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1 19:52:2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集合10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集合10篇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今日,到本园大厅观摩并学习了各位教师的教育笔记,我感触颇多,学习到了不少从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

  虽然我只观看了基本教育笔记,其中有已经踏入幼儿教育工作有些年头的教师,也有刚刚踏入工作的年轻教师,更有为人母亲的教师的笔记,给我带来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她们的教育笔记写得好的方面有很多,下面我来谈谈看了她们的教育笔记,我自认为好的方面:

  1、用心是关键。

  教育笔记写得不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用心”二字。如果只为了得到一两颗星星,而到网站上抄袭,就永远没有进步的机会。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看了这么多的'教育笔记,感觉用心写的笔记都真好!

  2、学习为人母亲的老师笔记。

  我观看了很多已经为人母亲的教师笔记,例如江伟伟老师、曲莹老师的笔记。她们都是有家有口的老师,平日工作能做得很出色,在写教育笔记更是用心。不仅仅想得周到,而且会把在家的育儿经验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是很难得的,以后更应多多向这样的老师学习。妈妈们,你们写得真好!

  3、大小问题一样重要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各类问题,大到教育教学,小到盥洗入睡。但是有一些年轻教师都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那么我们和她们的年轻相辅相成,为什么不能够做到呢?学习到了个别年轻教师的教育笔记,我认为教育工作上出现的各类问题都是要放在同样重要的职位上的。向年轻学习,老师们写得真好!

  4、向家长学习育儿经验。

  我们在教育笔记中很多老师都在些关于发现幼儿问题自己是怎么样处理的方面,而看到这么多的教育笔记只有一名老师有时候会写到和家长的交谈中,家长告知的一些育儿经验。细想,自己无论做了2年还是3年的教育工作,但大多数的老师都没有为人母亲,都没有真正的养育过子女。其实真正的经验在于实质上的育儿,实践永远大于理论。老师们能记载各位家长的育儿经验,真好!

  5、放手还原幼儿的童真,幼儿是潜力无限。

  是啊,孩子永远是童真的,是一张张白纸。在班级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小的情况发生,但是在发生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选择立刻制止,而并没有真正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其实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有些事情他们能做到得比我们都好。看到了黄妮妮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感觉真的很欣赏!

  感谢园长和助理提供了这一次给我们观摩教育笔记的机会,我感觉好的地方很多,用心的记载了以上几条,希望各个园内的老师们都能够学习到很多!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xx年10月7号中心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整天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有效观课议课》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三本书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不少,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些收获启示。

  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迫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的修养,加强教学基本功的修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王世威老师主要抓住一个“爱”字对我们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培训,他总结出了爱生九需要,即智慧、惩罚艺术、发现、尊重、教育艺术、鼓励、宽容、批评艺术、微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施予学生爱,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这样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更是快乐的,快乐地“教”与“学”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基石。我记得在我教二年级时,班中一学困生因未按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我让她放学后来我宿舍补一补,那天天气特别热,她站在我宿舍门口背书,我看见了说:“外面热,来老师宿舍背吧。”她进来后,我还给她搬来一凳子让她坐下背。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却感染了这位学生,她到六年级毕业时都不忘这件事,在作文中也曾多次提到这件事,她说是史老师的爱让她从此喜欢上了学习。现在她虽已上初三了,但还不忘记与我联系,而我通过这件事,也更认识到了一个“爱”字,可以温暖师生的心,增厚师生的情,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所以让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爱,爱满课堂,爱满校园,爱满生活,我们会收获到更多。

  我把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后的收获也谈一谈,“观课议课”的主题可以预先研究和准备。在观课的过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选择地把该观察的东西观察得仔细一点。为了避免预定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观察时扑空,预先确定的主题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课堂教学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还应该承认主题生成,鼓励老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

  把学习收获和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我觉得“观课议课”具有以下的优点:

  一、“观课议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参与性。

  二、“观课议课”使课堂教学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时效性。

  三、“观课议课”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研究活动。

  总之,“观课议课”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

  原则,在授课者、观课者、议课者的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思想的碰撞、相互的促进、共同的发展。

  最后我还想谈的是,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矗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注重基本功的积累与修炼。课本将教学基本功概念定位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素层面,分别归纳为“语言交流”“教具展示”“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指导”“教学评价”资源开发”“教学研究”等七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绝不能仅靠学习书本来实现,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地践行。

  正如xx所说,“静下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思考”,让我们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向更高境界努力奋斗吧!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因为组织1+1教师读书俱乐部活动,因为张文质老师的引见,认识了许多喜欢阅读也乐于推动教师阅读的朋友,朱永通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如此说来,认识永通老师的时间也有十年了。前些年,朱老师也常参加我们的读书月谈会,相识十年却不知道朱永通老师伟岸的身躯内却藏了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直到我读完他的《教育的细节》。

  《教育的细节》很经典,经典的教育范例值得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反复咀嚼和回味。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的细节》书中作者精心选择的范例无论从教育性、哲理性、典型性等方面都堪称经典,相信阅读此书的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书中得到启发,激起对教育现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

  在“减负,减出幸福来了吗”一文提到学校给学生“减负”的两件事让我读后在哭笑不得中心情愈加沉重:一件事是为了检查各校是否减轻学生负担,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组每天早上突击性的守在一些学校大门口,用电子秤检查学生书包的重量,凡超过规定的一律登记,排出名次在全县通报。某校的一位女生因为书包很重严重超标被检查时,“机智”答复检查人员说书包里面放着衣服、雨伞和球拍,被学校树为随机应变的典型。

  另一件事情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落实减负精神,重新规定上下午的放学时间并严格规定若放学10分钟后学校还留有学生的,一律取消该校参评“减负先进校”的资格。当年曾经把上午放学时间规定为10:50,给家长造成严重不便而令家长叫苦连天。

  书中形象生动的写道“每当一放学,教室则像进村的鬼子,恶狠狠地到教室扫荡,清空后的小院,一时间变得无比寂静,教室办公室不时传来笑声,此刻教师们大都聚在一起泡茶聊天,等待检查组的到来。”也因此朱永通老师大声疾呼“减负变成学校不得不想办法应付的一个又一个检查,这本身就是折磨人的巨大负担,所以,减去对学校多余的检查给学校松绑,让师生多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或许是避免‘减负’误入歧途的根本前提。”

  《教育的细节》里有智慧。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须经历的,而此工作也能考验出班主任教育智慧。在“润泽的座位”一文中,作者提出“如果一个班级里的人数是奇数,比如37或39,你会让谁来单独坐那个座位呢?相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但鲜有人去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育奥妙。”怎么对待“班级里单独的座位”,我在我们工作室“相约周三”网络研讨中提出这个问题,有老师说“让班长坐,是班长就应该承担责任”,虽然有道理但忽略了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班长如果长期在班级独坐不仅与同学沟通有问题,也可能因此而滋生“我是班长”的优越感;有老师说“让最爱讲话的学生坐”,相信这一招是许多班主任用过,对待话多的学生,无奈之下将其“孤立”,想想当年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也因为缺乏教育智慧而用过此招。

  此时想起,很是内疚、不安……朱永通老师在书中写道“总有教师独具匠心,从爱和尊重出发想出办法”,奖励表现最好的孩子下周在这个座位上坐一周,而且“不能坐太久,因为让谁的孩子去坐,家长们都会很有意见,且客观上,这个座位对孩子的视力来自心底,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这样一来,这个备受折磨的座位,变成了表扬的座位,吸引了更多的孩子想去做,不但孩子们愿意去坐这个位置。

  而且家长们也纷纷鼓励孩子们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去坐这个位子”,写到此,朱老师忍不住地赞叹“你看,脑筋一转把消极的处境变成积极的语言行为,这是多么美妙的教育艺术。每走到一个陌生的座位去做符合生长中的孩子的心理机制,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新的座位,无形中构成的适当刺激,暗合了人的炫耀本能,它可以激发出人潜在的正向能量。”

  《教育的细节》里有共鸣。朱永通老师《教育的细节》许多处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我想表达却表达不清的东西,因为在教育上我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教师。为此我做了大量的摘录,比如:“学校的风格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一个人的品位就是这种味道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有时候,一个学校的味道有可能在学生的记忆里嵌留一辈子。”,“任何一所学校的细节,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往往和它的文化有疏密不一的联系。看一所学校是否有人文气息,不用去琢磨那些贴在墙上给人看的标语或理念,也不用费心去加减乘除一个个考核指标的得分,有时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最近电视剧《太阳的后裔》成为热门话题,剧中传递了许多正能量的东西,比如生命高于一切,在医生眼里只有病人和健康人,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只要是生命,就不分国界、不分好坏,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的责任感;在自己被偷的情况下当小偷有困难依然能够主动帮助小偷,感动和影响了小偷使其改邪归正;完成任务接到撤离的'命令可以离开地震灾区却因为战士和医生的使命感而主动留下……剧中有一个细节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余震发生时,年轻的李医生为保全自己撇开一时半会儿也救不了的伤员而逃离废墟。事后这件事一直在内心折磨着他,在地震过后不仅没有告知家人自己平安,连即将临盆的妻子都没有联系,一脸愁苦抑郁地不断投入更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救赎,直到那位伤员原谅了他,他才原谅了自己,心灵如释重负,微笑重返脸庞。这个细节没有明显的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责、内省、自救而诠释人生的意义。

  正如《教育的细节》中所说“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的努力去改变。小如一厘米的改变,如果它挑战了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中反教育的‘习惯无意识’,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在我看来,与其整日期盼外在强有力的制度变革来改变一切,不如向内求和向外做,秉持一厘米之边的信念和行动。”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韩剧可以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对年轻人的影响那么大,不得不让教育者的我们反思: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有效?当我在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慨时,我昔日的学生则从中感受到我对教育的忧虑和不自信,为我鼓气说“老师二十几年前教我们政治时已经采用如今mba式案例教学法,把整本枯燥的政治教材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传授给我们,并引导我们开放性思考。

  这在那个年代,不可谓不大胆。也感谢老师的包容和高度,才让我们没有死读书而是能够更好思考什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适合我们的。如今的我们能够有理想,有情怀,有追求,有守护,没有人变愤青,更没有人变腐朽,老师之功不可谓不大。”学生的话再次让我坚定自己“学生的成长是如此的美妙和神奇,它不仅愉悦着教师的心灵、推动着学生自己的发展,也带给家长们信心和希望。学生是成全和成就教师的贵人。”的信念,也由此特别认同永通老师所说“好的教育,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的情感教育。

  教育的人间情怀,胜过无数的教科书和僵硬的规章制度。它是教育者伴随自身的生存状态而来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是教育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

  《教育的细节》是一本好读的书,符合崇尚简单质朴的我的胃口。书中无论理和例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看得出身为编辑的作者是真正热爱教育,真正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师,不仅为中国教育的前途忧心忡忡,也设身处地地在为教师的发展着想。

  如同他在书中所写:“事实上,在今天中国僵硬的教育体制下,不管是谁,都只能在体制的隙缝间做一些细小的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想跟游戏规则说‘不’,争取一点个人自由呼吸的空间,结果可想而知:你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因此,那些穿越俗世利益的拒绝声,自然多了些许悲壮美。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这本书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本书共分七个部分,作者以清新淡雅、细腻简约的语言风格,对教育、对人生、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及解析。书中文章立意高远而又充满实践关怀。当我看到封页上的一段文字,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段话这样说——

  “良好的教育不仅是充满智慧魅力的,也是充满情趣和艺术的。惟有健康的趣味能够养育我们的灵性和激发我们内在的兴趣。艺术是教育的一种境界和存在形式,艺术不是教育之花,而是教育之本。我们只有将自己融会与教育文化和教育的情境之中才能欣赏这种艺术。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心灵在一种有品位的精神氛围之中。”

  细细品味他的这本书,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读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肖川先生的书读到这里,我有着醍醐灌顶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对自己、对课程及其文化、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中尝试,开展各种合作学习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他告诉我们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不由的想,我在之前的学生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种莫名的恐惧。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成绩排队等,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注意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他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传递真善

  书中提醒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教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通过继续教育有学习我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这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看了许久。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对其中的几个故事记忆尤新。这个双休日,我又翻开了它,当我读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仍眼眶泛泪,深有感触。

  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的主人翁是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十二岁小男孩。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学习用功,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活全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干好几份活。白天工作,深夜还要为别人抄写邮件上的邮签条来攒钱。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亲为这个家这样得劳累,他就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偷偷地起床,来到书房帮助父亲抄写,睡眠时间就少了很多,影响了他的学习,当父亲了解到孩子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还天天责怪他,可小男孩心里虽然很委屈,但仍继续深夜抄写。当父亲知道小男孩是为了家人,为了他的时候,深受感动,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孩子。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这个小男孩深深感动着。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懂得了关心家人,为自己家分担责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年龄也与他相仿,而他最多考虑的是自己。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轻易获得的东西不会珍惜。他们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东西。还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宠爱着,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点困难就要找大人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上次组织的“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那次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内帮家里做一些事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懂事!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言表意的丰富性令人叹为观止。同样一句话,会因时间、地点、人物、语气、语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意义。

  “来兄弟敬你一杯!”有一次在酒桌上听到一位同事向我敬酒时如是说。我当时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你才多大啊,怎么称起我兄弟了?”他很疑惑:“没有啊,我比你小两三岁,你永远都是哥,我什么时候称呼你‘兄弟’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说话的停顿出了问题。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来,兄弟敬你一杯!”结果却说成了“来兄弟,敬你一杯!”

  有时语意过于连贯,还会出现歧义,甚至会闹出笑话。以前上学时,曾有人问我:“你早晨起来通常都做些什么?”我不加思索地答道:“尿泡尿刷刷牙洗洗脸,然后到操场跑操。”旁边的人哄堂大笑。我莫名其妙,笑什么呢?“哈哈哈哈哈……啊……笑死我了。你没有干净水了,非要尿泡尿去刷牙洗脸?”有位同学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向我问道。

  有些词语本身就有不同的`意思,这需要结合语境和前后语意来确定它的意思,当然,也有人会故意往歪了想。比如说“方便”一词,它有五种解释:1.便利。2.使便利;给予便利。3.适宜。4.婉辞,指有富裕的钱。5.婉辞,指大小便。生活中常听有人说:“我方便的时候请你吃饭!”说这话本来也没有什么,倘若这时有人一笑,含义就耐人寻味了。更有才的是:“我方便的时候,请你吃方便面。”如果往歪了想,是不是更令人忍俊不禁呢?

  汉语如此奇妙,如此有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它、使用它呢?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8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自身的知识很重要,一错就是错一整个班。在让学生学会到知识的同时,我也在复习。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我觉得一个教师能教好所有学生不容易,所以我会好好了解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我会抓好他们的计算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的进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将来我会在段实际那内进行必要的练习。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9

  假期,我学习了宋庆泮所长编著的《自主发展教育论》这本书,书中第三部分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让我感受很深,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不足目前我们很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学习,按照老师的思路走,思想禁锢,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动脑思考,课堂上没有迸发思维的火花。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任务后就以为是万事大吉,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影响他人学习。不会主动的反思自己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更不会主动的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急需进一步提高。

  其实,自主学习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更需要教师的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适度困难而又能克服的学习任务,以增加其学习成功的机会;需要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树立与其相同处境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便于其获得替代性经验;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下面谈谈我个人对于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点想法。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就像有待点燃的火把,一旦点燃,其潜力无法比拟。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演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听、去模仿、去思考,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会学有所获的愉悦。每次的自主预习作业,我都会让学生找出你认为在下节课中要掌握的或有疑惑的东西。当然我会指导他们如何去找,然后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有所准备,一些在同学们眼中的学困生也会做得很好,同学们不时会投去鼓励的眼光。这些学生在赞声中愉快地成长,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困生在慢慢地转变。

  二、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所以课上我利用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枯燥的学科。很多的学习窍门和运算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错误中总结出来的。个人有个人的问题,每个人所出现的问题的不尽相同,教师不可能代替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就非常的重要了。在错题集收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在每一次的复习中找出自己的学习漏洞,把自己的络编织的最完整和精细。

  自习课上,鼓励学生写完作业后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首先回顾自己当天学习的知识,确保准确无误后,可以浏览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预习明天的课程,总之,自习课要有所收获,而不是单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四、习得自主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和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习得如何在学习中去获得知识的方法。

  五、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难重重,教师应及时为他们的学习过程添色加彩。教学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一本奖励的练习本,都会无形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呐喊助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成功点便会变成他们成长历程的一个个加油站。

  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也没有哪一位老师能教完所有的知识,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最终要靠他们自己去完成。就数学教学来讲,教师所能够传授的知识一个思想方法,而一旦把学生领进了门,个人的能力就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了,所谓“高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苦学的状况转变为我要学数学,师生定会同乐于数学天地。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0

  读《陶行知教育思想》一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可是,教师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屡次教育总不见效果,当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学生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他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也会克制不住自己对学生发脾气,但冷静下来又会觉得很内疚,也许他们有很多缺点,也许他们是一犯再犯。一个孩子反复出错,只是说明他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的决不是粗暴的对待,而是更大的关怀和更大的耐心。这就要求教师更应敞开爱的大门,接纳每一个孩子,宽容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健康成长的幼苗,还是被风霜侵蚀的小草,都要用爱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爱融化孩子心灵上的`坚冰,用教师的大手牵着他们的小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更是默默无闻的。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住倾颓的教室,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这就充分体现出每一位教师都应拥有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又有多少教师用他们无悔的师爱在默默中为孩子们铺洒阳光,点燃希望。 既然选择了,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劳作着、战斗着。三尺讲台是他们驰骋沙场的沃野,手拿三寸粉笔站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他们自豪,他们荣幸。听,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看,“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和“和谐校园”指导精神指引着我们与时俱进的脚步。他们手拿三寸粉笔,百舸争流,他们稳站三尺讲台,千帆勇进。 “责任重于泰山”,面对这样的千斤重担,鼓励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有多少个夜晚当别人已沉睡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台灯下回复学生写的心得。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责任,是“爱”的责任证明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甚至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师尊,铸就了师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就是陶行知先生思想倡导下的中国教育的一代杰出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教师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的信念。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做每一件事情,让爱传递。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06-13

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07-19

教师教育的心得体会03-09

教育教师心得体会12-23

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04-25

教师教育孩子心得体会01-29

【热门】教师教育心得体会11-21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1-15

教师教育心得体会【推荐】11-20

教师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