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泉映月》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泉映月》心得体会1
每一首乐曲都有着它们独特的风格,并且包含着不同曲作家意识深处的情感。在他们烦躁不安时奏出的旋律带给听者的也是愤怒与躁动,包括伟大的贝多芬、莫扎特。
有时,平凡中也能绽放出绚烂的烟火,一如荒漠中盛放着娇艳欲滴的花朵一般,奇迹也会恩顾普通的游者。在他们身上,也有着常人不易察觉的音乐星光在闪烁着,神秘而又美丽。
而这其中,又有一位伟大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一个盲人乞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登峰造极的二胡乐曲的呢?在寒冷腊月之时,他又是以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当时的世界?
初听时,我们也许并没有什么感触。但在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后,却可以看见它背后的凄凉苦楚。委婉流畅、跌宕起伏的曲调流露出如泣如诉、如悲似怒的情调及对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配合苍劲的运弓处理,将他内心中的悲怆和苍凉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般的真切感受。
阿炳将毕生的悲哀和凄苦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上了。从琴弓飘洒出的乐符,曲折悠扬,如同苦涩的泪水从脸颊上滑落,带着无尽的哀恸,从冥冥的暗空中落下来;又如同哀伤的白雪,飘落在无人问津的寒冷荒川上,无声无息地被埋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悲哀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如诗如画。在这一幅画卷中,我看到了阿炳坐在街边的石阶上,拉奏着这首《二泉映月》,怀着对昔日美好景色的回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在白雪纷飞的严冬悲歌着。
我可以听见曲中悲怆的情愫,听见那位乞丐艺人对人情冷暖,世态严凉的评诉,看见他早已快冰冻的,哀伤的心。在这段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后,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让我觉得耐人寻味。
既有对世事的感慨,对自己现境的悲凉,又有对光明的渴望,这多种情感让《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响彻大江南北,也让它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泉映月》心得体会2
当我的二胡老师朱老师给我讲完《二泉映月》的作者————阿炳的故事后,我就有一种想听《二泉映月》的冲动。于是,我上百度搜出这首曲子,细细的欣赏着,沉醉在了音乐中……。一开始,曲子委婉缠绵,一个苦难的故事拉开最初幸福的帷幕。缓慢又舒适的音乐将我带到了二泉边。在月光下,小阿炳倾听着师傅的教诲,这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啊!渐渐地旋律越来越高,开始了凄凉的故事。我好像看到了憔悴的阿炳,戴着墨镜,拉着二胡在街头流浪。他的师傅已经去世了,他也双目失明了。此时,寒风吹乱了他的头发,雨淋湿了他的衣服,他的`内心开始彷徨。
接着,曲调更高了,从凄凉转入悲愤。阿炳把所有说不出来的苦融入到了旋律中,向我们倾诉不公平的现实,不平等的命运!我看见他在呐喊,在反抗!北风呼啸,那泉水中的月亮也因此变得惨淡无光。
高潮过后,乐曲变得恬静柔美,阿炳似乎进入了憧憬。是的,无论怎样的苦难都不能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二胡的痴迷,对家乡的想念……
从音乐在悲欢离合的旋律中结束了,阿炳用弓和弦把他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好像也经过了一次圣洁的洗礼。
我终于明白《二泉映月》是不朽的千古绝唱,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二泉映月》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
《二泉映月》心得体会3
一、“四听”的教学设计,大气磅礴,低吟回唱。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文的教学,孙老师把这个“纲”定在了“听”上面。全文的教学,螺旋式上升,分别安排了四个听:
上课伊始,孙老师让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所搜集的有关阿炳的资料。然后很自然地说道:“阿炳是一位盲人艺人、苦难艺人、他的《二泉映月》是他的不朽之作,想听吗?”又问学生,用什么来听?学生回答:“用心来听。”孙老师相机板书:听。播放音乐,让学生谈谈听到了什么?这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一次在会场响起,带着课前对阿炳苦难身世的大致了解,孩子们开始走近《二泉映月》。
当孙老师深情朗读起第5节时,《二泉映月》第二次又响起。此时,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苦难,在悲凉的曲调中,抗争、呐喊的声音已经跳出了音符。
第三次,当学生的朗读和着音乐响起的时候,老师、学生、听课者与这首二胡名曲已经融为一体,此时的孙老师已经不是授课者,而是一位顶级的指挥家,指挥棒轻轻一挥,带着人们走进了音乐;此时的学生已不是学课文,而是在品味音乐,在乐曲声中深情地读着民间艺人阿炳的身世;此时的听课者,也不是在学习名师的讲课方法,我们忘记了笔记,融进了课堂,与课堂上的师生同喜同悲。
最后孙老师通过扩充的故事,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顺势发问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此时此刻,这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带着人们走进了阿炳的一生,走进了对人生的思索之中。余音绕梁,绵延不绝。在本课教学中孙老师从多角度去呈现《二泉映月》,在师与文本、师与音乐、生与文本、生与音乐、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学者之间,架起了对话、互动的桥梁。套用昨天薄校长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演讲中所说的确立了一种“对话型”的师生关系,老师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理念。
二、善于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教学找找阿炳的身世的关键词的环节时,抓“双目失明”让学生闭眼感受;抓“卖艺度日”让学生谈生活中看到的卖艺人的场面;抓“生活的穷困,疾病的折磨”又创设两个场景“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是怎么卖艺的呢?狂风怒吼,双目失明的阿炳又是怎么卖艺的'呢?”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再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这环节中,孙老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举一反三,现身说法,让学生积淀了情感,走近了阿炳,走近了《二泉映月》。
三、善于点拨学生领悟,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教学中处处透露出孙老师的“智”,体现了他的“平等中的首席”,每一处的重难点出,通过孙老师的巧妙点拨,让学生一次次地领悟,灵魂一次次得到洗涤。如: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
又如: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拿起书来,“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二泉映月》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二泉映月》03-21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2-04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2-09
课文《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2-08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3-18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3-03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2-12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15篇02-09
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