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学路上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学路上观后感1
XX月XX日那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走路上学》,看完这部电影后虽然我没有流泪,但它使我有许多的感触。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一对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傈僳族的姐弟俩。姐姐娜香天天溜索到对岸的学校去上学,而七岁的瓦娃,十分羡慕姐姐天天能够去对岸上学。但是妈妈不同意瓦娃溜索,一定要等在为地打工的爸爸回家后带着才能溜索,娜香也和他约定:等桥建好了,就她和瓦娃一起走路上学,再不用总是等爸爸回来才能溜索了。但是瓦娃抵挡不住来自对岸的诱惑,于是,瓦娃就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没过多久,瓦娃一个人偷偷溜索过江的秘密被第一次家访的聂老师说了出来。妈妈很生气,要打瓦娃。瓦娃被聂老师带给姐姐的红雨靴吸引了,瓦娃拿红雨靴作为不再溜索过江的条件。第二天早上,懂事的瓦娃在姐姐要上学时拿着雨靴还给了姐姐。一次,娜香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中看中了一双适合瓦娃的运动鞋,但钱不够,聂老师看到了,帮娜香买了下来,还帮忙把鞋放到书包里。在溜索的时候,鞋子快要掉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结果不幸坠入江中。因此,瓦娃再也不说话了,脑子里不仅仅想的是对溜索的恐惧,还有对姐姐娜香的思念。在春暖花开的春天,“爱心桥”终于建成了,站在桥上,瓦娃仿佛又看见了姐姐,他看见姐姐和自己手牵手,一起走路上学。
我被瓦娃和娜香那比怒江还深的姐弟情感动了,在姐弟之间能有这么深的姐弟情是很难得的,尤其在城市,姐弟都是抢玩具,抢吃的,抢用的,抢穿的,几乎什么都抢,天天吵架。而瓦娃和娜香却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来不吵架。
当我看见娜香为了一只鞋,而付出了生命的时候,我感动不已;当我看见傈僳族的孩子溜索到对岸上学的时候,我触目惊心;当我看见娜香的雨靴停留在石头间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看见瓦娃心爱的风车被瓦娃扔入怒江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当我看见瓦娃幻想着与姐姐一起走路上学的时候,我百感交集……
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却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既不会没书读,又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溜索上学,走路的就算了,还天天有专门的私家车接送,走的路也很平坦,不像他们,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还会摔倒;我们的饭也比他们可口、丰盛,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粮食;我们的鞋子不知有了多少双,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双,几乎每一个月就换,种类数都数不清……这些难道还不能充分证明我们比傈僳族的孩子幸福吗?
我们还能坐在如此明亮、宽阔的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运那!我们却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读书竟然不好好学习,不仅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还辜负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如果换作是傈僳族的孩子,那么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么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那些贫困山区,尤其是在云南怒江流域那里的贫困山区捐献衣物,自己的旧衣服、旧鞋子,旧书都可以捐,对于我们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那些孩子来说,却是心灵上最大的抚慰。
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傈僳族的孩子们早日能圆了“走路上学”的梦,以后能够更加方便地上学!
上学路上观后感2
以前,我总觉得不满足,我总是想要这要那,总想不用做作业,总想不用上学……可是自从今天,自从今天看完《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知足了。
在云南怒江的大山里,住着两姐弟。山边的路很陡,可以说根本没有路,而姐姐每天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我是幸运的,我可以走在平坦的路上,还可以坐车去上学。
因为山路很远,所以姐姐每天都滑绳索,滑过怒江,到江对岸上学,但这是极危险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绳断人亡。我是幸运的,我每天上学不用冒着生命危险,非常安全,不用滑绳索,有桥过江,不用走太多路,坐车就可以。
弟弟自幼很聪明,但妈妈却不让她上学,因为滑索过江太危险了,妈妈曾经就差一点掉了下去。妈妈爱子心切,但弟弟又想上学,便自己偷偷溜索过江去姐姐学校偷听老师讲课。与他们相比,我更是幸运,我不用担心妈妈不让我上学,我可以正大光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需偷听。
天气凉了,孩子们竟然都光着脚,穿拖鞋。我是幸运的,天凉了,有我袜子、棉鞋,还有家人关心与呵护。
我知足了,我是幸运、幸福的,我再也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只看我所拥有的,我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已是非常宝贵的。我与他们相比,我拥有太多,我比他们幸福……
虽然他们没有我们拥有的多,却同样被人关爱着。姐姐学校来了一位从大城市来的实习老师,她看到这里的孩子这样的贫困,她与她的.朋友捐款、捐物,给这山区的孩子送来了保暖的袜子,还有漂亮的新鞋。老师爱这里的孩子,她尽力去帮助孩子们,她看到姐姐想买一双鞋子给弟弟,但是钱不够,就帮姐姐买了下来。可是悲剧也发生了,姐姐在滑索时,见包里新买的鞋要掉了,便伸手去抓,却不料绳子断了,她也掉进了江里,从此再也没从江里爬出来。这一件事给妈妈和弟弟很大的打击,妈妈不管老师和孩子们的爸爸怎样劝说,就是不让弟弟去上学,弟弟也从活泼开朗变得一言不发,整天呆呆望着送给姐姐的风车......老师怕孩子就此沉闷下去,就主动上门给弟弟上课,可弟弟也没有以前那样有激情了。后来老师让弟弟给她画一幅画,弟弟带她到了姐姐和他常常玩的地方,在那一根柱子上,画下了,画下了弟弟的梦想——有一座桥,在怒江上有一座桥,弟弟与姐姐幸福地走在桥上去上学……六个月后,怒江上真的架起了桥,弟弟仿佛又见到姐姐,与姐姐手牵手上学去了……
电影结束,我又想起了那段音乐,不禁心一颤,泪湿润了眼角。我又看见姐弟俩那纯真、淳朴的眼神,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
回家路上,我渐渐陷入沉思,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度里,有些人能富可敌国,而有些人去如此贫困呢?!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去上学,不冒生命危险,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永远有人爱着他们……
爱在人间,大爱无疆。
上学路上观后感3
看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我要上学,我要上学”这句话一直在我耳响起。上学对于城市小孩来说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对于贫困山区的小孩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影片的小主人公——王燕,是一个聪明能干、不怕困难的小姑娘,她生长在贫穷的山区农村,她非常渴望上学读书,但由于交不学费,只能辍学。她每天向妈妈哭着要上学,但她妈妈也无能为力,只好对她说:“你要上学,自己去挣钱。”聪明的王燕听到这句话,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上学。但在这偏远的山区农村,要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呀!她每天趴在自家的母鸡旁,偷偷地捡鸡蛋,然后拿到集市上卖,还被妈妈揍了一顿。她卖笔给老师挣钱,但这些都挣不了多少钱,最后,她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买了一个小山羊,喂养大后卖给别人,终于挣到了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当她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时,手里还紧紧抓着那通过自己的汗水挣来的学费……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流下来。我被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她家虽穷,可是她志气不穷,不像村中的其她小女孩一样不读书,在困难面前,她不低头,而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燕—一个山区农村的小姑娘都能这样勤奋好学上进,而我昵?一个出生在城市的小姑娘,从不愁吃穿,不愁钱花,却每天要父母督促学习,相比之下,我觉得十分惭愧。我今后也要向王燕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同时,如果如果有能力,我也会尽量帮助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都可以上学。
看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我要上学,我要上学”这句话一直在我耳响起。上学对于城市小孩来说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对于贫困山区的小孩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影片的小主人公——王燕,是一个聪明能干、不怕困难的小姑娘,她生长在贫穷的山区农村,她非常渴望上学读书,但由于交不学费,只能辍学。她每天向妈妈哭着要上学,但她妈妈也无能为力,只好对她说:“你要上学,自己去挣钱。”聪明的王燕听到这句话,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钱上学。但在这偏远的山区农村,要挣钱是多么不容易呀!她每天趴在自家的母鸡旁,偷偷地捡鸡蛋,然后拿到集市上卖,还被妈妈揍了一顿。她卖笔给老师挣钱,但这些都挣不了多少钱,最后,她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买了一个小山羊,喂养大后卖给别人,终于挣到了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当她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时,手里还紧紧抓着那通过自己的汗水挣来的'学费……当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流下来。我被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她家虽穷,可是她志气不穷,不像村中的其她小女孩一样不读书,在困难面前,她不低头,而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燕—一个山区农村的小姑娘都能这样勤奋好学上进,而我昵?一个出生在城市的小姑娘,从不愁吃穿,不愁钱花,却每天要父母督促学习,相比之下,我觉得十分惭愧。我今后也要向王燕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同时,如果如果有能力,我也会尽量帮助山区的小朋友,让他们都可以上学。
上学路上观后感4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陕北高原特有的阳光。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就是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她们都交不起,妈妈就不想让她读书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她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妈妈最后就说:“你想读就自己赚钱读吧”!于是,仅仅12岁的小主人公王艳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
“摘一斤枸杞可以挣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挣够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这个坏小子!)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我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贫穷的感觉曾让我有切肤之痛。可是现在呢,单位、同事、班车、小区将我与贫穷隔离。每天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打交道、投资、到超市买净菜、感受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主动交往。似乎,贫穷与我无关。
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多久啊,我就对贫穷这莫冷漠这莫麻木!好没良心!那几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曾经和一个经历很丰富的人交流过。他同样来自社会底层,大学毕业到深圳打工,过腻了打工的生活来北京考法硕,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有中国第一考之称的国家司法考试,他还说以后读博时学新闻然后去当记者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我们那次交流就涉及到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对于贫穷麻木的问题。那次我们认定大概是集体没良心。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不管有没有力量都再不去关注那个苦难的阶层,那还有谁为他们说话?而我们脑子里似乎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成理想,却不愿意为贫穷呐喊为消灭贫穷贡献力量,还怎莫使天下太平啊,多虚伪阿!我们都忙着追逐自己那无边的物欲呢!
【上学路上观后感】相关文章:
《上学路上》教案06-29
上学路上大班教案02-13
《上学路上》教学反思03-17
上学路上作文300字08-06
上学的路上作文300字10-10
大班教案《上学路上》反思12-10
上学路上作文300字[合集]02-18
(合集)上学路上作文300字08-21
上学路上观后感11-10
《上学路上》观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