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压强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强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的前提条,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三、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六、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七、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
在导入新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下到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
在讲授新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主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并且1Pa=1N/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压强说课稿2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做到讲解准确,指导有力,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本节课我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在课后我会及时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反思。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各位老师!
压强说课稿3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压力的基本知识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建立压强的公式,能用压强共识进行定量计算。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新课引入
滑雪时,我们要穿上宽大的滑雪板,不穿滑雪板,我们不可能在雪地上飞驰。这是为什么呢?
三、新课教学
1、压力基础知识
滑雪板对雪有力的作用,图钉对墙面有力的作用,滑梯上的小孩对滑梯有力的'作用。问:从力的作用效果考虑,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点。 (都对接触面有挤压的效果)我们把这种力称作压力。
压力是重力吗?
(不是,压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压力: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①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
例如:书上的两幅图。蝉的口器穿破树皮,骆驼在沙漠上留下脚印,都是压力作用的效果。
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两分钟时间阅读实验部分,之后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甲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丙图和乙图对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哪一个压力作用效果更明显? (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与压力大小、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芭蕾舞演员与大象谁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呢?
这时压力大小不同,作用面积也不同,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压强定义式:P?FS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
单位物理意义: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压力
③减小受力面积的同时增大压力
例如:钉子要尖锐,斧头要锋利,啄木鸟的嘴很尖,小孩没能把图钉压入墙里面大人能压进去。减小压强
①在压力相同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②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减小压力
③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减小压力
例如:大型拖拉机用履带代替轮胎,在很薄的冰面上走时要把多余东西扔掉。
压强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
(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压强说课稿5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课件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课件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压强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压强》,《压强》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内容着重学习固体压强,压强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学生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也经常用到,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技能基础,学生的好奇心强,又积极好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加上压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用实验的方式导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九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对于探究实验以及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熟练使用控制变量法,并运用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培养学生的废物利用和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突破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突破重点
难点是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应用,采用讲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块颜色鲜艳的橡皮泥,双手用力压,使其发生形变,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用夸张的语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的进入情境,本节课就来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新课第一个内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实质上有很多知识咋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
在没有实施探究前引导学生一起做压铅笔的实验,铅笔一端尖,一段平面,夹在两个手指之间,会感受到什么?找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尖的一端手疼,为什么呢?尖的一端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然后用力压铅笔还会感觉到什么,学生回答用力压的时候手更疼了,为什么?因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从上面的小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少走弯路。
在探究活动中提醒学生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怎样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你们小组是应用哪些材料做的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我找了四名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名是武洪斌同学:“老师我用了一个沙盒,一个压力小桌,还有一个钢笔水瓶做的实验,首先让压力小桌压在沙盒上,看桌子腿在沙盒中下陷的深度,然后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看到小桌下陷的深度增加了,然后我把小桌倒过来,放在沙盒中,再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发现小桌没怎么样?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对比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第二步和第三步对比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二名是张朋生同学:和上名同学差不多,但是比上名同学叙述的更完善
第三名是刘羽琦同学:“老师我用的材料是泡沫、一个装满橙汁的密封杯子有两个面,一个大,一个小,实验是这样的,我用杯子的大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觉得泡沫的形变量鄙视很大,然后我用小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发现泡沫被压的痕迹深一些,两次对比可以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四名是曲冰冰同学:“老师我用的是一个压力小桌,一个沙盒和一个水杯,让水杯充当增大压力的物体,压力的改变通过加水来实现的”
第四名同学的思维和前几个有所不同,及时的给予鼓励
结束实验时,在黑板上板书结论,重点突出。
讲授第二个内容时,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直接引出,在物理学中用压强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此处我设了两道题,作为例题和练习题,找同学到黑板做,难度不同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时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压强说课稿7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第七章第一节《压强》。
一、说教材
《压强》选自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压强》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压力的认识、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并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一节内容不仅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压力压强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节课的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列举常见压力实例,知道压力的概念,会区分压力和重力。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评价设计
1) 通过参加探究性实验的活动,在体验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并渗透对比法。
2)通过课堂计算练习,能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生容易把压力与重力混淆,所以我把认识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虽然压强是第一次接触的新概念,但对于压力确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
准备教具:自制压力小桌、海面、气球、图钉、砝码、钢条、白纸、一端削尖的铅笔等。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提倡学习的多样化,注重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为:观察对比、讨论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器材准备:
选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用:长方体小木块、海绵、重物、长塑料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气球、海绵、小桌、砝码、砖块、沙盒、图钉、钉子、矿泉水瓶、木板等。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节课我安排了5个环节进行教学,在每个环节中,力求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究为主
第一个环节:环节的引人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2)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我准备采用:“实验---观察---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首先安排学生用两种不同方法"让学生用手指压一端削尖的铅笔两端。”,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不用的方法顶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呢”指出这是通过今天的学习需要解决的。
我认为"用手顶笔的两端”这个实验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习习相关,更好的激发学习愿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带着问题迅速进入课堂
第二个环节:理解压力的定义
(1)压力的概念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常用到“压力”这个词,但对“什么是压力”和“压力的方向”没有确切的认识,所以我用砝码压钢条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感觉到钢条的弯曲是受到了力的影响,而且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知道这个力是压力,初步让学生知道压力的存在,然后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学生总结出共同点,通过上述几个实例的受力情况的共同点的归纳,指出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这个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难题是我这样化解的,通过叫学生演示几个不是由重力而产生的压力。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上述的压力的概念画出几个例子的压力的示意图,然后根据已经所学的知识画出重力的示意图。观察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一般不同。
第三个环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决定把这部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观察和实验上,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完成这个部分的内容,教师间接的引导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完成,我分以下步骤来进行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提出,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提出问题,我又让学生重新作了手指同时压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你认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2)让学生根据实验提出猜想,学生会根据实验感觉,提出合理的猜想。
(3)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并提出实验中如果涉及多个变量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上讲台来分享他的实验结果。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观察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压力(大或小)
受力面积(大或小)
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或不明显)
第四个环节:建立压强的定义
对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也就是说当一个量的变化由其他两个量来决定时,是怎么比较的,我通过叫学生回忆速度定义的提出,并引导学生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定义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利用一些练习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发给学生气球,让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内容提出气球的形变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动手动脑如何改变气球的形变程度?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五个环节: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第六个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总体建立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中完成。问题的提出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高,探究的欲望非常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虽然准备的教具不多,但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所进行的实验多种多样,所以我采用叫学生上台来讲解他的实验思路,这样作一可以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实验是否正确,又可以思考别人的实验是否更科学更合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压强说课稿8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x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的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说课的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学请分析、教学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并能说出大气压的数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广口瓶、玻璃瓶、硬纸板、吸盘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通过前面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的学习,对压强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大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大气压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在头脑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关大气压强的错误概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
三、教学教法
陶行之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将采用观察分析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启发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性的理解知识。
学生会学才是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我采用观察、对比、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得出大气压的数值。小组交流得出生活中的大气压,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首先向学生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鸡蛋一下子进入瓶中------这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教师创设实验情景,提出问题,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课堂探究(1)大气压强的存在
通过之前瓶吞蛋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被充分的激发,我则顺着学生的思维,再给学生演示演示覆杯实验,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硬纸板不掉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选出学生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其作用效果叫做大气压强,且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存在”。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神奇的实验现象中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的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巩固学生对大气压强存在的认识,接下来回到瓶吞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为什么鸡蛋能够自己进入瓶中”这样既解决的他们对实验的疑惑也加深了他们对大气压强的认识。
(2)大气压的测量
在学习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马德保半球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史中的盛事,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大气压强很大,接下来让同学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切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大小,让学生存在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的`疑问?从而引出大气压大小的教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压强的公式运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测量大气压的方案,但这个方法测量出的大气压是大约值,为了得出准确值,我将带领学生回想覆杯实验,让学生想大气压能托起水,但能托起多高的水呢?以此引出用水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在这告诉学生由于水柱太高,所以换用密度大的液体水银来测量,由于水银有毒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3)生活中的大气压
1.学习完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则要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先用媒体播放人们用吸管喝饮料、吸钩挂衣服等现象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大气压强。
2.让学生学习教材89页“想想议议”,然后分小组讨论,最后应用模型体会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感知人类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通过该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也体现了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总结和测试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所以我设计了一下几道练习。
1.在冬天,保温瓶未装满水,当瓶内温度下降时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C)A 塞子与瓶口间摩擦力太大 B 瓶口遇冷收缩 C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D 原先塞子塞的太紧
2.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中,过一会将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2道练习:达到了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让同学回忆本节课都学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加深本节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四)作业
为了让学生在课后能更好的复习本节知识和预习下节内容,我布置了以下的作业
思考假如生活中没有大气压会怎样?
动手制作实验向倒置的漏斗放置一个乒乓球,从漏斗口用力吹气,观察会有什么现象?
五、板书设计
§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大气压或气压)
1.大气压存在
2.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存在
二、大气压的大小
1.公式:
P?FS
2.托里拆利实验
大小:760mm水银柱
1mmHg=133Pa
760mmHg=×105Pa
因为板书的设计力求知识性与简洁性,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
压强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概念。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识后另一种力的学习迁移,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是整个单元的理论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在结构上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同时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生产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有关压强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所以确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作为本课的重点;又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真听讲,且容易理解并掌握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课选用讲授、讨论、观察、探究和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教法选用恰当,又要求学法运用正确,而且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点,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我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阅读,了解教材内容,产生疑问,认真听讲;通过观察,认识实验现象,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开拓视野,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引入新课:
以幻灯形式出示教材第76页中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思考并讨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压力的教学: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书放在气球上。接着提出问题:“气球形状改变受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总结出压力的概念。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并演示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然后逐渐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牙签分别压气球。
然后提出问题:“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这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学生探究: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启发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进行实验探究。
本节的探究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我采用分组探究实验活动,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砝码、铅笔等来完成教材第77页实验,比较在压力不同时的压痕深度有什么不同。在完成实验以后,我让学生用手压铅笔两端感受压力的效果不同,然后由老师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这样分层次的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自觉自主地去挖掘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压强计算公式: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什么来表示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个新物理量——压强。启发学生回忆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压强的概念。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结合压强计算公式学习压强的单位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列举实例对压强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然后,通过讲解例题加强对压强公式的应用和加深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4、压强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中的“想想议议”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是什么?”然后总结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最后,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知道压强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压强公式学会分析和利用控制变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5、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6、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第4题,加强对压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7、作业:复习课文,做第79页第1、2题。
压强说课稿10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压强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整个章节奠定了基础,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本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改变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实验能力;通过对压强概念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比值定义法;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物理学原理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着统领全章的作用)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最好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学法:根据以上教法以及我班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比值定义法,数学推理法。
三、教学过程
1.让学生用吸管插入酸奶杯,体验插入的难易程度引入新课;
2.复习弹力引入压力,详细讲解概念、方向、作用点
先让学生画压力示意图,再画重力示意图,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大小(通过钢尺、砝码实验,让学生明确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区别),通过力的三要素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引出也有作用效果:
人站在泥潭里,单脚站立和双脚站立,陷入泥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三要素完全一致)。
气球、铅笔实验让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怎样来探究呢?(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完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让学生明白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学生对所提供的`三组情况比较压强大小,从而引出压强定义式;分析单位,得出国际单位帕斯卡,对生活中的报纸对折展开压强的大小进行介绍;
4.典型例题解题过程学生练习并分析、讲解;
现实生活中要增大(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例(切菜、切肉(磨刀、大刀))
5.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压强的实例(打地基、沙发舒服,沙发变形增大受力面积、注射器),并说出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让学生根据公式分析具体的方法,并把图片拖至各种方法边,一一对应;
6.巩固练习;课堂小结
四.教学反思本课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这是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心理,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3.在分析讲解压强的概念、公式时,用类比法步步深入,让学生很自然的接受并理解压强的概念,从而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4.在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的学习中,从公式、现象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不仅巩固了压强的知识,还进一步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的教育理念。
本课需要改进之处:
1.时间的控制需要加强。
2.做得再灵活简洁一些,可以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会加强制作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
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些细节把握的还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当然我会继续努力,恳请您的指导!谢谢!
附1.板书设计: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F)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特点:作用点方向大小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二、压强(P)
1.定义: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帕1帕=1牛/米2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说课稿11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14.1-3实验
(4)进行实验
A、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1N/M2
3,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P79.4
(2)动手做P79.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压强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整个初中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 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 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 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 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 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压强的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压力虽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认识,但认识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探究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探制变量法”和科学探究的环节还不是很熟悉,还不能达到灵活地运用,这需要老师及时地作适当地引导。“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探究活动的主人,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对人”和“对物”的感受导出探究的课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分析刚才的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综合应用引导探究法、目标导学、讲授和讨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同时利用身边生活中可利用资源进行实验即弥补农村中学实验室器材不足现象,又培养学生节约意识。
五、说教具:自制压力小桌、自制钉床、海绵、塑料袋、水、方形水槽、木块、钩码、白纸、一端削尖的铅笔、金属块等。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 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然后设问钉床表演中用到了什么科学道理?然后我在这个地方不失时宜地跟上钉板的演示实验,一个钉板钉子数很多,一个很少,盛水密封的 塑料袋放上去,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在塑料袋上压玻璃并用小锤砸,学生会观察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原因的关键所在,学生很容易得到 每个钉子分摊力的大小不一样,钉子多的,每个钉子分摊的力就小,所以就不会有危险,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 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探究新知
1. 压力
(1)压力的概念
教材没有给压力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压力。利用几幅图片说明,哪个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里?方向如何?让学生充分感知压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本 节课的难点之一是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化解的,用了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物体对齐分开放,上面搭上一块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码,学生观察可 以发现三合板发生了形变,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关键是因为受到了压力的作用,教师继续提问,那压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因 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举例,比方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体还会给水平面压力,根据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学生可以很快 得到重力大小等于压力大小。教师在这个地方顺势提问:是不是压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比方说擦黑板,用手压着黑板擦,手给黑板擦一个压 力,黑板擦要压黑板,这时候黑板擦对黑板的压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松,板擦由于重力作用会掉下来,所以这个地方压力并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继续回到实验上面 来,用手将三合板的一端缓缓抬起,观察三合板的形变程度,学生一眼看出形变变小了,引导学生得出此时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得到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压力大小并不都等于重力的大小。考虑完大小,还要再考虑一下压力和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学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点肯定不同,方向 一般不同。
(2)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 师所给的器材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上台边模拟边讲解实验思路,其他同学补充,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A、提出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让学生再做试一试中用手指同时夹铅笔的两端的小实验。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B、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C、设计实验
先 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 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D、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压力(填大或小) 受力面积(填大或小) 压力作用效果 (填明显或不明显)
1
2
3
E、分析得结论:
让学生自己在亲身的感受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利用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在科学探究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压强:
对 于压强概念的建立,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前面我们已经实验探究过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且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始终是控制某一个因 素不变的,强化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但现在如果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都变化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位 面积上的压力来进行比较,从而引出了压强的概念,类似于速度的定义的建立。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 这样在描述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为0.5Pa的 物理意义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 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 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改动的例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三)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我还想知道……,让学生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记忆。
(四)布置作业:测出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巩固新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板书以内容式展现,一目了然,直观显示出教材的思路,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压强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
(1)用两指捏;
(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
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
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
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1、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3、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
4、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压强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设计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
(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内容较为抽象,我们一般不易看见,且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较容易得出结论并用此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 “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思维程序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先通过两个小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把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再以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通过探究活动,把观察搜集的证据有机地进行归纳,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并且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一只吹风机、两个乒乓球、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机翼模型
2、多媒体准备:两船相撞的flash;飞机飞行的影片,机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事先让同学猜想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实验,让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探究
(1)教师引导:
首先对前面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用吹风机向上吹乒乓球,球为什么始终悬在上方不会被吹开呢?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究竟是什么力使得球不被吹开和不会掉下来?”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再详细分析:没吹气时乒乓球是会怎样?吹气后改变了什么条件?(学生会想到吹了气,使得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乒乓球周围是不是每个位置的空气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学生会想到对着气流的这边空气流速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会被压向空气流速大的这边,这说明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压强有什么不同?由此学生想到在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
(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尽可能多的设置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加以解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现象两张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
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两支圆株笔上,使两个乒乓球之间保持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间吹气,看到的现象是两个球向中间靠拢。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纸条旁边向下喷出水流,发现纸条会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球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球会向中间靠拢。
(3)得出结论:前面四个实验都是气体在流动,得到的是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五个很多同学会认为是水流的速度快压强小而造成纸条被压向水流,要纠正这其实是水流带动了纸条与水流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产生的。最后一个实验是液体在流动产生的,得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此我让学生说出气体和液体的共同特点是都可流动,因此把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所以上面的结论可以概括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3、知识应用:为了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在这里我准备了大量和本节知识有关的生活、科技现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应用广泛。如:(1)为什么两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对两船行驶有什么规则?(2)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3)龙卷风为什么会将屋顶掀起? 怎样防止这种灾害产生?通过这些可加强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4、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在这里向学生展示了飞机起飞的实物图片,学生兴致会很高。教师指导学生做机翼模型实验。(“机翼”是让学生在课后做好的,不占用课堂时间。)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模型并吹气表演。然后选几个同学上台表演,再结合自制机翼模型的实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飞机机翼升力的存在。
再通过动画演示,师生讨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空气流速大,机翼下方压强比上方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作用在飞机的向上的升力。这样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真正理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继而拓展到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在教学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会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更会合理的利用这知识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5、课后练习: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二题,和对杯子向上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14.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具有流动性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3.飞机的升力: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压强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和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内容着重学习固体压强,压强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学生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也经常用到,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技能基础,学生的好奇心强,又积极好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加上压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用实验的方式导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九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对于探究实验以及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压强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熟练使用控制变量法,并运用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培养学生的`废物利用和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突破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突破重点
难点是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应用,采用讲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时,我用了一块颜色鲜艳的橡皮泥,双手用力压,使其发生形变,让学生注意观察,体会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用夸张的语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的进入情境,本节课就来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
2、新课第一个内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实质上有很多知识咋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
在没有实施探究前引导学生一起做压铅笔的实验,铅笔一端尖,一段平面,夹在两个手指之间,会感受到什么?找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尖的一端手疼,为什么呢?尖的一端受力面积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然后用力压铅笔还会感觉到什么,学生回答用力压的时候手更疼了,为什么?因为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从上面的小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少走弯路。
在探究活动中提醒学生用什么样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怎样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你们小组是应用哪些材料做的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我找了四名同学回答问题
第一名是武洪斌同学:“老师我用了一个沙盒,一个压力小桌,还有一个钢笔水瓶做的实验,首先让压力小桌压在沙盒上,看桌子腿在沙盒中下陷的深度,然后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看到小桌下陷的深度增加了,然后我把小桌倒过来,放在沙盒中,再在小桌上放一个钢笔水瓶,会发现小桌没怎么样?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对比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第二步和第三步对比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二名是张朋生同学:和上名同学差不多,但是比上名同学叙述的更完善
第三名是刘羽琦同学:“老师我用的材料是泡沫、一个装满橙汁的密封杯子有两个面,一个大,一个小,实验是这样的,我用杯子的大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觉得泡沫的形变量鄙视很大,然后我用小面与泡沫接触压在泡沫上,会发现泡沫被压的痕迹深一些,两次对比可以得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说课稿】相关文章: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07-26
《压强》教案11-07
八年级《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说课稿10-30
《压强》教学反思03-22
压强教学反思06-13
压强教学反思05-05
认识压强教学反思03-16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04-03
《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