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6-09 15:10: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二节《买鲜花》。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买鲜花”的情境,通过“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算式,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加减,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底蕴有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

  2、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六、教具准备:挂图。

  七、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妇女节”快到了,这一情境,提高学生买花的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通过买花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结合问题情境,理解掌握在计算有除法又有加法算式、有除法又有减法时,我们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我将各类习题由难到易融于智力闯关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小结:

  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分数目较大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除法竖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

  (板书)55 ÷ 8

  3、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或者是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用6试商。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试商,二相乘,三相减,四比较。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加深学习新知的印象。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完整、更加清晰的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

  一、说课内容

  《买鲜花》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二节。

  二、说教材

  教材创设了“买鲜花”的情境,通过“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减法的混合算式,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说学情

  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加减,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底蕴有不同,因此,应针对学生的差异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美丽的春天”这一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鲜花的美丽,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买花的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通过买花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结合问题情境,理解掌握在计算有除法又有加法算式、有除法又有减法时,我们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中,我将各类习题由难到易融于智力闯关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小结

  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加法估算是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学习估算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头验算建立数感;为今后学习减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础。

  在教学口算、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在以前的练习中也散落着一些估算的习题,只是口头的练习没有书面表达。加法估算是要求学生理解求和估算的方法,并会用算式表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能力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计算类的课大体说来较为单调和枯燥,二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强,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猜价格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层层深入。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从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自主探索加法估算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说过程。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准备分三步来实现我的设想。

  (一)铺垫沟通。(用时8分左右)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沟通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准备;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猜测商品的价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我的朋友刚来深圳工作,租了房子要买一些小电器以下是她打算买的几种商品,你们能猜一猜它们的价格吗?)

  教师出示四件商品,分别是电话208元;台灯196元;电钣煲303元;微波炉299元。四件商品是因为四个大组准备的,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先说商品的价格接近是几百元,再让学生猜。学生猜,教师板书并归类。

  1、提问:我们说208接近200元,还可以怎么说?(大约,差不多)

  2、提问:你能用一个式了表达吗?

  教学约等号的读法的写法。

  (二)体验应用。(用时14分左右)

  猜测出各商品的价格后,接着出示问题。想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钣煲大约需要几百元?学生自主解答并与同学交流,师生共同找到如何用算式表达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的新理念,体会发现的乐处,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算式表达,师生共同寻找最好的表达方法,

  (三)巩固发展。(16分左右)

  1、充分利用现有的例题资源接着出示问题,四个问题同时出示,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让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加深理解加法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与实际计算的不同,同时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问题同是呈现是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在思考,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2、书上练习,根据时间灵活处理。

  3、小结:

  全课的小结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估算是一种粗略的计算,但它需要细心的观察,理智的判断,让学生在不经意建立数感。

  四、说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计算站很重的比例,但计算课又因为学生的速度差异,很不好调控,常常是自己都难让自己满意。本课是先说再上,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完成预设的练习,效果还不错。

  首先一切的准备都是值得的,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显得从容有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设计大气些,开放些,课上程度好的学生没闲着,较差的学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思考最基本的问题;整体来说自己基本满意。但要上好计算类的课,还有需要更多的探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第44页至第 46页《1千米有多长》,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校实际,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课前准备

  记录单、大屏幕

  六、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一)引入新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拓展新知;(五)总结新知.

  (一)引入新知

  1、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谁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____千米。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巩固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测一测(在操场上进行)

  ⑴、同学们自由组合,手拉手站成一排,看一看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⑵、请同学们以刚才站成大约10米长需要的人数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有多少步,做好记录。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为感知1千米长度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想一想(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拉手站成10米需要的人数,想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你认为多少个同学才能手拉手站成一排呢?

  ⑵、我们测量出10米大约走多少步,你知道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吗?1000米呢?

  (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10米、100米的长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算一算

  ⑴、如果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算一下,沿操场走几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

  ⑵、小结:沿操场走2圈半,也就是走1千米。1千米=1000米 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转自数学网 )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

  4、填一填。

  ⑴、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是否知道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书中 46页填一填)

  ⑵、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志?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你知道吗;

  (加深对千米的认识,同时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⑶、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比较远的距离。

  5、估一估。

  ⑴、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

  ⑵、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课下,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

  (三) 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a.沈阳到北京的铁路长8000( )。

  b.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全长1943( ),平均海拔4000( )。

  c.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700( )。

  d.月亮绕地球每秒运行8( )。

  (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连线。

  单人床长2 千米

  一间教室长9

  文具盒

  厚20 米

  京九铁路全长2553

  演算本长3 厘米

  汽车每小时行驶75

  自行车每小时行18 分米

  体育场标准的环形跑道长400

  小芳的身高132 毫米

  彩电发射塔高305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计算。

  4千米+9千米= 1千米200米+2千米300米

  1千米-600米= 8008米-900米=( )千米( )米

  300米+5千米=( )米

  (在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前替下,巩固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四) 拓展新知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大屏幕出示)

  电线杆高6千米。( )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

  小李身高135厘米。( )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

  教室黑板长3分米。( )

  (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2.实践应用。

  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是哪三条?它们各长多少千米?(填好后贴在教室的数学角里)

  (加强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的整合)

  (五) 总结新知

  告诉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印象)

  以上各个环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活动情景中认识了1千米,建构了千米的长度观念。

  八、说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000米=1千米(公里)

  1000m = 1km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上就是我对《1千米有多长》的说课,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同学观察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示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来协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照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同学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各局部的意义。我认为这局部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同学掌握新知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同学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一起来研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同学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同学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同学先来说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判断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

  一、 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都是地处农村的孩子,虽然“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还通过上节课的“分物游戏”,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做好了一定的积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分一分”的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

  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

  教科书从“分苹果”的情境引入两个“分一分”活动,既可以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这两种平均分是常见的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它们分的前提与过程虽然有差别,但分的每份同样多。 知识的前后联系:

  1、分苹果这一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和2-5的乘法口诀以及本单元第一课时学习了分物游戏(小数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的。

  2、本课在具体情境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去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3、为下一课学习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除法的意义奠定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具体含义,是今后突破学习除法难点的关键,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结合 “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 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1)按份数平均分,结果是每份分到几个;

  (2)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结果是可以分几份;

  2、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2、基本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分实物的过程。

  (三)情感目标:

  1、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2、初步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面对数量较少的物体,勇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

  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实物的过程。

  三、 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这也是我县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激励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这个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老师口述谜语学生猜谜底: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师:今天我们就来分苹果。(板书课题:分苹果)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操作体验

  1、师:有这么多又红又大的苹果,快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2、活动一: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⑴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

  ①可以先独立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利用小棒代替苹果,边说边摆,关键要说清你分的过程。

  ②想完或摆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几种分法,然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最聪明,找到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明确具体、层次分明的要求,让学生操作起来有的放矢,又尊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层次性。】

  ⑵学生动手分,小组讨论分法,师巡视、指导。

  ⑶集体集中交流展示(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播放对应课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摆学具、小组合作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利用生动的课件演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渗透分法多样化,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活动二: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教师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操作,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的,交流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数分,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分。

  【设计意图:同样是12个苹果,让学生经历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的操作与交流的过程,再次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4、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地方,重点强调:都是12个苹果平均分,且都是分完后每份个数是同样多的。进一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但不论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两次分苹果都是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到不论是按份数还是按每份的个数进行平均分,都可以通过具体操作得出结果。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为学生认识除法做好铺垫。】

  (三)趣味练习 拓展运用

  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易后难设计了三关。

  闯关游戏:

  1、第一关 教师可提示学生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来完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小兔分胡萝卜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每几个分一份”进行平均分的过程。】

  2、第二关 引导学生去圈一圈或动手摆一摆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一是按每份2个来分一分;二是按6份来分一分。主要是巩固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3、第三关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每解决完一到小题后,可让学生在同学间交流,最后请不同情况的学生到讲台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圈一圈利用已经学习过的表内乘法来找出西瓜的总数,二是按每4个一份来平均分,能分成几份。】

  这些闯关游戏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闯关成功之后进入拓展延伸——智慧岛

  智慧岛: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

  教师展示情境图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出有多少学生在站队。再找出每排4人,可以排几排?最后逐步解决还可以排……。整个活动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带有开放性的问题。提供了学生站队的素材,学生在练习中可以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分”的过程。】

  (四)回顾反思 总结评价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学生既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

  (一)尝试“平均分”

  第一环节:分一分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

  (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如果我们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数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环节,说一说

  出示课件(葡萄,西瓜,苹果),小组讨论判断哪组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观模型,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演一演

  1小朋友,我们来分一分下面的里,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环节,我们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对平均分进一步的理解,将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论理解进行了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同学们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可以分几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对演一演的第一环节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充分学习平均分,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识,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小结:这两种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这种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或把12根火柴每4个为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指板书,齐读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并教授除法知识

  第四环节,想一想

  1出刚才我们看过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所学的知识即刻进行了巩固,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2练一练

  (1)球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个,并填上真确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的得数

  (3) 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几堆,有几种不同分法? (先分一分,再写出算式)

  (4)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多,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设计意图: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环节设计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参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以增强学生对前后的体验与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连加法的数量关系学生早就熟悉,理解也比较容易,本节所呈现的:“捐书”情景的数量关系也很简单,只是每个数据都比较大,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科书在编排上,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特别是计算过程中出现连续进位的情况,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的大致范围.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想一想、做一做。

  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4、总结算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当堂检测

  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4)课堂总结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五、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简洁,合理,突出了本节的重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理念,采用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三学五环”教学法,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展示三学“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流程上以:“情境导入,引入示标;自主尝试;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检测”这五大环节来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二、说教材

  充分领略教材编排意图,科学精当地分析文本,是采用“以学定教”,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课为今后学习内容近似数、估算进行了初步的铺垫。

  三、学情分析

  准确掌握和透彻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状态,为教师恰当预设教学目标,提供判断依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二步。二年级学生,他们生性活泼,容易对好玩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探究新知,初步学会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我们团队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至少”和“最多”的实际意义,正确用“进一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课重难点。

  重 点:在情境中理解“进一法”也就是“商加一”。

  难 点: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基于学情说教法,换位思考说学法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所以我们把尝试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

  六、践行理念,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把课本的学习内容巧妙的融入情境中。引出课题,并适时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本环节分三步:首先由情境引出例题。接下来是引导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的意思,为后面的自学扫清障碍。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由此进入自学阶段。

  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精讲点拨

  学生将获得的新知先在小组内进行小展示,对于究竟要租几条船,可能有的孩子认为租5条船,而有的孩子却认为应该租6 条。带着不同的答案,在小组内经过思维的碰撞统一意见后,再由小组在班级进行大展示。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展示过程中可能探究不够深入,表达不够明确。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为什么要租6条船而不是5条船,及时点拨为什么要在商上加一。从而验证租6条是正确的,合理的。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进一法”是“商加一”而不是“余数加一”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体会进一法的重要性。

  第四个环节: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第一题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进一法的理解;第二题通过“最多能买几个面包”

  的练习,让学生知道余数中的钱买不到一个面包,所以需要舍去,从而引出舍余法。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对比,使他们明白两类题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类题的特征,掌握方法。

  第五个环节:当堂检测,分层巩固

  练习的设计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同时考虑到学生在具体应用进一法时,往往把商加一,混淆成余数加一,从而弄不清单位名称,鉴于以上考虑我们设计了对比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进一法的理解。在练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余数进行取舍的能力,增强他们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最后全课总结畅谈收获。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愉快的结束学习。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学生汇报展示为主,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总结,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使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整清晰的展示出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力求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去交流、沟通、互动、思考,让学生建立起余数的概念,教学书写格式这类规范时,我则直接介绍说明,将主动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照预设的教案,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用时过多,致使一些教学环节处理不细致,比较遗憾。实施新课程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课堂表现不一定和预设情况相同,甚至出现较大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握,科学引导。此次的教学活动,给我及时地敲响了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时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努力学习,多听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虚心请教,踏踏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

  结合实际 用活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中的“捐书活动”设计成“射气球活动”,并创设了小猪和小狗在动物乐园进行射气球比赛的情境,从整体上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二、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三、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四、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开课伊始,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动画,并结合演示创设这样的情境:你们玩过射气球的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乐园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射气球比赛。接着演示小猪和小狗的比赛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分别说出小猪和小狗在三次射气球比赛中分别得了多少分。学生回答后,将这些数据生成统计表,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小猪和小狗得分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我有这样的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一步加法计算问题,可能是减法计算问题,可能是更复杂的计算问题。

  这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提出加法问题。

  这样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经历数据产生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都是在这个环节中完成,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体验估算,尝试计算,交流算法这几个小环节。

  1、体验估算

  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那么小猪和小狗在射气球比赛中谁能赢呢?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想好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每组再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的估计方法不可能一样,我有这样的预计:他们可能这样估计(小猪在比赛中赢了2局多11分,输的那局只输了3分,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比较相差数法。还可能这样估计(把104,95看成100,就是100+100+118 ,把102,98看成100,就是100+100+109,所以小猪赢了)用的是求近似数法。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说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尝试计算

  首先是谈话切入:同学们都估计出小猪在射气球比赛中获得胜利,这个估计的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课件出示小猪射气球分数的统计表,问:小猪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你会列算式吗?学生会列出算式118+104+95,这时接着问,这道算式你会算吗?让学生赶快拿出练习纸算一算,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中交流。

  我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3算法交流

  学生在计算时,我要注意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计算方法要了解,以便请用典型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计算方法,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预设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竖式法(学生板演讲解这种方法时,要明确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学生对连加理解不好,我用方块图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法,脱式法。学生板演计算方法时也要按这类书写,这样便于区分比较,如果学生的计算方法很单一,我就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他们探索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接下了我说了这样的过渡语:“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探索出这么多计算方法,在这些计算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呢?为什么?”学生就会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原因。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环节 巩固新知 拓展思维

  首先是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小狗射气球得分统计表,求小狗三次射气球一共得了多少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是一道基本的计算题目,学生能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正确结果。两次计算的结果证明和我们估计的一样,小猪获得比赛的胜利。

  如果在计算中有同学这样做109+(102+98),一定要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同学这样计算,我就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引出上面的算式。

  这样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连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凑整”的简算意识。

  接下来是拓展延伸

  我用课件创设了小猴挑战,宴请宾朋,买巧克力的情境,完成一组练习题的内容。首先是小猴子挑战,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他想一想怎样射气球才能战胜小猪取得胜利呢?学生可能很快就用估算的方法说出答案,教师给予肯定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并在小组中交流,验明正误。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猴子怎样射气球,得了多少分取得的胜利。因为答案有很多个,这时正好理解小猴子“至少”打哪三个气球才能获胜和最多得了多少分?

  接下来是宴请宾朋,小猴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获得了胜利,他想在动物乐园召开盛大的庆功会,还邀请了很多嘉宾,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要为这些嘉宾准备多少座位呢?我用了207,219,95这三个数字,目的就是让学生注意连续进位加满十进一。

  最后是买巧克力,小猴子还要准备一些巧克力招待嘉宾,他到超市一看,巧克力一共有三类,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应该怎么买巧克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样一组练习题的设计,从情境上和前面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巩固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四环节 畅谈收获 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这自己的收获,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可以说学习方法态度上的收获,这样的设计重视了知识的反馈,给学生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以上便是我对《射气球活动》的粗浅理解,当然,课堂永远是动态生成的,在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数学课堂上因我们而精彩!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本课时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在学习了1000以内数数和l00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教学,为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万以内数打下基础,而且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四则计算创造条件。《课标》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1000以内数中各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1000以内数的组成。

  3、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1000以内的数。

  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1000以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1块、计数器卡片、计数器、数学卡片。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读一读,说出每个数的组成。然后说一说100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

  通过说一说、拨一拨活动,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进行巩固,为本节课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作好铺垫,并引出课题。100 以内的数,同学们都会读、会写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读写)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层:学习没带零1000以内数的读写

  1、出示计数器并拨上536,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数怎样写、怎样读。并贴出有彩色珠子的计数器卡片。

  2、先让学生汇报,再拨出362、689,指名写数、读数。

  3、让学生讨论归纳出没带零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百位是几就在百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写几,反过来,百位是几就读几,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并板书。

  第二层:学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

  1、把第一层536的'计数器中,536中十位上的3个珠子拨去,再把536中个位上的6拨去。师出示计数器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2、十位上和个位上没有珠子,该怎样写,怎样读?请学生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指名说一说。再拨出302、405、320、450等数,让学生读写。

  4、分组讨论归纳: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读写。

  强调哪位没有珠子就在这位写“0”占位。百位是几就读几百,中间的“0”读零,个位是几就读几,像506,读作几百零几。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末尾的零不读,像530,读作几百几十。

  第三层:学习数的组成。

  组织学生观察三张计数器卡片上的三个数,并讨论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汇报时明确指出:506中的0个十和530中的0个一可以省略)学生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三)练习巩固

  1、做“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2、画珠子练习

  3、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三位数并指名说数的组成,通过摆数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4、请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生活1000以内的数读出来,其它同学在本子上写,并指名板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让学生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学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新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三、说教学设想

  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理解深化四个新方向。

  2.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辨认八个方向,我设计了做“方向板”的活动,顺势利用“方向板”做实践性练习。

  3.为了区分图上方向和生活中的方向,我设计了在教室里做一个大的方向板活动。

  四、说教学准备

  课件、方向板。

  五、说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以下以下 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首让学生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是谁。

  (二)实践探究 激趣解疑

  活动一:辨认平面图上的方向。

  1.观察情景图,复习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先请学生说一说:看平面图的方法,随机在黑板上画方向标。然后让学生汇报。

  2.引出新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园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生的说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说,动物园在学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说,动物园在学校的东面。教师可以借机提出疑虑:“动物园又不会走,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呢?动物园到底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们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动物园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的位置,并鼓励学生自己给东、北之间的方向起名字,从而了解到生活中的东北方向。进而指出:东与北之间的部分都叫做东北方向。

  接着教师请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书馆、少年宫、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校的东南方向有什么?怎么找东南方向?(先找东,再找南,之间的.部分就是东南)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学

  生亲身经历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注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三)联系生活 玩中强化

  活动二:制作方向板

  这样不仅可以区分方向板上的8个方向和生活中的8个方向,而且对于四个新方向一目了然。再利用它做一些实践活动的练习,从而体会到方向和位置一样,都是相对的。要找好中心点才能确定方向。进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

  活动三:把你的方向板和教室的方向保持一致,同桌或小组间进行你问我答的游戏活动。

  (四)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出示中国地图,先来找找首都北京在哪里?

  我们的家乡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实际是以北京为中心,我们可以在那画一个方向标,从而使问题一目了然。再找吉林、辽宁、四川分别在北京的( )方向。

  (五)师生整理 体验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谈两点:

  1.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让学生自我评价,比如,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说板书:

  辨认方向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来自*******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一比》。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比较大数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教具准备有:教学课件、数字卡片等。

  二、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流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做一下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电器商场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购买电器”、“中大奖”等活动来完成学生对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动1“购买电器”: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价格。

  1、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师想挑选每种商品中最便宜的电器买回家,你们能帮助我吗?此问题旨在将生活中的大数应用到数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并将结果写在纸上。

  3、呈现学生反馈材料,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

  4、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出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以上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不同观点,正确地加以肯定,请他们尽可能地说明理由,对于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教育学生不能取笑他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较大数的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2“中大奖”:

  在商场里有许多竞猜活动,谁能把以下六种商品价格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谁将获得一个奖品。同学们赶快参与吧。(课件出示:MP3 387元、燃气灶 809元、热水器 1725元、数码相机 4300元、浴霸 345元、台灯 99元)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比较,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猜数游戏,应用新知。

  两人一组,一人想数,一人猜。想数的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猜数的人提问,直到把数猜中,猜的次数尽可能少。

  通过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精神,这样的活动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然后汇报交流,体现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呢?举例说明,并比较。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1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6的乘法口诀06-01

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意义》说课稿11-02

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09-14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3-02

数学说课稿07-04

数学说课稿03-13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04-17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