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了丰富、优美、准确的语言文字把祖国南海上的这颗明珠写得可爱动人。在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先总写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再分别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来描写西沙群岛,最后总结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必将随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在教学时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先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西沙群岛的海水,理解海水的色彩与海底的地形有关。学生自学第3到6自然段,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联系第一自然段,点明第七自然段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
我认为在本堂课我的不足如下: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未能抓到中心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在课堂上未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自由学习,孩子的活动时间少。
3、课堂氛围不够,学生的积极不高。
4、教师自身的情感未能完全调动起来。总之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积极改进,做到更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在上课时,确实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设计,跟紧我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我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好教材。教学本课,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让学生通过读、看、说、想,从两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注重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如开头“今天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学习“海水”部分时,我说:“ 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西沙群岛的大海边,这就是西沙群岛的海水,你感觉海水怎么样呢?”学习“海底”部分时,我又说:“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
课堂教学中我从解题入手,在祖国的南海边有个西沙群岛,你们想了解它吗?随后我先为同学们播放一段事前准备好的西沙群岛的`风景视频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接着我又借助网络资料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和大小呈现给孩子,这是怎样的一个群岛呢?于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充满激情的范读声中初步感知西沙群岛,随后是初读,总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特点,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深入研读3、4两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3、4两段,所以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潜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后找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我又说:“再去读读你看到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特点吗?”这一板块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让学生研读的同时,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我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五、抓住语言训练点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 “因为 ……所以……”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句式训练以及其它的语言训练点。如学习海岛这一部分的时候,顺势进行保护鸟类的环保教育。最后让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最后一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重课件的适时使用,注重不能用过多的形象的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学习海滩一段,我让学生闭眼想象,想象海滩上有什么,有的孩子说看到了美丽的贝壳,有的说看到了渔业工人在翻庞大的海龟,有的说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滩上捡贝克。当我让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贝壳是什么样时,孩子们的回答又是让我一阵惊喜。有说像喇叭一样的贝壳,有说像蘑菇一样的贝壳,有说像花裙子一样的贝克。孩子们在放飞自己想象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七、注重知识点的渗透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句话时,我告诉学生:这一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又叫中心句。这四段文字,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写具体了,接下来,我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个小练笔。
整堂课我和学生配合得比较默契,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引领者。我让学生自己来读。从不断的读中,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自己来讲,把自己读懂的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来交流,这样可以取长补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也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出现前松后紧现象。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读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我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二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写了海水的颜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3)引导学生围绕“春天真美啊!”进行说话,说说如何将这句话写具体,写清楚。孩子们纷纷围绕春天的花、草、树等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在仿写时,学生顺着我的提示说到:“春天真美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姑娘给小树换上了绿色的春装,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其实我已经感动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进一步追问除了植物的变化,从动物、人的活动等方面去引导,我想孩子的回答会更精彩,遗憾的是我没有走这非常必要的“进一步”,没能让孩子的智慧深入迸发。
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不要那么大,重点只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再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宁可去追求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从文本具体的词句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我对本课的处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情趣导入,激发兴趣。西沙群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十分诱人,开课采用欣赏美丽的西沙群岛风光及在地图上找一找她所在的位置入课,短时间之内即将学生的注意力收拢。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品读。本课的结构简单,文字优美但内容浅显,教师设计了几个简单却又能激发学生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大胆交流,教师点拨方法,强化朗读,深刻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增强视觉享受。学生在重点学习第三段过后,掌握了基本方法,在放手让学生自学剩下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检测形式反馈,侧重以读促理解,达到人人学习、人人朗读、人人个性理解的目的。
3、相信学生、调动学生、发展学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分层次、分梯度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交流、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二、虽然想尽力上好,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导学设计不科学
对课文的学习在没有让学生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直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将完整的、有机的语文学习变成纯粹理解文字的机械训练。学生只关心自己选择的段落,当别的小组汇报展示时变成彻彻底底的旁听者,使整篇课文的学习支离破碎。
2、朗读指导不突出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美,适合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本的`美。一篇很美很美的文章却没有上出美来,为何?就是因为教者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去感悟文章的美。学生朗读时没精打采,教师指导时蜻蜓点水,避重就轻,因小失大。
3、教者的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也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激起一点点浪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者本身缺乏激情,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到位,对学生所处学段的水平把握不准,平时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还有就是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时侧重于学生掌握教条似的技巧,比如:哪个字应该读重一些,哪个词应该读轻一些,哪句话应该读得慢一些……这样的训练方式早就不提倡了。学生得通过真真实实的朗读,通过扎扎实实的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学生自己对话,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去感悟、去体会文字的优美,而不是机械地训练朗读技巧,这样的训练与文本完全隔离开来,无法体会语言文字真正的美。另外,这样的训练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符合,学生还不能真正把握哪些词语、哪些句子、那些段落应该重读轻读,语速应该如何把握。
总之,“361”快乐课堂在我校推进已有六年多,本人对它的学习很不够,在平时的实践中没有扎实进行研究,需要这样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拨开迷雾,动脑筋想办法快速跟上教研教改的步伐,成为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
由于西沙群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比较遥远,为了便于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我们的学习氛围之中,课前我布置了如下的预习:
1、上网查找西沙群岛的相关资料,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风光特色。
2、课文中有很多描写西沙群岛的优美的句子和词语,请你摘一摘,了解他们的含义。
课前了解,发现孩子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谈论西沙群岛头头是道,感谢现在多媒体的时代带来的.好处。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做到两个突破: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使题眼具体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大纲”要求的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突出语文教学以语言训练为重点。
一、横向抓句群,悟出规律。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本文中句群种类多,所以课堂上我比较注重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这一段主要写西沙群岛的鱼,通过两方面来写“鱼数量多,种类多”。难点是让孩子们找到总的来说明这两个方面的句子,也就是这段话围绕的中心句。所以我以学生读得方式,先让他们找到从哪几方面来写鱼的。反过来找中心句就好找了。
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如第一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
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在朗读课文,理解海水颜色瑰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用“之所以……是因为……”的方式和“因为……所以……”的方式来说说海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二、点上抓语句,引导迁移。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作者为了生动描述神秘的西沙,大量运用了书面语言,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成群结队、栖息等。这些文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西沙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在指导学生浏览西沙群岛图片的同时,进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建构起对西沙群岛感知认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并制作课件,先让学生欣赏海水的奇妙,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看的十分认真和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看完后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看海底的各种产物,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话可讲。多次在结合多媒体演示的帮助下,让学生在视觉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征,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更全面。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3自然段介绍西沙群岛海底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张张图片的出示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础上,我再抓住了这篇课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点语句,引导迁移。
1、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把“因为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为第2自然段的重点句,进行反复练习,让孩子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
也许,就像人们常说的想象总是完美的,现实总是残缺的。我们能在说课时,畅谈我们美好的教学设想,但要娴熟地驾驭课堂,完美地展现预设,是不容易的。
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们对课件画面产生那么大的兴趣,老师却不能捕捉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探讨西沙群岛的富饶,而只是会跟着自己的教案走,错失教学良机,导致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海底”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海底”一个片段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如评价不到位以及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这一点也是平时的课堂中困扰我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给予评价,往往使一些精彩之处或者说疑难处进行深入地剖析,课堂造成课堂资源的流失。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
确实,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却是无法预测。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种种“无法预测”变成自己的教学亮点,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好达成。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相信到那时,教学才是“完美”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看图片、想象画面、联系下文、对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两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写字时,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我们要写什么字,又根据这个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种兵器)帮孩子们记住了这个字。
但在积累描写小鱼的'那一段文字时,我没有让孩子边想象小鱼的样子,边充分地读这些句子,所以对于积累这一目标没有落实。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觉得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在课堂上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不足;我的语音语调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不够吸引学生;我的课堂机智还不够灵活,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够到位……
今后我要在课前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对自己的锻炼,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实好每一个目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通过画面感官,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对课文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海水的美。
下面,我想谈谈对某些教学细节的一些想法。第四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因为在导入时学生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风光有大致的感受,所以在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中,我将学生先引向描写海水具体风光的句段进行品读,抓住关键词语如“五光十色”进行赏析,我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弄懂词语意思,同时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对“五光十色”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引读,让学生对“五光十色”引起注意,接下来提问必须精炼、准确,比如针对五光十色的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颜色这么多,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的.?”,这样学生很清楚回答是“五光十色”而不是“瑰丽无比”。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词语,我出示了画面,让学生结合图片来形象地理解。还通过比较近义词“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个词语学完了我马上请学生读优美的句子,读出“五光十色”的感觉,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海水的颜色会不同,学生都能找到答案,我进而让他们用上“因为...所以”来说句子。最后,我让学生学习海水这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总后分,围绕“秋天来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来把这段话写完整,写具体,进行小练笔。
从总体上看,我的这堂课“教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标也很明确。从备课开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每一个环节该把学生引向什么地方,我也比较模糊,多亏了师傅的指导,年级组老师的集体听课及时指正,在反复修改教案试教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问题:
1、每个环节的过渡语不自然。
2、引导时的提问不明确,不简练。
3、留给学生小练笔的时间太短,没能很好地展示。
以后,我要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踏踏实实地备课还要备学生,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多听课,多反思,多请教老师,多学习,积累教学经验,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介绍了祖国南疆海防前哨美丽的热带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读懂每一节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不仅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而这篇课文各段的段式结构非常典型,有并列、因果和总分关系。因此,我们在备课时把训练归纳节意作为这一堂课的重点,以朗读作为主要训练手段。
通过反复推敲,我们进行了三次实践。第一次实践中,我们错误地将教学目标单一化,纯粹地以训练学生概括节意为教学目标,因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知识教学枯燥。将语文课上成了基本技能的训练课,语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读”的层面上。一堂课中,学生没有任何的语言积累和运用。
第二次实践中我们虽然补充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但学生反复无效的朗读与没有估计学生的学情而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都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没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目标。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我们做了第三次修改。
1、为了解决课堂气氛沉闷,机械地进行节意训练这一问题。我们从课题进入后,请同学默读课文,说说写了哪些地点的景物。找到4个地点后,老师把所有的景物随意地摆出来,让学生按地点归类。这样做既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又能整体进入课堂教学,不像第一次备课那样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我们将第二次实践中设计的三次自由读,前二次改为快速默读,因为学生已有了预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一目十行地快速读,按要求找到相关内容即可。第三次让学生看着黑板上凌乱的小卡片默读,一边读,一边归类。这样的三次读只须5分钟,比原来减少一半时间,而且,读的方式不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我们觉得课文的'第三小节结构清晰,语句优美,在整篇课文中具有代表性,学生也容易概括,因此把概括节意训练这个教学重点放在第3小节,其它小节的节意我们决定放在其他课文中有机渗透。这样做就避免了一堂课中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什么也学不好的弊病,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2、针对教学目标单一的问题,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字、词的指导与积累运用。如在第2小节的教学时,我们觉得学生理解“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这句话是个难点。于是,我们画了三幅图,通过直观图片,使学生明白海水交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在一起的交错。又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懒”字学生极易写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强调了这个字的字形。
3、除此以外,我们重新设计了两次语言实践活动,把第一次由原来让学生以“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句话作为总起句,用自己的话说说美丽的贝壳,改为有坡度的说话训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用些修饰词,能力差的同学说得简单些也行,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言实践者。第二次是学完了课文,我们在黑板上贴了一幅海底世界图,还将一些海底动物图片贴出,让学生作小导游,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来介绍画面内容,学生兴趣倍增。通过介绍,不但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更使他们自主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这次的三课二反思活动,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得到了几点启示: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想像来替代事实。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如果教师把上课作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来作出回答,那么学生就成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谈不上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那些个性特别、学习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不利其成长和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三十五分钟内都能受益。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多元化,而不能过于单一、片面。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过程,不能只注重知识上的分析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各条具体目标的达成,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整体。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大都以课目标的形式体现。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为一个圆球,形象地说明了一篇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是一个综合载体,但却不是字词句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训练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具有深刻的逻辑性、高度的和谐一致的整体。
3、应关注突发问题的调控。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够在备课时预测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其主导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发挥。因此,我们觉得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不能紧张害怕,不能设法去防止问题的出现,而要积极灵活地去控制。先要去衡量一下这是个什么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需要解决的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教学任务,解决到位;不必花时间的可以一笔带过,避免在课堂上没了主意,跟着学生越走越远。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通过课堂教学中不断地重视积累逐步形成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1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在学文时,我让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读最后的自然段,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我在课堂上用“头、身子、尾”来解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举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课堂上鼓励学生想象写哪些作文可以用这种方式,有的学生说在人物的时候可以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两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二、语言训练的力度不够。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 ,所以 。”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 。”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2
《风景优美的地方》是第五册(人教版)第六组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安排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和两首描写祖国美丽山河的古诗之后。如果有前面几篇课文作铺垫,学生的交际情感或许更易激发。若单独提前进行此次口语交际,就必须新旧知识相结合:如三、四册第三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文章。那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是学生进行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纵观整个课堂,情境根植于生活,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或看、或听、或议,大胆生动地讲着,“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绝于耳,让人赏心悦目。虽然他们阅历浅、见识少,却说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讲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之情。做课后有颇多的感受。
一、贴近生活,精心设计教学
目标设计关注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要求,不高、不低、不空。从“激发欲望愿意说”到“清晰表达”及“让别人听着心动”,螺旋上升,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又特别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反观本节课,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处处体现教学要求,环环紧扣教学目标。
二、真实情境,构建交际平台
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特征是由口语交际性质决定的。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所说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一定的。因而,情境对交际双方有控制作用:话题的延伸、措辞的选择、理解对方的话意无不结合情境进行。
例如开始的导语:“老师要去旅游又不知道哪儿风景优美,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拿个主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平台,在如何向别人进行风景优美的地方介绍的过程中,始终关注“我向别人说清楚了吗?对方听了是否心动?”这样一个真实情境的驱使,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组织。
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提示我们:如果没有真正交际情境的参与,口语交际是无法进行的,而情境的真实性,既符合《课标》精神,又为学生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际平台,这也是符合口语交际教学规律的。
三、强调交际,凸现课改理念
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的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可以这样说,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是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不仅取决于交际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强化师生的交际意识。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互动,关键是情感。这节课教师以一个即将外出旅游者的身份来往于学生之间,学生以一个建议者的身份贯穿始终。在师生互动的逐渐深入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打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不仅需要自己的表达清晰,更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是否诚恳。例如:学生在向我建议“老师,你去黄山,那里的云海真的很迷人!”我回答:“华山上也能看云海,干吗非得去黄山?”学生这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说服我又加了一句:“去黄山除了看云海,还能看迎客松。迎客松别的地方可没有。去看看吧,真的很美!”“是吗?那倒是真得听你的建议,去黄山喽!”就在这样的对话中,交际双方寻求心理的认同,寻找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情感互动,才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这是老师的需要,这个信息我愿意提供。我应该怎样让对方接受我的信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这一理念。从“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到“怎样说更美”以及“其他教师也渴望听到你们的介绍”环环相扣,首尾呼应,这种步步深入的训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发展过程。
四、精当点评,关注学生发展
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不仅要注意使用词语得体,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一定的人性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交际中关注学生。
教师与学生的交际过程中及时准确的评价非常重要。这节课我力求用准确、及时的点评,辅以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将口语交际知识技能的三个要点引出。如学生在向我介绍风景时,张口“老师,我建议您去……”这时我及时肯定:“你真有礼貌!”
在两个学生互换角色练习时,提醒说的学生“态度再自然大方一些会更好!”
在我接受学生的介绍时我不失时机地赞美学生:“你说的非常清楚,用到了颜色、形状的描写,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美!”等等,口语交际的知识要素隐含在点评中,使学生更易接受,充分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交际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这样充满激动的评价中,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重视,注重情感体验
自评是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在自评中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实践的乐趣及不足,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并不难,这都是生活所需。《课标》在“前言”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确实,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应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对“风景优美的地方”的理解,学生带有很大的主观体验,向别人推荐时,可能会收到不同的反应,这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反馈中思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
六、不足与困惑
尽管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交际,也有以上值得肯定之处,但我深感不足和困惑,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同行专家相比深感欠缺。以下是几方面的问题,有待与各位专家、老师商榷:
1、由于学生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易将“优美”的地方理解为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地方。教师面对学生这一理解,如何点评,怎样才能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指出。
2、口语交际生活化的特性,决定了其课程预设根本赶不上瞬息万变的课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加强对课堂的调控,面对无法预料的生成如何采取“疏导”,有待进一步深思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3、多媒体课件的补充,能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拓宽视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但是多了是否会成为欣赏课,或者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何把握一个量的标准,值得思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3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我希望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就好像自己有看到课文中真实画面的感觉,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到课文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但是在试上时,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学生看到图片后,就没有再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所以在正式上课时,我先出示文字,再出示图片等。在听取了听课老师的一些意见以及自己的反思,我认为这堂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尤其是后面几个小节花的时间明显不足。
2、朗读形式的单一化。这一节课在朗读上的形式还是不够多,齐读的次数明显太多了,个性化朗读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没有在读的形式上有所创新。
3、评价不到位以及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这一点也是平时的课堂中困扰我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能好地给予评价,往往使一些精彩之处或者说疑难处进行深入地剖析,课堂造成课堂资源的流失。
总之,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会在课堂上继续研究探索,让自己的课堂能带给孩子更多。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一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教学。首先,我根据课文通俗易懂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然后再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读书去了解课文内容。其次,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第三,让学生在练说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讲到西沙群岛水面的颜色时,我采用画简笔画的形式,提示学生去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句子的难度。在学习西沙群岛鱼多的时候我反复让学生朗读书中写鱼的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对课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眼界。我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课外知识放在课件中。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非常感兴趣,并且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匆忙,在指导几个有特点的词语时忽视了。如“拣”和“捡”的意思的区别课上没有强调,但是课后我还是加以补充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对重点字词的区别教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
记得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时,突然出现了以下的情景:
小林:老师,我发现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说明西沙群岛鸟很多。是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来写的。
师:对,你读得很认真,抓住了要点。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鸟的多。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妍:我找到了这些词句说明鸟多:“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堆积”、“一层厚厚的鸟粪”,“各种”一词说明鸟的种类多,“遍地”说明西沙群岛上树林里的鸟蛋多,从而说明鸟的数量多……
晓敏:老师,什么叫肥料啊?我不知道,鸟粪怎么能做肥料呢?
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晓敏平时就喜欢插嘴,上课还经常开小差,喜欢搞恶作剧,像这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情形,并非一次两次了。而且这次的问题又是关于粪之类的,孩子们自然笑得特别起劲。
面对这样的课堂情景,有些教师也会认为这个晓敏一定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故意没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乱。可当时,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晓敏平时经常开小差,可是刚才并未看见他走神。而且他的眼睛告诉我,他确实是不明白。况且,作为教师,不能将孩子提出问题看作是无理取闹,甚至是恶作剧,即使是在常人看来是很幼稚的问题。如果我在课堂上因此发火生气,这样就会影响大家上课的情绪,更会影响下面的学习。
于是,我平静地说:“看来晓敏真的是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了。同学们,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们也立刻平静下来,并且迅速地回忆起以往的学习经验——
小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再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找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来帮助。
小熊:我补充,还可以联系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经验……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还有找反义词、近义词,观察插图、实物等方法,表示动作的词句还可以做动作演示……
师:那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好办法,让我们一起动脑筋,帮助晓敏解决遇到的这个难题,好吗?
教室里传来大家整齐而响亮的回答:好!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之中。
反思:
1.生来想跟老师作对的学生是没有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那也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渐长大的。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让人成其为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更加美好,头脑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设想一下,因此,当教师面对上述课堂中类似的.突发情景时,选择的是生气、发火甚至指责那个孩子,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呢?因此,面对课堂的意外,教师必须克制,以及心平气和地对待。
2.化解影响和谐、有效沟通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生学。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注意到了要协调课堂的气氛,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于是就以课堂中某个学生提出的“什么是肥料,鸟粪为什么可以做肥料”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发现每个学生在认知上的距离,从而将该问题变为每一个学生当时的研究小课题。这一转换如同太极的推手,举重若轻,将孩子们原先以为的玩笑化解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又因为对学生来说,同伴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时比教师的讲解、传授更为晓畅,更容易理解、接受。于是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旁敲侧击:“平时我们遇到不懂的词句,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提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由此大大促进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和谐、有效地参与,真正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编者语: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灵动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学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如果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将“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市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李伟忠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机智化解“课堂尴尬”的五大对策。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0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02-1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2-02
《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教学反思06-10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02-07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5篇12-25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4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4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