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9月18日,我在青口镇中心小学参加了“赣榆县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中观摩了韦惠华老师执教的《学而不厌》和陈学壮老师执教的《北冥有鱼》的示范课,最后听取了由朱红甫主任主持的讲座。通过培训学习,我认识到上国学课,意象大于意义,不求字字落实,重在培养兴趣。教学中,要掌握两条原则: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有时一课的教材内容很多,教师要学会取舍,在人文熏陶上有所取舍,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在文言常识上有所取舍,不要面面俱到,帮助孩子们学有所得。要使我们的国学课更加有效,需注意三个策略:诵读积累(字音、节奏、语气、韵味)、巧用注释(读前、读中、读后)、巧妙链接;处理好四个关系:国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资源拓展和文本解读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人文熏陶和积累语言的关系。我们要把国学课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学习国学要以诵读、阅读为主,要注意学生的基础,要基于学生的体验,对于古今义有差别的字的意思理解要在教学中落实。醉心于国学,徜徉于经典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国学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已有一年多,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课题实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9月18日上午参加了全县小学国学课堂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活动。”通过两节公开课对比学习,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自己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这是一次成功的培训学习活动。
青口镇中心小学韦惠华老师上的《论语百学不厌》,课上韦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积分法,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节成功的教学示范课。
印象较深的是陈学壮老师的《庄子北冥有鱼》示范课。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选择,一节课学习整篇课文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容量大,“能学多少学多少”。学生学习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教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中,陈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带读、齐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和着节拍读等多种朗读比赛形式,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成功的国学课堂教学课。
学习《经典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
最后朱红甫主任为与会者作了《经典阅读:在国学的本原和光芒中徜徉》的报告。在报告中朱红甫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国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对课程推广的实施经验,他的睿智的思考、丰厚的底蕴、独到的见地,特别是昂扬而热切的使命和责任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曾经我觉得《国学》高高而不可攀,遥遥而不可及,有阳春白雪的味道,《国学》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至20xx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
阅读《国学经典与教育》后,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读到《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要经常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论语》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理解了《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让我学会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守信。国学知识是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当你看不清前方时,它会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学习《国学》能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吧。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5
9月1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口小学举行的全县国学经典教育研讨课活动。青口小学的三位语文老师执教了一三节节精彩的观摩课。随后,县教科室的朱红甫主任主持了张丽老师的关于三字经教学的课题开题报告。
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张海侠等三位老师执教的一节《论语.学而不厌》,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所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朗诵,体会古诗文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师相机点拨下,学生自己就会总结出学习古诗文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要学会“变通”。其次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诵读经典,知道了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因此,学习经典诵读的最佳年龄是48岁的孩子。这个时段的孩子,直感能力强,记忆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产生很大兴趣。若老师善加引导,他们还可以在学古诗文的同时,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非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8
9月18日,在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又一次聆听了两节精彩的国学经典阅读课。此次活动是县局教研室朱红甫主任对国学经典教育教学的又一次深入推进,自从去年的金秋九月,国学经典教育在赣榆县安了家,一年多以来,国学经典已经在赣榆大部分学校开了花,国学经典已悄悄地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上午,一共有四节国学经典阅读课,因为是两节并列进行,所以,我只聆听了韦惠华老师的《论语.学而不厌》和陈学壮老师的《庄子。北冥有鱼》。课堂上,老师们把国学经典的韵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陈老师教的《北冥有鱼》这一课,深厚的教学功底,浑厚的嗓音,听着听着就陶醉于课堂上那纯粹的美啦!陈老师把国学经典的教学形式展露于老师们面前。让听课的老师明白了国学经典是教学模式。就如朱红甫老师所讲的`国学经典怎么上的三点一样,第一是兴趣大于强制,第二是意向大于主导,第三是积累大于理解。最后,张丽老师对国学经典的课题研究的开题作了一个简要的报告,朱老师对课题的实施等过程性进行了指导。
我一边听课一边就在思考,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有何好处呢?朱红甫老师大力推行国学经典进课堂,对孩子们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有何重要作用呢?在学习中,有句话让我深受感动,“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育人”。是啊,做人比成才更重要。很多学校现在将德育放置一边,殊不知德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没有德育的教学是可悲的,没有德育的教学是缺失的!学生可以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因此,大力推行国学经典进课堂是一件有利于新一代成长的好事!我衷心希望国学经典教育之花在赣榆县所有学校绚烂的盛开!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9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年年担任班主任,每天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时常让我意识到这份工作的神圣与沉重。我经常想,无论我将教他多久,都要珍惜他这段生命的历程,让其充实而不白费。所以,我要有一个全程全面的生命意识,努力让每个学生发展,发展,发展具体来说,那就是夯实人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基础。因此,当学校安排我参加本次国学学习时,我立即欣喜地接受了这门课程,并积极认真地学经典,接受经典的教导。通过学习,经典教育在我的思想上逐渐达到了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一、诵读,走近经典。
教学中,我以诵读作为突破口,将诵读贯穿于国学课的始终。首先我加强范读,发挥示范的作用,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其次,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采。再次,就是用古典音乐助阵,渲染气氛,让学生把身心投入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我静心听学生朗诵,时常感到像到了音乐殿堂,很美很美。实践证明,儿童熟读成诵形成的记忆力不但不妨碍理解力的发展,反而会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坚实基础;文化经典优美的旋律和韵律又可增强记忆,透入心灵的深处,达到升华人性的教育目的。
二、诵读经典,定心养性。
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有时让学生掩卷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背诵又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学生的方法,集体背,同座位的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一时书声朗朗,情绪高涨。有时老师也参与,学生热情更高。
读经时,我尽量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要求理解。据研究,儿童读经,所读唱过的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能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与行为。经典,是我中华民族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我们个人的学识毕竟有限,学生诵读经典如同接受圣人教诲,久而久之,必能定心养性,养成良好的性格,成就一生的幸福。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接受经典的影响,用行动表现出来,我在班中规定:谁犯了纪律,就要相应地背一段《弟子规》或《孝经》,以示教育。这样不伤人,又能将读经与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家长特别拥护。这种做法慢慢成了一种风气,甚至延伸到家庭。学生在家中做得不好,家长也会叫他相应地背一段《弟子规》或《孝经》,以示教育。我回家也这样教育自己4岁大的小孩(她已经会背诵《弟子规》全文)。有趣的是,有时大人犯错,孩子们也会给背上几句,作为劝谏。一大一小相视而笑,错误就这样在愉悦的气氛中一点点改掉。小孩因“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而颇有成就感,大人也因“长江后浪推前浪”而倍感欣慰。《弟子规》、《孝经》等经典,就是两代人共同的道德行为准则。
学与教的结合,孩子们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不但能背下许多经典美文,更重要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的风气越来越好,在学校班风评比活动中经常拿到“流动红旗”。当然,这与家长的配合也是分不开的,毕竟孩子在家的时间还是比在学校多。实践也证明,凡是家长配合得好的背诵熟练,各方面进步快。事实上,家庭的学习气氛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是很大的。我一直对这些积极支持的家长心存敬意。因为,孩子们他日果真有所成就,老师只是做了指引,而家长,那是他们脚下的巨人啊!
三、诵读经典,快乐学习。
背诵对儿童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和享受。小孩子善于机械记忆,又处于大脑发育的敏感期(2-13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有很多好处。背诵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巩固率方面有显著性的提高;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背诵开发右脑的潜能,提高了认知和思维能力。
四、诵读经典,开发潜能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据研究,儿童读经的方式,先不求理解,而只是背诵,表面上看来,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就因为在背经的过程当中,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的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如此看来,诵读经典还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日益聪明能干,善莫大焉。
诵读经典成为我和学生共同的兴趣。随着朗朗的诵读声,“经典”在学生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撒播开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典教育产生了效应
一,因对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有了了解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二,心中逐渐产生宽容善良的人性美。
三,有了自勉、自律的意识,形成优良班风;
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用佛家的语言,就是“功德无量”。她熏陶了学生,也熏陶了我。我们读经典,读成一种享受,读出美好的世界,读出幸福的人生。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参加在深大举办的育灵童国学经典教学高峰论坛,又一次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精髓得以传承的希望!
李灵玲院长从国家层面提出了重拾经典对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的意义,引出了的重要发言“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从学生发展方面提出了重拾经典对于育人、国家发展以及文化复兴的促进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国学意义的嬗变、国学经典课程的构建以及教学的实施办法。
然而,作为听众的我却还是感到遥不可及!原因有三,其一,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革新,使现今的我们面临一个经典文化严重断层的处境,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传统教育,自然在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底气;其二,高考指挥下的小学教育,侧重点似乎没有倾向于经典教育,这必然影响着实施的方向;其三,已经改革开放的当下,纯粹的传统经典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是否真的.能够融合?鱼和熊掌真能兼得?
随后的示范课似乎又为我们拨开了云雾。身着一袭民国装的老师温文尔雅地献上了古诗教学《白梅》,她引导着学生从自读、诵读到吟唱,当中介绍了平仄声,学习了格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有音韵,藉由这浓浓的音韵,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古诗意境之中,令人久久回味。蔺**老师执教的《弟子规。同是人》一课,则是运用了“四化教学法”,即诵读化、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孩子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得乐不可支,自然地吸收了我们原以为他们吸收不了的知识。教无定法,实在是大开眼界!
看来,任何质疑或批判,其实都指向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愿经典课程得以实施、得以发展!但愿祖国经典文化能找到传承之路!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其实,与其说分享一下国学的所谓经验,倒不如说是就这个命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一则中国国学实在是博大精深,自己实在所知有限得紧,用分享一词真的十分惶恐。二来在国学教育方面已有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及方法,自己只不过是按照这些大伽所教的依葫芦画个瓢,而且这个瓢还差得很远。这是内心话,真心话。
不过既然不得不说,又不敢乱说,那就姑妄说说,权且谈一下自己的一些陋知吧!
一、为什么要学?
这个“为什么”其实也很有意思。真正的为什么要让孩子学点国学已有专家回答了,我就不再赘述了。就我个人来说,远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高大志向继而培养或者期望孩子满腹经纶,经世济世之才,但是毕竟作为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家国情怀,俗语说“十人九儒”嘛。事实上,正是因为自己觉得国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同时国学又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我们,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 荔林小学的校训不就有老子说的“上善若水“吗?2班的黑板上好像也有”博学,慎思“一语,: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则省掉一字就被中山先生当成了中大的校训了,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来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复旦大学的.校名及校训更是要么来自尚书,要么来自论语等等等等,所以,个人认为所谓国学,它就如同空气一样重要而平常,早已经进入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让孩子学国学的个人原因。那就是,自己喜欢,所以为什么不呢,加上自己对其他东西知之不多,也无法引导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也就只能从这开始了。
二、要学什么?
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其实,所谓国学命题太广太泛,诸子百家各种流派,大学小学经学文学各种分支,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各种文章,不一而足,都是国学啊。没有抓手,从何学起? 但毕竟,对于国人来说,无外三教九流一说,而其中,儒道两家又是必须。所谓入世者儒,出世者道(佛),儒者人之需也,道者,路之首也。所以,就先从《老子道德经》一书入门吧,这个即方便背诵,读起来又不那么拗口同时启蒙一些哲学的东西。四书五经又是国学重中之重儒说经典,感觉也是一个标准配置。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嘛,儒家的来源最直接的莫过于孔老夫子说过的话,所以论语吧。不过这些东西,经书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无异于天书,完全是不知所云。同时觉得一个更健全的人格养成,美学奍成文学也是必不可少,诗经虽然好,但是自己却无法引导。还是大众化的唐诗小孩容易理解,也琅琅上口。同时个人以为,诗歌可以作为发蒙材料,认一点字,对于汉语韵律之美都多少有一定的正能量作用的。所以,这就是个人的选择,老子,论语,唐诗,当然学点三百千之类的也是很好的。
三、要怎么学?
其实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以为,可以套用一句话,如何学这个问题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所谓“关键在于执行,细节决定成败”,学习也应该大致上是一个道理。其一,条条道路都通罗马,法无定法,其实都可以的。其二就是 罗马不是一天修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只有厚积方能薄发。简而言之,就这两条,确定方向目标然后以一贯之。坚持,勤奋就是不二法门。其实,论语,老子,荀子(劝学)等经典里面就有非常多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个人认为是很好的,只不过,知易行难,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曲解一下孔夫子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学到了而且要实践它)却是很难的。但是,只要做到了,就应该能够体会学习的快乐的了。有句心灵鸡汤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对于国学好像也是适用的,具体方法就不讲了,个人以为先简单化后重复化,国学的学习应不会令我们望而止步的。
顺便插一句,个人认为学习不是快乐的,至少开始的时候是快乐不起来的,但是学习终归是快乐的。我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可以的话,先让孩子成为知之者,继而成为好之者,继而成为乐之者。如果解决了“如何成为”这一问题,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过程将是一段令人愉悦的旅程吧。
有机会能够有大家共勉,是我莫大的荣幸,再次谢谢肖老师,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参加《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几位老师为我们上的精彩讲课,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老师与龚老师的两节课。
来自深圳田心小学的钱爱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课例设计新颖,整堂课以课前谈话、课件领读、学生诵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借助教材注释,自主感悟。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入情入境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整堂课以“读”贯穿,真正体现了只求诵读,不求甚解的原则。钱老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的氛围,让学生领悟悬梁刺骨和蘘萤映雪两个典故的真谛,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
而同样来自田心小学的龚白羽老师的示范课很精彩,她为我们上了一堂《弟子规》,龚老师的.课堂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素读;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学习了古诗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龚老师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体味到国学经典,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龚老师的课例,让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课到底怎样教?钱老师和龚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我们只需要求学生读通了读顺了读出美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祖国的精粹文化。
这次培训会,让我明白了国学的教学,是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中培养情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口、耳、脑并用,以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潜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深读课文过程中能熟读成诵。国学经典的教学就是要“以读为本”,并读悟结合。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还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活动应尽量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集体组织的活动感受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快乐,把幼儿从束缚的活动内容与空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的活动。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及年龄特点,创设游戏区,投放游戏材料。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它在适宜的条件下,会给孩子确立未来的理想,而理想又能成为其终身奋斗的目标。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达尔文虽屈从父命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从小对动植物感兴趣,最终他跨入生物科学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一定的条件影响下发展变化的。我们要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我在我们县第二幼儿园的一次观摩中,我看到幼儿在“《开诊所》”的区角游戏中,教师做了大量准备,准备了听诊器,大量的药品等,还给幼儿带上小白帽,穿上白大褂,打扮的真像一个“小医生”,激起了幼儿的强烈兴趣,“小医生”还真懂得不少,能说出几种疾病的名称并开单拿药,自始至终幼儿兴趣盎然。万物实质及其因果关系的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应注意从幼儿的兴趣上出发,让幼儿置身于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并处在活动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使幼儿愉悦的心情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如: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幼儿拿拼插玩具当“话筒”,举在嘴边,非常投入地“演唱”,就可以从而了解到幼儿有表演的兴趣和愿望。于是,我就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纸筒、布头儿制作成“话筒”,把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和儿歌串录下来,并找来响板、撞钟、铃鼓等小乐器等,来帮幼儿搭建“小小舞台”,并且在这当中增设表演游戏角,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如在玩“建筑”游戏时,幼儿有的能分享、合作、共同协商来建构,而有的幼儿则喜欢以独立游戏、平行游戏为主,因此,教师在游戏时可以把积木分成几筐,使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放小汽车、小树、花、人物、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三)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敢于与同伴交往并且大胆想象,从而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注重挖掘、分析各类游戏活动中潜在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因素,使幼儿的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培养,所以我们就要创设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并且使活动室环境布置与有关自信心的主题结合,
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尽量运用旨在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积极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比如,有一名幼儿偶然来到语言角,她学着老师的样子,从布口袋里拿出几个手指偶,套在手上,用不连贯的语言讲起故事来,这时我虽然看到他讲述得不太好,但是从中我发现了这位小朋友喜欢讲故事,我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他说:“你讲得真好,老师真爱听!”这位小朋友听到了我的话,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幼儿的一个随意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便得到了强化,使幼儿从这种自信心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总之,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发展幼儿各方面的兴趣,要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幼儿对某些事物或某个活动的兴趣,多是直接的、暂时的、不稳定的,这种兴趣多是由幼儿的好奇心引起的,一旦幼儿的对它的疑问解除,兴趣就消失。所以我们要注意使幼儿游戏活动与高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与幼儿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这样会增加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进而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5月23日上午,20xx年河南省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推进会在开封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出席仪式并讲话。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启动仪式由省教育厅主办,开封市教体局、河南教育时报社承办。
毛杰指出,幼儿教育是教好后一代的基础的基础,它关系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德育、智育、体育的健康发展。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就是希望借此机会,扭转一些幼儿园、家长过度强调知识准备的认识偏差,坚决抵制和摒弃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和教育内容的错误倾向,切实重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及社会性发展等关键素质准备,注重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勤学好问、认真专注的学习习惯,引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体验和向往。
毛杰强调,要强化行政推动,精心部署实施。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20xx年的宣传月活动作为治理“小学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家园合作、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宣传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宣传活动安排部署。要坚持科学导向,注重专业引领。各地要发挥教科研机构、高校、幼儿园和小学的专业资源优势,把握正确宣传导向,大力宣传推广本地入学准备和幼小衔接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精心策划宣传内容,严格把关,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活动,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公益性。要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工作实效。要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参与,同步开展宣传活动,促进幼小协同,双向衔接。要广泛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开展大型公益讲座、专家访谈、现场咨询等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
据了解,为发挥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薄弱地区和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省教育厅去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工作开展一年多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丰富的结对帮扶行动,优质幼儿园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幼儿园在园所管理、师资建设、保育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帮扶,我省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园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对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在本次宣传月期间,还针对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了经验交流、专家讲座、微格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展示,并组织了幼儿园实地观摩活动。
宣传月期间,省教育厅还将围绕“科学做好入学准备”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幼儿园科学入学准备优秀课程(经验)宣传推介、幼儿园科学入学准备工作座谈会、河南教育名片(幼儿园组)发布仪式暨观摩研讨会、“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优秀案例征集等活动。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教育心得体会08-22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01-15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04-14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04-08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6篇11-26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15篇02-27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8篇07-31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四篇07-31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6篇07-31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4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