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4 09:09: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

  《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这本书是他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书中他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全书共分为四章,开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学】中袁先生就讲述了自己从被命数所困到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经历,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从他的故事,让我们切实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改变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禁锢。

  因果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定数,但是也并非不可改变。关于命数已定,云谷禅师这样描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数虽定,但要看我们对待它的态度。行极善的人们,命运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为他不断的累积善果和福报,这极大的福报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变为吉祥;而行恶的人,命数同样不能确定的,因为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极大的恶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报变成祸事。

  我们的命运终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我们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变,我们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书中袁了凡追问命数是否可改时云谷禅师说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命数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泽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个人造恶,就自然折福,个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紧接着禅师又列举出佛经里的句子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来证明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的事实。但要注意,这句并不是鼓励大家为求功名富贵、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这样单纯只为一己贪念而为善,没有真心诚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业障。

  我觉得,在现代的社会当中,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想有所改变,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积累。有这样一句古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读书、多学习,多做有意义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学习不良嗜好,不做恶人。要心存善念、积德行善,无贪念、无恶念。只要这样每时每刻的累积,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样,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正如《了》文后面章节中所说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2

  从同事手中借了一本《了凡四训》,是《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这一版本。实在惭愧,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本大大有名的书,只是看到封面上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这几个字,当时运道正衰,就毫不犹豫借了来。

  确实是本好书,虽然对于受到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人而言,里面一些观点不能认同,但仍是一本读来大有裨益的书。刚刚读,想把自己一些初步的感想写出来共享。

  《了凡四训》是一本家训,简单言是一本讲改命的书,鼓励人修身积善,改变命运。我读了最大的感觉是要改命,先改心。要使自己有一颗平静之心,能平静的面对命运中不能改变的部分;要有一颗勇敢之心,使自己有勇气去改变命运中更够改变的部分;要有一颗智慧之心,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分辨哪些是能够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

  人生来有命,这命既是外在的环境,如时空背景,你生于哪个时代,地区,家庭背景,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也许还有一些冥冥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命运中很多不能改变,比如你是生于奴隶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生在米国还是利比亚阿富汗;父母是大富之人还是赌徒酒鬼;或者生来就有北京户口还是长在偏僻山乡。那些冥冥之中的东西就先让它继续说不清道不明吧,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天性,也就是我们的.内心环境,我们的心。命运的大部分已被时空环境所掌控,我们无法自主,可天助自助者,命运可以改善,要改善命运,就要先改变心灵。

  很赞赏文中了凡先生与云谷禅师的一段对话: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了凡)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有果必有因,了凡先生反躬自身阐述了自己不得科第,没有子嗣的原因。由于自己不培养福德,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喜欢出风头,压制别人,心直口快,轻言妄谈这些毛病导致薄福,不能科第。因有洁癖,善怒,没有爱心,心地残忍,不能舍己救人,爱说话,发牢骚,喜饮酒,晚上不睡觉,伤害精神体力这些毛病,致使没有子嗣。命运表象(科第不中无子)的产生与这些原因(自身性情、习惯)息息相关,要改善命运,就要先改心。

  希望我能勤快一点,尽快写出《了凡四训》读后感的下一节向善之心。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3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方、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鲁花,让我有机会明白和学习《了凡四训》。刚开始的时间,我有一种抵触情绪,以为那么浅显的道理早已熟知,等到学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用心去理会。既然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兰州的那天,我盯着我碗里的拉面,我意识到原先缘分无处不在,我吃过的每碗拉面、读过的每一本书、相遇过的每一个人,都是缘分。

  在开篇,主要讲的是立命的学问。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祭祖的连根养根情怀真切的诠释了立命有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不论富贵贫困,亦不论漂泊他乡还是安守乡土。人的命运由先天注定,但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作恶多端,即使命中富贵,而现实也会穷困潦倒。有一句励志的话说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犯过很多的错误,有时就没有思考再一次遇见这样的状况就应怎样解决,导致了二次吃亏。总是以为自己敢于承担职责就能够了,当从学校跨入到社会职场,明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知过改过,善莫大焉。认识到做错是不就应的,是羞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我们藏得多么掩饰,没有别人看到的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就应忘记我们的良心在颤动。在怀着羞耻心的同时务必有着务必改过的决心,每一次大的错误都是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细节的累积下酿成大错的,而每一次在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总是倔着脾气找理由!期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

  智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阳善和阴德之间做了鲜明的陈述,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乐于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便是大善。在与人交流时说脏话,与人一齐吃饭时不讲礼仪都是不善的。长存着帮人的心,用德行渡人渡己!

  《了凡四训》的文眼在最后的篇章—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从内心做到谦虚很不容易,谦虚不只是善于说我错了和对不起,但常说我错了和对不起是谦虚的基础。谦虚的途径有很多种,知过改过、知恩报恩、敦伦养份和扬正气化怨气等都是谦虚的表现。从它们的'表意来审视自己,在生活中以此为标尺。化怨气是自身现阶段最欠缺的地方,在与商超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感觉有些人总会在为难自己。期望在以后我能真心用感谢的心对待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快速的成长,感谢。我也感恩那些从内心里为我着想、帮忙我的人。

  《了凡四训》告诫我们,首先就应有我帮你、我错了的念头,有真善美的念头。体魄是短暂的,思想是永恒的。就像稻盛和夫经验思想的成功案例一样。从思想根源上有善的念头、谦的念头,从而支配我们的行动。行动上的有所改善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生活怎样对待你我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期许我们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勉励自己。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4

  该书是一部动人心魄,污染人心的书,处处蕴含着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储藏着求善求真的智慧;处处告诫后人要有喧扰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诚恳;处处能够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泼出色,艰深易懂。书中立命篇,就是说要发明运气,而不是让命运来约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式,发慈悲心,广积阴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爱的襟怀,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专讲谦虚的利益,谦逊的效验。

  此书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须居心领会,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说自己有多深的觉醒,只敢说自己还有一颗仁慈的心。平时生涯中也碰到过一些决定,假如你能不违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动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觉也不会睡平稳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开些,真正的看开———不计较一时的得失、甚至声誉与好处

  回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做了很多错事。所幸父母给了我一颗善良的心,不致在这滚滚红尘中全体迷失了天性。当前为人处事必定不要违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5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通过学习使我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创造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训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人。要想改造命运,不被命运束缚住,就应当遵循“断恶修善”、“灾消福来”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这却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就要不但改过,还要积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与人相处,待人谦虚了,从中学习,自然便有了进步。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在教我们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和存好心。现如今社会上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人心来讲,了凡四训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同时,对国家社会的安定,也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6

  此篇了凡先生通过多则公案来告诉我们积善能过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了明判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了凡先生很强调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人之心,否则就是假善,而内心期待回报也是伪善。我们凡人做"好事积善"不明善恶的标准,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你对他总是包容有佳,看似你的包容是善的,实际上你不对此人加以引导改正反而纵容他的不好的品行,这不是真正的善。也经常能看到什么高管名人捐钱"行善",转身拿此事做文章书标榜自己,或捐钱修庙,看似行善积德,其实心中是想贿赂神灵,祈求升官发财。这些钱也花了,"慈善"也做了,最后还是没有好的福报,就是伪善假善的结果。

  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颠覆性的摧毁了我之前看待很多善恶的`认知。另外了凡先生提出了行善的十点刚要,都很受用,具体的还得书友翻书阅读才能真正体会运用。总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其中一两点,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7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家书。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积善之方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在学问上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8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谢同盟,感谢众师。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9

  看到此篇时,还是颇有点惊讶,我以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养会是什么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等等大气磅礴的词汇,没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两个字:谦虚!了凡先生教戒儿子说:能过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别人的支持帮助和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之为"谦得".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话放到今天的社会也是十分受用的。现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也开始膨胀起来,却常常忽略了谦虚这一品德,谦虚的人,别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当他"老师"教诲他东西,也都乐意做他"贵人",这样谦虚者得到的机会更多。

  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应。如果读者能仔细体会并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终身。

  《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伟大著作。了凡先生将毕生的经历和修养,结合真实生动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谱写了一本启迪人生的智慧之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读后感,我有幸能读到此书,希望你也是幸运之人。

  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读友能读到此书,并从中受益。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0

  此篇讲述了凡先生从认命到决心改命的过程。了凡少年时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来各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这让了凡先生对"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无欲无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轨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里。直到有一次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导和点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终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终于在此篇里解读到命运的真相,弄清了宿命与造命之间的关系。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其实命运二字是分开的:命与运。可以认为人的"命"是确定的,而所谓"运"是个人行为,言语,心念与反应的宿世果报。

  每个人的阴阳运数不定,是动态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带有此运,不代表已运此运。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给到每个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贫瘠,一些山峦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们"命"里初始的轨迹。但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种子,怎么经营结什么样果还得看你怎么"运".有些先天土地富饶,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结果可能断送了命里本该有的福报,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经过后天的辛劳努力,可能就会创造出命中本无的东西,以此造命改命。现实生活中总有出身平凡却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马云",也有出身名门却几度蹲牢狱的"张默".所以我们都应该正视我们的"命",把握好我们的"运":命中有时,需珍惜;命中无时,需努力!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1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作者是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2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比如,意识到每天熬夜是一种坏习惯,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改,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天下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3

  《了凡四训》电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内容。今天来说一说我的第一遍观后感。

  说真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从头到尾看下去,甚至开始了第二遍的观看。

  这部电影,也应该说是这本书,里边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内容。虽然我说过信佛、敬佛,其实是相信内心的信仰。说实话,我到现在不信鬼神,至于这本书里讲到的内容,比如说某某人行善,后来子孙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把它归结为神的点化和恩赐,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环境的影响。

  首先,相比于灾荒连年,饿殍遍野,能够行善的人,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殷实,这是物质上的丰厚;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养也比较高,相比于常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比较重视,后事子孙得以继承祖先遗风,这是精神上的丰厚。

  最后,根据吸引力法则,行善之人,必会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识之士的`欣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良人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进。这就是现在人说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有慈父,有良师,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归,子孙后代必然会一代胜过一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义道德,也可以收获功名利禄,即内外双得。其实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这就是古书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吧。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4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对他说,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周易》这本书就是用来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不能改变,那何来趋吉避凶?《诗经》里也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论的包袱,说谁谁就注定有福,谁就注定无福,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福气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得来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5

  《易经》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累善德的家庭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是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是积阴德。《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的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积德行善自然会有好报,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行善带来的后果,切莫好心办坏事。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6

  经好友和学校推荐,我利用寒假假期阅读了《了凡四训》一书。《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改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细心阅毕,犹如仰一座金佛,佛光四耀,让我头脑清醒,素心向上,对人生、命运、祸福有了本质的认识。

  一、了其一生,善心永存。

  袁了凡前辈,童年丧父,勤学习文,遇一老者,言其命数,一一核定,预其无子,预其不登科第。云谷禅师鼓励他不要拘于天命,而应多行善事,必定会有福报。让他“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出功过格,每日登记,善事不断,果真中举。“后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果真生一男。

  这是迷信吗?非也,。这不是纯粹的拜佛求经,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行善。天有好生之德,你存善心,行善义,冥冥中所愿就会达成。这是自己种下的因,结成的果。你行善,会利于他人,也会间接利于自己,自己的天地就会开阔,所求即会成真。

  所以,行善且是诚心行善,会提升自己的境界,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帮人人,人人帮我。亦如此。

  二、不避错误,诚心改过。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善之人,亦会犯错。《论语》中写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过错是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犯了错,诚心改过,根本上改过,亦是善事一件,应乐而为之。

  三、积善之方,爱敬存心。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教我们心中要有大我。“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教我们克服困难去行善,爱人敬人之心长存,积善无穷,万德可备。有人说过,感恩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对于滴水之恩与我们的人一定,要涌泉相报,这是一种行善;对于陌生人的相助,更是高级的积善。“水滴筹”中那些急需帮助者,与我素昧相识,但每每我都捐出一份爱心,不论多少心意贵诚。

  四、谦则受益,德高转命。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求。时刻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时刻保持高尚之德,命运之神,亦会青睐与之。

  《了凡四训》,坚定了我向善之心。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了凡四训》有感08-13

《凡卡》心得体会09-25

《了凡四训》读后感优秀10-09

《了凡四训》观后感01-13

阿凡达2心得体会12-22

有关编程实训心得体会 实训心得体会03-30

实训心得体会06-13

工训心得体会03-25

实训心得体会【精选】07-2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

  《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这本书是他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书中他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全书共分为四章,开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学】中袁先生就讲述了自己从被命数所困到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经历,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从他的故事,让我们切实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改变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禁锢。

  因果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定数,但是也并非不可改变。关于命数已定,云谷禅师这样描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数虽定,但要看我们对待它的态度。行极善的人们,命运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为他不断的累积善果和福报,这极大的福报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变为吉祥;而行恶的人,命数同样不能确定的,因为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极大的恶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报变成祸事。

  我们的命运终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我们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变,我们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书中袁了凡追问命数是否可改时云谷禅师说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命数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泽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个人造恶,就自然折福,个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紧接着禅师又列举出佛经里的句子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来证明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的事实。但要注意,这句并不是鼓励大家为求功名富贵、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这样单纯只为一己贪念而为善,没有真心诚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业障。

  我觉得,在现代的社会当中,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例子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想有所改变,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积累。有这样一句古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读书、多学习,多做有意义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学习不良嗜好,不做恶人。要心存善念、积德行善,无贪念、无恶念。只要这样每时每刻的累积,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样,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正如《了》文后面章节中所说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2

  从同事手中借了一本《了凡四训》,是《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这一版本。实在惭愧,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本大大有名的书,只是看到封面上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这几个字,当时运道正衰,就毫不犹豫借了来。

  确实是本好书,虽然对于受到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人而言,里面一些观点不能认同,但仍是一本读来大有裨益的书。刚刚读,想把自己一些初步的感想写出来共享。

  《了凡四训》是一本家训,简单言是一本讲改命的书,鼓励人修身积善,改变命运。我读了最大的感觉是要改命,先改心。要使自己有一颗平静之心,能平静的面对命运中不能改变的部分;要有一颗勇敢之心,使自己有勇气去改变命运中更够改变的部分;要有一颗智慧之心,有足够的智慧能够分辨哪些是能够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

  人生来有命,这命既是外在的环境,如时空背景,你生于哪个时代,地区,家庭背景,也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也许还有一些冥冥中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命运中很多不能改变,比如你是生于奴隶社会还是现代文明;生在米国还是利比亚阿富汗;父母是大富之人还是赌徒酒鬼;或者生来就有北京户口还是长在偏僻山乡。那些冥冥之中的东西就先让它继续说不清道不明吧,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天性,也就是我们的.内心环境,我们的心。命运的大部分已被时空环境所掌控,我们无法自主,可天助自助者,命运可以改善,要改善命运,就要先改变心灵。

  很赞赏文中了凡先生与云谷禅师的一段对话: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了凡)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有果必有因,了凡先生反躬自身阐述了自己不得科第,没有子嗣的原因。由于自己不培养福德,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喜欢出风头,压制别人,心直口快,轻言妄谈这些毛病导致薄福,不能科第。因有洁癖,善怒,没有爱心,心地残忍,不能舍己救人,爱说话,发牢骚,喜饮酒,晚上不睡觉,伤害精神体力这些毛病,致使没有子嗣。命运表象(科第不中无子)的产生与这些原因(自身性情、习惯)息息相关,要改善命运,就要先改心。

  希望我能勤快一点,尽快写出《了凡四训》读后感的下一节向善之心。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3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方、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鲁花,让我有机会明白和学习《了凡四训》。刚开始的时间,我有一种抵触情绪,以为那么浅显的道理早已熟知,等到学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用心去理会。既然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兰州的那天,我盯着我碗里的拉面,我意识到原先缘分无处不在,我吃过的每碗拉面、读过的每一本书、相遇过的每一个人,都是缘分。

  在开篇,主要讲的是立命的学问。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祭祖的连根养根情怀真切的诠释了立命有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不论富贵贫困,亦不论漂泊他乡还是安守乡土。人的命运由先天注定,但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作恶多端,即使命中富贵,而现实也会穷困潦倒。有一句励志的话说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犯过很多的错误,有时就没有思考再一次遇见这样的状况就应怎样解决,导致了二次吃亏。总是以为自己敢于承担职责就能够了,当从学校跨入到社会职场,明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知过改过,善莫大焉。认识到做错是不就应的,是羞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我们藏得多么掩饰,没有别人看到的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就应忘记我们的良心在颤动。在怀着羞耻心的同时务必有着务必改过的决心,每一次大的错误都是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细节的累积下酿成大错的,而每一次在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总是倔着脾气找理由!期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

  智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阳善和阴德之间做了鲜明的陈述,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乐于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便是大善。在与人交流时说脏话,与人一齐吃饭时不讲礼仪都是不善的。长存着帮人的心,用德行渡人渡己!

  《了凡四训》的文眼在最后的篇章—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从内心做到谦虚很不容易,谦虚不只是善于说我错了和对不起,但常说我错了和对不起是谦虚的基础。谦虚的途径有很多种,知过改过、知恩报恩、敦伦养份和扬正气化怨气等都是谦虚的表现。从它们的'表意来审视自己,在生活中以此为标尺。化怨气是自身现阶段最欠缺的地方,在与商超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感觉有些人总会在为难自己。期望在以后我能真心用感谢的心对待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快速的成长,感谢。我也感恩那些从内心里为我着想、帮忙我的人。

  《了凡四训》告诫我们,首先就应有我帮你、我错了的念头,有真善美的念头。体魄是短暂的,思想是永恒的。就像稻盛和夫经验思想的成功案例一样。从思想根源上有善的念头、谦的念头,从而支配我们的行动。行动上的有所改善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生活怎样对待你我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期许我们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勉励自己。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4

  该书是一部动人心魄,污染人心的书,处处蕴含着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储藏着求善求真的智慧;处处告诫后人要有喧扰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诚恳;处处能够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泼出色,艰深易懂。书中立命篇,就是说要发明运气,而不是让命运来约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式,发慈悲心,广积阴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爱的襟怀,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专讲谦虚的利益,谦逊的效验。

  此书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须居心领会,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说自己有多深的觉醒,只敢说自己还有一颗仁慈的心。平时生涯中也碰到过一些决定,假如你能不违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动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觉也不会睡平稳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开些,真正的看开———不计较一时的得失、甚至声誉与好处

  回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做了很多错事。所幸父母给了我一颗善良的心,不致在这滚滚红尘中全体迷失了天性。当前为人处事必定不要违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5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通过学习使我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创造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训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人。要想改造命运,不被命运束缚住,就应当遵循“断恶修善”、“灾消福来”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这却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就要不但改过,还要积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与人相处,待人谦虚了,从中学习,自然便有了进步。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在教我们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和存好心。现如今社会上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人心来讲,了凡四训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同时,对国家社会的安定,也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6

  此篇了凡先生通过多则公案来告诉我们积善能过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了明判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了凡先生很强调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人之心,否则就是假善,而内心期待回报也是伪善。我们凡人做"好事积善"不明善恶的标准,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你对他总是包容有佳,看似你的包容是善的,实际上你不对此人加以引导改正反而纵容他的不好的品行,这不是真正的善。也经常能看到什么高管名人捐钱"行善",转身拿此事做文章书标榜自己,或捐钱修庙,看似行善积德,其实心中是想贿赂神灵,祈求升官发财。这些钱也花了,"慈善"也做了,最后还是没有好的福报,就是伪善假善的结果。

  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颠覆性的摧毁了我之前看待很多善恶的`认知。另外了凡先生提出了行善的十点刚要,都很受用,具体的还得书友翻书阅读才能真正体会运用。总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其中一两点,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7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写给后代的一本家书。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认为今生前世既然已经成为定数,无需迷茫,但同时也没有了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实践说明了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证了古圣贤孟老夫子所谓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积善之方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创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我们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在学问上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8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谢同盟,感谢众师。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9

  看到此篇时,还是颇有点惊讶,我以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养会是什么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等等大气磅礴的词汇,没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两个字:谦虚!了凡先生教戒儿子说:能过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别人的支持帮助和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之为"谦得".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话放到今天的社会也是十分受用的。现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也开始膨胀起来,却常常忽略了谦虚这一品德,谦虚的人,别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当他"老师"教诲他东西,也都乐意做他"贵人",这样谦虚者得到的机会更多。

  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谦虚的效应。如果读者能仔细体会并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终身。

  《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一部伟大著作。了凡先生将毕生的经历和修养,结合真实生动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谱写了一本启迪人生的智慧之书。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读后感,我有幸能读到此书,希望你也是幸运之人。

  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读友能读到此书,并从中受益。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0

  此篇讲述了凡先生从认命到决心改命的过程。了凡少年时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来各个阶段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这让了凡先生对"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无欲无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轨迹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也陷入命中无时莫强求的宿命论里。直到有一次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导和点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数和自求命数的原理,终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终于在此篇里解读到命运的真相,弄清了宿命与造命之间的关系。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其实命运二字是分开的:命与运。可以认为人的"命"是确定的,而所谓"运"是个人行为,言语,心念与反应的宿世果报。

  每个人的阴阳运数不定,是动态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带有此运,不代表已运此运。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给到每个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贫瘠,一些山峦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们"命"里初始的轨迹。但要在这片土地上种什么种子,怎么经营结什么样果还得看你怎么"运".有些先天土地富饶,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结果可能断送了命里本该有的福报,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经过后天的辛劳努力,可能就会创造出命中本无的东西,以此造命改命。现实生活中总有出身平凡却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马云",也有出身名门却几度蹲牢狱的"张默".所以我们都应该正视我们的"命",把握好我们的"运":命中有时,需珍惜;命中无时,需努力!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1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作者是袁了凡。该书为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以其亲身经历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2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比如,意识到每天熬夜是一种坏习惯,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改,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天下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3

  《了凡四训》电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内容。今天来说一说我的第一遍观后感。

  说真的,这部电影拍摄的条件实在是太简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从头到尾看下去,甚至开始了第二遍的观看。

  这部电影,也应该说是这本书,里边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内容。虽然我说过信佛、敬佛,其实是相信内心的信仰。说实话,我到现在不信鬼神,至于这本书里讲到的内容,比如说某某人行善,后来子孙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为古人解释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把它归结为神的点化和恩赐,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环境的影响。

  首先,相比于灾荒连年,饿殍遍野,能够行善的人,家庭条件相对来说还算比较殷实,这是物质上的丰厚;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养也比较高,相比于常人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比较重视,后事子孙得以继承祖先遗风,这是精神上的丰厚。

  最后,根据吸引力法则,行善之人,必会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识之士的`欣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良人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进。这就是现在人说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有慈父,有良师,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归,子孙后代必然会一代胜过一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义道德,也可以收获功名利禄,即内外双得。其实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这就是古书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吧。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4

  “命由天做,福自求之”,袁了凡早年遇到过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

  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和尚,和尚对他说,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周易》这本书就是用来趋吉避凶的,如果命运不能改变,那何来趋吉避凶?《诗经》里也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忤逆天道,要自己为自己增加福祉。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不要有什么宿命论的包袱,说谁谁就注定有福,谁就注定无福,这都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福气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行得来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人才能真正的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5

  《易经》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累善德的家庭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是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是积阴德。《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的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积德行善自然会有好报,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行善带来的后果,切莫好心办坏事。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篇16

  经好友和学校推荐,我利用寒假假期阅读了《了凡四训》一书。《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改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细心阅毕,犹如仰一座金佛,佛光四耀,让我头脑清醒,素心向上,对人生、命运、祸福有了本质的认识。

  一、了其一生,善心永存。

  袁了凡前辈,童年丧父,勤学习文,遇一老者,言其命数,一一核定,预其无子,预其不登科第。云谷禅师鼓励他不要拘于天命,而应多行善事,必定会有福报。让他“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出功过格,每日登记,善事不断,果真中举。“后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果真生一男。

  这是迷信吗?非也,。这不是纯粹的拜佛求经,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行善。天有好生之德,你存善心,行善义,冥冥中所愿就会达成。这是自己种下的因,结成的果。你行善,会利于他人,也会间接利于自己,自己的天地就会开阔,所求即会成真。

  所以,行善且是诚心行善,会提升自己的境界,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帮人人,人人帮我。亦如此。

  二、不避错误,诚心改过。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善之人,亦会犯错。《论语》中写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过错是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犯了错,诚心改过,根本上改过,亦是善事一件,应乐而为之。

  三、积善之方,爱敬存心。

  “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教我们心中要有大我。“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教我们克服困难去行善,爱人敬人之心长存,积善无穷,万德可备。有人说过,感恩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对于滴水之恩与我们的人一定,要涌泉相报,这是一种行善;对于陌生人的相助,更是高级的积善。“水滴筹”中那些急需帮助者,与我素昧相识,但每每我都捐出一份爱心,不论多少心意贵诚。

  四、谦则受益,德高转命。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求。时刻保持一颗谦逊之心,时刻保持高尚之德,命运之神,亦会青睐与之。

  《了凡四训》,坚定了我向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