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民教育》心得体会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民教育》心得体会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与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老师和家长的职责意识和对他们的权利、责任、义务的认识。为能默契配合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我认真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拿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本书,我对它确实有点好奇,我就想知道义务教育到底包括那些方面。其中,对四十条,我有点体会。我最近在参加本科函授,这也算继续教育的一种。然而,跟义务教育的条例有点歧异。
第四十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也就是说,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而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则是教师的权利。
继续教育很有必要,我想没有教师会否定。我也感到自己特别需要读书学习,但是目前的培训资金数额不小,让一些人很难接受,内容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这也是广大教师的心声。
首先,授课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不否认大学里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但是他们很多人不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有的大学教师对参加进修的教师也有误解,认为小学教师观念落后,素质较差,所以上课也不认真讲课,糊弄完拉倒,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有的更是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在读研究生来上课,效果可想而知。当然,大学老教师嫌暑假天热,报酬少也是原因。
其次,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行政命令式的继续教育的确有其长处,如能够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便于推广等等。我们得承认,通过三年的函授,很多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学生观。
但这种培训方式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教师的精力。特别是广大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为此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按每个教师继续教育费用XX元算,全
《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2
读了《人民教育》第十二期《用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以后,使我感触颇深,《人民教育》读后感精选——用爱走进学生心灵。文中崔凤春老师在谈“怎样用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时强调给学生多一点爱和赞许,这一点我很赞成,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多去关爱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学生,并让班级里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偏爱后面的群体,把爱播撒,让后进生的心田充满阳光。拉起他们的手一起前进。这样走入社会的学生,才会有爱心。教育是一种崇高、受人敬仰、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教三年来,一直都梦想着能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但怎样做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靠自己在学术上的影响力来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靠自己人格感召力去塑造学生。高尚的师德是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的、长远的影响。为此作为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这份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到无怨无悔。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做出榜样,要言行如一,诚实守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才能潜移默化的学着你做这种人。就像我要求学生抓紧早上的时光好好复习一样,我相信我能做到的,学生也一定能做到,的确通过几天的率先垂范学生也都做到了。
三、用爱心浇灌每一位孩子的心田人们常说:“爱生如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如果说高尚的师德在教育教学中像一条小溪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爱会使它异彩纷呈,一路欢歌。教师从事的是良心的工作,肩上挑着建设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希望,社会的嘱托,父母的寄托。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它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记得本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后进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想放弃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完成,甚至还抄袭别人的作业,当时看到此种情况,我气极了,真想责打他,但转念一想,
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也有他的原因,不妨听听他的解释,通过了解我知道其实他也想学好,就是底子太薄弱了。于是我顺势利导找他谈心。经过我和学生们的鼓励和帮助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从此他变得自信起来,事后他非常感激我,还给我制作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您对我的厚爱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看到这张卡片,我知道我该怎样做,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浇灌每一个渴望得到甘霖的幼苗,让他们早点长成参天大树,现在我在我的学生身上用事实证明了爱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改变一切,让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四、尊重、理解、信任自己的学生教育家韩凤珍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我班里有名学生,,性格暴躁,不遵守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接连不断;影响极不好。有一次,在课堂上,这名学生先是埋头趴在课桌上,一会儿又直起身体,拿本书转了起来,招致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回头观望。我并未打断上课,只是冷眼注视他,而他则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一会儿,他又拿出一张纸,给周围的同学观看,纸上不知写了什么内容,惹得周围同学不认真听课。我终于按捺不住心头的怒气,把他从教室里喊了出来,严厉的批评了他,谁知他竟与我作对,先是冷眼看我,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后来竟然直接跑回教室了,让我无法收场。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内心一直不停地思索:难道真没办法使他变好吗?紧接着一天下午他又从学校翻墙跑出去了,我十分恼怒,对他非常失望,但我抑制住激动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激动的情绪会影响考虑问题的周密性,而此时他对谁的话都听不进去,而且还会强词夺理。因此,我把事情暂时搁置一边,这样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正面冲突,我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天晚自习,我借故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我搬来一把椅子请他坐下,他眼睛盯着地面,一声不吭。片刻之后,我打破了僵局,缓缓地说:“我首先应该向你道歉。”他猛得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我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说下去:“以前的事,我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不该在气头上说一些挖苦的话,在全班同学面前伤了你的自尊心......”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他打断了,他脸涨得通红地说:“老师,您可别这么说,都是我不好,我不该上课说笑、逃学、打架......”我笑了:“你做得不对,我做得也不对,我向你道歉,也接受你的道歉。” 借此机会,我询问他厌学的`原因,后来我跟他说,正是因为你的苦衷,老师很理解,但你不能因此不爱学习,没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每天无所事事,比起做一天的和尚就撞一天钟来还不如,你觉得你对得
起自己吗?”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领悟地摇摇头。同时我赞扬他有悟性,接着说:“据我观察,你跟别的同学谈话时反应敏捷,有自已的独特的见解。”他听后很高兴。至此以后,我特别注意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于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后来他真得变了。
五、多鼓励,多表扬,多做换位思考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应多用引导、启发、激趣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使学生从不懂到全懂。及时鼓励和表扬进步的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遵守适度,及时、公正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与学生坦诚相待,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尊重他们,像朋友一样,做一个良师益友,而不是喋喋不休说教,要耐心地和他们谈心,理解、尊重他们,这样学生才能够乐意、心服口服的接受意见和批评。这就是所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孩子的严父,慈母,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在学校,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存在着不同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以朋友的身份来赏识和尊重学生,使学生把整个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慈母之心、严父之态真心的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让他们知道老师有多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的心灵。
七、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为了“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孩子父母的重托,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搞好教学工作,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教师自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教师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得过且过。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使自己永远站在自己业务的前沿阵地上,同时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源源不断的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的具备,具体反映在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上。教师要爱好广泛,并了解多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对待学生经常注重严厉,但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相比,却缺少了力度和理论上的认识。
读了《人民教育》的许多文章后,我觉得有很多的话,让我醍醐猛醒,汗颜不已。对于教师,受学生喜爱和欢迎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因此在以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克难奋进,不断创新,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靠自己学术上的影响力,靠自己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塑造学生,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材来。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的征途,新的挑战,我有信心做的更好,真正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一切生机盎然!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和同事们围聚在一起,学习《人民教育》20xx年第4期刊载一组文章?生本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进行思考,互相探讨,思维的碰撞中,教育的热情在燃烧。?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如草根在老师们的心底萌发着新芽。
庞大的知识体系扑天而来,淹没、遮蔽了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事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缺少一种系统的课程意识,对?教什么??怎么教?没有一种整体观。浅层的教学流程的变化,并不能触及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和教学的再造,要真正?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就需要二次生长和重新构建。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在《改革核心:课程与教学的再造》一文中说:?语文教学必须寻找本质的、吻合于学生生命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学生应用语言文字进行阅读、思考和表达,就是包含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我们必须以语文实践的路线取代语文分析的路线,变教‘语文分析学’为以语文实践为本体的真正语文,开辟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人有语言本能,而当孩子识字之后,这种本能以对文法的敏感表现出来。生命的提升只要求应用和发挥这种本能,而不是教本能就会的东西,这就指向语文实践取代语文分析的教学。而痛苦的是,我们的语文分析教学一直在教人的本能就会的东西,在?教本能?。这是语文教学困境的症结。
拜读了陈武的《在学习的核心之处做文章》后,我对?什么是学习的核心?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的核心?是?思想的发生处、知识的形成处、情感的涵育处、德育的生长处?。其实所有学科都是大综合,我们应该打破学科的森严壁垒,让课堂回归学生生活,让自然、社会、自我都成为课程资源的源泉。
读了李卫林的《让学生参与课程再造》,我特别喜欢文章里谈到的?在生本教育的实施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促使课程发生新的转身。?可惜的是现在的情形是,很多老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认为自己的讲解是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不同理解没有充分暴露,更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只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样想的。教师不要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挡着,要让开来,让学生和教材直接联系,不仅联系书本,还联系社会和自然。
从耿文超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中,我挖掘出?知识只有成为整体时,才会显示其生命力。课堂组织形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如讨论交流式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通过本期的学习交流,我明白了:只有在生本教育的引领下,教育的基本问题才可以由教育内部来解决。其根本在于揭示教与学的关系是?老农和小苗?的关系,把动力体系的核心从过去的教的一方彻底回归到学习者一方,成为前所未有的动力之海。为了?彻底?,在操作上,不仅需要进行教学组织的'小组化,以及先学后教之类的安排,更为关键和有思想技术含量的,是课程和教学的重构以至再造:语文教学路线从语文分析回归到学习者的语文实践,数学教学路线从知识目标转向学习者的数学思维实践,英语教学路线从英语注入转向学习者的英语活动的实践,等等。如果说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顶层设计,实现顶层设计的关键则在课堂。而课堂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和教学的重构甚至再造。课程再造的关键,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所教内容和程序契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甚至实现?无缝对接?。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慧根论?,就是这种对接的要害。掌握这个关键的实际权力的,不是别人,恰好是我们一线老师。从学生好学出发,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再造,将成为生本教育最亮丽的篇章。
最后应当指出:我校的课程整合已有一定的实践,现在要思考怎样更好的把一切知识、一切资源、一切方式围绕?学生?重组,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一以贯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怎么教?和?教什么?的课程配套改革中,实现生本教育。
郭思乐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生本课堂的美好:?教育原本似乎是课堂的事,但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天地之和煦,人情之至美。在此咫尺之地,孩子们真正地创造,敲击未来之窗,因为每个飞蛾都要自己化茧成蝶。?我们相信,每一次的学习探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唯有学习,能让我们化茧成蝶。因为春天来了!
《人民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可敬的老师,您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很多的代价,我们能理解,但不能原谅你。因为你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自己的时间和幸福。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看电视、看电影、欣赏音乐的时间,我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欢乐,没有了自己独立的`时间。如果读书和阳光只能选择其一,那么我们宁可不读书!”一封学生给老师的信,读后不得不叫我们身为师长者汗颜。我们引以为无私的奉献、我们自以为严师就会出高徒、我们自以为勤能补拙是良训、我们自以为培养出了这么多勤奋学习的小乖乖,难道都错了吗?学校本应该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但现在孩子们说“我不想上学”,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什么问题了啊?
掩卷沉思,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学生早早的赶到学校开始早读,中午放学回家吃饭超不过一个小时就又坐到了教室。下午放学时间到了,肚子也饿的咕咕叫了,可是老师们却依然滔滔不绝,语文老师走了,数学老师又来了,英语老师还在等着布置作业,好不容易熬到天黑了,放学了,回到家里还有一堆家庭作业等着呢。学生们一天中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哪里?属于自己的快乐在哪里?学生的个性又如何发展?学生如此的学习态度,教学效率如何保障?学生如何持续发展?面对现状,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办?
很显然,出路只有一条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课改,要让课堂变得快乐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尊重学生,转变师生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乐学、善学、爱学,提高课堂效率就直接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学生能够主动的自觉地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他们能够真切的感到自己在快乐的成长,那么学生不但课外有了自主的时间,就连课堂上也有了自己的思想。读书与追求阳光,两者皆我所欲也,两者独我可以兼得也。
【《人民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人民教育的心得体会三篇07-30
人民教育的心得体会四篇07-29
人民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07-29
《人民的小康:民生福祉》心得体会05-05
人民好教师心得体会03-31
人民好教师心得体会03-16
人民医院进修心得体会12-02
人民满意的教师心得体会04-02
人民教师师德心得体会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