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申请书

时间:2023-09-10 13:55:50 申请书 我要投稿

贫困户申请书(集合)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种申请书频频出现,申请书可以使我们的愿望得到合理表达。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申请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贫困户申请书,欢迎大家分享。

贫困户申请书(集合)

贫困户申请书1

村委会:

  我叫XXXX,男,今年80岁。我因年岁已高,身患多种疾病,常年看病服药,又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全靠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接济,我生活在极其贫寒之中,现在又是寒冬到来,我特想政府递交困难申请,望给我一定的救济补助,让我在晚年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和共产党的关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X

  XXXX年XX月XX日

贫困户申请书2

XX县XX镇XX村委:

  我叫XXX,男,19xx年12月11日出生,汉族,妻子XXX,女,1943年10月20日出生,汉族,现均住XX县XX镇XX村X组。因我们夫妻二人年老多病,尤其是我多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致使家庭异常困难,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生活十分拮据。

  为此,为我们夫妻二人享受国家对我们老弱病残的照顾,

  特申请领取低保,让我们能安度晚年!望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年X月X日

贫困户申请书3

xx县xx镇xx村委:

  我叫xxx,男,xxxx年12月11日出生,汉族,妻子xxx,女,xxxx年10月20日出生,汉族,现均住xx县xx镇xx村x组。因我们夫妻二人年老多病,尤其是我多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致使家庭异常困难,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生活十分拮据。

  为此,为我们夫妻二人享受国家对我们老弱病残的照顾,特申请领取低保,让我们能安度晚年!望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年xx月xx日

贫困户申请书4

xx乡人民政府:

  我是xx乡xx村xx屯农民,全家(几)人,现有泥砖房x间,约xx平方米,其中一间厨房,一间房间...

  自建房至今,已有x年,加上年久失修及连续几年遭遇风雨自然灾害。自(年份)年起,房屋出现了许多裂缝,房顶上的瓦片经常出现漏水现象。目前房屋已经摇摇欲坠,墙体开裂、倾斜、梁柱霉烂脱节、房顶透亮,瓦片脱落,险象环生,已经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危及全家生命安全。所以想我是多么想把我家的住房改造一下,可以让我的家人住进比较安心的'房子,不必要每天担心房子倒塌的问题。

  家中十分贫困,是贫困户,一年除了种地收成和我一个人外出打工,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老父老母已八十高龄,年老多病,已不能下地劳动上山干活。儿女现在双双读书,供读艰难。可是由于家里真的十分困难,没有多余的钱来改造我家的住房,我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经济条件来改善我家的住房条件,让家人住的安心,由于经济困难,无法重新建房。

  现欣闻政府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有关惠民政策,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多少风雨飘摇中担惊受怕度日的危房户远离危险,喜极而泣!所以我想请求补助,恳请村委及乡政府及时核查危房险情,帮助向上级申请给予危房改造救助资金为盼。我保证,我申请的补助只是为了改善我家的住房问题,绝对不进行其他与这无关的事情。

  恳请领导批准!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户申请书5

尊敬的政府、领导:

  您们好!

  我叫xxx,xx县xx镇xx村第xx组人。一直借住哥哥家,现在哥哥家人口增加,我们没有地方居住。

  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现在高昂的医疗药费,我近几年一直忍受着病魔的'折腾都未求过医,身体不好在家里也做不了重活,只能在异地靠捡些废品,及老父亲耕点农田帮助我维持着这几年的家庭基本生活,因为家境困难妻子早已离弃,儿子书没念完休学了,因不想给政府添加麻烦,所以几年来一直未向政府求援助,如今年迈的老父亲身体渐渐变差不能再耕农田,经济上也不能继续帮助我,为抚养孩子成才,我已负债累累。面对坚苦的生活我有气无力。

  凭我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负担家庭生活。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我现在的情况是有这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在此我个人特向伟大的政府、领导您们申请困难援助,救我于水火,以度过艰难的生活。

  我相信伟大的政府、领导您们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户申请书】相关文章:

贫困户申请书11-05

贫困户的申请书05-01

贫困户申请书(精选)08-22

(经典)贫困户申请书08-23

(经典)贫困户申请书09-04

(精选)贫困户申请书08-04

贫困户申请书04-19

贫困户的申请书04-10

贫困户个人申请书06-23

农民贫困户申请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