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常用(1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足以说明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这也许就是父爱的伟大。父亲的严厉并不代表他不慈爱,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傅聪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从而使他变的坚强,勇敢的战胜困难,因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是父亲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罢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怪只怪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进入初中,我接触到《傅雷家书》后,我对爸爸的爱又有深一层的理解,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教给他许多做人处世的方法,确立正确人生,引导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爱,后悔当初埋怨爸爸。其实,并不是爸爸不爱我,而是我没有发现,因为爸爸不会表达他的爱,但他在生活中对我所做的事都体现出他对我的爱,有哪个父亲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让我记住: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他人,容纳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风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无数心血,倾注了多少情与爱,交给我们多少为人处事的方法,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目标。
可怜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颗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不要失去后才后悔,既然拥有就应该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励、关心、爱的结果,所以,我们更要孝敬父母,有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最短不过几百字,最长是几千余字,但无论长短,每一封的书信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这本书在当时社会出版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开家留学在波兰,终结于1966年傅雷夫妇在文化大革M中双双自尽。十二年来的通信数百封,管穿这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写了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或许每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自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傅聪进行学习甚至是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这位父亲像是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本书中,傅雷不是空讲一堆大道理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育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普通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艺术和道德放在第一位。傅雷对孩子们严格地管教虽然不被一些人所认同,但确实出自于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虽然傅雷在教育儿子像老师一样严格,但是不忘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使孩子在理解父亲良苦用心的同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正如楼适夷所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孩子的心灵,指引了孩子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用书信交流的人越来越少,而曾经“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也早已经逝去,家书这个曾经温馨的亲情媒介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但当你翻开《傅雷家书》,你就会从那一句句朴实无华,没有华丽辞藻的书信中体会到那平凡,却温暖无比的亲情。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与自己的儿子——音乐家傅聪的家书集,共含145通家书,从事业聊到家室,真实又温馨。仍难忘,当傅聪在一首曲子上耗尽心血却屡屡失败以致他在信上写下沮丧的话语后,傅雷对他的安慰与鼓励,还举自己年轻时的例子告诫儿子,让他坚持不懈,当傅聪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并欣喜地告诉傅雷时,傅雷言语中难抑的兴奋与开心,并告诉傅聪自己与妻子年轻时候的故事,当父亲患病,傅聪语气里的焦急和关切……这一刻,傅雷完全没了一个著名翻译家的严肃,傅聪那音乐家的孤傲气质也荡然无存,平常的.语言,朴素的问候,只有父子之间浓浓的爱与关怀。
最令我难忘的是当傅聪告诉傅雷自己新举办了一场演奏会时两人的家书,两篇都很长,虽然其中一个人在大洋彼岸,另一个人在中国大陆,但两颗心却无比贴近。傅聪洋洋洒洒的用一个似乎还未长大的孩童口吻告诉父亲演奏会开幕式自己的紧张以及自己弹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正在兴奋地对爸爸叽叽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对儿子进步的欣喜,还“叨叨絮絮”地说了自己故乡的近况,活像一个老顽童,完全没有亲子之间所谓的“代沟”,我相信着一定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尽力去了解对方,这也更在无形中显现出他们之间浓浓的爱。
合上《傅雷家书》,你还会久久难忘傅雷父子之间那种平凡的温馨与感动,时间涓涓流逝,带走了许多东西,唯亲情最为难得,唯亲情最为珍贵,唯亲情最为永恒。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阅读完《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傅雷所写下的一百多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国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傅雷这位文学翻译家言传身教,将两位儿子培养成著名钢琴大师和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格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没有傅雷那样杰出的成就,他只是市井中再平凡不过的小木匠。但是父亲他常年打拼积累的丰富人生阅历,却对我的教育起到了莫大的作用。父亲勤劳简朴的生活态度教会了我如何对待生活;父亲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学业;父亲平易近人、礼貌和气,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父亲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他的一言一行,在我心中,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不经意间我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上又添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总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说不开口。
掩卷沉思,傅雷也好,父亲也好,都不过是千千万万父亲的一个缩影。这世间,每一个父亲,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照亮儿女前行的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说起信件,大伙应该都很熟悉吧!所谓古有《答谢中书书》,今有《傅雷家书》;那样大伙对后者有哪些知道呢?今天就让我给大伙说说关于我的念书心得吧!
这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一封封家书中透露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傅雷先生是国内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他与傅聪既是爸爸也是老师,更是朋友。其夫人朱梅馥是一个端庄贤淑的东方女人。
因为好奇,我还查了第一篇信件背后的故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傅雷先生和傅聪争吵,后来在傅雷勃然大怒的状况下,傅聪离家出走,住在傅雷的好友家里一个月多。傅雷先生也因此事一直自责,可见他对儿子的爱之深!
其中,我最有兴趣的就是那篇《只须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里面写出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鼓励,对儿子获得的收获感到自豪与欣慰,并且教会儿子不要由于胜利而冲昏头脑,与让儿子放宽心,生活没完美,这部分日常的细则,无处不体现了父爱的重量,一个作为爸爸的`矛盾。
文中说“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赏析艺术,更莫过于赏析我们的小孩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这是一种爸爸对小孩的认同,也是小孩们所期待的!“收获的大小、高低,是不在大家学会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分,但只须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遇到事情沉稳,胜利而谦虚,不骄傲;这便是一种坚强,然而这部分全做到了虽是实属不容易,但就算孤军奋战也无碍,如若做到,便一辈子放了心。
家书中有如此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很多心灵的朋友”。赤子之心是最为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欲望纷争,年岁渐长就知晓孤独常常萦绕于心,与其在孤独中自怨自艾虚度光阴,不如在孤独中看向内心,进行自我的对话。这足以让他不惧身边的孤独,永远感觉不到精神的孤独!这句话,既是傅雷先生的墓志铭,也是他一生的缩影。
他也期望傅聪可以成为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并从小教育,所谓“爸爸妈妈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只不过父爱不同于母爱温顺细腻,更多的是深远而广阔……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不仅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资料。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
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一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
的琴。但是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
去。但这次,傅雷不仅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齐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
似的处境里,仿佛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
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久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傅雷家书》一定有普通家信所不能及的魅力。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所培养的对象是傅聪——傅聪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师。他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仅仅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是‘人’。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而所谓的“人”,它可以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可以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而他的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
傅雷夫妇二人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成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是用“人”字所结束。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但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好友楼适夷就“不以为然”,他觉得傅雷对儿子傅聪家教得过严,过细。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话呐。它像暗谷里的指路灯,帮助我通向光明,让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记录了1954-1966年间,傅雷与妻子朱梅馥所下的一百三十八封书信,它们有的跨越中国南北方有的甚至横跨欧亚大陆,联系着傅雷傅聪父子间深厚的感情。-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高深的艺术造诣。
傅雷家书记录了傅雷教导孩子,如何做做一个德育俱备、人格票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孩子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儿子在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劳逸结合,理财恋爱等,对儿子的爱溢于言表。
在傅雷与傅聪的通信中,我能看到其中一件件日常琐事,也能看见大决择、大场面面前,傅雷的鼓励指教,我也能看傅聪身处异乡时,会经历的无助,工作和学习都充斥着半他的生活,他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傅顺雷本用有的文字,激励着傅改聪不断前行。一颗纯洁的心,一个高尚的灵魂,必定会受到痛苦的磨难,但挺过了这段打磨,却还是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傅雷和朱梅馥对儿子的爱,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会常常用文字教导我们,也并不是名字响彻天际的名人,但他们却也时时关心着我们的生活,以身作则,告诉我们正确的为人之道日复一日风成里来,雨里去地工作,奔波,似似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是了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傅雷时时刻刻都在给在异国漂流的儿子鼓励和鞭策傅聪从其中派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造就了他这个出色的人。施蛰存出说: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这不仅是家书,是人的精神养料。仅不仅是傅雷的孩子,我们当代青少年,在书中也有数不胜数的,对人生道这路的指点。当我在阅读它时,它也似乎能燃起我心中的希望望之火。
这是一本艺术家笔下对艺术的理解,中国人笔下对祖国的热爱,一个父亲笔下对孩子的爱,这绝不是普通的家节而是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篇。
傅雷不仅在为自己的孩子指路,有也成为了我以中的一盏明灯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足以说明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这也许就是父爱的伟大。父亲的严厉并不代表他不慈爱,在留学的过程中,傅聪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从而使他变的坚强,勇敢的战胜困难,因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是父亲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罢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怪只怪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进入初中,我接触到《傅雷家书》后,我对爸爸的爱又有深一层的理解,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教给他许多做人处世的,确立正确人生,引导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爱,后悔当初埋怨爸爸。其实,并不是爸爸不爱我,而是我没有发现,因为爸爸不会表达他的爱,但他在生活中对我所做的事都体现出他对我的爱,有哪个父亲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让我记住: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他人,容纳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风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无数心血,倾注了多少情与爱,交给我们多少为人处事的方法,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目标。
可怜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颗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不要失去后才后悔,既然拥有就应该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励、关心、爱的结果,所以,我们更要孝敬父母,有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第一次翻阅这本书是在初二暑假,那时的我只是为完成作业而看,直到上了初三,再次细读,《傅雷家书》帮我找到了我人生的目标。
这本书一共有186封信,最长的一篇达到七千多字,字里行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切,炙热而又深沉的爱。这种爱,被傅雷写成文字,虽是文字,却很形象,从中能真切感受到父亲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关怀备至,感人至深,纯良质朴,令人动容。即使这样,傅雷依然把道德和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从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并不是那种温情脉脉的人,他不会把爱彰显出来,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在背后默默地给予儿子关心、支持与帮助。而且,他把儿子当作讨论音乐、讨论艺术的对手,有时他是父亲角色,有时又是朋友身份,血缘亲情,共同话题,构建了融洽密切的父子关系。傅雷对儿子的期望极高,希望他能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样严格的要求,那些无微不至的叮嘱,不都是如山父爱的证明吗?这些书信,不仅升华了傅雷和傅聪的感情,也牢固了傅聪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像纽带一般,紧紧相连。
读完这本书,我为自己而羞愧。
我总是因一些小事生气,因一些困难手忙脚乱,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幸。如今,我学着用书中的文字宽慰自己,也教育自己,我虽不能胸怀大志,心怀天下,可至少我要决心做好自己,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学着长大,学着懂事。不再抱怨学习的辛苦,不再咋咋呼呼地做事,不再因为一点小事而哭泣,要勇敢坚强,要微笑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要学会尊重。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乃至尊重整个世界。我不再顶撞父母了,因为我知晓了他们的良苦用心,他们每一句唠叨的背后都是对我满满的爱呀。
距离、时间都不是阻挡傅雷爱子的绊脚石,纵使相距再远,爱也不变,心也不移。这就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即使为你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母爱伟大无私,并不需要过多的点缀,只要用心去体会,便可知道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傅聪三个月也不曾来信,作为母亲的朱梅馥心里焦急,就写信给儿子:“千句并一句,我们只希望你的来信,多么令人思念的信!”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惦念,都在这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心思细腻,她说给儿子的话,都是希望儿子永远铭记在心。她说:”回国前若有余款,可留在使馆,或者根本送给使馆,不要看重个人利益,宁可节约些留给国家。”嘱咐的虽然以琐碎家事为主,但其中又不乏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一个母亲对儿子、对国家的感情自然的融合在了一起。
母亲教育儿子要懂得理财,不能奢靡无度:“宁可生活清苦些,节制一些力量(对理财方面也要有些打算,要节约,不可加强浪费的恶习)”。
母亲还教儿子要懂得感恩:“与华沙的杰老师,有没有时时去信请教问候,你是他的得意学生,切不可忘了他。”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人不可忘记师恩,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母亲的苦心,令人唏嘘感叹。
母亲也会变老,但他对儿子的爱从不减一点。在给傅聪的信中,说 :“我们这几年老了许多,爸爸头发花白,神经衰弱,精力也大大减弱,晚上已不能工作;我的眼光衰退,也常常失眠,这一切都是老态的表现,无法避免了。”母亲对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轻描淡写,对儿子的身体却分外关心,舐犊情深 ,感人至深。
虽说“钱乃身外之物”,但出门在外,需要钱财。母亲深知这一点,他担忧儿子,于是再次叮嘱儿子:“你现在孤身在外,不论什么事,都要你自己合理安排,譬如理财一道,也要训练的有计划,有打算,要往长里看,不能糊里糊涂。尤其是辛勤劳苦挣来的',我们绝不要讨人便宜,可也不要任人剥削。”母亲的爱子之情体现出来,再次谈到理财的问题,其理财眼光要放长远的观点。
儿子只身在外,做母亲的也不能多做些事,就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儿子,让儿子不至于走弯路、重蹈覆辙,母爱无私,从不保守一个对孩子有益的事,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学到的都告诉了儿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4
信一直都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种深情,《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是一位父亲对远在欧洲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打开书,序幕就说到:“做人第一,其次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我的人生格言。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位严厉父亲对待自己儿子的.深厚的爱。尽管傅聪远在千里,但傅雷的心一直在他身边。写信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小事儿,傅雷为了详细的了解到儿子的生活情况,就在信中就写到:“来信潦草不妨只求详细些,望你能拿着我的信,在回信时一个一个照着写。”一个简简单单的写信,态度就这么认真。在想想我们之间糊弄写作业的样子,真是有所羞愧。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他即使再忙再劳累,也都不忘给傅聪写信。每当听到傅聪的演奏时,他就会发自心腹感到无比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我也学会了调控“空”和“忙”均匀,把这个方法用在学习上,会发现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不出现加班加点的情况。
每当自己在学校疲惫时就会想到傅雷说的话:“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一想到这儿,我仿佛打了鸡血。身体又充满了一股热劲。
另外,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夫妇的品行。到最后读到他们的遗书时,不禁红润了眼眶,他们的遗书中都是关乎他人的事情,即使在自己离世的前几天也不忘记别人嘱托的事情,安顿好自己去世后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父母爱的包围下成长者,在父母似春雨般的谆谆教诲之下才能由小树苗长成挺直的参天大树。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教案02-22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15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19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2-10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8-16
傅雷家书教学教案06-1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0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