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6 10:26:0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根底。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学问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学问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改变。要做好新时代的老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老师必需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当海纳百川,应当博而精。新时代的学问技能虽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当是学习的宝库,学问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学问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尝。《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稀里糊涂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此时此刻,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根本功特别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历特别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心悦诚服。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历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根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与工作时,由于没有经历,对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同等。其实却是违反学生开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志向。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缺乏,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终得出结论: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方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需死记硬背文化学问。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养比拟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开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开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念。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2

  今天,我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国学小名士》,那是一个有文学气息的节目,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少先队员们学习的文化古典。

  第一情节叫“我爱背古诗”。比赛规则是:小名士们身后的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字,小名士们要说出包含这些字的诗句,谁说不出来,谁就会被淘汰。而大屏幕上出现的都是一些有规则的字,比如:日、月、江、湖、风、雨等相对的字词。小选手们说的诗有些我们学过能听懂,还有一些我听都没听说过,还好多亏我是用电脑看的,可以按“暂停”键,妈妈也在身边帮我解释意思,我才可以似懂非懂的勉强看下去,看完后我又将不懂的'句子背过。

  这个节目不仅让我知道自己以前不知道的名诗名句,丰富了我的知识,还教我懂礼貌、讲礼仪、尊老爱幼。我从中也知道了“更衣”的意思,我开始还以为是“换衣服”的意思呢,看了这个节目我才知道是上厕所,只不过在古代,人们觉得在吃饭这样的公共场合说去厕所十分不文明,所以就换个说法,说,“我去更衣”。节目还告诉我们要尊来爱幼,要尽全力帮助长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长辈捶捶背、洗洗脚。要学会独立,不让长辈们操心;吃饭时要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们夹菜,如果别人给自己夹菜,务必要对人家说“谢谢”,吃完饭后,要帮助家长做擦桌子、洗碗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在饭店,不要忘记将桌子、椅子摆放整齐,吃不上的饭菜不要忘记打包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知易行难。看完了这个节目,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缺点,比如:我总喜欢在公共场合和朋友大声讨论事情,有时不向邻居们问好就径直走过去等等,以后我一定会把它们改正,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3

  有很多幼儿园把中国特色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形式上有墙饰,吊饰,展览架摆放,楼梯贴等,其内容包括文化艺术,饮食,经典诵读,文明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我园楼道墙体悬挂或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戏曲脸谱、文化扇、剪纸、国画等;楼道吊饰则装饰成了中华瓷器的造型,小主题命名为《中华瓷韵》;展览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摆放一些以石头、瓶子、粘土为载体的中国元素的装饰。吊饰以中国戏曲,中国瓷艺,中国剪纸,中国扇艺,十二生肖,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绘图等作为题材。这些装饰首先从视觉上给人以浓重的中国味,使幼儿置身于中国元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感受中华文明的大气与典雅。同时在美学,科学,社会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熏陶。墙体上可以辅以文字说明,墙体内容的制作与收集可以是老师,幼儿以及家长,形成墙体与幼儿互动,墙体与家长互动,也可以在楼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间粘贴三字经,千字文等典籍内容,使幼儿和家长随时可以诵读。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4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5

  聆听专家指导,激发研究信心

  4月12日至4月1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国学教育研修课程在珠海举行,庄严老师国学课题“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教育和谐”组全体成员,有幸聆听了来自于全国各地优秀名师的教导,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郭齐家专家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指导专家、江苏省徐州市经典国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朱玉昆带我们理论指导,更有来自一线的老师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和广州市明德广地实验学校优秀国学老师谢敏的实践经验的传授,所有与会者都经受了一次深入浅出,却又耳目一新的研修。

  其中,郭齐家专家在做报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与传承》时,指出我们要用好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他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寻其时代意义,使其精华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观照下实现新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郭齐家老教授还给我们讲了《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青少儿读经的思考与建议》,郭教授强调对于青少儿读经这件事应该由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在孩子青少儿时期,父母和孩子一起吟诵经典是最好的事,不要碍于情面,要每天和孩子一起读,让孩子受到熏陶。要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扎好中国根,学做现代人。

  而来自江苏的教授朱玉昆老师重点讲了作为中小学老师,如何更快地了解国学经典,怎样运用经典来迅速有效地提升自己。朱老师推荐了四部经典:《大学》、《心经》、《道德经》、《弟子规》。朱老师告诉我们,一切经典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技巧主要有“读、感、悟”。来自于中华吟诵学会的吟诵专家徐建顺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古代读书法的意义、今天吟诵读书法的由来以及意义。他经过各种方式的展示“读”,向我们指出,吟诵是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旋律都不一样的,特别他通过详细地分享《静夜思》的各种读法,向我们展示了吟诵之美。接着,他给我们传授了吟诵的九大规矩,其中,有“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最后,徐建顺教授响应大家的要求,为我们展示了几首文体不一样的诗文吟诵,让我们接受了一堂吟诵盛宴!

  徐教授讲座完毕,是来自于广州番禺明德广地实验学校的一线国学老师谢敏给我们带来一场《师者——点亮人生》的讲座。谢老师以自己的曲折的教育生涯告诉我们,吟诵是对自己、对学生、对社会的最恰当的抉择,因为这份抉择成就了自己、学生、学生的家庭。她生动阐释了自己“用中国文化精神做教育”的观念,并与我们分享具体的实践与收获过程。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深受启发!

  最后,珠海华发教育集团副董事长、容闳学校校长王韦华先生给我们讲了:《导读——君子之道、儒学之本》。王校长给我们讲了“四书”的学习次第和“四书”读法概要,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四种学习方法:精解字词、初识文意、融通文蕴、神交古人。同时,珠海容闳学校国学研修中心主任李晓辉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珠海容闳学校的创办过程和办学理念,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容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们课题组成员们收获良多,大家都更加明确了吟诵的意义,感受到了吟诵的音韵之美吟诵之乐,收到了极大的鼓舞!相信,我们的国学经典课题会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6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7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8

  经过几天学习,我和我的爱人都感觉收获很大,真是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下面我就谈一下这两天学习的一些收获。

  对孩子的教育,是关系到家庭、社会甚至是国家命运的一件大事。教育孩子,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平静、和谐的`成长环境,夫妻关系首当其冲,夫守夫道,妇守妇道,夫妻团结协作,补台不拆台,分工明确,谁有不足,就要互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定和睦的家庭环境,这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把家庭比做一棵大树,老人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花朵、果实。要好好供养大树的根基,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孝道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对于孩子的教育,顾教授一直在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改变永远是自己,孩子因我而美丽”,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身上问题的反映。教育孩子的过程,不是要求孩子改变的过程,而是家长改变的过程,家长改变孩子就会改变,家长成长了孩子孩子就会成长。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9

  幼儿园三年,不仅帮助孩子入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人生做准备。胡华园长用了很多案例,如:“寻找彩虹小学”、“吐槽大会”等,让我们更真实的听到了孩子们对于上小学的想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案例“一分钟的`讨论”,“对课间十分钟的讨论”:从课间十分钟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到体验十分钟,孩子能真实的感受到十分钟的意义,可以去做什么,更加有灵动性。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声音,给爸妈准备的“入学准备”清单。用更具未来的眼光,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方式,回到儿童的立场,重新审视入学准备。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0

  我最亲的人是妈妈,最爱的是祖国,因为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我的祖国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曾经的她受到了其它国家的欺凌与侵犯,八国联军的侵略,在她的身上留下了一道道伤口,她的儿女受到任何的伤害,都令这位年轻的母亲心痛不已。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旧伤未好又添新伤。日本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残酷地奴役与杀害老百姓,他们以杀害我们的人民而取乐,并用老百姓身体去做实验,他们不停地烧杀抢掠,并与无能的清政府签下了让人耻辱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我们的国土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这些伤害带给我们的祖国母亲极大的痛苦,就在她快要奄奄一息的.时侯,反抗侵略者的共产党出现了,起初只有一小群,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这种革命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南昌起义、武汉起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共产党队伍,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从有了共产党,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终于x了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全国人民挺起了腰杆,翻身作了主人。

  回首过去,千疮百孔,让人扼腕叹息,正视当今,我们的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无一不走在国际前列。我们为我的祖国自豪,为我的母亲呐喊欢呼!

  我们是祖国的花骨朵儿,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成为有用的人,为祖国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20xx年10月1日,是我们祖国母亲的xx华诞,在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中,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的母亲生日快乐,祝愿我们的祖国未来更美好!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1

  有一天,我从《学前教育网-学前教育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意思是多吃蔬菜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少吃蔬菜,很容易烂嘴。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教我的孩子们多吃蔬菜。最后,我补充说,如果有人不吃蔬菜,他们的嘴就会烂。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检查孩子们的嘴,看看谁没有吃蔬菜。第二天,胡俊彤迟迟不到幼儿园,到9岁,到9岁:00多胡俊彤来了,爷爷一边送,一边说:“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看到妈妈不做饭就不吃了。她说如果老师说她不吃蔬菜,她的嘴会烂,会被老师检查出来。她一直等妈妈在家做饭,然后才愿意去幼儿园。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能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

  从那以后,胡俊彤每天都坚持吃蔬菜,纠正了偏食的坏习惯,体质也比以前强了很多。其他家长也反映,孩子以前不爱吃蔬菜,现在坚持每天吃蔬菜。家长们也高兴地说:“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能多方面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饮食主要是零食和饮料。孩子们很少吃蔬菜,这使得他们的身体虚弱,容易引起感冒、缺钙等疾病。作为幼儿园教师,他们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还要做好保育工作,让我们的幼儿园成为孩子的天堂,让我们的老师成为家长最信任的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2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绚丽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相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合着中华民族至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立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珍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绚丽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隐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很多谆谆教导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根本思想。

  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认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患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那么用随和的看法、敬重的言辞指责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表达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表达了母爱的宏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溢色调。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赐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怀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慢慢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开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开展,人们的素养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此时此刻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必须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产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产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尝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学问,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3

  面对信息时代,现在的学生既聪明又成熟。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上网聊天、交友、出走、短信、早恋,打架,对生命的漠视,心灵的扭曲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可能发生,与以前相比,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都增强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让学生围着老师的指挥棒去转,势必会压抑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反感并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如何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当好一个新时期的教师,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国学教育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称号,不是现代人争来的,而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文明换来的,这一点,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印象。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正在败坏这一称号,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印象是低素质,没教养!这是何其可悲的事。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下降,见义勇为少了,看热闹的多了。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人为地罩起了一道心灵阻隔的“安全屏障”。

  现在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惯着,也往往自己惯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几乎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要求于人甚多,要求于己甚少;无宽容心,不饶恕人;精神空虚,没有支柱;行为随意,任意妄为;不讲公德,满身痞子气等等。这些方面,几乎每位老师都有感触,常常摇头叹息,牢骚满腹。这样的学生,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国学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在德育方面,我校引入了传统国学教育,以期尽最大可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我校前阶段组织学生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都是讲述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要得体、要讲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平时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光讲尊重父母、热爱人民,他(她)不会有明确的概念。但你告诉他(她),父母叫你时要赶快回应,出门时要给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她)会知道,这就是尊重父母。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之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与入学前有了很大区别,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错事,受到父母批评时,很多孩子总有打断父母说话,大声为自己辩解的习惯,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先听父母说完,再发表不同的看法。

  所以,国学传统教育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

  二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催其奋发 国学内容中不乏出现叙述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对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有很大帮助。

  三国学教育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

  经过观察和了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到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一些小学、初中陆陆续续地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直接参加文化经典诵读的少年儿童已达200多万人,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700万人。而且也召开了三次全球性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据报道,在开展国学教育的地方,有的重新开起了体现古典精髓的《弟子规》、《新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的启蒙教育;我们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结晶,经典书籍的研习,开展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构建。近年来,我校都在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利用班会、级会、讲座、印发书面内容等形式进行,一些班级在每天的早读都安排十分钟读国学内容。这既能活跃校园气氛,又能促进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

  四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手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形式多样,但国学教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轻德,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人的思想言行却得不到认同,为什么呢?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为了每所学校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发现《弟子规》当中的道德规范与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于记忆,贴近生活,对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说教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之,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0年9月,我参加了学校的留学项目,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有很多收获体会。

  学习氛围。到美国以后,不知道是不是语言不通的原因,总觉得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学习,在美国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里最辛苦的一年,其实每个学期的课程比在国内少了将近一半,可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确实比在国内多,特别是第二个学期。还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美国学生的悠闲,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特别是进入夏季,在学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随处可以看见拿着书本晒着太阳的美国学生,悠闲但不散漫,总觉得这种情形在国内是看不到的。

  学习难度。说实话,去美国之前,一直以为美国的课程会很轻松,结果恰恰相反。以前以为美国没有考试,结果每门课最少都有两次以上考试;以前以为美国的课程没有作业,结果作业非常多,让我有种回到高中的错觉。也许是因为以前有这些错误的认识,所以反而对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触。说实话,虽然在美国学习生活比在财大要累,但是却觉得更加充实,或者说更有满足感。

  关于美国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失望,老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后来仔细想想,似乎从来没有人说过美国的老师一定比中国的老师好,后来自己再想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看法的时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学习的关键不在老师,在自己。

  也许我们往往需要经历了才能长大,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到美国这几个月,感触多的同时也想了很多,也许很乱,不过却是最真实的感触。我到美国校园的第一天,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要学习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高中应试教育太过严苛,到了大学的第一天就想着放松,然后这一放似乎就有点收不回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但是这确实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其次,说句实话,我比较喜欢美国的考试方式,虽然平时会累一些,但是起码期末考试的时候相对没有这么累,而且我觉得平常有一些考试的压力,也许会学得更好。其实,关于这个想法,来自于学习美国联邦税法的时候,每次快要单元测试的时候就在想,这要是在国内多好,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更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我不用每到期末就开始紧张,可能因为我自己比较懒惰,平常多考试,不会让我觉得学得很厌烦,或者说让我学起来比较有动力。

  再者,我觉得美国老师上课好像更注重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讲解相对偏少,可能因为我在国内和在美国都学了税法,对这门课的感受是最深的,在美国的教科书上是看不到税法条款的,当然不排除是因为美国的税收条款太过于复杂的原因,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实更多的是围绕怎么样进行纳税申报,同时,基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都会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带着我们实际进行一遍操作。

  说到实用性,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说。就如我在内容中讲到的一样,在商业法律环境这门课上,老师曾经让我们去法院听一次审理,说起来不好意思,就为了这个我们一群人跑当地法院跑了3次,第一次还跑错地方,还有一次在那里傻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现在想想,我想说这是一笔财富,也许数额不大,但是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在那样一个陌生且语言不通的国家,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其实是意见相当有满足感的事情。这是一种经历,最少它让我知道,很多事情远比想象中不一样。

  最后我想说,美国9个月的学习生活让我明白了两件事情:第一,我真的非常讨厌期末考试,因为比起这种一次定生死的考试方式,我更希望能将平常的努力体现出来,在我第二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一共选修了4门课,4门课中有3门课,即使不参加最后的考试我都可以通过这门课,这个结果让我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的时候能够放松心态,轻松面对,如果说一定要对学习的课程有什么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加大平常成绩占的比例,减轻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毕竟学习不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事情;第二点,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上的所有课程的老师,没有喜欢让学生自己上台做报告的,基本上都属于比较喜欢考试的。听一起上课的同学说,有很多课程老师很喜欢让学生自己作报告,这些报告有点类似于我商业预测课上老师喊交的那份报告,根据课上所学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主题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据说在一门需要介绍食品的课程上,美国学生还买了一个很大的披萨去。其实,提出这个来说,是我觉得在国内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的东西太少,或者说老师太过于信任我们,总是要求我们去看,但是不要求我们把看了的结果写下来或者表达出来,而这样放纵我们的后果就是到最后看的人太少,根本达不到老师希望的效果。

  九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却让我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习可以很轻松,但是这种轻松是有代价的。轻松的背后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责任担当

  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人文底蕴

  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以身作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学兴趣,产生了好学的激情,催发了学生好学的嫩芽,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老师到自觉需要好学的精神状态。要想叫学生勤于反思。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当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才、发展关系重大。我们要教育学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应放弃生的希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调控情绪,自尊自爱,将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出了现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再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每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5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及国学教育。一个学期的国学教育教学,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肩上担子的重大。回顾一学期来的国学教育教学,我的收获很多。

  一、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年级的孩子拼读能力和识字能力低,我首先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讲故事等方式像孩子们介绍一些生动有趣,励志的'事例,使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之后,我就备好课,为上好课做准备。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总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多学习,多向他人请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二、学以致用,落实生活

  课上好了,学生也听懂了,行了吗?还不行!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了这些传统文化,学了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就得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人生,要不学了也是白学,也是空喊口号,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校设计印发了《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要求学生每天晚上睡前根据自己一天来的行为进行暮醒,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家长配合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表格评价,都要坚持落实。上面有家长们每周想对孩子或老师

  说的话,教师对家长或是学生说的话,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监督教育,这样既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又肯定其获得的进步。让国学学习落实在学生的每一天,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使其懂孝道,懂得为孝顺父母,为自己未来而努力读书。

  当然,要求学生做到,我们老师也要先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比如说,要学生读书,要他们背《弟子规》那我们老师先得能背出来,老师先背一次给他们听让他们来当考官,做他们的带头榜样,这样他们才敬佩,才有兴趣去背好。每天早操后的读国学时间,我也饶有兴趣,摇头晃脑地和孩子们一起读背。走在校园的走廊,通道,每夜角落都有古诗、对联,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浓浓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然一门新的学科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是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下学期的国学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这就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大家能多多批评指点!附送:

【国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0-29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06-10

国学心得体会05-09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02-10

国学培训心得体会03-30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01-14

国学经典阅读心得体会09-23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1-16

国学经典学生心得体会11-29

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