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12 16:05: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热)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热)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确定圆的条件》。在教学设计上,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探究经过平面上几个点能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先回顾复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几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为下面寻找做圆的方法做好铺垫。由类比的数学思想得到探究经过平面上一点、两个点、及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方法,整个探究过程我坚持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得到“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定理后,概括得到三角形的外接圆、外心等概念和外心的性质。

  优点:

  1、本节课中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探究经过平面上几点作圆的`方法,层次分明,学生理解起来简单明了。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在作法上,让学生经历了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即通过画图、观察、分析、发现:经过平面上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因为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都不确定,故有无数个);经过平面上两个已知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因为圆心分布在连接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有无数个位置,故不唯一);经过平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因为圆心的位置是唯一的且半径的大小也是唯一的故能确定一个圆)。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画图能力及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目标。

  3、学生小组交流活动积极有序,讨论热烈。

  4、学生点评积极大胆,准确到位,起到了小老师的示范作用。

  本节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有如下几点:

  1、时间分配方面不够合理,出现前松后紧。

  2、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很纠结反证法要不要讲,很多老师认为最后的反证法可以不讲,因为时间有限,也很难讲清楚,在自习辅导时另做处理。

  3、处理“外心”在三角形的什么位置时可以采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更加形象、直观,又可以节省时间。对此,我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2

  刚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3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通过经验学习,但经验的局限性同样显著。以数学教学为例,仅依赖经验进行教学,往往将其视为一项实践操作,如同机械地运用既有知识或学习理论,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与反思。这种做法将教学简化为一种技术性活动,遵循固定的步骤和模式化练习,使其自动化。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决策更多基于本能反应而非深思熟虑,更多依赖直觉而非理性判断,更多是按部就班而非主动探索。因此,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更需要通过反思、分析和批判性思维来深化理解。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教学洞察力,不仅仅满足于执行既定的教学计划,而是要主动质疑、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或自动化流程,而是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艺术。

  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我们往往倾向于采用一种所谓的"经验型"方法,即假定自己传达的教学信息与学生实际理解的内容完全一致。然而,这种假设通常并不准确。实际上,师生间的差异在数学知识、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和人际社会经历等多个层面存在,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我们对教学效果的感知产生误导,甚至出现偏差或误解。简而言之,当我们基于自身经验推断学生理解时,可能会忽视或低估这些差异对教学反馈的.影响,从而得出不可靠甚至错误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意识到并努力理解这些差异,以更精确地评估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策略。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于数学教育者而言,教学反思的探索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维度展开:

  1、 对数学原理的反思:深入探讨数学概念的本质,包括它们的定义、来源、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领域或实际世界的联系。这种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数学原理的深层含义,从而在教学中更准确地解释和应用这些概念。

  2、 学习数学的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包括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策略、困难点以及兴趣所在。通过反思,教师可以识别出哪些教学方法对学生最为有效,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3、 教授数学的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互动方式以及评估手段等。这一层面的反思旨在发现提升教学质量的潜在空间,比如采用更创新的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或是改进反馈机制等。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深入反思,数学教育者能够不断优化教学实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在处理数学概念时,应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不仅意味着为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要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起源、演变以及形成机制。同时,教师应具备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诠释数学概念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然而,在实践中,能否如愿以偿地实现这一目标,却并非总能如人所愿。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丰富性,还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内在渴望之中。因此,尽管教得好是促进学得好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这一理想状态并非总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策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上课、在批阅试卷与解答疑惑的过程中,我们自认为清晰地阐述了观点,并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然而,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讲解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我们过于强调遵循特定步骤来处理某一类型的问题,尽管学生当时可能理解了这一过程,但并未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不同情境或变体时,难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4

  一直以来初中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给初中教育也带来的新的面貌。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遵循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样,初中数学教师也是如此。在初中教育众多科目的教学工作中,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每个教师都考虑过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顾自己的想法,要时刻的顾及学生的感受与思维,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形式有所反思。在走进新课程实施的这段时间,我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进一步地作了总结,那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这一困惑作了分析。其次,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对曾经视为宝贵的教学经验的观点与做法也对其进行了重新审视,总结了几点教学反思,在接下来的分析与描述中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对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困惑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教学反思做了几点阐述,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描述:

  一、教学中的困惑

  1、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方面存在的困惑

  首先,很多学生缺少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只是对单一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缺少思维练习,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遵循步骤解题,整个过程缺少逻辑性,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多肥大帮助。再次还有很多学生缺少自信心,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以及自信心极为重要,但因学生在这几方面都有缺陷,因此,一直困扰着每位教师。

  2、教师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力求创新,把书本的知识面面俱到的传授给学生,时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还有一些教师通过表面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可学生却没有抓住该学的重点。正是因为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教学中,学习学到的重点不同。另外,很多教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最重要,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就直接否定这个学生。忽视了学生进步的整个过程。对于差生来说,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那就是胜利,不要以最终的高成绩来评价每个学生。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疲于应付。数学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基础的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拔高,因此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实施.致使很多教师根本不需要在能力的题型上下功夫,基础的东西看一眼就可以进课堂,只是做到了程序化的应付。

  二、教学中的反思

  1、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2、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结束语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新课改前所唯有力量的冲击,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虽然在整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同时也伴有一些惊喜带给每一位教师,那么,各位教师更要在教学中更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利与弊,只有这样,才会做好这项工作。而本文只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描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得到各位同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青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年03期

  [2]刘建国,张慧媛,冯艳茹.反思性教学在解题中的应用浅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02期

  [3]郭喜山.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xx年30期

  [4]唐新秋.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xx年01期

  [5]胥春兰.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教育.20xx年07期

  [6]姜淦萍.对化学反思性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学.20xx年03期

  [7]罗艳《.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与反思性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7期

  [8]张成玉.论反思性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4期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5

  摘 要:实践探索是教育教学的必要环节,只有经过实践探索,才能验证各种教学设想,只有经过实践探索,才能促使教育教学不断地发展。不过这些实践经验怎样才能积累下来呢?就需要使另一个关键环节发生作用,那就是教学反思环节。事实上,教学反思是鉴别所得、积累经验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该怎样进行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呢?笔者就此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老百姓有一句话就是教的曲唱不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这一句话也意义非凡。每一位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前,都经过专业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教师经过学习,就具有了教学能力。在新毕业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教育部门也经常组织他们学习,但是并不是这样就会实现期望的借鉴目标。真正提升教师自身能力还需要经过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一、意义解读

  (1)转变观念为行动。观念指挥行动,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教师观念指挥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都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自我教学意识、进行必要的自我批评。让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逐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选择,同时,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2)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不经过实践考验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通过研究数学教学反思,解决教师难以把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纽带。把经过反思得到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3)学会分享。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有所得,而有所得就会有分享的基础和分享的欲望。教学反思既可以指向个人也可以指向团体。通过团体教学经验的交流,每一个人独特的教学经验都可以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经验。多种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与比较,可以引起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反思策略

  (1)正视自身。反思思考的是什么?首先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观进行反思,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数学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学会把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多想教法。初中学生已经有了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的是灵活多变的课堂。再有,新课改在中国不断地推行,对培养学生的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实现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转变,这一切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把新的教学方法引进现代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教师难以实现灵活运用,使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奏效。教师要想很好的把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运用于课堂,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把自己视为课堂的主角,要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角,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根据学生课堂情绪的变化,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上学生的节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角色转变。教学活动的两个主要构成中,一个是教师,另一个就是学生。新课程标准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提倡,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教学理念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

  (4)随课反思。教师的工作具有重复性,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却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要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抽出时间将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对知识之间的规律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检查自己在知识点上是否有欠缺或新的发现。教师尤其要对自己对学生的启迪是否恰当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反思,更要从反思中得到的启示进行总结,最好能够做出具体的记录,认真进行总结,并做出适当的归类。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也要进行认真的反思,特别是在教师刚刚批改完作业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很多具体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此时教师如果能进行很好的反思,效果是最好的,将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都进行归纳总结,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5)引导学生共同反思。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的就是学生纠错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不仅要进行有效的反思,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以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时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指导学生简单的对数学学习进行回顾,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得甚少,很快学生就会对教师这样的做法产生厌恶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产生好的效果,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思考。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不断地进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一个不断成功的过程,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数学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实现其高效学习是促使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之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形成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6

  【关键词】培养,探讨,能力,反思,数学教学,中学生,初中,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现在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推理严谨性、语言学术性以及证明的探索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初中生在思维上的局限性,因此,必须经过多次推敲、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

  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外在影响因素则是指学习环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形成的因素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时,对基本理论、概念类的内容讲解都很详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注重问题的解题思路,过于强调解题的“简便方法”,很少给学生演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没有反思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2.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教科书和辅导类资料的编写者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通常会以最直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略去了大部分的知识推导、证明过程,因此,学生看不到理论形成的过程,就无法模仿学习、反思到新的方法和技巧。

  3.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数学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考题的难易度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在考试后对试题、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反思。

  三、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利用提纲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对课程进行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的有效办法,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重难点、基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哪些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反思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构造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反思意识。趣味教学一直都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枯燥的数学公式,教师可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行为,这样他们在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解题意识。

  3.注重习题剖析,可进行解题思路、结论倒推、题设延伸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引导。培养学生审题时抓住主要条件,同时注意发掘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反思解题可以让学生勤动脑,在反思中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4.师生间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常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若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思维碰撞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仁胜.运用解题反思 优化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xx(9).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xx(4).

  [3]莘建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7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回望这段时光,既充满紧张与忙碌,又收获颇丰。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担任了七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教学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总结这一学期的经验,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首先,我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分层教学、个性化辅导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我力求贴近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设置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数学课外书籍、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教学资源的整合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资源平台等,以更高效、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教学旅程中,我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与改进,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与可能。

  一、热衷于教育事业,思想积极向上,与同事和谐相处

  虽非最早到校,却总是最后离开,展现无私的奉献精神,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自我要求,全心全意履行学校分配的任务和职责。始终坚守学校的各项规定,无一例外地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以实际行动践行学校的各项要求,脚踏实地,尽职尽责。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制定并遵循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我在本学期的学习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发现,有条不紊且高效的学习策略对我个人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深入研读了几本教育学领域的专著,这些书籍为我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为了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特别精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经典作品。在这些著作中,我不仅领略到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深刻理解了教育艺术的核心所在。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得以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明显提高。这种持续的自我提升过程让我深感满足与成就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度思考,我不断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力求在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更提升了我的教学效能,使我在教育领域中的角色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的学生和教育事业。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 论文 。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在晨会上,我们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引导,旨在培养出积极向上的班干部团队。同时,我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诚恳听取他们的建议,并尝试从家长的视角理解问题,力求与家长在教育理念上取得共识。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其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的培养;不仅强调品德教育,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我对教育充满热情,勇于创新,始终保持对班级的紧密跟踪与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充分信任并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氛围。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

  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8

  教师要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而且明确地把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1、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作为教师每节课都要精神饱满的走进课堂,以自己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真诚和鼓励、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赖带给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就会建立起可亲、可敬的形象,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有意义的,应当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兴趣。要注意点化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融融乐趣。教师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只有情感这条“根”扎深,才会有“枝繁叶茂”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人文的情怀、蓬勃的活力。

  3、引导经历过程,形成科学态度

  初中数学的特点是: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具有严谨性、确定性。教师根据学习数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推理、验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要认真细致;计算要细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可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推理、验证使学生懂得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一系统活动中,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9

  通过备课、上课的前后比较,我认识到课改教师课前备课固然重要,课后反思(回头看)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的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后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

  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教法学法:

  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四、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

  据了解,在探讨学生学习障碍的根源时,多数教师倾向于将其归咎于学科知识的复杂性、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局限性等外部因素。然而,极少部分教师会意识到,自身在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上的不足也可能成为学生学习困境的一部分。更激进的观点甚至认为,不存在无法教授的学生,唯有不会教导的教师。这一论述清晰地揭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障碍形成过程中的责任。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深入的自我反省,以减少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在数学教学领域,反思被视为识别问题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计划、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深化理解的必要途径。正如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学者亦强调反思的重要性。例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与驱动力。美国学者波斯纳则提出,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与反思的结合。由此可见,缺乏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且浅薄的,而反思能够促使存在的问题得到纠正,未解之谜得以探索,累积的经验转化为理论。反思不仅能够提升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还能帮助教师发现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那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以下是一些思考的方向,供同行们参考:

  1、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回顾本节课是否成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关键概念?

  2、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课堂互动与反馈**: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教师提供的反馈是否及时、有针对性?

  4、 **难点处理**:面对教学中的难点,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是否有学生在某些环节感到困惑或困难?

  5、 **个性化教学**:是否考虑到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需求?是否有针对性地提供额外支持或挑战?

  6、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收集到的学生学习成果是否能够反映其真实水平?评估方法是否公平、全面?

  7、 **时间管理**:课程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讨论、实践或提问?

  8、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如何?是否感受到了被尊重和鼓励?

  9、 **技术应用**:是否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工具、在线资源等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10、 **持续改进**:对于下一次教学,有哪些具体的改进措施可以实施?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上述反思,教师不仅可以识别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和机会,还能够逐步构建起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涵盖了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术以及领悟的数学思想等关键元素。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基础与方向,同时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必要条件。反思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审查,深入探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概念的深度与广度,定理的前置条件与结论,能否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蕴含的思维方式以及其适用范围,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方法。要判断这一切,首要的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活跃、动作敏捷、情绪愉悦时,表明他们积极参与、收获知识、享受学习过程;反之,若学生显得无精打采、漠不关心、行动迟缓、焦虑不安,则暗示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性不足,学习成效不佳。其次,通过检查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来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在限定时间内正确完成指定题目,意味着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反之,若大多数学生拖延不开始,仅能完成部分步骤或是犯错频繁,这表明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未达标。再者,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另一个有效的反馈渠道。若学生作业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恰当地运用定理公式、计算结果准确且步骤合理,则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技巧;反之,如果学生作业混乱、随意套用公式、误用定理、计算错误频发,则显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技能欠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补救策略。对于需要补充的知识点,应确保进行补充;对于发现的错误,必须进行更正;对于需要集体强调的关键点,应组织集体讨论;对于个别的疑问,应提供一对一的辅导。确保当堂课的内容得以完善,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艺术在于选择恰当的方法与工具,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正如古语所说,“教学有道,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与需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灵活运用讲授、启发、探索、提问等教学策略,结合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时,首要关注点应是学生课堂中的难点、困惑点以及兴趣缺失的部分,通过这些关键点进行突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教师应致力于寻找一种既能有效传递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全面发展的方式。例如,当教学内容显得平淡乏味时,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或探讨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来重新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定理公式的讲解,若仅依赖教材,可能难以被学生理解,这时可以尝试引入新的视角、简化解释过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以此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创新思考。在处理例题习题时,通过设计递进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总之,教师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提升教学技艺,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反思教学价值。

  教育的真谛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智慧,塑造人格。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艺术创作,需要教师的无私奉献、科学探索与不断创新。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挖掘并展现其内在教育价值的舞台。在数学的海洋里,我们发现,每一种数学思想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每一种解题策略都能引导学生审视世界的不同角度,每一条数学定理都在净化心灵,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通过分类讨论,学生学会了全面看待问题,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函数理论则教会了学生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既能抓住表面现象,又能洞察其深层内涵。数形结合不仅展示了数学的美学,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在直观与抽象之间自由转换,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而反证法,则启示了学生逆向思考的力量,有时,从侧面入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鼓舞。它们展示了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学生追求卓越,不懈努力。中国悠久的数学历史,不仅是文化自豪感的源泉,更是激发爱国情怀,激励学子们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动力。现代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出一群只会死记硬背的书虫,或是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而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这些无形的品质,是未来社会成功的关键。教育的价值,在于塑造完整的人格,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1

  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进行一轮的公开课,每个青年教师都要参与。几个学期下来,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课讲得相当好,连几个原来不善于展示自己的男教师,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呢!

  赛课是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执教的老师们都会精心准备,精彩展示。我也不例外!

  按照提前牌号的顺序,该我上课了,我提前一天把课件和导学案准备好,上课之前又把课件审查了一遍,直到看不出有任何问题,才拍板定案。

  感谢第一节上课的王老师,她知道我第二节上公开课,就提前五分钟讲完课,并且让课代表来叫我,目的是提前让学生最好课堂准备,还要为听课的老师搬来凳子。同事的良苦用心我理解,所以这节课更应该好好上,不能辜负人家的美意。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一个是证明定理,一个是利用定理作等腰三角形。说实话,本节课一点也不适合上公开课,通常情况下没有老师会选择证明定理的课作为公开课,但是正好讲到这一课时了,硬着头皮上吧!

  其实,我也有那么一点小心思,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上这样的课,效果究竟会怎样?

  第一节刚下课,听课的老师就进了我们班的教室,尤其是领导,特别是懂业务的领导,全部到齐!我不忐忑,一点也不忐忑,姐姐我的胆量早被吓出来了!

  这节课我是豁出去了,反正作秀也做不好了,干脆就以真实的面目示人吧!

  果真不出所料,相当一部分孩子说不清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而我又偏偏挑那些概念模糊不清的,不理会手举得老高的。对于回答问题不全面的,我耐心的`一点点纠正和补充。看得出来,孩子们很紧张,有老师听课,他们也怕给我这个老班脸上抹黑啊!我干脆把话挑明了说:“同学们,尽管有老师听课,你们也不要害怕,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咱一块解决。你们来学校就是学习那些不会的知识的,如果什么都会了,也没必要用跟着我瞎混了。”孩子们的神情稍有放松!

  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到证明时又卡住了。看来这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是不够用了,我也不能忙着赶时间,否则,课上损失课下补,咱不想干那亡羊补牢的事情。我巡视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孩子没有思路,于是就提示孩子们:“课本上有一句话,是证明这个定理最好的办法,你细心寻找一下就会发现的。”孩子们赶紧翻书寻找,大多数孩子一下子就找到了,立刻开始书写证明过程。又等了几分钟,我让会做的同学举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我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交流完毕,找了一个基础不好的学生,口述证明过程,这孩子说的结结巴巴,还好总算说完了。虽然几何语言运用的不够准确,还是有很大进步,我表扬了他!

  定理证明完毕,接下来开始作图。尺规作图也是一个难点,好多孩子都忘了。我先引领学生对要做的图形进行分析,确定从那个地方入手,再教他们严格按照基本作图的要求画图,并且写出做法,写作法对学生来说标准很高,既要条理清楚还要语言准确,总之,练得都是数学基本功!

  作图题刚讲完,下课了,我没有拖堂,我对孩子们说,本节课还有达标练习没有做,就当成课下作业来完成吧!

  我上了一节不够完美的公开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1、如果本节课我少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时间,会稀里糊涂把预设的内容完成,学生掌握的情况我不敢保证,或许会给听课的人一个完美的印象,但是会造成亡羊补牢的情况。

  2、遇到学生思路不通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从教材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浪费了时间,但是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就,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3、我没有追求完整完美,敢于打破自己的传统观念,把自己欠缺的一面示人,这点勇气还是值得赞扬!

  4、学生表现的不够理想时,我没有气急败坏,反而平心静气的鼓励孩子,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说明自己越来越成熟了,可喜可贺!

  5、没有完成预设,说明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看来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呢!

  6、老师们在评课时,对我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有点小惭愧。其实我知道,教师们虽然追求公开课的完美,更喜欢真实的缺憾,只有发现问题,才会督促大家都得到提高。

  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我们追求课堂完美的脚步,永不停歇!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2

  在中心学校举办的“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暨“金牌”教师评选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并聆听了本组每位教师的授课,同时还参加了十几次的评课活动。通过相互交流与深入探讨,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经验,也对一些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反思的问题。

  一、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完全变成了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课堂设计中虽然包含了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的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足。此外,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要求每节课都进行探究活动,但是有些教师片面地强调探究活动,不论其是否必要,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以营造出学生都在主动学习、探究的假象,课堂气氛看起来十分活跃。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说笑、看热闹,等到活动完成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些问题可以一眼就懂,一点就明,但是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理念,有些教师却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未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参与小组或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明确分工,相互帮助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整合信息和资源,扩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还能学会有效的交流、参与、倾听和尊重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然而在实践新课程时,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合作交流,无论是否必要,都让学生频繁进行合作交流,表面看似很有效果。但如果仔细观察和了解活动情况,就会发现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情。逐渐形成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不良习惯,只充当听众而没有真正参与到活动中。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化,得不偿失。还有一些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设计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缺乏针对性。有些交流讨论的内容过于表面,缺乏实质价值。如果长期采用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也不利于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和勤奋钻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不能片面强调能力训练

  忽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学生才能够形成能力,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产生和应用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忽略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对于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只是草率地带过,着急地转入解题教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解题这样的能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中任意增加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使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这种片面强调能力训练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并没有要求教师在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条件下,任意加大例习题训练的数量和难度,更没有要求为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和动手操作来体验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掌握、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训练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人深,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都得到发展。

  总之,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能搞片面性和形式主义,要针对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3

  对学生来说是培养潜质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教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潜质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状况就大不一样,所以,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好处。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个性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透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一样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说:我透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好处)透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胡玲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教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BF:FC,应怎样找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潜质,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这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日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带给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

  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那里起了作用,正因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所以,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好停止,必须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明白一边上一点,就能够由胡玲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资料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构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透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我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潜质。思维的深刻性表此刻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透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4

  教育著作《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明确指出了“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泯灭的。新课标改革以后,课改实验大量上演,师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基于反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值得数学教师深入思考。“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会发现不少困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教师终身学习,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是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执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思――引导预习,研读教材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不明确,使得预习流于形式。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潦草地翻阅一遍课本,但是对于章节中所反映的问题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点并没有抓住,没有做好标记和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反思,笔者发现了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指导预习时,就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发展数学能力主阵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实施。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预习提纲,根据提纲,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半学期的师生努力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环节很重要,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二、加强学生互助学习能力的反思――结对帮助,共同提高

  提供给学生进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都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强调数学“差生”自信心的培养,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课堂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出发点,从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差生”的发展,进行好生“差生”配对,构建团结和谐、合作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得到弥补。初中阶段,同龄人之间的影响相当重要,因为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效仿性,在后进生身边安排一个好的榜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希望,内心就形成让自己变好的内在动力,这样就自然对数学越来越喜欢。这种互助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起到胜过说教的功效。笔者在关于数学后进生的反思上,课堂上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意将好“差”生搭配互帮,在“我想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相互帮助,找到解决措施,实现共同提高,同时营造和谐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为了激励学生互助合作,笔者每月还设计了数学作业、单元检测进步奖,让大家都能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提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尝到互助合作与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反思――指导思考,重视听练

  初中数学学习,是在小学数学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联系新旧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增多及课堂学习容量的加大,提高听课效率是关键。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数学推理的步骤,比较自己与教师的解题思路的异同。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每个章节知识点不存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后,多数都是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认为作业写完任务就完成了,却很少同学做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数学做题过程中多数都是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得不到体现。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5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评价细则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呈现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现象概括的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展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学生在探究和获取知识与方法时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的。基于此,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用符号进行描述和刻画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应相互融合和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①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反思与发展;

  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系统和深化。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逾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细则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4)是否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5)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有时很轻松,有时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数学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发挥智力潜能,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能独立构建新知识。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并且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5-2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3-2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6-2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6-0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荐)07-10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07-07

(热门)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7-10

有关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02-0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7-24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