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08 15:16:1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大学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大学》的宗旨就是让人们显示自己天赋的美德,革新人们的思想观念。每次读到《大学》时,这种体会都让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你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是我最喜欢的,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弄懂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就能安定自己的心,不会为外界所迷感,就能做到心静如平静的海面,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个心静的人心态也会安稳,远离浮躁,思虑周全,从而收获最伟大的学问之道。

  记得四年级时,我雄心勃勃地报了许多数学竞赛,可获奖的次数却寥寥无己,我一下子惊呆了!平日里在奥数班里的“鸡头”走出去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我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对奥数也起了排斥之心……在这关健时刻,全校要求背诵《大学》,我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正是这段话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意志,如果你的决心动摇了,思绪混乱了,那你以前所作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因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成功,更加不能克服任何的困难。我忍不住对着墙大喊:“王子陌,从容镇定地面对所有的一切吧!”

  从此,我把奥数看作是我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我下定心要击垮它,要征服它,不知不觉中,我欣喜地发现,每一次的拼搏我都会收获到不一样的新知识,它让我的头脑更敏锐,思维更活跃,让我的数学成绩平走青云……

  你看!《大学》就像是我的一个益友,将数不清的道理塞满了我每一根血管,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终身受用!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2

  我在阅读海男的长篇小说《县城》到一半的时候,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这是一部体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巨大的、顽强的抗争的小说。然而,当你通读了整部小说之后,你也许会用另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内容来概括这部小说,即它只是描写了与一个生活在县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员有关的爱情和婚姻而已,从父亲与张阿姨谜一样的关系,到我与李路、咖啡商人和简的爱情,当中发生的种种是与非、曲折与舒缓的情节变换,都是大部分在谈论爱情和婚姻。这似乎会让人感到灰心,因为这情情爱爱的纠缠与纷扰,虽则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显然无法勾引起我们阅读它的兴趣,我们只把这些情爱关系当成庸俗的情爱关系。但是在这部小说中,爱情与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

  一本好书,一篇文章,一段培训,一段学习,一次参观,我想都会引起您的共鸣。《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现如今的人们是越来越自由了,虽不能说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从就业到择业,以至于出国,存在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上帝都不干预了。

  对于不少人,机会终于来了。从过去梦想不到的机会到过去梦想不到的成功。我们国家的社会整个都变了。然而焦虑任然存在,听人摆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择的迷茫和自由的焦虑。还记得牧马人吗?牧马人是痛苦的:那场浩劫断送了他的事业。然而。牧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为浩劫解释了他的结局。现在不同的.是浩劫结束了,14上帝也退休了,别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为一个牧马人一度渴望而没能实现辉煌人生,那你连怨天尤人的机会都没有了,有的只是自责。这种痛苦恐怕不亚于当年得牧马人。

  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停止关注你的缺点,转而细细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识别器的测试,学会它的语言,发现你的平凡源泉。世界上的人数以亿计,测试出来某两个甚至某几个人的才干主题完全一致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为和他们却并不完全一样,因为你有的并不只是这这个主题,你还有其他比较弱的主题没有在测试中显现出来,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为为什么会和其他人不同,这都是天生的才干在领导你的行为。

  所以一个人的才干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忽视他,不然你会错过很多你想得到的东西的。既然才干这么的重要,但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研究自己的这种平凡呢?本书认为他们之所以不愿去发现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他们的真实自我有什么样的惊人之处。无论我们用什么名称,自卑感、不安全感这样的症状我们都不陌生。尽管不无成就,他们却仍会怀疑自己是否真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富有才干。引起怀疑也许是运气或环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

  。你耳边老是有一个焦虑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原形毕露?尽管你的理智结论相反,但这话你却听进去了。这部分充分说明,为什么人们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时,很少提及自身才干。

  相反,他们会谈到自一生中获得的身外之物,如证书、文凭、经验和奖励。这些是证据,18能证明他们取得了进步,获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宝贝。本书并不是认为这种恐惧是完全消极的,毕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满。

  然而,这本书提醒我们:如果由于害怕收获不丰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错失你的平凡。平凡并不是当然的产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视,然而我们却常常犯错,忽视了他的存在。从现在开始把握自己的平凡还为时未晚,发现你的平凡去寻早属于你的成功吧!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3

  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开始接触了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在第一次接触《大学》时,只能说自己是无知的,什么也看不懂,什么也听不懂,只是在那里死记硬背,虽然背下来了,但只是在脑子里轻轻划了一道浅浅的痕迹,在经过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之后,慢慢地我觉得《大学》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大学》是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师。《大学》一直在教给我们“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详细地讲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我不大了解那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要有诚意,这样别人才会相信自己,我们还要修养自己的品性,不至于出去不讲礼貌,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没有好习惯,家庭教育也不好的坏孩子,让别人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所以我们要讲礼节,要修身,古人说道:“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字,但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却是那么深厚的道理,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己的品性;想要修养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大学》里面讲的道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和我们的成长是分不开的。像小孩子的根本和大人的根本都是要修养品性,其次才是学习和工作,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品性,小则影响自己的人生,长大对社会也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修好身,正好心,然后做事也就简单了。

  《大学》——我的第一位文言文老师,第一本接触的四书五经里的一本书,现在已经牢牢地装在我的脑海中,永远也抹不去。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两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说的话。“大学”、“大学”非我们所上的大学,而是博大的学问。《大学》是部净化心灵的宝典!

  孔子、曾子、朱子等一代代的伟人,写着这部弥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的人明史书。

  我最喜欢是的其中的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所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这样。“心不妄动,才能所处而安”这句话非常好。是啊,如果做任何事都不静下心来,是做不成的。只要心静,有专一的目标,这件事才能做好。这样,至善就离我们不远了。不要以为至善只有伟大的人才能做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上的事,至善就离我们不远了。

  我还喜欢下面的'这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凡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终结和开始,能够明白这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学所讲的道理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事要讲究次序。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先做;次重要、次紧急的事后做。如果次序乱了,事也做不成了。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讲究次序。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5

  在看一部小说时学到了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换位思考”,按我的理解就是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来思考作者是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的目的又是什么?来模拟作者当时的思维心态。我感觉很是奇妙,所以拿《大学》开头试了一下。

  先将开头那一段放上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首先分析一下作者,《大学》的作者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曾子所作,有的认为是秦汉时期儒家人士所作,但曾子为本书作者更有说服力些,所以我们暂且将曾子作为大学的作者。曾子这个人如果想了解大可以搜一下资料,在此就不叙述了。只取一点,他是孔子的弟子,按照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儒道至圣》中来分,他是仅次于孔子圣人的亚圣。所以他可以算的上是较为完整的继承到了孔子的思想,并且能够融会贯通的一个儒家大家。所以他的核心应该也是继承了孔子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仁”。另外《大学》在早期是属于《礼记》的一篇,礼,在古时候就是给人定的一个行为标准,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应该怎么做到礼,所以我觉得《礼记》应该是古时候的儒家修行秘籍。所以我认为《大学》应该就是曾子为了说明如何做到“仁”,如何成为圣人而作的一本著作,也是一本修行秘籍。

  所以《大学》我认为它是一本介绍方法论的书,我们通过学习大学的思想,实践它的方法,最后就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圣人境界。

  大学之道,是有别于小学的君子之学,是讲述如何成为君子,如何成为圣人的大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如何成为君子圣人呢?

  按我的理解,是有三个步骤的'。一不断学习了解明白正大光明的品德,并且不断的发扬光大。二在亲民,我个人是倾向于朱熹的观点,亲是作新讲的,就是说我们要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一点,每天都不断的发扬光大正大光明的品德。三到达至善的境界。一是基础,二是方法,三是目标,也就是不断的明德亲民之后最后要达到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为什么是有,而不是像后边几句一样的能呢?我的想法是定的方法门槛就是止,就是要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且能够坚持,定下来,我们就做到了定。而后边的能则是你在做到前一境界做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体会到的境界。所以知止而后有定,止就是进入定的门槛。

  定而后能静,做到定之后,我们能够做到什么该做我们就做,什么不该做我们就不做,但这个过程无疑是极为痛苦的,所以我们要定到一定的阶段,最终到达静的地步,感受不到痛苦,或者是习惯了痛苦我们就静下来了。静而后能安,静中生慧,在静中我们不断的发扬正大光明的品德,最终体会到这些品德的美好,我们就安了下来,开始享受喜悦,享受光明温暖,整个人都充满淡淡的喜悦的感觉。安而后能虑,知道这些是很令人喜悦的以后,我们就开始想追求更多的喜悦,甚至是追求更多的知识品德。虑而后能得,有想法,才会有得到。就这样不断的循环,不断的明明德,亲民,最终我们就能做到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先后顺序的,只要我们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我们最终就可以到达至善的境界。儒家果然是人道,是人人都可以成圣的大道。

  这些想法都是我通过“换位思考”想到的,“换位思考”的方法具体在本文中也没怎么说,因为我也是初次实验,不清楚怎么说,只能将我的一些感悟说出来,分享给大家。由于我个人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所以这些想法还是不成熟的,如有错误甚至不赞同的地方,欢迎指正交流,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6

  几年前已经把《大学》背诵得滚瓜烂熟,现在略微有点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诵。虽然背诵完成,但是一直隐隐约约,不解其意。又不敢直译,直译明显是错误的。翻看了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缘生老师的《学庸衍义》、雪庐老人的《大学表注》、憨山大师的《大学直指》、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有一点感觉貌似懂了。但实则还没有真正搞懂。

  后来,听了一些课程,明白了一切经典皆在化心。以圣人之心,方能读懂经典。小人之心,读出来,只能读出小人的味道。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离圣贤经典还有十万八千里。好在,虽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点圣贤君子的标准。以圣贤君子的标准去解读,应该离圣人本意不远矣,不敢误人,请君斟酌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三句话提纲挈领,统领全文。朱子定此三句为三纲。

  大学,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机构。古时童蒙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行,及礼乐射御书数之业,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民、治国安邦之学。这里是以年级来划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愚以为,这个解释更加贴切。

  什么是大人?但从拆字来看,人得一则为大。一为道,为开悟,为性德。当一个人开悟之后,称为大人。古代对于做官的人,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互相称呼,也是某大人。我觉得本意应该是,开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资格做官,当年理想状态和现实还有很多差距。具体什么级别才有资格称为大人,没有考证,不知道。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贤君子,在位的贤达。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小人。普通平民百姓都属于小人的范畴,生活在低层面的人,都是小人。而不是今天我们指的奸诈下流的人。

  孔夫子在乾卦文言传中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可见,这里表述的大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位高权重者,而是修行极高的开悟者。

  大学之道,道是指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对于道这个字来讲,老子的《清静经》中有表述。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大学之道,这里这个道,无法按照老子所讲的道去理解,姑且可以理解为规律,道路,途径。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学的通道(途径)。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什么是明德?什么是明明德?

  如果直译,明白道德,可以不可以行得通?按照现代人的思想来理解,显然行不通,因为人们把道德了解片面化和狭隘化了。但是如果你在深入去研究德字,我觉得就可以说得下去。

  讲德讲到至高点,不外乎孔夫子。四书的'思想皆来源于《易经》。孔夫子真正流传于世的经典,就是其作的《十翼》。《大学》《中庸》仅仅是他的思想,后人记录成文字,《论语》只是夫子日常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的聊天记录。而《十翼》是孔夫子真正的思想承载。

  我背诵完了孔夫子的《十翼》,由于天资愚钝,依然是一知半解。看了一部分解读,我觉得依然没有契入圣人心境,故搁置。

  我们一般说,某一个人是很有德行的一个人,其实都是在哄人。没有经过九变,这九道关口,你根本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你说他不贪财,你给他一个亿试试,你说他不好色,你放一个绝世美女试试,你说他很淡定,让他陷入困境,你再看看。真正意义上的德,上下五千年,能到达的,不多。达到,即是开悟。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7

  开始大学生活,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的,这段时间我能够深刻认识到大学时光宝贵,来到xx这里我也是把这一点做的很好,上大学我感觉非常激动,成为一名大学生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自豪的,我也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着期待,在大学期间我也是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这段时间我也有一些心得

  在大学期间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学是比较轻松,一切都是靠自己自觉,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学期间我也不断的在提高自己各个方面能力,对于我来讲我始终相信这能够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虽然每天的课不多,平时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自觉的去学习知识,但是我还是愿意去接触一些新的知识,自己主动学习,学习是自己事情,我对这一点非常的明确,这段时间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大学的学习生活我感觉非常好,让我更加明白的一定要珍惜,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作为一名大学生了,我应该要主动去做好分内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除了在学习方面是自己自觉之外,还有平时的生活当中也应该学会自立,作为一名学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期间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更加充实,学会自立非常重要,来到xx这里之后我学会了自立,也教会了我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行,作为一

  名大学生我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这是我的应该有的态度,近期在学习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客观的判断,相信在这方面我是能够得到更多的提高,步入大学以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松懈的,我深深知道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因为老师不会监督我们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自觉,在这方面我是深有感触。

  我知道以后的大学生活当中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学是一个掌握更多信息跟多社会资源的一个平台,所以定要过好每一天,度过一个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让大家失望,也不让老师失望,对于我而言这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一会努力的,多多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把专业能力提高上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学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美好,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去体验,等着我去尝试,我也会陆续去做好分内的职责,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8

  对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互相渗透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身为物理老师,自己不仅能在学生做化学、数学作业时给予帮助,同时在学生背诵古文时,常常能把例如岳阳楼记,琵琶行等篇章吟诵如流,每每总也能赢得学生诧异的目光。自从参加了跨学科名师培养基地的学习后才发现,其实原本心目中的跨学科理解同刘老师的跨学科课程概念两者之间的实际距离,难免为自己的浅陋感到不安。而通过老师讲授和反复阅读《大学》篇,有点觉得茅舍顿开、获益匪浅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

  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

  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纲举则目张,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八目,由三纲统领又与之相互相成。明明德之所以根本,是因为任何行为个体不仅需要有明德的规范,例如曾子那个时代的`强调的所谓周礼;同时,还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切实把握,以达到个体人格的自我完善推己及人,完成由形式到内容,由精神到物质,由内到外,个体到一般的演进过程。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

  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在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的是修身,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的道德和能力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讲的是不分门第不管出身,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只要身正,方可达者既济天下而穷者也能独善其身。于是乎,天下方能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官员四平八稳;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理解为是某种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尾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其后是作为前提条件。身既不修奢言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修身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关键。无论是三纲还是八目,是以明明德、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行为过程。而亲民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包括其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

  最近,我在紫阳国学堂学习了《大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的道理。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德行,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那么,什么是光明的德行呢?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孝敬父母。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故事。赵善应是南宋的一名官员,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需要用人血和药进行治疗。赵善应二话没说,马上买药,然后用刀刺破手臂,用自己的'鲜血和药,给母亲服用。在赵善应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病虽然好了,但母亲却落下了心悸的病根。一有打雷等大点的响动,母亲就会害怕。因此,每遇到雷雨天气,赵善应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陪伴母亲。有一个寒冬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归来,走到家门口时,随从正要敲门,赵善应却马上制止说:“别敲了,我怕惊吓到母亲。”就这样,他和随从坐在门口房檐下,挨冷受冻直到天亮。赵善应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这本书提出的“为人子,止于孝”的目标。自从学习了《大学》,我在家里也能孝敬父母。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我高高兴兴地敬妈妈一杯茶,妈妈就很开心。到了晚上,我来到卫生间倒一盆水,然后让妈妈洗脚,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回来了,想去餐厅洗碗,我就让爸爸休息,我来洗碗。

  学习了《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作为孩子,孝很重要,只有做到了孝,长大以后才能做到忠和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事。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0

  老师说:“《大学》是我国的“四书”之一,它积淀华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我急忙周六就去图书馆借来看。之后,我去网上搜查资料,原来《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他歪门邪道。明明德、亲民以及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都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指但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辉伟大的人格,他们修己安人,历练内圣外王之道,终成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两种含义具有同一思想——修身。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时刻记住,只有做好一件小事,才能实现理想。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这章内容是围绕“诚意”二字展开的。大学“三纲八条”中第三条就是“意诚”,所以本章就用“所谓诚其意者”开头,接着自然而然就有了后面的文字,行文的方法依然是举例说明什么是意诚。毋其欺、恶恶臭好好色、慎独等都是为了解释诚意服务的。文中又一次用列举事的方法来对小人与君子加以区别。

  学习该章要琢磨“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的`内涵。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内心意念所控制的,或者说内心意念总能表现出来,因此君子都注重慎独,慎独是君子诚意的表现方式,简单说就是心里没有“妄念”,有了“妄念”一定会通过自己言行表现出来。

  人在群居的时很容易受到约束,一些人内心所想与自己的行为常是不一致的,因惧怕“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于是不得不做些“违心”之事,这是小人而非君子的表现,所以君子能够做到慎独。即使独居独处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因其内心本就没有“妄念”,这才是诚其意的内在含义。

  本章的总的思路是,要想明德,先要致知,要想致知必先格物,格物之先须要诚意。或者说能静下心来琢磨事物运行之道理的大前提是心无妄念,即意诚。意不诚者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具体实例了。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2

  开始大学生活,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的,这段时间我能够深刻认识到大学时光宝贵,来到xx这里我也是把这一点做的很好,上大学我感觉非常激动,成为一名大学生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自豪的,我也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着期待,在大学期间我也是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这段时间我也有一些心得。

  在大学期间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学是比较轻松,一切都是靠自己自觉,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学期间我也不断的在提高自己各个方面能力,对于我来讲我始终相信这能够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虽然每天的课不多,平时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自觉的去学习知识,但是我还是愿意去接触一些新的知识,自己主动学习,学习是自己事情,我对这一点非常的明确,这段时间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大学的学习生活我感觉非常好,让我更加明白的一定要珍惜,珍惜当下的每一天,作为一名大学生了,我应该要主动去做好分内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除了在学习方面是自己自觉之外,还有平时的生活当中也应该学会自立,作为一名学生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期间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更加充实,学会自立非常重要,来到xx这里之后我学会了自立,也教会了我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这是我的应该有的态度,近期在学习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对自己有客观的判断,相信在这方面我是能够得到更多的提高,步入大学以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松懈的,我深深知道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因为老师不会监督我们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自觉,在这方面我是深有感触。

  我知道以后的大学生活当中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学是一个掌握更多信息跟多社会资源的一个平台,所以定要过好每一天,度过一个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不让大家失望,也不让老师失望,对于我而言这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一会努力的,多多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把专业能力提高上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学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美好,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去体验,等着我去尝试,我也会陆续去做好分内的职责,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3

  一、关于《大学》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诗》、《书》立论,终篇不见《易经》、《易传》一字,但它的思想脉络却来自《易经》与《易传》,是纳易学入儒学、用易学思想充实儒家思想并使之融为一体的典范。《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

  1、内容简介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讲什么的呢?三项任务,或谓之三大纲领:明明德,亲(新)民,达到社会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举出了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几个层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

  2、作者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世称曾子,有宗圣之称。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曾以“忠恕”去应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

  二、读《大学》的感悟

  对这本书最初是在中国哲学史的课上,应老师的要求每天读点书并坚持打卡,《学》是这一学期中打卡的第一本书。

  对于《大学》这本书,我印象深刻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无论是意诚、心正、身修,还是家齐、国治、天下平,归根到底都是有了知识作为支撑。探求知识就要明知万事万物的生存规律。作为学生,追求知识是我们现阶段必备的生存技能。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浮躁的情况,比如期末考试来临,面对几天的复习时间,一本后货的.书籍,没有重难点,通常我们会感觉无从下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中的这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在浮躁的情况下,在处在迷茫中时,要知道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要轻易被其他事情干扰,学会在烦躁的时候静静回忆思考自我反思,独善齐心的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去对待你身边的人和事。大学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地方,有些人会在安逸的时光中碌碌无为,有追求的人才会不急于求成,静而不躁,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好大学之路。

  读《大学》就是要发扬品德,提高修养,增强自己的生活魅力和升华自己的人生,一个拥有良好修养的能带给大家和社会的正能量的人,才会得到亲人朋友乃至社会的认可。作为一名大学生,认真学习,把握自我,求知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修养道德品行,做到从善而终,而行善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修养自身不能心有恐惧,心有喜好,心有忧虑。在成长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理智,只有用理智来控制感情,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集中思想左右自己的行动。

  《大学》一书教会我们很多学习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准则,用良好的品德修养去生活,去生存。加强自身的学习才是根本是最重要的,进而充实完善自己。在社会坚定自己的正心和善良,做到言行一致,出淤泥而不染,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化身边人,少一点的计较多一点退步和帮助,得到自我提升和灵魂净化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4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日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样。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供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齐,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够当教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必须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

  在这个近80人的班团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进取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可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齐,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够当教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而羞耻。我们要虚心学习!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大学》心得体会03-10

读大学心得体会11-27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2-08

读中庸《大学》心得体会01-07

《如何读大学》心得体会02-03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06-23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03-15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5篇02-21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