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2-02-19 08:40:0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集锦九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教学计划模板集锦九篇

教学计划 篇1

  素描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素描几何形体、石膏像、静物的练习,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的物体进行描绘,目的在于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在具备了基本形体塑造技巧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如写生训练,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提高艺术修养,为将来人物头像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内容提要:

  (1)素描几何形体

  (2)素描静物

  (3)素描石膏像的结构表现

  (4)素描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

  重点、难点分析: 形体塑造,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和固有色、质感、光线、空间的结合。

  重点:形体的塑造。

  难点:固有色、形体塑造、质感的结合。

  原则和方法:为了很好的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素描的教学目的,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拟定如下教学程序:

  素描的训练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原则展开。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讲授相结合。 了解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确定训练的内容和难异程度。 在提高学生绘画表现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概括的手法和归纳组织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明白时间长短与所表现内容的关系,最好是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

  第一章:素描几何形体、素描石膏像

  教学目的:通过几何形体和石膏人物模型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对构成立体形象的最基本的因素有所了解,掌握人物的形体结构、比例关系。并在写生训练中掌握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透视关系、明暗变化规律和基本的造型方法。为今后真人写生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形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人的特征的认识表现。

  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形体的`造型方法。2、人物和重心问题、动势和比例关系。

  教学场所:1、专业画室 2、教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几何模型、石膏人物模型

  教学内容提要:1、几何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结构的表现方法

  3、线的表现方法4、全因素的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整体感在素描写生中的作用。

  第二章:素描静物

  教学目的:在几何形体写生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质感、不同难度的物体进行描绘,注重质感的表现,提高造型能力,在具备了形体塑造的基础上,对素描的其他造型因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素描的造型技巧。

  教学重点:形体的塑造,固有色、质感、空间、光线相结合。

  教学难点:1、形体空间感、体积感2、形体结构与明暗、质感的结合

  教学场所: 画室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写生实践

  教学用具:静物

  教学内容提要:

  1、静物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的结合

  3、形体的结构表现方法

  4、形体的全因素表现方法

  复习思考题:静物写生训练在绘画中的作用

  讨论练习:

  1、结构的产生

  2、形体结构、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表现因素的分析、讨论结构与光线的关系4、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

  评价标准 单个几何形体的结构素描

  1 构图

  2 透视原理掌握及准确度

  3 形体结构、解剖结构空间结构理解表现的能力

  多个几何形体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的准确程度 3 黑白灰关系明确

  静物的结构表现:1 构图完整 2 透视合理 3 形体结构、空间结构清晰

  静物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许确度 2 光的原理的把握 3 质感及明度变化的掌握 4 线条及虚实的把握关系

  石膏像的结构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形像生动 3 解剖结构准确 4 表现手法(线条、明暗、虚实)

  石膏像的明暗表现:1 画面构图完整 2 黑白灰关系明确 3 光影原理的掌握

  石膏像的全因素表现:1 画面构图、形的准确度2 光影原理的掌握3 明度变化掌握 4 不同材质感的表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 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 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如观察表现。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1、物图得当。2、造型准确。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2、切点定形。3、形体分析。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d、物体质感。

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我校高一化学学科将使用卢柯出版的《化学2》教材(必修)开展教学活动。高一化学备考组有四位老师。为了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化学准备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在教学中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选择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重视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将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确定、作业与批改、单元测试与评价、课内课外辅导活动中,要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思考设计。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不同学校和学生的教学要求,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40分钟质量需要,反对加班磨学生的不良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平时加强复习巩固,平时加强考试,通过课前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和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系统化,提高能力。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倡导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在联合研究的基础上,依靠集体力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继续坚持“异质”备课方法,做好化学必修2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计划 篇3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

  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一)人教版第五册数学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四)教具与学具: 学生直尺、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四、采取的教学措施:

  1、尽快走近学生,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对老师有亲近感,

  并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刚接触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我要用很短的时间通读教材,把握教材,掌握教材安排的内容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要根据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要提出严要求、高标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动手的自己能够主动动手,需要参与的孩子自觉参与。

  4、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学数学。

  5、向35分钟要质量,课上能解决的问题决不留在课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重视作业的设计,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对个别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普遍问题抽时间在班内做重点辅导。

  7、注重反思,及时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学生学习中的胜与败做到心中有数,它将会成为我明天教学的动力,学生学习的方向。

  8、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加强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对学困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9、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将合作学习落实在行动中。

  10、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适当教给家长如何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计划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2.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所作的圆周运动。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画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法:演示、对比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前准备:主题图、自制教具、小线绳、剪刀、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3分)

  判断下列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要求用手势告诉。

  开启电扇、转盘、拧螺丝、滑雪、走动的钟表、拉抽屉、小船行驶、转动方向盘。

  二、揭示目标(1分)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所见到的旋转,知道旋转是一种运动。

  三、自学指导(8分)

  学习例3

  1.出示教材p31页例3主题图三幅画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说一说图说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在各小组内拟一拟,然后指学生讲一讲。

  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师小结:上面三幅图中的物体都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旋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旋转现象。

  4.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有旋转现象?

  (先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说一说。)

  四、质疑探究(10分)

  完成教材p31页下方的“做一做”

  1.让学生用剪刀剪下教材p129页的三色小圆片(课前准备好也可),指导他从用大头针在小圆片正中心穿一小孔,双着穿进绳线。

  2.让学生将绳线转成,两手拉着线的两端,用力拉一拉,就会发现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圆片变成了一种颜色了。

  3.教师个别辅导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

  五、当堂训练(18分)

  (a)强化训练

  小黑板出示教材p34页练习七第7题主题图画面。

  (1)说一说图中有几幅画面?各讲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集体形成判断的理由。

  (3)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意见,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4)教师评价激励。

  (b)堂清作业

  小学生学习报《同步检测题》1—4题。

教学计划 篇5

  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贯彻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3、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水平一和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制订本计划。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25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同时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重视趣味游戏教学,并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

  2、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

  3、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低年级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如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与理解力都较差的等特点。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教师要加强:

  1、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多利用宣传栏和广播站等形式,对运动成绩和思想品质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加强体育练习。

  3、断学习和改进练习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简单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4、多进行游戏和身体能力练习,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

教学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八、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九、德育与数学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计划 篇7

  第一层次:初学阶段

  (一)教学目标:

  培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喜欢排球运动,初步学习和掌握基本姿势和移动、垫球、发球、传球和扣球等基本技术,享受排球运动的乐趣。发展体能(速度、灵敏、反应、爆发力等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与比赛中,学会调控情绪、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基本姿势和移动:站立姿势及滑步、并步、跨步、交叉步、跑步和综合步等基本步伐的移动

  2、垫球:双手正面垫球、侧面垫球、单手垫球、移动垫球及背垫 3、发球:侧面下手发球、双手正面发球 4、扣球:原地扣球、正面助跑起跳扣球 教学重点:垫球、传球

  (三)教学要求:

  通过示范、录像、观摩教学,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技术动作,采用各种技术的辅助性练习手段,逐步形成正确的击球动作,初步建立主要动作的基本技术基础,初步掌握基本姿势及移动、垫球和传球技术,本阶段学习不应急于求成,难度要降低,可多进行垫球及传球练习,并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交替进行,以更好的掌握基本动作。

  第二层次:基础阶段

  ① 教学目标:

  全面学习掌握规范技术动作,基本掌握基本姿势和移动、垫球、发球和传球技术,对各项基本技术建立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享受打排球的乐趣,发展体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和比赛中,学会调控情绪、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二) 教学内容:

  1、准备姿势和移动: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一脚在前,两膝微屈,身体中心位于两脚之间,并稍靠近前脚,后脚跟稍提起,上体稍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置于腹前。两眼注视球并兼顾场上各种情况,两脚保持微动状态。

  移动的技术要领:判断及时快反应,抬腿弯腰移重心;移步转换衔接好,身体快移重心稳。

  2、垫球:

  ①正面双手垫球

  ②侧面垫球

  ③移动垫球及背垫球

  3、发球:

  ①侧面下手发球

  要领:腹前低抛球,转体带摆臂;击球后下部,控制球路线。

  ②正面双手发球

  要领:手托上抛高一米,同时抬臂右旋体;转体收腹带挥臂,弧形鞭甩应加速;全掌击球中下部,手腕推压要积极。

  4、传球:正面双手传球 教学重点:垫球、发球

  (三)教学要求:

  掌握正确的基本姿势和移动技术、传球技术,较好的掌握垫球和发球技术,对各种基本技术建立清晰、准确的动作表像,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动作结构的正确性,在不产生错误动作的前提下,逐步加大练习的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发展合理运用技术能力。

  第三层次:提高阶段

  (一)教学目标:

  本阶段教学是在复习、巩固、提高已学过的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主要加强排球比赛战术上的运用,通过教学比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使学生懂得排球比赛规则,提高比赛欣赏水平。享受打排球比赛的乐趣,发展体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方式,在练习和比赛中,学会调控情绪、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基本的站位和轮转

  2、阵容配备:“三三”配备 “五一”配备

  3、排球比赛的基本规则的介绍。

  教学重点:比赛中的基本技、战术配合应用

  (三)教学要求:

  较好的掌握基本技术组合运用的战术方法,通过实战练习和比赛,培养实战能力,初步形成发球、站位、单一击球技术和多项组合运用以及攻底线,攻对方弱点等基本的战术意识。战术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因某些战术上的需要而采用不适宜或完全错误的击球动作和方法。通过本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排球比赛的规则,了解各项基本技术的动作规范和排球运动的技术风格,初步具有区别正确与明显错误动作的能力。

  学习成绩的评价:

  包括评价的内容、方法与要求

  (一)评价的内容

  1、 学习排球运动的态度,如是否准时上排球课,在排球课上是否积极活跃,课外是否参与排球运动等。

  2、 排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发球、垫球、传球等。 3、 体能,包括摸高、折返跑。

  4、 情意表现,如学习排球运动的自信心如何,能否克服排球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困难等。

  5、 合作精神,如在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与同伴合作的情况等。

  (二) 评价的方法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应遵循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定量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排球运动技能和体能。

  评价的难度主要在于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该重视这一问题,使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教学计划 篇8

  今年本人带九年级(1)班和(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回顾。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搞好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至关重要。这两个班在经过两年多的英语教学,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很大的起色,但那是远远不足的,而且九(1)班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就照顾不到整体,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欠佳。但是,九(2)班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时针对不同情况,在授课时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校的学生来源全是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气氛不是很浓,学习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过的单词,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其他作业太多,没时间背等,往后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来,也是临时死记抢记出来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时候又忘了。

  2、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需要老师再三强调,但学生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做。

  3、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联系的东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觉还可以,但真正一考起来,问题出来很多,而且差距很大。经过几次考试下来,问题也出来了,我任教的两个班:尖子生没有几个,中等生断层,差生面特大。针对以上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能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的巩固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稍好的学生请教。

  其次,学生学习要主次分明,主要学科课后时间分配相应的因当多一些,特别是对英语学科,因为他毕竟不是母语。基础不打好,以后想提高也难。

  第三,要灵活掌握学过的知识点,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不容易忘记。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要靠平时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建设高效的课堂,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上课一定要设法吸引学生,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力求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另外,我每天都坚持保持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上进的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为了让学生真正参入到课堂中来,凡是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决不越俎代庖,课堂上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都留给学生。

  四、加强课外辅导。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认真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五、培优和辅差总结。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能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所提高,我不知道今年的中考将会怎样?我想只要我努力了,我就问心无愧。更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这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教学计划 篇9

  一、学生基本情况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经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经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经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经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经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经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经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经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经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经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经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经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经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经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持之以恒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持之以恒学生主体性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持之以恒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持之以恒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02-01

中班教学计划12-27

英语的教学计划12-18

社团教学计划01-12

识字教学计划01-13

校本教学计划01-13

书法教学计划01-17

书法的教学计划02-23

春季教学计划02-28

陶艺教学计划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