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优选】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在直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拼一拼、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例题的出示顺序作了调整,先出示了楼梯图,接着再出示篱笆图,目的是让学生能先认识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而不是先认识菱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安排拼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意图是:一是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是把学生认识图形的过程设计成“做”图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初步获得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许多问题:
一、导入环节,在辨别中找不同
我以给图形分类导入,让学生按边的'条数去给图形分分类,学生能够很快地根据边的条数将所给图形分成三类。学生找到四边形后,我让学生找出一个和其他三个不一样的四边形,对于学生难度比较大,部分学生没办法一眼看出。听了各位老师的建议后,我觉得应该做如下改进:在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再让学生挑出不一样的可能效果会更好,在辨别,比较中,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更加的深刻。
二、操作的有效性、反馈的针对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操作组织得不够好,课堂显得比较乱。操作前,还是要说清要求,将鼓励措施与学生的操作结合在一起,及时表扬操作好的学生,以达到操作有序的效果。对于反馈,本节课的反馈比较盲目,我觉得应该做以下改进:学生在操作时,教师有意巡视,找到有利于强化学生认识的成果,提高反馈的有效性。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2
《四边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的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数学游戏走迷宫,让学生认一认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找一找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唤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有的认识。
一、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索的场所。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于实践。通过“猜一猜”和如何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舞台。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我能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提倡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动手实践前,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进行探索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
三、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本节课上我做了一次尝试,二年级学生还比较小,我在孩子们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特征之前先提出具体要求:和同桌小朋友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然后两人合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交流的时候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得到了什么结论?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行进第一次探究,第二次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时,孩子们就很轻松地利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迁移。最后在全课总结的时候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顾了这节课研究图形时所采用的方法: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并且加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语言还不够熟练简洁。
2、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时候还有些乱,有些学生对正方形用折的方法还不能灵活掌握。
3、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部分拓展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把本节课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多磨课,磨好课,把课越磨越好,越磨越扎实!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3
三年级上册“四边形的认识”这个内容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意思。我先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创设了学校课外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并指给同桌看。学生找到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菱形等等。学生说出了那么多名称,有已经认识的,也有似曾相识但并不真正明白的。可以看出,学生对接下去要认识的图形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虽然他们并不能正确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但他们脑海里已经有了这些图形的大致的形状,可能并不正确,也不够清晰。
在观察了那么多图形的基础上,我直接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图形中,有一种叫做四边形。四边形到底是怎么样的,不急于让学生表述,而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然后选几个上来展示,看是四边形吗?说明理由。学生画了各式各样的四边形,有比较特殊的,也有一般的'四边形。这时,学生对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又有了新的认识。
然后我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去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撕下来”,然后再次组织交流:你为什么选出了这几个,其它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出两点主要的: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并把这两点板书出来。
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把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想到了很多办法:有的按边的长短分为对边相等和对边不等的;有的按一组对边是否平行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为一类;有的按角的大小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有直角的分为一类;还有的按图形是否对称把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等等。
在学生的眼里,这些图形各有特点,虽然有些特点还不能正确表述出来,但他们能用手势比划,让大家认同。最让学生讲不清楚的是对边“平行”的特点。怎么样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学生还没听说过这两个字,肯定不理解。我就在黑板上画了好几组线,有的平行,有的不平行,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再将其中的一组不平行的线延长。学生猛然醒悟:“原来不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碰到一起,而平行的两条线延长后是不会碰到一起的!”本来很担心他们不会理解“平行”是什么意思,但事实上学生的感悟要比我预料的好得多。看到学生对“平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对下节课认识“平行四边形”更有信心了。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4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也就是说只需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新课导入时,我把自己制作的长方形框架拿出来,由长方形拉动后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在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中,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量、集体讨论中发现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点。“思维的火花在于指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学生学得非常积极主动。实践证明,让他们投入到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去,动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课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在钉子板上围一围,等活动,直观感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和发现获得的,而不是我教给他们的。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合作、交流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足:由于自主探索需要的时间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巩固,练习量还是不够。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5
《四边形》这一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重视动手操作。
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从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四边形,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学生通过创造四边形,按要求画四边形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掌握四边形的特征。
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的环节中,我安排是四人小组讨论出一种分类标准,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还有根据形状等来分的。分类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有的,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如:在四边形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不够理想,给学生操作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我的预设中要求学生把信封里的每个四边形的边或角都用尺子去验证了才去分类的,但在课堂中却出现了很多学生只是直观地对图形进行分类,由于经验不足,我在课堂巡视时没有去指导学生把每个图形验证,所以到最后还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平行四边形也是一个对边相等的图形,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是拿了学生分类时的图形撕下来进行验证,图形太小了,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老师事先能准备好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来演示,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6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掌握其特征。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计:
一、从已有经验开始,直接引入,尝试判断。
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看看课件中的课题,让学生说说对四边形的认识,了解学生脑海中对四边形已有的认识。之后出示书本P35的四边形图形,让每位学生逐个动手判断,并说出不是四边形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从而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归纳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升。这里,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提升,以学生的基础为起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逐步提高。
二、在多次活动中辨析,积极参与,深入了解。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 ,要使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的自身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多种活动中斩获新知,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乐于动脑的好习惯。学生通过对四边形的判断、把四边形分类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到了四边形的细微差别之处,有的学生按照已经学过的标准分,有的学生按照是不是直角分,有的学生按照直角的多少分,有的学生按照对边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照边相等的多少分等等,在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对四边形的认识。当然,活动的'开展需要良好的纪律维持。课堂上我重点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给四人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做了具体分工。负责纪律的,负责汇报的,负责记录的,各有所职,有条不序。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更有效,更扎实的开展。
三、在开放题中提高,巩固所学,开阔思维。
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的其中两道习题:1、学具袋里有两长两短四根小棒,拿出一长一短两根小棒。提出了三个问题:(1)、要拼成一个长方形,怎么拼?还需要怎样的两根小棒?(2)、还能拼成什么四边形?需要怎样的小棒?(3)、一定不能拼成什么四边形?为什么?通过三个问题使学生在开阔的思维空间里更清楚的认识到四边形自有的特点,对相互之间的区别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2、给两个图形填一笔,变成两个四边形,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学想象能力有非常大帮助以及促进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然,想是这么想,设计是这么设计,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存在的不少,主要有三:
首先是学具制作不够精细,由于是自己剪裁制作,部分学具不够精致,甚至比较粗糙,对于学生学习、分类,以及知识的形成、建构会有一定阻碍甚至是障碍,应引起重视。同时没有考虑到特殊四边形的情况,如凹四边形的特例。没有使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更全面。
其次,在四边形分类之后的总结环节中处理得不到位,学生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不够深入、深刻,导致习题中两根小棒拼四边形这一题没有出现应有的亮点,需要反思。
再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人的职责尚需很大的提高,应在今后教学中更多的练习、培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更高效。
我一直都认为课堂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我想象中的设计是多么充分,自己的教学是如何有激情,问题总是会在生命中显现,孩子们是灵动的,于是课堂更是流动的。认识不足,更能进步。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7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探讨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会给四边形分类,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是探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分清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目标、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现做以下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基础
由于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设计上先从教材70页主题情景图中找一找见过的四边形,在纸上画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然后展示教材第71页上图。“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复习四边形的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唤起学生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轻松,体验的学习的愉悦。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结论和数学能力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以听、看、记忆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抽象的概念。为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这样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能力也得到训练。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重视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在教学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给四边形分类,再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又便于理解知识间的关系。在讲解关系时,把四边形比做大家族,其他则是小家庭或家庭成员,并用课件演示出来,形象又具体。
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解决问题。巩固应用中,我设计了一道习题:说说生活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感悟中学数学。
本节课的不足是动手操作的时间把握及学生的兴趣调动还有待于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向同事们多学习,多吸取他们的教学艺术,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8
通过亲授本节课,对本节课的设计及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下面,我分别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环节之间过渡清晰。且注重了环节的小结与环节之间的知识衔接。
2、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完全经历]观察——独立思考——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反馈总结这一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来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密节联系,如找身边的平形四边形,体会平形四边形及其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道理。
4、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深挖掘。如四边形、平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学生能够进行辨别,但不能系统的理清其关系,我通过以集合圈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建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及再教设计。
1、本节课的目标内容较多。在上课时,不能全部完成设计目标任务。高的教学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
2、学生在第一次探究时,对探究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浪费了较多的时间。老师要在探究之前,把可能的问题进行预设,并进行方法的.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在探究时能明确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老师对知识的细节处理不够。没有较全面的预设到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前分析,深入思考可能生成的问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9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的探索知识,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时,课件播放同学们在校园活动时的情景,配上《校园的早晨》这首歌,创设情境,这样的 “课前导入”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很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倾听,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其中,真正意义上作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就自然愿意倾听了。课堂中教师始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身边感兴趣的事情,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新课教学时,不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四边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
如何给四边形分类是本节课的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分好后再汇报。学生先上黑板摆,再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最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很关注,眼睛看向学生,包含着激励的目光。有些问题学生在齐答时,老师不仅仅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而且对其中少数学生发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关注。
三、精心设计作业,密切与生活联系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的作业题:
在这节课上,我们和四边形成了好朋友,那么在今天回家的路上和家中,就请你用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家长和我们一起认一认,好吗?
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兴趣,再次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0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 这句话道出了学生认知起点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在原来的教学设想中,我是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在对四边形一无所知的基础上,所以对四边形的学习是由教师的告知 “象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四边形” 引入的。而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我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暴露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四边形进行评价、修改,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完善对四边形的认识,充分地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悟到了学数学的乐趣。可见,后一教学设计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及对四边形特征认识的深刻性方面优于前一教学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则源于课前调查,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科学预设教案的基础。从这一节课的前后不同设计中,我感受到把握学生起点应该包括把握两个起点:
一、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对这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以前面的课前调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
1、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看似准确“四边形有四条边”,但实际上还是不清晰的,从他们在问卷所画的四边形中有画四条曲边的、也有画成四条边的不封闭图形可看出。
2、对四边形所包含的外延认识也是不完全的,如较多的学生认为“四边形是四四方方的,像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四边形”中29%的错误率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认为学生对四边形一无所知或无所不知都是不科学的,当然这样的认识必将导致预设教学程序的不科学与教学实施的必然失败。本节课中,学生是在画一画、评一评、改一改中不断修正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开放式教学路径的设计,基于学生知识起点,改变了第一个教学预设中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的弊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
把握学生原有的心理起点要求我们明确: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心理指向?是处于“悱愤”状态还是满足于自己原有的认识?在前面所描述的师生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因为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四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所以他们对这节课的.反应是“那简单……”,觉得自己会了,没有学习的必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如果我还是按照原先预设的“告知”方法上这节课,学生对这节课一定毫无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原有认知的尊重,所以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从上面的实录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中没有教师的生拉硬扯、学生的唯唯诺诺,有的只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积极投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是真实的,学习也是真实的,只有尊重每一位学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对话,才有学生的很多精彩:一位学生的委屈投诉:“我觉得我画的是对的,因为我的这个四边形有四条直边,又有四个直角。是这位同学错了吧!”后面分类教学中另一位学生的直言不讳:“菱形就是菱形,怎么能够说像平行四边形呢?”……正是有了学生的投入才使课变得如此精彩。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拉一拉等过程,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边的特点。学生刚接触了平行与垂直,已经认识了垂直线段和平行线,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就更容易理解了,但是因为是在图形当中,学生脑海中没有这个表象,所以在画高时学生会比较迷茫,找不到相对应的高和底。
本节课导入顺畅自然,但是,在整体上,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整节课内容较多,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为了赶进度,没有突破重难点,导致本节课质量不高,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画高的方法。其次,在画高时,教具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再次,画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应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而不是简单的用手描一描,针对学生动手画高时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高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把自己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下去,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以后的教学中要与学生多交流,增加与他们单独聊天的机会,以做到更好的备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对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没有做详细要求,只是通过物体和图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在大脑里初步形成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表征。我先通过生活中一些物体,如伸缩门,栅栏,楼梯扶手,让他们去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图形叫平行四边形。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观察它的形状特征,闭上眼睛在大脑里想象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接着,比较孩子们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大小,高矮,长短都不一样,但什么是一样的?孩子们发现的很到位,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也一样长-----只是简单让孩子们去了解了一下,没有深入去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下来,让他们去比较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有什么不同?以此来衬托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孩子们都用了自己的语言解释说,平行四边形比长方形歪,不像长方形是直直站着的。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记住平行四边形的样子。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我给出了不同的四边形,让他们找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并说出理由。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会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虽然在课本中没有要求,但在一些练习中,却发现很多让画平行四边形的题目。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简单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说说画平行四边形一定要注意什么?上下两条边的格子数要一样。先确定出4个点,在连线。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孩子们也容易掌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画时,我一一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孩子,就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孩子们画的都很认真,画平行四边形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以后多练练,肯定会好很多的。也会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感觉一节课匆匆下来,通过让孩子们看、摸、描、画等活动,孩子们应该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正确认识,但在课后的练习中发现并非如此,孩子们在判断是否是平行四边形时,一题中有多个不同平行四边形,往往不敢下结论。特别是遇到接近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心里就没底了,有点模糊。今后,多让他们画画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所改观。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很精辟地说出了老师教学中的处境。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上了《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我想对自己的教学做以下几点反思,以求在知困时能自强。
一、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追求课堂的高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把握了学情、教材,才能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否则哪怕读透了教材,不根据学情来设计,也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为了执教四上《认识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看了大量的资料,反复分析了教材。觉得教学重点是用格子图去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来认识边的特征,因为操作不方便,花了不少时间,学生还是弄不明白。事实上学生已经通过观察知道对边平行,只需要再延长对边看其是否相交就可以了领悟了。两次试教的不成功,反映出课前调查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测,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生活经验,知道对边平行,也能借助格子图画平行四边形,但对高的认识与画高则认识不足,对于易变形的特点也很肤浅。因此,完全没必要把简单的教得如此复杂,只要花时间在教学难点“画高”上即可。
每次教之前,问问自己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就可以少走冤枉路了。
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瞬间进入学习状态中。原先我设计以长方形的特征导入,看似一脉相承,因为讲完长方形的特征又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试教下来,学生兴致却不高。分析原因,他们对于长方形太熟悉了,不能激发思考。怎么办呢?
正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时,高人指点:何不设计一个猜图形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又顺利引入平行四边形?于是,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就出现在教学设计中。甚至上完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节课好有趣啊!
我想到一位名师说过的一句话:学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猜猜看?”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只要利用得当,好奇心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不再形式化?
小班教学,外加这节课操作活动多,小组合作自然成了这节课优先考虑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试教中小组合作也是问题频出。以第一次合作“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为例,其中有一步操作:量出平行四边形每边的长度。结果学生只量出了两个数据。分析原因,要求不够明确,应改为量出四条边的长度。一个看似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果没有精心设计,只成为一种热闹的形式,让学生在忙乱中迷失了自己。
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人情味?
数学课如何上得更有数学味、更有趣是大家所追求的,但少有关注人情味。其实我的想法是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课堂串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比如展示学生的画高错例时,我提了一个要求:在你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前,先来夸夸别人作品的优点,至少说出一个来。学生心领神会,马上说出一堆优点,然后说道:我建议这位同学在画高时要注意标出它的高与底,作品的主人也笑眯眯地接受了别人的意见。数学也需要关注说话的艺术,让这门真正的艺术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妨效法数学王子张齐华对于数学课堂语言极致追求。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思考并实践之后或许仍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遗憾会变得越来越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思考维护了我们的尊严,我愿继续探索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如同小孩在海滩上捡起美丽的贝壳,自得其乐!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4
20xx年11月23日,我在一小三、四班执教了《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能辨别四边形。”在深入分析教材翻阅教参时,我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这一知识点到底该在课里占有多少比例?是否利用分类来达到这一目标?权衡一番后我便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在此——“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可能是有此前因导致我上课时有些顾虑,难点本就在心中有疑虑,所以课堂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尚有欠缺。反思过后,有以下不足之处:
1、引入时,出示主题图后,应紧扣课题,直接抓出四边形的图形,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在这个地方,有些拖泥带水。
2、整堂课节奏略松,可能与事先试讲有关,原本我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这么多的活动,能完成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课堂的步伐,导致时间过松。造成时间多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事先设计的一些环节无法展示,被自己一带而过,不能省给省了下来。课堂容量还可以再适当加一些。
3、列举四边形时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这里我有点急,喧宾夺主,我觉得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美!
其实,课堂本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无论我想象中的设计是多么充分,自己的教学是如何有激情,问题总是会在课堂中显现,孩子们是灵动的,课堂更是丰富多彩的。上的过程和过后,我自己也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所有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不能回避,课堂生成是我们教学的最佳素材,我想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促进我们改进的阶梯。上完课后,史校长,刘校长,张主任和参加听课的三年级教研组老师们充分地评价了这堂课,他们表扬、斧正,畅所欲言,给了我指出了教法学法上的不足,我觉得:教无定法,课堂就是老师的舞台,只有不停地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断攀升。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15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认识。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我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的.特征。
根据教材特点,我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易变形的特性。
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的表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工具,让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或者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平行四边形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的,而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等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把制作长方形的框架拉长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以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知识点都是从学生的交流中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参与交流的孩子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他们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擦出了火花,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备学后的快乐。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有少数孩子参与度不高,或者比较被动,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有少数孩子不愿倾听同学的发言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寻求解决方案。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4-01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6-23
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06-13
《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03-31
【经典】《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6-23
(精选)《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7-23
平行四边形认识教学反思06-17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6-25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