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说课稿

时间:2024-04-20 08:40: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风筝》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筝》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1

  一、教材说明: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起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三十多年过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读完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刘老师所深深的感动。《理想的风筝》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祖国、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

  为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5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过程和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及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③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了解课文通过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二、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理想的风筝》一课,感情丰富细腻,文字简洁明快,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略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

  (一)故事导入,激情铺垫。

  课前老师介绍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的事迹,并展示《雀之灵》、《千手观音》等舞台剧照,适时配以音乐渲染情境。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导入:邰丽华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缔造出生命的尊严,演绎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份坚定执着的生命历程。教师相机揭题板书:理想的风筝

  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铺垫,更容易让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文本世界,滋生出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揭题板书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此时老师通过言语诱发:看到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主人公的特殊之处呢?

  了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师又顺势抛出这一问题:这篇文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这位特殊的刘老师的呢?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对下一环节学习的自然导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中有关句子,考察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一位左腿残疾的老师,作者是从课上上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的。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从感情上对刘老师有个初步印象。

  (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

  1、自读自悟,点滴倾吐。

  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的老师,他的记忆中深烙上了老师的印象,;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心中激荡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刘老师的生活镜头,去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体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导”的价值,跟随学生的发现去牵引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读体会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板书:课上慷慨陈词,跳跃旋转,和蔼可亲;课下放风筝:稚气纯朴,生气勃勃、顽强乐观。不知不觉中走进刘老师的精神世界。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2、厉练语言,真情告白

  教师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点滴倾吐中,平易近人的刘老师正拄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奔走、跳跃、旋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

  这一情境的设置,将让学生一吐为快。可以肯定,学生有了课文文字的依托,有了心灵的震撼,倾吐的将是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飞的将是理想的风筝。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在此不讲自明,本课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

  3、有情赏读,砥砺人格

  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四)梳理全文,情感升华

  1、质疑激思,自主发现。

  此处,教师安排一个质疑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到这,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疏理,把问题指向学习写作方法的切入点: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健康者更有活力。将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现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诗文荐赏,升华情感。

  课巳近尾声,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散文诗《理想的风筝》,和着曼妙的音乐,与学生一起低呤浅唱:“天,瓦蓝,瓦蓝,理想的风筝随风飘荡,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个梦想,飞向理想的天堂……”。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基调,孩子们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课堂上,此时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智慧飞扬,情韵生辉的和谐境界。

  结束语:

  “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所示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样,我也愿意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师生共同分享精神财富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愉悦,成长的幸福。

  朋友,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乐章。

《风筝》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小黑板与录音机。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相机出示小黑板)

  截去撑地手持撒脱

  支撑急速擎着拄着

  甩掉转向拉动蹦跳

  泛起跳跃仰望追赶

  酸涩旋转漾出抓住

  1、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2、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丢腿”的事情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情

  二、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1、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幽默在哪儿?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3)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笑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2、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对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3、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身有残疾的刘老师呢?

  (刘老师写板书很艰难)

  (3)如此艰难,刘老师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一次心跳。相机提问:

  这“心跳”源于什么?(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什么?(对刘老师的尊敬)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敬业负责、身残志坚、有执着追求的刘老师)

  4、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边听边思考,说说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从亲手扎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2)教师出示:“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让学生读这一段话,然后思考: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3)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从“漾”这个字,大家又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5、在学习第四个典型事例时,我运用了由扶到放的方法让学生依照刚才的学法去概括出刘老师的特点。(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过渡: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后,如何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这一教学难点呢?

  我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2、他放飞的是什么?(理想)

  3、那他的理想是什么?(理想就在刘老师放飞与追逐的风筝里,对生活的满怀激情;理想就在刘老师旋转的拐杖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理想就在刘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飞自己心中的理想)。相机画风筝。

  4、刘老师放飞的风筝给予我们什么?(刘老师的身传言教,给学生以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当作者苏步阳在xxx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刘老师,要像刘老师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乐观向上、有执着的追求。)

  七、说作业安排:

  以“一个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乐观向上身残志坚热爱生活挑战自我

  ↑↑↑↑

  笑谈丢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追赶风筝

  ↑↑↑↑

  截去撑地手持撒脱

  支撑急速擎着拄着

  甩掉转向拉动蹦跳

  泛起跳跃仰望追赶

  酸涩旋转漾出抓住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这样几组重点词语,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用了四个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一组分解难点又逐步靠近并解决难点的问题。给了学生台阶,又顺应着整堂课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之二:

  小学六年级的长课文是与初中相衔接,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作准备的。如何长文短教、精处细读?我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学会取舍;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去理清文本的线索,去统领全文,这一教学理念的设计在这节课中我作了一些渗透。相信学生能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能学到一些阅读长文的方法。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风筝》说课稿】相关文章:

《风筝》说课稿10-30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07-18

买风筝05-15

风筝作文05-15

风筝美文06-22

发光的风筝05-15

画风筝06-12

风筝的教案最新03-06

理想的风筝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