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秉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上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呈现,每个“活动主题”的设计,按照问题解决的基本课程,分为“活动主题的生成”“制订活动方案”“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等阶段,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注重开放性和生成性,强调过程性和体验性。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六、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
(3)活动时间(每周一课时)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5)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话说温州》与本校学生实际,本学期主要主要针对《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这个课题开展活动。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的具体实施:
1.小组活动形式。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定期开展活动。研究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2、个人独立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己独立完成某一探究活动。
3、班级集体探究。当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活动后,可以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交流大家收集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研究。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综合活动实践教材要求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教学资料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力图实现四大领域的有机融合,使每部分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走进游戏
世界》、《生活中的礼仪》、《快乐剪纸》、《饲养小动物》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
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共8个主题。分别是
方法与指导:
1、 怎样制定活动方案
2、 学会分工与合作
活动与探究:
3、 走进游戏世界
4、 生活中的礼仪
5、 快乐剪纸
6、 饲养小动物
7、 衣物的洗涤
8、 居民生活环境调查
二、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
利。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让他们继续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进度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
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 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8
周次 | 课次 | 课题或教学内容 | 教时 | 教学目标 |
第1周 | 准备周 | 1 | 让学生准备好本学期所需要用的工具,并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 |
第2-3周 | 1 | 家政——家庭种植 | 1 | 1、向学生介绍花卉种植的基本知识。 2、了解几种家庭常见的观赏花卉。 3、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
第4-5周 | 2 | 家政——扦插、养护菊花 | 1 | 1、向学生介绍菊花的基本知识。 2、掌握如何养护菊花。 3、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扦插菊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第6-7周 | 3 | 家政——做花圃管理员 | 1 | 1 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动脑、动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第一手感性知识,获得亲身体验. 2 了解小花圃管理的基本知识,设计小花圃管理方案,让儿童的`智慧在劳动实践中生成。 3.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使学生懂得美是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
第8-9周 | 4 | 家政——种瓜、种豆乐趣多 | 1 | 1 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种植南瓜和毛豆的有关资料. 2 分小组栽培南瓜和毛豆. 3 通过栽培南瓜和毛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善于观察,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 |
第10周 | 期中复习 | 1 | ||
第11-13周 | 5 | 家政——插花艺术 | 1 | 1、 收集各种花卉的资料,了解它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2、 走进插花世界,体验插花艺术的魅力。 |
第15-18周 | 6 | 技术初步——我的校园 | 1 | 组成学习小组,设计和制作“美丽的校园”的模型的方案,并写出文字草案。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9
一、主题生成:
高年级的同学对踢球很感兴趣,不但可以锻炼身体锻炼互相合作的能力。利用废旧的报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心爱的好玩具。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废弃的纸张还很环保;且制作起来还很简单,玩法又特别多。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积累经验;用发现的眼光、聪明的头脑、灵活的双手去发现、去创作。
二、活动目标:
1、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活动主题;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分工的能力;
3、体验到参与实践、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彩球
学生准备:废报纸、清水
四、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为主题生成课。
(一)、猜谜导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了吗?看看谁能猜出来?说它是球,却是纸做的;说它不是球,却能踢又能投。你们能猜到吗?
生:不知道
师:看,这就是纸球。不知道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生:我们想有一个漂亮的纸球。
师:今天来制作漂亮的纸球。
【设计意图:课开始把纸球说成神秘礼物并说出特点让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操作的欲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思维点拨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组长拿出纸球,大家轮流看一看。
生:一个接一个传看纸球
师:想一想,纸球是怎样制作的?
生:里面团旧报纸,外面用手纸裹好。
师:为什么选用手纸呢?
生:因为手纸吸水性强,再因为颜色发白方便作画。
师:我们继续探究。现在,请你掂一掂,捏一捏,你觉得纸球怎么样?
生:纸球很硬、结实。
师:我们怎么能做一个这样结实的纸球?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生:随意团几张报纸。
【设计意图:请一人演示怎样团纸,并在班级交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纸团的结实程度。此处引导学生利用报纸吸水性强的这一特点,制作纸团易操作,作品效果好。】
师:看,你团的纸球,我扔一扔,就开了。有没有什么方法,让纸球抱团。(出示一个半成品纸球)看看老师用什么工具了吗?那老师利用什么?
生:报纸吸水性的特点。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的枯燥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发现制作纸球所用的材料和工具;有了材料接下来要想一想是怎样制作成纸球的?通过观察并在班级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制作纸球的方法和步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而且为学生接下来动手操作清除障碍,使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师:纸上谈兵终觉浅,现在各小组合作做一个纸球。
活动要求:
1、报纸上不卫生,每组只要两人来团纸球,其他人做别的任务;
2、比一比那组的纸球又圆又结实。
3、活动时要控制声音,不要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每次小组活动前,有明确的活动要求,不仅引起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小组分工合作这些问题;而且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引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师:各小组方才都积极参与活动,老师很感动!同时,我发现一些问题,谁想做出漂亮的纸球一定要认真听。
师:看这两个小组的作品,对比一下,你发现什么?看我再压一压,又发现什么?
生:所有的纸朝一个方向团,形状不圆。
生:不没有团实
生:报纸有没阴湿的部分翘着,纸球不圆。
师:做得好小组,你们有什么好的经验介绍一下?
生:我们把报纸弄湿后,团起来,每一层都要攥结实些。还用用手来回转一转,把球团圆。
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已经能在活动中总结经验了。现在,大家要汲取经验,继续完成你的纸球。这次我们要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大又圆!
生:再次小组合作,制作纸球。
师:教师巡视各小组活动,针对小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师:大家还有最后几分钟的时间。等一会在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过程中作品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两个作品的对比,发现他人比自己处理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一些好做法。不仅提高活动效率,对学生今后积累活动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
(四)评价活动积累经验
师:现在,请各组小组长,拿着自己的纸球到前面来。同学们,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师:我们认为xx小组又大又圆。恭喜你们,做得这么好!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一定会友许多的感悟和收获!
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才能更好完成任务。
生:小组合作时,要有很好的分工,效率才能高。
生:我们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非常高兴!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听到你们体验到研究带来的快乐,获得的感言!看到你手中的智慧的成果,漂亮的纸球!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加强课程管理与开发,加强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更为有效。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具体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1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为教学目的,以满足学生终身需求、社会需求为己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完成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攻方向,听课评课为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推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今学期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落实力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研究,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重点规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自学后能会、讲也不会的知识。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堂堂反馈,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环节、不要齐步走。
(三)“五体现五不准”即指导学生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拓展性;“五不准”及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2、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两次,公开开放日活动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检查规范课堂教学的三点要求,保证完成听课任务45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25节,真正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模式,减少课堂上浪费时间现象,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期终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差距,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学校制定出备课作业等检查制度,本学期大检查三次,校长主任不定时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计入教师量化档案。
3、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所任课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特别抓好单元清,语文、数学、英语要有单元清试卷成绩、质量分析、矫正措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早解决,不要日积月累。
4、建立建全学生作业,即课堂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写字等,都要按要求设置,达到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批改要及时,批语要有启发性,二次批阅要重视面批面改。
三、落实朝阳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学生刊物、图书少,所以读书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班设图书角,开辟校园读书角,给学生创设一个有书读有好书读的环境,学校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节的读书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汇报会、演讲会、故事会、阅读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2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200万字的读书任务,三至六年级并要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使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使读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使课内阅读与课外、校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
四、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强化教师的普通话训练,要求师生走进校门说普通话。
2、加强“三字”训练,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钢笔字2张,毛笔字1张,粉笔字1次。
3、加强教师的口语交际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4
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3、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使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
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爱我社区"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活动课程,并恰当处理好新
生成的目标和新的主题。
五、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认识家乡,通过对家乡地理、人文、风情、民俗、土特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调查,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2、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教学进度安排
1—2周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与植物
2课时
3—4周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时
5—6周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7—8周空气与人的关系
2课时
9—11周生命与绿色同行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5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我们来看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
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 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写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 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创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
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
1.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第二: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6.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五、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六 、存在的问题及想法:
在活动中,由于缺少很多实践器材,严重影响和制约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影响到活动质量的提高。在我们农村学校就显得格外突出,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早日把实践室、实践基地建立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总之,本年度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要加强指导与帮助,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建立创新精神与独立生存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孩子成长的夯实机与提升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1-29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7-0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03-26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05-03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07-0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5篇03-0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05-02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07-31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