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的实习报告

时间:2022-04-06 13:56:07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报社的实习报告七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报社的实习报告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社的实习报告七篇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1

  为了让我们把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体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实际生活以及媒体的业务运作,在实践中领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院里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认识实习。

  20xx年2月至6月这四个月期间,我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全面接触新闻编辑业务,从处理地方记者稿件,参与选稿排版,到最后找总编签版,开始与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回想起在报社实习的那段日子,心里还是有诸多感触。

  一, 初到报社半是懵懂半是新鲜

  第一次到报社去是2月12日,我跟其他三个同学一起到河南日报社去报到,人事部的周主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到报社去,里面的人又一个都不认识,我们几个都不敢多说话,虽然有心理准备还是无可避免的紧张起来,几个人站成一排规规矩矩的一声不吭,像接受检阅的士兵。周主任阅人无数,很快就看出了我们的拘谨和不自在,他跟我们开玩笑说:你们是自愿过来实习的,可不是我们强迫的哟,看你们的样子,好像我们抓的壮丁啊。听了他的话,我们都笑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实习手续办得很顺利,我听从报社地安排,跟着王志昭编辑做新闻编辑工作,主管周三和周六的两个版面。令我高兴的是,我和我的同学林玲分到了同一个办公室,我们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当我第一次跟王老师到她的办公室去的时候,我在心里告诉自:你的实习生活开始了,你要好好努力,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乎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二,实习生活初期与实习老师良好的交流沟通最重要

  办完实习手续我们当天就回到了学校,实习老师交代我们第二天早上要按时到报社上班。第二天一大早,冬日的早晨六点钟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到校门口去赶首班车了,由于时间尚早,面包店没有开门,我们只好饿着肚子往报社赶,下了公交车,走在街上吹着冷风,我直在心里叫苦,真是饥寒交迫啊。到了办公室,打开门看到实习老师还没有到,心里总算舒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我和林玲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从那天起,提前到办公室打扫卫生成了我和她每天必做的一门功课。

  刚开始,我总觉得跟实习老师很陌生,仿佛我们中间隔着什么,正因如此,我那拘谨不争气的性格出来捣乱了,只要老师不主动跟我说话,我也不吭声,一个人坐在她旁边看报纸。老师看我那样,本来有工作要交给我做,也就做罢了。就这样过了两三天,同办公室的白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私下告诉我要主动跟老师沟通交流,不要总等着老师主动开口。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改了很多,老师看到我的变化非常高兴,我们之间的交流顺畅多了。很快,她跟我讲了编辑工作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而且还把她电脑的密码告诉了我,这一切充分说明,她已经不再把我当旁观者了,开始引领我参与到她所负责的编辑工作中。

  从以上两件事上我认识到,有些工作不要等老师安排,我们作为实习生,为老师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比如说每天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还有,我们应该主动跟实习老师交流沟通,不要自视清高,应该时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地去尊重自己的老师,多向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的实习老师请教。

  三,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

  办公室有一部,在实习期间,接听读者的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这一部不起眼的电话,让我明白了作为接听员的不易,它同直接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同样重要,是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渠道,而热线接听员的任务,就是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以便与读者更好地交流。

  (一)热线接听员,小工作中有大学问

  因为《河南日报》(农村版)的读者大都是农民,学历相对比较低,再加上河南省不同地区那些形形色色的方言,读者在电话中不论是提供新闻线索还是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经常会语无伦次,说老半天也讲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还觉得很新鲜,但是时间一久就没耐心了,开始讨厌电话铃声的响起,即使拿起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再匆匆挂掉。

  有一次王老师看我接电话时的样子,专门跟我谈了一次话,她告诉我,即使读者的表达能力有限,作为的接听者,也应该耐心地听他们把话说完,并作详细的记录。如果是提供新闻线索的热心读者,即使他们提供的线索新闻价值不大,但是既然他们选择给报社打电话,这种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再者说,农村版报纸的目标受众就是农民,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也在农村,如果因为我们的没有耐心而错过了好的新闻线索,那么报纸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是向报社反映问题,向媒体寻求帮助的读者,就更要有耐心了。农村基层情况复杂,如果不是受了较大的委屈,一般群众是不会给报社打电话的。已经遇到了不平事,心里已经够不舒服了,如果打电话到报社再碰钉子,则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即使遇到媒体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作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并好言安慰,让群众满意。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惭愧了很久,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竟然如此不理解农民。从那以后,我变得细心了,也热心了,再接听的时候也学会了引导,碰到听不懂的方言就多询问几遍,直到弄清楚为止。

  有一次,一位济源市的农民读者打电话到热线部反映自己的问题。他在村里盖了一处养鸡场,因为占用耕地,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他很气愤,那个养鸡场是他所有的财产,如果拆除他的损失会很大,所以他想通过媒体来解决这个事情。我在电话中告诉他,占用耕地是违反政策的,村委会勒令他限期拆除是合法的,恐怕他只能把养鸡场拆除另建了。可是他还是不理解,委屈地说他们村里占用耕地的不止他一人,为什么不拆别人的房子偏偏只拆他的。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就让他留下了联系方式,允诺说等我请教了领导再给他答复。所谓领导,就是电脑,我飞快地登陆河南农业厅的网站,在上面找到了相关政策及解决办法,当我胸有成竹地把政策一条一条的念给他听并作详细解释时,他总算理解了,说既然省里有规定,那就拆吧。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正是通过处理类似的事件,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懂得采访技巧和写作技巧是不够的,只有熟悉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地帮助读者,更好地为读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摒弃主观感情色彩,认清事实,明辨是非

  某些居心不良、有所图谋的人,有可能会借用传达错误信息,这就需要热线接听员具有清醒的头脑以及明辨是非的智慧。在实习期间,我就犯过头脑发晕的错误,回想起来真是惭愧。

  二月末的一天,我接到一个,一个女的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哭哭啼啼地说林州市某派出所包庇当地一铁矿的矿主,任由他们非法采矿,接到群众举报后也迟迟不做处理。现在非法采矿者已经把矿井挖到了当地居民的房子底下,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饮用水也遭严重污染。由于怕当地居民向林州市部门反映,当地派出所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我听了她的话后对她很是同情,同情弱者战胜邪恶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再加上事情发生在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林州,我天真地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解决困难。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又有两个人打来,反映的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满腔义愤,马上向我的实习老师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强烈要求她派地方记者站的记者前去调查。老师听了我的描述后告诉我,三个人接连打来电话本身就值得怀疑,更何况是口径一致,这绝对不是巧合,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我当时死活不听,一直在她耳边念叨,还向她描述电话里的哭声有多凄惨。老师无奈,只能答应我派记者前去调查:就当让你长长见识。我飞快地写了一篇新闻线索提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安阳记者站站长,希望他能够为受害者提供帮助。

  第二天下午,安阳记者站的秦站长把调查结果告诉了我:当地为发展经济开采铁矿,铁矿手续齐全而且合法,至于给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矿上早就进行了赔偿,只是有几户村民对矿主不满,不断到矿上闹事。至于往报社打电话所谓的反映情况,纯属无事生非,颠倒黑白。我那时口瞪口呆,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幼稚。

  所以,在新闻实践中,事实才是第一位的,在新闻事实面前,个人的主观感情只会降低你评判是非的能力。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2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温州大学大学生记者编辑“怀梦筑谐”暑期社会实践队。从中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去温州商报实习的那两个星期,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也学到了很多,有了一些感悟。

  1,、专业知识很重要

  我在温州商报的财经新闻部实习了两个星期。财经新闻部是一个不仅对成员的文字功底要求很高,同时也很需要有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一个部门,是温州商报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的采访对象也多是社会上的财经人士。部门里的一位前辈说:“财经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下就能具备的,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形成的。我大学时是中文系的,也没有学过财经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股市方面的知识,我也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才有了现在在这方面的能力。”我和一位队友在这次的实习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看报纸中度过的,老师说这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特别是商报的报纸,可以从看报纸中了解我们温州商报的写作模式。到现在都还记得一位老师说:“我当时刚来报社的时候也是看了半个月的报纸,才有机会出去采访写作的。”

  2吃苦耐劳的品德很需要

  做记者,就要准备好吃苦。一般在没有出差或其他的情况下,部门里的老师们是上午写稿,下午出去采访。我看到、听到部门里常常不是这位老师出差了,就是那位老师又熬夜写稿了。可以说,当记者,表面上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是一高级知识分子,笔杆子工作者,但其中的辛苦很多人是看不到的。即使是在夜晚熟睡时,如果接到电话,也得连忙起床在第一时间内奔到新闻现场,有时也要承受着被催稿可又没灵感的无奈。

  当然了,当一名记者是一份圣神的工作,记者可以说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披露社会现实,换给人民大众以真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3人际交往需注意,收敛锋芒,多看少说

  刚到了一所没有接触过的新的环境里,要学会少说多看。不该说的要保持沉默,该说的话要慢点说。细心观察这个新环境的处世之道,并要努力逐渐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我刚去商报的时候,老师们的谈话我是不敢插嘴的.。可以说真是小心翼翼的做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人。后来,我渐渐地觉得财经新闻部的老师们都是很善良、很可爱的,他们幽默风趣,且很有个人魅力,每一个老师都很让我敬佩。尤其是其中的一位老师,我特别的喜欢他,幽默中总是透着智慧。

  4主动争取,虚心求教得学会

  没有谁会主动地帮助、指导我们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会虚心向老师请教和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记得第一次帮老师去打印室复印材料,我什么也不懂,我就向打印室的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复印的基本操作步骤。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小问题,最后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复印的工作。

  报社的老师有时出去采访是可以带实习生去的。可老师不会主动和我们实习生说的,这就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留心着哪位老师今天或明天会出去采访,并第一时间冲到那位老师跟前求老师带着我们一块儿去。这还没完,跟去后还不能给老师惹麻烦,要在默默中学习。

  5个人形象要注重

  作为媒体工作者,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个人形象和气质很重要。因为新闻记者,出去采访所代表的不再是单单的个人,而是报社的形象。

  6跟对指导老师很关键

  跟对一位好的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记者职业发展起的极大的作用。他会教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或是花很多时间和失败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会给以我们更多的发展提升的机会。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3

  报社实习报告怎么写?能去报社工作的人,基本上文笔都比较好,写一份实习报告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我们还是整理出了一份报社实习报告范文,大家可以从这篇实习报告范文中,找到实习报告写作技巧。

  从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报社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习。短短的实习期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但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而经过了四次的外出采访,有顺利接受采访的,有被拒绝采访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浅的。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就知道做记者人际很重要,一个良好的人际网,以及相关的新闻素质是很重要的,但运用到实际,要做到得心应手就不容易了。

  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

  吴记者把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吴记者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在吴记者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

  因为是放假时间联系不到学校教授,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报社吴记者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后来经过多方面真的就是联系上了教授。

  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

  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报道说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湛江节能灯的同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主任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主任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主任就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主任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不只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细心一点记录会发现生活里有很多学问。

  急转弯把握时机,改错都可顺带新消息

  因为是电话采访的缘故,登出来的新闻人物的一些个人资料与实际有点出入,当事人的父亲打来投诉电话,当时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心里生怕被骂。无奈硬着头皮寻求老记者的帮忙,谁知老记者轻快的说:“没事阿,用不着登什么更正消息,你应该再联系当事人,希望获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报道里重声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紧张的样子他还补充一句:“不用紧张,错误是有的,有时候可以将错就错,这不又可以有新闻出来了,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去解决错误报道的问题,更加想不到还可以顺带出新闻。发觉解决问题只要用心去想,还是有很多办法的。这是一堂很好的课。在接下来的报道我也几乎是竭尽全力,尽力把这则“意外”的新闻写好。

  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没有做好相关的程序采访没有顺利完成,消息只获得一部分。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样子陈记者告诉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的消息,但还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换一个报道形式,比如本来是深度报道的就变成图片新闻。记住,就算铁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没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就肯定会遇上很多的闭门羹,你们要慢慢适应,只要尽力了就好了。”

  后来我们回到报社根据所有的材料整理好还是写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响。“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访写稿子的时候这句话也会用得上。在生活中难免就会有不如意,而在经历风雨之后或者失败后,勇敢的人总是可以站起来的。站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铁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铁倒了可以站起来,可以从失意中意识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长成熟,我想这就是那一把沙。

  从领导看阶层性,当好记者一项重任务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报社陪同领导慰问军团。第一次如此接近领导,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义的泛滥。领导们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们记者的到来也不是为写什么稿子,一电台老记者就说这类性会议我们陪同就够了,稿子就写一百来字。后来才发觉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领导喝酒,而我们却不得不喝,真的很无奈。然后我们当女记者更加难,因为没有人会护着我们,而往往也是首要对象,那时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社会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这个社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从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也许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面对一些你无能为力的事情,当发现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时应该始终保有自己的原则就好了。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4

  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决定了在报社实习,也为将要踏上社会的一点资本,积累一些经验。这是作为一名学生的最后一个暑假,却是从学生过渡到社会工作者的起点。

  实习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报报业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实习生的资格,在《**星期三》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涯。刚开始接触真正的新闻报道,充满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刚开始的几天,总编却一直让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这让我觉得有点郁闷,原本想着记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吗?怎么一直坐在办公室里呢?

  终于在几天的读报生涯后,总编说带我们去荻港(一个江南古镇)采访。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终于可以实战了。到了荻港,采访开始,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当然只能站在旁边听听记记,听着总编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镇书记的回答却让我一头雾水。因为镇书记讲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却并不是**人,所以对他讲的都不能听懂,信息当然是流失了一大半,这让自己很有挫败感。在回到报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回想着书记讲的一些话,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敲出一个字。

  这是第一次的采访,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访。因为这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次采访,也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听不懂方言,写不出稿子。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实践才是最困难的。正如老师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在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

  第二次正式的采访,没有了老师的带领,编辑部的苏老师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给了我们四名实习生。从联系采访人,采访问题的准备到最后稿子的写作,都让我们自己搞定。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采访的主题是关于湖城的寄托生,我们采访了多名老师、同学、心理专家,采访方式也有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qq采访。历史一个多星期稿子才出炉。在采访期间,也碰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是暑假,老师和学生都比较难联系,在采访时有些学生受到老师特别叮嘱没有把实际的想法告诉我们等等。我们也想过要放弃这次的主题,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在学校联系不到老师,我们就通过电话采访,或在电话联系后与老师约定去登门拜访等等。

  当我们的稿子变成铅字在《**星期三》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真的很激动,这毕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实。在那个时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难、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么了。通过这次的采访也让我们明白了,记者除了会问会写,更重要的是会发现问题。

  实习过程中主持活动的感受

  在《**星期三》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跟着记者们一起去采访,去拍照,我们还组织了两次活动,都是针对周报在校园的那些小记者的一个采风活动。第一次是去**陈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笔博物馆,这两次的活动也是由我们实习生来负责的。从活动的策划,到活动的安排都是我们经过仔细的'商讨后决定的,在活动中,我们安排了知识竞赛和游戏等的版块,一方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还担任了活动的主持人,三个多小时的活动,虽然很累,但看着学生们高兴的表情和家长们满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满足感。

  报社的苏老师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记者,写作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动,写一些策划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两次的活动虽然很累,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以前都觉得搞一次活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经过这次的锻炼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写的策划不止一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

  在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关系到活动成功与否的因素。人员的安排,时间的分配,场地的布置等等,都是我们经过几次三番的思考后得出来的。我们的策划也是经过了一改再改。

  在活动结束后,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两篇稿子也由周报刊登了出来。

  实习总结

  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两个月中收获很大,明白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自己还欠缺许多东西,像采访时候问题的准备,对待不同的采访者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还有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采访结束后资料的整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明白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对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了解一点,对时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会失去许多的机会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采访者。

  作为一个实习生,你的姿态也必须是谦虚、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有时候毛遂自荐需要的一股勇气,它可以帮你争取到一些锻炼的机会,遇到不懂的事情时,一定要向那些资深的记者请教,而且在办公室的时候也要表现的活泼点,多与那些记者聊聊天,向他们咨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话题。

  实习期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但实习生之间的较量也别有风趣,大家会各自表现自己,希望可以争取到去采访的机会,可以多学一些东西。这样的比赛、较量也让我明白了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在实习生之间的较量就已经如此这般,若是真正的面对岗位的竞争时,我们的压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倍。而我们的素质、学历等等就是我们进入社会时的资本。我们真的必须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5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广西工人报社实习了将近一个月,大学生假期报社实习报告。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习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的时候,还领到了二十块的稿费,心情特别的激动.上个学期,我在社团出了XX份的报纸,狠狠地过了一把瘾,但由于从拉赞助到编辑到印刷,都是自己在弄,所以格外辛苦.之前大概都是闹着玩,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报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以前大大的.愿望才真正实现了,不过到现在它已经变成小小的愿望了,但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都还是会一样的开心.

  我很喜欢传媒这个行业,可谓是死心塌地,当初也是奔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来的,对我来说,尽早实习尽好。在大一时,觉得专业的课程还学得太少,之前是打算大二暑假开始去报社或电视台实习的,我提前完成这个任务了。

  没到报社之前,我在网上搜了很多在媒体实习的文章,看了又看,里边酸甜苦辣都有,我也以为是不是在媒体工作的人都有些高不可攀或者不那么友善呢?一进报社后,我才发现我那想法真荒谬了.社长、总编、我们专刊的主任、其他专刊的主任、还有记者、编辑们等等非常友善,对我也很关照,让我感觉很温暖,并不觉得陌生。

  在不了解工人报时,听名号,我以为大概都是写工人工厂的东西。在仔细研究了一番报纸,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包罗万象,而且内容很贴近生活,类似都市报纸的模样,但又跟都市报纸的表面报道不同,工人报大多是深入报道。广西工人报分为4个专刊,有工会新闻、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读者周末。本来社长让我挑,看我想进哪个专刊。我看了看几份报纸,觉得创造者专刊、财富专刊理论性强了些,读者周末比较贴近生活又生动有趣些,我就想选读者周末专刊,可后来听说读者周末已经不招了,我又觉得金融的知识自己不怎么掌握,于是留在了创造者专刊,后来我才发现若是在财富专刊的话,很多身边的经济现象都是可以写的,不过我们创造者专刊也是很不错的,可写的也不少。

  我们创造者专刊的肖主任是个认真而又严谨的人,财富专刊的韦主任开朗又健谈,带我的小邝姐三四个月前还是实习记者,现在已经是见习记者了,她是研二的学生,半工半读来着,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虽然小邝姐个子不高,但非常能干,开朗又友善。小邝姐的办公桌在财富专刊办公室,小邝姐经常出去采访,我到了报社就坐在小邝姐的办公桌那里,后面是韦主任的办公桌,还有财富专刊其他记者的办公桌。在办公室里面,我经常听他们在讨论报纸的事宜,比如说该去采访谁啊,该上哪篇稿啊,图片该大还是该小啊等等,我经常是一边看报纸一边新奇地在听着。有空时,我就向主任记者们请教下如何写报道。也经常闲聊,有一次,我和韦主任提到了我最爱玩的qq空间,主任不会玩空间,不过在我的"指使"下,还帮我留言板留了个笑脸,真好玩了。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6

  匆匆来到物流报社实习差不多一个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尤其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记载,显得是那么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号,在慈总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迈进编辑部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从同事(应该说是老师们)的热情、友好到工作环境的清新、和谐,让我由衷的感到温暖,一种毫无束缚、毫无压力的优越感让我喜欢上这里。

  在韩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钢铁物流),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而钢铁物流正是特指钢铁产品的流动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这一流动过程当中的最新信息,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韩主任建议下,我几乎费尽一周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我报的数字报,新浪财经频道、中国联合钢铁网。

  当然,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还阅读了《专业采写报道》、《经济采访》、《现代物流教程》、《宏、微观经济学》课本。

  看到大篇幅的钢铁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类新闻,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报》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教育新闻,都是一些比较大众化、通俗类新闻。而我个人认为,摆在我眼前的.报纸,很明显是专业性、深度化经济报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转变青年报那种采写、报道理念。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现代物流报(钢铁物流)主要在周二、周四出版。一般情况下,周二,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周四,一到三版,基本无变化,除外,还有固定版面蓝海、市场板材、建材、有色金属等等。

  我个人工作主要是辅助韩主任的“蓝海”版块,蓝海总四个版面,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金融等。

  见习第一周,赶上了毕业典礼、颁发学位、离校找房子等,这一周说自己懵懂,除对报社工作认识外,很大方面来自大学生毕业后的那种喜悦、感伤、失落等复杂情感的交织。

  中间的学习到再认识

  望着一个个朝夕相处的同学踏上离去的列车,曾经的微笑,今日的离别。一种力量激励我,要奋斗、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种顽强意志。

  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钢铁上游产业链煤炭方面新闻《钢性需求拉动煤炭价格钢企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一开始,只知道煤炭价格一时期出现暴涨现象,随即成为各大财经媒体的焦点。

  后来,通过网络浏览、阅读煤炭等相关动态新闻及分析报道,终于在阅读中找到了煤炭和钢铁的切合点。主题定下来,接着采访就是问题了。

  传媒业内的“七份采,三份写”可以突现出采访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采访这一重要环节,就是“闭门造车”式新闻,尤显空洞、不真实、无现场感、无说服力。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着手采访工作。

  第一步,联系、搜索采访对象。由于刚从事这方面工作,人际圈不广是弊端。通过网上大量联系煤炭行业专家,最终约到了银河证券研究员、博士后田书华老师,后来才知道他可谓是煤炭业界领头人。

  第二步,拟订采访提纲,其实大多时候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预约好田博士后,我开始起草《采访函》。具体包括礼貌用语、涉及采访问题要简洁、深刻、明确,最后的落款、署名等细节问题。《采访函》一定要提前发给采访对象,并标明要求回复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视了这一问题,直到报社马上排版、截稿时才收到回复,连忙编辑稿件,费事费力。

  第三步,等待回复的同时,我及时关注这方面相关新闻,以防新闻“复现”,失去首次报道性。同时,我针对煤炭价格上涨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电话采访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对大多的看法、观点进行了解,必要的观点纳入编辑写作范围。

  第四步,编辑稿件。从采访的内容里找“亮点”。找能脱颖而出的话语,来直接引用。在采访田博士后时,田博士后明确提出了:“XX年年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的观点,抓住这一点来引申报道,提升报道影响力。

  但是,在这第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当中,我忽视了对钢铁的重点采访。这是报纸的宗旨,作为钢铁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须时刻以“钢铁”为核心关注对象。

  煤炭,这篇稿子后来经过韩主任添彩增色,顺利刊登。

  接下来的《原油绑架全球经济上涨趋势短期不改》,从收集资料到采访,写作,准备了也差不多一周时间。但这一周让我感觉不错的稿件是后来花费不足一个小时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合理吗?》。起先是从田博士的一篇《煤炭价格不应该》约稿而展开的,随后找到各大证券研究所发表的不同观点。经过精心整合,对同一问题的大谈论的报道形式出炉,此稿虽然是一篇综合报道,但是刊发观点鲜明,时机得当,很有实际指导意义。

  后来,稿件配发评论及时发表。

报社的实习报告 篇7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

  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我第一次对定位和口号的感觉如此清晰。人文焦点记录文化新闻和学术事件,人文博艺是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人人文史介绍历史故事和文化常识,人文笔记则刊登教师们的感悟和点滴。这些文章的起点都非常高,因为精品的层次都是在大众文化之上的。

【报社的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报社实习报告12-02

报社的实习报告02-25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06-10

报社的实习报告范文05-10

报社实习报告范文08-17

报社毕业实习报告08-11

报社编辑实习报告07-26

暑期报社实习报告01-11

在报社的实习报告3篇03-16

精选报社的实习报告四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