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长就是印美文

时间:2022-06-23 13:17:28 美文摘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连长就是印美文

  如同当时“上山下乡”热潮一样,一股回城浪潮已悄然兴起。对于山南农场来说,这股潮流虽未席卷而来,但也是倪端初现。

马连长就是印美文

  回城,当然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在那一张表格定终身的时代,办回城手续的表格比来的时候可要复杂得多。说到底,农场基层连队的意见便成了关键一环。

  那些日子,三连马连长的办公室前,车马不断,比当年下乡最热潮的时候还要热闹。那时人来人往的,都是来场的知青;而现在,来的大多是坐着轿车的,在城里当点头头脑脑的知青家长。他们肯来找马连长,心照不宣地就是冲着一个东西——连队的大印。

  每走一个知青,马连长的心头便掠过一丝冷意。但他已经接到了上边的精神。于是,他把这也当做政治任务,严肃认真地填写组织意见,极其慎重地盖上连队大印。

  多少人为了盖上这个印,找关系,求门子,跑到马连长这儿来。马连长愈加感到,尽管到了这时候,这印把子依然有它特殊的价值。因此,他总是慎而又慎,要想让他盖下这个印,必须有班里、排里签署意见。甚至,马连长还要找知青代表走访了解情况,符合条件才能盖印。因此,知青为了盖上这个印,不去上上下下跑几趟恐怕是很难盖上的。平时,马连长总是先把印锁在小盒子里,再把盒子锁进柜子里。

  马连长的老母亲也来到连队。她是给儿子带了一张表格来的。她老人家早年丧夫,拉扯这个儿子不容易,城里领导就照顾给了这张知青回城申请表。

  马连长何尝不想早点回城,就冲着老母亲吧,他也该早点回去照顾了。但他是连长,他的表格上得由营部盖印。

  马连长第一次来到营部,营长“动员”他:要慎重考虑,是不是能坚持下来。农场特别需要你这样干部。

  看到老母亲那饱经沧桑的脸,马连长心疼了,作为母亲的唯一依靠,自己应该回城去照顾她老人家,尤其是老母那充满企盼的目光,让他下定了回城的决心。于是马连长第二次来到营部,教导员接待了他,对他又是肯定又是表扬,说你是老知青,表现好,贡献大。一通大道理之后,就是不盖这个印。

  跑了八趟之后,印还没有盖上。马连长的老母亲“闹”到了营部,盯得领导终于同意盖印了。可马连长再去盖印的时候,营部管印的秘书却推说今天没带柜子上的钥匙,拿不出印来。

  这又一连跑了十多趟,印还是没盖下来。马连长和他的老母亲很着急。

  连队知青又有人拿表格来求马连长盖印了。马连长为自己跑了几十趟没盖到印正在气愤,对来连部盖印的知青深表同情,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当即,马连长向全连知青宣布:从即日起,到连部盖印简化一切手续,连部的印用绳子吊在屋梁下,谁都可以自由地盖。

  消息传出,知青纷纷回到城里弄表格。那几个实在没本事弄到回城表格的,也来到连部,为了过过盖印的瘾,在自己的汗衫上猛盖一通。

  三连的知青纷纷回城了。马连长却因此犯了严重的错误。教导员说,马连长的问题是严重的,性质是恶劣的。于是,给他撤销了职务,并由农工监督劳动改造一年。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

  城里开了一个“老知青饭庄”。饭庄是由当年三连的几个知青合开的。因为在市报上登过启示,开业那天,凡是当年下放在山南农场三连,现在本城的知青全都到了,官至厅局的,腰缠百万的……仅轿车在饭庄门前就停了好几十辆。

  快要开宴的时候,进来一个挑着刻字担的老头,不少人认识他,是在海昌路头刻印的马老头。有几个腰缠百万的款爷,当年开办皮包公司的印章还是请马老头刻的哩。

  也有人认出了,他就是马连长……

  宴会开始了,大家举杯。但一时竟找不出于这头一杯酒的说词来。

  饭店主人取出藏了20多年的那件盖满连队大印的汗衫,说,咱就为这大印干杯吧。

  大家说,为马连长干杯吧,马连长就是印,当年是印,现在还是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