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03-15 11:00: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3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3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考、大考、升学率、家长抓、学校老师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承受重大压力,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感到责任和压力都挺大的。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一、阳光心态,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么青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刘永胜老师在《新时代,家校协同的思考》中讲到,所谓家校协同,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来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相应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制度。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的制约,多数中小学还没有开展起这项教育工作。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同时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和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通过探索,我认为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学、互助互爱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深入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用平等真诚的态度给予帮助,使他们在学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信心,激发其求知欲,使其勇敢面对困难挫折,对他人能理解、尊重、宽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合群。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应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实践活动。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认识自身的心理现象,有了问题更怕别人知道。因此,对学生积极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心里话日记、周记,进行电话谈话、心理咨询,设置悄悄话信箱,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此外,还可以结合班队会以及校内的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需要教师用理解和宽容去解读,用真诚的爱去感化,这样才能结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跨越代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能尽情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当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自身的健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倾注真爱,促进内化。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培训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几次家长学校的学习,收获很多。虽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但我从家长学校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非浅。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体会:

  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一期家长学校聘请的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所做的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辅导的讲座,对如何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辅导中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孩子数学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听了之后,让人感觉受益非浅。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听了张和珠老师的讲座,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何入手,有好多收获。

  比如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找机会让孩子讲书中精彩的内容,讲他的感想,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

  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在阅读过程中好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识字。正确的引导,孩子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

  最后,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张和珠老师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对孩子读书的干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三、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真让我们为未来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们家长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数,只抓分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脾气古怪、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参加了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使我有幸与4位心理博士零距离接触。通过为期6天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4位博士分别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震惊。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当前,中小学生由于受个体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一些心理异常现象。诸如懒惰、好动、打架骂人、偷摸说谎、迷恋游戏机,或因某些心理因素造成骄傲、自卑、倔强、厌学、无礼、散漫、孤僻等非正常现象。如果这些心理异常行为长时间得不到引导、矫正和教育,而个体主观上又难以自我调解,将会积习难改,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社会的变化,我们已逐渐意识到学生的有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处理,即便是思想品德问题,其解决也有赖于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的配合。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因此我认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要求,对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它对于我的影响将会久远而绵长,如陈年老酒,将越酿越香。专家教授们用他们的智慧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激励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指引我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上路,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的心相约,助学生自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要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总结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

  1、情绪。

  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烦躁。具体表现为:厌恶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乏力,听课不认真,不认真做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怒,依赖性增强。

  2、行为。

  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大多都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自控能力差。以前学习良好,成绩不错,后来受心理成长因素的影响,学习中表现为学习困难,上课无法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复杂的题目无法集中精神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上课摆弄物品或发呆、思想不集中等。

  第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同学交往,学习、生活缺乏积极性,上课不愿回答问题,身体困乏,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三,品德标准不明。现今社会中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升高,与品行标准不明有很大的关系。行为违反无法控制,思虑不周,如说脏话、打架、说谎、偷东西、抽烟、喝酒、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3、生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无论在身体的形态上、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还是在肌肉力量上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生理上的这些发展又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人既有别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心理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中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消极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在急速的发展中往往会产生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产生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暴风雨时期”,美日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1、行为。

  中学生行为观察的目的性、自觉性提高了,思维已由形象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为主,并由经验转向理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的发展上;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较快地从根本上抓住矛盾焦点,能够独立、批判地思考,对同学、老师、家长、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

  2、情感。

  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了,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3、意志。

  中学生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几个心理品质上,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人生观、价值观。

  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及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

  5、道德品质。

  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它们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密不可分。道德认知表现在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建立上;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引起的主观的内心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发展而加深;道德意志表现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排除困难的决心。

  依据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4月23日我参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培训了解了新时期对健康理念的重视使我们不容忽视。现将本次学习的感悟总结如下:

  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二、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虽短,只有两天;培训地点虽然偏僻,在南昌高新技术区,但是培训内容丰富,感觉受益匪浅。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吴增强,上海市中小学协会秘书长蒋薇美,北京市问题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治及心理干预专家刘燕等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分别围绕中小学心理辅导原理、学校心理辅导的操作与技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二天,由江西籍心理专家刘燕就辅导室的有效利用及团体心理辅导课的设计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期间,还穿插了九江市双峰小学、临川二中、广丰县永丰中学、南昌县莲塘二小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交流,让我们参训学员分享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

  这次短暂而紧张的培训,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缓解中小学生心理压力,密切人际关心,避免一些突发事件,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大力促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坚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1、认识自我

  对于初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养其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养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最开始我是没有想到的,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觉得这真的是比较有用的一件事。在现在的中国各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岁还要被家长宝贝的当成小孩一样来对待,相应的这些祖国的下一代缺少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独立自理能力。

  有许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跟着老师学习,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什么规划,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坚持不到最后,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师及早的知道学生规划他们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有一个目标,这样再来学习就会增加很多的动力。

  2、开展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辅导尽管在许多大的城市都比较受重视,但是对于我们所在的乡镇农村学校来说,还没有收到很大的重视。但是《纲要》指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心理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信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的学校以后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上。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平和、稳定和愉悦。

  良好的'认知状态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绪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难以适应,也很难与人共处,当然也影响自我判断力和学习、工作的效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处于一种愉快和忧伤相互交替的矛盾状态,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平和稳定愉悦的情绪状态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张也是相当的有作用。

  良好的认知状态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学生很难达到的一种能力。现在的社会各种学校以外的诱惑更是考验着他们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这方面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激烈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好。而对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并且发展的很快的一个阶段,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青少年常见的心里异常:

  (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大多是因为遭遇到威胁和内心冲突而引起的,不过这些威胁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实成分,焦虑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胁的严重性。正常/病态;偶尔发生/持续存在。

  对于这些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主要辅导策略是:

  通过创设宽松环境、做松弛训练、调整预期等方法,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

  (2)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抑郁与焦虑是有一定联系的。严重焦虑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惧,是指面对某些特定对象(如人、物或场景)时产生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体验,并伴有回避行为的一种情绪障碍。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恐惧症存在典型的回避行为,而一般人的恐惧可以有回避行为,也可以没有回避行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征象(如心悸、心慌、脸红、手抖、出汗等;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指儿童智能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等问题。

  (5)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学生攻击性行为可能有下列原因:

  ①生理上内分泌不平衡;

  ②错误模影视暴力行为,以此为荣;

  ③参加了不良团伙,染上恶习;

  ④被别人过度压制,心里过于紧张,一遇机会全部释放;

  ⑤不能控制自己冲动过激的情绪。

  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身上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那么我们身上就肩负着这如何让他们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所以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无论怎样的学生问题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爱心有职业心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学校的安排,我参加了本市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育”。此次培训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本市各个学校都有安排老师过来参与这一次的培训。这一次市里面组织的教师培训,邀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心理专家xx过来给我们进行培训讲座,专家的培训讲座,令我收获颇丰。现在将我这两天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回报如下:

  一、专家讲座,解释词意

  本次培训的开始并不是给我们传授怎么做,做什么,而是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并不是什么很罕见的东西,而是一直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而已。我们平时跟过关注的都是“身体健康”,哟没有感冒有没有哪里碰到了等,但很少回去关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心理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都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比如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情感表达等等。

  看似很陌生的词组,却有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讲课遇到难题的时候,是消极还是积极对待;面对调皮的学生是生气处理还是冷静处理等等。

  专家还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事故,告诉我们忽视心理健康的危害,以及告知各种事故的心理层面的原因等等,这些例子让我们认识道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本次培训的对象

  这一次培训讲座的主要听众,都是来自我们市内各个学校的老师,但是主要的面向对象却不仅仅是我们在场的教师,还是所有学校的教师,更加是我们自己教的学生。不仅仅是我们到场的教师需要注意心理健康的问题,其他老师和同学们同样需要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专家讲,我们这是“小球带打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回去给其他老师和班上的同学进行培训,呼吁所有人都能够关注到到这个事情上面来。自卑、抑郁、压力大等这种问题现在是十分突出的,网上经常能够看到有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自残的例子,这都是自己和身边的人不重视心理健康所导致的。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他们进行疏导。

  三、解决问题才是这次培训的根本要求

  心理上面的问题,不像身体上的问题,哪里痛医哪里。心理上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身边的人长期努力。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培养一种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学会调节问题矛盾。比如空闲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去释放压力,比如通过运动,通过听歌,以及跟人分享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求他人的帮助等等。

  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平时不能仅仅关注“身体问题”,还要关注“心理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了解,杜绝悲惨事件的发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才是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开展的工作有如下几点主要内容:

  1、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目标,始终坚持育人的初衷,积极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心辅导活动的教育理念

  团队结合,定期开展系列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教师也需要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在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下,也需要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充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需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学校应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科学地调整教育思路,力求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还需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班级内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积极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中小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将心理健康的课程落实到现实,而不是空话和畅享,利用班会或团队心理活动课等时间,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5、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通过大队部的系列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队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6、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妥善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

  按照教育部规定,考虑实际情况,建设校园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装饰工作和配置工作,坚持开放心理咨询室,积极为在校师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尤其是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应该给予认真、耐心、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可以尽快地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如何让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会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这颗种子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8

  xxxx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海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所思所想。

  一、教师本身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比如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等状态。出现考试焦虑,考试没考好,做了错事或受了老师批评,不公正待遇,与同学之间矛盾等。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老师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本次学习涉及的案例和青少年人格构建让我从新思考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通过本次心理学习,我明白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做基垫,自如的交往能力为桥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充分的知识储备为先导,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为理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今天学习了《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季秀珍老师结合自己实践中得到的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地阐述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心理辅导理念和研究心理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二、指明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学习,改变了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以前都是给学生念一点理论知识,没有顾虑到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更没有开展什么心理活动。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的重要性,意识到现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专家的教育总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通过学习,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很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0

  今天早晨7:40,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主要讲了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三是如何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及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发脾气、不爱学习等问题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1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参加了由郑州教育局、联合中州大学,北师大珠海分校举行的为期十天的“郑州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第一天报到拿到课程安排,每天的讲座安排得满满的,我想:要坐整整十天,肯定会厌倦的,然而,在这短短的十天之中,不仅有讲座、活动体验,更有中州大学为我们举行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每个人在结束时,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更是觉得这次培训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这次培训有不仅由国内、香港的知名心理学家,还有国外知名的心理专家。讲座的内容没有围绕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而是从音乐、舞蹈、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讲了和我们的人生、工作相关的内容。

  每一位老师的讲座都十分精彩,李庆安教授的《儒家心理资产与学生教育》李教授首先向师生们展示了儒家心理资产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的七种关键需要“明、语、功、劳、友、政、变”,李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这七种关键需要结合心理资产一一予以解释,并讲解了如何发挥这些需要和心理资产的力量的原理,对同学们更好的挖掘自身潜力、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他现场演示了快速记忆法,用以说明“变”在提高记忆效率中的应用,引发了现场师生的轰动,并通过心理测试对现场一位同学的人格特点做出了准确的推论。李教授还告诉我们:小孩从一年级开始要陪他读,从四年级开始,家长不在扮演老师的角色,要做回家长;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只有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才能为孩子解决问题。

  权江红老师的讲座《在舞动中发现最真的自己》更是使我印象深刻。上午是活动体验课权老师先让我们根据音乐随意的舞动,后挑一人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其他人跟着学,以此类推,随着音乐的律动,我们从拘谨到放开,每一个人沉浸在舞动之中忘记自己是一个大人,忘记自己根本不会跳舞。当大家放松后,活动正式开始,第一阶段“丝巾之舞”,一个人是主人,一个人是丝巾,首先随着音乐丝巾在主人的带动下舞动,接着分别让主人和丝巾分别讲讲自己的感受。第二阶段“感受孩子内心”,让一个人扮演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扮演孩子,从不会说话的`孩子到能离开父母独自玩耍的儿童,让家长体会孩子的需要,增加亲子间的互动。第三阶段“自我成长”,活动后让每个人画出自己的内心,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伴着动感的音乐节拍,同学们尽兴舞动身体、尽情释放自己,本次舞动青春工作坊活动也顺利落下帷幕。下午的讲座,权老师也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舞动治疗,她还根据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告诉我们:只要不是无理取闹,哭也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同样生气、愤怒等情绪,都可以通过任何动作来表示,这就是舞动的魅力。

  与之相同效果的还有音乐治疗,在活动中梁晓莹让我们体验了四种音乐治疗方法,从聆听音乐,二次创造、即兴、创作四个环节中,我发现音乐治疗不需要你有多专业的音乐水准,你只需要喜欢音乐,音乐就会带给你不可思议的体验。

  张丽老师的讲座从一句话开始: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命运。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下午我们欣赏了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从影片中感受积极心理学,张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长大以后都会变成他自己的内部语言,所以我们要慎言。

  美国教授Larry老师的《HeroDay》中告诉我们:对于世界来讲,你只是一个老师,对于你的学生来说,你就是他们的英雄。Larry老师通过五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运用叙事领导力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陈俊雄教授的沙维娅成长模式则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父母所承受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影射到孩子的身上。

  周绍辉则讲出了作为老师所避讳讲的“中小学心理与性健康”。他说:中小学性教育的原则是讲在不讲中,但要让孩子了解自己,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2

  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关爱他人,对学习对社会有责任心。然后才是学会学习。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所以,从今天起,我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心里留下阴影。,这让我意识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希望从现在开始,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进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观看完于丹老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二

  今天,我准时收看了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这个讲座的欣赏性和教育性很强,看完之后我体会很深,下面总结一些我的观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

  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

  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而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如果被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贯彻这一原则注意以下三点:

  c、运用同感的态度和技术加深对受辅学生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透过受教学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唱主角。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的口吻,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原来如此、请继续讲、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想作一点补充、我同情你的处境等。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以满足其不同心理需要。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指导。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来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认真做好个案研究。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教育的实效。根据不同个体制订个别化教育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3

  面对万千变化的世界,许多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小学生。如何应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郭启玉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答案,她以鲜明的事例、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予以我们引导。读罢,不得不赞叹郭启玉老师是一位智慧之师。《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这本书告诉了我,要成长为一名智慧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而这也是我读了这本书后的体会。

  一、细微观察的能力

  和医生医治病人一样,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进行“望闻问切”。在郭老师所撰写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中,我看到了郭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诊断,并详细记录了心理问题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记录离不开老师的细微观察。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地是:在《李朦学习行为转变纪实》这篇手记中,郭老师对李朦的日常表现作了详细的记录,这靠什么?细微的观察能力,同时郭老师还对李朦的智力评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想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细微的观察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欣赏学生优点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郭老师的班里,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学生,他们在心理方面或是个人行为方面都有着较大明显的缺陷,但郭老师善于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样在《李朦学习行为转变纪实》这篇手记里,郭老师就指出了李朦社会交往能力很强,重感情,爱帮助人等闪光点,并从闪光点着手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我想这是我们许多在职业倦怠轰击下的教师所做不到的。

  三、思考应对问题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有些教师遇到学生出现问题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因此处理学生同样的'问题一次又一次。作为经验不足的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读了郭老师的这本书后,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面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思考症结所在,积极思考应对的策略,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不要总是一味地批评或表扬,要学会哲学的两面去解决问题。郭老师字字珠玑让我知道了人不能一直停滞不前,要学会边思考边生活,这样才能利己为人。

  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这本书里,除了12个详细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外,最让我感动的是郭老师针对学生在情绪问题、人际关系、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等方面所开展的心理辅导集体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凝聚了一个老师教育学生的心血,还饱含着一位教师的睿智。38个心理辅导集体活动很好地证明了郭启玉老师的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感悟亲情》这个集体活动的设计中,我发觉,郭老师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她以创新的数学图表来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促使学生体谅家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促进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

  五、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它还包含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从郭老师12个详细的个别心理辅导手记看,她都与家长进行了详尽的沟通,如在《厌学的小纪——小学生不爱学习行为矫正》里,郭老师就与小纪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将小纪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进行双向交流,并有技巧的暗示家长在家庭中该如何教育、面对子女。

  从这,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必定在与家长、学生的沟通方面下功夫。掩卷沉思,有些愧疚,有些欣喜。愧疚的是,年轻的我未能很好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欣喜的是,领导让我们获得了一本好书,一些好经验,也让我明白了:想要成为一名智慧教师,单单富有学识还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多种能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2-14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4-0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4-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04-14

【热门】《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4篇04-14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3-2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心得体会03-24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模板10篇04-12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合集九篇04-16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汇编九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