林那么荒凉、萧条,学生图文对照,思维面打开了,思维的力度加大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多媒体课件播放适时适度,真正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感悟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触辞而入境、动情”,他们个个都惊讶于凯巴伯森林巨大的变化,抽象的文字符号构成了一幅幅发人深省的形象画面,学生也收到较好的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效果。
二、碰撞于内容深刻的对比中
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专务。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而语文能力的获得是在丰富多彩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获得的。教学中,我设计多个内涵比较丰富,易于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对文本中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疏理、加工。在组织学生研究问题中的省略号的妙用时,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进行对话,然后用语言表达、感情朗读等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感受。这是又一次思维与情感的碰撞,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是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碰撞于数量变化的对比中
《狼和鹿》这篇课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实的数字隐含说明狼与鹿的数量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如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对比鲜明,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强烈的对比引起了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学生在对比中解读了文本,悟出了道理,陶冶了性情。于是,课堂绽放出了创造的火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狼》教学反思5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4、书信传音,为总统出谋划策。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的错误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5、揭示道理,课外延伸,深化主旨。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立体化的三维化目标,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本环节中,学生通过介绍自己了解的相关的小故事,进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这个环节中,仍然激活了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把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本课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比如《拯救澳大利亚的蝴蝶》。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为我这节课,为我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提宝贵意见!
《狼》教学反思6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为了保护森林的鹿,下令捕杀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结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几千只鹿苟延残喘。这个故事告诉人类应该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认为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上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围绕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引导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特别引导孩子们朗读了那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句子,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们谈的非常好,他们有的说,从这个句子中看出枪的无情,也就是人类的无情。有的说,他们体会到了狼的可怜,在那一刻,狼的残忍无情都荡然无存了。……在这里我告诉孩子们:“孩子们,的确是这样,狼也是一种可怜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动物为捕食对象,他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发展规律的。因此,我们人类对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生命都应该承认,应该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们听动了多少,但是我知道,从今起,他们不会单纯去判断一种动物植物的善恶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暂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高贵与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做个善良的人,能做个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个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狼》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集体舞《喜羊羊和灰
太狼》,创编并合作表演挖陷阱、织网的动作。
2、能在腕带和标记的帮助下,迅速变化往圆心交替走合圆上走
的队形,并结伴交换舞伴。
3、体验在集体舞蹈中战胜灰太狼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1)在地上用小草标记好的圆。(2)背景图。
2、两种不同颜色的腕带,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
3、剪辑好音乐的MP3。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着幼儿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音乐,边跳边进入场地,走成一个圆,然后坐下。
师:羊宝宝们,青青草原要开舞会了,你们想不想去参加。
幼:想。
狼:羊村要开舞会了,好多羊呀,我灰太狼也要参加,到时把这些羊抓回去做羊肉大餐。
二、创编、合作表演集体舞《喜羊羊与灰太狼》
1、创编、学习挖陷井的动作。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挖陷阱、织大网等)再请幼儿创编挖陷阱的`动作,然后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
2、创编、学习织网、打结的动作
引导幼儿创编出穿线、打结的动作。然后再组织大家学习。
3、学习合作表演
在腕带的帮助下,幼儿两两面对面的站好,进行合作表演。
4、学习交换舞伴表演
利用小朋友玩过的《找朋友》的游戏,学习交换舞伴完整的表演舞蹈两遍。
三、齐心协力,合作抓住灰太狼,体验在集体舞蹈中战胜灰太狼所带来的快乐。
灰太狼出场,老师带着小羊们藏在背景图的后面,等灰太狼掉进陷阱里去了,向大家求饶的时候,跑出来一起欢呼胜利。
四、结束:即兴舞表演。
灰太狼下场,舞会开始了,老师带着幼儿一起跳《你最牛》。边跳边组织幼儿退场。
《狼》教学反思8
《狼和小羊》第一课时说课稿
振兴小学 范晓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情趣,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它讲的是一只狼故意找碴儿要吃小羊。说明有些坏人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好人对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课文抓住了狼的凶残和小羊的'善良的特点,生动地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狼的恨和对小羊的同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读通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本课生字。
学习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一、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
(1)重视字词句教学。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读课文,以及时纠正同学的错误。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实效也大。
展示交流部分,在检测一、二类字时,主要选取每组的一、二号同学进行领读及自主强调字音。随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按自然段进行朗读,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与此同时,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识记。
(2)指导书写
这一环节,我提出一个任务“你认为本课的生字哪些不好写呢?”这样孩子们开始互动——你说、我讲,由于孩子们已经有所书写的巧方法,所以又呈现出自主、互学的态势。随后我进行范写,学生之后描红、临写,在采用评议的形式选出优秀作品。
(3)检测导结这一环节,我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了“听写”和“选取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两种形式,效果挺好。
课堂上,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我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狼》教学反思9
试教过好几次,每次试教后都改了教案,以尽量让其简练通畅,能在35分钟之内呈现并收到较好效果。所幸,比较通畅地上完了,没有拖堂。
准备教案的时候,我设计了两套教案。一套就是这次上课所使用的,以分析狼作为重点,另一套则是重点分析东郭先生来理清故事及其所呈现的道理。因为觉得后一套我比较难驾驭,似乎处理起来要更复杂些,我自己都觉得很繁琐,而前一套设计我自己的思路更清晰,处理起来也更简单些,我从试教起,就选了后一套设计。
上下来觉得课堂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孩子积极性蛮高,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一些含有“狼”字的成语,通过学习课文,对狼的凶残、狡猾、卑鄙、忘恩负义、恩将仇报都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积累了这些可以涌来形容狼的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语言表达得到了训练。在对狼的语言分析中,学生对如何进行生动的语言描写有了一些体悟,并注意到语言描写的提示语,这对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有好处的。通过学习,孩子还明白并记住了一个道理:“绝不能可怜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讲仁慈。”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提醒他们注意提示语的变化的时候,教师应该把狼在说这句话的外部环境串起来说说,比如,猎人快追上这只狼了,狼慌慌张张地说——然后让孩子把狼说的话读出来,猎人越来越近了,狼很着急,说—— 猎人走了,听不到马蹄声了,狼在口袋里说——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伸伸腰,舔舔嘴,说——……此外,这节课可以说成功地把孩子带进了故事,但是,却还没有出得来。孩子还过多地沉在故事中,没有跳出故事来看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手法。学文和写作指导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还注意到这节课的练习都是口头练习,没有笔头练习,没有很好地手脑结合,训练时也主要以想象说话为主,缺少对语文知识点的落实。而这一切,就差那么一点点,只要老师有这个清楚的意识,稍微提一提就可以了,而我没有清楚地意识和这样的打算,所以就差那么一点点。
上完了这节课后,我还是没有完全放弃另一套设计。因为这个故事,如果从东郭先生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再加上它本身很经典,小孩子也喜欢这个故事,所以课后,在一次晚管的时候,我提醒我的同学说,我们上课的时候主要是从狼的形象这方面来分析课文的,其实如果我们从东郭先生来分析课文的话,我们对这个故事还会有很多新的认识。于是我们开始来从东郭先生分析课文。首先,看东郭先生出场的简笔画:毛驴,一大袋子书,走在路上——读书人,而且是饱学之士。然后抓东郭先生的糊涂,学生一共找出了5 处见出东郭先生糊涂的地方,他们很兴奋,很投入,这结果大大超出我的期望。我突然灵光了,知道了如果从东郭先生入手来分析课文应该怎么去上了。而且我隐约感觉到如果这样去上的话,也许课堂会放得更开,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更能符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我希望再上的时候能尝试第二套教案。
《狼》教学反思10
在活动中,孩子们始终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游戏,这和游戏场景的布置、形象鲜明的音乐、我在游戏中的角色和语言、我的情绪等是分不开的。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兔妈妈的身份带幼儿到森林里玩,自然地进入活动室。在欣赏音乐时,我引导兔宝宝们分辨小兔和狼不同的音乐形象,发现躲藏的时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当有兔宝宝被大灰狼发现抓住时,我又以兔妈妈的身份及时把孩子救回来,这也是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避免了幼儿由此产生恐惧感而不愿参与游戏,让他们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更主动地去感受和表现。同时,在提问幼儿“你为什么被大灰狼发现了?大灰狼的耳朵很灵,眼睛也很尖,那我们怎样才不会被它发现呢?”中,来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躲藏时不能动也不能有声音等规则。最后减少遮挡物数量再次游戏,增加了游戏难度,让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躲藏的地方,有一定的挑战定。可能是音乐效果的烘托和我情绪的带动,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情境中,狼来了时都能遵守规则,一动不动地躲好。活动目标达成较好。
当然,在活动中我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不能有效地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孩子的回答和反应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由于有点紧张,心里只想着活动环节,当孩子们对我的问题没有回应时,我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没有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其实,有些问题过大,可以把问题一步步化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一步步解决。还有当我提问被大灰狼抓住的“小兔子”为什么会被发现时,他由于不开心,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又急着把我的发现告诉大家。其实,我可以让其他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发现不能动的游戏规则。
如何接好孩子抛来的球,这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我觉得,只有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思考,一定会找到接好孩子抛来的“球”的技巧。
《狼》教学反思11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狼和小羊》。回顾今天的课堂,我很欣慰。孩子们在和我相处的40分钟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自信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这也正是我想带给孩子们的。今天的教学,从“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来检验我的课堂,其中有几点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抓住课前引导,搭建自信平台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自信走入课堂。课前,我通过一个游戏“看词表演”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更为下面的感情朗读做了铺垫。接着,我和孩子大声说:“我真棒!”“我很棒!”“我最棒!”“我棒极了!”不仅是给孩子鼓励,也是给自己打气。从而使师生充满自信地走进课堂习。除此之外,这样无意识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抓住重点词语,搭建朗读平台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指导和说话训练,试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帮助学生领会寓意。本篇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我紧紧抓住了“故意找碴儿”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开展朗读训练,设计提问。紧接着,我抓住狼说话时的“气冲冲”、“大声喊道”和小羊“温和”、“喊道”来体会故事中人物角色。抓住角色对话的朗读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
三、抓住教材,搭建想象平台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狼此时最想干什么?孩子们一致认为:此时他最想吃掉小羊。接着,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狼的内心想法。有的说:“今天我真是太幸运!居然让我碰到了一只又肥又嫩的小羊”。有的说:“这只小羊的味道一定很美!我要把他捉回去,饱餐一顿。”……最后,我又抛出了研读教材时发现的问题:“既然狼这么想吃小羊,他为什么不一口气把小羊吃掉呢?”。有的孩子说:“要是狼一下子扑上去吃小羊。小羊会听到动静吓跑的。”有的说:“狼要是扑上去吃小羊,会引来其他动物的,他就吃不成了。”有的说:“狼害怕别的动物知道这件事以后会说他不讲道理,所以不能吃掉。”当我听到孩子们这些答案以后,带给我的除了是惊喜,更多的是震撼!
《狼》教学反思12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主旨,背诵精彩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词汇。
难点:当堂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作者。
1、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狼。
2、简单回忆作者情况: 清朝 《聊斋志异》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法。
1、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确立本堂课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中得出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认读→译读→品读
(三)认读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译读
1、译法回顾
2、自由结组,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3、检测译读效果。
4、看来,通过译读这个环节,大家积累了一些词汇,做到了准确翻译课文,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目标。那么,谁能用一句话?(2……)
(五)品读
1、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2、分析狼和屠户特点。
3、理解寓意。
(六)精彩背读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背下来?
(七)拓展延伸
1、谈一点学习收获。
2、送一句人生箴言。
(八)推荐阅读:1.黄山《感恩狼》
2.姜戎《狼图腾》
3.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狼》反思
《狼》作为一节公开课已经上完了,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些让我欣慰的地方:
一、学法指导比较到位。
这节课,在我的教学思想中比较注重学法指导。
首先,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新课的学习,而是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法,明确文言文三步读书法:认读→译读→品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学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在译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翻译方法,并给出例句。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时有据可循。
二、教师示范效果较好。
这节课,我没有用朗读音频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诵全文。教师的当场示范给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事实证明,学生在后来的展示朗诵中,表现很出色。我觉得这和教师的亲自示范有很大关系。
但是,课后静思,我觉得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更多:
一、 译读环节生硬不确切。
在译读环节,进行得比较生硬,有一些东西还是强加给了学生,不是自然生成的。并且,学生译完之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答案。这样,有些东西就比较虚,目标中能准确翻译课文,实际上就没有落实到位。
二、 挖掘文本不够深刻。
这节课在深度上还有很大欠缺,没有把蒲松龄写《狼》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节课应该从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仅仅指狼吗?它可以理解为恶人、恶势力,如果和学生生活联系再紧密一些,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能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么,就将文本和现实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一些思想指导。
三、 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调控不够到位。译读环节中,有时候就被学生拽住了,学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后没有定论,课堂有些失控,致使时间分配不均衡,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没有进行,这是一个遗憾。
四、课件准备不够精细。
在这样一个大赛上,课件却频频出错,是不可原谅的。课件制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备课的不严谨,以后我更要端正自己的备课态度。
课已经上完了,但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的地方还很多,我将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断总结,应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
《狼》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文章。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里,看起来温顺活泼的鹿却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而看似贪婪凶残的狼却是维护森林的功臣。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微妙的变化,导致位置的互换呢?教学中,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导入几份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接下来,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比哪组反应快!(狼!人类!森林!鹿)
现在增加难度,老师说一个词,你自己判断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觉得行,请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可爱的`—— 可恨的——可怜的——贪婪的—— 美丽的——智慧的—— )
学生反应灵敏,能迅速地作出反应。
接着我这样引导:看来狼和鹿在你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坏蛋的代名词,其实,你们的看法和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样,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学习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狼》教学反思14
《兔子和狼》这首歌曲是由一首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编而来的,在学习之前我们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孩子们还是很喜欢这首轻快地音乐节奏类型的,为我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我将活动目标设为: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歌曲。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选择、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还准备了兔子和狼的头饰,为音乐表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开始,我用故事进行了导入,先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然后通过提问: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什么了吗?来帮助幼儿回忆熟悉故事内容。在学唱活动前我让孩子提起对活动的兴趣,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编一首我们小孩子自己的流行歌曲,编一首歌需要歌词和曲调,曲子我们刚才已经听过了,歌词就藏在我刚刚说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孩子听说要编自己的流行歌曲兴奋极了,我为了让幼儿能在适宜的兴奋状态下参与活动,在让孩子感受歌曲、提炼歌词的环节我是让幼儿在座位上进行的,我先范唱歌词的第一句“对面的兔子看过来”,避免幼儿自己创编时受原来歌词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提炼歌词环节,我们没有做任何动作,这样相对保持了幼儿的稳定状态,之后逐步出现动作,出现交往,将幼儿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不断地根据幼儿的情绪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体态幅度,以调整幼儿的情绪。
在“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环节中,重点让幼儿体验和谐生态的观念,在幼儿的日常经验中,兔子和狼是两个对立的角色,但在现代的教育观念中,我们更希望幼儿逐步建立一种和谐生态的观念,能用发展、宽容的眼光看待事物。因此在歌曲中我们用兔子和狼的对唱交流,让幼儿建立这样的观念。
在活动的最后的反思环节中,兔子和狼都在诉说着他们的'快乐。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价值实现。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表达,仿佛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说别人的事。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幼儿用自我卷入的方式参加反思,幼儿的反思是在他们自己感动的基础上获得的,而且,这种感动来源于幼儿的亲身体验与经历。
《狼》教学反思15
兔子和狼之间的互动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主题,特别是随着《小兔乖乖》等表演游戏的开展以后,兔子和狼的形象在孩子中可谓是深入人心。因此,今天(10月21日)上午在我们班开展了《兔子和狼》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我设定了三个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边唱边做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2、体验和享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从活动的目标上来看,活动目标基本上能够达到,但是活动目标一的达成情况不够理想,因为我发现部分孩子不能够边唱边做游戏,如果唱歌就忘了要做动作,做动作的就忘了唱歌。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多加训练。
由于在活动之前有让孩子初步的学习过这首歌曲,因此孩子对于旋律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我发现孩子除了对于歌曲的演唱上还是不能够完整的唱出来之外,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1、教师首先以创设一个故事来引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比较大,很快的就融入到活动中;
2、由于班上有开展过《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因此孩子们对于老师创设的环境比较能够适应,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这一点是比较好的,老师能够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入,不仅一下子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活动内容。
3、在让幼儿自由为创编相应的兔子和狼的动作时,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老师的动作来做,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改善,但是还是不够理想;
4、在分角色扮演的时候,可以分组让孩子来进行,而不是一味的女孩子扮演兔子,男孩子扮演狼的形式来进行。
5、由于班级活动场地的局限,老师在尝试了一遍以后,便将活动拉到了操场上。虽然这样给予了孩子比较大的空间,但是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这一个环节上可以放在活动延伸来进行会更好一点。
【《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狼教学反思02-16
《狼》教学反思03-03
语文《狼》教学反思04-14
狼和鹿的教学反思09-15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03-21
狼和小羊教学反思02-26
小兔和狼教学反思01-23
《狼和鹿》教学反思07-22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