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观后感

时间:2024-01-24 11:16:0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鸿门宴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鸿门宴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观后感

鸿门宴观后感1

  呵呵,好逊的标题,曾经老师在老师的逼迫下写过多少类似的观后感,权当怀旧一下吧。

  我历史曾经很好,现在也就粥下肚了,如果有不对的人物不要笑哦。

  那是个怎样的曾经,又是怎样的往昔。怎样的三世迷离换来了今日的回眸!

  漫天飞雪的乌江边,四面楚歌。

  昔日的西楚霸王项羽,牵着虞姬的手。“我很后悔,我应该像这样牵着你的手,多陪你一些。” 虞姬在剧中有一言“我要和你终老”战火焚天中最浪漫!

  人总要经历过,亲自受伤后,才会变乖。遍体鳞伤方悟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成者王败者寇。你成功了,你全是优点,失败者没有话语权,只能在历史的角落,暗去。没有人喜欢失败,所以拼命追逐名利,可是很多人忘记了成功的最初,混淆了成功的定义。刘邦也许是成功了,之后他做了什么?杀韩信,屠萧何,逐张良,也许当樊哙自杀于大殿的那刻,他醒了,耳边回荡的是樊的质问“你还记得事成之后,一起回家喝酒吗?”名利的追逐迷蒙了双眼,他忘记了鸿门宴谁为他出谋划策,谁救他于项庄剑下,忘了不该忘的……难道他半生努力,为的是年老体弱夜半梦靥连连???意义何在?

  项羽败了,滚滚乌江时至今日是何种景象,有种想看看的冲动。古文中项羽怀抱虞姬悲吟“虞姬虞姬,奈若何?”这是何种彻骨的痛?不能给爱的人一个好的归宿,对于一个男人,情何以堪?当匕首滑落,衣襟殷红,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泪如雨下,可对于虞姬来说也许,不,必定是幸福的。至少她做到了“我要和你一起终老” 柔柔的`言语,字字入心!

  当初酒栈里,“你愿意跟我吗” “我愿意”这是什么,爱情!也许我肤浅,爱情不只是轰轰烈烈,更应该是平平淡淡。美人的一颦一笑,音容笑貌都浮现在霸王眼前,看着心爱的女人躺在自己怀中,静静地好像睡去,纷纷的雪花,凄美的楚乐,乌骓嘶鸣,烘托得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震撼之感。还是那匕首,不同的是握过的手……史书记载项羽是刎颈自杀,可能是电影艺术的需要,杜撰了些许,不管如何霸王怀抱虞姬一起倒下的那一刻,导演的目的达到了,赚足了屏幕前我的眼泪,耳际回响的是我要和你一起终老……

  女人可以很傻,若虞姬随项伯远走,性命无忧,以其姿色富贵荣华得之也并非难事,可她还是回来了,回到了那个男人身边,并永远永远的和他不分离了,谁还可以说红颜薄幸?项羽失败了,失败的很幸福,不是吗?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些幼稚的文字,深深的吐了一口气,断了思绪,忽的想起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枭雄终须美女相配,不然一生是何种的孤寂!男人这种动物,也许自古以来就争勇好斗,可争逐半世为的是什么,自己明了。小女子啊,小女子,该努力了,为了让自己幸福的更充分,寻觅自己的霸王!男人啊,男人,上进,顾家就好。钱不需要很多,够花就行。幸福很简单,不是想你没有什么,多想你有什么,乎乎,一起努力的甜蜜,你的虞姬寻见了没?

鸿门宴观后感2

  尽管出演该片的明星多达二十位,但戏眼毫无疑问集中在姜文、葛优、周润发三位大腕身上。姜文扮演的张牧之不怒自威,最后颇有英雄落寞的苍凉感;周润发出演的黄四郎霸气十足,且因一人分饰两角,让观众又重温了发哥喜剧表演的一面;而葛优出演的老汤延续了“小聪明、大善良”的个性,虽诡计多端,但由于全片一半笑点都集中在他身上,所以这个角色最为讨喜,甚至当他最终死去时,观众也会为他的命运嗟叹不已。葛优此次的演绎也让人十分惊喜,快速的语调、察言观色的狡猾表情,完全不见他以往在“冯氏贺岁喜剧”中的幽默形象。

  三大影帝的同场飙戏也绝对是全片最大看点。“夜审死尸”“城中对话”“出征训话”等几场三人对决戏均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黄四郎邀请老汤、张牧之的鸿门宴最为精彩,整段戏台词是针尖对麦芒,三位大哥却表现得谈笑间灰飞湮灭,十分考验表演功力。而姜文更采用了360度移动摄影来拍摄这场戏份,令很易处理成单调的“圆桌戏”看起来动感十足,一气呵成。

  配角:女的妖娆,男的够狠

  片中一众配角的出场时间虽然相对短暂,但无论戏份多少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刘嘉玲展现的万种风情拿捏到位;出演反派的陈坤联手姜武上演“小鸿门宴”,逼迫张默的戏份也颇有看头;姜文的跟班廖凡、邵兵均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表现;周韵饰演的青楼女子则张口就是“姜氏睿智言语”;即使是在片头惊鸿一瞥的冯小刚,也喜感十足,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姜氏幽默,金句给力戏谑断背

  今年三部贺岁大片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断背”元素:《赵氏孤儿》中程婴与韩厥的关系如同夫妻、“非2”中廖凡饰演的建国一角实则“整形后的冯远征”。“子弹”里,姜文将“断背”进行了戏谑表现:片中他不仅称自己离不开汤师爷,而将已准备投靠发哥的葛优重新拉回身边,还要搂着葛优睡觉,当姜文脱掉衣服时,葛优一句“你是要杀我还是睡我”笑翻全场。

  片中的`“姜氏金句”也十分给力,“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大哥你是知道我的”“有这个必要吗”等都极具流行语潜力。此外,片中也有多幕令人发笑的场景,比如姜文义子老六的墓碑,被设计成一个木制的巨型的“六”。最会用镜头讲故事的姜文此次延续了自己在影像、视听语言等方面的个人风格,在色彩和构图上精致考究。而太阳、火车等一直都出现在姜文作品中的元素此次也是一个都没少。

  三个王者,笑到最后只一人

  故事从葛优饰演的马邦德乘坐“马拉火车”买官上任说起,当葛优刘嘉玲夫妇与师爷冯小刚三人在火车上“歌舞升平”时,遭遇姜文扮演的悍匪张牧之等一行人打劫,葛优为了保命谎称已经淹死的冯小刚是县长马邦德,自己是汤师爷,并说服想捞钱的张牧之取而代之到鹅城当县长。而鹅城中有一霸黄四郎,正是由发哥饰演,姜文一上任发哥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引发二人间一场阴谋战,而“两头倒”的葛优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三个王者,只有一个能笑到最后。“一个土匪碰上一个恶霸,多简单的事儿。”这是片中姜文的一句台词,也道出全片的故事脉络。全片情节紧凑,故事则通俗易懂,是一部堪称上乘的“全片无尿点”的“憋尿之作”。

鸿门宴观后感3

  影片开篇,鹅毛大雪漫天飞舞,而年迈的太傅此时正带着一群年轻的后生到太祖庙向高祖皇帝祭祀,唯君者坐北朝南,鸿门宴之时,项羽自诩为君,因此太傅自认为应领着学生们向南拜祭,而张良的声音恰在此时响起,引出了整部电影故事的始末。这部新版的《鸿门宴》与以前的版本略有不同,与其在这里说刘邦与项羽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还不如说是两个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只可惜的是一山容不得二虎,获得王权的只能是他们其中之一,鸿门宴于是就成了这场王与王的争锋、对决的最佳契机和见证。可是在影片中真正获得胜利的一方又当属这场宴会的最大赢家吗?不尽然。俗话说的好,有得必有失,得到有时未必是件好事,而失去又未必是件坏事。

  影片开头就有一个镜头扫到了太祖庙内的一盘棋,这盘棋为整篇故事的叙述埋下了伏笔,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其实一开始不论是项羽还是刘邦就注定是这盘棋上的两个棋子,他们自以为自己已经掌握自己的人生,殊不知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

  影片中,项羽,骁勇善战,恭敬爱人,同时他也犹疑不决,有妇人之仁,于是最后他受到张良离间计的挑唆背弃了疼爱他如儿子一样的亚父,项羽是爱虞姬的,可是他中途却要刘邦护送虞姬回到她的故乡,原因就是他不希望虞姬受到伤害,但刘邦却对虞姬说,如果我爱一个人,我就是要让她留在我的身边,即便是拼掉我的性命,我也要护她周全。这里的刘邦是温文尔雅,韬光养晦的,他处处隐忍着,不

  是因为他害怕谁,而是他心存天下,以大局为重,更重要的`是他敬重项羽,于是有着大智慧和勇气的刘邦得到了张良的帮助,鸿门宴上,亚父与张良的3盘对局,张良输了,可是这让项羽认识到了他,也为日后的离间计埋下了种子。看到这里,我们都认为刘邦赢了,张良赢了,可是恰恰我们都错了,最大的赢家居然是那个被项羽背弃的亚父。在刘邦安心握有玉玺的时候,亚父对张良说,其实你们谁都没有赢,他是对的,他恨自己被亲如儿子的项羽背叛,可是他又还疼爱着项羽,爱之深恨之切,他知道项羽注定输但是他没有出手阻止,也不能出手阻止,因为他知道这才是项羽最后,也是最好的归宿。他早就识破张良的计谋,可是他将错就错,因为登上帝座的人将不会再是以前的英雄,那时的刘邦将会是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要他的江山而不是以前跟他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亚父的预言都中了,萧何被装进布袋内乱棍打死,韩信被万箭穿心,义薄云天的樊哙受不了这种兄弟相残当着刘邦的面自刎而死,张良早知道自己的结局而流浪天涯。最后张良去见快要驾崩的刘邦时,刘邦泪眼婆娑地对他说,他很累,这么多年每日每夜都无法安稳入眠更无人可信。他得到了天下,却失了兄弟。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亚父当初问张良,你非要和我对弈吗?的场景,这时的张良转过饱经沧桑的面庞,一脸沉重,也许有如果,他会弃吧,他要的是赢可是如今他却失了更多。

鸿门宴观后感4

  为了看张涵予和我喜欢的秦汉时期的历史,抱着历史又一次被电影篡改的心态,看了鸿门宴。

  虽然剧情改的和历史有点大了,但是这部电影在讲完排场、看完大牌的同时还是能给我带来震撼和思考的。该电影似乎有些偏袒项羽,剧终以霸王和虞姬在幻境中的美好而结束,对于刘邦称帝后,酷杀功臣和晚年郁郁而终。两者形成对比,引发思考,成败不能单一的判断。

  既然剧情和历史有出入,那我们就先从剧情入手,看看其中的哲思吧。

  刘邦依旧没有主见,幸而身边有仗义的好弟兄和睿智的张良。

  樊哙的这一角色有着重刻画,为取得棋局的先机,咬断自己手指的举动令人震撼。有时候这种不思前想后的真诚,遵从本性的率真更令人感动,他们常常提醒自己是在真真切切的活着,而不是苟苟且且的经营着。

  韩信啊,片中把它塑造的太功利了,失去了威风凛然的大英雄本色。每次做出保证前都要说一句:我要得到我应得的。——感觉像是为展示自己武艺的`江湖游子,,这个角色安放在这部电影里那是相当狗血啊!

  至于萧何,我无话可说。

  轮到项羽了,我个人认为要让胡军演,应该更有味道。可是导演考虑到票房人气,让冯绍峰来饰演(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一场电影而已)。感觉项羽的柔情多了一点,呵呵,战场失意,情场得意嘛。从来就没有绝对的输赢。霸王无论何时都带有一种浓烈的悲凉气息。

  虞姬,我拒绝评价,历史上的女人大多都被“传诵”的失去了原貌,没什么可说的。

  嗯,到刘邦出场的时候了,黎明的演技还真很棒,很符合剧中的意思。看刘邦更多的是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的沧桑之处啊!林语堂曾写过:自古以来似乎是这样,杀一个人的是凶手;杀三个,杀六七个的,那他生来就是罪犯;若是组织完善的机构杀几百个人,那他就是头脑清晰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倘若他杀了千万百万,他就为历史上的英雄,想要谦谢这个头衔,也终归无用了。

  哈哈,张良。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电影把张良和范增讲成势均力敌的对手和惺惺相惜的朋友,有点意思“张良就像年轻时的范增”。用五盘棋来作为鸿门宴的“主菜”,一盘下到两败皆输的棋贯穿全片,在打打杀杀中添点睿智。

  可能一场鸿门宴下来,就无法判定谁输谁赢。因为自刘邦决定赴鸿门宴起,就注定大家都陷入了算计之中,陷入了利用之中。所以范增悲惨的死去,刘邦够狠斩功臣,纯洁的樊哙也受不了自尽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勾践,刘邦,朱元璋。

  但是张良(哈哈,这是重点)儒道权衡适当的人就像是一个传奇。乱世:学艺练功,曾组织刺杀秦王,投奔明主并辅其成大业,最终目的是百姓苍生,社稷稳定;之后功成身退,最喜欢的一种说法是骑着青牛游山,求仙问药去了。

  张涵予这样成熟男人味十足的演员饰演张良是最完美不过的了(虽然历史中的张良有点娘)。

鸿门宴观后感5

  有幸提前观看这部电影。讲讲我作为一个影迷的观后感

  楚汉争霸突然成了最近的热词。

  冯绍峰的霸王,黎明的刘邦。二人看起来总像是戏服穿反了一样。痞子刘邦穿起帅服看起来也像模像样不像流氓,霸王乌江自刎,飞舞的长发总让我想起刘邦的痞子样。其实冯绍峰根本就不用靠装束来体现霸气,这部戏他的表演我给五颗。完全脱离了所谓的贵公子的形象,虽然项羽的确是出身贵族。他对范增的撒娇小无赖,对自己部下的严格要求无一不流露出他是个贵公子的形象,当然,还有项羽本人的妇人之仁,都被冯绍峰演绎的惟妙惟肖,霸气有余。而这一部《鸿门宴》相信也能让冯绍峰很快的脱离他的“奶油小生”的称呼。眼神的演技派比外表的“演技派”更能深得人心。

  谈刘邦。黎叔的造型这次是真像个叔了。侧面猛一看颇像我家陈道明。演技方面显然不够痞气也不够狠,虽然鸿门宴后还是照样的肃清,但是可能还是以前的文弱书生气太重了,看起来有霸气但不足。

  说张良。张涵予最近的角色仿佛是走进了一系列的套路。水浒传里的宋江,风声里的演绎,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纯熟的男人在演自己。这次张良的出演也不例外。对照历史,张良的老谋深算,足智多谋,精明算计还是很到位的。只是我觉得可能王学圻演这个角色会更适合,虽然王学年龄的确是大了些。

  说樊哙。不得不说,陈小春的樊哙简直是本部戏的一大亮点。我仿佛看到年少时的山鸡。义气、仗义、直爽、耿直。一切能形容良将的词汇都按在樊哙身上都不为过。在剧中的'樊哙,虽然仍是一介武夫,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就如同演职人员表上陈小春的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惊诧又顺其自然。陈小春自始自终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花瓶,他也的确不是一个花瓶,他像是厨房里的调味瓶,虽小但能盛货,虽能盛货,但勺勺必不可少。

  说范增。亚父范增,项羽之良将。可惜项羽的妇人之仁小肚鸡肠,让范增结局颇为辛酸。他与张良的惺惺相惜,又作为一个长辈对项羽的提点指教,找黄秋生来饰演这种小疯癫又有权威性的角色,出乎意料又不失情理。作为戏中的一个配角,他就像是钻石戒指上的八爪一样,坚不可摧,熠熠发光。

  说小人物。韩信的扮演者安志杰,一出场都让人隐约觉得此人下场不善。一心的大霸气纵使刘邦再如何的心眼儿大,也容不下这样的“大人物”的。还有夏侯婴,龙且,项庄等。角色虽小,但个个让人过目不忘。

  归根到编剧,对历史的还原程度稍欠佳,改编较大。鸿门宴中少了项庄舞剑、樊哙吃肉、项伯定亲。还是遗憾呐。影片中对这些历史点一概而过,实在是欠丰满。也可能是顾及到电影的时长问题吧。

  对了,最后的虞姬。这是一部男人的戏,于是虞姬就成了一个小小的莲花,乌江上那么一荡漾,留下烟波笑意就够了。着墨太多那就不是鸿门宴而是虞姬传了。刘亦菲的演技算不上好也无从说坏。反正她看起来总是那么纯洁,看起来总是那么的不可侵犯。如果我是导演,那我一定要让她尝试演绎一下青楼女子的搔首弄姿。

  每个角色我都给了一点儿墨,用了不少地方。总的说来,这部电影有当年墨攻的影子。大气蓬勃气势恢宏。历史的改变也算是处理得当。值得去影院好好看看。评分:8·5 剩下的1.5分扣在 媒体场的不完整和历史编剧上的不完美。

鸿门宴观后感6

  有一种棋,叫两败俱伤

  对比电影版《鸿门宴》和课本上的文章以及我所了解的历史知识,电影在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上有不少的改变。任何一种翻拍都会加入导演自己对这段故事的理解,褒贬不一,但是我觉得,《鸿门宴》的改编却比原著更加紧凑,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

  在所有人物里面,我最欣赏的是项羽。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总结起来就两个字,霸气。他有豪气,才会毫不犹豫在酒馆救下虞姬;他义气,才会有四面楚歌时项庄的拼死相随。有人说项羽太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才引来后面自己的溃败。但是我却认为,项羽不是输在有刘邦这个对手,不是输在刘邦有众多有志之士,而是输在自己对同伴的不信任。鸿门宴的最后,项羽要刘邦杀了张良,否则不放他走。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项羽设计的计谋,目的是要刘邦、张良之间产生隔阂。但是看到后面,他因为张良的一句话,就开始怀疑为项家卖命多年的范增,我不禁否定了我之前的看法。项羽应该只是被短暂的胜利冲晕了头脑,想羞辱一下刘邦阵营的人,却没想到给了他们翻盘的机会。我不禁在想,张良假装想投靠项羽时,故意说出与范增相反的看法,为什么项羽想都没细想,就怀疑范增呢?我想,张良正是利用了项羽短暂胜利的心理。他知道刘邦节节败落,项羽越走越高,走得越高,可以相信的人就越少,想去相信人的心就越淡薄;同时,他也迎合了项羽想要铲除刘邦的心理,让站在对立面的范增明显处在劣势。其实就像是刘邦在最后说的那样,站的越高,相信的人就会越少,这是得到权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项羽空有一身豪气,却没有足够的胆识,也没有足够的决心去相信别人,最后才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场。我想这是他最后落败的根本原因。再说刘邦。看电影时一直不太喜欢他,或许是因为他没有刘邦的那种豪气。他有报国为民的决心,却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不过,我想导演这样设置,是想突出刘邦身上所特有的仁爱。他挟持虞姬来挟制项羽,却细心为她找回丢失的旧琴;他虽想夺回持政权,但却愿意拱手把咸阳让给项羽,来避免百姓再次经历战争。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能胜项羽,正是因为他这份仁爱,让他敢于去相信别人,让他能放手让张良去诈降。但是仁爱如刘邦,最后也逃不掉因猜忌、怀疑而错杀忠臣的命运。精明的他为何会宁愿杀害追随自己多年的功臣,也要相信范增的`一张纸?难道他不知道范增老谋深算,计策多吗?我想不是,从最后樊哙自刎他痛心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其实是很珍惜这些兄弟的。只是坐在高高在上的皇位上,很多事情不是不能信,而是不敢信。宁愿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这也是每一个权力者的悲哀。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将自己与所有人隔开,这也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

  在我看来,整个电影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信任的权力斗争。同时也写出了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的无奈。作为一个权力的争夺者,他需要信任来招揽更多的人才,辅助自己克服一系列难关;然而当他得到权力,他又必须摈弃信任,因为信任别人,就是给他一把可以刺伤自己的利剑。权力是诱人的,同时,它也是冰冷的。历史上看,刘邦赢了,他赢得江山,赢得天下,但是同时,他也输了,他输了自己的心。

  正如张良最后所说,有一种棋,叫两败俱伤。

鸿门宴观后感7

  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项羽、刘邦这对“表面兄弟”相互提携着干倒了偌大的秦帝国,老大哥项羽和他的小弟刘邦却都在“分赃”这一最终流程上犯了难,连带着手底下的人也浮躁起来。例如这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就由一个独具慧眼的糊涂蛋曹无伤拉开序幕。

  在我看来,这位仁兄可以算得上人精。一方面“鞠躬尽瘁”地展示自己的才疏学浅向刘邦献计,而就连这么一个小人物,都深谙投其所好的道理,不得不让人佩服司马迁的深厚笔力,可这位曹仁兄显然没有张良的政治嗅觉,管中窥豹。另一方面暗地里向老大哥项羽暗通款曲,这把项羽雷得不轻,一听说小弟有反骨,当时怒火中烧,决定第二天来个黑吃黑,幸而项羽的叔父项伯,曾与张良有过救命之恩,连夜赶去刘邦驻地,为报恩情向张良透露内情,想要拉着他逃跑。然而这个张良还是讲信义的,没有提桶跑路。他赶入刘邦的帐内,就将事一一讲述。所以说待人处事还是要付出真心实意,诚心相待才能平步青云。

  刘邦自然不是傻子,明白自己被手下坑惨了,然后镇静下来做出了当时最正确的决定,让张良代为引荐,以兄长之礼交好项伯。流氓出身的刘邦知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道理,也因为这样才使项伯被其人格魅力所折服,为鸿门宴逃过一劫留下关键一招。项伯知道实情后,马不停蹄地赶回项羽军营,转述了刘邦的肺腑之言,并趁机说了些好话,这才使一场万人大战就此消弭,但项伯没想到随口的'一句好好招待为刘邦招致一场更要命的鸿门宴。

  这事不得不提到项羽一方重要的谋士范增,一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不知道在这次宴席后会不会后悔跟了一个心慈手软、沽名钓誉的上司。这一次的鸿门宴无法拒绝,刘邦也只好答应赴老大哥项羽的宴。一见面就态度诚恳地认识错误,让霸王也没法借机生事,先前说过项羽生性沽名钓誉,刘邦谦卑的“认错”态度,不由让他心软了,然后不仗义地将好心投靠的曹无伤出卖了。从这点似乎也预示项羽众叛亲离的结局。可范增不干了,眼看项羽又要心软、错失良机,私下找到项庄,为他画了一张大饼,出计让他借助兴之名于宴席上刺杀刘邦。可他低估了刘邦的人格魅力,也高估了项羽的人格魅力,仅仅见过一次面的项伯以身体相护。与此同时,张良见氛围不对,出门便找到刘邦的同乡猛士樊哙说:“你的兄弟要被砍了,只有你能破局!”樊哙也不含糊,披甲执锐便莽进营帐。强壮的身体配合噬人的面容,让霸王项羽都胆怯了,直身坐起。掩盖尴尬地夸起这位猛士,赐予美酒和一条生猪腿。樊哙也是仗着年轻力壮,生吃猪肉,威武异常。借众人都被慑服的间隙,樊哙也展示出其细心的一面,扯出约定,体现刘邦的劳苦功高。项羽被一套组合拳弄得哑口无言,只得让樊哙就坐。

  眼看时机成熟,刘邦趁项羽踌躇,借着如厕的名义拉着樊哙就跑了。但刘邦妙在即便是逃,也没有落下表面功夫,让张良估测时间,向项羽进献玉器以赔罪。刘邦、项羽两人的处世之道在《鸿门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在司马迁笔下的原著中,二者的行为举止和言谈均十分精彩,可供一读。

鸿门宴观后感8

  今日周末,应先生倡仪观看电影《鸿门宴》。对于年少时所学的《鸿门宴》我如今只记得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类。具体细节,全然忘记得一干二净。今日只说说我看此电影版后心中所感。

  首先是咱们第一号男主角:项王:项羽任性,刚直,武艺超群,他不是一个可以取天下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英雄。我最喜欢李清照的就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是活得最真实的一个人,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思。在我心目中,他就像金庸笔下的“大侠”。他和虞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至死不渝,生死相随。项王一代英雄,豪情万丈,但他同时又有着满腔柔情,细致入微的爱护和体贴着虞姬。虞姬得此厚爱,亦死而无憾,最终一剑毙命,与项王生死与共,永远在一起!!

  我心中排第二的当是范增。电影刚一结束,我就忍不住跟先生感叹:“范增演得太好了!”电影里的范增堪比诸葛亮,料事如神,会占卜吉凶,一流的棋手加谋士。可惜,他太爱咱们的项王,时时处处为其排忧解难,致使咱们的英雄凡事有指望,有靠山,只能一辈子长不大。看到项王事事问范增拿主意,没了范增整个一武夫的样子。我是痛下决心,儿子大了决不留在身边。上大学离我是越远越好。

  张良,才华横溢。和范增有惺惺相惜之情。他让我想到杨修。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好张良没有被刘邦害成,侥幸逃脱了。张良还让我想起小时候猜的谜语“张良拉住韩信衣”答一水果。实留(石榴)。嘿嘿

  韩信青史留名。小时候也读过他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记得那时候很佩服他。现在想想,他和很多助“纣”得天下的人一样,下场之惨。唉,觉得人世之争真是毫无意义!!还不如我午休半时辰的美好时光呢!!哈哈哈

  萧何和许多陪主子打江山的人一样,最后被乱棍打死!!真是不胜心寒。整部电影看得我心都要碎了。先是项王被张良所骗,离间了他和他的亚父范增;接着是霸王乌江别虞姬;再下来就是刘邦清除随自己征战之人。对于得了天下后不信任身边的人,处理得我最满意的当属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没必要那样一一杀之啊!!阿弥陀佛!!罪孽,罪孽啊!!

  虞姬,美丽,聪慧。真是慧质兰心。她由我最喜爱的女星刘亦菲所饰演。温婉,贤淑,美丽。她演的是我心目中的'虞姬形象,大爱。哈哈

  刘邦,最不愿意说他了,可是他毕意是鸿门宴上一等一的主角。阴险,多疑,心计特别深。我平生最恨这种人。可是,想想他所使的手段都是官场必备啊,真替那些当官的累!!想到此,心中不免一乐,嘿嘿,还是咱这小老百姓最快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酒喝凉水!!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用每天揣摩别人的心思活,真是好不潇洒快活!!!

  昨天竟忘了说项伯了,项伯啊项伯,说你善良吧,你应该杀过人吧。在战场上你怎么不对自己的对手仁厚,却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自己的亲侄子的对手仁厚。我太佩服你了!!!

鸿门宴观后感9

  《鸿门宴》应是妇孺皆知的一段历史,鸿门宴传奇观后感二。秦末那一段楚汉相争,成王败寇的故事。 看完李仁港导演的最新大片《鸿门宴》,整部电影节奏感十足,基于历史又跳出历史框架的改编也使得悬念顿生。

  就先讲讲剧中人物和剧情吧!

  项羽——造型的确很符合观众想象,魁梧的身躯,毅然的眼神,那种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狂傲霸气,还有对虞姬的铁骨柔情都很到位,不得不说冯绍峰这次的表现的确很亮眼。

  刘邦——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刘邦是个小人,本事不大,但求人用人功夫倒是了得。但电影中的刘邦演的太过仁义了,连他先于项羽占领咸阳也是在萧何等人的推波助澜中决定的,还打着为天下百姓的旗号,其实谁不想当皇上。纳得谋士张良,委托韩信解救楚怀王。但在得到天下后也将身边人一一铲除,围剿韩信,杀害萧何,张良也是在被追杀中侥幸捡回一命,最后让樊哙也在自己前绝望自刎,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令人唏嘘不已~~~~~~~~~~·

  虞姬——刘亦菲是纯属打酱油的,但其实她这一版本的虞姬我还是很喜欢的,与项王对视的微微一笑和最后她那拔刀时的坚定眼神很打动人,观后感《鸿门宴传奇观后感二》。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最后 霸王别姬的最原版的一幕:项羽悲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为项王起舞 吟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拔剑自刎。这经典一幕被改成两人拔刀自尽,相偎死去,烈了一小把。

  张良——第一谋士,良禽择木而栖。足智多谋,看透先机。特别是跟黄秋生扮演的项羽军师范增的鸿门弈棋很是精彩,似乎抢了主角的风采,对他二人来说项羽刘邦都是手中的棋子。

  至于萧何樊哙等人电影与历史的确差别很大,没有过多的'描述。只能说陈小春版的樊哙就是楚汉时的”山鸡”。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战的关键,历史上项羽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放过了刘邦,但在电影中刘邦是在韩信带着楚怀王的特赦令及时赶到才捡回一命。而这一回就真是张良所讲的“项羽走错了的那一步棋”,所以鸿门宴之后刘邦才会说:“鸿门宴才真正开始”。

  但电影最让人诟病的当属剧情改动过大了。很多史实不是被删掉就是大作改动,就拿最核心的鸿门宴一段来看,“饭局”被改成了“棋局”,而事实上鸿门宴上并没有动手,不然以项羽的本事刘邦是活不成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一段直接变成对打,导演没有处理好,“四面楚歌”那段太短了,还有就是霸王别姬被活生生变成剖腹自尽,“ 宝马赠亭长,头胪赠故人”更不用说,被完整的删掉。这些很多情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差别过大让人不能接受,怪不得片名叫“鸿门宴传奇",原来玄机在“传奇”二字。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还算成功,他最大的益处是让我们回首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这回没有之一,“怒马穿过尘土,英雄冲向夕阳”,项羽力拔山河的气势让人敬佩。项刘争霸,刘邦伐楚,成王败寇,历史让人深思。后人吸取教训不应像项羽刚愎自用,自满自得,足勇少智。学习刘邦 知人善用而且能屈能伸,但他却得天下后杀害开国功臣,实为忘恩负义。这一切告诉人们学其所长而不取其所短也。

【鸿门宴观后感】相关文章:

鸿门宴教案06-02

《鸿门宴》教案02-25

《鸿门宴》观后感11-12

《鸿门宴》观后感作文10-30

《鸿门宴》教学反思04-21

《鸿门宴》观后感11篇11-13

鸿门宴观后感7篇04-07

《鸿门宴》读书笔记08-01

《鸿门宴》读书笔记04-08

《鸿门宴》心得体会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