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26 10:25:33 秀雯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八洞村》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1

  11月3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跟支部同志一起观看了《十八洞村》这部影片,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观影感:

  首先,站在一个大四学生,即将走入社会并且致力于成为一名公务员的角度。对电影中基层公务人员小龙和小王的两种不同工作态度和方法感触颇深。基层工作是艰苦的,群众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要问清自己,审视自己是否能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否有致力于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任何问题的决心和毅力。我们不能批判小龙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可鄙的,小王就是高尚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权利。当然,我们也应该引以为戒,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党性修养。其次是国家应该重视基础工作人员的提拔任用,不要只想着放下去而忘了提上来,这样就打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点感触就是我国的基层扶贫工作除了要物质扶贫还应该从精神上扶贫,扶物质贫易,扶精神贫难。只有解决像"杨懒"那样在精神上贫困的人,才能从根本更上解决他们贫困的问题,不然扶贫过后仍会返贫,扶贫永远完不成。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2

  近日,镇组织全镇干部职工、社区群众112人集中收看了电影《十八洞村》,旨在以“杨家人”的精神,“十八洞村”的灵魂感化群众、激励干部,树立主动脱贫的志气、激发干事脱贫激情。

  影片以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影片以扶贫为题,以角色面对“贫困”、“外出打工”、“生存环境”和“留守儿童及老人”,反映出了人们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无奈。在这种无奈的生存环境中,孕育了“杨家人”的.立志、立身、立行,“杨家人”抒发了“十八洞村”的灵魂。

  “我种了一辈子地,最后种出来个贫困户。”

  观影过程中,干部们时而被电影里杨家兄弟的种种言行逗哈哈大笑,时而又对一些发人深省的画面感同身受。作为基层干部,大家都从帮扶干部“小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从他的帮扶举措中找到了一些帮扶办法,更从“贫困户”杨英俊身上看到了一种不屈贫困,敢于决战贫困的志气。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3

  最初知道湘西的风情,当然是老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其中的彪悍刚强让人印象深刻。再后来,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里的湘女多情而又深挚。如今,再看到从原生态到迎接现代化新农村的《十八洞村》。过去一百年间的湘西,就好像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压缩版。十八洞村是在深山里的四个自然村寨的总称,农民靠天吃饭,过着传统的田园生活,也许在某些人眼里这边是诗与远方,但在具体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这也是命。绝大多数家庭在贫穷、温饱的边缘,小康貌似并不多。很可能多了一张嘴吃饭就能从一般化的农家到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更不用说那些残疾人、懒人和无能力者,《十八洞村》是中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但说实话在老少边穷地区又属于基础较好、可以改造的山村。电影开片之初,天上飞过金凤凰,唯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才有传说中的神物出现,当然这也为脱贫致富提出了悖论式挑战,绝对不可能再通过污染式发展来实现。

  湘西梯田上劳作的苗族,千百年来不会有太多生活的改变,很有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和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的小环境,在旁观者眼中,他们的`生活素朴、精神纯粹而情绪平和,其实在当地人的视角看来,他们的恬淡和满足、生气和愤怒,也一样有着足够的不一般。毫无疑问,从GDP角度和生活方式来看,他们处于地球村的边缘。在20世纪,可以说社会无力对于山区进行帮扶,贫穷在中国属于普遍现象。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即将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前,政府推出精准扶贫计划,对于特困家庭进行托底。只有贫困户的提升收入,基尼基数的敞口才不会阔张,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往大了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充分必要基础。

  任何政策都需要当地基层干部的执行,以及农民对于政策的理解和实践。个人的命运,既需要制度的保障,更要自己奋斗,电影《十八洞村》中的王学圻,是复员军人,曾经出去看过世面,也回归老家很久,大抵上可以看做是《乌龙山剿匪记》里的解放军战士或者沈从文小说里的在地军人,他的老当益壮不屈服于命运,就可以看做是中国农民与穷的战争的象征。共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硬道理,不让每一个家庭落后于时代,从根本上杜绝贫穷的夸大,十八大以来的扶贫计划希望在数年内彻底将贫苦户的帽子摘除。山清水秀的十八洞村中的穷人,要想改变面目,无非是增加土地收入、发展旅游业、开特色网店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致富。人生阅历与现实环境的化学反应,才是乡村质变的前提。苗月导演的电影《十八洞村》,便以丰富而充实的笔触描写了“这个村”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驻村干部还是贫困户个人,都从心底认识到了现实处境,“我要更好的生活”才是最为积极的生存模式。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4

  影片《十八洞村》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故事背景来讲述的。故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深处都有改变命运的期盼。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

  首先影片中展现出了十八洞村的别样风景,小雨淅淅沥沥的乡间小路,巍峨崎岖的峭壁以及层层叠叠上远山的梯田都是美不胜收,叫人依稀嗅到了那里最纯美的气息。那里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十八洞村得名也是因为十八溶洞,洞内景观奇特,神态各异,巧夺天工。然后除了美丽的风景,影片还让人体味到了苗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保存着他们独特文化生态。遇到高兴的事情,全村子的人都来庆祝,打鼓、唱民谣等,这是他们的传统。还有“喝血酒“也是他们独有的风俗,在影片中村子里为了修路,需要占用杨家兄弟杨懒的土地,起初他是答应的,因为他平时也是很懒的种地,后来考虑到他除了那片土地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年纪也不小但是还没有找到结婚对象,没有土地,那就更讨不到媳妇了。村民们给了他两个选择,第一把土地贡献出来修路,第二就是”喝血酒“,喝了血酒就意味着与整个村子断了联系,从此再也不来往。杨懒左右为难,多亏杨英俊带他走出了困境,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那里的`村民都是非常自然、朴素,遇到事情无论是高兴还是难过,他们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更能感觉到他们传统文化的深厚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影片中跟美丽风景、淳朴风俗可以媲美的还有一份刚强不屈的精神。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杨家兄弟一家被扶贫队列为其中,成了贫困户的一份子。起初杨加几兄弟没有在意,唯独退伍老兵杨英俊很生气,他不想成为贫困户,也不想拖累国家的后腿。身为退休老兵的他有着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虽然已经年过半百还带着一个从小得了脑炎的小南瓜,但是他依旧不屈于现状,一心一意的种田来跟“贫穷”作斗争。在扶贫队小王的帮助下,杨英俊找到了一片七八十亩荒废的矿渣地,他决心填土种粮。说通了杨家另几位兄弟一起做这项工程。山里没有机械,他们靠草筐一点点向矿渣区送土。杨家几兄弟碌碌无为的生活,在杨英俊的带领下他们每天变得很充实,古有精卫填海,今有杨家兄弟填土造田,不试着去做,永远都不会有奇迹的出现。电影里讲述的就是他们普通的生活,真真实实的通过大银幕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满满的正能量,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英雄,只是他们默默无闻。

  《十八洞村》美丽的乡间山野,地地道道的风土人情以及那一份不屈的信念,让我们为之感叹,置身在繁华都市的我们是否早已忘却了乡间的那一份纯真。看《十八洞村》,品那一抹乡情,感那一份初心。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5

  精准扶贫先要精神扶贫,只有在精神上脱贫,才有机会去做后面的物质扶贫。

  以杨英俊为代表的杨家班成员由于种种原因,被定义为精准扶贫对象,但是杨英俊不同,他只是踏踏实实种地,但没有更加有效的途径致富,并没有懒惰,但有的人是只想要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帮扶,并不想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并以此为荣,帮扶小队通过深入农户家庭,与他们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主动想要脱贫的愿望,来达到让十八洞村村民脱贫的目标。

  在这其中,我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小南瓜由于脑膜炎致残,但是她的祖父母都很爱她,想要一辈子陪在她身边,我在想,对于残疾孩子的家长来说那是最残酷的事情,接受事实很困难,本该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而充满希望与欢喜,但是他们要承担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巨大的心理负担。

  我也在重新思考我自己,不应该责怪我的家长,在我小时候没有把我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导致我的左腿行动不便,我也开始慢慢化解内心的坚冰。

  再者是要想使现状得到改变,就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当面对煤矿开采导致的大片荒地的时候,帮帮扶小队看到了希望,没有人会觉得那可以用来种地,但即使知道那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一望无际的荒地很容易让人感到失去希望,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不仅看到了机会,还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荒地上填土,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还造福了其他村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

  我认为,不管是困难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永远不能自己就应该是贫穷的,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不要忘记爱人、爱自己。

  要像片子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我们的中国也就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出彩而出彩。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6

  《十八洞村》讲述了军人杨英俊在退伍后没有和战友一起出去打拼,也没有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紧紧守护着自己家乡的那片故土,守护着自己的妻子和智障的孙女小南瓜,用祖辈留下来的田地和插秧经验,在家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务农的故事。

  杨英俊为了给孙女治病而返贫,当被识别为贫困户时,相比于其他人的开心,他却显得格外的焦虑,他回到家中重新认识自己,不甘心当贫困户,甚至想把贫困户的牌子摘掉,认为自己务农一辈子,最终还被识别为贫困户,这是一件可耻的事。秋林镇显头村第一书记张少华说:“当我看到这里时,由衷的钦佩这位老战士,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甘愿做贫困户等待国家的救济而不愿自己去努力,甚至把党的好政策错误的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等,但是国家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杨英俊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虽然贫困、艰苦,但他不甘落后,不想拖国家的后腿。”“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为此,扶贫工作队的小王认为杨英俊正是有这种斗志和勇气,让他当他们杨家族的班长,带领杨家班立志、立身、立行,一起与“穷”打一场脱贫攻坚战。

  在与杨家班一起商讨下,找到了真正贫穷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土地。于是,扶贫工作的小王在网上找到了一片上百亩的煤矿地,这让扶贫工作队看到了希望,让杨家班看到了希望,因为很少人会觉得矿地可以用来种地,即使知道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杨英俊带领杨家班在荒地上一起填土造田,改造尾矿,解决了地少人多的矛盾,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员都回家,造福家乡。他既改变了自己的境遇,更改变了杨懒、杨三金的精神面貌,让他们当回了"农民的样子"。

  不管是贫困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使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创造幸福生活。我们作为基层工作者也应当像小王一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和片中的主人公一样有不惧怕任何问题的决心和毅力,要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永远朝气蓬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奋勇向前,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7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书记2013年11月3日视察十八洞村时提出的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看了电影《十八洞村》,我感慨良多。作为湖南省偏远的花桓县十八洞村,交通、经济、教育等一直相当落后,即使到了近年仍未能驶入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度贫困的现状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耳边响起书记的话“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精准扶贫首先要扶的就是精气神。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长期的贫困会使部分群众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扶贫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差距,确定对策,重拾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如果困难群众的集体智慧发挥出来,潜力是十分惊人的。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方法在分类施策。对贫困户和贫困地区要进行精准“号脉”,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十八洞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传统的苗绣、鲜美的酸鱼,这些都是现成可以利用的,可以开发的,引入现代市场机制,用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推销、开办农家乐吸引游客,这些很快就收到了实际效果,村民增加了收入,增强了信心。

  精准扶贫要善于利用经济能人,复制成功模式。贫困地区有不少的人外出打工,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乡创业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既可以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孩子,又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免除两地相思之苦,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家乡的资源,打造因利制宜的产业,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乡情。先富起来的帮助贫困对象,使命光荣,而且能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

  精准扶贫要注意短期产业和长期产业相结合,注重发展支柱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贫困群众等米下锅,等不得长期项目,所以要首先发展“短、平、快”的项目,尽快打开局面,增强人民的信心,同时也要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

  精准扶贫要充分利用配套政策,积极利用金融手段,走农户加公司的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号召村民不拘形式组成股份制企业,入股可以是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尽可能使贫困户搭上经济发展的快车,让他们有做主人的感觉,要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感受社会主义温暖,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8

  看完影片,久久沉思。萦绕在我脑海中的其实不是贫穷,而是一种朴实,来自生活的朴实。那一个个不同的人,各自为生活苦:杨英连不能言语,女儿还不在身边,倍加孤独;杨英俊夫妇儿子在外打工,孙女又患脑疾;还有将自己奉献给乡村的王申,实际上背负着许多的无奈与幸酸。虽然贫穷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可是电影并没有重点讲述贫穷,而是在诉说着身于其中的人们的生活。或许贫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贫穷之中的生活。

  我感悟贫穷,也正是在感悟贫穷之中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贫穷与富足之间并没有什么孰是孰非,因为幸福快乐从来都只在于内心的感受,不在于生活是否拮据。十八洞村的人们守护着村落、土地,守护着朴素平静的生活,也许并非每个人都感到知足与快乐,但却也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只不过,贫穷的生活太不容易,时时担心生计,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担心生个大病就会让生活陷入无尽的绝望中。我不禁想,扶贫不是因为怜悯同情,而是让贫困的家庭在面对生存、面对变故时更加从容,让这份太不容易减缓几分。

  而像王申这样能甘愿扎根于乡村的人又实在是太少了。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大都深知其中的.酸苦,在看多了繁华拥目之后又有几人甘心回到闭锁落后的乡村再在这里穷尽一生。也有人曾被贫穷震动,想要投身乡村,可是就像影片中的小龙一样最终绝望、心灰意冷。因为付出的岁月与汗水难能得到回报,甚至还要面临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扶贫工作在一些领导眼里最终不过是口头上承诺罢了。当然这些,虽非我们现在之力能够改变,我们却也应当积极关注。

  农村的发展需要许多个“王申”踏实肯干,献计献策,这便是我们力量虽小仍然要关注扶贫的原因所在吧。而在最后,将影片中王申说的这句话与君共勉:“普普通通的坚持,才最伟大。”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9

  自有了人,便就有了贫穷。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高楼栉比、智能生活,人类生生不息地向着一个叫做幸福的地方跋涉,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个名字:艰辛、勇气、毅力,甚至隐忍、屈辱、血泪。

  当把贫穷换写成“贫困”,眼前浮现的是迷茫黯淡的双眸,是惊慌畏惧的神色,是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的心境,是游手好闲、好吃难做的生活状态,是脏乱不堪、无处下脚的家庭环境,是我见到的接触的每一个贫困群众。

  网上说,贫穷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而贫困,则具有更大的、阴煞的力量,它能够限制人性中的美好光辉,把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抖露出来,表现为愚昧、自私、贪婪、懒惰,“三观”扭曲、亲情变态、爱情变味。至亲可以挥舞着镰刀,化身青面獠牙,见面就要夺取性命的魔鬼,不能行孝膝下,反要抱头鼠窜。至爱为了一口食粮,不得不咬牙流泪抛开儿女情长、舐犊情深,挤在汹涌的人潮中,从车窗爬进火车,背井离乡、孤独漂泊。这般狰狞恐怖,却是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影片开头,是一方令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层峦叠嶂似仙境、梯田蜿蜒绘丹青,鹅黄接晴翠、雄鸡啼晓日。只是,只是扶贫干部的汽车要“背进去”,全场哗然,笑着笑着心里就泛起了凄凉酸楚,在现代文明的春风吹不到的角落,有着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这份责任,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去扛,更需要贫困群众立志、立身、立行。

  十八洞村贫困户杨英俊拒绝被公家识别为贫困户,这位曾是战机维修师的老兵认为,让国家为自己扶贫是一种耻辱。就是要脱贫也得靠自己的力量。因此他扯掉了扶贫工作组在他家门框上钉的贫困户牌牌,工作组的小龙也由此被认定工作不合格而离开十八洞村回了城。接替他的小王与杨英俊接触后,深深被杨英俊的人格所吸引。

  在族中颇有声望的杨英俊,在象征着政府扶贫代表的小王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方式把杨懒、杨英莲等各怀心思的贫困村民们组织起来向贫穷开战并最终脱贫。

  电影《十八洞村》实际上是更高的一种示范性的现实,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象征。是全中国所有通过“精准扶贫”政策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的新农村农民生活的写照和象征。

  影片通过立体地刻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十八洞村民的形象,给我们展示了十八洞村的人们在时代大背景下的生命轨迹和心灵历程。

  影片的结尾,许多打工的人们背着行囊,行进在回家乡的路途上。父老乡亲在展开双臂迎候着他们。这是电影给予我们的一个诗意的暗示:农村需要变化,土地需要农民的呵护。但这已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富裕起来的新农村新生活的开始。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10

  之前许久没有看过电影了,最近的这次就是单位组织观看《十八洞村》。

  甫一看名字立即就联想到了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电影一开,果不其然,任务式的观影总是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刚看开头的时候是存着几分漫不经心和无所谓的,但是随着画面的徐徐展开和剧情的不断发展,我逐渐看到了湖南山乡所保有传统、温情、质朴、坚持,以及最重要的底层困难群众苦苦维护的'体面和尊严,一样样无不令人动容。

  雨后一片空灵、鲜绿、清新充满桃源气息的梯田,阻断村里村外车不能进的山间小道,反复出现的雄赳赳气昂昂抖擞精致羽毛来回踱着大步好似巡视王国一般的傲然独立的雄鸡,村委会高高悬起的不断增加的被褥铺盖,为救自家猪崽不顾安危缒绳而下的残疾人老杨,身体永远板直双目坚定有神的杨英俊,坚持不住的年轻包村干部,等等等等,这一切要素激荡交融完美叙述了十八洞村的扶贫故事,以及最核心的杨英俊的自尊自强和艰苦奋斗。

  片中最令我动容的两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种成了贫困户”“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头一句自嘲深刻反映出了杨英俊的无奈不甘和深藏心底的尊严,后一句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的童谣般的誓言描绘出了麻妹夫妇对小南瓜不离不弃的大爱和担当。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失去奋斗的方向,失去活着的勇气和尊严,失去对生活的挚爱,踏着所幸的是,杨英俊夫妇有志有爱有梦,有勇气和决心面对这一切,改变这一切,足矣。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或许杨英俊就是我们的猛士,如片中特写的雄鸡一般,永远羽毛鲜亮仪态方正,敢于栉风沐雨迎难而上,尽管步履艰难却从不回头永不屈服的猛士。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11

  今天,我们欣慰于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也不可否认,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依然有很多地区,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对此,国家领导人也保持着相当理想的认识。自十九大以来,“精准扶贫”日益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电影《十八洞村》就以小见大,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展现了十八洞村由贫穷,在经过各界人士的努力后,不断发展的故事。

  虽然影片采用了很多艺术手法,去展现当代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和扶贫取得的成果,不甚真实。但以小观大,我们却真是的能从其中吸收借鉴到不少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方针和办法。

  扶贫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就应该是让老百姓相信,政府的`确是在帮助自己发展经济。所以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的政策必须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政府不仅仅是制定政策,实行命令的机器,而应该是深入到群众中,让自己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其次,我们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实干。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政策。具体比如,当地是否应该以发展农业为主?如果是,那么当地的土质适合种植什么作物、水质适合发展什么养殖?能不能开发文化活力和旅游资源?能不能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与外界的联系,开拓致富新思路......种种这些问题,全非来自于书桌上的空想,而应该来自于田野中的实践。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扶贫的过程一定是十分漫长而曲折的。我们的设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空想。我们怎样才能坚持将扶贫道路进行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大的格局和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扶贫事业,是中国迈进新时代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我们大学生虽然缺少实干经验,但思维最活跃、热情最充沛。坚定的实现我们的初心,相信我们在促进自身成长的同时,也一定可以真正的深入当地,为扶贫事业献一份力!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12

  明净潋滟的稻田,古老宁静的村落,山间的袅袅炊烟,屋内的火塘吊罐,远山如黛,近水潺潺……电影《十八洞村》以画卷般美景开头,以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为选题,讲述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班”改变命运,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的故事。如此贴近生活的题材,使人沉醉的美景,演员的真情演绎,把我深深吸引。

  影片中很多情节与人物带给我温暖和感动。主人公杨英俊,不像他的'堂兄弟把“贫困户”当的理所当然,被评为贫困户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酸楚的,他自强自立、脚踏实地却成为贫困户,他认为自己拖了国家的后腿很丢人。而现实中,像影片中的杨懒一样甘当贫困户、争当贫困户,不思进取,失去尊严的等待国家帮扶的人却不在少数。老杨跟这些贫困户不一样,他虽是退伍军人,可他身上不服输的军人本色没有退,对生活的热情没有退,他日复一日的在田里插秧,渴望用他的勤劳刚毅改变生活,他朴实宽厚,对兄弟不抛弃不放弃,贫穷面前与兄弟们互帮互助,最终带领杨家班走上富裕之路,使精神面貌与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扶工作队的小王来到杨英俊的家里的时候,提前做足了功课,他知道老杨是一名退伍军人,所以提出带领杨家班“和穷打一场硬仗”的计划,小王用真心换真情,在老杨遇到困难打退堂鼓的时候依然坚持,使老杨慢慢的从抵触到接受,小王不仅是老杨的帮扶干部,也成了生活里的好朋友。小王对杨家班的帮扶,不是停留在柴米油盐的小恩小惠,他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促膝长谈,挑起了杨家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然后“真枪实弹”的干。这说明基层工作只要掌握技巧和方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种用真情真扶贫的态度,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学习和推广。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的贫困地区还没有脱贫。我们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奋斗。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过程是复杂的、矛盾的、艰苦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需要立足一切为人民谋福祉的长远,永葆始终为人民谋福祉的激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 13

  根据安排,发改局组织干部到时代风影城,集体观看电影《十八洞村》。这部电影紧扣扶贫主题,素材真实,贴近生活工作实际,我观后感慨颇深,下面具体谈一下观后感。

  影片中的主人翁杨英俊,勤劳踏实,虽然家中温饱不愁,但是由于小桃花的“老壳”病,家中欠下巨债,家中老底儿翻了个遍也达不到脱贫标准。但是,在杨英俊“被识别”以后,他认为自己拖了国家后腿,于是焦急如焚、惴惴不安,想方设法的致力脱贫。

  影片中的扶贫干部小王,主动请缨到十八洞村干扶贫工作。别人说他的想法太过“文艺”,甚至认为留在原来的单位更有机会提拔,直接说他的这种行为是“傻子”的表现,起初的时候,就连杨英俊都说“你有车,你可能跑得更快”,但是,这位年轻干部没有被十八洞村的贫困现状打倒,和杨英俊约定“和穷打一场硬仗”,跑遍田间地头去考察老稻谷的种植情况,促膝长谈的和村里的村民杨懒作思想工作,希望他让出耕地供村里修路,同时劝阻他不要喝“绝交酒”,还身体力行的`和村民一道填土还田。他的举动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为官发财,应为两道”的正确观念,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就应该淡薄名利,一心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04-07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04-07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05-14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精选13篇)07-18

《十八洞村》心得体会(集合9篇)05-14

《洞》心得体会04-01

《洞》心得体会(精选10篇)10-27

袜子上有洞05-15

游览石钟乳洞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