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论文

时间:2023-02-08 13:45:20 制度 我要投稿

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

  在现在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制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制度论文精选15篇

会计制度论文1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要点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高校会计制度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需求。针对这一现象,我国财政部于20xx年结合《高校财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制度做出了修改,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高校会计制度于20xx 年1 月1 日正式实施,其涉及到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改革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引入到新高校会计制度,基建核算作为大帐进行统一核算,横向科研收入主要以完工进度为标准,对于非财政资金收入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另外,为了满足高校公共财政改革需求,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框架,确保财务工作的科学性。

  (2)新高校会计制度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也纳入到权责发生制范围。

  (3)与旧高校会计制度相比,新高校会计制度新增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相关核算内容。(4)为了确保资产价值的合理反映及教学成本的合理化,新高校会计制度实施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

  (5)新高校会计制度对收入支出类会计项目也进行了一系列整改与调整,其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反映出高校的实际收支状况。

  (6)对高校财务报表中的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预算收支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项目构成进行重新设计,使报表体系更为完善。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对适应公共财政改革、提高学校经费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大了会计制度执行力度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实现了一系列变革,其中诸多内容都与高校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如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等。然而此类会计核算方法与旧的高校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和谐之处,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而新高校会计制度一方面满足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相关科目,能够实现对高校年终应收财政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核算。除此之外,经过财政部门批复而未投入使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及用款计划所接收到的.用款额度也能够实现核算。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项目,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结余情况能够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提升了资金透明度,确保了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拓宽了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我国高校于20 世纪末开始实施扩招,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变,高校教育覆盖面逐渐拓宽,受教育人数逐年增长,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资金负担,为了满足公民的受教育需求,高校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办学经费,传统的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然而随着招生数量的激增,财政拨款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部分高校甚至筹借外债,高校财务管理内容更为复杂,旧的会计制度与日益发展的高校财务工作不相适应,这无疑增加了高校的资金风险。高校为了筹取办学经费,满足学校建设需求,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积累资金,增加了高校负债,财务风险加大,一旦难以承受偿债,将直接面临破产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增加了收入、结余内容,能够清晰、直观地反映出资金结构。而权责发生制的引入,更使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收、支、存观念得到大大增强,开设了单独的预算外资金结余账户,规范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收、支、存管理。

  (三)直观反映了高校资产状况

  在旧的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对于此类固定资产的价值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维修预算,未实施折旧管理策略,大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次,高校固定资产结构中存在许多老旧报废设备,这些设备未做清理,致使其账面资产与固定资产存在较大的偏差,很难真实、准确地反映出高校资产的具体情况。而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强调要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并通过科学的折旧计算、折旧年限,对其进行价值评定。与此同时,还新增“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项目,其能够实现对高校资产价值的精准可算。另外,新高校会计制度还强调对除文物文化、图书等以外的资产进行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折旧等,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预估,其能够真实、客观地对高校的整体资产情况做出有效的反映。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为适应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好地贯彻执行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创新。

  (一)完善高校会计报告体系

  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报表主要包括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收支明细表等,然而,单纯地依赖这三种会计报表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会计信息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可适当增加财务状况变动表及现金流量表等,了解资金的每一项去处及变动情况,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而对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及领导业绩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另外,还要适当增加第三方报告,在会计报表附注部分可通过文字、数据的形式对会计报表各个项目做出相关解释、说明,这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附表部分,可指定出明细的表格报表,其能够对会计报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强调高校要注重预算管理,尽可能将高校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等各项资金活动均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其能够对高校财务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使高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应贯穿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执行报告全程,在各项法律、法规的规范下,确保高校的资金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三)提升资金合理利用率

  高校资产的完整、安全离不开科学的经济资源配置,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节约各项支出,增强资产控制与管理意识,避免出现资金流失,使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基于当前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创新,融入新的财务管理新理念与新方法,拓宽高校资金筹集渠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校建设服务。另外,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对高校资金及各类资产的合理调动与分配,确保各类经济资源能够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金使用率的提升,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新高校会计管理制度的出台,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新高校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定落实方案,尽快完成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和转换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落实好、使用好、管理好教育经费,通过多种途径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2

  一、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包括财政总顸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其中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属于单位预算会计。1998年,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国家制定并全面执行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各个行业的会计制度,自执行这些制度来,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逐步进行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预算会计模式初步建立。我国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方法,在财政预算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统一的会计约束制度,是全国预算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标准。它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影响所有的预算会计工作发展。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1、反映不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资金的流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政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相关部门将款项拨给事业单位的方*转换为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的方式。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的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财政部门的资金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预算会计中,应该核算和反映财政资金的流动和变化。此外,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建立健全,我国开展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保险制度产生的基金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运作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受托责任。相关的预算会计也应跟上形势o

  2、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预算的过程中,应该要求从基层单位开始逐渐编制,层层汇总,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盲目性能够更加合理的编制预算。目前。一些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将基建^计、业务会计综合起来。基建会计、业务会计各有各得账务处理,各有各的财务报表,使得无法将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进行对比风险。目前,虽然一些事业单位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汇总,但是没有对利润表进行汇总。

  3、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发生的变化

  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在将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缴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另按核定的综合定额标准,安有卜预算单位的年度财政支出。改变对某些部门收支挂钩的做法。对预算外资金收缴实行收缴分离办法就要求预算单位必须改变其过去对预算外资金所采用的留用、比例分成、上缴转拨等多种会计处理方式。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反映深化收支两条线后财政资金的运作方式和核算程序所发生的变化。

  4、不能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釆用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但是实施收付实现制会使得事业单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收入与支出不匹配,例如本年度事业单位偿还的可能是以前期间产生的债务,而本年度借的债务可能会由以后的年度进行偿还,从而不能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考核每年度事业单位的效益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进行账务处理时,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为企业通过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没有现金的支出,无法在报表中反映。一些没有现金支出的社会保障基金缺a、政府债券等等,也不能在预算报表中反映。这样会导致报表没有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上夸大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可能会对事业单位的长期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在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况方面,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并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虽然有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事业单位预算报表、决算报表中,只是在补充资料中列明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客观上导致固定资产一旦形成便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

  三、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引入权责制发生制

  作为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彳七和发展,应该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调整和改革会计制度的重点在于调整收付实现制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弓丨进权责发生制。一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完整、准确、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全面洞悉其收支和结余水平,从而财务信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反映更加及时、真实、全面,逐步将各项收入和支出登记入账,使得财务信息完整、全面。另一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流动情况,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的透明。也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操作的机会。调整和改革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更好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

  目前由于监管不力导致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失真。事业单位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和管理。第一。应该加强监督和控制预算计划的编制和预算的使用状况。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应该包括单位全部的收入和支出,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预算外的资金变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资金管理的完整和规范。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编制预算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项目的重复编制。提高编制预算的效率和效果。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监督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情况。对于资金的支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分析。对于资金较大的支出应该进行专项审计和重点调查。确保资金向正确的方向流动。第三。提高事业单位对网络技术的使用程度。通过充分的使用网络技术。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对资金监督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事业单位可利用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政务等手段。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第四。要对会计事项真实性进行预审。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的会计道德和行为准则。以便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来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制定有针对性的亊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并没有符合财务状况的制度。影响了财务信息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很多问题没有找到相关的处理办法。往往采用一些会计规定或相关法律法规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

  系统性。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制度引导,可能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混乱。由于事业单位财政制度发生的改变,很多新的实际情况的发生,导致原来的会计制度可能无法满足现在事业单位的要求,很多事项的处理缺乏明晰的标准。因此,目前政府部门有必要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事业单位的会计政策。具体到制度的制定上,可适当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同时预留出一部分空间。以便能够根据一些特殊情况和具体事项做出更为合理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同时更炅活的运用各种会计核算办法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4、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作用之一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相关使用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基本作用是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方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分析。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其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因此有必要完善政府会计的信息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会计的信息体系,可以使得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全面、完整的获取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促进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更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宏观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规范,促进亊业单位预箅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加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而且,从整体来看,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显著高于个体企业财务风险的总和。财务杠杆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显著增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另一方面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5、基于信息的财务风险传导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诸多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另外,由于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发送和接收的主体水平的差异,产生了信息传导失真,从而增加了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

  另外,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搞好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并在管理中产生效益,是检验现代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行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霈要。尽管内审是一种再控制、再管理活动,但考虑到内审的独立性,内审不能够进行直接的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的编制、调整和执行等。但内审又要在预算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找准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以达到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目的。

  总结

  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因为企业中存在组织结构复杂、管理跨度大的特点,不能直接控制财务风险,只能依靠建立和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系统,确保企业的财务运行高效、安全。当然。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复杂,有许多不可预料因素。随着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出现新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会计制度论文3

  财务会计制度是医院财务会计工作得以顺利的保障。从当前医院发展总要求出发,制定更加符合卫生事业发展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各大医院未来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的情况来看,其中医院财务会计固定资产以及固定基金核算办法不科学,资产减值的问题十分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必须要强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克服现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改进措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历整整二十年的历史,因此在成本、费用计算方法以及会计要素方面已经显得落后,与当前医院经济发展需求极度不符,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医院管理者必须要相互配合,在原有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完善核算方法,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客观展现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而有效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有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以及管理无法有效开展,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掌握和了解这些缺陷,改进医院内部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效力。

  (一)虚增固定资产总量

  现有财务会计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内容存在不足,医院购置资产主要是指医院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但是不会引起医院食物资产的增减变化,固定基金在调整的时候,只不过是针对净资产内部基金的调整。现行的制度中固定基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净资产的虚增,这样一来,医院原本所涉及的医院净资产转移,就不够完善,它只是对一部分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所体现的只是部分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医院当期的收支结余不够真实。

  (二)资产减值

  在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对于医院固定资产减值的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过去购进的医疗设备已经不具备当初的价值,甚至有的设备已经报废,但是由于这些贬值或者报废的设备没有被上报,因此医院固定资产会逐渐增加,这样一来账面固定资产与医院实际固定资产的数量就会存在十分严重的`分歧。另外在药品招标以及国家药品价格不断下调的形势下,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药品价格波动很大,药品、卫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物资在存放的过程中也存在减值的风险,医院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施行零库存,因为那些货物和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因此必须要常年保持一定数量以保障物资周转灵活,这些物资中有很多是平时需要使用,但是有效期却很短的物资,非常容易失去效用而导致价值流失,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依旧是成本的价值,并没有客观的对医院资产的可变现净值进行凸显,进而导致库存减值风险加剧。

  三、完善与改进现行医院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医院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下面具体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自身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在于对人才管理能力的提高,把人力资源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与发展的重点,定期开展人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医院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要充分的掌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财务会计信息的流通与分享,确保信息时效性。

  (二)建立费用控制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为了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合理性,首先,要在院内建立聘任制度,将资金管理作为医院领导者的政绩考核内容,提升管理的强制性,同时医院内部费用管理控制也要作为科室考核的内容之一,提升科室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上级部门进行宏观管控的时候,有意识的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施加压力,增强院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对于费用控制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彻底解决费用控制以及资金优化配置的问题。

  (三)加强内、外部监督控制力度

  面对目前医院财务监督控制力度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从根源下手,利用内部改善、外部监管的手段,有效加强监督控制力度。内部改善,主要是指以院长为代表的领导层形成财务管理意识。外部监管,主要是指上级部门要定期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提升监管力度的方式。在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内、外部的监督控制力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这样才能将各科室资金利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全部人员费用管控的意识,摒弃不良风气,创造出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相应、平等的激励机制,安排会计人员的晋升培训,让他们在职称上和待遇上都有所提升,切实调动起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由于环境及业务受限,可以针对医院中的财务从业人员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可以是全省范围或者全市范围的形式,以《会计法》作为考核依据,从业务能力上、法律规范上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一定比例的予以考核认证,并且制定待遇提升的标准,让财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五)加强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医院的领导也需要通过参加定期的财务管理培训,让他们逐步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认识不仅是在上级考核压力下产生的,更应该是领导发自内心的认可和需求、除了财务管理培训外,还可以让责任制院长的制度与财务直接挂钩,真正将财务管理变为医院院长的工作职责,只有做好财务管控工作,才能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科学,建立评价制度和财务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整体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做到财务管理上的科学与合理,首先考虑的是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医院经营与市场发展状况必须要分析财务数据,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要建立科学的分析机制。通过分析认识医院财务管理活动规律,可以有效掌握医院管理中的不足,了解医院收支、资产运用能力,通过分析也可以总结医药费用控制能力、质量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和建立评价机制,综合了医院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分析的同时也要从资本保全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医院发展后劲,医疗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社会效益以及对营运能力、医院的偿债能力、社会贡献进行分析以保证目标实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但是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都存在显著制约,本文首先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管理措施,以此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4

  1 会计制度的变迁

  1.1 会计使用软件的变迁

  珠算,是中国古老的会计工具。那个时候的会计除了心算外还需自己记录复杂的数目,计算数据庞大的话非常容易出错。而现在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工具变成自动化半自动化的优化版本,大大节省了人力。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软件系统,企业往往不能及时调用数据,这时必须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既要保存和备份会计数据,更要建立相对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协调企业与内部利益关系。

  1.2 制度变迁

  与原制度相比较,新《会计制度》在八大方面上得到突破:一是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四是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五是更进一步地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六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七是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八是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

  2 新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影响

  2.1 财务理念得到转化

  经济高速发展必定带来各行各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并不十分明了,财务管理工作极其混乱。这时候,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单单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对会计制度的变动置若罔闻,最后的结局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损失。企业如果认识不到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间竞争的根源,一味地无视做一只“井底之蛙”,结果可能就是在同行竞争之间被淘汰出局。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让企业不断重视自身价值,关注自身成长与增值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科学的、健康的管理模式维系着企业的生命线。新会计制度管理理念的出台,就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利益最大化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方来讲,新会计制度与传统的制度相比较而言,明确规范了财务报表列表、财务报告一系列会计行为准则,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财务信息。不仅如此,新会计制度还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协调了职工薪金福利、政府补贴等棘手的问题,保障了政府、企业、民众等多方利益主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2 强化财务管理风险

  现如今,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日常工作逐渐趋向自动半自动化,财务制度如债务重组、房产投资等多项会计制度逐渐趋向国际化。新会计制度的工作任务就是保证管理目标与企业经济发展是否同步进行、相互关联,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企业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人为或非人为的风险进行评估规划。比如高度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将设计企业机密的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程序化加密,仅主管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知晓密码能使用,这样就避免很多人为更改、盗取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修补部分员工动机不纯、弄虚作假的漏洞。

  2.3 财务管理目标利益最大化

  实现财务管理利益最大化、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目标,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些明确规定甚至维护了企业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企业数目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庞大,企业应当学会节约研发费用,实现企业的增值,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新会计制度孕育下的财务管理策略

  3.1 追求知识利益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也日益完善。知识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对知识利益最大化管理逐渐取代利益最大化管理。在这种价值观下的财务管理,能够避免企业盲目追求利益而不顾经营者、职工利益,最终将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发挥。建立一个明确的财务目标,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的利用率,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自我修改漏洞排除阻碍自身发展的因素。

  3.2 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在中国,一些企业只重视生产而轻视了企业的管理和计划,企业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设施的落后也间接影响了企业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最后直接影响企业整体发展。

  新会计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新内容就是允许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结构的调整都受到财务信息系统与功能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有大量的信息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减值。这也要求企业应该防微杜渐,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更新管理设施或者是对专业人员进行定量培训。优秀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财务管理的真实可靠提供保障,提高资金公开化程度,也大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4 新模式下的“集权式”、“分权式”管理

  4.1 “集权式”管理

  这种模式是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在总公司,而子公司只拥有一小部分决策权。这种模式下,往往会散发出更多优势:第一,能够方便企业对财务进行统一的严格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管理成本。第二,总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子公司,保证财务目标一致,实现资产最大化;第三,子公司遵守总公司的调度和管理,减小总公司财务管理风险。

  4.2 “分权式”管理

  与集权式管理模式相对比,子公司在这种模式下拥有更多支配权。子公司拥有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资金投入、多项费用支出的决策和使用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总公司而出现独裁的情况。子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环境还有企业现状发展随机应变,能够充分发挥子公司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发展。

  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为我国企业转变提供依据,在一系列优秀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对于正规的企业来说,抱着一颗不断学习的心,认识到自身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明白财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亟待解决,不固步自封怀着长远眼光,依据正规有效的新会计制度管理政策,结合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计制度论文5

  一、新会计制度中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变化

  (一)折旧计提的变化

  根据新会计制度下下,关于折旧计提的规定发生了变化,变更为:事业单位除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等不计提折旧外,其他所有固定资产均应计提折旧。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的“虚提”折旧创新性处理方法。“虚提”观念的引入,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因而有助于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累计折旧”这一新会计科目。通过这种创新性的处理方法,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和损耗程度,可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有效,从而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

  新旧会计制度对比可以看出,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进行会计确认、计费和报告。该原则相对于收付实现制原则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变化,提升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

  二、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

  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者的资产管理意识和保护意识。首先,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定期组织新会计制度培训,特别是针对新旧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及指导的变化,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实行。同时,会计人员应与时俱进的加强学习,了解工作最新进展,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应有职能。其次,事业单位领导强化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带头落实新会计制度,做好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定期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人员薪酬考核进行挂钩,提高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

  (二)使用新的核算方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关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依据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对购入、改扩建、新建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需要入账的固定资产,不仅包括事业单位日常的固定资产,还包括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关于计提折旧。对比新旧会计制度,新制度在折旧年限上发生了变化,即要求按月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如果上级部门有规定则依据规定确定,无规定则依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折旧年限。关于会计的计量基础问题。旧的制度基本上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依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如: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三)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新会计制度下,应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具体应从如下几点入手:其一,成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由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由事业单位领导直接管理,保证该机构的独立性。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管理内容为了解账簿登记情况和获得单位固定资产的资产现存状态,适当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增减。此外,负责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其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的内容为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并依据新会计制度给出的具体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其三,严格落实固定资产使用申请制度。事业单位各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前必须向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并在具体使用中尽可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同时定期向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反映资产的使用情况。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具体应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无论是审计部门,还是财务部门均应发挥自身监督作用,要做到日常工作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组合,并将检查结果与事业单位的人员薪酬、人员晋升等进行挂钩。其次,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充分了解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调配,尽可能减少资产的浪费和闲置,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责任到人,有奖有惩,从而发挥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事业单位的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会计相关部门必须深入学习新旧会计制度间存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整。并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会计制度论文6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基本建设项目蓬勃发生,如何结合各医院的实际,设计基建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处理流程和制度,为医院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文章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建设发展;基建会计;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日趋重视。政府对全民医疗条件的投入呈大规模增长的趋势。新医院制度下,基建核算要求并入财务大账,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基建会计核算,有效地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效能和成本控制目标,将会是今后医院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基建核算并入医院财务大账的原则

  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医院在进行基本建设项目时,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同时,基建账的相关数据并入医院财“大账”。医院财务至少每月记录基建账套中的相关科目发生额。

  2基建核算并入医院财务大账的作用

  改变了以往基建核算自成体系的状况,财务人员改被动支付为主动参与监督管理,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共同着力,有效控制和减少项目的成本,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及时调整决策,防止投资损失。基建会计核算内容正逐渐成为医院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基建会计并入财务大账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工作流程,结合基建会计的专业优势和医院财务的资金调节和统筹管理功能,为医院各项基本建设保驾护航。

  3基建核算并入医院财务大账的实务操作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在20xx年6月30日或20xx年12月31日将基建账套中的科目余额分析调整并入新账。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在医院会计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的“基建工程”科目中填列。基建账套中“交付使用资产”科目余额转入医院会计账“固定资产”科目。如有“基建投资借款”,将科目余额记录在医院财务账中的“长期借款”科目中。如有财政拨款,财务大账除按新制度规定追溯调整“固定资产”余额中财政补助和会计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为“待冲基金”外,确认“在建工程”支出时,同时贷记“待冲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抵减“医疗业务成本”或“管理费用”等科目。完成基建会计账套与财务大账的衔接后,日常核算中,基建仍然按照独立账套处理基本建设支出:按具体建设项目设立明细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同时建立往来单位明细账。由于医院的事业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性质,基建虽然有独立基建账户便于单独核算和管理,但资金来源主要为医院业务收入和财政拨款。

  在实务操作中,财务大账可考虑并入各在建工程项目余额,同时核实基建账户资金余额。财务账中可考虑设立“预拨基建工程款”,体现拨付基建资金。基建可考虑按月度编制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体现月度医院财务和财政拨款,资金占用体现在各在建工程资金月度使用情况,银行利息收入、预留质保金、履约保证金等费用单独列明,“预拨基建工程款”科目余额体现基建账户余额,“在建工程”科目余额反映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这样,医院财务大账既能总体把握基建资金使用情况,按预算的工期和资金投入监督工程进度,又解决了医院自身业务纷杂,无法兼顾基建日常支出核算的弊端,同时基建独立账套的在建工程核算明细也可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专门的基建会计人员切实参与工程运作当中,及时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和预算调整,按进度、保质量、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经办人员、工程监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医院负责人逐一签字,严把资金使用关,在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有限的医院基本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4基建核算并入医院财务大账须注意的要点

  基建核算并入医院财务大账初期,应注意清理预付、应收、应付款项,并将其在医院财务大账中一一反映。日常账务处理时,根据基建月度汇总报表,同步“在建工程”当期发生额,核对项目余额。第一,资金来源中,属于医院拨付的,增加“应付基建工程款”,减少医院银行账户余额,支付工程款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应付基建工程款”。属于财政拨付的,如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支付工程款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的同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待冲基金”。待该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按照财政资金所占投资比例,在应计提的折旧额中予以冲减;如属于财政授权支付的,收到拨付资金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拨付基建使用时,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支付工程款时,增加“在建工程”科目发生额,减少“应付基建工程款”。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贷记“待冲基金”。

  以20xx年11月为例,基建以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分别支付××大楼、全科培训基地、急诊楼工程款774000元、2339000元、4885000元,以单位拨款方式支付医院东宿舍楼、东院零活、××大楼、西院、西院污水处理手续费等。基建单独记账核算后,报送汇总报表用于财务并账,财务处理如下:借:在建工程—医院东宿舍楼200000在建工程—东院零活800000在建工程—××大楼382063.39在建工程—××大楼774000在建工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339000在建工程—急诊楼4885000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大楼、全科培训基地、急诊楼)7998000在建工程—西院2433415.29在建工程—西院污水处理317000付手续费150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医疗卫生7998000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大楼774000—全科培训基地2339000—急诊楼4885000其他应付款—质保金—烟台冰科公司171004.71—济南同方嘉禾公司103616预付账款—预付基建工程款3858007.97第二,为基本建设项目按规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时,资金打入医院银行账户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借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资金直接打入基建账户时,借记“应付基建工程款”,贷记“长期借款”,待基建月度汇总在建工程发生额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应付基建工程款”。应注意的是,长期借款在工程建设期间发生的利息应计入“在建工程”,工程交付使用后,计入“管理费用”。

  5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实行新本文作者医院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的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财务的实际操作情况,阐述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财务工作和医院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能为医院财务实务处理提供参考,同时得到业界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

会计制度论文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受到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制定出科学、可靠、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本文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为有关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财务部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对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医院必须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力度,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成本核算、竞争、效益方面的意识。第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机制,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的环境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竞争环境,还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小的能耗,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由于医院的经济收入渠道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限制作用。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为政府扶持和制定医疗服务定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改革方式日益完善,有效减少医疗、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提升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效益,有利于医院的蓬勃发展。第三,成本核算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剖析某一时期医院各科室的盈亏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医院调整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和制定财务预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充分了解医院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成本管理管理缺陷,进而实现严格控制医院成本、降低能耗和患者看诊的经济压力。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严格按照分摊方法和遵循规范化、细致化、精确化的原则将医院的各项医疗环节、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整合和分析,计算得出的医院运营成本,最终成为医院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整个成本核算过程需要经过各科室的协助并进行分摊,最终由临床科室接收各科室转移的成本,其分摊步骤如下:首先:一级分摊,行政科室分摊管理费用至辅助、临床、技术科室中,然后将计入各科室的费用纳入整个核算体系,无法直接计入的费用再进行分摊。其次,二级分摊。根据对照参数和各种价格将辅助科室的内部成本分摊至临床、技术科室。最后,三级分摊,临床科室接收技术科室分摊的内部成本。这种核算流程便于获取医院的成本信息和各科室的具体的成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收入类别和成本类别

  1.收入类别。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将传统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结合为医疗收入,以医疗收入为基础,二次划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即药事服务费和材料收入,由于材料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将其作为独立的二级明细科目,便于财物人员对材料和整个医院收入的管控。医疗收入中药事服务重点在服务,与纯粹的药品收入有所区别,单独管控也具有一定意义。总之,对医院的收入进行精细的分类,保证了数据进行的完整和准确,为医院的整个成本核算提供系统的、完善的数据研究。2.成本类别。财政专项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是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划分的四类成本。医院精细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将医疗服务的收入补偿给药品支出,但现实情况难以将以和药品消耗的成本进行明确的划分。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

  (一)扎实的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核算工作前,利用新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一,明确划分执行成本核算过程的单位,对各科室的职工采取编码策略,并细致划分各个核算单元,按照医院的规定明确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二,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理念,定期组织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核算的专业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弊端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财务从业人员的价值。第三,强化管理、清查核算资产,医院的所有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需要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将成本核算按照单元进行分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第四,由于医院具有特殊性质,再加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成本核算方法,医院人资部门将员工考勤制度落实到位,制定科学的考勤报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为后期的人员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对财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只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趋势,完善的成本核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成本核算领导组,领导小组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的领导核心,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小组成员:各科室具体负责人员组成;成本核算领导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按照规定的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行方法。第二,建立成本核算工作组,组长:财务部门领导;副组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员;小组成员;各工作项目的会计从业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卫生医疗、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具体核算工作,准确编制各类成本报表,为成本核算领导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三,建立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医院的技术工作,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证医院核算的精确、高效和有序。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找出并解决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的相关规章制度,将成本核算项目划分为:卫生材料费用、人员经费以及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包括折旧费、工资津贴、各项福利待遇、社保费、绩效津贴、日常检修费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人员严格遵循分期核算原则、合法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全方位的把握核算内容,确保无任何遗漏,提升医院核算工作的高质高效。此外,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医院领导应加大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促进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医院内部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市场,20xx,(52):61-62.

  [2]谢其鑫,赵璇,丁方然,程薇.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xx,39(12):1580-1582.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xx,32(04):48-49.

  [4]潘宏霞.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xx,31(21):165-166.

  [5]董音茵.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6(23):13-14.

  [6]梁宁海.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40-141.

  [7]唐亚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xx,(04):89-90.

  [8]柯江,严宁.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11):202.

会计制度论文8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为前提,旨在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们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了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使用的一些政策激励手段,它不仅保障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对低碳经济也起着调节以及引导的作用。最近几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很多财政方面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现有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对促进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

  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

  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

  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

  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

  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

  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

  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

  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四)制定能源价格财政补偿机制。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我国应该把能源直接引入市场机制,并且根据市场中的价格规律以及市场的供需状况,对能源的价格进行有机的调节,最终让环境的成本能够在市场的价格中反映出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能源价格体系。

  伴随着能源价格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有关能源成本的核算体系,使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定价机制更加完善,让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在国内市场中能源的供求平衡状况。

  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的财政补偿机制,即通过财政政策上的优化,鼓励开发与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当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价格过高时,要实施财政补偿,减少劣质煤、劣质油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能源,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虽然说,现在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做好相关的工作,不断健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完善环境与能源方面的相关机制,就一定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xx(08)。

  [2]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xx(10)。

  [3]赵盟。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J].商业会计,20xx(08)。

会计制度论文9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处于多重转型的时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的时代。旧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并且在实施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更有利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使得人们对能够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在21世纪,拥有高科技创新人才,就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源源不熄的动力。如今,我国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校的规模也急剧扩张,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高校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为旧制度,财务部于20xx年8月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新会计制度的初步形成,并于20xx年吸收各方意见后又发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版,并经过多次征询意见和反复修改,财政部于20xx年12月30日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20xx年1月开始正式施行财务部发布的新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较旧会计制度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要求。

  二、解析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新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较旧会计制度更为细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譬如在资产科目方面,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一级科目,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要求,保障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付款控制。参考了《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观,引入了“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使得资产的价值可以更好体现,还将一级科目“应收及暂付款”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一级科目,区分了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便于会计核算和分析。在负债类科目方面,将一级科目“借入款项”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一级科目,使得高校对支出和还款可以作出合理的安排,也利于相关机构对学校作出有效的风险评估。为了更加符合高校人员收入的实际构成情况,增设了“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其中包含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和“地方(部门)津贴补助”等二级科目。在净资产科目方面,“固定基金”被“非流动资产基金”所取代,其下也设置了相应的二级科目,更加清晰地反映了净资产的结构。增设了用于核算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结余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在收入与支出科目类,新制度设置的科目几乎包含了所有高校收入的类型,支出类科目也按支出的类别进行了具体的划分,为数据的核算做好了准备。

  (二)会计核算基础。

  旧会计制度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即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这就意味着高校只涉及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而未能进行收支分配管理和成本核算,这种会计核算方法对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高校来说,并不能真实反映出当期的收支和结余情况。新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能够及时更新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全面覆盖性,新会计制度下的会计处理更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三)会计报表。

  旧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表相对简单,仅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新制度则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财政拨款收支表,基建投资表,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反映了更多的会计信息,对报表使用者更具有使用价值。(四)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报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将基建核算并入了高校核算之内,将过去财务会计和基建会计两类财务报表进行了统一,让整个高校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层面上进行了全面的会计核算。

  三、解读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影响

  乔春华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一书中认为与企业内控建设相比,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相对滞后,从我国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譬如,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决策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有的主要负责人利用权力,干预重大决策或直接违规决策,为自己和相关方面牟取利益;还有的是内部监督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信息不共享,渠道不畅通,监督不到位,甚至存在缺失。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高校的内部管理。一是新会计制度整合了过去一些类似的科目,新增了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核算项目,将所有筹集资金的内容都纳入了管理范围,有效地反映了高效财务的真实情况。二是预算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和以往可以随时追加预算不同,新会计制度下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调研,结合以往的支出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各个方面的情况,制定出最恰当的财务预算方案。与此同时,财务部门需要对自身内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不能出现影响预算的情况。这反映了财务部门的改革,做到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核算两手抓。三是由于新会计制度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高校对于收支情况和债权债务的确认和核算上有了较大改变,这就使得财务部门重视收入与支出的配比,从而加强了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四是将基建纳入财务报表,这样有关基建的贷款,还贷情况都有了清楚的反映,给报表使用人提供了完整清晰的财务状况。五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设置和国家的财政制度相关,提高了学校有关政府拨款资金的透明度,直接反映了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有利于国家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内部某些与国家规定用处不符,滥用资金的行为。

  四、提升自身能力配合新制度实施,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知识人才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的实施,需要基层财会人员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想要完成好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需要完善财务内部岗位的设定,明确岗位的职责划分,界定岗位权限,形成权力的互相制约,同时还需要明确内部审批流程,严格控制货币资金,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并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在世界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以澳大利亚高校为例,澳大利亚高校有明晰的责权管理体制,健全的管理架构,在财务管理方面通过严格系统的财务预算来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应该学习这些学校成功的经验,让高校的内部管理更为可靠,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五、结语

  新会计制度下的实施,对高校的内部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会计科目编制更加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收支反映了高校实际业务的发生情况,高校的主体财务发展状况也得以统一的体现。还提高了高校对于自身风险的控制,预算的制定和对收支的管理。但新制度的实施还伴随着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高校的格局变化,新制度将会不断完善,也需要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迪.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影响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3

  [2]韦良蓉.浅谈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xx

  [3]高烨.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信息化[J].财会天地,20xx,8

  [4]张金福,王维明,叶设玲,匡铭杰.我国近十年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综合实力提升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2

  [5]马丽蓉.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差异与实施策略建议[J].乡镇企业会计,20xx

  [6]李爱平.高校新会计制度研究[J].财会研究,20xx,4

  [7]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xx,9

  [8]叶玉真.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务与金融,20xx,5

  [9]陈嘉如.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xx,12

  [10]汪慧.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xx

  [11]乔春华.高校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xx

会计制度论文10

  摘要:教育支出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校内的经济业务也逐渐繁杂。自20xx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政府会计制度”)以来,各个高校纷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对本校当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严肃的自查自纠。高校要想落实好新会计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就必须深入剖析目前在预算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措施。本文以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如何寻求突破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引言

  近几年,教育部针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出在高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指示。所谓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对国家财政资源进行高效配置,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合理进行预算管理的规划工作。目前,各个高校正在不断探索实现“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新体制的发展路径。通过对高校财务会计各个要素的重新梳理与整理,可以清晰得出各个方面的数据,为核算成本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反映出高校预算绩效的执行状况。这不仅明显提升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并且能够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完善了预算管理的框架体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将对原有的高校管理体系产生极大的影响。预算管理体系作为高校经济活动的前端体系,也势必发生变革。在将新政府会计制度作为重要依据的前提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尽快调整和改进,严格落实“双体系”的管理框架。所谓“双体系”框架指的是,在同一会计核算机制内同时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通过双体系之间的对应衔接从而实现平行记账的目的。“双体系”框架的有效落实意味着要通过对高校的收支预算进行管理,只能安排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账户。这样的方式可以倒逼高校主动将其他收支预算纳入体系中,在制度层面上规范了资金配置与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种资金问题。这一变革从根本上转变了高校原有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预算编制的工作内容更加详细,也为后续的执行与考核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据。

  (二)构建了高校预算项目库。目前,许多高校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先资金、后项目的配置顺序。这一管理模式与新会计制度所要求的预算数据准确真实这一原则相违背。而努力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预算项目库。在进行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时,应当努力构筑互动式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同政府会计的核算系统的信息对接。高校构建预算项目库后,可以将其同步到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当中。财务部门实时对预算项目进行全程动态监管、有效追踪,便于进行预算管理的监督管理,把控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进度。

  (三)提升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来对经济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这一方法将各类经济项目进行了严格合理的区分,便于后期进行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活动费用、工资福利、商品服务支出、各项补贴等。财务部门通过对预算项目的全程动态监控,实时追踪经济业务的资金使用进度。通过对预算项目的管理和监控,可以保证资金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保障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有效。

  (四)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很有助益。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管理部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而相对落后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无法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要求。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也明确要求,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在信息化时代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助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因此,在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过程中,也同时推进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校内全体教职工的深入了解与参与。要提升教职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改革内容和重点工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其应用到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当中去。只有全体教职工都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职工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并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与自身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一现实情况导致教职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积极的配合。再加上高校的财务部门本身还没有充分完成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工作,导致在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教职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改革工作的落实推进。

  (二)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落实,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财务部门的力量。高校还必须充分调动起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围绕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发挥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作用。但就目前的预算编制情况而言,高校各个部门的配合工作仍存在很大漏洞,在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纰漏,并且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资料和方法,并不能充分掌握高校实时的资金运用状况。这样就会造成最终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缺乏科学、高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利于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这一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执行力。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如何得到有效落实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开展工作,才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改革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都缺乏较强的管理力度,在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过程中态度松懈,执行力较弱。在一些高校内部,由于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当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时,工作人员无法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导致预算的编制非常不稳定,同时也失去了对执行环节的约束力。

  (四)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体系上尚不完善。若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不仅需要较强的执行力来强化落实,还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只有在坚实的监督体系指导下,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的执行部门缺乏针对预算管理项目的工作调配能力,导致部门之间缺乏有力约束,在工作运转过程中无法构建起完善的监督体系。同时,在持续推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规定,也没有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不完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逐渐削弱,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快速推进。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任务目标就是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改革校内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形成完备的预算管理流程。其中,主要以预算的申报、编制、拨款、执行、分析、考核等几大项内容为主。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各类预算业务的申报和调整功能,并依据不同业务的性质和管理需求设置好具有规范性的标准模板。其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各个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互通,共同协作完成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切实保证各个项目的信息能够实现实时共享,便于进行跨时间、跨维度的追踪考察,最大化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信息系统各自独立、缺乏实时数据沟通、流程复杂等问题,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

  (二)构建全新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各个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努力构建具备“双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比如,业务部门要以业务活动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进行业务预算的申报。财务部门也要综合考虑高校的筹资规模、投资计划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将全部收支纳入到预算的范畴中,并对其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再将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资金项目进行严格区分,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来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构建合理的预算细化机制,将会计核算和预算绩效考核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内容丰富化,资金指标细节化,从多个维度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的构建。

  (三)搭建预算项目库。对于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搭建预算项目库势在必行。项目库主要承担的职能,就是将高校的资金、业务、单位和社会相互联系起来。高校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算项目库。首先,高校要进行论证筛选,生成备选的预算项目库,用以指导未来的资金支出方向。其次,高校要仔细评估资金项目绩效,合理规划预算项目,避免出现风险较大或效益过低的预算项目,以此来优化收支预算的结构。最后,财务部门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在预算项目库的帮助下,避免预算项目的重复填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搭建预算项目库,不仅可以实现预算管理的规划化,还能实现对预算项目的全程监管。

  (四)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为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支出、轻管理”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可以重点考虑资金收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的增长率,以及收支预算、政府采购的执行率等重点内容,结合多个维度的因素,并采用平衡计分来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对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充分实现对预算项目的综合把控,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重要、精确的数据参考,帮助高校建立更加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切实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落实到位。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指导下,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其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水平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抓住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职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搭建管理框架体系,利用现代信息基础搭建预算项目库,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通过预算绩效考核强化监督问责管理机制。通过采取以上有力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合理控制收支,更便于对其资源和项目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荣妹.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商讯,20xx,(35):46-48

  [2]周文婕.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影响探究[J].当代会计,20xx,(12):90-92

  [3]刘运佳.基于新会计制度的高校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探索[J].质量与市场,20xx,(12):131-133+137

会计制度论文11

  0引言

  预算会计从事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承担着监督、核算和反映中央与地方资金用途的责任,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进行预算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涵盖了从拨款、拨款分配、拨款增减变动,到资金承诺、用途的核实,直至付款阶段的资金拨付与执行,所以,它在加强事业单位事业费用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的预算会计环境之下,必须对计划经济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预算会计模式。为数众多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虽然在根本还不能完全脱离对国家的财政拨款的依赖,把其作为资金主要来源,但是资金来源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向多样化、多途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包括一部分自主经营创收获得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尚需逐渐完善与之相适应。

  长期以来,预算会计主要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活动。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社会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事业单位预算环境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传统会计预算制度和会计准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需要。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为规范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开支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措施。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职能的调整,现行预算会计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客观形势的需要产生了较大的不适应性,针对在执行预算计划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政府收支制度的改革,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各项新要求。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出现的新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法与对策,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加强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预算会计核算缺乏科学性,对资产实时管理存在障碍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资金流向等信息大都集中在年度预算中进行审核。这样容易产生对长期资本的管理的忽略,使得在较长的一个经济周期内,会计难以对资本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从而,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进行各类预算决策的效果。还有,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妥,缺乏折旧处理,致使其对固定资产价值存在严重虚报,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报表中无法真实可靠地反映出固定资产价值;因对资产缺乏实时管理,及时调取有关财务数据信息受限,无法保证其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以致决策在缺乏真实数据支撑下而产生偏差,造成预算会计报告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

  1。2预算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有效财务信息获取受到限制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的报表,主要呈现单位特定日期财务状况。收入支出表是一张动态的报表,主要呈现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收入支出及分配情况。对于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它以“资产+支出一负债+净资产+收入”为基础编制,所以,资产负债表既反映动态信息,也反映静态信息,同时还把其中的收入和支出在两张报表中重复反映,明显缺乏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理论基础的支撑,使得报表设计的合理性得不到保证。并且,在现行预算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和基金三类项目,又包括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财务数据的交叉重合导致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不利于人们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的实际状况。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尽完善,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预算报表设计人员对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了解不足。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中对其附注披露的信息以及提供的预算会计报告范围覆盖面狭窄,有效财务信息获取受到限制,导致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全面地掌握或了解资金的流向,致使难以实现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作出有效管理。

  1。3预算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不能完整反映事业单位的新业务原来事业单位用于发工资和固定资产的那部分财政资金都是由财政主管部门直接拨付用款单位,如今则是由财政部门通过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如此,很多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已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逐步实施,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处理如不作对应调整,就难以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目前,单位的资金来源有了一些改变,不仅包括财政拨款,而且还有事业单位的直接组织的收入,不是单纯依靠政府供应的资金来发展。所以,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忽略了资金来源的变化,以致造成预算会计在资金预算方面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在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摊销方面,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分期平均摊销,摊销额计入经营支出,摊销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没有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采取无形资产一次摊销,直接计入事业支出。但是,对于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无形资产,在进行一次性核销时,准确估量价值存在偏差,致使“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造成难以弥补的漏洞。

  2。4会计核算相分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事业单位,如大型体育场所,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还具有经营性,他们不仅有国家财政拨款,还有自营收入,采取独立的经济核算。对于医疗基金、修购基金等专用基金,提取时直接列入支出,借方为作为“事业支出”的社会保障费、设备购置费等,贷方为“专用基金”。事实上,事业单位在缴纳医疗费、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可以作支出处理,而不限于只使用专用基金。如果在年终把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作为支出的“调节基金”随意调整支出规模,人为地控制结余,就会造成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现行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分离势必影响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借款,有的事业单位采用的是基建借款,往来账就在基建账上,报表基本上就没有借款的表象,这样就会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上借入资金是零,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2。1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活动的监督,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针对目前因监督不严导致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管理者要加强对预算计划编制和具体执行过程的监控,把收支都纳入预算体系进行全面核算,保障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在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作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和财务状况等情况的监管,提高预算会计信息透明度。基于权责发生制开展会计运作,凡是本期实现的收益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资金流入流出要加强重点监控和跟踪审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按照预算使用到位。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等现代信息数据处理手段,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高效的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模范遵守会计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会计事项真实性进行预审,把握好时机循序渐进地推行权责发生制,保障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加强内部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和业绩信息。结合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工作实际,增强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的效果,逐步实行由收付实现制会计模式向较高程度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的转变。

  2。2完善预算会计信息体系,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公开性预算会计信息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于满足信息需求者的使用要求。如果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缺乏系统性以及针对性,就不能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得以满足。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信息获取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预算会计业绩评价体系,提高核算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预算会计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所以,通过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预算会计报告系统难以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状况,加强财务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公开性,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3加强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进行管理,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做好预算编制的细致化工作,以避免重复性编制,优化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共化,把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应当界定事业单位收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进行细化;做好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区分归类,把财政返还收入并入预算外资金,而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并入事业性收入,归结为预算外资金在现金流量上,将收支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这样才能通过预算会计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及现金流量,进行全面成本分析,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4制定有针对性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重塑预算会计体系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缺乏与具体财务环境相适应的系统化制度,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会引发事业单位内外部的财务核算混乱,直接影响到财务核算质量。重塑预算会计体系是预算会计改革工作的前提。因此,事业单位以及主管部门有必要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新特点,构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为了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现状,满足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出一套结构科学、内容完整、概念统一,并且能与国际接轨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及其相应的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简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打破行业壁垒,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根据不同的预算主体实行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体系,在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从原则上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定规范高效的会计核算制度,为事业单位提供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提高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2。5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预算会计核算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原有经济环境下的收付实现制已难以满足现代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需求。因此,在如今经济环境下,为了适应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工作发展进程,迫切需求引入权责发生制,真实、有效和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基本财务情况。为了达到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目标,对现行预算会计科目进行改进,将一级科目改为按部门设置,使得预算科目的分类更好地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增设二级和三级核算会计科目,拓宽现有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做到真实全面反映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涉及的核算业务,创新预算会计核算方式;创新预算会计核算方式,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的明细核算项目;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将基建业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等,改进“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的核算方法,形成科学完善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

  3结束语

  预算会计制度是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会计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预算会计已难以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发展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事业单位应有针对性地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充分考虑到社会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出台新的配套法律法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必须强化事业单位会计领域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改革进程。建立预算会计信息系统,满足预算单位会计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分析和输出需要,整合预算单位相关的会计资源,注重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作好预算单位会计数据管理,防止公共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实现资源共孚。

  通过加强对预算的治理来解决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出现的问题,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最直接、最基本资料,重视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控制,防止会计信息缺失,真实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状况。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制度改革入手,结合经济发展现状、财政管理能力和人员技术条件,适应预算会计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与国际接轨,对预算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改革和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计制度论文12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医疗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地推进,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结合目前医院财务制度整体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的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医院抵御市场风险的综合能力,增加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会计制度相关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综合的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对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医院财务方面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缺陷;改进措施;经济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医疗体制的存在,对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会计综合能力的增强等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这样的举措,不仅保证了医院战略投资范围的扩大,也为医院未来市场经营活动中风险概率的降低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缺陷

  1.1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相对其他的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相关技术的要求较高,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医院固定资产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采取相同的核算方法完成不同方面的核算工作时,将会造成部分数据出现重大的偏差,导致固定资产数额虚增。结合目前某些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核算指标的要求不清晰,导致相关的操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失去了核算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同时,某些医院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有些低。医院在实际的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风险基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预防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一些医院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偏低,影响了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风险基金设置较多,相应的计提比例偏低时,风险预防机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影响了医院工作计划的按时完成。同时,风险基金计提比例偏低,也会影响会计制度应用范围的扩大,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1.2会计控制措施的落实不到位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着医院会计制度的合理性。但是,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中的会计工作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清,相关的理念了解不到位,导致具体的会计控制措施在实际的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医院正常的经营活动。某些会计工作者忽略了内部控制动态性的变化特点,认为这种管理制度只是作为固定性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淡化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的各项业务,对于财务方面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会计从业者没有弄清内部控制的本质及实际的作用价值,影响了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医院的部分会计工作者虽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它的实施与否只与高层决策者有关,对具体的内部控制方式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会计控制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实到位。

  1.3某些会计核算原则不明确

  某些医院会计核算的应用范围具有的局限性,针对的对象较为单一,导致部分费用在分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医院其他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医疗方面的支出费用和药品的支出费用作为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费用的支出缺乏必要的指导。部分会计工作者通过相关的计算方法,将不同科室的支出成本及相关的药品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思路与医院实际的成本支出不相符,因为医院的成本支出除日常的正常开销外,其他的科研项目方面也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支出。会计工作者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费用,导致会计核算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降低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出真实的医疗成本。同时,医院的管理费用较为广泛,既有药品的成本费用,也有其他方面的费用,根据人员比例分摊相应的费用,必然导致计算成本的不科学。

  1.4会计报表制作的不规范

  结合目前医院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能够发现其中的管理费用已经被忽略,将相关的管理费用按照医疗科室及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进行分摊,以此作为其他支出成本的主要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及分析工作的难度,导致工作失误的增多,影响了相关成本支出控制工作的决策科学性,加大了医院投资项目的风险,降低了医院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

  2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措施

  2.1细化资产计价内容

  衡量医院财务状况可以通过设置静态报表完成具体的工作,这种静态报表也从侧面反映了医院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当医院的会计工作者制定出详细的静态报表后,可以对内部的所有资产进行综合评估,大致推算出可能出现亏损的资产。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通过这样的'举措也会有效地体现出来。同时,相关的主管部门根据财务方面的静态报表也能进行实时监督,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开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医院的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这些报表对经营状况有着大致的了解,保证了未来战略部署调整的科学性。

  2.2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

  最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支出医院的会计报表中应该增加资产的负债内容、利润的大小及资金的流动状况等。通过这些重要的举措,不仅规范了医院的业务活动开展中的相关行为,也间接地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卫生资源的整合率。因此,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有利于反映医院真实的财务状况,方便相关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同时,医院相关财务制度的完善,也会增加参考价值较大的现金流量表,为适应市场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给医院实际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2.3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

  医院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财务报表的依赖程度较高,规范财务报表的制作,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财务报表也间接地体现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对于会计工作开展中各项费用的支出管理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规范医院财务报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主要包括:①在财务报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医院各方面的收入开支有着充分了解,保证财务报表的内容及种类等符合规范条例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财务报表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入必要的会计报表附注,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真实财务状况;②根据财务报表与会计制度中关联的编制方法、具体的编制原则等,需要向有关的审计机构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不能随意修改财务报表中相关的财务数据;③常见的财务报表主要包括了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及必要的附注部分,明确这些内容中的数据信息,为年度财务报表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2.4加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

  医院的资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医院在相关服务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必要的核算,将实际的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医院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增大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从根本上保证风险基金实际的作用效果,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有着可靠的保障。不同的医院实际的经营状况有所区别,风险基金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客观地反映了会计制度影响下财务管理部门实际的管理水平。将风险基金计提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有利于提高风险基金实际的利用效率,也会增强风险预防机制的实用性。

  3结论

  医院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会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保证内部资金运转秩序的良好性。当前形势影响下,医院面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会计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卫斌.浅谈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0).

  [2]李花玉.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4).

  [3]李小波.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xx.

会计制度论文13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实施多年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高等院校发展的需要。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实行,不但有效增强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工作的监管水平,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院校经济业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内容及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监管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为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影响

  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能够有效保障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起到提升和改善的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共财务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使得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够符合现代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公共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而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和其经济业务可以有效开展提供相应服务。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以充分满足国内各个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目标,对1998年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最终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以及公共财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与全面促进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对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及更好的提升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水平,我国财政部对国内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三次修订,从而逐步形成了现行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新实施的高等远销会计制度对于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的许多陈旧制度和工作流程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且对高等院校经济业务中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当中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管理

  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通常只会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工作中才会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则是在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开展过程当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实施累计摊销,对固定资产实施累计折旧的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将高等院校的收支与支出按照其资金来源进行重新划分,实行分类管理,以此来理清高等院校现有的总资产,进而提升和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质量。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了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理念,在每一个学期末,对校内的各个类别的资金实施结余结转。同时还对非财务至今实施责任发生制进行责任人的确认,对于横向科研项目,则是依据其完工正度进行核算收人。除此之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统一核算项目中还添加加人在建工程和与待处置资产效益环节上的核算。

  (二)健全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调整会计科目

  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为了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会计制度所遗留的会计信息失真、财会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创建了高等院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维框架管理体系,以此来顺应和促进高等院校的公共财政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合理的高效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基础工作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是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岗位职责、服务指南以及工作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创建出细化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而只有继续夯实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且要让财会人员自觉意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才是促进这项新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所以说,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高校文化,是需要全校师生与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体系创建上就注重对每个参与主体的能力发挥,并且还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建设工作,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来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逐步细化,从而最终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细化且得到真正的.管理。

  (四)细化高校资产中的各类支出,引进作业成本和算法归集

  各类资金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支出将高校总资产中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后勤保障和经营等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并且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是事项核算上规定要根据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企业的作业成本和算法,将资源看作是促进高校经济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以此来对各类成本的支出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在高等院校日常运行当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是其最主要的两项作业,比如教学部门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就能够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来对各个部门的设备运行年限和状况按其实际状况来摊派费用,并且还要讲教学部门的费用纳入到教育事业支出项目中,将行政部门费用纳入到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以此来对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各项资源,以此来提升高校总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

  二、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高校会计核算精细化

  1.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取消和增加了许多会计科目,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资金进行分类划分,从而使得不同来源的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提升了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2.对高等院校事业支出中的分类以及会计核算项目进行细化,具体是将高等院校中的各类支出细化分为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上的准确性,以此来为其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进行准确评价提供相应的发展基础。3.增设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内容,并且要对总资产进行定期的提计折旧,还要将基建账目进行定期入账。

  (二)高校会计预算管理精细化

  1.高校会计预算中的各项编制都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所创建出来的,而在会计预算过程中就要对高校总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进而扩大了高校会计预算编制范围,并且要求高校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2.基建投资项目纳入到高校总资产中的账目中,并且要在考虑其成本与支出的前提下,增加预算编制等内容。3.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也将预算外的收入与事业收费纳入到了政府预算非税收入的范围内,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部门高校以其他收入来逃避会计预算机制的约束。

  (三)高校总资产管理精细化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总资产入账以及总价值核算和处理上都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首先,对总资产入账程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无偿捐赠和调入资产进行严格核算,并且要严格评估其价值;其次是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要了解固定资产提计折旧的内容和范围;最后是财会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年限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运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来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总资产价值的使用状况。

  三、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执行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收支两线、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和国库收付机制等内容都与高等院校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内容中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与新改革中的许多内容不相符,从而造成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符合我国政府在公共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新添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新的科目,主要是为了对国库支付的高等院校,能够核算出高等院校最终应收财政之下的年度返还资金额度,同时也能够对我国财政部门批准以后且尚未使用的零余额账户中的用款额度与用款计划中的用款额度进行核算。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财政因返还额度和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这两项科目的增加,不但能够便于高等院校财会部门清晰地了解高等院校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资金的透明度,以此来促进高等院校新的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

  (二)能够真实且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状况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传统会计制度却没有注重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并且对固定资产维修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折旧管理,从而使得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造成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资产结构当中存在的很多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的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从而使得其账面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偏差非常大,进而也就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总体资产的状况。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内容,就规定要依据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每一项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出相应的且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并且还要增加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等新型的核算科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就能够对高等院校总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和核算。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规定除了文物以及图书等资产以外,高等院校财务部门还可以运用平均年限法来对其总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门进行折旧处理,或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增加高等院校规定资产的计量准确水平,最终将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

  (三)可以增加多个高等院校资金来源

  传统上,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使得国内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从而使得学生的人数也连年的迅速激增,这也就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等院校的经费需求,进而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国民荆棘从改革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快速且逐步稳定,使得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也就使得高等院校所能够选择的筹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与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随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就凸显出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滞后。在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各个高等院校为了能够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除了要银行进行贷款之外,很多高校还选择民间的融资结构进行资金筹集,从而提高了高效的负债率,这也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而高等院校一旦无法偿还债务,那么就会面临院校破产的巨大风险。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所增加的收人以及结余等新的科目中,为了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院校总资金的结构,还引进了企业中的权责发生机制,从而强化了对高等院校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在收支以及存入上的观念,通过对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财政中的资金结余和其他资金账户进行分开设立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的收支与存入上管理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当中存在的很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顺应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可以充分满足高等院校的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也就可以对高等院校总体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最终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依然还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内容,而国内各高等院校应当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这一新型的会计制度,以此来健全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爱华.修改和完善高校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下旬刊),20xx(03)

  [2]郭立星,王丽莉.试论高校会计制度症结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03).

  [3]祝君.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xx(07).

  [4]王红娟.对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xx(15).

  [5]张兆亮.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xx(06).

会计制度论文14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中,通过有效的信息特征分析,并对整体的记录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规律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介于此,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新制度建立时,就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新会计制度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目标,应当是将以原有的货币计量单位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并从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出发来进行有效的经济活动状况分析,从根本的相关性系统统计来实现对整体经济活动的最优化管理。对于这样的制度管理环境,遵循法律规范是其运行的标准指标。新制度下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管理活动,并保证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通过法律程序进行有效的约束以及合理的管理形态来实现对整体的工作的监督。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依法秩序之上,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政策监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对行政单位财务信息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整体策略上的正确指导。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营管理目的,在现有的社会发展目的上来看,建设有效的补充机制,从原有政府补贴形式上跳脱出来,并以自身的运行模式来实现整体的影响力。在市场的经济体系改革中,通过有效的事业单位对现有国有资产上的全面建设,并通过内部的建设,从根本的行政模式上完成对整体风险上的分析,然而对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则还难以完成有效的承担。

  ( 二) 缺乏相应的财务预测管理能力

  我国的财政管理工作,过去主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管理,而在现代经济化的发展中,其独立的进行管理后,就缺乏了对合理性财务预测管理的有效建设,对于财政资金的支配形式,也不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有关部门,这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中,往往资金的使用,都会超出预算的评估等级。现阶段,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部门虽然全面实施预算编制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零基预算法短期内难以推广,再加上各地区单位各部门领导观念意识过于落后,其执行力度也大打折扣。同时,在财政预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于项目资金的安排极其不合理,许多不应当安排的项目经常性的人为安排,而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项目,其预算也不足,严重影响着单位财政预算编报的准确性。

  ( 三) 资金管理工作不够严谨

  在进行资金的预算过程中,控制力度不够严谨,从而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浪费现象。最明显的使用问题出现就是在公款吃喝、高消费、旅游等多个方面,都会出现较大的超额制服,这样就大大的加重了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运算上的预算标准。当这些单位进行单独的管理过程中,就会直接的产生较大的事业影响。从一方面来看,单位内部的信息是从使用者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内部的行政事业管理形式来看,对资产内部的管理形态,还需要站在资金的管理效率上进行国有资金的现象展示,从有效的管理行政形式来进行全面的资金管理,从而实现对资金闲置问题的有效处理,以及实现实际的操作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实际标准。在进行年终盘点时,常出现资产账务不够完整,出账纳入不符合标准。

  ( 四) 专项资金的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的未到位

  虽然在进行整体管理方面已经逐步的实现范围内的有效性,但是其在专项的资金管理上,还不够完整, 这都严重影响了自身管理的有效性现象,对于资金的使用管理,也产生了考核问题上的'监督缺陷。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监督管理上,针对于所从事的检查形态上,还未真正做到位,这是导致管理缺陷的根本所在。

  ( 五) 单位内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与会计制度不配套

  事业单位内部所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制度不配套,进而影响并造成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许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重缺失纪律性,对于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不重视,完全凭借着自身经验、习惯来工作。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一些大额开支的项目则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基层单位,白条抵库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就加剧了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程度,进而造成出现了设备不齐全、资产闲置等不良现象。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 一) 树立全面的科学性规划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效操作,并依据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今后的主要管理任务。在管理中,应当做到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这样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二) 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具备科学化的、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全面的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革新,其革新的方法可以有:(1) 集中化管理。全国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采取管理办法,全国统一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从而有效的实现集中化财务管理,降低损耗。(2)加强信息化财务管理认知。严格的区分开信息财务管理与会计电算化,在思想观念里,提升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地位,创设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并且以信息化财务管理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认知度。总之,建立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打好管理基础,在软件、硬件上实现双重强化。

  ( 三)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进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中,应当加强对基本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做到有效的提高其运行的秩序,从而完善对整体运营成本上的缩减。这样不仅完善了对审计审批工作的有效管理,同时对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管理,都有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依照原有的计划制度进行相应管理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执行标准来进行岗位内部的分离管理,对于提升会计的核算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落实效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不断加大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包括各部门、各科室工作人员职权的规范。在预算管理工作方面,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三个阶段的并重原则,有层次、有目的的彻底根除传统陋习中的“掐头去尾”的预算管理方式。通过不断强化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一套完备化的相互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对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财产的审批、以及各部门职权与项目审批权限的合理分配等,进而构建健康、科学、规范化的资金筹集、使用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与评价机制。

  ( 四) 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在进行财务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审计管理的有效监督。只有对采购、出纳等部门的财务进出项目进行了有效监督,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管理的合理有效性进展,通过有效的采购形态加强对会计制度的强硬管理,这对于其今后的合理管理等多个方面,都有较好的资产总结管理。而加强了在监督管理工作上的有效完善,也能够从工作的有效性上,真正的做到依法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所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监督管理任务,应当进行及时的取缔,纠正不良形态,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全面管理。通过监督管理,落实依法执行的力度,对于整体的行政事业管理,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五)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多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教育。包括职业素质、道德素质、自身修养的建设,通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逐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队伍水平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现出党员新形象、新面貌,带领着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财政、财务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以此全面提升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以及依法理财的业务能力水平。只有全员做到认识并重视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功用,才能有效的确保整个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下去。

  ( 六) 加强基础设置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要求财务各项基础性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事业单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需要充分把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财务分配制度,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之间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现有资金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统一归集。目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呈现多样性,信息资料可比性很差,因此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中,需要遵循统一原则,注意原有采取软件的升级或者更换,实时处理单位工作,及时了解资金动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实时共享是重要的步骤,因此在更新软件基础上,需要建议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形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开展信息化财务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中心设定发展策略,采取管理部门有必要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以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往往涉及事业单位机会,在开展电子商务推广营销中,需要注意保护自身价值机会,避免单位机会泄露,影响单位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上,也逐渐需要从新的管理模式上来进行改革,以此来建设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伴随着现代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信息化建设,也更需要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行情来决定最终的实际管理形式,从根本上来解决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最终在结构的监督管理上,实现对新会计管理制度的落实。在事业的调整上,也是对现有事业单位的已有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完善。

会计制度论文15

  《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度》)的固定资产折旧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现行的有关税收法规的处理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上形成差异。

  《制度》规定,小企业的固定资产除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外,均应计提折旧;小企业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要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制度》规定的折旧方法有:A、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B、工作量法(又称产量直线法);C、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D、双倍余额递减法(另一种加速折旧法)。

  小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可由企业自行根据该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也就是《制度》不作硬性的统一规定。

  税法则规定:纳税人可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不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须用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规定计提折旧的方法,要采用直线法(即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对特殊行业的设备,经批准后方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而且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为:房屋、建筑物(二十年);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十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五年)。至于固定资产的残值率,统一为百分之五。

  其次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确认时的差异:

  《制度》规定,如果小企业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比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生产的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生产产品的成本实质性降低,应把发生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小企业因改造、更新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原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相关的税收法规却规定:纳税人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包括:

  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原固定资产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经过修理使有关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

  三、经过修理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者不同的目的。

  另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间平均摊销。

【会计制度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制度论文02-05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5

会计制度论文(15篇)02-07

会计制度论文(集锦15篇)02-07

新财务会计制度论文02-09

会计制度论文(汇编15篇)02-20

会计制度论文(通用15篇)02-20

会计制度论文(合集15篇)02-27

公司会计制度08-30