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精华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1
作为一位父亲,傅雷将自己的爱与期望全部寄托在一封封家信当中。家信伴随着傅聪的成长,傅聪的成长也与这些家信结下了不解之缘。
傅雷提出,关于教育,首先应当做到将人格看做主要。一个人若是没有人格,就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人”。“人”字写来简单,一撇,一捺而已。可是,要想真正地去做人,光“做”还不够,还要把人做“好”,做“真”,做一个真正的人。傅雷在这一点上的做法,我认为是相当好的。他讲到,童年与少年时代的教育要点,应当在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理性和最广义的`做人之道。做到这些,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才配得上被称为“人”。
傅雷又提出,把艺术教育只当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只培养一方面的特长,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全方位,各角度地去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即使不能样样精通,至少也要略知一二。若是践行了这样的教育方法,以后孩子的路可以走得相对广泛一些,这是教育的正道,对于孩子来说,是大有所益的,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此外,在教育方面,还需要做到的极其重要的一点,即耐心。耐心是教育当中不可缺失的一个要点。教育讲究潜移默化,父母需耐心地发掘出孩子的优势,毕竟在教育上,不求快,但求“稳”。傅雷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时也提到,一个老艺术家的路程能走多远,除了苦修苦炼以外,还得看他的天赋。这潜在的力多、少、大、小,谁也无法预言,只有在他不断发掘的过程中慢慢地看出来。在这句话中,我们所能看出的另外一个观点是——勤学苦练。俗话说“严师出高徒”,那么,父母同样可以教导孩子,自己做自己人生路上的第一位老师。讲不定,也能将自己引领到成为“高徒”的路上去。这说上去实为一件难事,需要自己极高的领悟力,还需要自己全身心投入,这就是“造化”。在学习过程中,若能达到一种纯粹的境界,也许是一件乐事,精髓在你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现,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教育孩子的要点在于,用心去教,用心去听,让孩子用心去学。学着,学着,不仅会找到学习的精华,还能让自己成为更真实意义上的“人”。傅雷向我们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值得每个人去学习。此乃教育之真谛。
读傅雷家书有感2
唐代杜子美诗云“家书抵万金。”其中不难看出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样儿子身处异国他乡的傅雷也“没有一刻不想你,没有一天不祝福你在精神上拥抱你!”
这本书是傅雷呕心沥血的教子之书,从学习,工作,人际以及爱情婚姻等方面教育自己的儿子,这也是一封热切的家常信,聊自己,既有中华文化底蕴,也有西方的.开明开放,很有特点。
这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一句话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的吗?”这句话中表达了傅雷对分别的不舍与无奈,尤其是这句“人生不都是靠隐忍来撑过去吗?”是啊,人有许多感情是不想流露,受到了委屈误解侮辱,就是要靠隐忍才会等到雨后彩虹啊。这不仅是表达对儿子的不舍了,同时也在用哲学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坚强要学会隐忍。
说回傅雷的教子之道,望子成龙,对傅聪要求多而严格,以前傅聪在楼下练琴,傅雷在楼上工作,傅聪弹琴稍不专一有一次傅聪练琴不专一傅雷在楼上就能察觉,便下楼打骂傅聪,据说有一次傅聪被傅雷打到鼻子上,结果以后鼻子上有了个疤。现在大多数父母不也是这样做的吗?但他们忽略了傅雷虽严格,但他是身教大于言教,傅雷从来不会光骂、打而是“敏和思德一直跟我念诗。”带领孩子们一起进步学习,做好的榜样,这就是为什么傅雷会成功而有些家长却适得其反。
优秀的孩子,严苛但教子有方,热爱孩子的父亲,共同编成了不平凡的家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捧读去细品。
读傅雷家书有感3
在阅读了接下来《傅雷家书》父母的信件后,感受到了他们为孩子理想的关心与支持。许多的鼓励及建议涌向傅聪。
为了实现孩子的艺术道路,傅雷付出了许多心血给予指导,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你尤其要保养的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饱满的精神。好比参加世运的选手,离上的日期越近,身心愈要调整的健康,精神饱满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写明了不要过度劳累,艺术的道路很长要进行自我调整。又从“多少夜没有好睡,十有九晚更是神思恍惚”中读出傅雷对傅聪的期待。
阅读了傅雷的家信后,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与期待,傅雷平时把自己欣赏艺术的'感受寄给儿子,为的是多一点启发。在孩子临近比赛时劝导按时休息,为的是长远的路途。等待结果的焦虑与得知结果的兴奋,是对孩子的关心与期待。
我有类似的经历,去年暑假我独自一人在美国参加夏令营。有一点规定是:家长可以写信,让老师打印交给孩子。刚到夏令营时,信件如潮水般涌来,问:“那里的人怎么样?”“饮食如何?”或思念我的话语。我将那些信都收下了,一直到离开,那些信是我坚实的后盾。
由此我感受到了父母对远在家门外的孩子默默给予支持,是孩子们坚实的后盾。
读傅雷家书有感4
读书,这个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一个事情,但是它实际上是人类智慧和心灵上的相互结合。最近,我被《傅雷家书》所深深吸引,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感受着那深沉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都暗暗地流露出傅雷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期盼。
大多数人都知道傅雷名字,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他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是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有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名家著作,而这本书是傅雷对其长子傅聪的谆谆教诲。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修养读物,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怎样教育子女?子女怎样成才?一直以来是困惑着父母的最大问题,而《傅雷家书》给了父母一个很好的解释。
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先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被他的独特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是一个睿智,博学,极有原则性,但年轻时有些暴躁,不懂变通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名门闺秀,是位温柔而又善良的女士,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是个钢琴家,二儿子是个英语特级教师。“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音乐家。”是傅雷先生教育儿子理念的基础,在信中他曾多次的告诫儿子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些就培养了傅聪正直刚毅爱国等优秀品质,作为父亲,傅雷十分的严厉,甚至对待傅聪有些“残忍”.但他完完全全的做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对待幼小的傅聪正如同他对待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一丝不苟,亲自教导儿子,他教傅聪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节,对长辈的敬重,还有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等,这些“残忍”造就了傅聪不平凡的一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首先为了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傅聪的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傅聪“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为了教导儿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坚持不懈地对待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找到一个宽容对待自己,包容自己的妻子,傅雷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安慰,教会了傅聪正确地对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也教会了我,读书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重某一科,要劳逸结合,要适当的精神放松,要时时刻刻心系自己的国家,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祖国,要为祖国报效作为责任,傅雷先生那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认真的约束自己,认真的对待生活,不再放纵自己一味地玩乐。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最好的途径。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来讲,学习是要学一辈子的,要学习处事圆滑,懂得规矩,知道约束自己,有空余的时间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要珍惜当下,把握自己人生的每分每秒。
读傅雷家书有感5
让我们先谈谈傅雷先生。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以为他是外国人,但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看来我真的很无知。我不知道!
当我第一次听说傅雷的信时,我特别想读,所以我买了一本,但内容让我觉得无聊,只是傅雷和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的信,没有引人注目的部分。但只要你仔细看傅雷先生和他妻子写的信,你就会发现这封信包含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对两个孩子的深深爱。
傅雷先生的教种独特的教育方书信教育远方的儿子,当然也透露了傅雷先生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傅雷先生总是耐心地在信中引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知识上,多用理性,少用感情。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唠叨,这不是唠叨,这是爱,是无私的父爱,不是好父爱。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觉得这不是父爱,父爱教你如何坚强,自力更生。
离别时,父亲傅雷指责儿子严格纪律,手段残忍。这已经成为他自己的错误了。啊,事实上,这是一种深爱的儿子啊!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老板很难过。傅雷先生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严格纪律,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笑话说,父亲在哪里虐待自己的骨肉?俗话说,孝顺的儿子在棍子下,傅雷老师用严格的父亲来培养才华。
傅雷先生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是很多家长的好榜样。但我不希望父母不要只学傅雷先生的打字,所以只打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如果打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么孩子们还有什么生活空间。我只希望父母能用平和的语气和嘴和孩子好好谈谈。通常,当父母对我们实施暴力时,我们应该有一种理解的态度,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焦虑。因为他们对我们好,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都有希望孩子成龙,女人成凤的愿望!
父爱是一座灯塔,引导我们穿越雾,找到正确的道路。父爱就像母爱,是无言的报酬,他默默地关注孩子的一切,防止孩子迷失在远处。傅雷先生是父爱的代表,洗刷着我们的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6
经过一个寒假,我都沉迷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它是一部在满着父亲的呕心沥血的文章,它的每一封信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有着深刻的印象。傅雷既是父亲,也是朋友、老师与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并且还谈人生,谈艺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是傅雷先生教育理念他多次告诫傅聪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备多种作用:一、激发感想。二讨论艺术。三、训练文笔和思想。四、让人受益匪浅。傅雷先生就像一位活在书中的父亲,老师,悉心的教导着我,使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浅。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反省自己,约来自己,越来越认真生活着。他也告诉我:读书不是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要偏重哪一门学科。学习要劳逸结合。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我的父亲。平时,他总是对我十分严格,但在当时我却并不理解他还经常与他闹矛盾。但是,自从读过《傅雷家书》,我深深的感觉到当时自己的愚昧。父亲对我的爱是那么的深沉,那一句句责骂,一句句叮嘱,一句句问候都是父亲对我的关爱。父亲的爱不像母亲那样表现在表面,而是藏在心底。我不明白为何这样做,我想这应该有他的`理由。
人们都说,一本好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那么《傅雷家书》就是那样的书,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书,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读物。希望大家能读一读,感受父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7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能够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十分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就应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能够透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十分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能够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够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主角,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十分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十分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能够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8
在傅雷家书中,我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
“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在信件中还可以看到傅家人对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音域)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
到这儿,我们会不禁发问,为什么这本书里只有傅雷给儿子写的信,却没有儿子给傅雷回的信?傅雷的许多话,我们读着不知道他因何而发,傅聪的情况也只能在字里行间猜测和想象。
直到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遗物,包括照片和文件,里面竟有遗失多年的傅聪回信。
傅聪得知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理由是自感年轻时的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因而至今傅聪给父亲的信,长时间没有出版。
这些书信因傅雷一家在时代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给儿子写的`最后一封信中沉痛地说道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人各爱其子,傅雷更是对自己的孩子不留情,但也就是这样的严厉促使傅聪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读傅雷家书有感9
那位父亲——虽外表严肃认真,但内心却是充盈着对儿女深深的舔犊之情。
那一封封家书,寄予了一个父亲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殷殷期盼。
那位父亲,就是闻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那些家书,就是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留下的亲子教育的典范篇章。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做一个真人。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明确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如果傅雷的儿子是一个顺心,听话的孩子,看了父亲寄来的一封封装满深深爱意的家书,会吸引父亲所说的'学习方法和做人要求,奋发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傅雷儿子原本是一个调皮爱玩的孩子,即使他是不爱学习的,甚至是讨厌学习的,但看着父亲煞费苦心寄来的一张又一张的家书,载满一位父亲对儿女的期盼,可以想象当时父亲写这一封封信时的表情,即使是一颗冰冷的心,也会被自身父亲为自身做的事情而心生感动,并开始学习,为自身,更为了父亲对自身的一片片神医,自身只能用自身的学业,事业回报父亲,回报父亲为自身做的点点滴滴。
这些家书,这位父亲,为儿女的以后,一直在努力,一直在继续。
新的世纪,我们为何对傅雷家书爱心依旧?只缘——家书载满了感人肺腑的亲情,蕴含着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树人育人立人,《傅雷家书》为我们树立了高标。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我一看到书名《傅雷家书》,就被牢牢吸引。因为我也姓傅,按照土话,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我来读前辈给我的信,顿时增添了很多亲切感。我翻开《傅雷家书》,开始听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来信。在这封信中,我知道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广泛涉足中外文学、音乐、绘画、深入研究、个人文化培养,是一名博学诚实的学者。傅雷的家书是他和妻子在1954-1966年写给孩子傅聪和傅敏的家信摘编的。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老师。
刚读了几封信,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句话可怜的.世界父母的心。傅雷先生也是如此,父母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难过。家书从事业和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一切都很详细,爱儿子的感情溢于言表。他写信告诉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艺术。一点一点,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读家书。
我很喜欢傅雷先生说的话:学习最重要的是通。通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入股;通可以露头气节、胸怀、眼神;通可以变成大,不大,就有坐井观天的危险。通就是懂,只有懂了,才能学会聪明,只有懂了,才能培养自己宽广的心胸。而坐井观天的危险则是一知半解,似乎不懂。虽然这句话很短,但它是学习中最重要的谚语。通无疑为我的学习之路指明了灯。
这本书虽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语,但却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放下书,我的父母似乎很忙。为了给我树立一个好榜样,我妈妈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让我知道我应该不怕努力工作;为了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父亲放下了他艰苦的事业,陪我去杭州学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我写了一封厚厚的家书。想到这里,泪水已经在我心里了。是的,我们永远是父母身边的孩子,藏在他们的翅膀下。我害怕我经历风雨,也害怕我无法与海浪搏斗;站在我面前,害怕阻碍我成长,跟随我,害怕没有时间阻止我的伤害;期待我永远不知道世界是黑暗的,但害怕我们无知的世界。哦,亲爱的父母,请不要为我优心。你儿子已经在懵懂中明白了是非,学会了在蹒跚中走自己的路。看完《傅雷家书》,我读懂了你的爱,我会长大,不会让你等太久。它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理解了很多道理,开始了新的思考……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就应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傅雷的书。起初,我以为大部分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很无聊,但当我打开书仔细阅读时,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以前的想法。
书中写的不是无聊的真理,而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但在我看来,这完全是我们在生活中与父亲的对话。虽然这些都是傅雷给儿子的家书,但从内容上看,他们似乎在面对面交谈。他们感觉不到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国外,一个在海外,一个是严父,一个是流浪者。
傅雷,一个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对亲人有着无私的关怀,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给儿子的信中,不难看出他对儿子的深情、鼓励和指示。字里行间散发出傅雷对儿子的深爱,不仅肯定了儿子,鼓励他树立努力工作的`决心,也增强了儿子对成功的信心。此外,他还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儿子多与自己沟通,为孩子指明前进路线和发展方向。
傅雷是傅聪的父亲、老师、朋友和知己。他们不仅谈论琐碎的生活,还谈论生活和艺术。傅雷不仅是他儿子的榜样,他也成为了我们的好榜样。他告诉我们,阅读不是提高自我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是阅读,我们也不能只关注某一学科,而是多方面阅读;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盲目努力,懂得适当放松;与人交流,礼貌交流,不要给人留下忘恩负义的印象;始终关心祖国,以报效祖国为己任。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的想起父亲。平时他总是板着脸,对我很严格,有时候会让人望而生畏。我经常和他对抗,制造很多矛盾。但是看完这本书,突然觉得自己更了解父亲了。我明白他对我的爱是深深的对我的爱是他告诉和指责的。不同于母爱的温柔,父爱是深远而宽广的。
《傅雷家书》是一本真正改变我的书。这是一本关于父母和孩子关系的书。它可以让父母更了解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这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读的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古镜以铜为材,制作精良,但无法较完整反映事物。现镜以玻璃为材,反映事物非常清晰。但要论最好的镜子,那就莫过于傅雷。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最重要是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事实上傅雷确实做到这一点。
他先通过对自身的'写信习惯与傅聪的,让傅聪理解仅仅一件小事,一点细节在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
不但仅在生活,在人际交往,在读书求学,甚至在感情处理上,傅聪都会从傅雷那得到很多,也会以傅雷的所作所为与自身对比,发现很多需改善之处。傅雷这面忠实的镜子名副其实。
对某种事物了解久了,便有特殊的情感,傅雷这面“镜子”也不例外。他对儿子的情感,却始终把舔犊之情放到第二位,把做人和艺术永远摆在首位。每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做人的问题,傅雷以自身为例,教导傅聪: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不气馁,获奖不骄傲……
傅雷不但拿自身当例子,还列举其它各种名人,如莫扎特,萧邦,巴尔扎克等艺术家,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艺修养,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大奖,还是后来赴各地演出,傅雷如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事件上看,傅雷这面镜都尽职尽责,在傅聪的路上,傅为他打好了基础,并在其身后时时刻刻注视着他。
以傅雷为鉴,可正傅聪之衣冠。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傅雷朱梅馥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是一部充满着父爱母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在《傅雷朱梅馥家书》中,我看到了一对父母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夫妻二人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本书主要是傅雷朱梅馥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举止文雅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生活上,傅雷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信中最经常提到的是让儿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吃饭要营养均衡,人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作为父母,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孩子,当儿子傅聪只身漂流海外时,傅雷夫妻二人不顾国际航空邮费的昂贵,屡次给儿子邮寄一些乐理方面的书籍甚至是母亲为儿子置办的生活用品。生活方面母亲往往比父亲细腻,在双方来往信笺中,几乎每封信都有母亲在儿子吃穿住行方面的嘱托,而父亲在这些方面虽只有只字片语,他更多的是对儿子艺术,做人、思想等诸多方面的教育。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涓涓细流”,在这本书中有很好的提现。
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让儿子做艺术之前先学会做人,让他不论如何忙碌,不论大小事,都应与他人有所交待,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其次,在做学问方面,在未出国之前,其父就让傅聪早些精修所去之国的语言,给孩子如何学习外文实质性的建议,以便于日后交流做艺术。傅雷早年也留学海外,他深知只身漂泊海外的艰辛,故要求儿子对出国前的工作与生活进行总结,在心理,精神上提前做好准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傅雷在家书中多次与儿子畅谈古今,分析李、杜以及苏、辛等诗集的特点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国情怀,理解通透,见解独到。信中体现傅雷优秀的中华民族信念感,他教育孩子要以报效祖国为第一要务,高瞻远瞩,立志进取。傅雷以《琵琶行》和《长恨歌》诗句的分析,以古人对乐理的理解触类旁通的引导儿子对其更深的感悟。
书中也不乏父亲对儿子面临困难时的激励与安慰,当傅聪为刚开始成绩不理想而苦恼时,父亲以温暖的话语使其放宽心,并提出解决措施,在技术上多下功夫,底子不好要专注训练,长此以往必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儿子恋爱时,父亲告诫年轻人不要被恋爱冲昏头脑,要坚持真理第一,爱情第二的原则,自身得有原则,不可越矩;儿子在恋爱中失意时,父亲又及时劝慰道,“青年时期失恋能成就中年时的冷静,沉着,每克服一个困难就能超越一次小我,这样才能成就大我,要敢于正视现实与错误,不要被回忆侵蚀”。以一个阅历丰富的长者的视野让儿子将自己所疑惑,郁闷的事写予他,提及儿子可以在自己父亲面前无所顾忌。以自己情绪爱暴躁引发的祸事警醒儿子要学会自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做感情的`主人。从傅雷信中教儿子言行举止以及对人态度方面看,他是一个有教养的博学绅士。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书信中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存,并影响后世的父母教育儿女的态度方法,也影响儿女对待父母以及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态度。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傅雷的书是一本值得仔细阅读和咀嚼的书,也是一本罕见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值得尊重和模仿。
傅雷父子通过这些信件,不仅在两个人之间建立了坚实的纽带,而且通过这个纽带,让孩子和远离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深深的父爱,也许每个父亲都爱他们的孩子,但在爱的同时,不要忘记音乐、艺术、哲学、历史、文学甚至健康等综合教育,我不知道能有多少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家庭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们的生活。傅磊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异常。他通过信件指导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并透露了他对儿子的关心和爱。
在信中,他警告儿子人们必须经常强迫自己,不要强迫不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是抓住时间;科学彻底;不要在外面世界感到尴尬,随意留下来,不要打乱事先设定的时间表;修改小习惯等于修改自我意识和气质。这些不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的`吗?
世界上父母的爱是一样的。虽然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么有名,也不能说让人们立身处事的真相,但他们为我着想。无论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会先为我学习,为我计划。
《傅雷家书》中有许多伟大的生活真理,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的日常教导不是立身行事的标准吗?是的,许多家庭希望他们的孩子成功,他们的女儿成功,但有多少家庭能很好地教育他们的孩子呢?在中国,父母没有仔细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没有成功,所以他们伤害了他们的身心。他们的孩子不仅没有变得明智,而且更叛逆。因此,父母应该读傅雷的书,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读这本好书,因为它会感染我们,让我们意识到父母的良好意图,知道如何感激,它让我们知道艺术欣赏,在生活中,得到正确的指导。
无论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都会永远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蓝图,傅雷的家书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教案02-22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0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0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2-1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19
傅雷家书教学教案06-16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4-15
傅雷家书心得集合06-27
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优秀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