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南水乡》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水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江南水乡》教学反思1
一、造就情景,激发情感。
皮亚杰等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情境教学视作学习氛围的关键因素,强调创造与课程内容匹配的具体环境或气氛,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亲临其境感受,进而激发情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在教学开始时,根据播放《江南水乡》的影音资料,在悠扬的音乐与如诗如画的水乡风景中,学生直接地领略到了水乡的迷人风光。这不但有效弥补了学生在情感上的缺失,还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探究的向往,并促使他们希望通过教材内容验证视觉形象。在这种情感推动下,当老师引导学生欣赏水乡美景并表示如果能阅读水乡的歌定会有不同的感受时,学生便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比如,在三段的选读教学中,根据绘画来推动阅读,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绘制美好的画作,学生务必理解课文,这使他们愿意去认真研读课文。三段的绘画方法各不相同:在第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在深入阅读后探讨水乡水的特点,得到水乡水多、水绿、水净,然后再指导学生绘画。
第二段在自由阅读后,教师进行绘画,根据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船只的丰富,学生则画出更多帆船,老师再补画上云彩,从画中联想起文本中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开展诵读(“白帆片片像云彩,飘满水面飘满河”)。
由画促思,学生在小组交流后可以带上情感诵读第二段。接着自读第三段,教师总结道水乡人民根据勤快过着幸福的生活,当看到诸多帆船时,你能听到他们在歌唱吗?虽然这一段没有绘画内容,但通过画作引导学生认知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实现了通过绘画推动阅读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了浓厚的情感。
二、详细分析文字,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老师需具备浓烈的资源观念,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利用。开发资源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式便是对文字进行二次开发。引导学生深入教材表面,使他们能够碰触文字最深层、最广泛和最生动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路从“教材只不过是个事例”的狭隘处境中解脱出来,遨游于辽阔的思想空间,还能弥补教材的不足,推进学生的体验。
在第二段的选读教学中,当学生意识到船不但数量大并且漂亮时,我让他们找到有关语句并大声朗读。此后,启发学生闭上眼想像:“你看到了什么?”“那么多船在做什么?”“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路获得了充足激活,有些表明“我看见了渔夫在船上打鱼”,有的说“水乡的人们在帆船上采莲”,还有的说“我见到船舶满载着虾、蟹”等。进而学生丰富的想象弥补了这一节的空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文字所传达的“水乡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的”深意,同时为了解第三节“演唱美好新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超过教材,激发创新。
语文教学不可局限于教材自身,教师应具有适当借助及其超过教材的勇气和观念,将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检测、活用,以达到学以致用,推动创新的目标。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新式学习理念。在第三段的教学中,在学生充足感受到水乡漂亮的基础上,我适度引导:水乡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接着播放太姥山的景色和丰富物产照片。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或效仿文中的诗句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凭借文字学习积累,加上真正生活素材的感官刺激,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随着绽放。因此,便产生了“故乡什么多?柚子多。柚林一片连一片,全球名果美名扬。”
这样的优美句子。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自主阅读后所形成的深层知识迁移,虽然老师给出了引导,但后续的作品全由学生去完成。超过教材、连接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进一步协助学生消化、了解书本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催化知识创新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充满生活气息,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学生乐于参加、深入学习,并获得了“课程内容丰富,扣人心弦”的效果。
《江南水乡》教学反思2
江南水乡是《环境与生活》单元的内容之一,要突出 “环境与人的关系” 这个主题,从一开始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先用鲜明的图片让学生体验水乡之 “水”的特色,结合古诗《忆江南》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在初步认识“水”的前提下,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水乡人的生活。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过程。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学生通过读读、想想、说说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以升华。我觉得本次上课成功之处有两点;
1、实现品德课的'教育性。品德课要注意其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像这种地理知识相对较多的课堂,要融入品德性教育是较难的,虽然我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努力在教学中创设教育的机会,比如,讲主要农作物水稻时,通过让学生感受插秧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一粥一饭;通过回忆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体会科技带给农业的活力;通过人们生活变化的对比,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科学性和对党的热爱;通过水乡产品遍布祖国各地感受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幸福……
2、整合知识。本单元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环境对生活、农业的影响,上课过程中,我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比如讲到水稻种植,东北地区一年收获一次,江南却能一年收获两次,同样是水稻,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为什么不同?学生在探求中联系到了纬度高低与气温高低的关系,也就明确了环境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当然,课堂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鱼米之乡”的教学应该充分展开,并通过板书强调其形成原因,却只用了20分钟,最后的交流收获也过于简短,虽然有明确的图示,学生却没有充分展示的时间,失去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而对于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变化,由于自己知识的狭隘,明显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如果以以江南的百强县与山东作对比,突出江南的繁荣富庶会更合理,这是准备不足造成的,以后的课堂我会更加充分的搜集资料和完善课堂结构。
【《江南水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江南水乡导游词11-22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03-16
江南水乡乌镇导游词05-13
教学的反思10-04
(经典)教学反思06-30
教学反思05-22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反思08-06
精选教学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