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27 07:44:5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理论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运用到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小结。

  1、创设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说到,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地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但我们都知道,如果所有知识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这不切实际,许多的数学活动抽象程度较高,变化精细、难于想象,这时,如果能够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给学生提供因不能操作而缺失的直接经验。通过"替代性"的"可观察"的演示活动,带来情境性很强的"替代性经验"——"观察经验",这同样可以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动手操作、板书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能通过触、摸、听、看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数学活动情境,尽可能尝试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如创设类似于"电视、电影"中的动画情境,模仿"演戏经验"的游戏、实验验证情境等)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替代性经验,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例如在上思想政治高一必修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货币的交换过程"课件,通过演示从而使学生理解货币的产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批判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所以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地反省、评价、提炼、巩固和提升,使最初获得的感性特征较为明显的、没有多少内在结构关联的由一些情境、实物、感觉等元素组成的经验逐渐转化为具有相互关联的心智图像、表象等能够成为学生思维加工的新知识。

  4、同学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由于个人经验的领悟与转化有时会受到个人学习风格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构建一个有安全感的保护学生自尊心、有利于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化"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充分利用讨论、交流、榜样学习等"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积极干预学习风格对个体经验学习的不良影响。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5、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就像这次的学习心得,学生在课后对指定的学习内容再进行进一步自主学习,其中可以查找相关理论的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写成学习心得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再由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后由教师或听众提问,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意义建构。我想这就是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后得到的的一些看法。实践是认识的xx,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和把握好理论。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识和运用的正确与否。我想,当我走上梦寐以求的讲台,我会将这些学与教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2

  从开学到现在,我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辛勤工作和幸福交替地充满了我的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告诉自己: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错误,并尝试通过指导影响他们。然而,现实是,尽管我和每个学生都相处得很好,但在他们眼里,我没有老师的权威。因此,我对许多顽皮学生的管理不善感到头痛。我也咨询过一些老老师,让我一开始就建立自己的.权威,把纪律和要求清楚地告诉学生,如果我不能,就严惩他们,只要你打开你的头,你身后的教学和管理就会很容易

  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带着这个问题,我认真学习了《做这件事是学生中最权威的》系列,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受益匪浅。让我谈谈一些最让我感动的经历:

  首先,用个性影响个性。俄罗斯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家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人格魅力是家庭、社会、生活、知识等积极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综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将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如果老师在晚上自学时玩手机,他们不能责怪学生也玩手机;如果老师上课前没有做好准备,他就不能责怪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如果老师抱怨每天的跑步练习,他们不能责怪学生总是请假逃避练习。教师的言行正显示出他们的个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在扎实研究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文化、科学、新兴网络甚至幽默知识的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亲吻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

  《数学教育概论》这本书是由张奠宙、宁乃庆主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系列教材之一,它带附带有一个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个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概述,目的是帮助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有关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说明书式的记叙,而是阐述数学教育的规律,具有自己怕学科体系。全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首先从观赏、分析大量的数学教学案例入手,帮助学生编制教案,走上讲台。然后概略地介绍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课题,同时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心理等有关问题。

  书中设专章介绍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验,并就数解题和数学考试、数学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阐述。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人类理性精神的典范。它在西方国家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当历史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是笛卡尔、费马、牛顿、一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宣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科学黄金时代的来临。19世纪发现的非欧几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几何进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缔造了物理学革命,成为20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当人们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时候,自然会想起为它奠基的数学家的贡献:冯诺依曼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连同维纳的控制论、仙农的信息论,人类终于迎来了航天飞行和手机普及的时代。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往不利。人类的进步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数学。就单个个人而言,由于数的严谨与抽象,经过烽学的学习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就获得一次升华。学习数学,不仅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扎实基础,而且能够培养人们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思维品质,甚至从数学这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中,领略到美的崇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的所有国家,数学都是主课,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中学毕业,一直不有离开数学。重视数学,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进步的标志。

  中国的古代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以刘徵、祖冲之、秦九韶为代表的中国数学学派,建立了与实践联系紧密且以算法见长的数学体系,但是12世纪之后就渐渐地落伍了。20世纪以来,中国数学家急起直追,努力为世界数学文明做贡献。在当代的数学史上,可以看到陈省身、华罗庚、许宝禄、吴文俊等中华数学家的名字。8月,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这表明中国数学已经进入世界数学的主流,向着21世纪数学大国的目标挺进。

  但是,中国还不是数学强国。中国数学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在数学研究一线上中国数学家还要继续努力,便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后备力量,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数学支撑。为此,就要从加强数学教育着手,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的数学培养抓起。

  我从事数研究和数学教育几年,对数学教育的重要和艰难,有深切的体会。1993年,西南师大的著名代数学家陈重穆教授亲自到中小学第一线进行数学教育改革,使我十分钦佩。他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口号,一时成为国内数学界和数学教育界讨论以至争执的热点。数学的一个特点是形式化,陈重穆教授自然十分清楚。他之所以提出“淡化形式”,并非针对数学本身,乃是对人们认识抽象规律过程,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学习数学而言,因此我认为他讲得有道理。数学和数学教育是彼此联系又互相不同的学科,数学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奠宙教授和宁乃庆校长主持“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教育概论》的编写,当是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4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儿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5

  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在古代,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史、僧侣和文职人员。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统治者,“读、写、算”是最基本的。无论在古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等文明古国,还是在稍后崛起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经世致用其所长数学都是学校启蒙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进入20世纪,各国培养教师计划中重视和加强教学法培训的倾向更加明显了,数学教育逐渐成长为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特殊技能的专业。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第一个案例中研究者使用的是访谈法,目的是想通过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产生错误认知和差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克服它们的有效措施是什么,等等。通过研究,希望提炼出可供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参考的建议。访谈法是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学者在了解和分析学生思考过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学数学”这是一个诱人的数学教学境界。布鲁纳认为“发现法”具有两个效用:一是给心灵带来愉快,二是促使能力获得迁移。为了检验布鲁纳的这些看法,马鞍山市第十三中学冯建国教师在初一的两个平行班级的数学课中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教学实验,甲班用发现法乙班用一般方法。第二次教学实验则轮换一下,乙班用发现法,甲班用一般方法。两次课的内容是连续的,一前一后依次是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根据这两次实验得出几个结论:

  (一)布鲁纳所说的“愉快”是存在的,这从两次发现课举手要求回答的总人次为238,而两次一般课相应数学据为115,以及从课堂气氛等教学现现象中可以看出。

  (二)布鲁纳所说的“迁移”能力提高也是正确的,这从学生在完成B组题目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两次发现课中,学生在B组得到的平均分累计为48。9,而两次一般课的相应分数仅为33。

  (三)发现法有得于对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进行教学,但也容易产生全班成绩的两极分化。比如,在A组题目中,两次发现课得满分的总人数和30分以下的总人数依次是58人和9人,相应的'一般课数据则为53人和3人。

  这个研究案例采用的是轮组实验法,意在控制无关变量带来的影响,是教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人际交流工具。然而,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似乎还难尽人意。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现状究竟如何,学生最喜欢和最厌恶的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是什么,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在教师魅力诸方面中的地位如何,浙江方桥初中的张菊飞等老师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

  对学生来说,教师最大的魅力是什么?教师课堂用语在其中的地位又如何?查结果表明:学生最搬弄是非重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是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感情和热情的态度。所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优美的语言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也有很大的作用。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6

  紧张而充实的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班各项工作紧密围绕“省级示范园复评”工作来开展,认真配合,踏踏实实做好班级的每一项工作,认真学习《纲要》贯彻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幼儿,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能力,现在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现将本班的各项工作做出了以下的总结:在本班两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的各项工作都得以利完成。

  一、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园领导及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与班上的另一位有孕在身的李老师配合。我们常利用业余时间,做有关主题的环境布置,让幼儿能直接地感受主题的内容。虽然我们老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但在教学工作上,我们坚持创新的原则,在网络以及其它资料查寻有关主题的好教材,再进行备课、制作教具等,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所有活动开展以幼儿为主体,我们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倾听者,真正意义上做到师生平等。纵观一个学期以来,幼儿反馈的学习情况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各种游戏都是适用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同时也是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为了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我们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如:外出观摩及在网上查阅等。在本学期我班的《爱动的动物》成为省级示范园复评的推荐课,效果教好。

  二、保育、安全工作情况

  我们在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一个学期下来,在生活方面,对幼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幼儿得以健康茁壮成长,同时在我们的细心引导下,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养成了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每天都能支持搞好室内的卫生,并把区角提教玩具摆放整齐;餐具、毛巾等都能按时清洗、消毒,确保幼儿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特别注意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安全自我保护教育,时刻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在各式各样的安全教育中,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较好的预防。

  三、幼儿发展情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幼儿能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游戏,语言表达方面,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常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理能力方面,幼儿的进步最为明显,大多数幼儿学会了自己整理衣物。同时我们也注意培养幼儿社会性意识。幼儿升入中班,自我中心仍较突出,在集体或自由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很少有幼儿愿意退让。本学期我们将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有意识地整合在各个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小组合作或想办法解决争抢的机会,如提供数量不足的操作材料或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任务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懂得轮流玩和友好合作,有初步的谦让意识。

  四、家园共育方面

  我班利用家长之窗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主题计划、并定期向家长宣传有关育儿知识,还在外墙开展了主题活动,以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并且方便了家长的参与。本学期的主题活动,家长配合得非常好,而且参与积极,使得我班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平时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有的通过电话联系,有的进行面谈,有

  的进行家访,这样有利与双方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以便达到家园共育目标的一致性。通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肯定。

  五、存在问题

  1、我班有些孩子表现太自由、自我约束能力差,而有个别幼儿胆量太小,不能大方与老师交谈。

  2、进餐存在两极分化,个别幼儿吃得特别快,有的则很慢。

  3、生活自理能力整体上发展不平衡,有的很能干,有的依赖性很强,爱等待而不去尝试学习锻炼。

  4、存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不会当时找老师解决,而是过后让家长告诉老师的现象。

  六、努力方向

  在本学期作做的好的方面我们会继续保持。但我们也会正视自已的不足之处,针对以上问题进分析、解决,在生活常规上还须加强幼儿的训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努力把今后的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教育管理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教育管理理念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结束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在内心历经百般锤炼破茧成蝶洋溢着喜悦的同时,亦感到有一丝不舍。欣喜的是孙绵涛教授的每一堂课,所讲授的每一分钟都让我们获益匪浅,忧伤的是孙绵涛教授在我们研究生三年学习过程中所主讲的两门课程——《教育政策学》与《教育管理学》也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还记得孙绵涛教授在一年级伊始的学术论坛上讲过研究生学习要“上得来,下得去”,我想如果没有孙绵涛教授谆谆不悔的悉心教诲我们这些“入室弟子”是断不会取得学术研究上的成绩的。孙绵涛教授三十余载如一日,孜孜不倦耕耘在三尺杏坛,细语琼浆教导自己的门生,在老迈花甲之年仍笔耕不缀,时常工作到深夜。正是孙绵涛教授的勤勉劳苦,身教重于言传,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磁场吸引着络绎不绝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孙绵涛教授卓越深厚的学识及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无不在他的一言一行中时而如涓涓溪水流淌滋润心田,时而又如同万丈瀑布应声而落给人以心灵震撼。此般学习了《教育管理学》课程后,使我在思维品质提升、智慧人格养成上以及对人生真善美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第一,个人思维品质的提升。从孙绵涛教授的《教育政策学》到现如今的《教育管理学》,在经过一年的蜕变的疼痛后,我逐步有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孙绵涛教授每上一堂课总会指定一些参考书,正是从这些参考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反刍孙绵涛教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反思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尝试独立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特别是孙绵涛教授课堂上别具特色的课堂复述环节,一方面使自己掌握了课堂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我内在的逻辑思维以及学术言语表达能力。孙绵涛教授的《教育管理学》看似将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现象凝练为教育管理学科论、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以及人论,然而孙绵涛教授的六论恰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透过教育管理学六论,社会其他现象也能一一呈现其中,我们通过孙绵涛教授的相关理论也能找寻出社会现象的诸多理论范畴。

  第二,智慧人格的养成。孙绵涛教授认为智慧人格是人在智慧形成发展过程当中,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智慧人格的核心就是个体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感到自由、愉快、幸福,而不是被他人左右,孙绵涛教授就是典型的学术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智慧人格的学习,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同时也明白了人活着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不断追求智慧人格,在智慧人格中保持自我和发展自我。一段时间我曾经遭遇到一些挫折,是孙绵涛教授在关键时刻提醒我,告诫我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想正是有舍才有得吧,选择自身也是一种智慧人格的具体展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求知和践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智慧人格的升华,丰富和完满自我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还想说在孙绵涛教授的课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绵涛教授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陶行知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孙绵涛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位最真挚、最朴实、最可亲可敬可爱的学者形象。一方面他是大学者,有着令人敬畏的一面,然而却又有诸多与常人一般质朴、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如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得博士招生权后的喜极而泣,每当讲课讲到精彩激动之处不禁吟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有与同学作诗吟唱的雅趣,还有讲到某种不好的现象也会当头棒喝予以严厉的斥责……,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情世界,孙绵涛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感情以及远见卓识的学者,思维逻辑深邃而又风趣幽默,却也谈笑风生皆学问;孙绵涛教授是一位可敬的长者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在他的学术世界里学生全然都是他的孩子……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于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生导师,我自是万分欣喜若狂。我爱真理,但吾更爱吾师。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谨祝孙绵涛教授身体康健,万事顺意。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7

  初冬季节,带着憧憬与希望,肩负着学校的重托,我来到北京参加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第三期培训。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教师能参加这次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我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和倍感珍惜,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高度重视,也进一步说明了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训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是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育理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现将第一阶段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总结如下:

  首先,从认识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我们总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合格员工的教育,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着想,更要为他们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着想;职业教育不仅是面向少数弱势群体的教育,更是一种面向大众、面向全社会的全民教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其二,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讲座,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深地认识到要想跟上新世纪的职业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特别是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职教学生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差生,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定位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创造学生产生自信心的环境,引导学生正面牵移,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成为可能。另外在技能教学中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动机,使学生真正学好一技之长,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真实的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其三,拓宽了学习的视野。与培训班里的同学们一同交流和探讨,许多的观点在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我们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

  总之,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世界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信念;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改革课程结构、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育人观念,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目标,为祖国培养合格的职教人才。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8

  小班化教育绝非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简单减少学额,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班集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教育形式。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小班化教育宗旨是因材施教,因为小班比较容易实施。另外就是班级管理应详细制订,给的知识可以相对多一点,细致一些。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是否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课程改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教育的变化总是和经济社会的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小班化的出现就是如此。小班化的出现堪称优质教育冀求和生源萎缩的现实之间一个最佳结合点,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小班改变的不仅仅是班额大小,而是在逐步改变着教育本身。

  小班化保留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但是它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精致了。一些人士甚至提出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单纯学生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为传统班级授课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班学生数量的减少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更加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小班化教育精致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精心”。从周课时数分析,小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似乎减少了,但实际不然,对因材施教和学生个体受关注程度的强调使教师的工作总量有增无减,并且对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和改进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灵活丰富,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而同一班级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小班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孩子情趣,因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一些班级教室布置的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室在开展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和学校几乎完全消失。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也在变化,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把重点放到“备学生”上,要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具有了更大可行性,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作业和测验“分层”布置更易于被教师推行。

  小班化实验促使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的出现,小班化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彩和丰富的同时,也使原本单一简单的班级授课制变得更复杂了。传统的粗放经营不得不被精耕细作取代,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的更多参与机会和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小班使教师的认知负荷减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同时,小班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学积极性普遍提高。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9

  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通过学习让自己不断“充电”,使自己成为不息的“源头水”和“长流水”,并要使自己快速成长,务必要结合教学实践,多学习多研究。要从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善于把教学中产生的见解、主张提出来和写出来,让人家讨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吸收人家的经验,促进自己的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研能力。关于素质教育,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信息科技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推荐】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7-21

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3-30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热】07-04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精)07-15

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12-09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05-06

理论学习制度07-01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3-22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