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1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他的利益也达到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2
通过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了解到更多经济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它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以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正确的树立消费观,要从感性的消费观念上升到理性的消费观念;不要盲目的去消费,总是在消费后又后悔当初。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外貌很漂亮的人,当你第一眼见到她时,会觉得她特别漂亮,当接触久以后,慢慢这个感觉就不怎么强烈了。相反,一个外貌难看的人,随着你长期的接触,慢慢也会觉得他不那么难看。俗话说:“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虽然我们也常常说这句话,但是却很少思考其中所隐含的道理。
我初步的了解到了现在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分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一、从微观方面说,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这个行为所研究的是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以及企业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②、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是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③、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
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定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是:
1、均衡价格理论;
2、消费者行为理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等。
二、从宏观方面说,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
①、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从总体分析经济问题。
②、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
5.宏观经济政策。以上是我个人对经济学课程的看法;通过这个学习让我拥有越来越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力,把经济学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慢慢发现自己有了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学习经济学课程就是把知识化作生活中的智慧,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理论联系实际,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能激发我继续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3
学习经济学的课程一直是我的一个愿望,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平常的学习中,经管类的知识是很少涉及到的。也许是高中里经济学知识学得不好吧,也许是为了得到这门课的学分,但是更多的是对股票、投资、金融危机的兴趣和经济学知识的渴望,不管怎样我还是选上了这门课。快期末了,现在静下心来谈一下体会。
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留了一定的时间来课堂发言,交流一下最新的经济学新闻以及一些经济学知识,单单从内容上讲,这些信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一些课本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一位同学就用一个孤岛上的事例简单明了地向我们阐述了。另一方面,课堂发言是很好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因为平常我们这样上去讲的机会是不多的。理学院的一位同学就用英语完成了他的课堂发言,既把内容很好地展现了出来,又不乏新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上课的另一部分是讲他的留洋经历,把外国的一些情况都介绍给了我们。每次讲到一个话题,老师就可以从此引出去,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地将一大堆与此有关的东西。我觉得这样非常好,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老师在这方面教给我们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进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比如说留洋,其实我自从高考以来一直觉得出国不怎么样的,所以我没去中科大,觉得读大学就是为了出国是一种悲哀。现在逐渐地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我是学机械的,如果想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去看看世界的一流水平是怎么样的。
关于经济学,以前觉得是一门不太精确的学问,比如某个地方发生金融危机,然后有几个专家跳出来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事实证明他们分析错了。于是我就想怎么连专家都会分析错呢,那我们这些学经济不是都在扯淡吗?以前一直认为经济学是很文科的一门学问,只要背一背记一记什么的。然而翻开这本书,我的认识又发生变化了,经济学是很精确的,至少应用微积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死记硬背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要靠理解。
这本书的上篇讲的是微观经济学,上课讲的是比较详细的,但是课程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每节课的课堂发言,所以很多地方都是留给我们自己看了。不过作为一门通识课,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也是很不错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微观经济学的很多部分都涉及到了相当繁琐的数学运算,学完这部分的内容,我了解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等等,让我对微观这两个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宏观经济学是这本书的下篇,相比与微观经济学,这部分的内容把重点放在了经济的总体上面,像通货膨胀这样的名词,以前虽然也接触过,但是学完了这部分内容后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了。
这本书只上了短短的八周,虽然作业论文考试的任务还是很艰巨,很多同学包括我很害怕闭卷考(现在已经改成开卷了),但是我还是很庆幸能够选上这门课,老师的讲课以及带来的课外信息都让我们受益良多。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4
曼昆的《经济学基础》一书我买了多年,一直也未怎么读。最近我在做一些“中间市场理论”研究时,发现我的基础知识还多显不足,所以我翻箱倒柜将这本书给找出来了,并一气读了两章,感觉还可以。
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学生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当教员时,他讲授过各种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讲的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他讲的第一个原理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确关于“权衡取舍”,它无处不在的体现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之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往往为了得到一样心爱的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这些都是权衡取舍。但是人的天性是贪婪的,我们有不少人是什么都想得到,但实际结果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比如:时间安排,你既然安排了看电影的时间,那你就得牺牲做其它的时间;还比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国家用更多的钱去加强国防,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钱就少了。等等,这样的道理非常的多。
今年四月份,在关于干茧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上,我们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干茧交易都未让人满意,它也严重影响市场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人将交易做的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是我们的标准制定的不好。他们认为,按照现行的广西茧标准进行交易,无疑将广西以外的茧挡在门外,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乍一看他们的看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那仅仅是从现货角度出发的。中远期交易是标准化交易,既然如此,它首先要求交易的商品要尽可能地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程度,如果没有这点保证,它的交易是不可能做起来的。蚕茧如果从全国角度看,它的标准化程度是不高的,比如:山东蚕茧一粒茧丝长可以达到1200——1300米,而广西茧只有600——700米,所以它们根本不是一类茧。
将“广西茧”修改为“全国茧”它违背了经济学上的“权衡取舍”原理,即:我们又想将交收范围扩大,但又想将中远期交易做起来,也就是鱼和熊掌我都想得到,但那是不可能的。今年的蚕茧已经全部结束,实际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我们的交易、交收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当然,我们不能将下跌的原因全部归结为是调整了标准,但它应该是主要的原因。
影响干茧交易的因素还很多,比如:货证相符度、升贴水合理度、开发方式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方面多去找原因。如果一种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商品都能做中远期交易的话,那什么东西都能做了,比如:石头。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5
今天开始我们讲一个全新的模块——宏观经济学。这可是我们全年课程的一个分水岭。在今天以前,我们讲的都叫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这个概念,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创立的经济理论开始风行以后,宏观经济学这个概念才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呢?远远地看、粗略地看,微观经济学风平浪静,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翻天覆地的革命,它研究的核心简单地说,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需求和供给。你回想一下,我们前面所讲的内容,选择、歧视、成本、产权、产权的冲突、产权的治理,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的需求的一个深入的研究。
交易、比较优势原理、贸易自由化,厂家如何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困难,各种不同商业模式的兴起,这些都是对供给的行为做深入的分析。
需求和供给这两大块非常的清楚。有时候我们把这两个大的概念用到一些具体的情境、具体的商品上面去,就成了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比方说,把供给和需求用到劳动力这种商品上面去,就有劳动经济学;把供给和需求的概念,用到不同时间点的商品上面去,这时候就有了所谓的利息理论,也就有了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但万变不离其宗,微观经济学讲的是供给和需求,而更重要的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建立在个人选择上面的。记得吗?我们曾经有过一讲专门讲“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这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任何一宗交易都是以个人的偏好和选择为依据的。
宏观经济学就很不一样了,后面这几个单元你会更深切地感受到,宏观经济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研究的是加总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所考察的变量是由无数具体的交易汇总起来的抽象概念。比方说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指数、总失业率,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当前市场的利率,整个国家的失业率,这些都是汇总的指标。宏观经济学试图研究这些汇总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起作用的规律。
接下来在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我要重点给你解释的,是这些不同的宏观经济学学说,它们究竟在争什么、在斗什么,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难点究竟是什么。
今天,我先给你提纲挈领地介绍几点宏观经济学为什么难的原因。
但不管宏观经济学有多难,宏观经济都是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今天就接受这个挑战,看看宏观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宏观经济学家到底在争论什么,我们从中又能够学到什么。
请你告诉我,在你印象当中,经济学家对经济未来的'走势预测最准的是哪一次?请你举一个例子。我不记得有过这样的预测。
整个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其实就是货币的问题,而货币所牵涉的核心问题,两个字——协调。整个社会怎么通过货币来达成协调和合作?
一个国家发行货币,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究竟是根据某个客观的标准来定,还是根据货币发行人自己的意愿来定的呢?今天我们首先讲了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我们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往往劣币,也就是使用真实资源的货币比较少的货币,本身就是有效率的货币。今天我们已经不用金银铜铁这些真正的资源来做货币了,我们用纸币更省、更有效率,只要人们相信它有用它就有用。
今天我们还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跟法定准备金率成反比。
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有可能遇到两类困难:第一是流动性的困难,那是商业银行体系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类的困难是资不抵债的困难,那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
对第一类困难我们应该出手相救;对第二类困难我们可能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是要区分到底是哪种困难,在现实中并不容易。这是为什么学者和官员,经常就金融问题进行争论的原因之一。
我们常听说一句话叫“大而不能倒”,用到银行业中说的是,越是大的银行,我们越是不能让它倒闭。但问题是,那些银行家越是知道有这个保护伞,他们就会越不顾风险为所欲为。今天我留给你的问题是,你赞不赞成“大而不能倒”这种政府干预原则?为什么?
基本赞成。
大银行倒闭极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我们并不知道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我们看不清客观事实,只知道“银行不够钱来兑换了”,我们只会被恐慌所裹挟,从而引发更多银行的倒闭。
我觉得,即便大银行经营不善,也不能任由它自生自灭,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问题。
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是这个国家发行的负债证明书;谁发行货币谁就能够凭空地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经济学上称为铸币利差或者铸币税;各国的中央银行都有一个基本的任务,那就是控制和调整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同时还要充当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它的意思是:当商业银行需要资金的时候,它就给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可是如果中央银行总是这么做的话,那商业银行会不会就滥用中央银行所提供给它的资金呢?为什么。
我觉得滥用的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但总的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借贷,而不是赠予。仍然是一种市场行为,商业银行仍然会努力把自己的盘子经营好。
【学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经济学实习报告04-01
《经济学》读书笔记06-05
经济学自我鉴定01-19
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01-07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03-22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04-03
经济学实习报告5篇01-21
经济学毕业自我鉴定02-09
经济学专业自我介绍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