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心得

时间:2023-06-09 07:35:4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道德教育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教育心得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教育心得

  道德教育心得 篇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在一次考试时,我正站在教室的前面注视着同学们,只见同学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从后天传来了桌椅的碰撞声,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张洋同学边答题便晃动着桌椅,我大声喝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他却满不在乎,我顿时火冒三丈,怕影响全班同学,耐着性子没有理他。谁知他竟变本加厉,竟拿出书来抄。于是,我走上前去抢他的卷子,可他不但不给,反把卷子揉成一团。这是我一把将他从椅子上拽起来。把他推到了门外。以后,每到我的课,他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在那愣神,和我有了距离。

  一天,平常格外活泼的张洋同学“打蔫了”,我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他没有带饭,又没带钱。我赶紧拿出钱给她买了饭,劝他吃。虽然他当时没说话,我也感觉到他的眼睛在注视着我而且眼圈红红的。第二天,张洋同学主动走到了我跟前说:“老师,我错了”。然后就把头低下了。

  从此,孩子又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在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只要用心去教育学生,感动学生,我们就会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心得 篇2

  师德师风建设,不同于法律,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学校、传统习惯和自我的内新心来评价的。道德问题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碰到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做人要有道德,做教师更要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要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学生本来就比较与我亲近,但仍有学生不会主动与我交流,大多是敬而远之。刚开始我的心情很急躁,不知道怎么办,但经过询问学生和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发现是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比如,有时候学生做题作错了,我很生气便大声的说学生,那样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不愿意和我交往;还有在上课时,由于很多胆小的同学不爱举手,我也没多在意,便没抽那些学生回答问题,可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了,而我在无形中也减少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以后我一改以往的作风,加强与学生们的联系,课上课下融为一体,并在生活游戏中,教给他们很多的知识和有趣的东西。学生们现在都爱和我在一起了,我的宿舍是我们交流谈心的密室,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们是我心灵的阳光!

  当然,教师的道德和作风,是在一点一滴中体现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的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

  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尊敬老师,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家庭作业本拿出来,可很多同学的作业本都不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该停下进度来追查那个"凶手"吗?如果找到了他,全班同学肯定会群起而攻之,对他的自尊心应该是一次伤害。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可能是有小朋友和我们捉迷藏呢,下课的时候他就会把本子还给大家的。"我不断的安慰因为作业本不见而着急的学生,并努力说这是一个玩笑。果然,在下课的时候,我发觉不翼而飞的学生作业本又回来了。原来是一个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自己作业没做好,而想藏了别人的,我那些话使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很感谢我给他的启发让他改了过来!

  也许这是件小事,可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多着眼于这样的小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严格自律,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是用心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绝不是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立足于我的本职工作——语文教育,我将更努力的树立好自己在学生中的榜样,引领学生们内心那盏灯,让他们在社会中去发光发亮!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本学期我上了一堂区级美术学科的展示课,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课中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

  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A核心是"三个关系"

  记者:封建社会里,人们对师德也有要求。但教师或师傅体罚、责骂学生,却不被视为有悖师德,而在今天大家则会认为这是不尊重学生。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陈爱苾:师德和道德的含义是有紧密联系的。时代变了,人们对道德的看法自然会发生改变。比如古人在婚姻、金钱方面的道德规范和现在的差异很大。同样对师德的看法也会产生变化。封建社会重宗法,不太尊重个体权利。于是,那个时代的老师不太尊重学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能接受。现在就不同了,师德也会"与时俱进",具体的细节会变,但其中还是有许多永恒的内容,比如要忠于教育事业,一心为学生着想等。

  记者:那么如何从整体上认识师德这一理念呢?

  陈爱苾:师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忠于教育,关爱学生,遵守学术规范,不抄袭、剽窃他人知识成果等。广义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道德有全面的要求,要教师承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责任,为人师表,人格高尚。

  师德的核心是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第二,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第三,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一位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师一定是处理好了这三个关系。

  B有尊严才有师德

  记者:媒体经常报道当今的许多师德问题,比如教师收红包、礼物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陈爱苾: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这个职业,认识到自己所特有的职业尊严。过去,教师常被当作社会培养人才的"工具",甚至可以称作"知识的搬运工"。这一职业常被认为没有什么特殊性,教师自身也没有多少尊严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情况下,师德问题也就容易产生,尤其在城市学校中比较严重。

  其实,教师的待遇水平并不是师德问题的重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能否体会到职业的尊严感及神圣性。如今提倡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教师不是随便可以做的,教师也像科学家、艺术家一样有职业特殊性。新课改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体现教师的自主。

  所以,教师的职业尊严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试想一下,对自身评价很低的小偷之流还会有什么"职业道德"吗?

  记者:教师头上似乎有很多"光环",但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也会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也会心情烦躁、情绪不好等,如何使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影响到自身的师德呢?

  陈爱苾:这就关系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不正常的人很难上保持品德。教师的心理健康值得重视。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经常进行些休闲活动,或写些小文章放松、散心等。学校管理者要注意倾听教师的意见,关注教师的情绪,不能让教师的某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不良心态。

  此外,师德水平的高低,和教师平常接受到的师德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过去,有许多教师抱怨师德教育课太空洞,总讲大道理,不切实际。这次,我们几位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结合一些教学中的小事来讨论师德问题,引起教师的兴趣。比如,我们讨论教师节时学生送的礼物该不该收时,教师对此都积极地表达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不收会伤害师生感情,一年也只有一个教师节;另一些教师认为收了会使学生争相送礼。最后大家讨论后认为,要以教师行为的影响好坏为标准,灵活处理。我想,这样的师德教育应该是有良好效果的。C师德源于师爱

  记者:我们古代就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虽然生前不很得志,屡遭困境,但他的很多学生却总是追随着他,他去世后,也受到中国乃至海外知识分子的强力推崇。他的思想对今天的师德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陈爱苾:孔子的智慧是十分伟大的他认真了解自己的学生,然后又毫不吝惜地夸奖他们。比如他说颜回"不二过"、"不迁怒"等。他对学生很有感情,颜回早亡,他大哭。孔子还不单纯教授知识,还传授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没有高尚师德,没有对学生深深关爱的老师是提不出这些理论的。

  记者:如果教师做到了热爱学生,那么他离优秀的距离还远吗?陈爱苾:这个距离应该说是不远了。因为一个热爱学生的老师很容易成为一个有敬业精神的老师。为了学生,他也会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了学生,他也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

  可以说,一位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可能就是一位师德优秀的教师、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好教师。如今很多受人崇敬的大师,还有许多优秀教师在这一点上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知道教师这一职业与眼前一时的功利是不相容的。教师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独立地进行创造",是有尊严地工作着的。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教师保持优秀的师德,为社会做出贡献,像孔子等先贤和教育家那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道德教育心得 篇3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道德教育心得 篇4

  一天清晨,刚刚走上二楼,小班长就赶忙向我汇报:“老师,李陈哭了,哭得很厉害!”李陈哭了?李陈是我们班一个倔强而又坚强的男孩子。去年上一年级时,有次他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在缝针时,他的额头上满是都是汗水,但没见他流一滴眼泪。今天怎么啦,他居然哭了,而且哭得很厉害?

  我顾不得放下手中的包,就冲进教室。李陈的位子旁围了好多同学。他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看我进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是李陈想爸爸,所以哭了。我想起,去年留守儿童家访时,我和他姥姥、姥爷交流过,原来李陈爸爸的老家在陕西 ,因为担心女儿远嫁受委屈,老两口要男方过来,在大河厂买了块地盖了房子,就在这儿安了家。李陈爸妈原来都在灯泡厂上班,日子过得也挺滋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上半年的一天晚上,李陈爸爸骑车撞死了一个老人,赔了几十万,家里从此债台高筑。

  为了生活,他们夫妇远去江苏打工,从此没再回来。一直到现在,都一年了,可怜的李陈也再没见过爸妈。孩子想爸爸也是很正常的.呀。我赶紧扶起李陈,喊着他:“来,小李陈,到老师这儿来,跟老师说说吧。”李陈站起来,我看他眼睛红红的,满脸是泪,我也忍不住眼睛红了。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我赶紧打来热水帮他洗洗脸,又把他抱在我怀里,柔声问他:“李陈,你怎么啦?”“早上同学们说爸爸爸爸的,我就好想我爸爸。”“爸爸经常打电话给你吗?”“有时候打,他们忙。”我又问他爸爸妈妈为啥到外面打工。他说为了家里还债。我说爸爸妈妈不光是为还债,也是为了让小李陈将来过好日子,对吧?他重重地点点头。我又问他爸爸妈妈打电话给他说了什么。他说爸爸主要让他好好学习,要听话,要当好孩子。我表扬他近段时间学习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告诉他有啥困难来找老师,老师会帮他想办法解决的。又和他说了古代孩子孝顺爸妈体贴父母的故事。说到开心处,他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从这以后,坚强的李陈又活泼好动了,不同的事,总喜欢借机会到办公室来,和我说说这,聊聊那。作业有困难也不再是躲避,而是来找我帮助。他姥姥说,李陈就是想上学,星期天也念叨要上学呢。

  有人说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当孩子那份亲情之爱缺乏时,老师之爱也能弥补一点欠缺。师爱,是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的热情鼓励;师爱,是学生遭受挫折时,老师的亲切微笑;师爱,是学生获得成功时,老师的真诚赞许。师爱如一米阳光,会洒向孩子纯真的心灵世界,使他们感受温暖,汲取力量;师爱若一缕清泉,会滋润孩子的心灵世界,让他们体会关怀,茁壮成长。

  道德教育心得 篇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爱〞字当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更应该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其言行要透出真、善、美,要时时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更得发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当然,也要以思想进步、道德高尚、遵纪守法、言行一致、以身立教、严于律己等标准要求自己,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标准,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关注第一个“生命个体〞,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但教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敬业尽职,专心致志,作好教育人的工作,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名副其实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决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保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气氛,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上下,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良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尽心尽力的作好本职工作,发扬春蚕吐丝,蜡烛燃烧的奉献精神,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声誉,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开展,反映了现代社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教师,不仅要树立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要养成依法执教的自觉行为。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作好教育工作不可无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把坚持正确的职业行为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比方在教育活动中不得有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认真遵守和贯彻党的民族教育、宗教政策等等。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禁止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也可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因此,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不得违背法律的'这些规定。

  我国的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和教师有管理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法执教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义务。但现实生活中,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恶意挖苦、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

  要克服和防止这些现象,加强依法执教,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教师已不仅仅是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重要的一个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开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展。

  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再次学习,让我感到依法执教是一件不可无视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有时对学生说话不当。因此,我们在平时要多注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免对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伤害,保护学生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道德教育心得 篇6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现在就结合我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谈一下几点看法:

  1、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却普遍存在很大的偏差,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要彻底转变这种观念,把颠倒的观念颠倒过来,家长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更新,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而且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父母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2、学校教育方面:根据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育青少年。如开展诚信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3、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

  道德教育心得 篇7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本身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几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丝理解的微笑,信手拈来,俯拾即是。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

  严格要求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去感染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自管,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我们平常会遇到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情况多样,有的是做了忘记交,而有的则根本没做,刚开始时也许只有一个没做,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时间久了,就会有很多的同学不做作业,连平常的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个班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很有问题。若一开始,就设法让没做作业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补做,你的态度强硬认真了,以后不交作业的现象也就可以杜绝了。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老师要对要求的落实做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可以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理解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紧紧把自己包裹起来,回到自我内心的世界,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有意识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识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师生间的互相交流虽然始终是一种双向交流,但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交流的主体。因为学生既不是单纯接受,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同样有着交流的主观愿望,忽视这一点,交流就失去一方,也就不成为积极的交流了。因此,作为握有交流主动权的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让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到极致,进行一种持久的和谐的师生交流。

  学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道德教育心得 篇8

  教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人成材。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对小学生来说,许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入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要任务,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们。还要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学习不是很好、心理素质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更应该时刻关心他们,用“爱”来打开他们的心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他们进步。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二、集体主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由于现在的学生集体意识较为淡薄,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合作及欣赏别人的精神,为此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天社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重视人本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将集体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事实上,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和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开展品德好差生“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带动品德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变。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班队会,要求学生共同讨论“班会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宜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

  三、以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并大力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的建设

  1.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要想实现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要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如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等,可以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样的光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总之,应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

  2.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学校平时注意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读书演讲等。身为教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每一次,教师都要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学生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教师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师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育思想上多一些诗意,少一些功利;在教育方法上多一点求实创新,少一点按部就班,走进学生的心田,才能帮助学生成功地迈好人生第一步。

  道德教育心得 篇9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道德教育心得 篇10

  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假如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假如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假如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假如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说得真好,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关于“道德”最富有诗意的诠释。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道德的修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关注个体的道德生长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需着眼于个体的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作为社会道德,完全可能自身是并不道德的,所以保守中国才会有“以礼杀人”的问题。作为个体道德就是对于良善道德的个体的掌握和践履,即所谓“德者得也”。对于学校德育的价值,一位学界同仁说得好:“德育不能布置人的生活,却能成绩人的道德生活追求;德育不能左右生命,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德育不能克隆美德,却能造就‘道德上幼稚的人’”。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普遍认为很不理想。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的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当然还与我们过高的期望有关。我们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缺乏稳定的核心价值。什么叫核心的道德价值呢?所谓核心价值,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认可,并且自觉去践履的,是其他价值的根据和理由。比方说在中国保守社会里面,就是仁义礼智信。在西方社会里面,就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我们今天说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家想想这个能不能作为所有国民的核心价值?在现代西方社会,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那是所有人都会拥护的,因为这些东西对每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每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密切相关。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平等,谁不希望民主参与,谁不希望享受更多的人权,而在我们的文化中“集体”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倡议西方文化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西方意义的个人主义就是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的价值。我们社会为什么落后?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尊重个人,不尊重个人的价值。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脱离同学生活实际,假大空的东西太多。在我们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伪高尚”的东西。我们太容易把不是什么事的事当成一回事,太容易激动,太过敏感,太容易将平常的事往神圣上联想,这就容易导致虚情假意和伪高尚。

  第三个原因就是无视我们同学道德主体性的培养。我们总是把道德更多理解成一种规则,一种要求,一种限制。其实,道德还有一个方面:它是个体和谐发展的要素,是一个人自我求取的空间,是好的生命境界的确证和表征。今天我们需要特别强调:“人不是为了体现道德而存在,道德是为了人更好的生活”。

  健全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由这样三点构成: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协助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情意、认知和行为来说的。

  第一个目标就是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我们所有自觉自愿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推动的,你找不出哪一个行为不是由自觉自愿所推动的。人们都有需要,但需要是有层次的,有高级需要,也有低级需要。

  但这些不同层次需耍的关系是怎样的?高级需要的出现是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为什么那些犯罪的人往往是那些处境不利的呢,就因为他们连生存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他们自尊的、道德的需要就不会出现。高级需要出现后就可以改造或者逾越低级需要。什么叫改造呢?比方吃食物是所有人的正常需要。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需要在整个生命的系统里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吃,有的人吃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在人格发展的低层次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而在人格发展的高层次利己和利他是相统一的。比方一个人需要救助的时候,你作为一个有高层次需要的人,你不去救助他,你就会感到很自责、很内疚、很不安,你去救他是你的一种真实的、主体性的需要。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同学的感恩,培养同学的一种高级需要――敬畏与感恩。一个总是能够感动他人和容易被人感动的人,一定是比较善良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比较灵敏,比较丰富,比较细腻,比较纯真。所以要培养同学的感恩,假如一个同学对什么都麻木满不在乎,我觉得这就是道德堕落的开始。

  学校道德教育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更多存在于有价值抵触的情境之中。柯尔柏格讲:道德其实也是一种推理,道德推理的能力基于你普遍认知的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反对道德蒙昧主义。我们要推崇德行,怎么去实行这个目标?那就要靠个人学问的修养。《中庸》中“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讲的就是人格修养与学识修养、博与专、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假如你的学识修养,学问修养很差的话,你要说你道德很高尚,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同学的道德生长,就需要发展他的整个精神力量,发展他的理智的判断力,培养他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人类文明的兴趣,培养他对精神生活的兴趣。

  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目标,就是协助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什么叫普遍化的道德,我觉得有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底线伦理。也就是“人之为人”你应该做到的那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个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这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否则,你就是衣冠禽兽。我强调底线伦理,就是我们要回到起点,不要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面对实际,因为我们很多人连起码的东西都没做到,去过早和过多地强调那些比较高的东西无异于对牛弹琴。

  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工作。它必定有逾越性的追求。但这个追求的起点是什么?是不是越高越好?我们应该回到起点,回到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现代社会中伦理的权威已经不可能再是、也不应该再是神或类神的圣贤,而应该是与健全的民主生活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出:学校德育首先是基于底线伦理的追求。

  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首先需要拒绝“伪高尚”。假如哪所学校还在慢条斯理地向同学灌输“一假、二大、三空”的老生常谈,还要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强调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我看那不是教育,而是欺骗和奴役。

  普遍化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核心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能够派生出其他更具体价值的那些更为根本的价值,是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愿意自觉维护并付诸实践的价值。我们今天应该倡议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我觉得那就是启蒙思想家讲的那些――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平等这样一套东西。这是全人类的普世伦理。

  普遍化的道德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有终极关怀。终极关怀是什么呢?中国保守思想家讨论的问题都是人应该怎样活着,而对于一个更高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却没有太多的考虑。后者是比前者更为具有形上意味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灵魂,也就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其实,我们的好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人们的眼中就只有利益,所以什么都可以用来做交易,只要对我有利就不论三七二十一,所以我们过去的无神论教育是要对我们今天普遍的道德堕落负责任?现在很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敬畏感。假如一个天不怕地不怕,那这个人就很可怕。今天,我们需要强调敬畏感,同情心,感恩的心,忏悔意识。其实这都是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我经常想,假如我们的公民,我们的老师有十分之一是真诚的信徒的话,那么我们民族的素质就会大大的提高。其实我们的宪法里面就讲思想自由、信仰自由,我觉得基督教还是比较好的,对人有强大的教化和净化功能。

  提升同学的需要层次,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关注同学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同学的个体道德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通过“灌输-外铄”而成的;假如在道德教育中扼杀人的自然本性,而不是努力提升同学需要的层次,道德生活中自律精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当外界约束力力所不及时,行为也就可能失去约束而表示出非道德的行为来,他律的道德是造成双重人格的根源之一。

  目标一: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旨在强调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和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根本、同时也是实际的途径;既然主体性道德人格不可能通过“灌输-外铄”而生成,那么,发展同学的道德推理、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就应该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目标设定;假如说,

  目标二:提升同学的需要层次,所要否弃的是脱离同学生活实际和需要的教育的话,那么,目标二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则是要竭力反对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中的道德蒙昧主义。

  目标三:引导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则力图表征道德人格的确立与达成(既是个体需要层次提升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处于高级阶段的确证)是建基于一种逾越的、向上的、能致广大的道德理念的,它力图标识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有的一个基本准则。

  为了发展同学的道德,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有做一个好人的需要。其实,小朋友很小就会表示出这一点。1998年诺贝尔奖获者RobertB.Laughlin在谈到他的教育经历时说:“从不告诉我的同学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只对他们说,你们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要专注于做那些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生命的过程很短。而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相信儿童有自主判断的能力,相信人性之中潜藏着良知,这是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的核心信念。

  我们要发明一个温馨的社会生活环境,要去唤醒人们这些美好的东西。假如一个人经常受到歧视、欺骗、蒙蔽或者压榨与盘剥,他就会在内心生出一种敌意和仇恨来。为了同学更好的道德生长,我们也要特别强调宽松、宽厚、宽容的社会生活氛围和学校生活氛围。另外要创设丰富同学道德体验的情境。有很多的案例都说明个体的道德是基于体验而生长的。

  道德教育心得 篇11

  国家工商总局在新形势下颁布实施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四条资料,让我感慨很多。它很简短却很实际地概括了作为一名工商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透过学习工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我进一步熟悉到,新时期的工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依法行政,更要廉洁勤政,秉公执法,理解群众监督。下方是我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不管是从事何种职业,都就应爱国遵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处在执法一线,务必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照章办事,遵守纪律,依法履行自我的'职责权利。

  二、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商管理人员,我甚至自我的权、利皆源于人民,自我能做的就是要立足实际,扎实勤奋的工作,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清正廉洁,确保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礼貌执法,执法为民。对前来办事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做到不推诿、不拖延,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有难必帮,做到不推诿、不拖延,有问必答,有事必办,有难必帮,带给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依法监管,公正维权,既是职责,也是良心。作为工商管理人员,我们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候务必遵循这项基本原则。在平时的监管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工商职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违章违法行为,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手续完备、处违章违法行为,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手续完备、处理恰当、程序合法。在维权方面,我们更应当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听一面之词,实事求是,不徇私情,尽职尽责的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四、严守禁令,廉洁勤政,是工商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纪律保证,也是职业监督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六项禁令以及廉政规定和廉洁守则,认真执行公开办事制度和公开办事程序,严于律已,严格公正,不以权谋私,廉洁奉公,自觉理解群众监督。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在道德情操、自身素质、自身修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对自我的工作有了客观的评价;学习职业道德规范,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商管理工作者布满信心。今后我决定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我行为准则坐标,以此规范自我的言行。

  道德教育心得 篇12

  《1-4月全区地面业务运行情况通报和汛期要求》下发后,令人震惊,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重大差错4起,这是一个不能理解的数字。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自己也是一名测报人员,也许有一天这样的事故也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这并不是一个与己无关的问题,相反地,我认为更应该从别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为己所用,以别人的失误

  为借鉴,深刻地检查自身的问题,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稳步前进。测报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测报规范和值班工作制度的遵守应当是每一名测报人员最起码的要求,就如同公民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一样,测报人员也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业务工作,决不允许“放水”。人所共知,我们测报人员的座右铭是:准确及时,宁缺勿造,宁错勿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收集的数据至关重要,一个错误的数据足以导致一个错误的预报,一个错误的预报同样可以导致一场重大的灾难。因此保持记录的准确及时尤为重要。当然,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工作当中因疏忽偶而出现错误也是难免的,不过出了错再想方设法巧妙地掩盖错误就万万不该了。这是一个涉及到职业道德的问题,是一种任何人都鄙视和不能认同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坚决杜绝。纵观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历,错情也出现过一些,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理论掌握

  得不够扎实,规范记忆得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部分却是因为疏忽大意所致。每一个有过测报工作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要想完全避免疏忽大意造成的.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我们的工作要求是精益求精,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反复思考,这样一来反而会使神经高度紧张,怀疑自己的每一步计算结果,最后导致出错。但如果完全保持松弛的精神状态那也不符合工作要求,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精准高效的工作方法。

  对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方面,我的体会是:工作就是工作,工作始终是第一位的,任何其它的事务都不能超越工作的重要性而越居第一。因此一直以来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测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值班工作制度上好每一班,从未出现过重大差错和责任性事故。当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那些深刻的教训还是对我产生了警示作用,尽管以前没有发生重大差错和事故,但仍应保持

  清醒的头脑,保证今后也不发生任何差错和事故,这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打算从以下方面努力完善自己:

  ①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反复通读、精读地面观测规范,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用其精神实质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同时抽时间学习天气学原理,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坚决与涂改、伪造等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划清界线,工作中认真仔细,遵守制度规范,杜绝各类重大差错和责任性事故,在测报工作中再创佳绩。

  道德教育心得 篇13

  “德”是中国教育所推崇的一种教育,从古至今有过不少关于道德方面的教育文章以及至理名言,何水明老师的一本书,把道德、德育、师德进行了很详细的阐述以及做了很好的归纳,让我对道德教育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影响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对与孩子的形象塑造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我觉的父母尽量在孩子面前少吵架。在吵架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很多不文明的词汇出现,一是对孩子的身心影响不好,再者就是让孩子学到了脏话。父母本身应起到榜样作用,虽说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可能因为年龄还小,你会觉得“这么点孩子懂什么!”有这样观念的家长是错误的,可能这种现象在乡镇农村或者是外来务工的家长身上比较多见,要一下子改变也比较困难,毕竟人都是有自己思想的,社会也是靠不断的教育下一代,提高公民素质来让社会进步的,所以这些工作急不得,慢慢来,我相信国家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二、儿童时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期

  1。童年快乐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而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的去实施。

  在何老师的文章中,他前半段阐述的重点就是: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在匈牙利的一所中学的'石碑上写到:请你记住在这里的每一寸时光,把智慧和快乐带走,把美丽留下。大人总是想着把孩子的教育的如何的好,有时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的快乐,如果教育是让孩子痛苦,那教育就是失败的。德国的一位作家说道:让孩子找到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也就是说给与孩子一定空间与选择权利,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学习。

  幼儿园中的孩子就像是一张干净的白纸,曾有人表述过这样一段有深刻含义的话:孩子每走过一个地方,就与走过这个地方前的他不一样了;孩子多听一句话与听这句话之前的他又不一样了。我从中理解到,孩子的变化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多走一步多听一句,他们的想法与行为方式就已经产生了改变,孩子就是在不断的外界影响下逐步的改变着自己。

  2。把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日常生活就是教育,一日生活就是德育。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孩子。

  道德教育心得 篇14

  《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是刘次林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报告。全书共分13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灌输与对话的较量、倡导教师的服务意识,教师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在道德学习的方法与动机上“有所为”,对于那些应该并且可以由学生自己做的,教师则要“有所不为” 、“班组串换”德育实验、你能把课讲多深、由“美德袋”教育到“三维”德目教育、“礼之用,和为贵”、道德的要素与结构等。“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即指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本书论述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即把“以学定教”这一原则用在德育中,教师不再直接把德育要求告诉学生,而是将德育要求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根据学生的动机水平来进行教育。

  在本书第三章中阐述教师要转换思路,倡导服务意识。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倡导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初中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育要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的应该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个性。

  一、教师应增强促进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这些观念都受到了挑战!有的“学富五车”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比不上文凭不如自己的老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却比不上“差生”。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而且发展快,教师要想在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况且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他们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甚至上网聊天下载信息,“打开窗户看世界”,教师作为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学生不再只囿于课堂。所以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切实加强促进学生学习的服务意识。

  二、教师应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服务意识

  面对初中课改形势,面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服务意识。

  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只是知识传递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在对话中师生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精神与意义的沟通,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影响,双方在对话中共享着知识与经验,共同体验着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单纯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是单纯的认识与被认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在共同的学习情境中的“相遇”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双方都作为自由自主的人投入共同创造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吸引,相互接纳,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理解与回应,师生双方不是获得“认识”,而是体验到生命的涌动、精神的拓展。在这种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与激励,教师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相异性,对学生个性给予接纳和肯定,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能够宽容与支持,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体谅学生的倾听者,教师总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体验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获得了工作乃至生命的意义感。

  三、教师应增强教育为了一切学生的平等服务意识

  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对“差生”,特别是学习和纪律都不好的“双差生”,往往是另眼相看。在课程改革的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其次,探究式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一开始给学生补基础,然后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对学生进行了悉心的教学和辅导。若没有这一种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四、教师应增强提供优质教学的服务意识

  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底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是教师崇高的职责。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就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要求教师。

  第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第二、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第三、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

  第四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五、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围绕提高公民素质的总体目标运作。

  第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是否愿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情感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

  第七、能够提供优质的课前、课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接受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和家庭、社会感到满意,才能使学校提供的服务得到认同。

  五、教师应勇于承担服务的责任

  教育的服务也要以人为本,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精神关怀,应该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教之情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能够管好学生的心,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能够把学生视为亲人的时候,就有情可发,也有情可感了。采取“牛不吃草强按头”的强制办法,硬性灌输,不设身处地的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不是和学生站在一起来解决学生面对问题,不问疾苦一味的指责抱怨学生求全责备,不会换位体验学生每天的需要苦衷和感受,这样的教育何谈服务。不去承担责任的服务不是教育,由此可以产生许多的偏见和成见,师生之间也难以建立起码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是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要把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到一个崭新领地。教好书、育好人是培养“四有”新人的落脚点。作为教师,就要以服务学生为前提,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学生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培养一流的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始终都要努力的方向。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定好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服务育人,这样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放暑假了,虽然还要每天到学校,但毕竟时间宽松了一点,空闲下来,想放松一下,突然想到班主任谢老师在刚放假时传过来的纸条,提示别忘了名师班的作业:看一些书,写一些感,发一些博,串一些门。正好,这些天,再次捧读了刘次林教授的《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下面就结合自己肤浅的认识谈谈学习《以学定教》的几点感受:

  “以学定教”观念是新课程条件下育人观的具体体现。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生活;总而言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从理念上来说强调以下3个方面:

  一是因用施教:因用施教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发展的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给他们点金术,让他们自己寻找金子。

  二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广泛的学生群体接受,有利于人的培养,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知识。我想这也许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吧。

  三是因需施教:以学定教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他们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在以学定教的空间内,学生可以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教师则应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以学定教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也给教师以更大的选择,同时,教师可以清楚的、冷静的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教得更精粹,更切合中学生的需要。

  具体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上,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点为线索,调整教学顺序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内部情感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应视这一因素为生命,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那个点为线索,从而调整教学顺序,具体到我们的课堂中就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始终在最惬意的活动中,投入最主动的学习,此时才赋予教学以真正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又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洽和在情趣上的共鸣。

  二、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根本标准调节教学进程

  随着课改的层层深入,我们对备课做得更加充分了。备课中,教师会预测学生的种种信息走向,并预备好种种不同的学习预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这也就是说以学定教要求我在课堂上要有预定的方案与计划,但又不能限于计划之中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般来说,学习是指向未知事物,我们事先的计划怎能预测到学习中发生的何种情况呢?因此,调节教学进程的一个根本标准不是教案,而是学生当时的思维状况。

  三、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在他著名的《爱弥儿》中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我想,在教学中更是如此,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可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也就是想方设法变我们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因此,我们时刻都要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不断更新,尽量使教处于大道无形的地位。以学定教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问题的实际,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真可谓是教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得愉快。既然以学定教成为赏心悦事,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道德教育心得 】相关文章:

职业道德教育心得体会03-31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四篇08-02

道德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06-02

职业道德教育心得体会02-05

职业道德教育心得体会9篇05-14

育儿心得心得体会08-18

军训心得心得体会05-02

拓展培训心得心得体会08-25

《活着》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