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实习报告

时间:2021-12-27 15:16:03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公园实习报告六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园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公园实习报告六篇

公园实习报告 篇1

  在20xx年7月4日,我们进行了园林工程的综合实习,对成都活水公园和成都浣花溪公园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我们所学的园林工程的知识,对2个公园我们各自有各自的评价。2个公园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是我的综合实习报告就说说在我眼中2个公园的优点吧。

  成都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从1997年春天活水公园破土动工,到目前工程初步完成,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市中心府南河畔,占地24000多平方米是一个具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进程并为之骄傲。每天有200立方水从河中抽出除去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其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活水公园整体设计为鱼的形状,寓意着鱼水难分的人与水,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1.造景艺术与污水处理系统

  成都活水公园让市民了解污水的处理过程,给予人们污水处理的歧视,具有浓重的学习氛围和亲水性,使得市民在游览过程中有一个有意义的享受过程。并且其将污水处理系统与造景完美的融合,使之符合园林工程的含义:以工程为基础,使园林艺术与市政工程融为一体,园林景观与工程设施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园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活水公园的景观营造、植物配置,以及建筑小品都体现了浓郁四川的文化,让本地人有亲切感,让外地游客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公园的设计不仅强度植物造景,同时营造了多样丰富的水体景观、建筑小品,以及景观空间相互渗透交融,曲折自然,形成了移步换景、景观多样的园林环境。

  1.1.景观水车及其作用

  水车可以说是公园的标志,其造型吸收川西水车的元素,展现了蜀与水的渊源、西蜀的文化特色,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在功能上,水车是活水净化的第一步,它将府南河的水泵开始“死”水变“活”水的旅程。

  1.1.2.厌氧沉淀池及其作用

  厌氧沉淀池即为鱼眼,池中有一组石雕,直径3.8m,厚度0.5m,材料为绿花岗石,造型是一滴水的景象。石雕的花纹为流线的玫瑰花型,水由其上越过荷叶形漩涡,石之静,水之动,给人以活跃、层次、清晰、灵动之感。

  1.1.3.水流雕塑、兼氧池及其作用

  水流雕塑,即水流形式的雕塑由一串形似花瓣的石雕组成。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力使水在水流雕塑中穿越、迂回、旋转、对流,极具艺术性,并充分发挥其作

  3用——使水在回旋震荡中曝气充氧。兼氧池的容积约为48m,是人工湿地的前端

  配水装置,池中的兼养微生物和植物等对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有一定的讲解作用,同时兼氧池进一步曝气充氧。

  1.1.4.植物塘床系统及其作用

  鱼的腹部为植物塘床系统,是人工湿地的核心系统,造型仿造四川黄龙五彩华盖池群,层层叠叠,俯视如鱼鳞一般,呼应了公园的总体设计。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为活水园水处理工程的核心。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达到无害化,成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水源。其中种植的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凤眼莲等;挺水植物:芦苇、水烛、茭白、伞草等;浮叶植物:睡莲;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等几十种,与自然生长的多类鱼、昆虫和两栖动物等构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既有分解水中污染物和净化水体的作用,又有很好的知识性和观赏性。

  1.1.5.鱼塘花船、溪流花镜及其作用

  鱼塘花船和溪流花镜即为鱼尾。水经过植物池塘的净化,在鱼塘花船处已经完成了由“死”到“活”的蜕变。塘中放养观赏鱼如锦鲤、金鱼及常见的鱼类。池中置以花船点缀,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通过上述的净化处理,水质已经最少达到3级标准,可用于养护和造景。塘边用卵石护岸,营造了一个亲水空间,可经常见孩子或跪或趴在溪塘边,饶有兴趣地观察水里的鱼类。成功地满足了孩子们寻找第一手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2.水景的营造

  活水公园不光是对于水资源的处理尤为独到,在植物配置上也是相当的适时适地。活水公园再现了四川乐山峨眉山风景区自然地森林景观。将山地的林带景观搬移到城市之中,并对与周边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的微观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中看又中用。

  2.1.水景形态。

  水景形态通常根据水面的形状分为:自然式、几何式和混合式。自然式是指水体的轮廓以自然曲线分布,呈不规则形状分布。水体沿岸追求随意,模仿自然形态、水体曲折优美,变化丰富。活水公园的植物净化池则是仿自然中梯田的造型,同时池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水生净化植物,如:芦苇、菖薄、凤眼莲、水烛、浮萍等,看上去像水田、像荷塘,常常会使人想到美丽田园美景。

  2.2水景样式。

  水景有动、静之分,动态水有飞流的瀑布、湍急的溪流、涌射的喷泉、潺潺的跌水;静态水有湖水、池塘;动水像充满激情的青年,热情、奔放;静水像智慧的长者,稳重、平静、深邃、胸有成竹。活水公园中的动态水景主要有溪流和跌水。景观中的溪流,它是模拟山水的形态,水顺着山间水沟向下流,一层一层向下,每一层都会形成小水潭,形成大小不一的流水。活水公园中的溪流别具特色,它的造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鸟的造型,形状有大、中、小三种样式,从上面的小鸟到下面的大鸟翅膀一点一点展开,鸟的身体中间设计成两个回水漩涡,水在中间回荡可以增加水的含氧量,湍急的流水溅起水声和水花,形成欢乐的气氛,受到小孩们的喜爱;另一种是荷叶造型,它的原理和上面一样。这种溪流水景设计打破了传统样式,具有很强的雕塑性、科学性和参与性。景观中的跌水是人工打造而成,通常很规整,材质很细腻,形态有次序的变化,水的落差很小。

  活水公园的“鱼腹”位置就是由多个鱼塘和竹林组成的池塘静态水景观。通常水景观的设计都不会单一使人,常常会把几种水景形态和水景样式相结合,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效果。

  活水公园水景的设计实现了从以前的观看性景观转变为参与性景观,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感受到亲近自然带来的乐趣,体现出为大众服务的思想。

  3.园路和园景

  3.1.园路的铺装

  活水公园中的步行道路主要是由灰白色的青石板铺设而成的,并且古朴的色彩也给人了一种幽静雅致的感觉,而旁边的下沉的空间则是原色的就地材料石头嵌入形成的,青石板的幽静和石头的原始山林野趣既相互呼应,也有一定的区别和不同。这两种不同的材料加以运用,使景致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同时一些自然游步道是由树木围绕的木板铺装小路组成,体现出浓浓的原始自然风情。

  3.2.滨水景观

  活水公园在滨水景观的处理上十分的灵活,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类型的河岸处理。采用了积石护岸、不设护栏的亲水草皮护岸、亲水台阶护岸和码头等形式。亲水空间的设计要素包括步行行为(滨水游步道、铺地、栏杆)、游憩行为(座椅、树荫、垂钓)、社交行为(广场、座椅、游步道)、观赏行为(水体、水岸、建筑、栏杆、文化活动、动植物等)。

  驳岸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亲水空间环境,可以增加人们对水环境的感受和体验。活树公园的亲水草坪护岸采用沿河小路与景观结点相结合的形式。将沿河条状空间的适当位置处理成开敞的草坡或娱乐广场,使在河边条状地带中的人们不感觉空间的狭窄,而是感觉到与河面融为一体的开阔感。活树公园的护栏护岸位于府南河和活水公园的一条快速通道之间的带状地区,四面较窄,故采用护栏护岸节约用地,景观由前段的亲水性转为观赏性,以河滨的漫步的游览方式为主。但其每隔一小段的变化,依傍河岸的蜿蜒与背后大树为何围合出了一处处的休憩场所,供游人休息、观赏河岸风光。

  4.活水公园的生态性

  (1)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2)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

  (3)通过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为鸟类、昆虫、鱼类提供生存空间,提升生物多样性。

  a.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水环境: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采用的是接触厌氧沉淀池加植物塘、床系统处理工艺,成都市活水公园的人工湿地净水工艺分成三个系统,即进水预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出水应用系统。活水公园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工湿地系统,城市湿地在城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城市湿地能在一定程度上消纳城市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改善城市水文特征,降低其富营养化趋势,城市湿地能够调节微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动植物提供重要栖息地等。

  b.活水公园的植被体系:活水公园在植物配置上也是相当的适时适地。活水公园的植物大部分采用成都当地的植物种类,还有一些是特地从峨眉山移植过来的野生植物群落,尽力展现公园环境的生态性和本土性。活水公园再现了四川成都峨眉山风景区自然地森林景观。将山地的林带景观搬移到城市之中,并对与周边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的微观调节的作用。除模拟自然野生植物群落之外,公园边缘结尾处的一些绿地采用人工痕迹明显的乔灌木搭配,地被植物是让人眼底一亮的镜面草、鸢尾等深色反光植物。灌木如木莲、杜仲等,乔木有高有低,灯台树、黑壳楠、锦带花等相互配搭,其中开花植物花色艳丽,并随季节更换部分观花草本植物,让活水公园始终保持高度的吸引力,不时有一定变化的植物景观就成了其中的主要动力。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公园湿地充分发挥作用,注意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植被条件,建立一个由乔灌林、草滤带、挺水植物带、沉水植物带和浮水植物带构成的植物群落景观,形成与水体——湿地——滨河景观——陆地景观——人工环境的模式相适应的完整植物景观生态系统,利于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c.细节处的生态学原则:细节是一个城市人工河流湿地生态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活水公园一草一木的选取与搭配都是别具匠心,经过充分的考虑,营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各功能区的组合所演示出的污水净化过程构思巧妙,核心部分是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种有水生植物和喜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好似一个生态过滤池,污水通过这个过滤池后可得到有效净化。但活水公园在河堤的建造上对维持原生态方面还稍显不足。

  活水公园的多功能性和寓教于乐的展示启示了我们新的景观设计理念。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创造更加人性化的生态景观。在小品或铺装的细节处理和借景手法的运用上,为园林增加多样化的视觉元素,通过植物配置的联结达到统 一,所有的各种花样繁多的景观都统一在设计的核心理念中。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整体还是细部景观,均显得更加贴近自然。而人与水的接触是两者和谐的前提,采用一系列富有艺术魅力的台阶状水流雕塑盆和水口,这些参与性很强的动水景观成功地让游人关注水、接触水、珍爱水,这就是富有创意的“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成都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公顷,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

公园实习报告 篇2

  (一)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杭州一处著名的风景点,它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现代城市公园的特点,在植物群落的营造和种植的形式与功能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在地方特色的创造和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一也有独到见解。其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大草坪,雪松挺拔,宽阔开朗;红鱼池,凭栏投饵,鱼乐人欢;牡丹园,花木簇拥,处处有景;新花港,浓荫夹道,分外幽深。它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倚山临水,高低错落,渗透着诗情画意。在空间构图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景观节奏清晰,跌宕有致,既曲折变化,又整体连贯,一气呵成。园内植物配置精致,四季有应时之花,八节有长青之树,发展了“花”、“港”、“鱼”这一名胜的特色。

  1、植物的精心配置

  花港观鱼中的悬铃木大草坪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地形呈东南向倾斜,四周以树木围成封闭的空间。主景为自由栽植的五株合欢树,位于空间的最高处。主景树对面坡下为九株悬铃木,悬铃木背后为一片柏木林。空间南部为樱花,北部为各色春花灌木。合欢树的西侧为一片三角枫树林。春天,南有樱花、北有各色春花灌木遥相开放;夏天,在四周一片碧绿的树丛中,红花盈盈的主景合欢树,格外鲜艳夺目;深秋,合欢树叶落,三角枫林的红叶和悬铃木的黄叶,东西遥相辉映;冬季,在一片青翠的'柏木林前,衬托出九株白绿色的悬铃木树干,不显雕零。精心设计的植物配置,使这个空间出现了四季景观都很优美的效果。

  2、关于林冠线图一就是花港观鱼中比较经典的一个树群。上层:广玉兰,香樟,落叶乔木,朴树。中层:毛竹,鸡爪槭,小叶黄杨,桂花。下层:云南黄馨,杜鹃等。这是一个错落有致的树群,林冠线重点在左边,中间置建筑,稳定了视线。植物与建筑柔和一起,体量一致,有遮有露。另外,花港观鱼中广阔的草坪中点缀着的长绿树种(图二)也起到丰富林冠线的作用。

  3、关于观景

  图三中大型乔木珊瑚朴与朴树形成夹景。图四中悬铃木一合欢草坪空间中种植的由合欢、悬铃木构成的两组纯林式树丛,平面布局体现了种植设计中对主景的立意安排。

  4、关于雪松大草坪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在平面和空间上都充分地体现了植物布局的开合呼应。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另外,在雪松大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

  5、关于公园构图中心

  公园的景色布点与活动设施的布置,要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公园中要有构图中心。在平面布局上起游览高潮作用的主景,常为平面构图中心。在立体轮廓上起观赏视线焦点作用的制高点,常为立面构图中心。平面构图中心立面构图中心可分为两处。如花港观鱼中,以金鱼池为平面构图中心,以较高的牡丹亭为立面构图中心。

  6、关于公园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公园的组成要素,在功能和观赏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要求,虽占用地的比例很小(一般约2%—8%),但在公园的布局和组景中却起着控制和点景作用,即使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点景中,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花港观鱼牡丹园中的牡丹亭。(图六)所以在选址和造型时,务必慎重推敲。

  7、主景与配景

  一般来讲,每个景区都有主景与配景。主景主要用来吸引游人的眼球,或者形成某一处景点的特色,配景则是对主景的衬托与补充。例如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可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二)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公园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苏堤跨虹桥畔,与岳坟景点相邻,宋时为酿官酒的曲院,院中栽荷,花开时香风四起,取名“曲院荷风”,日久湮灭。清康熙帝南巡,改“曲院荷风”为“曲院风荷”,临湖建碑亭、迎薰阁、望春楼及曲径走廊,环亭植荷,曾极一时之胜,为“西湖十景”之一。后建筑坍损,现经扩建,占地28.4万平方米,为环湖绿地中面积最大,以夏日观荷为主题的名胜公园,有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5个景区,主景区以亭、台、楼、阁、榭、桥和典廊等组合成名副其实原“曲院”,并辟荷池,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成为“芙渠万斛香”的游览胜地。该公园由岳湖景区、竹素园景区、曲院景区、风荷景区和滨湖密林景区组成,园内主干树种是水杉、香樟、广玉兰、垂柳、河柳等。

  1、主干道旁

  为了突出主景,采用整齐、规则的配置方式,在主干道两侧种植兰花三七,与上层的红叶李、桂花以及水杉构成色彩对比强烈且富于变化的季相景观,形成意境各异的园路景观。

  一般而言,随着园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园路两侧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例如园路一侧为常春藤,而另一侧为沿阶草和杜鹃,使得不同深浅的绿色彼此间搭配协调,而且春季成片的粉红色杜鹃花艳丽动人,季相景观丰富,使单调的园路充满生机和情趣。

  2、曲院风荷林下和林缘

  曲院风荷公园中疏林面积较大,有些延伸至岸边,疏林下大面积配置沿阶草、常春藤等,形成单一优势,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在林缘配置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可以使景观更趋自然。在林缘混合种植红花酢浆草、兰花三七、沿阶草、吉祥草、杜鹃,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明显的地被植物景观,处处生机盎然,既得自然之趣,又添林内深度感。

  3、配景时的点缀

  在景色配置时,适当的引入异类景物要素点缀,能获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如图七,在小溪两岸的绿色植物丛中适当点缀两株红花植物,顿时生气盎然,别有韵味。图八中,在树丛的边缘置以形状别致的山石,亦是同样的效果,不仅打破了原来纯绿色植物的单调,而且烘托出了山石的灵动,赋予其无限生机。

公园实习报告 篇3

  姓名:卫思同

  班级:风景园林一班

  第一部分:御道宫门

  御道宫门前的台阶与坡道

  室外台阶与坡道配合使用,是建在建筑物出入口、室外有局部高查处的辅助配件。 御道宫门前的台阶总宽19.5m,高10.14m。踏步高130mm,宽400mm,符合要求。台阶共有78个踏步,每13个踏步为一阶段,整个台阶有6个阶段和5个平台。其中平台①②③⑤的平台宽为8m,平台④的平台宽为9m(如图2)。由于台阶侧面临空,所以设有玻璃栏板和不锈钢栏杆,均高1165mm。

  台阶旁的坡道高9.76m,长约89m,坡度比越为1:9,大于1:12,不适宜轮椅通行。图一为台阶与坡道的平面图。

  御道宫门的墙体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

  御道宫门的墙体是承重的实心墙,厚度为1.8m,有一根过梁。涂得的是代表皇家的朱红色。 功能:御道宫门前是一个多功能的露天空间,它既是集散空间,也是表演舞台,以宫门为背景。宫门洞口两侧的电动门体闭合时,就有一面可播放18米×5米巨幅画面的高清液晶显示屏,这时的广场就成为露天剧场,而御道台阶自然就成为观众席。

  图二是御道宫门的平面图与立面图

  御道宫门旁的楼梯

  楼梯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所组成,常用的形式有直行单跑式、直行多跑式、平行双跑式、平行双分双合式、折形多跑式、交叉跑、螺旋形、弧形等。要求楼梯踏步高度不超过175mm,宽度不小于250mm。而且梯段宽度要保证有足够的通行能力。

  位于御道宫门旁的梁悬臂式楼梯则是平行双跑式,并采用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承受动力荷载、抗震和抗压能力。楼梯长1.5m有四个梯段和三个3.6m*1.8m的平台,每个梯段有16个踏步,每个踏步高150mm,宽30mm,符合要求

  第二部分:古木花厅

  下沉花园2号院的设计旨在为公众提供一种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大尺度的外部环境中营造出亲切灵动的'空间氛围,院落的核心是一组北京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 主要的支撑构件是柱子,柱子是主要承受压力的竖向构件,用以支承梁、桁架、楼板等。柱子的截面形式主要有方形、圆形、矩形柱、工字型等,柱子所用材料主要有石材、转、砌块、木材、钢材、钢筋混凝土等。图三为古木花厅平面图。

  院外的影背墙——镂空瓦墙,采用钢结构支撑,瓦拼搭而成,营造水景。用来对南北的空间、颜色以及形式进行分割。墙上不仅有瓦与瓦拼搭时留有的空隙,还特意留有菱形的漏窗。站在墙的一侧,透过墙看另一侧,景色时隐时现、似幻似真,倘若走过墙去看,好像又与刚才看到的景色不尽相同;还有立瓦铺地,

  打破了传统的砖铺地,用古老的、如今却很少

  使用的瓦来铺装地面,给传统空间注入了新的表达语言。

  第三部分:礼乐重门

  自西向东是鼓墙、排箫、编钟和座椅。鼓墙是由抗震能力强的红色钢结构支架和上百面可敲“响鼓”组成,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则是灯;鼓墙东边的甬道自北向南排列着一人多高的金光闪亮的铜制“排箫”16根,直径30㎝,长度依次递减,最短的看着也有2米以上,没有显得突兀。管上有孔,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编钟的支架同样采用的钢结构,搭建的钢架上悬挂着的上百件青铜响器,随风摇摆,清音缭绕;座椅上带有隔栅,象征着琴弦,而座椅的高低不同则代表了高低音符。

  其中有一根300mm*300mm的方形柱,既不是支承梁的,也不是支承桁架和楼板的,而是用来悬挂指示路牌的。柱子采用了加工方便、强度高、抗拉和抗压性能好的钢结材。但钢材耐腐蚀性能较差,需经常维护。

  第四部分:穿越瀛洲

  这部分先是用大量长3m、高2m、厚2cm强度高、安全性好的钢化玻璃做隔断,既能分隔空间,又增加了通透性。玻璃上还印有展现奥运文化的图案,与奥林匹克公园相呼应。 第五部分:合院谐趣

  采用钢结构,设计成抽象派的四合院。院子中矗立的设计思想取材于中国代表元素灯笼,既体现了中国文化又充满抽象感。

公园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实习的性质

  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

  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13日

  三、实习项目

  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

  五、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当天早上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在饭堂门口集合完毕后,就坐上校车出发到实习地点,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火炉山。它位于天河区东北部,车程并不久,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下车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葱的大山。据了解,火炉山长约3公里,面积600公顷,是典型的花岗岩山地。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的。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我们并没有沿着正门走,我们沿着铺好的沥青路往山上走,刚开始几个班的同学都是一起走的,后来就分散了,我们沿着一条小得登山路往上走,路上我们看到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土堆,回来的时候,我们查过资料,知道这是两种土壤,分别是残积土和坡积土。残积土是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碎屑物质,坡积土是由于重力,雨水或雪水的作用将原处于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向下搬运,堆积在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而形成的堆积物,两者最大的鉴别依据是土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是否于下卧基岩相一致——残积土由于是原地沉积,碎屑物成分上与原岩呈简单的直接的关系;坡积土则经过或多或少的搬运距离,其碎屑物成分往往找不到一定的规律性,与下卧基岩也没什么联系。上部的土层很薄,经榔头敲打后土层剥落,下卧基岩清晰可见,且土中的碎石颗粒棱角分明,表面较新鲜,分布也比较均匀,判定为残积土;下部的土层较厚,用榔头锤击数次仍不见有岩石出露,另外,土中碎屑颗粒分布零散随机,结构混乱,性质似乎更加软弱,这是坡积土的表现。

  一般里面矿物结晶,比方水晶、金刚石上所没有学过的,回来查找相岩的成因可以推测出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在压力和温度的强作用下,岩浆冷凝非常缓慢,矿物结晶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长成了巨大的伟晶岩;由于岩浆属于复杂的混合物,伟晶岩中不可避免会包含一些其他的矿物成分,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随伟晶岩一起缓慢冷凝,形成了完整良好的矿物结晶。了解伟晶岩的特性对开采矿产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看到有一个岩石缝隙的泉水中带出了不少黄色的沙,从书本上的介绍明白到那正是岩石的'风化现象,由于流水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岩石内部“变质”,形成细小的颗粒随流水一起带出,形成沙,长江、黄河里面的河沙来源正是由于这一原理,河流旁边山体的岩石的风化颗粒随水流带到江里,于是便形成了河沙。所有沙的来源都可根据这一原理解释。

  一路登上山顶,已经有许多游人和同学在那里休息,他们并不只是坐在凉亭下,许多人都爬上石头上去,那些石头就是猪头石,下山时,我看到了有条水流顺着石阶而下,这大概是从山上的泉水,被人工地用水管接下来,那水很清澈,有不少人在那里装水,有的装回家,有的就直接装上水壶中,直接煮沸哦泡茶喝,但也有人直接饮用,这我就很纳闷了,就算是泉水,总该处理一下,例如煮沸了再喝,抱着咨询的态度问了那人,那人却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些泉水是由雨水经过过滤,进入岩石缝隙,然后通过打入不锈钢钢管将其引出来。这些介绍澄清了我一直以为的想法。

  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把一天的实习任务完成了。接着,我们小组几人把火炉山附近逛了一下,还特地到正门对面的中大新华学院看了一下,并且吃了远近驰名的岑村排骨,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既有学习性又有娱乐性的实习。

  六、实习感悟

  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对自己这学期学习的知识的梳理和补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个专业相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际的实践活动同样重要,因为许多东西是不通过实际的探究或者询问,是不会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书本上知识哪些用得上,哪些常用,哪方面的知识需要再深一步去学习,这些东西都要自己发掘。应该说,这或许这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不要死啃课本,而不知变通,这样会造成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抛开课本,走出课堂,这很重要,要将理论在实际中运用起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挖掘新知巩固旧识,这样才能达成学习的目的。

公园实习报告 篇5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户外活动空间,并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作用巨大。城市公园有不同的类型,根据“城市园林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分为5个中类和13个小类。不同城市在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目的

  通过对成都市综合公园(自选,建议一个班一个)的现场认识,以点代面,了解城市综合公园的设置、布局与使用情况,为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基础。

  二、内容

  现场调查与记录,分组对公园进行踏察。

  具体操作方法和调查内容:

  按本课程分组要求进行分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和一名副组长,报任课老师。

  1、入园游人统计:

  四个组各负责一个出入口,在休息日(六或日)和工作日(抽时间进行观察)从早上7:00开始观察统计。

  一班四个小组观察时段为7点―8点,9点―10点,12点―13点,14点―15点,17点―18点

  二班四个小组观察时段为8点―9点, 10点―12点, 13点―14点, 15点―17点, 18点―19点

  观察记录内容为各时段各出入口入园游人的数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老、中、青、少)、

  2、公园体育、游乐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的相关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可利用程度、游人使用情况及游人评价(询问游园者)。

  3、休息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类休息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可利用程度、设置位置、游人使用情况及游人评价(询问游园者)。

  4、引导标识和卫生设施情况调查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类相关设施进行调查,包括设施名称、数量、设置位置、效果、

  游人评价(询问游园者)。

  5、游人活动情况

  各小组单独对公园内各种群体性活动进行调查,包括活动人群的`年龄、群体的性别构成及活动方式(内容)、活动时间段。

  6、人流集中区域统计(场地设置和使用情况)

  通过调查,在公园平面图中标明人流和活动人群集中的区域。

  三、报告要求

  1、封面

  2、正文

  报告部分: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内容、结果与分析。

公园实习报告 篇6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基础,也是完成科学、合理地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保障。本课程城市绿地现状调查的`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现场调查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学习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现状分析能力。

  一、实习目的:

  1. 明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调查的工作内容。

  2. 选择本市某区(县)或镇,调查其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状况。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

  2. 勘察城市各类绿地之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建设、管理水平

  a.公园绿地----级别、性质、特色

  b.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c.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d.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e.其它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3. 搜集资料

  a.自然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资料、植被资料、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b.人文资料: 历史资料、城市发展史料

  c.社会资料: 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

  4. 搜集现状照片

  三、实习成果:

  1. 对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满足以下要求:

  a.现状是怎样的?优缺点在哪里?

  b.针对缺点,如何改变?

  c.将来怎样发展?

  2. 提交成果----包括现状分析图纸三张和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a.区位分析图

  b.综合用地现状图

  c.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d.该地城市绿地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3. 成果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四、分组:

  原则上4-5人一组,可自由组合,也可单独完成。

【公园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公园实习报告8篇12-30

公园实习报告3篇12-31

公园实习报告6篇01-12

公园实习报告合集6篇01-11

公园实习报告七篇12-31

公园实习报告合集六篇12-30

公园实习报告合集9篇01-02

公园实习报告合集八篇02-05

公园实习报告合集7篇01-26

公园实习报告十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