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27 12:29: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物识别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1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间点滴,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一幕幕在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很有趣儿。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第一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实习也对大家的体力与团队协作力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第一天的实习用累来概括,那么第二天的实习就应是疲惫了。第二天,目的地是北京植物园,本想乐游园一番,无奈天公不作美,自清早至傍晚淅淅沥沥的雨没有停歇,于是我们在雨中享受了这一场值得回味的特别实习。

  雨中游北京植物园别有一番滋味,园子里的花真多,好多都是我从未见过,也不知道名字的花.感谢老师告诉我一些美丽的花儿的名字。有的同学显得格外兴奋,频频按下相机的快门,一行人都停下脚步等他们,欣赏着他们抢镜头的如醉如痴的'身姿。然而,植物园中奇花异草上百种之多,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拍不完的。那雨也来凑热闹,铺天盖地,千丝万缕地将植物园中风姿各异的树木和奇花怪草笼罩起来,满眼绿色一时间虽实犹幻,仿佛一位画界高手正在一幅巨大的画布前浓墨重笔地挥洒沿着细碎的沙土路慢慢前行,雨丝在伞面和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听起来很惬意舒心,周围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游人,路两边栽植着等待辨认的树木,徜徉漫步间,转过一个慢坡,突然传来人语喧哗声,举目望去,竟是梁启超的墓,我们一行人怀着肃穆的心情瞻仰拜谒了伟人,随后继续寻找植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紫薇树,粗大干枯的主干顶端上,冒出蓬勃的翠色,抽出柔美的枝条,随风摆动,舞动着满树的艳丽和芬芳,真有枯木逢春,梅开二度的感觉。雨中植物园,别样的景致,别样的风情。

  最后一天的野外实习是大觉寺,我们在这里已经很难发现新的植株了,已然没有的第一天的狂热,却也多了几分娴熟。信手拈来一段植株,我故作淡定的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有时拿出相似的标本对比一下,撕下叶子闻一下,看它是否有乳汁,并猜测它属于哪个科、哪个属,将它的主要特征反复在脑海中检索,恰好确认它的身份时心里会蓦地涌出一种成就感。大部分时光我们多听多看多问,不断重复旧的知识,也不停地接受新的知识,有时三两个人聚在一起,边看标本边翻阅资料,遇到两种极为相似的植物也会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乐在其中。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好奇探索,吐故纳新,这就是实习的乐趣吧。

  在接下来两天的植物鉴别考试中,乐趣仍然层出不穷,这是一场人与植物两情相悦的走秀,但不在本文所涉之列,不可说不可说...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2

  外出实习的机会很是难得,因此这次实习是令我很兴奋。虽然这次去实习时为了学的更多的知识,但是还未去实习时我就开始在幻想去实习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神秘,实习时是多么的开心。在这次实习中我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实习时间历时三天(20xx年11月9号~11号),第一天实习是小哨山上,我早晨9:00出发,下午13:30坐车回来。我们的任务是上山采集植物并将采集好的植物制作成标本。到了小哨山下,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往山上爬,在上山的路上,我们一边上山,一边采集植物,植物何其之多,风景何其之亮丽。上山前老师教会我们在采集植物时,最好的是要有花、有叶、有根、有果实。在采集植物时更是得到老师在旁指导。得到老师的指导,我们在采集时减少了很到麻烦。也许是长时间没有上山的`缘故,我们山上都很兴奋,我们满上遍野的去采集植物,看新奇的景观。当我们采集好植物时,老师教我们压制标本,还不时告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植物,让我们认识、了解了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植物。

  在山上,见到了小哨山上的很多奇景,比如是很多不同形状的石头,很多新奇的小花。 这次山上之行更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不曾有机会见到的植物(忍冬科的天门冬),也让我认识了一些在课上见过图片而不曾见过真实模样的植物,让我在课上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在山上,我们精诚合作,最终我们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实习是步行去植物园,去植物园的任务是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种名、学名、科名和生长地区)。虽然我以前也去过植物园,但那是去游玩,不曾留心去注意植物的名称、习性等等。这次去植物园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不曾相识的植物(比如,漆树科的清香木、忍冬科的水红木等等)。植物园的植物种类很多,珍惜植物也不少,植物园里可以一边学知识,一边赏景,也是一件快事。植物园之优美,大有回归自然之感。我也很喜欢这次去植物园。

  第三天,我们是在实验室里鉴别我们采集回来的植物,并制作标本。在实验室里,老师教会我们鉴别植物,教会了我们制作标本。我们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才把所有植物鉴别完成。虽然在鉴别植物时有些枯燥,但是当鉴别出自己采集回来的植物也大有成就感啊。看到上几届同学制作的养眼的标本,更是大欣慰。

  三天的实习虽然是很短暂,但是在三天的实习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不但得到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次实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植物,还学会制作标本,同时,还使我们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了,我想我们以后合作的回更加顺利。这次的实习,会为我们以后的很多知识做好铺垫,我很高兴,我参加了这次实习。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3

  学习生物需要天赋,能抓住书中的重点,有敏锐的触觉与洞察力,做题要明察秋毫,了解题意,问题之然迎刃而解。

  死记硬背对于学习生物并没有任何作用,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生物现象,一条生化反应途径等等,理解了即记住了,只记住了书上的死文字,而不懂其含义,不能融会贯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管是对于应试还是本身的学习都是如此。

  生物的学习方法类似于文科,需要计算的微乎其微,但大量的.重点考点都是要求去记忆的,其实生物中很多的知识点与我们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只要联系生活,这些内容很容易被理解的,记忆起来也非常轻松。

  要着重记忆老师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这些都是考试热点,另外有一些地方知识点容易被搞混,需要重点掌握,可以列一张对此的表格来帮助记忆,这样更加清晰。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4

  通过本学期的花卉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花卉鉴赏方法,并通过实验和实习对花卉的培育和管理有了实际的经验体会。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所学向老师作本学期的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我对花卉学的认识

  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是第一次接触花卉学这门课程,虽然花卉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是具体归结为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时,我们都一无所知。

  在我看来花卉就是以植物为载体的艺术美学体现。而花卉学则是研究如何把这艺术品做到最美的一门学科。可能这样说比较笼统,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理解,而且我这样理解之后,对我学习花卉学有了一定的帮助。

  二、我学习花卉学的方法

  起初学习花卉学只感到新奇,由于从没有接触过这个学科,一切都很陌生。没有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只是跟着老师走,上课抄笔记,课后看笔记,这样学着学着就觉得越来越空洞,很多东西无法理解,比如在学习花卉学的分类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因为缺少花卉实例,很难理解一些分类的理由,如按光照强度要求分类或按土壤酸性的适应性分类,虽然在理论知识上能够理解,但不同的条件下生长出的植物有什么样的差异,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这样认识起来很不牢固,也很空洞。

  后来和老师第一次实习之后,才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实践不但能检验所学知识的可靠性,也能增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菊花展的实习让我知道:同样的花种,因为培育的方法不同,给人的视觉印象截然不同。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美丽花卉后面是科学的培育和管理方法。

  发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却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对一些知识的认识很模糊,总是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开始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和同学们做了一些讨论和对比,发现是因为花卉学的一些相关学科我没有掌握好,比如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所以学习花卉学必须要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验实习结合,对花卉学有关的学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把花卉学当作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来对待。

  三、在花卉学学习中我学到的专业知识

  我们本学期对花卉学的学习可以总结为七个大部分:

  1、花卉学的理解和花卉产业的意义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有利于鉴别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类需要我们对花卉学相关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园林美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目前花卉的分类依据大体上有四种:

  (1)按生活类型 (2)按观赏应用特点 (3)按花卉的生态习性 (4)按花卉的原产地气候特征

  3、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起决于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空气。

  4、花卉设施

  为了满足花卉的生长发育要求,花卉设施必须能提供给花卉适宜的环境条件,现在的花卉设施主要有:(1)温室 (2)塑料大棚 (3)荫棚 (4)其他设施,如加温、降温、通风、灌水等设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营养三种

  6、花卉的栽培管理

  花卉的生产必须要有细心的栽培和精心的管理才能产出品质优,价格好的优良花卉,简单的花卉栽培管理方法有:

  (1)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2)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3)促成和抑制栽培

  (4)盆栽花卉的栽培

  7、花卉的应用

  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花卉的踪影,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在园林中创造出花团簇拥,荷相佛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环境,大街,小巷,公园的花坛。精致的花篮,佩花等都是花卉的应用。插花也是花卉的一个重要应用。

  四、在花卉学的学习中我学到的其他东西

  首先,我学到了一种对花卉的专业观赏方法。在学习花卉学之前,对花卉的观赏就是简单的对花花草草的欣赏,大多停留于花卉的形态,偶尔会有一些对花卉与环境结合的意境的体会,都不够专业。

  学习花卉学之后,多了很多观赏花卉的方法,不再只停留于外型的欣赏,还能通过对外型的观察了解到培育花卉的方法,会注意到植物色彩与土壤颜色的搭配问题,也会注意植物形态与花盆或其他花卉装饰容器的配合是否和谐。这些在我学习花卉学之前都是不曾有过的。

  其次,我学会了一些鉴别花卉的方法,也认识了许多以前不认识的花。这应该得益于我们的多次实习。同样是兰花,却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分成很多种,而每一种与其他种的差别非常小,没有专业的认识,是无法科学鉴别的。

  最后,我还学到了培育和管理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花卉的培育不只是简单的浇水和除草,还需要专业的观测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培育出理想的花卉。

  五、我的心得体会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花卉学当做是一门专业科学来学,我认为它是我的一个爱好,一个兴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花卉本身就应该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对花卉的爱好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情趣。我不知道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花卉学的知识会用到多少,但是我知道我以后的生活中是离不开的。花卉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可以美化居所,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就从我这样的理解中,我认为花卉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让人们更多的去追求精神生活,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花卉学在未来一定会被人们更为重视。

  花卉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可我的兴趣与爱好还会继续,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以后的知识还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与探索,不论将它用于学习还是工作或者生活。

  六、我对老师的建议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我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不是太配合,有好几次实习我没有参加,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喜欢这门课也不代表我对老师不满。我对老师的细心教学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能由于我个人喜好问题,我偏重于对花卉的欣赏上,不太喜欢研究花卉的栽培问题。我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多给我们一些审美上的启示,我想这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在室内花卉的装饰上我很感兴趣,而且觉得非常实用,可惜没有太多的学习。

  最后我对老师表示感谢,花卉学这门课是值得我们学的!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5

  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植物学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无聊,而是一门只要你去挖掘,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事物的科目。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又广又杂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控制、改造和利用植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因此我们这些大一生为了和植物更亲密地接触而踏上了实习之旅。

  在五天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

  1.它扩大、巩固和加强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前我所说的,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对于植物来说,它们并不如动物吸引人,因为它们并不会动,令人觉得很没意思。具有颜色鲜艳或形状奇特等易于吸引人的特点植物并不多,所以,学习植物,需要细心以

  及耐心。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

  3.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及其特征。这一切为我们以后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通过野外实习,使我初步学会和掌握植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观察,识别,摘取等)。培养了我独立的工作能力。

  4.通过野外实习,我亲身领略了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激发了我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科学的热情。同时,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我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5.采集植物标本,为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能够亲眼了解教科书上所解释的各种植物的各种特征,比空想来得更形象,也更便于记忆。

  6实习的过程也是快乐的,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解决困难,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加深,共同体会知识的乐趣,更增加了同学们间的友谊。实习不苦,却也有不识时务的蚊子,不过和那些比起来,收获累累的我,或许还是会觉得充斥着这次实习的并不是开始时的无奈,而是淡淡的喜悦和植物与大自然的浪漫。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6

  记得在大一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学姐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20xx-10-23,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一路认植物。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也看到了与恐龙统一时期的桫椤,还有以板状根闻名的红拷树。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金毛狗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福建出名的南靖热带雨林,那里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兴奋、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实习经验,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但是,今年的野外实习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野外实习经费不足。交通费、住宿费、实习物品费等,明显高于往年。希望校方今后酌情增加野外实习经费;否则,经费问题将会显得十分棘手;作为其结果,全盘考虑、重新选址也许迫不得已。

  (2) 野外工作压力大。带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为采集多种动物标本而跋山涉水,时刻操心野外安全事宜并及时排除事故隐患,故野外工作负担实在太重。为保证野外实习的顺利执行,请校方考虑酌情增加人力以缓解野外实习工作的高压。

  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学生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锻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7

  这次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通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我还了解到: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木麻黄有退的鳞叶;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通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通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可以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对于采集标本一定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直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

  (1)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

  (2)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

  (3)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4)药用价值: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5)食物利用: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6)旅游业开发: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知识要温故而知新,所以,我们有时间就得常逛逛公园,多跑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的生物知识。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8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ZUI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ZUI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ZUI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ZUI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ZUI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ZUI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ZUI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ZUI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ZUI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9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

  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种子的向重力性: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

  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

  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

  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

  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向张老师学习了一节习作课。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听完课后,我对习作课有了新的看法,原来心里对指导学生习作的臆想与实际上课的情形是有差距的。下面就说说我的体会与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张老师首先是以充满激情的谈话将学生带进春天,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再从一系列的植物图片入手,让学生辨认植物,交流看到这些植物的感受,从而揭题,引出这次习作的'题目。

  二、例文引路,指导写法

  在明确了本次习作要求的基础上,张老师出示了一篇例文《我喜爱的一种植物——一串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读例文。首先是让学生从读中知道这例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一串红的哪些部分,初步从整体上把握习作的结构;接着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以读感悟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表达;然后读一、三自然段,体会小作者的感情以及首尾呼应的写法;最后强调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查

  张老师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后,还展示了自己带来的一盆仙人球。

  四、习作展示,及时点评

  实物投影出示了两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来读作文,一篇写的是小草,一篇写的是柳树。张老师恰当的点评能给学生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习作。

  张老师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是不遗余力的,学生不仅知道了要写什么,还知道了怎么写。说到底,这是一节很好的习作指导课,对我的触动很大,为我以后的习作教学做了榜样。

【植物识别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身份识别制度08-23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08-17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4篇02-06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4篇)02-06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篇04-0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0篇)04-0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3篇04-0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3篇)04-05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用14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