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这里面蕴含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小时候,就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经》,简直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可是虽会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几天,我又找来这本书,细细的读了起来。读完后,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终于明白了古人为什么说读了三字经,就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讲得就是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事。孙敬年少好学,读书时,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于是,他每次读书时都会找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苏秦是洛阳人。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孙敬和苏秦他们不用别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让我想起一件事,顿时感到十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数学作业,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书桌上的计算器。我为了赶快写完作业,提心吊胆地拿起爸爸的计算器,可是转念一想,我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应该按老师的要求去列竖式。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的欢笑声,我忍不住了,飞快的算起来。写完后,我把爸爸的计算器又放回原处。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我的作业全做对了。我很高兴,同时心里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感觉。我的耳边似乎回响起老师的声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就怕说谎骗人。学会了骗,就会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没有用的人……”我欺骗了老师,更欺骗了自己。我为了贪快,为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错误。于是,我勇敢的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读了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我羞红了脸。他们不用别人监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计算机完成作业。十年苦读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孙敬和苏秦的刻苦为他们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他们日后的成功也正是凭借这这些深厚的积累。所以他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一定要像孙敬和苏秦学习,自己监督自己。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会把《三字经》上的知识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不该犯的错误,自己的学习不能放松。《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每天早晨来到学校,总会听到同学们在教室里一丝不苟的读《三字经》。
在历史的长河中,先人们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藏。《三字经》就是其中的艺术精华。“孟母择邻”,“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出自《三字经》。每当我拿起书本,津津有味地读着《三字经》时,总会想到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这总会让我牵肠挂肚,如痴如醉。
《孟母择邻》中,孟子有一个爱他的好母亲,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凉爽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同样,我们也要孝敬父母,在父母劳累时,给他们倒一杯茶;在父母生病时,细心照顾。在古代,人类又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黄香温席》大家都听说过吧!小黄香为了让父亲在冬天睡觉暖和些,便用自己的身体取暖,那拳拳的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啊!不仅是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小小年纪的孔融把最大的梨给了自己的兄长,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
《三字经》中还有许多酷爱读书的`感人故事。头悬梁,锥刺股。苏秦刻苦学习的品质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孙康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勤学苦练,后来成了大官。那么多的故事,都讲了古代人们喜爱读书的精神,作为一名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虽然我们不能头悬梁,锥刺股,但我们也要孜孜不倦地学习。一想到古时候人们家里条件那么差,而现在高科技时代人们学习不那么刻苦时,我便内疚起来。
自从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后,对我的帮助很大,不但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且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人生如一本书,愚人哗啦啦地翻过,而智者潜心细读。我学习了《三字经》,让《三字经》指导我天天进步、健康成长吧!让《三字经》指导我们的行动,使我们成为有道德、讲文明、爱学习的好少年吧!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4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必读书,影响极其深远。《三字经》篇幅虽然短小,内容却非常丰富,被誉为“袖里通鉴纲目”。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我非常喜欢“孟母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学了许多丧家哭泣的言语动作。孟母就把家迁到市镇上,孟子便整天学着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三字经》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好好学习,友爱兄弟姐妹,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学以致用,并且还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5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这些榜样都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7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古代的文明博大精深,浩海如烟。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 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品读《三字经》,心灵得到了净化,个人思想得到了升华,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简单的从《三字经》中的几句话来谈谈我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
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
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8
在生活中我用过的《三字经》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爱护小同学,在家我孝敬父母,有了好吃的.东西,我总是先给爸爸、妈妈尝后我在吃。
我知道一个人从小要学习做人道理,首先做到孝敬父母,恭敬兄长、友爱弟妹,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德行,其次就是学习看到的和听到的知识,学习数学语文等各种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奠定好做人和求学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就像一块玉,只有打磨后才会成为器具,如果没了打磨就永远是一块玉石。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文化。现在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地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就像一个老师,教导着我们,为我们铺设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成为有用的人。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9
暑假中,我看了一本《三字经》的书,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他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当孟子不想读书时,他母亲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像剪断的布,前功尽弃了。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发愤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文学家。这告诉我,平时不可以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学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才能成为和孟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又如“香九齢,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讲的是小女孩黄香九岁时,就晓得夏天先把父母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就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母的被褥,让双亲能睡得好。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平时所有的家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她就这样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家中吃梨,他每次总是选最小的,把大梨让给哥哥。我十分佩服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知道孝敬长辈,谦虚礼让。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再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汉代人孙敬深夜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刺大腿让自己惊醒。他们并没有谁督促教训,能自觉地勤奋刻苦;像晋代人车胤,读书没有点灯的油,就把莹火虫捉来放在一只薄纱袋中,靠微弱的荧光照明。又像孙康,也是没钱买灯油,冬天就坐在院子里,借雪的反光照明。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却能立志苦读,从来不因为条件差就停止学习。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有点惭愧,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强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要不然,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长大后,自己也一事无成。
从 《三字经》中,我还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是从炎帝,黄帝开始的,所以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在五千年文明中,有秦朝,汉朝……有唐朝,宋朝……;还有像“大禹治水”“三顾茅庐”等许多有趣的故事;认识了像孔子,老子,司马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历史名人。《三字经》真是一本好书,它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0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没读过《三字经》实在是汗颜的事情,因此在国庆假期时我找来《三字经》读了一番。对于这本千百年来被诵为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早在小学时候就听过,也能背诵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句字,但是详细内容就不知道了。经过这次习读使我对《三字经》有如下体会:
《三字经》是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作者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历史典故、故事为背景,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写成的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的儿童启蒙读物。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全书1722字,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书中仅用300多字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更是神来之作。
作为幼儿教师,我要领会《三字经》的精髓,取其精华为教学工作服务,去其糟粕。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1
暑假中,有一天我在《三字经》上读了“膻焦香,乃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这句话的意思是膻,焦,香,腥,腐这五种气味,我们都可以通过我们的鼻子闻到。
这句话,我很喜欢它,原因是这句话有一个典故。读完我有很大的感慨和想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话说晋朝的时候,有个小官叫陈遗。陈遗的的母亲很节俭,从不肯把吃剩的饭菜倒掉,连锅巴也要好好收藏起来,陈遗受妈妈的`影响,从小就很节省。有一次,他看见厨房里有一大桶锅巴,便把他们都晒干了,收藏好。有一年发战争了,陈遗带军去迎战,把锅巴留在军营里,他们的队伍被冲散了,他和十几个人饿了一天。陈遗想起了在军营里的锅巴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不会被拿走,他悄悄返回军营,拿回锅巴和大家一起救急,这十几个人靠锅巴活到了援兵来。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懂得了节俭这种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一些你有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候能发挥很大作用甚至是救命。其次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更要懂得节俭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现在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节约,铺张浪费的话,总有一天我们人类要自食其果的,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从小事做起,你我一起行动吧!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无意中听到一个孩子郎朗有声、韵律齐整的吟诵声,我不由得重拾这本小时候就读过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中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字里行间里渗透的道理更是让我感悟颇深、意犹未尽。正如古人云:“熟读三字经、并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它记载的沧海桑田,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精华,源远流长。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宋朝中枢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有钱买书,也能如此好学;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是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条件艰苦亦能如此勤奋;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环境恶劣亦能如此上进。想到现在的我,真是惭愧不已……
小学毕业之后,顺利升入现在的初中,自以为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不需要再为完成老师的叮嘱而勤学苦练,也没有家长每天在耳边念叨不止了。于是,在初中的课堂上常常三心二意,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只求听个一知半解就心满意足,不再讲究学习效率,也不再计较时间的充实,有时候还嫌老师啰嗦,故意跟老师唱对台戏,就连课后作业都是潦草完成,月假回到家里,只要瞄到手机,不玩个痛快那是一定不肯善罢甘休的。上次,我们班组织到井冈山参加研学旅行,老师是允许我们带手机,那可把我乐坏了,只要一有空,我就躲着玩手机,几次差点掉队,恍恍惚惚一个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连我自己也蒙了——几门功课都是班上的垫底分数。这可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呀!我离曾经年少时的人生目标渐行渐远了,虽然心乱如麻,却一直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原由。
在这次的重读《三字经》,我突然明白了:放纵自己,就是在毁灭自己呀。是轻率和不自控让自己在堕落,正如《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再浪费时间和光阴,要好好学习。我需要静下心来,给自己做个详细计划才行,亦如“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困难化成一小步一小步,我想,胜利还是指日可待的。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3
《三字经》是一部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使我获益匪浅。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性相近,习相远”,讲述的是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差别越来越大。《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告诉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子女的重要性。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自己的学生都应严格要求,不要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第一位是孝和悌,而孝和悌是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迁的,它应该作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理解并付诸行动的指导准则。
“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通过阅读此内容,可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可激励我们奋发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三字经》所例举的内容还很多,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道来,它的影响深远,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继续继承这些美德,把它发扬光大。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4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蕴含了我们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经典诗文感人肺腑,中华美德动人心玄,《三字经》就是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道德情操的。
“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三字经》中两则多么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当我读到这两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很多的孩子都成了荧屏儿童。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奋发学习的决心。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三字经里一个个榜样 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三字经》心得体会02-21
三字经心得体会06-06
三字经的心得体会04-26
三字经心得体会08-23
《三字经》心得体会01-04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02-14
《三字经》阅读心得体会05-05
《三字经》阅读心得体会04-28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01-13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